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黄官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陕西省汉中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陕西省汉中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汉中市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第二次检测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Ⅰ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人无诚不行①信,是一种行为验证,然而“诚信”这个词,“诚”在“信”前,“诚”比“信”更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

诚信,必须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

②所以孔子论诚信,为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惊愕的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言就必须要信守,做事就必须要坚决,这并非君子所为,而是没有判断能力、不问是非黑白、浅薄固执己见的小人行径!这句话真是石破天惊!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诚信品格?——在孔子这句话里,就涉及了“诚”的重要性: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诺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时糊涂的约定不是正义所为,那么还要去义无反顾地践行它吗?假如对坏人做出了违心承诺,假如做坏事顺从了错误约定,这些权宜之计、这番歪理邪说反倒要如约信守吗?当然不是!③对孔子这句惊人论断,孟子就深以为然,孔子说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确说君子的言行。

《孟子》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惟义所在”,唯有正义存在,才能心正意诚。

④所以宋人晁说之就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人无信不可立,心不诚更不能行。

不讲首要的诚心实意,仅凭“信”的结果来衡量人品未免会有失偏颇。

没有心之诚在前,信之行就成了刻板的教条、拘泥的桎梏、僵化的思维、固执的行径、不情不愿的强迫、形式主义的空洞。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word版有答案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word版有答案

-------------------------密-------------------封-------------------线------------------------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舞雩.(y ú) 无適.(d í) 不舍.(sh è)昼夜B .攘.(r ǎn ɡ)鸡 墦.(f án)间 粢盛.(sh èn ɡ)既洁 C .朝觐.(j ìn) 栎.(l ì)树 触株折.(sh é)颈 D .巡狩.(sh òu) 庠.(xi án ɡ)序 发于畎.(qu ǎn)亩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莞尔而笑 舍瑟而作 日出而做日入而息B .松柏后雕 不悱不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C .弃甲曳兵 缘木求鱼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D .法家拂士 侧隐之心 钻燧取火鲧禹决渎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听.(任意)而斫之 离而腊.(腊肉)之B .象.(相似)吾故裤 穷发.(草木)之北 C .芥.(小草)为之舟 人之与人相贼.(害) D .果蓏之属.(类) 交.(互相)相利 4. 下列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A .贤贤易.色 B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C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D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5.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近,奚不之晋? ②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 ③则必将犀玉之杯 ④游于不用之国 ⑤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⑥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⑦一虱过之 ⑧争肥饶之地 ⑨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 ⑩何不试之以足A.①/②⑤⑦/③④⑥⑧⑩/⑨ B.①/②⑤⑦⑩/③④⑧/⑥/⑨C.①/②⑤⑦/③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⑦⑩/③④⑥⑧/⑨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小人之过.也必文 B.己欲立而立.人C.风.乎舞雩 D.饭.疏食饮水7.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彝酒者,常酒也。

【推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重点班.doc

【推荐】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重点班.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重点班语文中期考试试题(全卷12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①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②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③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④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⑤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⑥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⑦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陕西省南郑中学2017-2018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陕西省南郑中学2017-2018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南郑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命题人:陈俊校对人:郑敬菊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第1、2、3、4、7、10、11、12、17、18、19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其他题答案则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国名校】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

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

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 ,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 ”乃至面目全非。

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 。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我们 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清代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

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

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诗的真正模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B .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则诵 C .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 D .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B .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C .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D .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南郑中学2018届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所有试题均应按题号把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卷)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框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中国社会是在农耕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村落。

村落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

在长期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乡土文化、家族文化与礼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村落文化。

传统村落文化具有区域性认同、家族文化主导、礼治大于法治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传统村落文化在村级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具体而言,传统村落文化有如下作用:一是维系村庄共同体。

由乡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家族文化中的家族本位及礼俗文化中的人情礼俗组成的纽带,将传统乡村社会构建为牢固的村庄共同体。

村庄共同体的内向性、封闭性很强,一般村民不愿也不能脱离这个共同体,而外来人也难以融入这一共同体。

在这种村庄内部团结、和睦,而对外提防、疏离的传统村落文化中,村庄共同体得以维系。

二是维系村落自治。

传统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在州县级以下没有任何类型的正式政府机构存在,村落社会实行自治。

造成村落社会自治的原因,除了农村地域辽阔、中央财政不足、地方官员匮乏外,如果从文化角度上看,则是村落具备了自治的文化基础。

在传统村落社会,长老、族长和与皇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士绅等传统村落权威,能够借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调解村落社会纠纷,维持村落社会秩序。

由于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它所造成的村落自治状态也更为长久。

这也正是在中国历史上政治风云变幻,而村落社会却难为所动的深层原因。

当前中国农村普遍采用村民自治的方式,村民自治具有浓厚的现代民主政治特色,与传统社会的村落自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会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

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

“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100所名校】陕西省汉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卷

【100所名校】陕西省汉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 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

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

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 ,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 ”乃至面目全非。

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 。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我们 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清代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

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

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诗的真正模样。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黄官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黄官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黄官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包容性增长周建军当前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包容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

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尚有14亿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虽然比1981年的19亿贫困人口有所下降,但这主要归功于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2005年,生活在中国以外地区的贫困人口较之1981年时至少增加了1亿。

而且,目前全球有超过八成的人口居住在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的国家和地区。

这种不能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的经济发展,既有违社会公正,也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在当前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意义重大。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等的内涵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包容性增长既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二者同等重要。

包容性增长首先是一种“增长”,这就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但是,仅有经济增长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必然带来贫困人口的减少。

因此,还必须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增长成为基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

在一个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不论种族、肤色、性别、年龄、体力、智力,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得到保护,免于被歧视和被排斥。

包容性增长应该以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为基础。

包容性增长更倾向于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为个人创造工作岗位,使其不断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不是直接通过收入再分配使个人被动地摆脱贫困。

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对提高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

包容性增长应当使人们平等、广泛地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从中受益。

【市级联考】陕西省汉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市级联考】陕西省汉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市级联考】陕西省汉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

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

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 ,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 ”乃至面目全非。

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 。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我们 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清代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

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

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诗的真正模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B .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则诵试卷第2页,总12页C .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D .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B .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C .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D .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陕西省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菜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莱,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

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

“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

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语文高二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至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语文高二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至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二普通班语文期末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在遭遇短暂的冷遇和漠视之后,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