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专题七 专题学习总结.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2、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东方从属西方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1877年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轻工业为主)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中的主要阶级
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
一块展牌上写着:“秘密社 团:在18 和19 世纪早期, 有技能的男工组建社团以改 善劳动条件。……但这些社 团是非法的,只能秘密聚会。 所以,嘘!不要告诉任何 人。”
秘密社团由哪个阶级组成? 工业无产阶级
1750年,占世界人口2/3的亚洲人生产出世界4/5的产 值,而占世界人口1/5的欧洲人仅生产出其余1/5产值 中的部分,另外的部分是非洲人和美洲人的贡献。
世界经济主要是以亚洲为基础。在哥伦布和达伽马之前的几 个世纪里欧洲人就一直叫嚷着要归顺它。正是这个原因驱使 着他们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各种道路,尤其是最佳道路。但 是,在这些欧洲开拓者(不是世界开拓者)之后的几个世纪 里,欧洲人还是十分艰难缓慢地爬行,勉强地搭上亚洲经济 列车。他们只是到了19世纪才在车头找到一席之地。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2: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成就?
年份
1765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1785年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改良者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通用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通用课件
洋务运动的意义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通过 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近代工业 ,建立新式海军和学堂,培养了一批 新式人才,推动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进程。
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诱导和推动,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的促进,以及清政府放宽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 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机遇
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全球化机遇 ,吸引外资、扩大出口、提高技 术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挑战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经济 波动、国际竞争加剧、环境污染 和资源消耗等问题,需要加强自 身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
THANKS
感谢观看
从封建土地国有制到土地私有制,再到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制 度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化。
土地经营方式与租佃关系
在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将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佃农需向地主交纳 地租。
02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世界市场的形 成和发展
欧洲商业革命与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革命
欧洲商业革命指的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业和 贸易活动的迅速发展。它导致了商业和金融中心的形成,促 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展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5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从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到20世纪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再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 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2 第7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2 第7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3.二战后 (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2)措施: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1985年 戈尔巴乔夫改革。 (3)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 “斯大林模式”,仅是对原有体制做了一些修补;戈尔巴乔夫对“斯大 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 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 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解题思路
答卷实录
实录点评
产业、乡镇企业、现代农业
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体制
济体制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 从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 场机制的作用,限 品经济发展到将政府干预与 制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 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 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济;具有僵化性、
封闭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肯定价值规律和 市场机制的作用, 利用计划和市场 两种经济手段; 具有开放性;将 市场经济与社会 主义制度相结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典例分析 (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 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 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 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 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

必修二历史ppt课件

必修二历史ppt课件

近代历史教训:战争与和平的抉择
战争的教训
研究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启示。
VS
和平的抉择
探讨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国际合作和 外交斗争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
现代历史教训: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的冲突
全球化进程
分析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推动因素和影响, 探讨全球合作与竞争的利弊。
逆全球化思潮
研究逆全球化思潮的起源、表现和影响,探 讨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应对。
当代历史教训
全球性挑战
分析当前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新冠疫情 、经济不平等等的起源、影响和应对措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讨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模式, 促进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析全球化对于经济增长、科 技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 极作用,并举例说明。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探讨全球化对于国家主权、民 族认同、环境等方面的冲击, 并举例说明。
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提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和 建议,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
可持续发展等。
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
国际恐怖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阐述国际恐怖主义的背景、原因和演 变过程,重点分析恐怖主义的危害和 影响。
详细描述
古罗马文明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统治着地中海地区。它的建筑风格如罗马竞技场、罗马万神庙等 ,至今仍为世人所瞩目。此外,罗马法律制度也是该文明的杰出成就之一,为后世法律体系奠定了基 础。
中世纪欧洲
总结词
黑暗而动荡的时期,但也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的萌芽。
详细描述
中世纪欧洲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然而,这个时期也孕 育了现代西方文明的萌芽,如基督教文化、封建制度等,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专题高效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专题高效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专题高效总结
专题要旨概览
专题知识整合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 发展的历程
阶 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1)自然经济
开始瓦解(2) 上海的发昌机
19世 外商企业丰 器厂。广东南
产 纪六 厚利润的刺 海的继昌隆缫
生 七十 激(3)洋务派 丝厂。天津的
年代 引进西方先 贻来牟机器磨
进生产技术

的诱导作用
战争中覆 近代化的开


经济 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中国自然 民族 经济逐渐 资本 瓦解,外 主义 商企业刺 经济 激,洋务
运动诱导
19世纪六七 十年代产
生,发展曲 折,1953~ 1956年间被 改造为社会 主义国营经

是中国的经 济近代化和 政治民主化 的主要推动 力量,是中 国民主革命 的主要力量
阶 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1)列强输出 初 中日 资本进一步 民间出现办厂 步 甲午 破坏自然经 热潮。企业数 发 战争 济(2)清政府 量增加。由沿 展 以后 放宽对民间 海向内地扩展
设厂的限制
阶 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短 暂 春 天
(1)辛亥革命的鼓
1912 ~
1919 年
舞(2)“实业救 国”思潮的影响 (3)群众性反帝爱 国运动的推动(4) 欧洲列强暂时放
三、近代中国经济形态的变化
经济 形态
产生条件
发展概况
历史影响
封建土地 鸦片战争 封建性质; 自然 制度;封 后开始解 在国民经济 经济 建政治制 体,建国 中一直占主
度 后被消灭 导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必修Ⅱ)
通过必修Ⅱ的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07.8.19三稿。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ppt

结构完备,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中国古代的水利
1、水利著作和文献
《河渠书》、《沟洫志》、地方史志等
2、水利工程和技术 ①原始社会:大禹治水。 ②战国:李冰—都江堰;(长江流域)
郑国—郑国渠。(黄河流域) ③秦代:灵渠,沟通湘水、漓水 ④汉代:关中—井渠;东汉王景治黄河 ⑤唐朝:北方-立井水车;南方-筒车 ⑥宋代:水转翻车 ⑦明清:风力水车

③ ②

找到“都江堰、郑国渠、灵渠、井渠”相对应的序号, 并说明理由。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
2、从经营方式来看: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小农户个体经营)
3、从生产技术来看:精耕细作;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的耕作技术
A C
B D
中国古代的耕作技术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③汉代: 牛耕和铁制农具普及全国 ④东汉: 耦犁(二牛抬杠)和一牛挽犁 ⑤唐代: 曲辕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件(共28张PPT)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问题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煤炭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 色……英国有着地理上的优势,……西欧 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
——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第三版,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8
美国学者 杰里﹒本特里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问题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1851年,英国首开万国博览会版画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 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 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工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 劳动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 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 形成。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问题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一、市场的需求
材料二:设无广阔的国外市场, 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 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 有好好发展的可能。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 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第7课 ,《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 年1月,总第457期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从珍妮机到 蒸汽机
但更主要的是,在当时英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的 精神风貌以及价值标准已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地步。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 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 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世界文明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问题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课件必修2 单元总结1 37张(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课件必修2  单元总结1 37张(人教版)

(2)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政府为巩固政治统治,必然要采取维护自然经济基础的 措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设立关卡征收重税,限制手工 业的规模,残酷剥削农民等。 (3)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旧的经济观念,使地主、 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 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经济发展,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综 合辨析能力。据材料信息:纺织花布,以自衣被、兼鬻(yù , 卖)于乡市,可知②③正确。①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中没有确切 证据,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正确答案选 B 项。
2. (2011· 江苏, 1)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 令有无相济, 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 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依赖百工 C.农工比重适当
走向高考· 历 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 修 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
单 元 总 结
时空建构
归纳整合
体验高考
时空建构
归纳整合
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 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 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 济的空间格局。
实际应用 2:(2011· 南京模拟)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 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 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 的解释是( )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第七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第七课PPT课件
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说明
“破坏性使命”
政治上: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领土、领海、 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使中国由 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带来了深 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 和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
形成和发展
第七课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 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考试 考 点 大纲
工业 ①工业革命发生背景、 革命 过程和影响
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
③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过 程和影响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第 一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成就)
材料五 19世纪晚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 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出呛人的浓烟。 岸边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自然环境 污染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那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 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国带来那些影响呢?
时间 工业人物革命的重主大发要成就 影响

机器 的应
1733年
凯伊
飞梭
提高织布速度,加 速工业革命的到来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 纱机
揭开了工业革命 的序幕
解决
动力 1785年 瓦特
问题
改良蒸 汽机
推动了机器的普 及和推广,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
解决 运输
1807年
富尔顿(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案:专题七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市级优质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案:专题七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市级优质课)

7.1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三维目标】⑴知识与能力: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并予以简要评价。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列表从背景、目的、基本内容及影响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持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比较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教学难点:评价新经济政策。

【专题概述】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列宁时期)重点讲述列宁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取得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时期)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使苏联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工业强国,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斯大林以后)苏联历代领导人对经济体制的改革。

【复习并导入】师:回顾苏俄和苏联相关史实。

师:关键词展示:一战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苏俄苏联建立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用一段话将以上关键词串联起来,要求语句通顺,不超过100字【讲授新课】导入:下面我们就一同看一下列宁是如何巩固苏维埃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课程标准及教学重难点: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比较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教学难点:评价新经济政策。

基础知识梳理:自我测评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做一比较。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课件必修2 单元总结7 31张(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课件必修2  单元总结7 31张(人教版)

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初期到 70 年代,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拥有世界经济霸主地 位。 (2)70 年代到 80 年代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 化方向演变。日本和西欧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实际应用 2:(2010· 山东青岛文综)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 在墨西哥的经济优势逐渐被日本和西欧所取代,里根总统最 早提出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三国相互削减关税,扩大 贸易交往,这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 )
A.与全球化是背道而驰的 B.不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C.给墨西哥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带有一定的排他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上合组织与欧盟之间的区别, 安全 共同体是一种理想的地区秩序,因此构建一个地区国家安全 共同体是两者共同的目标,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两者共 同的影响,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两者产生的共同 时代背景,只有 A 项是两者的区别,欧盟促进了地区经济政 治一体化,而上合组织没有推动地区政治一体化,这是两者 区别所在,因此选 A 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 根据所学知识美元与 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因此 A 项错误。单纯从数 据上看不能得出 C 项的结论,欧元在 2002 年才正式启用,因 此 D 项错误。70 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元不再与 黄金挂钩,由此黄金价格上扬。因此 B 项正确。
走向高考· 历 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二
第七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七单元
单 元 总 结
时空建构
归纳整合
体验高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PPT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PPT
• 1、背景 ①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得苏维埃政权; ②粮食 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 2、目得:为了集中全国得物力、财力,支持国内战争; • 3、主要内容 •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实行义务劳动制与实物配给制; • 4、评价 • ①积极:在特殊得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得胜利; • ②消极:损害了农民得利益,不利于生产得发展,违背经济发展得客
明中叶以后, 超过官营手 工业,占主导
成就
冶铁:东汉得 水排;南北朝 得灌钢法;制 瓷丝织:明清 时进入鼎盛 时期; 明中后期,出 现资本主义 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得出现
•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 •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与商品经济得发展; • 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 • 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得雇佣关系;
• (5)社会立法 • ①《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工会;②成
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得基本权利; • ③“社会保险法”
3、实质:
• 不促动资本主义制度得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 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得干预;
• 4、特色:
•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得模式应对危机,其应对措施基本以立 法得形式出现;
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 ②调整企业关系与劳资关系; • (3)农业 • ①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 ②为减耕减产得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
品价格;
(4)社会福利
• ①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 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
• 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 激消费;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专题小结与测评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专题小结与测评课件 人民版必修2

一、苏俄(联)经济政策的变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 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 斗争的胜利。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在战争基本结束后,其弊端开始引发各阶层不满,出现政治 动荡。
(2)新经济政策: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②这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 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 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③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3)斯大林经济体制: ①在这一体制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②这种体制忽视经济发展规律,以单一的行政命令组织 经济活动,逐渐僵化,失去活力。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 经济模式。 (4)斯大林逝世后,继任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 巴乔夫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改革都失败了,并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
二、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
类型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
生产资
以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
生产资料私
料所有
多种所有制成分并
有制
有制


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 先 轻 工 业 后
道路 工业
发展
重工业
类型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

高考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2第七单元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学案人教版必修2第七单元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一、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哪些重大转折?转折的表现有哪些?1.由分散孤立到走向整体。

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处于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更是互相隔绝的,只有到1500年左右完成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后,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进行直接的接触。

2.开始殖民扩张。

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

欧洲贸易走出地中海的狭小范围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思想文化方面。

在1500年以后的100年中,欧洲人在向海外扩张的同时,也在文化、思想、宗教及政治等领域内完成了重大变革,而这些变革都象征着资本主义曙光的来临。

二、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4、15世纪时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逐渐兴起。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本作原始积累,这就需要殖民扩张和大量的金银货币,由此刺激了欧洲人的海外探索和扩张的欲望。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发展起来,导致地区间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拓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与新航路开辟相伴而来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在殖民扩张中,资产阶级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1)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2)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类型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
生产资料公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制 优先发展重工 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先轻工业后重工
道路

知识总结区
发展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农业制度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
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
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来自知识总结区重难突破
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
1.含义: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
1.定考向:新经济政策
2.抓关键:关键信息为:“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
开来”,说明该领导人允许农民出售农产品的行为。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方法探究区
3.辨选项 选项 正误 判断依据 承认出售农产品为“正当”贸易,即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农业集体化不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 该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美国不 存在禁止农产品贸易的问题 余粮征集制是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内容,当时取消了自由贸易
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归类比较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 新经济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学案4
专题学习总结
网络构建区(略)
知识总结区
线索梳理
一、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8~1928年 (1)主题: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
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
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4.影响:它同当时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基本适应的,在20
世纪30年代苏联大规模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发挥了有效的积极
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没有解决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阻碍了
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4) 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 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 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 2.斯大林执政时期 (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 特征: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 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3) 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做了一些修补;戈尔巴乔夫对斯大
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
终失败。
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
义。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
品生产和货币。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 索。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 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 其是发展重工业;在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 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3)封建专制、封建思
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
(4)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等。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3.特征:这种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
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
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
’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知识总结区 D.实行余粮征集制 方法探究区
方法探究区
解题思路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 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 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民主社会主义 ”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 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 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这一体制因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因此被称为“斯大 林模式”。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2.形成原因 :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小生产 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 基本原因。(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 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
方法探究区
A
B

×
C
D
答案 A
×
×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方法技巧
(1)题型特点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
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
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
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
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 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方法探究区
(2)解答方法
概念型选择题的题干中限制性条件较多,由于此类题是对
基本历史概念的考查,所以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
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资本主义大农场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 经济体制 制 制
苏维埃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
政治制度 制,一党制,终 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和制、两院制、内阁
身制
知识总结区
政治协商制度
制等
方法探究区
方法探究区
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 例题 (2013·
转向政治改革,最终 失败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不 同
败 没有改变原有体制,只 因 是修修补补
虽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但缺乏可行 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

向 都是为了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
了调整;都脱离了苏联实际;改革成效都不显著
相同点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知识总结区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国
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 巩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比较点 内 不 容 同 点 结 果 赫鲁晓夫改革 侧重农业 勃列日涅夫改革 侧重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改革 从所有制和商
品经济入手
经济改革未见成效,
取得一定成效,最终失败
知识总结区 方法探究区
知识总结区
(4) 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
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
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3.二战后
(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2) 措施: 20 世纪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改革, 1964 年勃列日涅夫
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允许资本家和私人
经营中小企业 允许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方法探究区
内容
知识总结区
知识总结区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 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私人
资本主义的发展 集中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
影响
的胜利;但超过限度,不利于生产 力发展,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确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