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经济与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比较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it o g—tr lmpl eJp nSb b l u t yc mp rsn,teeaema ydf rn e ew e hn c n my noln e ms u i a a u beb r .B o aio k s h r r n iee csb te n C iaSe o o f a dJp n Sb b l cn my i ee tlv l o cn mi e eo me t iee td ge so n n i ieaiain h n a a u bee o o :df rn es feo o cd v lp n 。df rn ere f a ca l rl t 。te f e f i f l b z o
中 图分 类 号 :F 1 . 5 l4 4 文献 标 识 码 :A
Co a atv ay i fChi o o n a n S Bo l o my mp r ie An lsso na S Ec n my a d J pa bbe Ec no
XI ONG n Mi g— q 。 MI Yu —s e g i n hn .
2 1 / 2 总 第 4 4期 00 1 0
文章 编号 :1 0 —1 8 ( 0 0 1 0 1 4 X 2 1 ) 2—0 8 0 0 7— 5
商  ̄ ZT O究 -
C MME I L RE E RC O RCA S A H
本 泡沫 海 中 国 当前 清 比 分 衍
Ke r s u b e e o o ;C i a Se o o y wo d :b b l c n my hn c n my;J p n Se o o y;c mp rs n a a c n m o a io
一
、
研 究 背 景
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比较
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联性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
选取合适的统计数据,如GDP、各产业 产值等,并选择适当的模型来分析中日两 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 。
VS
实证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揭示中日两国经济增 长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实际关系,并对 其进行深入分析。
05
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演进的比较分析
政策启示
对中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 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 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研究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两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的更多细节。例如,可以深 入研究两国在不同产业领域的表现和成就,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全球经济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的。
政策建议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实现经 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中日产业结构演进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分析
相似性
中日两国都经历了从重工业向服务业转型 的过程,这使得两国在产业结构演进方面 有了一定的相似性。
中日两国都注重技术创新对产业结 构的推动作用,这使得两国在产业 结构升级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06
中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演进的启示与建议
对中国的启示与建议
02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日两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
进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比较两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异同,有助于为政策制定
03
提供参考,促进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中日两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历程,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趋势,并比较两国在各方面的异同 。
研究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衰退分析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规避方法,借此对我国现阶段如何规避、消除隐患提 出建议。
二、曰本衰退历程 日本经济重建后的增长在80年代初进入低速 增长时期,此时日本对外贸易已呈顺差;然而原本对 日本以扶植和输送资源为主的美国在日本经济逐渐 抬头后开始对其进行打压,而日本内部因高速增长 而积累的许多“暗疾”也在蚕食其发展潜力和全球竞 争力,最终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其经济衰退。 在一系列负面因素中,三个方面尤为突出:其一 为当时美国对日本贸易乃至整体经济的打压,即所 谓日美贸易战;其二为1985年美、英、法、德、日五国 联合发表的《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对美元汇率急剧 升高;其三为日本政府在升值压力下采取的极度扩 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泡沫经 济”现象。下面将对这三方面作详细分析。 1.日美贸易战 :美国对日本的打压以六个方面
擦》,《日本研究》,2018年第3期。 ⑤ 杨洪跃:《日本经济衰退的文化探源》,《日本研究》,
200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徐平.苦涩的日本一一从“赶超”时代到“后赶超”时代[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9
间。这令日本的实体经济进一步遭受打击,在与美国 的博弈中丧失更多自主权。
3.泡沫经济:该现象指日本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的投机热潮。当时日本的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扩大,
先且劳动力成本更低,对美国拥有极大出口优势,1980 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占美国汽车总进口量的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
—
盈
战后 日 本经济发展历程对 中国径济发展的启 示
口 马丛 丛 山西 财 经 大 学 国 际 贸 易 学 院
摘
要: 战后 的 日本 经 济发 展 历程 与我 国现 阶段 的经 济 发 展 状 况 有 很 多相 似 之 处 , 文 在 回顾 战 后 日本 经 济 发 展 历 程 的 基 础 上 , 该
虽 然 中 日两 国在 各 自的 经 济 增 长 时 期 存 在 很 多 的相 似 点 和
共 同 的 情 境 , 是 由于 所 处 的时 代 不 同 , 日两 国在 经 济 发 展 过 但 中 程 中 的非 类 似 性 也 有 很 多 , 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 点 : 一 , 日两 主 第 中
代初 , 日本的实际经济增长率 达到了 1%, 了 2 0 到 0世纪 7 0年代
时, 日本 的 G P 已经 超 过 了 当 时 的 西 德 , 为 仅 次 于美 国 的 资 N 成
展方式、 节能减排、 构筑循环经济等的政策和理念 , 如何尽快落实和
实 现 以上 政策 和 战略将 成 为产业 结 构调 整 和优 化 的关 键 。 们要 吸 我
达 到 一定 水平 后 往 往 导 致 金 融 资 产 膨 胀 发 生 ,而 金 融 资 产 危 机 引发 流动 性 和 信 用 紧 缩 , 而导 致 实 体 经 济 衰 退 。经 过 近 几 十 年 进 的快 速发 展 , 国虽 然 已 经 发 展 成 为 世 界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 金 融 我 但 制 度 还 不 完善 , 且 现 在 还 面 临 着 国 际 收 支 双 顺 差 、 民 币升 值 而 人 压 力 等 一 系列 亟待 解 决 的 问 题 。 因此 , 们要 顶住 来 自美 、 我 日等
中日经济对比
广场协议大事记事件影响1985年9月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Plaza Hotel )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地贬值,日本银行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月之内,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贬值。
日元对美元就由250日元比1美元,升值到149日元兑换1美元。
随后几个月内日元升值67.85%。
1987年1、纽约股市崩盘。
2 、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银行继续下调利率,使得美国股市看起来比日本股市更有吸引力一些,以吸引东京市场的资金流向美国。
很快日元利率跌到仅有2.5%,日本银行系统开始出现流动性泛滥,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
此后,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 。
(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1988年由于日元升值的原因,日本出口大幅下降,日本出口生产商为了弥补由于日元升值所导致的出口下降的亏空,企业纷纷从银行低息借贷炒股。
日本银行的隔夜拆借市场迅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心,世界前10名规模最大的银行被日本包揽。
东京股票市场在3年内涨300%,房地产仅东京总盘就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总值。
(日本的金融系统接近崩溃)1989年摩根斯坦利和所罗门兄弟公司等一批国际投资银行深入日本发行“股指认沽期权”,日本的保险公司认为日本股市不存在暴跌的可能,认购。
12月29日,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
日经指数顿挫。
日本股市开始下跌。
1990年1月美国交易所突然发行“日经指数认沽权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
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日经指数认沽权证”上市热销不到一个月就全面土崩瓦解了。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引言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统称。
其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经济体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和日本是亚洲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其经济模式和发展路径有着明显不同。
本文将重点比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和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两国的不同经济特征和应对策略。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危机后仍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采取了扩大内需、推动投资、促进就业等措施,有效刺激了经济增长。
另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然而,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面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风险隐患,金融市场不够稳定,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和监管。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与发展日本是20世纪80年代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然而,在那个时期,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问题。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格高涨后的短暂繁荣,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崩溃和长期的低迷。
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对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日本经济在经历泡沫破裂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危机,但效果不佳。
日本泡沫经济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依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泡沫经济时期,日本经济高度依赖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使得经济过度集中于少数产业,以致后来遭受重创。
2. 政府干预失灵。
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政府对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过度干预,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经济不能有效运作。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
日本泡沫经济与中国当前经济对比分析作者:熊名奇,米运生来源:《商业研究》2010年第12期摘要: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某些现象与日本当年的泡沫经济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如货币升值、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这使得人们担心中国经济能否如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长期低迷。
但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有许多的不同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同、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宏观调控措施不同、经济泡沫化的程度不同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这种种的不同可以确保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日本经济;比较中图分类号:F114.45 文献标识码: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XIONG Ming-qi1, MI Yun-sheng 2(1.School of Econom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430074,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China)Abstract:Some phenomena of the China′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are similar to Japan′s bubble economy, such as RMB appreciation, rising stock prices and real estate prices, which makes people worried that the China′s economy fall into long-term slump like Japan′s bubble burst. By comparison,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economy and Japan′s bubble economy: different le 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t degrees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the Government′s emphasis and different macro-control measure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economic bubble and different potential for economic growth. These differences can guarantee the long-term stabl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Key words: bubble economy; China′s economy; Japan′s economy; comparison一、研究背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步入正轨并开始飞速发展。
比较中国与日本的国际收支状况并分析原因
比较中国与日本的国际收支状况并分析原因——以2007-2009年为例摘要: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包括货物、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债券和债务的交易以及转移项目。
本文借由2007-2009年度中日两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来分析形成中日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及不同之处。
关键词:国际收支双顺差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的定义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包括货物、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债券和债务的交易以及转移项目。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主要表现形式是统计报表,特定时期的国际收支是该时期国际交易的总体状况的具体反映,是一国经济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国际收支结构的相关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趋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93年出版了《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它在原来第四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修订。
第五版将整个国际收支划分为两大账户,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反映实际资源流动,资本与金融账户反映资产所有权的流动。
我国从1997年开始采用第五版的原理和格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根据国际收支账户框架及差额构成的特点,国际收支结构可分为以下模式:(1)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顺差的差额平衡模式:(2)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的差额平衡模式:(3)两大账户均平衡的模式:(4)双顺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顺差):(5)双逆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逆差)。
中国2007年顺差(3718亿)+顺差(735亿)2008年顺差(4124亿)+顺差(463亿)2009年顺差(2917亿)+顺差(1448亿)日本2007年顺差(25万亿)+逆差(22万亿)2008年顺差(16万亿)+逆差(18万亿)2009年顺差(13万亿)+逆差(12万亿)由上所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2007-2009年度的国际收支均为顺差,即使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依然实现了收支双顺差,且顺差总额维持在4400多亿左右。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须借鉴日元的历史教训
CONTEMPORARYECONOMICS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多轮上升行情,屡创汇改后的新高,而且没有任何反转迹象。
对此,人们不免将日元升值的历史过程与当前人民币的升值联系起来看,有关议论纷至沓来,各种论点莫衷一是。
究竟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与日元升值和国际化的历史过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人民币是否会重蹈日元的覆辙?美元长期性和战略性贬值的出发点是什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如何实施?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和深层次进行评估和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升值的可比性首先,从历史背景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日元升值的历史过程与人民币的现实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战后在国际体系中日美经济、政治关系带有一定的依附性,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与美元霸权地位不在同一层面,同样带有一定的依附性,需要服从于美国主导下的国际汇率调整和需要,由此决定了日元在西方货币体系中的从属地位,日元汇率的变动要看美国的“脸色”,取决于美元的走势。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和黄金兑换,西方十国财长于1971年12月在华盛顿签署了著名的《史密森协议》(smithsonianagreement),决定将日元汇率升值16.8%,至此国际汇率制度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从而也开启了日元升值的历史过程。
1985年9月,西方国家又签署了对日元走势带有深刻影响的《广场协议》(PlazaAccord),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就此拉开,至今日元都没能摆脱这两个协议的阴影。
而从当前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看,人民币的升值则与之前日元的升值截然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人民币的升值和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不依附任何国家和货币关系,体现的是汇率的自主权,从而决定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国家主体。
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讲,目前人民币的升值不是屈服于外部的压力,与日元升值过程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其次,纵观日元升值的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幅度的升值过程。
第一次升值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止于70年代末,持续时间长达7年,其间升值超过了95%。
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
未经允许请勿引用经济预测分析第 17 期国家信息中心2015年5月25日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
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不断升级的过程。
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与当时的日本具有一定相似性,比较这两个时期中日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推动经济发展— 2 — 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正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阶段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由资本净输入国变为资本净输出国。
1、对外贸易难以继续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世界份额快速提升,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 后,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提高,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但当前,我国外贸已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进出口规模占GDP 比重在2006年达到63%的高点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参见图1)从未来世界经济走势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看,外贸将难以继续发挥以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与此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既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额的迅猛增长,也引发了不少贸易摩擦,更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始实施,活跃的海外投资日渐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并形成新的增长潜力。
0%10%20%30%40%50%60%7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0042006200820102012中国出口占G D P 比重中国进口占G D P 比重中国进出口占G D P 比重图1 中国进出口占GDP比重变化情况2、对外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大规模净资本流入,经济取得快速增长。
经济赶超阶段的中国看日本经济
e o1 my wh c a a g two lwi ea tn i n C mp r d wi Ch n s c n mi o mi g J p n s e 0 b e l l g cI 0 , ih h Sc u h r d d t t . o a e m i e ee O O c b O n , a a e ms t e d c ii ,wh c e O In ih
芜 湖 职 业 技术 学 院 学 报 20 0 8年 第 l 第 4期 O卷
经 济赶超 阶段 的 中国看 日本经 济
李 兆敏
( 常州机 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 学系,江苏常州,23 6 ) l 14
摘要 :当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 的经济赶超期和 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工业化的发展和高速 经济增长令世人瞩 目。 面对中国蒸蒸 日上 ,日本似 乎走 下坡路的趋 势,某些人的头脑 中逐渐形成 一个“ 幻觉” :中国即将超越 日本。中国正在快速崛 起。这是 事实 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多指标看,中 日两国的差距依 然十分悬殊。文章从 当前 中国国情 出发,找出日本经济 快速发展的几个关键,并把 它与 中国现状进行 比较和分析。我们只有虚心 学习和借 鉴强国的经验 ,才能尽快地缩短与发达国
h n e f m1 n i u i n i O n s Ch n l s o u s a a . O g p dy r s mi g i o Ch I t l a n y e c 0 s l sO s memi d : i a wi o n s 巾a sJ p n T u h r il e u n S we a 】 n l a tp i a s l h saJ g wa l i O t nt e p p c m se se n i h O 咖 so 』 e eo .g i d x s Th sp e x l r si t e e a e lme t f r o m k e a ewi i a t m eg b r n t 0 t i e f ma1 d V l p e e . i 印 re p O e O s V r l y ee n s o y m n n k
中日产业经济结构对比
第 三 产 业 却 发育 不 良 ,直 到今 天 还 有 这 很 大 的后遗症现象存在 。从只发展重工业而 忽 视 其 他 发展 到 产 业 结 构开 始 进 行 重 大 转 型 之 间 是 个缓 慢 的 发展 过 程 ,先是 由于 改 革 开 放 ,提 出 r产业 转 型 升 级 的理 念 和 政 策 ,第 三 产 业 才 得 以 发展 ,在 此之 前 ,第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根 本 尢 法 与 第 一 二 产 业 相 比 ,上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第■ 产 业才 真 正 的 开 始 稳 定 发甓 ,从 同 内生 产 总 值 的 构 成 来 看 ,第 一 、二 、三 产 业 国 内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从 19 的 2 4 3 变 化 到 2 0 年 9 0年 7: 2: 1 04 的 1 : 9:0 产 业 结 构 才 得 以有 改 观 , l4 4。 但 是 面 临 的很 大 问题 是 ,中 国 的一 二 三 产 业 结 构 虽 然得 到 了优 化 升 级 ,但 是 产 业 结 构 的科 技 化和 质 量 化 优 势 仍 然 有 限 ,首 先 是 地 区 发展 的不 平 衡 ,第 二 是 产 业 现 代 化 程 度 很 低 , 也 就 是 产 业 中 的 科 技 含 量 不 高 ,这 仍 然是 制 约 着 中 国经 济 实 现 彻底 转 型 的一 个很大桎梏 。
生 以来 并 没 有很 大 的 分界 发展 的情 况 ,而 是 在 缓 慢 过 渡 中实 现 了产 业 的 优 化 升 级 , 首 先是 新 中 国成 立 以 重 工业 为主 的大 兴 制 造 阶段 , 忽 视 了 第 三 产 业 和 轻 工 业 的 发 展 ,这与中国历来发展 工业就是一个短板 有 很大 的关系,所 以为了平衡产业 ,才提 出 _大 力加 强重 工 业 建 设 的 口语 ,这 个 阶 r 段 ,重 工 业 发 展 比重 快 速上 升 ,形成 了达 到 国 民生 产 总 值 中 占有 一 半 的 绝 对 优 势 , 在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农 业 的 发展 持 续 平 衡 ,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日本的城市化过程与日本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当时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不足10%。
从1889年到192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从10%上升到18%,到1950年也仅为37%。
从1889年到1950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44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推动了日本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955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56.1%,到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2%。
在此期间,日本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37%上升到1977年的76%,年均增长近1.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现在。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城市化己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75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5.9%,1980年则为76.2%。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各类城市已有688个,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个,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80个,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597个。
由于城市人口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缓。
1996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仅比20年前高出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很多居民开始从三大都市区向外迁移。
日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口密度是美国的11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20多年时间中就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单位时间内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选择了走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下表1描述了1920-1995年间,日本具有50万人口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
当前中国经济和80年代日本经济状况比较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和80年代日本经济状况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1-001-02摘要在某些方面,中国经济的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惊人的相似,如轻监督重协调的企业治理模式,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本币升值的压力等。
鉴于日本经济在上世纪末经历了从繁荣到停滞的巨大转变,这便不免令人担忧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本文从分析日本经济繁荣与停滞的根源出发,与中国经济的现状进行对比,力图给中国经济以启发和警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中国经济企业治理社会保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经历了一次堪称现代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泡沫经济过程。
但是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一般认为,日本经济之所以经历了从繁荣到停滞的巨大转变,关键是日本经济的制度性缺陷本身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并不试图解释日本经济这一由盛而衰的过程,而是力图通过揭示日本经济逆转的因果机制,比较中日两国经济体制的相似点,这种比较涉及到微观的企业治理层面,也涉及到宏观的政府的财政政策及社会保障乃至国际经济环境。
一、企业治理结构青木昌彦、奥野正宽认为:“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股东、债权人、职工、关联企业、顾客等企业权益人之间有关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日本在微观的企业治理层面进行一些制度安排,在企业内部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制;在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持股建立密切的联系;在企业融资方面则主要建立主银行制度来协调贷款。
这些制度安排有着很强的增长取向,从而为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但是,这种企业模式偏向于重协调而轻监督,从而弱化了企业所有者的功能,会导致企业监督机制作用流于形式,容易导致经营者权力膨胀。
中国的企业治理与日本的企业治理相似,也向来有重协调轻监督的传统,尽管两国在形成这一机制的制度性安排方面有很大差异。
首先,我们知道,计划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国家层面对生产进行统一协调,对监督机制的构建并不热心。
中日经济比较
中日经济比较: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日本?文 / 华尔街见闻2015年12月27日 20:21:12 83本文作者为华创证券债券分析师吉灵浩,文章来源于微信号屈庆债券论坛从之前的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中日两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许多差异。
在第四篇专题中,我们将着重对中日经济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并探究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日本。
一、中日经济的相似点(一)经济增长说到中日经济的相似点,就不能不提到中日经济十分相似的崛起过程。
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崛起过程中,大体上经历了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70-80年代的中速增长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低速增长阶段。
经济增速由50-60年代的年均10%左右下降到70-80年代的年均5%左右,再下降到90年代以来的年均接近0的水平。
与日本相似,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了1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正如日本在70年代初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一样,中国在2008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也开始由年均增长10%以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从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来看,在中日两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投资和出口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依靠持续高速增长的投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当中经济增长的奇迹。
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同样依靠持续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加入WTO后的出口持续高速增长,造就了连续30年经济增长10%以上的增长奇迹。
投资和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中日两国的工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两国经济崛起时期的支柱产业,中日两国分别成为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工厂”。
由此可见,同样经历了经济增长的下台阶,经济崛起同样以来投资和出口,中日两国无论在经济增长的阶段划分,还是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二)人口作为东亚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日两国在二战后均经历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从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我国经济的新常态
从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作者:崔成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27期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进一步降至7%,且股价攀升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已成必然。
为此,回顾与总结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受经济扩张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化进程出现拐点、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GDP增速由60年代的10.5%,降至70年代的5.2%和80年代的4.4%的经济增速转换阶段特点及相关发展历程,对我国客观认识经济新常态,并采取不要的应对措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经济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时期的主要特点(一)GDP增速明显放缓总体上看,日本的经济增长可以划分为1955年至1973年的战后复兴与高速增长期、1974年至1986年的稳定发展期、1987年至1992年的泡沫经济期、1993年至2007年的泡沫经济后期,以及2008年之后的经济转换期。
在GDP增速方面,日本上世纪60年代为年均10.5%,70年代降至年均5.2%,80年代进一步降至4.4%。
从人均GDP等因素上看,我国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大体相当,目前正经历着类似的经济增速转换,不同的是日本当时已完成工业化,且日本经济是以内生发展为主,抗冲击能力相对较强,尽管其金融系统仍为几大银行垄断下的、信贷等传统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当时片面追求低汇率、出口拉动、大量积累外汇,以及土地与房地产升值等特征,在我国均有突出表现,唯一不同的是,在美国的不断施压下,我国较早取消了联系汇率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步升值。
这本应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的重要助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但却因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目前的工业化进程尚不及当时的日本。
(二)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改变引起的增长拉动变化、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增速变化、城镇化速度变化等因素,其中,产业结构改变引起的增长拉动变化影响最大。
中日老龄化原因的比较研究
中日老龄化原因的比较研究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所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其中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也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是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中日两国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以比较,以期为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良好的借鉴。
标签:中国;日本;老龄化;原因;比较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就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
导致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区域内人均寿命延长,高龄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二是區域内的出生率降低,年轻人口减少或增速缓慢。
在此消彼长的作用下,导致老年人口占比增长,社会出现高龄化的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人均寿命延长,高龄人口增加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科技发达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富民强的标志。
然而当老龄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缺乏,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的问题,这样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老龄化问题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它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国,目前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0%,意味着整个世界都步入了老龄社化。
(一)中国老龄化的原因新中国自建国以来,结束了以前长期战争动荡的历史,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是人口老龄化的最根本原因。
从建国伊始的1949年至1957年出现了第一个人口生育高峰,人口净增1.05亿。
在该阶段出生并健在的人口已经全部超过60岁,也是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口大国,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稀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严重的公害 『题 。 I 艮 u J | 本 期追求经济高速增 长,结果导致环境 的破 坏和 公害的 泛滥 ,以致于在7 0年代初 出现 了震惊 世界的 “ 四大 公害 诉讼”案件 。q 国现在 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甚 至比 日本当时的 J 状况还 要糟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者要兼顾 已经成 为地方政府发展 难题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构建需要很长 一段路走 ② 当
得到启示 ( )加强 宏观调控 ,准 确制 订应对危机 的政策 。7年代初期针 1 O 对恶性通货膨胀 ,日本决策当局首先是对石油产品等进行价格统制 , 其次是采取 紧缩 的财政和金融政策 ,强化 “ u指导 ” 经过 一系列 窗
处理我 国经济发展 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 经济政 策 日本 经济
2 0 年 的 中国注 定是 不平 儿 的 ,从 年初 南 方的 罕 雪灾 到j 08 月
1H汶 川大地震 ,从物价的不断上涨到 人们对通货膨胀是 否到来的 质 2 疑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 中国股市 、 房地 产市场的动荡不安 ……种种 现象都对 中国的经济发腱提 出了严峻 的考验 ,这时候需要我们更 多地
2 上世 纪 7 0年代初期 日 本经济对我 国经济政策的启示 通过 以上分析我们知道 ,我 现阶段经济现状和 日本上 世纪七 十 年代存在着很 多的相似之处 。虽然 日本的经济随后经历 了八 十年代 的 泡沫和九十 年代的萧条 ,但是 日本的经济发展轨迹仍然给我们提供 了
( ) 内的 资产 价格和通胀情 况相 似 。① 资产价格暴涨 一上 世 2 国 纪7年代初 ,为了消除 日 升值可能带来的消极 影响 ,日 l 1 元 本政 府采取 了扩大内需的政 策。17年 ,时任 首相 幽中角荣发表 了著名的 《 92 H本 列岛 改造 沦 》 在 “ 岛改造 热 ”的 氛围 下 ,股 市和 地 价 飞涨 , 列 17年 一17年 的 s 问 日本 地 价 上 涨 1 3 , 日经 平 均 股 指 从 91 95 年 .倍 9 1 7 年l 月的平均 18 点 猛升至 1 7 年 1 的5 5 点 ,短 短2 个 月上 90 2 97 93 月 26 j 升2 . ,后来 股 指 又 大幅 下 跌 而 中 国 的 上证 综 指 在 20 年 、 倍 06 2H 两 年l上升接近5 ,最高时接 近60点 ,紧接着 又开始下跌 , (7 ) 倍 00 20年8 7 08 月2 日收盘于24点 。②国 内通货膨胀 。7年 代初 日本 出现 32 o 了严 重的 通货膨 胀 。山于 石 油上 涨 ,很 怏 带 动国 内 的物价 上 涨
CI P指数在 1 7 年是4 ,1 7 年马 上到 l.,1 7年 增至 2 .,一 直 92 . 93 9 1 7 94 3 2 N I7 年才 降到4 9a %左右的 正常水平 。我 国现 在物 价的上涨也 是受到
很多可 以借 鉴的地 方 ,并为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 了警钟 :总结上 世纪一 年 代初 日 经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可 以从 以下四个方 面 l ’ 本
关注 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过 分析我 们发现 ,中国的经济现状和 1本上 3 世纪 1 l 年代的经济有很多相似之 处,当时 H 的经济发腱给我们提供 本 了很多借鉴的地方 ,值得我 们学) 和思考 J
1 我 国现 阶段经济和 日本上世纪7 年代经济的相似性 O
11 国 内经 济形 势 类似 .
科 学 管 理
. 红 料 技 2O 年第1期 2 呋 , Q8 2
现 阶段 我 国经 济 与 上 世 纪7 年 代 日本 经 济 的 比较 分 析 O
郭 军 峰
( 河 科 技 学 院 商 贸学 院 ) 黄
摘 要 中国经济现状 和 日本上世 纪71 I 年代 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 因此我们 可以借鉴 日本 在当时所采取的经济政 策,从 而得 到一些 启示
市场 和 房地 产 市 场 1 其 他 社 会发 展 状 况 相 似 . 3
( ) 1 经济发 展阶段与增 长模式相近 :首先 ,处在较为相 似的发 展阶段 。上世纪_ 年代初 ,日本G P 0 D 总量 居世 界第三位 ,但是从整体
的经济实 力和经济质量上看 ,当时 日 本仅仅是在 “ 大量生产和大量消 费 ”体 制下 ,实现 了大路 货生 产的世 界一 流水平 ,而一 些高端 的产 品 ,还 无法和 美国 、欧洲相 比 ;我 国过 去五年 GD 年均增长 1 . P 0r 1 %, 2) 1 7 D 总量居世界第四位 ,已成为 “ H 年G P 世界 工厂” ,铡产量 、煤产 量以及中低端家电产品世界第一 ,劳动密集型 的服装 等还是出 【主导 I 产品 ,但在高端 、高技 术龠量和高附J 值产 品方 面并 没有优 势 ,所以 J u 中国与 上世纪 】 ( 年代的 日 相 比比较接 近 ,其次 , 长模式 也差 不 本 增 多 ,都比较粗 放.当时 H 的增长主要依靠 没备投 资和 出u牵 引 ,而 . 本 我国的经济增 长主要靠投资和 出L来拉动 内需不足 I
( )动荡的国 际环 境 。当前 中国经济所 面临的世界经 济环境 与 3 2 世纪 年代初期的 甘本有 着本质 的相 似。1 7 年后 ,经济增长的国 O 0 00 际环境 发生了很大变化 ,布雷顿 森林货 币体 系崩溃 、美元信甩出现危 机 、 球通货膨胀到来 而 当前 ,以美国经济 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共生 全 模式 正面临善 美 信用危机 的威胁 ,国际金融动 荡的趋势可能被美国 经济 减速的进程所 左右,美国的次贷危机 已经 影响到我பைடு நூலகம்国 【的信贷 ~
时的 日 本处 于社会老龄化的前期 随着 汁划生育政策 的普遍实施 ,中 国也面 临人 口老龄化的 『题 ,如何避免和尽可能地 减缓 老龄化社会所 u 】 带来的 的社 保 、医保 题 ,以及老龄化社 会带来储蓄 率降低引发投 资 减少进而影 响经济增 长的f 题值得我们思 考。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