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鞅变法的一些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商鞅变法的一些思考

从战国形势图来看,当时华夏民族的主要活动范围西起渭水流域,东至黄河下游,南到长江中下游,北达蓟辽地区。在这广阔的地域上,分布着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和一些小国。在这些诸侯国中,秦国偏处西方一隅,远离中原核心地带,恰恰是秦国最后统一了中国,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是它的改革最为彻底,从而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呈现新的特点,国际安全环境面临新的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这一切,不仅影响着当前国际局势的发展,也对中国周边形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前几天中国划定防空识别区东海局势陡然紧张,日美的行为俨然就是对中国国防安全的挑衅。现在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等等。在改革进行到关键时刻,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彰显了我们民族进取的决心。在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我们求改革是为了得到发展,并不是当初如商鞅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我思索商鞅变法,不想影射什么,而是希望我们的改革需要智慧和思考。今天,我们重新研究商鞅变法,重要的是感悟商鞅变法的精神实质,并为我们当下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思想的动力和养分。

一、对商鞅变法背景的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努力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扩充实力。秦国地处西陲,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急公斗勇的民风士气,只要有合理严格的制度约束,就能凝聚成统一的意志,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也有非

常好的历史机遇,三家分晋,阻秦力量大受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特别提出的是所有改革的发轫之初,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思想问题、一个观念问题,一个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问题。如果思想上得不到解放,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改革就会“泡汤”。如果思想解放没有跟上,变成了彻头彻尾“换汤不换药”,也是一个失败的命运。“卫鞅(即商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商鞅打算变法,但秦国上下普遍心理上不是很支持。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资治通鉴·卷一》)商鞅恰恰反对的,就是这个“安”。他提出要想改革,就必须破“俗”,就必须“不法于故”。这个“故”,就是僵化的社会制度;这个“俗”,就是陈腐的落后观念。商鞅接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常人,你就让他守法就行了,即所谓的“拘”,而真正智者,是制定“法”的人,是更高一个层次、一个境界的人。这样的人,制造规则,改变规则,那些不懂“礼”,没规矩的人执行这些规则。

二、管理制度方面的思考

商鞅变法有大家所熟悉的一个典故。商鞅为了让国民相信变法,赏罚分明,在南门立一根很长的柱子,并下令重奖能把柱子扛到北门的人,结果有人把柱子徒步扛到北门领了奖赏。商鞅变法的这个部分大家都很了解,然而后来太子犯法,商鞅以太子的老师顶罪,太子继位后处死商鞅这一部分大家也许就不那么熟知和重视了。资治通鉴上记载: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介子度,服其师公孙贾。”变法“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无疑是一个大胆的改革者和创新者,并且他的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商鞅变法应该说是个社会变革、改良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个管理问题,在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贵族的特权是何等神圣不可侵犯,用王权至上来形容是最好不过的了,商鞅严惩太子的老师和侍卫长,从而得罪太子,就等于触犯了王权,他本人因此遭到报复,变法也因此受到影响。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

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商鞅变法的矛头指向宗室贵族和世袭大臣,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剥夺他们的各种特权,必然受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甚至他们怂恿太子犯法借以破坏这次变法活动。有了铁的执行力,商鞅变法在经历初期的质疑和不满后,迅速推行开来,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分析

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成功的原因: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良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

概括起来看,商鞅变法的成功,制度的创新是核心。任何一种经济与政治的变革,本质上都是一种财富与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分配的一个结果是不可避免地造成财富与权力的转移。判定这种转移的价值依据,应该是以它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为准绳。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制度的安排,实现这种分配与转移的良性价值取向。这也是制度创新的魔力与魅力。商鞅作为一名改革家,他的许多改革措施都体现出制度创新的鲜明特色。比如,以军功作为社会进阶的标志。这个制度的创新性很强。变法前的秦国社会,是奴隶主贵族当道,天生享有特权和荣誉。商鞅打破了这一制度传统,把社会荣誉的标准从“血统”转化为“军功”。谁的军功大,谁就享有荣誉和尊严,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就给平民带来了社会进阶的机会。变法前,普通人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变法后,商鞅给了他们一个这样的机会。制度变革带来了人的活力的激发。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变得越来越强。只有制度创新,才叫改革。或许商鞅意识到,所有改革的核心特征归结到一点,就在于制度创新。

四、商鞅之死对改革家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