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1、概念∙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及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2、研究对象∙从研究层面看:1)客观描述主体心理活动的现象;2)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与规律;3)为促进主体有效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以及主体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方法指导。
∙从研究领域看: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道德心理,教育社会心理学。
3、研究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指教师以学生和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学生和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4、研究方法∙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发、观察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活动产品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5、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基础、前提)∙实践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原则(道德原则/伦理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整体∙综合创造原则——创新、新颖6、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7、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1)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学习者的社会文化互动;∙2)研究领域上向纵深发展;∙3)研究方法多元趋向;∙4)教育心理学越来越综合化和跨学科化;∙5)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6)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基本心理问题;∙7)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8)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研究。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主要知识点(初中)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5.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二章:1. 心理发展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 我国对心理阶段的划分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4. 人格的概念5. 爱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名称、年龄范围)6.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7. 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发展阶段8. 认知方式的差异9. 求智商的公式10. 性格的概念、性格的特征差异第四章:1.动机、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的概念。
2.学习动机的种类。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第五章:1. 学习迁移的概念。
2. 迁移的种类。
3. 影响迁移的因素。
4. 心向或定势。
5. 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1.知识的类型2.感知规律3.变式4.知识直观的类型5.知识概括的类型6.记忆的三个子系统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规律8.遗忘理论9.过度学习1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1.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第八章:1.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特征2.学习策略的分类3.认知策略4.元认知的概念和策略5.资源管理策略第九章:1.问题和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5.创造性的概念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8.创造性的培养第十章: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结构3.品德的培养第十一章: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学生中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目标。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5、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7、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独立。
8、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l908年,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9、(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及技术)10、布鲁纳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房东岳,1908年出版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翻译日本的)廖世承,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教与学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社会环境与物质环境)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名词解释答这2点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个重点阶段的矛盾学龄前: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自我同一感对角色混乱学生性格差异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监督自我调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被认为是最完整、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每一个连续发展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跳跃的。
他描述了认识发展的机制: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感知运动阶段(0—2)建立各种感觉运动的图式前运算阶段(2—7)思维集中性、不可逆性4个阶段:具体运算(7—11)守恒、可逆性、多向形式运算(11—16),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心理发展关键期:起初是动物的心理测验研究出来的(生态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研究鸟的习性中发现的)。
后来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引入儿童行为学习中,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间。
例: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进行必要的口语刺激,以后再进行相同的刺激,也达不到正常水平(狼孩的故事)。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需解释)②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解释)③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理解记忆
12.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13.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了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5.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6.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
2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世纪20年代以前)1903,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4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育心理学》教科书。
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B.桑代克C.皮亚杰D.廖世承答案:A。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教育心理学经历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3.成熟时期4.完善时期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心理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3.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1.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①半成熟、半幼稚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③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④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论述题材料)2.青年期是个体①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②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③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2.关键期或敏感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纳(1.2)
二、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和理论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迁移。
三、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开发的环境和内容。
四、教育心理学能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灵活地进行,生搬硬套某些原理无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教育心理学并非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具体模式,而只是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归(1.2)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一、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出现问题,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表现出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应用智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与阅读有关的生理健康检查等各种检测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所在。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阅读困难也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如父母离异、父母对孩子的放任自流或期望过高以致孩子厌倦学习等。教师这时就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有关知识,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及理论、人物、著作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和_等五种要素;由_、_和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和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和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在教学过程中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
(评价和反思过程,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检验、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和_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__;__;__;__。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首因效应。
首应效应是指在对人的知觉中,最早获得的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
这种印象主要体现于对象的外部特征。
2.近因效应。
对一个人近期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长期形成的看法的现象叫近因效应。
3.光环效应。
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以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特性上,也就是以所知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印象。
4.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人所持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
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一门独立学科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处处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光辉,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相长”“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等。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认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情感)研究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意志)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并逐步形成为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至今只有近百年。
教育心理学历经周折,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体系较完整,内容较充实,研究领域比较稳定和研究方法较成熟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荀子也曾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学习作用、学习方法等柏拉图所主张的教学方法就已经重视个别差异及教育目标,即谋求身心的均衡发展。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讲义 (I)
调查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试对某一问题的看 法、态度和行为表现的研究方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调查法通常用于了解被试对某一主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等方面的信息。调查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问卷 调查、访谈和集体讨论等。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深入探究特定个体或群体心理和行为 的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重视人际关系和师生互动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通过互 动和交流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成长。
总结词
提倡自由学习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详细描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鼓励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 方法,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意义学习和内在动机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追求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和价值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建构性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的、 建构的和动态的,学习者通过自己的 经验和活动来建构知识体系,强调学 习的主动性和社会性。
在成熟期,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领域不断扩大,开始涉及中学 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 展等方面。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 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繁荣期 四个阶段。
在繁荣期,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教育教学提 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 依据。
02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中学教育——心理学
自我意识
定义:它是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 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 认识。 结构:形式上: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内容 上: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特点: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独特性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㈠、初中生:成人感增强;自我评价能力提高;重视对自 制力等自我意志品质的培养 ㈡、高中生: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闭锁 性;社会性
• 定义: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
• •
• •
思维
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 对输入的刺激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它揭示事物之 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并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特点:概括性、间接性 种类: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经验 思维、理论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品质:广阔性和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 独创性 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 经验向理论过渡;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 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 的飞跃;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第一章、 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心里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教育学和 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 门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 学。 1、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方法 2、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心理学思想 3、促成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近代西方教育 思想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4、1903年桑代克(美)的《教育心理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 明学习的概念,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教 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师责任: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中学教育的两大任务: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观点。
●非智力因素: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
●智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任何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了解和遵循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发展规律和个别差异。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按照同一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观察力: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概念:是一门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1、教育学过程的“五要素”(1)、学生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
个体差异:b、教师其关键作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c、教学内容表现: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d\教学媒体形式: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图表、图像、动画等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1)教与学的三过程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三、内容体系(略)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对教育现象提供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从研究方法上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造的持续的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括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后有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大纲》(二)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50年代末)内容丰富,但未形成学科体系(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理论体系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布鲁纳四方面的研究: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括(一)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捷列夫:俄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隆斯基:儿童个性的统一性鲁宾斯坦:心理和活动相统一的观点2、奋力前进时期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践相结合3、完善时期注重和发展心理学结合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的心理学观点(二)产生和初步发展房东岳: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译著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成: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略)。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心理学诞生时间: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把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门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随后,他还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哲学研究》,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研究》。
(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识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心理过程和人格的关系:心理现象虽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
二者是心理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P4图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选/单选/填空)( 给你根据概念实例判断哪种方法)(一)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它是实验科学普遍采取的方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密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严格控制条件主要指:①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②根据实验条件,按科学方法选取被试。
③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④严格控制被试反应,用指导语言引导反应方向与范围。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分章节梳理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分章节梳理第一章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广义的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狭义的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还要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3.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在这一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2021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
2021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第一章重点知识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心理学所讲的学习,不仅指文化知识学习、还包括为习惯学习、情感性学习、思想品德学习等。
(1) 中学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
(2) 中学心理学注重理论性,而以应用性为主。
3、研究表明,教学是复杂的心理活动系统(1)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系统(2)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情意活动系统、人格协调系统(3)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系统4、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1)客观性原则。
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教育心理的研究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提出研究的问题;(2)制定研究计划;(3)进行研究准备,包括搜集资料、人员培训等;(4)研究付诸实施;(5)整理研究资料;(6)分析研究结果并加以推论;(7)撰写研究报告;(8)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打算。
中学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1、问卷法是课题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测验法则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研究方法。
问卷是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
它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取样大问卷设计时应注意:(1)问题要明确,没有难懂与含糊的地方;(2)问题不宜多,不要设计复杂与难回答的问题;(3)问卷题目应生动有趣、回答须简单,便于统计处理;(4)一套问卷,应有一定的测验被试回答是否真实的问题;(5)调查范围较大,应通过预测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2、教育心理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周期短,效果可以用仪器检测。
3、个案研究法4、教育经验总结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