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对价 公平利润-论文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
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分析——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2008-10-28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并购行为的不断兴起,国内外学者对于并购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其中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新的市场特征对并购行为的研究,其典型代表是针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产业中的企业兼并行为研究;二是特殊政策对企业并购行为影响的研究,典型代表是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即全流通)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
如汪温泉和古远平(2006)认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消除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制度性差异,使股权可作为并购支付手段,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可以达到资产优化配置的目的,促进了优质企业的扩张和劣质企业的退出,通过并购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彭继年(2006)认为,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实现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上研究都是对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有益探索,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大部分研究都是在宏观层面上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分析,而实际上并购是微观企业主体的行为;(2)即使是针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微观分析,大都也只是从并购方或是被并购方自身的优化方面进行研究,即没有考虑到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博弈关系,更没有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3)大部分研究是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定性分析。
针对以上不足,本文通过一个二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在微观环境中研究上市公司并购博弈的纳什均衡,同时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全流通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
二、模型的建立假设市场上现有两家上市公司,其中一家是控股股东准备出售的公司,另一家是实施兼并的公司。
假定两家公司在所经营的业务上不存在任何关系,换言之,在兼并前,两家公司既不是横向的竞争关系,也不是纵向的上下游关系。
由于兼并行为在实质上是一家公司获得另一家公司的控股权,所以本文假设在该兼并博弈中,博弈方分别为兼并方和被兼并方的控股股东。
全流通对证券市场的意义.doc1
全流通对证券市场的意义08金融(1)班方树龙 120080801108伴随着股改的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全流通时代。
而在全流通时代,新的市场环境也使得内幕交易这一市场“痼疾”不断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从而使全流通时代的内幕交易比股改前更为严重,内幕交易监管因此面临严峻挑战。
一、全流通市场迫切需要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童道驰在研讨会上指出,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控股股东利益和机构投资人及中小股东利益在很多方面趋于一致,围绕公司控制权进行的市场交易开始活跃,也使高管人员的利益和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紧密相联。
估值体系的改变,使公司治理和上市公司质量成为投资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紧密相关。
在此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需要构建一套中国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以促进国内公司治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需要编制一个相应的公司治理指数,为投资者提供参考标准和指南。
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公司治理指数会给市场增添一个更具参考价值的量化指标,并且也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逐步完善公司治理。
上证所总经理朱从玖强调,由于国有控股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主导地位,在全流通市场形成的背景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何改善公司治理,将成为改善我国证券市场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
通过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来改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将成为一项突出的工作,全流通促进公司治理水平改善。
二、全流通助推整体上市热潮使流通股股价于合理中 全流通助推整体上市热潮。
一方面,全流通使在对大股东定向增发过程中可以按照流通股价进行定价,公平合理;另一方面,全流通市场下市值的放大效应、财富效应将吸引大股东把优质资产放到资本市场放大器中,大股东更可能倾向做大做强而非掏空上市公司。
此外,在央企整合和股改的历史契机下,整体上市成为上市公司解决历史问题、整合母公司资源的重要途径,管理层对整体上市也持鼓励扶持态度。
三、全流通不能替代股权分置 毫无疑问,全流通是各国证券市场的主流形态,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如果现在创办一个新的证券市场,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全流通。
企业利润分配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
利润分配指企业和投资者依照国家金融体系规定的分配方法和分配顺序对净利润进行分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也迅速发展成为经济改革的重要纽带。
利润分配系统不仅关乎股东的眼前利益,而且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很多,损害了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
因此,利润分配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合理解决利润分配管理问题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探究企业利润分配具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篇论文从我国企业中体现的利润分配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利润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字利润分配,利益冲突,解决对策Profit distribution refers to the direct distribution of the net profit realized by the enterprise in the enterprise and investor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form and distribution order stipulated by the 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ic reform, the interest distribution system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immediate interests of shareholder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ompanies. Therefore,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hich har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market. Therefore, profit distribu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decision for enterpris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correctly and reasonably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s.Based on this, the paper analyzes of the problems of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reflected in Chinese enterprise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Key Words Profit distribution, Conflict of interest, Solutions目录前言 (1)1 企业利润分配概述 (2)1.1企业利润分配所涉概念 (2)1.1.1利润的概念 (2)1.1.2分配的概念 (2)1.2企业利润分配的要件 (3)1.3利润分配的方式 (3)1.4 利润分配对企业的意义 (4)2 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现状 (5)2.1我国企业利润分配发展历程 (5)2.2利润分配研究现状 (5)2.3股份制企业状况 (5)2.4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发展历程 (6)2.5有限责任公司的利润分配僵局 (6)2.6企业利润分配原则 (7)3 企业利润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9)3.1 利润分配不公平 (9)3.2关于提取公积金 (9)3.3企业利润分配依据不明确 (10)3.4披露不真实,不规范,存在舞弊现象 (10)4 解决企业利润分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2)4.1加大法律监管 (12)4.2激励机制 (12)4.3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13)4.4划清政府的角色 (13)4.5定位企业角色 (14)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前言近年来,关于企业利润分配的讨论很多,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也一再修改,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
论全流通下股票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因素
论全流通下股票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上海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对影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相关因素做了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行业因素、会计指标和市场表现指标都在不同程度对股票价格及价格的波动产生影响。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认真分析并充分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同时提高投资收益。
关键词:证券市场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影响因素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解决了不同股权的流通问题,实现了所有股权全流通。
所有股权全流通标志着长期困扰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制度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地解决,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更能体现全体股东的意志。
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而且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评价。
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因素和指标有很多,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和指标,并且知道这些因素和指标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影响程度。
本文根据上海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影响上市公司交易价格的各种因素做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行业的选择、会计指标和市场表现指标的角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影响上市公司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行业的划分和影响因素的设定(一)行业的划分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分类方法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
据此,所有上市公司可以分成13个大类,其中制造业又分成10个小类。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有886只,它们分布在上述13个行业里,分别为:农林牧渔业24只,采掘业17只,制造业496只,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2只,建筑业22只,交通运输仓储业47只,信息技术业55只,批发和零售贸易业65只,金融保险业9只,房地产业33只,社会服务业24只,传播与文化产业8只,综合类44只。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并购对策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并购对策丁浩然中国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结束,证券市场将彻底告别以往的“股权分置”状态,迎来新的“全流通”局面。
全流通时代并购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会出现战略性并购大幅度增加、收购方主动性增强且并购动因理性化、出现更多的要约收购、收购支付方式多样化、、让价格市场化以及外资并购更加活跃等新特点。
与此同时,全流通时代的并购也存在关联交易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并购效率低、买壳上市后的公司运作不规范以及外资并购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潜在的市场垄断威胁、并购引起失业以及恶意并购等问题。
要完善全流通时代的并购,政府、责任机构以及上市公司都责无旁贷。
政府部门和责任机构应完善并购立法,出台关于关联方并购的政策,规范关联方并购,完善协议收购制度,加大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的信息披露义务,减少政府部门的介入,建立公平并购重组市场。
上市公司自身应明确并购动机,实现价值最大化,变更支付方式,提高并购效率。
【关键词】“全流通”并购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并购作为成熟证券市场的永恒主题,活跃的上市公司并购是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关键形式和市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全流通”后A股市场的流动性增强,随着股权锁定期的逐步结束,原有的国家股、法人股均获得在二级市场中的流动性,一并接受和遵循二级市场的定价原理。
这为并购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我国的资本市场势必将引发一轮新的上市公司并购的热潮。
一、中国股市全流通时代1.“全流通”历史回顾。
随着对“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这一概念的全新解读,当时做出股权分置安排的约束前提已经解除,然后股权分置带来的弊端却日益凸显,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甚至妨碍了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此背景下股权分置盖着开始提出。
2005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正式全面展开。
2006年5月8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__________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改进入“新老划断”的新阶段。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全文)
商品流通哲学论文1.关键在于流通进展方式的转变(一)从产值到价值,重在市场实现我们衡量一个部门或地区经济进展程度,多以GDP为衡量标准,而衡量流通产业也是以销售额为指标,只讲产值不讲价值,只讲销售额不讲赢利水平。
我国GDP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进展,作为衡量GJ或地区经济进展的重要指标,这是必要的。
但是,必须认识产值不等于价值,因为我国在正常的情况下只维持95-96%的产销率,也就是说有4-5%的产值没有在市场实现,第一次在工业部门沉淀下来,如果按我国GDP总量计算,每年有2-3万亿的产值没有实现。
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销售出去,有的需要打折、有的需要处理,都存在着第二次沉淀。
所以,我们经济进展不保持6%以上增幅,这意味着停滞不前。
不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经济就无法摆脱高速度低效率运行的被动局面。
世界平均增幅也就是2.5-3%,发达GJ2%左右,进展ZG家可超过4-5%,都能维持正常的进展,究其原因市场经济是按“订单”组织生产,产值几乎是百分之百实现,而我们是以产能、是以保证就业为目标,按计划进行生产,致使一部分产品的价值无法在市场实现。
以市场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推广“订单”经济,以需定产、以销定购,转变经济进展方式,这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
如果说我们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2个产销率,就可以增加3500-7000亿的产品价值,以50%消费率计算,每年可提高1.5-3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百分点,为扩大内需制造前提条件。
因此,从重视产值向重视价值实现,从重视销售额到赢利能力的提高,它直接关系到流通效率和社会效益,是转变流通进展方式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二)从粗放到精巧,整体提高流通产业的社会效益粗放经营、粗放治理,加上粗放型的商品,整体流通产业处于高毛利低净利的运行,全行业平均赢利率不到2%,而费用率高达20%左右。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流通产业占用物质资料最多、耗费的费用最大、时间最长。
“全流通”时代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新趋势
“全流通”时代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新趋势作者:高燕燕黄国良孙自愿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17期[摘要]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长期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障碍将消失,并购所依托的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得到解决,资本市场势必将引发新一轮上市公司并购的高潮。
本文将“股权分置”时代和“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并购的特点进行对比,指出股票全流通后上市公司并购将会在并购动机、并购方式、支付方式、转让价格等方面产生巨大变化。
[关键词]并购;全流通;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8)17-0045-03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自2005年4月29日启动至今,在近3年的时间里,除2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改尚未完成外,其余1 000多家都已陆续完成。
按照股改的计划,非流通股在股改实施后将按比例先后进入流通,3年后可全部自由流通,因此,从2008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将进入“全流通”时代。
股票全流通解决的不仅是股权的流动性问题,它还将给企业并购、重组,理顺产业结构关系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成为促进并购市场活跃的最大外生动力,引爆中国并购市场,股改后实施并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涉及的金额大量增加就证明了这点。
在“全流通”时代,活跃起来的并购市场和以往相比会出现更多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无论是并购目的、并购方式、还是并购价格等方面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而“全流通”时代的上市公司并购究竟有何特点,如何针对这些新特点提升并购市场效率,这就成为“全流通”时代即将到来时,我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我们认为,“全流通”时代,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将呈现以下几个新趋势:一、战略性并购大幅度增加并购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在“股权分置”时代,企业并购动机从总体上可划分为主动型动机和被动型动机两种。
主动型并购指企业出于自身意愿所进行的并购,如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目标进行战略导向型并购;为了提高报表业绩,避免退市或获得增发资格进行财务型并购等。
全流通前后股东利益的博弈分析
全流通前后股东利益的博弈分析内容摘要:在我国证券市场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非流通股可以解禁并在二级市场流通,流通股股东也可在对价支付中获得收益,我国股票市场就此进入全流通阶段。
本文针对股权分置改革中支付对价问题进行研究,采取动态博弈建模,从博弈角度分析股权分置改革。
同时,本文对全流通前后非流通股股东及流通股股东的收益变化进行博弈矩阵分析。
对全流通给两者的影响进行研判。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博弈分析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长期以来,在我国股票市场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国有、法人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就是我国特有的股权分置现象。
这种股权设计违背了股份制经济“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基本法则,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公司业绩下降。
同时,我国股票市场中非流通股的存在,影响了市场预期的稳定性,使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等难以实现。
因此,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势在必行。
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9月,上海汽车、民生银行等4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改方案,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展开。
这次改革的核心是:第一阶段,非流通股股东以支付对价的方式来换取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后,其股票性质就变为限售股;第二阶段,限售股按照约定时间上市流通。
如今,随着股改的完成,我国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而回头反观股改,对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股权分置改革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在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阶段中,非流通股股东给付流通股股东对价(送一定比例的流通股股票或现金或权证对价),并希望尽量支付较少的成本来获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
非流通股股东首先制定对价方案并提交股东大会分类表决,表决权采取一股一权的原则。
流通股股东希望非流通股股东给出尽可能多的对价以获得收益,其通过在股东大会上投票表决是否同意对价方案来最大化自身利益(多由机构投资者履行该权利),方案须经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即2/3以上流通股股数)同意才可通过。
对股票全流通的价格均衡分析
市 场因素 , 在市场 因素方 面主要 是不 同 10 — 0 0点附 近的 目标不变 。也就是 价格 为 P= M+ / 这 里 Q表 示 国有 0 0 15 1( G) Q,
时期 的炒 作 热点 和 庄家 对 个股 的控盘 说 , 当前 的风 险还 是 不小 的 , 么 如何 股流通后 的股本规模 。 那 如果通过市盈 率
同以及不考 虑行业 因素 的情 况下 , 个股 位 了呢? 笔者 以为 。 长期而言 . 还有 3 % 另一 方 面 ,在 已知认 购 资金量 G的情 O 股 价 主要决 定 于其 本 身 的基本 面以及 左 右 的 下 跌 空 间 , 中 期 而 言 .底 部 况下 , 可以计算 出 国有股 上市后 的除权
思路 。 如无 意外 . 2 3年 的时 间内 . 在 大 是 香港 的 H股 。美 国等 国外股 市虽 然
部分法 人股将获 得流通权 。 很成熟 , 但并 不适合 作为 比较 标准 。三
三、 国有股流通 的均衡过 程分析
国有股上 市 流通对 市场 的冲击 是
在我 国 , 国有股流 通定 价有 着很强 五板块 由于数 量太少 ,代 表性 较差 . 因 通 过 证券 市场 的 短期 和长 期均 衡 体现 烈 的特殊 性 。国有股 由于不 能够流通 . 此最好 的标准是 H股。有人 认为 , 国外 出来 的。 在协 议转 让 时 的价格 只是 表现 为 法律 投资者对 国 内制度 和公 司不 了解 . 易 容 的裁定 ,或 者是 硬性手段 的决策结果 . 低估 , 因此 定价 权应 该在 国 内 , 内的 国 ( ) 一 短期市场均 衡 国有股 流通 的短期均 衡是指 在原
。
金的多少主要取决予对未来收益的预 j
期 , 期收 益越 高 . 资者 的认 购 资金 预 投
股票全流通对价方案模型分析
第1卷 1
第2 期
20 06年 4月
哈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J 0URIAL HARBI 、 4 N UNI S I V. C .& T H. EC
V 1 1 N . o. l o 2 Ap . 0 6 r,2 0
cn fr t n d s a e n i ua i g s a e td f r n tg s i g o i e h r s a d c r lt h r s a i e e tsa e . a o c n
Ke r s teflcruaino tc tep iigo efl cruaino o k;temo e f h l cru y wo d : ul ic lt f o k; h r n f h ul i lt f tc h o s c t c o s h d l ef l i ot u c
股 票全 流 通对 价 方 案模 型分 析
靳 昌松 , 李 凡
( 哈尔滨理 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黑龙 江 哈尔 滨 104 ) 5 0 0
摘
要: 针对我 国证券市场存在的股票全流通问题 , 根据“ 同股 同权” 的原则, 利用关联度分析
的方法, 通过对影响全流通主要 因素的分析 , 设计 出解决股票全流通的最佳模型 , 并就全流通的实
p i cp e o s a e t c r i l f“ h r d so k,s a e i h ”, y t emeh d o s o it n d g e n l s n h n lsso ema n n h rd r t b t o fa s ca i e r e a ay i a d t e a a i f h i g h o s y t
论交易的互利性与公平性
!"
江 苏 社 会 科 学
!"#$%&’ &()"#* &)"+$)+&
-../ 年第 - 期
上运费和辛苦, 合起来每瓶水的经济成本姑且算 是 - 元钱吧。 这样我们就知道, 小贩出售瓶装水 的保留价格, 是 - 元钱。 只要售价在这个保留价 格上面, 小贩做的就是赢利的生意。 (01232451 672859) 这里注意, 经济成本 不是会 (:112;3953< 672859) , 经济成本通常比会计 计成本 成本高, 要把自己劳动的辛苦费等等加上去。 还 要注意, 买方的保留价格, 是他为了买这个商品 顶多愿意支付多少钱; 而卖方的保留价格, 是你 至少给我这么多钱我才肯把商品卖给你。 简单说 来, 交易价格在卖方的保留价格上面, 卖方就赚 钱; 交易价格在买方的保留价格下面, 买方就买 得值。 现 在, 买 方的 保留 价格 是 = 元 钱, 卖 方的 保 那么, 如果他们交易成功一瓶 留价格是 - 元钱。 纯净水, 他们就共同实现了 = > - ? @ 元钱的交易 利益。 至 于 这 总数 @ 元 钱 的 交 易 利 益在 买 卖 双 方 之间如果分割, 那就要看具体的交易价格了。 现 在是以 A 元钱的价格成交, 那么小贩得到 A > - ? 你得到 = > A ? , 的交易利益。 , 元钱的交易利益, 如果小贩再狠一点要价 @ 元钱, 你不知道旁边不 远还有地方可以买到纯净水, 只好接受这个价格 成交, 那么总数 @ 元钱的交易利益将按照小贩得 你得 = > @ ? - 元钱来分割。 @ > - ? / 元钱、 总起来说, 交易利益等于买方的保留价格减 去卖方的保留价格。 至于交易利益如何在买卖双 方之间分割, 则取决于具体的成交价格。 具体的 成交价格由市场决定。 这里注意, 只由一个卖方 和一个买方组成的市场, 应该说是最小的市场, 不过人 们常常不把 这种只 有一个 买方和一 个卖 “ 没有市场 ” 方的情况看作是一个市场, 而是说 。 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说法, 那么在没有市场的情 况下, 具体的成交价格, 由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 决定。 整个过程, 是双方讨价还价能力的角力。 信 息因素, 自然是讨价还价能力的组成部分。 设想 你知道旁边不远就有价钱公道得多的铺子, 你的 讨价还价力量将大大提升。 但是还有别的一些重 要因素会影响讨价还价能力。
全流通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
全流通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我国证券市场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全流通”后对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
文章指出股权分置会导致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完善、资源配置无法得到优化、股市价格合理评价功能失真。
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的市场环境将使得我国的企业并购由行政主导下的财务性并购,逐步过渡到以产业整合为目的的战略并购;并购方式则由协议收购转变为要约收购为主,协议收购和二级市场竞价收购多种方式并存的格局;并购价格则以净资产为基础转变为二级市场股价;并购支付方式由现金支付转变为国际通行的股票支付。
股权分置改革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而且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文章认为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全流通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并购市场将起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和提高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效率。
文章最后对全流通后的企业并购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全流通后抑制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对策
全流通后抑制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对策摘要: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变革,无论上市公司还是证券监管部门都将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思考。
本文详细分析了全流通背景下如何抑制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各种措施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当前管理层加强关联交易监管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在政府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股权分置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全流通时代正在降临。
全流通后,大小股东的利益将更加趋于一致,大股东的利益在更多情况下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得以实现,应不必再费尽心机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迂回曲折地进展各种利益输送了,但社科院?2007年度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的报告指出:上市公司在股权构造、关联交易、股东大会及其权利等焦点问题上,相比股权分置改革前尚无实质性进步。
在上市公司100强中,有六成的公司与其集团公司有母子关系,母公司或控股股东是上市公司的关键供给商。
关联交易依然是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顽疾。
近年来被提醒的一桩桩上市公司财务丑闻几乎无不涉及关联交易问题。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在我国证券市场不仅面广、量大,而且更加复杂、隐蔽,其杀伤力已直接危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安康、稳定开展。
在全流通时代如何有效、合理地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已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又一难题。
笔者以为,针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应在政策和制度上削弱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在动机,用法律手段提高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本钱,用会计准那么等相关制度限制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各种手段。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构造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根本原因与国有股“一股独大〞息息相关,假设“一股独大〞得不到根本解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难以得到保障的。
因此,如何在制度安排上有效制约控股股东的权利,成为有效遏制不公平关联交易频频发生的关键点。
笔者认为,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可作以下几点考虑。
(一)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构造“一股独大〞的股权构造及“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构造是产生不公平关联交易的主要原因,要真正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首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实现国有股份的流通和股权构造的优化配置。
全流通对价:“红线”在哪
全流通对价:“红线”在哪
佚名
【期刊名称】《四川物价》
【年(卷),期】2005(000)007
【摘要】阅读: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6月17曰,随着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流通股东投票结束,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宣告完成。
金牛能源是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按照证监会的部署,还将有更多的大盘固企蓝筹投入到这项改革中。
然而,北京的一位著名国资改革专家说,国资委相当谨慎——“对价补偿,国资委审批的时候要找依据。
”
【总页数】1页(P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6
【相关文献】
1.全流通对价问题的博弈研究 [J], 周颖;汪思亮
2.全流通对价:价值理性回归和流动性冲击成本 [J], 郑承利
3.股票全流通对价方案模型分析 [J], 靳昌松;李凡
4.富阳自然生态红线划在哪 [J], 沈菲
5.全流通:对价? 公平利润? [J], 金学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流通背景下的股东权益最大化问题浅析
全流通时代股东权益最大化问题浅析流通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股票市场长期止步不前,资本市场从结构上看处于一个不正常的状态,这种结构上的不正常状态主要是指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造成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冲突,导致上市公司肆意圈钱,中小股东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股权结构“一股独大”,经营效率低下,股权分置成为阻碍中同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揭开了解决股权分置变革的序幕;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影响中国股市发展的制度性因素——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2008年,首家股改上市公司——三一重工限售股份的全部解禁,预示着中国股市全流通时代的到来。
在股权分置时代,由于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基础不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理论被歪曲成为谋取大股东权益最大化以及内部人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挡箭牌,中小股东是实际上的受损者;而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上市公司不同股东真正的实现了“同股同权”,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基础趋于一致。
因此,如何在全流通背景下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这一问题便成为财务管理目标上一个现实的命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一、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的选择(一)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它直接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着公司资源配置的效率。
不同的财务目标将产生不同的治理结构,也会产生不同配置资源的效率,最终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效果。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的成果,是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有着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的目标,存在着“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等理论。
在我国企业界,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大都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目标或者是理财目标。
随着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和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无疑将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短期化态势,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流通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全流通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当前,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日益活跃,而全流通的实行则将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产生重要影响。
全流通,即取消限售股份、流通股份的增加,使得公司股价被更多地投资者所认可,提高了股东的利益,同时也增加了外部投资者的投资机会,促进了公司治理的提升。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全流通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及其原因,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相关文献,分析全流通政策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2. 研究全流通政策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影响程度的评价指标。
3. 分析国内外相关案例,并对比研究,总结经验和启示。
4. 提出应对措施,针对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
四、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全流通政策使得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股东利益,但也增加了并购的难度和风险。
2. 全流通将促进中国上市公司市场化改革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3. 应对全流通政策对并购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五、考虑到的问题和难点
1. 数据收集和分析难度大。
2. 需要对全流通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以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
3. 存在各种不可预见的市场风险,需要具备较高的预判能力。
全流通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及影响分析
01
02
法律法规可行性
全流通实施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 规要求,具备合法性基础。
03
经济可行性
全流通实施方案有利于提高市场 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具备经济 可行性。
04
改进和完善全流通实施方案建议
01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 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
02
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 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投 资者权益。
强化风险管理
全流通将促进金融机构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拓宽融资渠道
全流通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体系 效率。
对社会财富分配和公平性影响
优化财富分配
全流通有助于优化社会财富分配,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缩小贫富 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
全流通将推动资本市场更加公平、透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促 进社会公平。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全流通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股东权利保护,提高上市公 司质量。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全流通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 活力和抗风险能力。
研究方法与内容概述
文献综述
梳理国内外关于全流通实施方案 、可行性比较及影响分析的研究 文献,总结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
03
推进市场化改革
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 府对市场的干预,提高市场效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加 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提高 市场信心。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1
实施方案可行性
全流通实施方案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具有 较高可行性,其实施有利于推动资本市 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并增强投资者信心。
市场形式公平原理论文综合论文论文论文
市场形式公平原理论文综合论文论文论文市场的形式公平原理论文,综合论文论文,论文.doc市场的形式公平原理公平不同于平等。
平等强调等同,有平均的含义。
Equi-字头本身就是相等的意思。
所谓时机的平等,说的就是大家有相同的时机。
常有人说,市场的结果的虽然不平等,但市场的起点是平等的。
但我们知道,起点并不平等。
也有人说市场的时机是平等的,但农民和大亨的时机怎么可能平等?普及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在教育上,农民的子女在尽可能地与大亨的子女有相同的时机。
这种时机平等的努力显然来自市场之外,仅此一点看,市场就不是一个时机平等的地方。
教育时机的平等努力,来自国家的强制。
按照字面理解,平等就是大家没有差异,但人本身就存在差异。
既然差异是绝对的,起点的平等就不可能;起点既然不一样,时机就没有方法平等,原因很简单,时机是有门槛的。
考虑到时机的门槛,“时机面前,人人平等”就是一句空话。
所以不存在无所不包的抽象平等,由于人本身的自然禀赋存在差异,在一个标准上平等了,在另一个标准上就一定不平等。
收入分配平等了,收入与奉献之比就一定不平等;起点平等了,结果就一定不平等;资产阶级追求的出身平等实现了,却产生了新的不平等;市场最根本的原那么是“出价高者得”,看似时机平等,却形成来自“出价能力”的不平等;“士农工商”顺序消除了因财富而身份的不平等,却产生了“企业家能力”不被成认的不平等。
很多人力图从起点的平等或时机的平等来证明收入的不平等是正义的,但我们知道,实际上市场中的起点或时机并不平等,只不过与这些不平等相比,收入更加不平等而已,市场的正反响机制对不平等有强化作用。
市场对人的不平等的强化过程是这样的:即使不存在马克思所说的血腥的资本积累过程,人与人由于禀赋的差异,也是不可能相同的,不同禀赋的人在相同的时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得到不同的收入;由于市场的原那么是“出价高者得”,所以财富比禀赋具有更大的力量,一旦收入差异出现,时机就不可能均等,钱多的人总比钱少的人时机多一些;结果收入差异就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编辑:声鸿E-mail:s he ngh on g66
6@金氏股语
清华同方以向全体流通股东10转增10,推出了它的全流通预案。
表面看,这是一个非常优厚的方案,但稍加计算我们就能看到,这是一个极不合理的方案。
清华同方于1997年6月首发新股,在首发之前,总股本6870万股,每股净资产1.5377元。
非流通股东的净资产总额1.05亿元。
而到今年1季度为止,经过不断的送股,非流通股总量已达30158.18万股,每股净资产5.20元,其净资产总额达到15.68亿元,比当初增加了14.6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
13.93倍!在向全体流通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只相当从
14.63亿元的净资产增值中拿出1/3,其资产增值率依然高达9倍多。
8年增长9倍,这样的暴利从何而来?
而流通股东在过去8年里,通过溢价认购新股以及配股、增发,为公司贡献了17.38亿元的净资产。
而到4月29日,流通股总数为27303万股,其拥有的净资产总额才14.19亿元,比其8年付出的总数还少19%。
经过10转增10之后,所占有的净资产总额也不过19.22亿元,只比8年付出总数增加了10%!从占有净资产角度说,10转增10之后,一个是增长9倍,一个只增长0.1倍,如此悬殊的收益难道是一个公平的方案?
就市值角度说,以4月29日的收盘价为准,经过10送10除权后,公司股价下降到4.35元,流通市值为23.75亿元,也仅仅比过去8年认股所付出的总额高出36%。
而非流通股东以这样的价格流通,其总市值也要高达13.27亿元,和1997年首发前的净资产相比,增值12.63倍。
至于第一年只能卖出总股本的5%则更好,因为这意味着套现1.84亿元的现金,获得超过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后,仍拥有2.6亿多股、31%的股权。
从持股成本说,10转增10除权后,股价4.35元。
不考虑二级市场买进的成本,只把所有的流通股东都当作是通过认购新股、配股、增发获得股权的,那么,流通股的每股成本为3.18元,而非流通股的成本不到0.35元。
持股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概念,如此悬殊的成本意味非流通股东几乎可以任何低价卖出,都能获得暴利,这对市场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本周市场的大幅下调就包含着这样的预期——
—市场实在是太怕了。
因为1993和1994年的大调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大量新股发行且价格极低,造成新老股票的持股人过于悬殊的持股地位,使得老股已经套得死死,再也抛不动了,但新股却依然可以不计价位地抛售,最终把整个市场抛垮。
至于清华同方复牌即涨停,我想庄家或主力也心知肚明,此时不拉高发货,更待何时?
我认为,流通方案的设计不能以所谓的“对价”为依据,而应以公平利润为前提。
以清华同方的非流通股东来说,它在1997年6月通过新股发行,使每股净资产从1.53元增加到4.01元,增值162%,这一增值已给了非流通股东以很高的创业利润。
如果说这一创业利润尚属公平利润,那么以首发后的2.76亿元为起点,到向全体流通股东10转增10之后,仍拥有10.61亿元的净资产值,增值2.84倍,相对于流通股东只有0.1倍的增值幅度来说,那就是一种不公平利润。
我认为对清华同方来说,本着公平利润原则设计的方案应该是:在向全体流通股东10转增10之后,再由非流通股东拿出50%的股权即1.5亿股无偿地送给流通股东。
因为1997年6月首发后,非流通股东拥有2.75亿元资产净值,流通股东拥有1.68亿元。
其后,流通股东又通过配股,增发,追加了近14亿元的现金,这样加起来就是15.66亿元。
通过10转增10再送5之后,流通股东就拥有了24.5亿元的净资产,和15.66亿元相比增值幅度为56%;而非流通股东拥有5.36亿元净资产,和2.75亿元相比,增值95%。
这样双方就取得了公平利润。
当然,由于非流通股东拥有的股权比例减少,会影响到他们在今后所分得的公司利润,因此,也可减少一点送的股份,但至少也需拿出1亿股来发给流通股东,否则就难以做到大致公平。
公平利润是检验全流通方案好坏的准绳,也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全流通对市场负面影响的唯一法子。
现在,决策层把球踢给了市场,流通股东就应拿起公平利润作武器,和非正常暴利做斗争。
否则,眼前的调整根本算不了什么,真正的低迷还在以后。
在连续写了几周非技术评论后,一些读者肯定已经发急。
但由于全流通已成当务之急,而一周来所有媒体几乎都在这个问题上不知所云,不得要领,因此,只能先讲这个问题。
而挑清华同方写,是因为这个股票里基金很多,冀望于能给基金们一个武器,提供一条思路。
至于当前趋势的技术分析,简短点说,5月份、1053,时间、空间都足以酝酿一波反弹了。
蒉
◆
金
学
伟
对价?公平利润?
全流通:
股市动态分析2005年第19、20期合刊
●清华同方10转增10,连续2个涨停!但金学伟认为这是一个极不合理的方案,并提出判断方案的新标准:公平利润。
据此,清华同方在10转增10后至少应拿出1亿股送流通股东。
新标准会被基金们接受吗?请阅读“全流
通:对价?公平利润?”
●据计算,三一重工的股权改革方案实施后,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居然还有1:4的差距,市场大呼:补偿力度不够!但本刊专栏作家陈
生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三一重工是“发起设立”,而非“募集设立”,2003年6月的IPO 实际上只是一次增资扩股,因此要求它为“同次发行,同股
不同价”的“原罪”进行补偿是没道理的。
请看“是让步,而非补偿”
●怎样补偿才是公平的?刘安民用四家试点公司两类股东的实际出资额来衡量各自应有的股权与所得,结论惊人。
请读者认真阅读“数字背后的公平?”一文中的表格,会有很多感慨。
●缥缈:补偿是非市场的行为,别人的肉,永远贴不到自己身上。
试点的成败决定于方案的细节之中。
见:“穿越全流通的迷雾”
●四家试点方案提交表决后,对市场会有三种不同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只有否决才是利好”
●试点启动后,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参考“估值标准紊乱在混沌中孑行”
本
期
导
读
股市动态分析2005年第19、20期合刊
股权分置试点出台,表面受追捧,实质遭冷遇的情势令好淡指数萎靡不振,显示低迷局势仍将持续。
好淡指数评析
《股市动态分析》好淡指数
深沪股市平均市盈率
短期(周)
中期(月)
上周短
上周中
深市16.66倍沪市16.18倍40204634
上周
17.51
倍上周
16.98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