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空15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空15师
目前蜗居在太原的15师,深受林彪事件的影响。原师副政委刘宝文,刚从空军学院调到师里。就赶上9.13,被作为死党,关押数年。15师更是被认为是空四军参与政变的骨干队伍,从李世英师长、丁卓师政治部主任开始,包括45团团长顾善春等正内的200多人被无端收审,进入上海五角场空军干部学院办“学习班”。从1973年开始,3年时间里,全师85%以上的人员被更换(战士复员,干部则转业)。战斗力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当年把15师放在南空,可是作为空军头等主力使用的。“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口号就是15师李学武特级飞行员提出来的。
15师下辖3个团:43,44,45;一个独立大队。其中44团是训练团,有32架米格15双座教练机,驻扎在盐城。战斗部队驻扎在无锡硕放机场。硕放机场是50年代苏联人帮助建造的中型轰炸机场,一条混凝土跑道,厚1m;跑道长2800m。一条辅助跑道。
每个战斗团实行“三三制”,即3个大队;每个大队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有4架歼六丙。因此一个团有36架歼六。
独立大队实际也是团级单位,有4架“乌米格15”,即装有雷达,能够夜间战斗;有2个中队8架歼六甲,也是可以夜间战斗的型号。有两架歼五教练机。
所以当时15师是标准的全装满员的甲类战斗师。既有72架歼六丙;8架歼六甲;4架“乌米格15”;36架歼五教练机。
地勤方面。以45团为例,编成有一个机务大队(营级),下辖3个机务中队;每个中队辖3个机械分队,一个军械分队,一个无线电分队,一个特设分队。
机械分队编制有:分队长1人;机械师4个;机械员8人。
军械分队有分队长1人;军械师1人;军械员4人;
无线电分队有分队长1人;无线电师1人;无线电员4人;
特设分队分为仪表和电气两个小组。有分队长、付分队长各1人;电气小组4人;仪表分队4人;其中电气师、仪表师各1人。
中队有中队长、付中队长、指导员、付指导员各一人。
因此,一个机务中队有40人。一个机务大队有125人左右。
由于当年“三支两军”的影响,部分军人到地方支左,因此部队扩编,实际人数要多20~30%。笔者所在的45团机务一中队无线电分队,有3个人支左,在岗6人,超编了2个人。
当年歼六丙的造价为60万/架。1969年刚刚进部队时,所在的45团飞行1大队应该配备12架歼六丙,实际只有8架。70年、71年陆续从成都和沈阳接回来10多架歼六丙,才实现了满员。
飞行员多,基本上每架飞机配了2、3名飞行员。45团有36架飞机,飞行员则多达100余人。每个飞行日,基本是人歇机不歇。好一点,飞行员一年的飞行时间有50小时,一般只有3、40小时。当然,歼六丙的留空时间也短,最长不到80分钟。
每次训练,一个起落不过3、40分钟;每天4~6个起落;每周能飞2天就不错了。
也受发动机寿命短的影响。歼六发动机中修时间50小时;大修时间100小时。再次大修要回厂返修。因此现场的发动机使用寿命不到200小时。发动机在地面试车,2个小时折合空中1个小时。
中修在外场修理厂进行。大修在内场修理厂进行。外场修理厂属于15师;内场修理厂归硕放基地。
每次飞行,基本以团为单位进行。今天43团飞行训练,明天是45团训练。如果进行夜航训练,还要避开独立大队的训练。
每次飞行训练,除去“趴窝”的,即有故障不能飞的,进修理厂大修的,战备值班的……也就是30来架上起飞线。战备值班飞机一般要3架——其中有一架是备份的。赶上一级警报,双机起飞。
每逢休息日,各飞行团要布置战备值班机组。通常按照4机——一个中队的规模排班。相关地勤机组,包括军械、无线电、特设的,人员就地休息,不准出营房。运输连安排相应的汽车值班,有运输人员的,有拉飞机的。在硕放,地勤人员宿舍离汽车站的距离不超过200m;从营区到机场有1000多米的距离。有人统计过,接到转进命令——如:四机二等,地勤人员应该在15分钟内到达机窝;30分钟内,
将飞机拉到起飞线。经常进行演练,从下达命令到飞机完成起飞准备的时间越短越好。
机场方面,则是长期双机二级战备。飞机防护罩拉掉,仅仅进气口堵盖不拿下来。43、45团轮流值班。每次一个星期。周日晚上解除战备值班后进行换防。二级战备值班期间,地勤人员住在机场,离飞机的距离不超过100m。飞行员身穿飞行服。夏天稍微难受些。那年月,还没有空调一说。顶多了,飞行员值班室放几块冰。空、地勤灶一日三餐送饭到机场。伙食比在营房饭堂要好一些。
当年的伙食标准:空勤灶——3元/日;地勤灶——0.90元/日。地勤灶,每天中午,一荤两素;晚饭一荤一素。
由于飞机少,训练经费少,所以飞行员通常在地面的模拟驾驶舱进行训练。一个团有两个模拟仓。
对飞行员实行的是保姆式管理。每3、4个飞行员配备一名生活干事,同住不同吃。干事主要负责飞行员的饮食起居,思想工作。因为飞行员在空中要集中精力按照数据、地面坐标等进行飞行,主要靠平时的死记硬背,飞行时,没有时间看航行图。如果有思想问题,上天后注意力不集中,闹情绪……很容易出事故。故,一个好的飞行员实际生活中非常单纯,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很少。一旦因为某种原因退役,不让转业、复员,分配到其它部门任职,养起来,直到退休。这是战斗机飞行员的情况。运输机、轰炸机的情况不是这样。
歼六飞机的超短波电台有6个无线电频道。6频道是国际频道,用于同民航通话。其余5个频道为军用。各频道分配如下:各大空军军区独立各成系统,第5频道在各军区通用,方便飞机跨区作战和转场,也就是全空军系统保留一个专用频道。各军区要占用一个频道,方便军区内统一指挥。空军各军要占用一个频道,方便军一级统一指挥、调动;师里控制剩下的两个频道,基本上是平日训练用一个,战斗情况时用另一个。
每月要进行频率调整。一般调2到3个频道,调4个频道的机会不多。没有调5个频道的情况。因为调频的时间一般在休息日的下午3~5点。在这段时间里,整个军区天空一片混乱,呼叫、对频道的、调整发射的……因此起码要保证一个频道不动,以便出现空情时,作战飞机能够不受调频影响。
战斗机有60个石英晶体,用60个编号称谓,平时放在师保密室。需要用的时候,凭军区保卫部的通知领用和归还。晶体中有10个作为战备,平时不让动用,只有战争期间可以动用。全军一致。所谓石英晶体,利用该晶体具有的压电效应,在开机突发电压(流)的作用下,与电压中的某个谐波成分产生共振,经过检波、放大,成为调幅波的载体……。每块晶体的固有频率不相同,因此构成不同的(超)高频(率)。飞机电台上有六个晶体,因此有六个频道。每次更换晶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频率。
歼六丙的无线电专业有7种设备,即:短波电台,无线电罗盘,测距雷达,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
护尾器其实是一种雷达接收器。当年海南岛空战中,我军飞行员从护尾器的狗叫声中,知道美军机发射了导弹,于是急忙拉高跃升,躲开了导弹攻击。结果,美军的空空导弹将飞在前面自家的战机击落。
因为护尾器性能不稳定,有时自己瞎动作,所以飞行时,飞行员常常将其关掉。自从有了海南岛的战例,飞行员再也不敢擅自关掉护尾器了。
1970年前后,沈阳飞机制造厂企图用半导体代替电子管,改进护尾器,拿着样品到15师进行试验。因为每次更换护尾器,地勤人员要架高梯到机尾上方进行拆装,很不方便,很累,所以地勤干劲不大,在高梯上磨洋工。
另外,半导体护尾器性能更加不稳定。折腾了2个月,不了了之。
从这次飞机设备改造中,也看看到但是我国技术力量不强,许多装备、设计能力、加工能力……很低很低!
测距雷达,地勤管它叫“半雷达”。只有测距功能。要靠飞行员肉眼看到敌机,然后让机头对准目标,打开测距雷达,获取目标的距离并用光点套住;一旦进入射程即可开炮。
歼六甲上的“全雷达”,可以自己搜索目标,并完成测距……
“全雷达”与“半雷达”的区别:前者能够搜索自动目标,后者仅仅有测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