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
作为练习课,应当是“以练习为主”,教师在关键处适当指导、画龙点睛,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
下面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练习”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个内容的特点是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内容情境不新但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模型,需要学生在较高思维层面上学习。
教学时,需要对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沟通与梳理、比较与辨析,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设计:一、算术法与比例法的对比1.湖北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辆货车前往灾区运送救灾物资,2小时行驶了160km。
从出发点到灾区有640km,按照这样的速度,全程需要多少小时?2.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验小学延迟开学,小林在家学习期间坚持课外阅读。
目前他正在读一本文学名著,如果每天读30页,8天可以读完。
小林想6天读完,那么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请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预设:有的用算术法,有的用比例解,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白两者思路的不同。
【思考】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时,所解决的问题是以前用算术方法解决过的“归一”“归总”问题,用新的方法解决旧的问题,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
教学时,要通过问题解决方法的回忆与比较,使学生明白:用以前的方法解决时,必须先求出“单一量”是多少才能求出结果,而现在只要判断相关联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再解比例即可,无需求出具体的比值;以前重点思考“单一量”是多少,现在重点思考问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通过这样的沟通与比较,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差别,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和方法系统。
二、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对比1.为保障湖北武汉疫区的医疗物资供应,全国各地的医疗物资厂家都在加班加点地开工生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应用(第5课时)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比例知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比例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进行讲解。
2. 实例分析法:- 通过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
-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与比例相关的问题?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比例的概念,包括比例的定义、性质等。
- 通过实例,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15分钟):- 分析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如购物打折、距离与速度等。
- 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比例问题。
-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等。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情况:-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提出观点等。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安排:-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61--62例5以及做一做1与练习十一相应的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1(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时间(5)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方法一:28÷8×10=35(元)方法二:28×(10÷8)=35(元)(2)引入新课: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3)学生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1、题目中有哪两个量?2、这两个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3、题目中的定量是哪个量。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用比例解决问题》研讨课教案_5.doc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例 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本班学困生较多,学习基础较差,对解决问题不够认真分析题意,计算还不够细心、准确。
教学准备课件。
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对芜湖县的认识。
你们知道芜湖县市民广场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什么?(县政府大楼)2、师:对于这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生: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分组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县政府大楼的大概高度。
但这些办法有的不实际,有的不方便、很麻烦。
今天老师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测算它的高度——会用正比例的知识来测算县政府大楼的大概高度。
你们相信吗?待会儿再告诉你们。
师: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学好了今天的知识,老师不用教,你们自己都会测算它的高度。
你们有信心上好今天的课吗?师: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复习回顾( ppt 出示)1 .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已知A÷B=C。
当 A 一定时, B 和 C()比例;当 B 一定时, A 和 C()比例;当 C 一定时, A 和 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第【1】篇〗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本章前两课时的学习中,通过对相似图形的直观感知,体会到可以用对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关系。
从而认识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依旧采用前两节在方格纸中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是《课程标准》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中列出的九个基本事实之一。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学生经历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灵活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变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第三环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下图是一架梯子的示意图,由生活常识可以知道:AA1,BB1,CC1,DD1互相平行,且若AB=BC,你能猜想出什么结果呢?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紧扣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重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知识链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你知道了比例的哪些知识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
3.我们学习比例有什么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比例的应用。
(板书:比例的应用)二、新知探究,自主学习1.了解“物物交换”。
2.出示情境: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我有?个玩具汽车。
(1)说信息。
(2)举例说。
(我有8个玩具汽车可以换20本小人书)(3)说理由。
3.追问:不论玩具汽车的个数和小人书的本数如何变化,它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比或者比值)那么说明玩具汽车和小人书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的,你能写出比例么?(学生尝试写比例)4.再次出示情境图: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我有14个玩具汽车。
(1)找条件的不同。
(2)假如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比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么?5.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独立尝试列出比例,并尝试计算。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阅读课本19页的活动二)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比例?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2)小组交流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1.列比例的依据:(1)学生交流这样列比例的理由。
(2)对比算法不同、沟通知识的联系。
对比课堂前测中做这道题的方法,感受算法的不同、知识的联系。
2. 解比例的依据:(1)学生交流解比例的过程,说清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2)再次尝试解比例。
(课本活动三)(3)师生共同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规范书写过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
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
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
(教师板书)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活动三: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1.教学例5(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1.6×10 =1.25×12.8=16(元) =16(元)(5)激励引新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数学教案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比和比例教案,希望你会喜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待你们来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大家有没有信心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3 4.5:2.7 10:680:4 4:6 10:1/2提问:你是怎样分类的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两个比相等4.5:2.7=10:6 12:16=3/5:4/5 80:4 =10: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
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4.5/2.7= 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泸江小学 普亚梅一、课前导学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比例?2、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单价×数量=总价(一定),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剩下的钱数=总钱数(一定),这两种量不成比例。
过渡: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了,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课中导学(一)自主学习自学提示:1、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速度(一定),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时间 路程2、你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预设:(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28÷8×10=3.5×10=35(元)过渡:这种题我们可以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二)合作交流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 。
2、()一定,()和()成()比例关系。
3、用关系式表示是()。
板书:师生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
5、集体交流、反馈。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 :8 =x:108x=28×10x=280÷8x=35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三)展示提升1、变式练习。
过渡:我们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2、展示提升教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结合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来归纳一下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精编教案
第4单元比例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能力目标: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
828=10x 8x =28×10x = 81028 x =35三、拓展应用教材63页3、4题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64页6、7题【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
828=10x 8x =28×10x = 81028 x =35学生每日提醒~~~~~~~~~~~~~~~~~~~~~~~~~~~~~~~~ 励志名言: 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比例概念,能够正确地说出比例的定义;2. 学会用比例解决问题;3. 能够灵活运用比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比例概念的理解;2.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比例的定义;2. 比例方法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白板、粉笔等;2. 学生准备:学生书、作业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用比例解决问题在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出现比例的情形,如:1. 每次吃饭时,米饭与菜肴的比例;2. 身高与体重的比例;3. 手机电量与使用时间的比例等。
2.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比例?2. 比例有什么作用?3. 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比例问题?3.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讲授1. 根据教材,讲解比例的概念及常见写法。
1. 什么是比例?答:比例就是两个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事物可以用比率来比较。
2. 常见的比例表示方法有哪些?答:常见的比例表示方法有3:4、3/4、3 ÷ 4等。
2. 讲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以例5为例,步骤如下:1. 确定两个同类事物的比例关系;2.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式;3. 解方程式,求得未知量的值。
(三)讲解例题1. 将例5投影板上,讲解题目;两车同时从A地与B地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
若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360公里,求两车的速度。
2. 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列方程。
已知:A、B两地相距360公里,两车相对行驶4小时。
未知:两车的速度。
解方程:设甲车速度为 x km/h,乙车速度为 y km/h,则:x + y = 360 ÷ 4x + y = 90(以上方程即为两车相遇的时间,根据物理公式:速度=路程÷时间)3. 解方程,计算得出甲车速度为50km/h,乙车速度为40km/h。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授课教师:XXXXXX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61页例5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用水量与水费的讨论中,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研究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研究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以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研究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导入1.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已知A÷B=C。
当A一定时,B和C成反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成正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正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2.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用等式表示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解:设汽车的速度为v,时间为t,路程为s,则有:v×2=140,v=70,s=vt3v=210,t=3,s=vt=210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解:设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d,第一次行驶的时间为t1,第二次行驶的时间为t2,则有:70t1=d,t1=4,d=28056t2=d,t2=5,d=280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研究做好准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 用比例解决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_5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准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准确解决问题。
2、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3、结合相关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是学生能准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用比例知识准确解决问题。
难点: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式。
什么是反比例?关系式。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二、探究新知,培养水平1、提出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能准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
这节课我们一起使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例题5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对少钱?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们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生:尝试解决问题)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生:我先算出每吨水的价格,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算式:12.8÷8×10=1.6×10=16(元)师: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2)激励引新师:很好,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先求出每吨水的价格,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请大家再认真想一想,能不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比例来解答呢?(提示:1、题目告诉我们哪几个量?2、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3、怎样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生:先找出题中相关联的量是用水的吨数和和水费,根据水的单价不变即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相等列出等量关系式。
师:好,说的非常简练。
哪位同学能列出等式并解决?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例6)(教案)教学设计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表示)。
从上表可以知道(相关联的两
种量
)一定,所以(
)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和(成(
的()相等。
请你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问:(1)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答:
(2)哪两种量是变化的?答:
(3)相关联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答:
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1 )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修完这条路共需要多少天?
6.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
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授课教师:落梅小学张琼芬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61页例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用水量与水费的讨论情境中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学会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正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
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已知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初步体会比例式的列法。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
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1:
28÷8×10
=3.5×10
=35(元)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预设2:
10÷8×28
=1.25×28
=35(元)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教师: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3.激励引新。
教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 ,说说变化情况。
(2)()一定,()和()成()比例关系。
(3)用关系式表示是()。
(4)集体交流、反馈。
板书:
教师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反馈学生解题情况。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 :8 =x:10 或()
8x=28×10
x=280÷8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教师: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的水费为35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7)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是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此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
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变式练习。
教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1)比较一下此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板演。
(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概括总结。
教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分析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它们是否是正比例关系。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4)最后解比例。
(5)检验作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还善于归纳总结方法。
就像大家想的那样,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设计意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围绕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让学生经历“尝试──理解──总结”的全过程,从而理解、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提升。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x个。
(189:3=x:9)
(2)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
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x 元钱。
(:3=6:4)
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1)小兰的身高1.5米,她的影长是2.4米。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是4米,这棵树有多高?
(2)小红计划每天跳绳600下,2分钟跳了240下,照这样计算,还要跳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计划?
【设计意图】通过即时练习巩固,增强学生对具体情境中成正比例的量作出判断和解释的能力,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谁来说说,上了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每节课的收获,整理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起总结提升的作用。
(五)、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
例5 (正比例)
张大妈李奶奶
用了8吨水用了10吨水
水费28元水费?元
每吨水的单价(一定)
张大妈家的水费:用水吨数=李奶奶家的水费:用水吨数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 :8 =x:10 或()
8x=28×10
x=280÷8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