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一 细胞的物质交换 教案
中图版必修一 细胞的物质交换 学案 (2)
注:分泌蛋白的分泌是胞吐的形式,过膜的层数为
A.结构②中的磷元素主要分布于
.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进行能量转换.洋葱是高中生物学实验常用材料之一。
以下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恰当的是
(1)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同时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细胞器有
13.如图甲表示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
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细胞结构.图乙
表示某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前图示三种
生物膜的膜面积.请据图回答问题:
代表由细胞内合成的各种蛋白
.
④DNA聚合酶⑤ATP合成酶
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并排出细胞外,需要经过的膜结构
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12.(1)甲、乙丙甲、乙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丙没有(2)乙乙细胞无细胞壁①细胞壁(14)原生质层(3)①→③→⑤③(4)②13.(1)①②(2)①⑤(3)⑦→③→④→⑦(4)一定的流动性
14.(1)A(2)①叶绿体②线粒体①②⑨(3)①叶绿体③液泡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额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4)
2
胞间连丝糖蛋白(受体)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5)差速离心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6)抑制(破坏)运输Ca离子的载体蛋白
3。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一教案—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交换-第4讲-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一教案—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交换第4讲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考点展示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活动: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活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理解细胞内的物质运输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2.理性思维——归纳与演绎:分析不同物质出入细胞的实例,归纳物质出入细胞的类型和特点。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和“探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实验,掌握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考点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自主回顾·素养储备基础梳理1.渗透作用(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①水分的流动判断: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2流向S1;当溶液浓度S1<S2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S1流向S2。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S2。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净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半透膜:细胞膜浓度差: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2)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3)虽然红细胞没有具膜细胞器,但将其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也能发生渗透作用(√)(4)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5)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6)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7)无机盐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延伸探究1.对于动植物细胞来说,单位时间内,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数量相等时,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一定相等吗?[提示]不一定。
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方式的教学设计
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方式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知道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及生物膜系统的概念②记住细胞膜的功能和生物膜系统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问题讨论”为目标获取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体验乐趣。
②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及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作用。
难点:细胞膜内外物质交换的方式及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三、教学用具:1、细胞膜模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图等直观教具。
四、教学准备:细胞膜模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图。
五、教学过程:(一)细胞膜和生物膜系统的概念:1、师提出问题,生讨论回答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第一:直接联系,如内质网向内和核膜相连,并且两者的腔相通,内质网向外和细胞膜相连。
第二:间接联系,如内质网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成为高尔基体的一部分,高尔基体意突起的形式形成小泡移到细胞膜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第三,从上可以看出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连续性②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功能上的联系,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进行的实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来说明。
结论: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合成后进入内质网,经内质网的加工、折叠、组装、加糖基化、羟基化变成较成熟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竟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浓缩成为成熟的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最后经外排作用分泌到细胞外,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雨四种细胞器有关。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师展示细胞膜模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图3、生回答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①生物膜系统使生物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
②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使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③生物膜系统将细胞隔成许多区室使各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高中生物《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说课逐字稿
高中生物《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说课稿一、说教材《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是选自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前面第一章学习过细胞的化学组成上,进一步的学习有关细胞物质代谢的知识。
本节包括“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人工膜的研制与应用”4各部分,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继续学习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主要功能,做好了铺垫。
可以说本节课对学好生物学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
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
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能理解并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参与集体讨论和合作,形成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形成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五、说教法学法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问答、讨论、读书指导等。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科学研究发现,海带细胞内碘的浓度比周围海水中高200万倍,轮藻细胞中的K+的浓度比它所生存环境中的K+的浓度高63倍,大多数动物细胞内K+的浓度都高于细胞外液,而Na+的浓度却低于细胞外液。
并提问通过上面的事实可以推测,细胞在生活中,必须不停地与外界交换物质,细胞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呢?方式又有哪些呢?顺势引出课题。
高中生物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一章细胞的物质交换教案中图版必修1
细胞的物质交换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动物新陈代谢不同于植物的显著特点。
2.理解内环境的概念。
3.理解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内环境的概念。
(2)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解决办法]通过旧知识的迁移,来建构知识体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谈话与讲述。
五、教具准备1.多媒体教学器材。
2.教学磁盘,内容:(1)板书提纲(2)阅读思考题(3)教材P·74图23,教材P·75图24。
六、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2.按思考提纲思考及讨论。
3.学生回答各类问题或提出自己看法及疑难问题。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多媒体银幕上出现本堂课要达成的知识目标1、2、3。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提问:前几节课大家学习了光合作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生命界最根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
1.引入新课,达成目标1讲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而动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他们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这是动物新陈代谢不同于植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多媒体银幕上出现板书:第三节动物的新陈代谢不同于植物的显著特点。
(见课本P·72)讲述:动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必须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但高等细胞动物体内具有很多亿个细胞,那么它们又是怎样进行物质交换呢?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多媒体银幕上出现板书:一、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2.达成目标2、3讲述:单细胞原生动物,例:以前我们学过的草履虫、它们生活在水中,通过皮膜,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简述草履虫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与营养物质交换过程。
)讲述:多细胞动物,特别是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身体内由许多亿个细胞构成,它们大多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那么它们又是怎样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呢?现在我们先以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 第一章 细胞的物质交换 第二节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教案 中图版必修1
第二节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一、教学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发展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通过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重点:1.明确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方式及其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理解并能区别不同的跨膜方式。
3.通过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活动,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其发生的条件。
理解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系统的构成。
难点:1.区别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并理解其重要意义。
2.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
三、板书设计一、穿膜运输1.被动运输:单纯扩散协助扩散2.主动运输二、膜胞运输1.内吞吞噬胞饮2.外排四、教学过程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让我们回忆一下(学生回答),那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运输的功能,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细胞膜上的物质运输的方式。
细胞膜上的运输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穿膜运输,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结构完成的,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一类是膜泡运输。
我们首先介绍一下穿膜运输一.穿膜运输1.被动运输单纯扩散:按照一般扩散的原理,从分子密度高的地方向密度低的地方运动,此过程中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动力”来自与浓度差。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也称渗透作用,其结构基础是身渗透系统。
通过探究实验,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内容: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单纯扩散,完成渗透作用的结构基础是渗透系统。
渗透系统的构成需两个条件:一是存在半透膜。
二是在半透膜的两侧存在溶液体系。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首先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其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种半透膜(选择性透过膜),同时细胞液和其外界溶液存在着浓度差。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将渗透吸水关于膜泡运输部分的教学,可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白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通过引导分析其形成过程,结合插图、动画,增强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细胞的新陈代谢 第一章 细胞的物质
第2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学习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发展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通过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自学与探究: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实验内容详见课本。
讨论:1.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观察材料的原因。
2.发生质壁分离时,紫色液泡的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3.发生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是什么?4.质壁分离和复原中的质是指什么?5.为什么要设置3次观察?6.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如果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将会发生什么现象?7.植物的死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二)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的扩散,叫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的结构基础是。
(1)渗透作用发生的过程:装满清水的烧杯中放置了一只用半透膜封口的长颈漏斗,漏斗中装有蔗糖溶液。
实验开始时烧杯液面与漏斗液面平齐。
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
将C处放大。
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的水分子比单位体积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数量,多于水分子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的数量,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上升了。
一段时间后,由于重力作用使水分子向下运动速度加快,最终水分子的上下运动速度达到平衡,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上升。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3)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
其中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就是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
细胞失水时,细胞壁和原生层都收缩,但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差,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也就是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降低后,细胞吸水,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的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教学设计
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教学设计片段题目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重点展示技能类型板书技能学科内容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内环境的概念。
2.能力目标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建构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模型的过程中,形成个体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
技能训练目标1.板书应传递知识信息和进程。
2.板书应突出教学重点,富有概括力。
3.板书、板画时机适当、速度适宜,配合讲解。
4.板画比例适合、美观,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教学过程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教学设计意图环节1:创设情境设问导入(1.5min)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1.绝大多数体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2.位于血管中的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3.人体内还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它们生活在淋巴中,在淋巴管内循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我们能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呢?【边板画边解说,说明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学生倾听,思考问题。
调动知识储备,为探究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打基础。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和总结,为下面引入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做铺垫。
通过板书板画与教学语言配合,把学生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巧妙结合,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探究的问题,引起悬念。
环节3:结语(0.5min)二、建构模型,分析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以四人为一合作学习小组,尝试用卡片和箭头构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所构建的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说明、分析并完善模型。
【归纳小结】通过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的构建,我们更加明白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它与细胞的生存及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密切相关。
三、联系实际,总结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导致“水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的液体又是什么呢?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不难解释,由于挤压和摩擦,局部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大,导致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渗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因此“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细胞的物质交换名师优质课件 中图版必修1
葡萄糖进入红细 胞
需要
需要
无机盐离子、氨 基酸等
不需要 需要 分泌蛋白等
不需要
需要
变形虫吞食绿脓 杆菌
2.物质穿膜方式图解
【思维拓展】 (1)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它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 的载体不同,不同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2)载体具有饱和性,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达到饱和时,细胞吸 收相应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3)内吞和外排进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内吞和外 排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如果细胞的ATP合成受阻, 则内吞和外排作用不能继续进行。
高特和格伦德
弗雷和埃迪登 辛格等
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成单层后 的面积等于膜表面积的_两__倍 _细__胞__膜__具__有__一__定__的__流__动__性__ 提出_流__动__镶__嵌__模__型__
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填写细胞膜的组成物质:
a._糖__蛋__白__
b._磷__脂__双__分__子__层__
考点 一 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间的关系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中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一些糖脂和胆固醇。 (2)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3)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不对称性分 布。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 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高出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 破坏。 (3)实验验证——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互动探究】 (1)如何据图判别细胞膜的内外侧? 提示: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无糖蛋白的一侧为内 侧。 (2)为什么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通 过却十分困难? 提示:因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细胞膜以磷脂双 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 细胞膜。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生物 1.3.1细胞的物质交换名师优质课件 中图版必修1
【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 胞内的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 主动运输的方式,A项不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 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 蛋白的数量相对较多,B项正确。可从图中直接得出:细胞内浓 度无论大于或小于细胞外离子浓度,细胞均能吸收离子,C项不 正确。D项中曲线m~n段和a~b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 态,是由于载体蛋白数量饱和引起的,而不是抑制了细胞的吸 收,D项不正确。
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流程
3.三次观察的实验现象
观察次数
观察现象
中央液泡
原生质层位置
第一次
有一个紫色的 中央液泡
原生质层__紧__贴___
_细__胞__壁__
第二次
中央液泡逐渐 原生质层与_细__胞__ 变小(紫色加深) _壁___逐渐分离
第三次
中央液泡逐渐 _变__大__(紫色_变__浅_)
原生质层逐渐
运 (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原 输 因是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速
P
率 (O点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O
O2浓度 主动运输
(3)温度
温度
生物膜的流动性 酶活性 呼吸速率
物质运输 速率
【技巧点拨台】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特点的判断方法
(1)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①根据分子大小与是否需要载体蛋白、能量:
【典例训练1】(2012·西安模拟)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示意图,下列有关膜的组成和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癌变等有关 B.①②④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③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固定不动的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一.背景分析:1.教学知识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在教材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内容,既承接了前面细胞结构方面的知识,又和后面新陈代谢的知识连接紧密。
掌握本节的内容对学生正确理解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材的学习内容所培养的能力定位与功效:本节内容着重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学生以后解决现实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3.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所激发、培养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意义:本节课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了解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一一细胞的精密结构和功能,从而学会尊重生命。
4.相应的教法和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策略和意义:本节课拟采用通过几个演示实验的展示,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物质进出细胞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能力要求,但对于市西中学这样一所市重点高中的学生而言是应该可以作到的。
而这种知识的自我发现和归纳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扩散运动2)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基本方式3)理解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内吞和外排2.过程能力和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资料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学习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尊敬生命的意识和想要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2.细胞膜特性对内吞和外排的影响。
3.学生对两个演示实验观察和分析过程中实验能力的培养。
4.学生尊敬生命的意识的培养。
香水扩散实验学生观 -------------------- 察并思 ——考学生复习以前 ---------- -知识四.教学过程: (一)简要流程: 教师引入:物质进 出细胞的方式学生阅读并思 考总结被动运输的 特点和不同类型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学生阅 读并思 考总结主动运输的 特点和与被动运 输间的差异得出扩散的概念和 特点学生观 察并思 考区别不同分子跨 膜的特点,引出细 胞膜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引出物质 的跨膜运输展示变形虫录象和进食图片 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 容学生观察、 阅读相关内 容并进行分 析和总结学生观 察并分 析(二)具体过程:1 .引入: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过,生命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一教案—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交换 第1讲 多种多样的细胞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一教案—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交换第1讲 多种多样的细胞考情研读·备考定位 考点展示核心素养考点一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病毒自主回顾·素养储备基础梳理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原因⎪⎪⎪――――→病毒 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 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概念模型(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结构层次的名称:①细胞,②系统,③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3)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4)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5)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生命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大的层次分别是病毒和生物圈。
(×)(2)因为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多细胞生物的每个细胞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4)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能在血浆中快速增殖。
(×)(5)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能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
(×)延伸探究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请分析原因。
[提示]病毒尽管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胞中生活,依靠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自己需要的物质,离开了细胞,病毒就不能长时间生存,因此说,病毒的生命活动是离不开细胞的。
2.原子、分子、化合物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理由是?[提示]原子、分子、化合物等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据图分析病毒的结构和特点(1)HIV和T2噬菌体分别主要由什么成分构成?这些成分的合成场所在哪里?(2)HIV和T2噬菌体相比,变异性更大,原因是什么?(3)HIV的最外层有脂质膜包被,推测其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怎样的?(4)噬菌体是专一侵染细菌的病毒,如果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记T2噬菌体,该如何操作?请写出基本思路。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一教案—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交换 第3讲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一教案—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交换第3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考点展示核心素养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自主回顾·素养储备基础梳理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方法: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八种”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1)①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或病毒。
(2)②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3)③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
(4)④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5)⑤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6)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7)⑦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所特有,是“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8)⑧液泡:内有细胞液,可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小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其余四种均为单层膜结构。
3.细胞骨架(1)存在:真核细胞中。
(2)作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3)结构: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2)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3)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4)核糖体有的附着在高尔基体上(×)(5)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6)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延伸探究1.请简要叙述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形成的原因。
[提示]当肺部吸入硅尘(SiO2)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物质交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学会调整视野与选择观察范围。
(2)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问题探讨与实验结果分析。
(2)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实验技能的巩固提高。
●教学难点1.制备细胞膜时,观察到红细胞的变化。
2.形象地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重要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老师准备好人或哺乳动物(猪、兔等)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以及相关的实验用具。
[情境创设]
翟中和院士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你们认为他这话说得对吗?(学生思考,有的认为有道理,有的觉得很难判断)现代电脑的精密已经令人不可思议了,小小的一个细胞,怎么可能比电脑还精巧呢?大家别忘了,电脑再精密,也是人造出来的,而人类尽
管已经分析出细胞的成分以及结构,却至今造不出细胞。
为什么呢?别小看了小小的细胞,因为细胞不是简单的物质的堆砌,组成细胞的分子只有在细胞中以一定的方式有机地构建起来,才能表现生命。
这就是细胞的精巧所在。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基本结构吧。
出示几张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图3-1-1),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染色的和未染色的细胞。
[师生互动]
1.问题探讨
从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经验引入问题探讨。
教师:懂得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水泡、气泡和细胞吗?(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参考答案:水泡有一圈很粗的黑边,气泡是光亮的,水泡和气泡里面只有空气,而细胞可以观察到有具体的结构和内容物,如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是立体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看到它的不同层面。
教师:光学显微镜下能不能看见细胞膜?(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正常的植物细胞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完全观察不到;动物细胞染色后很容易看出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未染色的动物细胞观察效果不明显,但仍然可以分辨它们的界限,这个界限我们判断就是细胞膜。
教师:如何确定细胞膜的存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鸡蛋的卵黄部分就是一个细胞,轻轻碰触完整的卵黄表面,可以感受到它有弹性,用尖锐的物体挑破它,黄色的浆液就流散出来。
也就是说,那层包裹着黄色浆液的透明薄膜就是细胞膜了。
活细胞是具有生命活动的,每个活细胞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王国。
在我们深入探寻这个生命王国的运行秘密之前,首先要跨越它的边界——细胞膜。
教师:这层神秘的屏障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要分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首先要把这层屏障从细胞上剥落下来单独地进行研究。
教师:绝大多数的细胞个体都非常的小,如何才能使细胞膜和细胞的其他部分分离呢?
2.学生实验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选材
教师: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内的细胞核以及叶绿体、线粒体等等这些细胞器也有膜结构,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实验才会使细胞膜制备起来更容易,而又不会跟其他的膜混在一起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一种很好的材料,因为它没有细胞核和叶绿体等众多的细胞器,也没有细胞壁。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人血、兔血或者猪血等容易取得的材料来进行实验。
如果能够使红细胞的细胞膜破裂,里面的物质都流出来,剩下的空壳不就是细胞膜了吗?
教师: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红细胞的细胞膜破裂呢?
实验原理: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图3-1-2)。
把红细胞放在蒸馏水当中,由于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关系,水分就会不断进入细胞,细胞吸水开始膨胀,如同给气球吹气一样慢慢地鼓起来,太多的水分进入细胞,最后会将细胞膜撑破,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
材料用具
兔(或人、猪)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制作临时装片。
2.显微镜下观察。
3.滴加蒸馏水并吸引。
4.观察细胞变化。
操作要求
1.装片制作较好。
2.显微镜操作熟练。
3.蒸馏水的滴加不弄污镜头,吸引不吸走细胞。
4.寻找最先进水部分的细胞观察。
小结:教师选取学生实验效果明显的装片,通过显微投影投示出来,大家观看,交流成功制备的经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讨论:如果不是在装片而是在试管进行实验,细胞破裂后,流出的内容物和细胞膜都混杂在蒸馏水中,还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比较纯的细胞膜?
[教师精讲]
1.细胞膜的成分
科学家们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并对细胞膜和细胞中其他各种膜进行微量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膜主要含有脂质和蛋白质两大类物质。
蛋白质约占膜干重的40%,脂质约占50%(图3-1-3),其中脂质以磷脂为主。
此外,细胞膜还含有约10%的碳水化合物,但是碳水化合物都是和膜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图3-1-4)。
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机能活动较旺盛的膜,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因为膜的功能活动主要由蛋白质来承担。
下面我们来看看细胞膜
有什么功能。
2.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图3-1-5)。
细胞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半透性或选择透过性,即有选择地允许物质通过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等方式出入细胞,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进行。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3-1-6)。
大多细胞膜上存在激素的受体、抗原结合点以及其他有关细胞识别的位点,所以细胞膜在激素作用、免疫反应和细胞通讯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①受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可看到细胞膜上存在着受体。
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基的大分子,与配基结合后,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如神经细胞传递兴奋等。
许多免疫反应均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
细胞膜上存在着细胞识别部位,这些识别部位均和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
②细胞识别:细胞膜能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
细胞识别是指生物细胞对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对自身和异己物质的鉴别。
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都和细胞间的识别能力密切相关。
例如,单细胞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结合,开花植物的雌蕊能否接受花粉进行受精,都要靠细胞识别能力。
高等动物和人类的免疫功能更要依靠细胞的识别能力,如当细菌侵入体内时,就会被白细胞吞噬,但白细胞从不吞噬循环血液中的正常细胞。
现已知道,细胞识别的部位是在细胞膜上,细胞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是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
③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图3-1-7),使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细胞膜的这些功能,与它的结构密切相关。
在第4章我们将会深入地体会到细胞膜的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3.细胞壁
在植物细胞膜外还有由细胞分泌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的细胞壁。
对细胞具有机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能防止细胞吸涨而破裂,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举例:用纤维素酶除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不再保持原来的形态。
将这样的细胞放置在清水中时,它会像红细胞一样吸水破裂。
课后小结
主要介绍细胞膜的成分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两方面的内容。
细胞膜是如何提取,其成分是如何分析出来的呢?教材安排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备细胞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
关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学生只需知道“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