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下册《荷塘月色》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ppt课件56张

《荷塘月色》ppt课件56张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
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
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
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代表性作品有《背影》《桨声灯
影里的秦淮河》《春》《匆匆》《荷
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Fra bibliotek,其散文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清新秀丽,
感情真挚朴实。有《朱自清文集》. 1948年6月,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
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严重的营养 不良之下,他胃病复发8月12日于北 平病逝。
毛泽东称赞他“表现我们民族的 英雄气概”。
5.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 的那边去了。
比喻,写出“叶子与花”迅速颤动的情态
6.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拟人,写出荷叶的茂盛
7.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 更见风致了。
拟人,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
接着连用三个比喻,描绘出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忽明忽暗以 及不染纤尘的美丽,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 激发读者的想象。
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
个本体的比喻句。
例如: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朱自清《春》
2.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 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 战士、爱国知识分子。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 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 州人。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1924年 出版诗文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 文系教授,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并致力于散文 创作。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 名的散文家。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

2024/1/29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9
27
2024/1/29
14
04
意境营造与审美体验
2024/1/29
15
荷塘月色中意境的营造过程
2024/1/29
描绘荷塘的自然景色
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荷塘的轮廓,描绘荷叶、荷 花、荷箭的形态和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
烘托月色的朦胧美
运用光与影的交织,营造出月色的朦胧美感,将荷塘与月 色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幽美、静谧的画面。
会。
18
05
知识拓展: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自然观念
2024/1/29
19
中国古代自然观念概述
尊重自然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 思想,认为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
,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4/1/29
崇尚自然美
古代文人墨客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通过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对自然 美的热爱和追求。
感悟自然
古代士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抒发 内心情感,寻求人生真谛。
12
独特句式结构和表达效果探讨
句式结构特点
《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多种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长短句结合等。课件中可以选取典型的句 子进行句式结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句式的构造和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探讨
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气、语调和情感色彩等因素,探讨句式结构在表达作者情感和描绘景物方面的作 用。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作者运用通感修 辞手法将嗅觉感受转化为听觉感受,增强了句子的意境和感染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读者审美愉悦,《荷塘 月色》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无数 读者。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荷塘月色 教学PPT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荷塘月色 教学PPT课件
这一段主要写了荷塘上的月色。从不同角 度写出月光的朦胧、美妙,流露出了淡淡 的喜悦。
如流水 静静地泻薄薄的

( 月光 ) 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


纱的梦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朦 胧 和

灌木的黑影 杨柳

( 月影 )
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像名


品味意境
第6段:
品味意境
作者在这一段里描写了什么景物?怎样写的?写出 了什么特点?
月光、月影
品味意境
月光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 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 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这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流露出作者 “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
1、月下荷塘 2、塘上月色 3、四周景色

叶: 花: 香: 波:
田田 多姿 缕缕 凝碧

上静 下动
月光: 泻
青雾: 浮
(正面描写)
叶花: 洗
(侧面烘托) 月影: 和谐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素淡 宁静
朦 胧 和 谐
品味意境
荷波
•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 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 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 此处写荷波与上文写荷叶的“弥望”和“田田”相呼 应,写出了荷叶之密之盛。以“闪电”为喻,又给这 一片荷叶增加了动感;“凝碧”一词更是凸显了这一 片荷叶的颜色之美。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课《荷塘月色》ppt课件1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课《荷塘月色》ppt课件1

点评“画”字
• 本来是倩影映在荷叶上,却说成“画”在荷叶上, “画”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 挥墨描绘“倩影”。“画”这个动词是经过锤炼 的,与“倩影”搭配很好,表现出一种趣味,也 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
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由视觉转为听觉,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名曲”来 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 ,光与影的白黑块,仿佛变 成了活泼的、跳跃的音符。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也激 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次,身处此境,提到梵婀玲, 会很容易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光与影的和谐 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其间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相 烘托,也是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 带来了温馨、幽雅的氛围。
研读第五小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 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 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 的梦。
这两个字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
点评“泻”字
• 以流水比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 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
点评“浮”字
“浮”字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显出雾轻柔、 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开的特点。青青的荷叶 可以透过“薄薄”的雾气看出来,似乎雾也被染 青,故称“青雾”。这样的雾才像“轻纱”。
讨论:第四段写“月光下的荷塘”,但是并没有明 写月光,甚至没有提到“月光”二字,作者是怎样 通过具体景物暗示月光的存在的?
虽然没有“月光”二字,但我们却能感到月光无所不 在地笼罩着整个荷塘,因为荷塘里的所有美好景色都是 在月光照耀下显现的。正因为这月光,我们才能鸟瞰荷 塘的全景,才能看到延伸到远方的满塘的“田田”的荷 叶;正因为这月光,那“出水很高”的荷叶才有“像亭 亭的舞女的裙”那样自然舒展的轻盈动人的姿态;那些 “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的”白花,才“正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有圆润晶莹的 光彩和隐约闪烁的光华,这些光彩和光华是反射的月光。 而“缕缕”的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种通感,只有在这宁静的月夜,沐浴着月光,心无杂 尘时才能产生。“凝碧的波痕”是月光在荷叶波动时留 下的印记。

《荷塘月色 》ppt课件23张

《荷塘月色 》ppt课件23张


的 四
树梢

树缝
树上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阴阴的
乍看像烟雾般 整

远山


灯光

蝉声
水里
蛙声
由远及近、由静及动
作者在赏荷塘时什么样的心境?此时的作者内 心还是宁静的吗?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虽然置身于热 闹的氛围中,内心却依然是孤独的,可见 作者的无奈,那种想要找寻让自己不孤 独的方式却怎么也找不到的无奈。
修辞手法——通感
例: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第六段荷塘四周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杨柳

总结主旨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 的心境反映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寻求精神解 脱却不可得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对国家前途与命运的 担忧及渴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唯美的荷塘月色正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所 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中幽美宁静诗意朦胧的荷塘月色体现了作 者淡淡的喜悦心情,但他却无法摆脱黑暗现实带给自己的苦闷与孤独之 感。夜赏荷塘月色正是作者想要摆脱现实苦闷获得片刻喜悦宁静心情最 好的方式。读到此处,我们应该明白,文中荷塘的美景正是作者超脱现 实走进梦幻世界的美好写照。从中可可以看出朱自清将对黑暗现实的不 满之情通过唯美的荷塘月色很好地展示出来。
字词积累
酣( hān)眠
煤屑(xiè )
幽僻( pì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荷塘月色》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荷塘月色》PPT课件
淡淡的哀愁.
.
25
第二部分(2、3)
▪ 1.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 2.A.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 ▪ B.写景:曲折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
淡淡的月光. ▪ C.作用:描绘荷塘周围情景,烘托作者
的内心----苦闷和哀愁.
.
26
▪ 3.A.独处心境.
▪ B.独处之喜悦.
▪ C.跟“另一世界”相对的是“现实世界”.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 sè
bó qiàn fàn
• 羞涩 斑驳 倩影 梵婀玲
• zhuì shāo xì hān wǎn
•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宛然
niǎo nuó 袅娜
.
16
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
4
.
5
发动反革
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 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 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 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 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
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 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 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 1.荷叶----繁盛茂密. 荷花----洁白袅娜
▪ 荷香----幽微清雅 荷水----饱含深情
▪ 2.比喻.拟人.通感.
▪ 3.叠词: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 脉.
▪ 其它:弥望.点缀.袅娜.羞涩.风致.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荷塘月色》ppt课件4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荷塘月色》ppt课件4


月影: 参差语
景:宁静、淡雅、朦胧的荷塘
情:?
游踪
出家门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 己”“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乡月色好了”
小煤屑路
荷塘
这几天心里很不宁静
但热闹是它 们的,我什么也 没有。
回家门
这令我到底惦 记着江南了。
江南旧俗
这真是有趣的事, 可惜我现在早已无福消 受了
小煤屑路
荷塘
这几天心里很不宁静
但热闹是它 们的,我什么也 没有。
回家门
这令我到底惦 记着江南了。
江南旧俗
这真是有趣的事, 可惜我现在早已无福消 受了
《采莲赋》
采莲劳作 生动有趣
热烈
自由 快乐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安静
怜子情如水
采莲劳作
《采莲赋》
生动有趣
月 色
文中你觉得那几段写的最美? 从文中找找你觉得写的很美的 句子?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
本体:清香 喻体:渺茫的歌声
嗅觉 听觉
月色下的荷塘
静 荷叶:弥望、田田、亭亭、层层
荷花:零星、袅娜、羞涩
动 荷香:缕缕、 渺茫 荷波: 一丝颤动、 闪电、凝碧的波痕
行文线索
明线: 出家门—去荷塘(小煤屑路)—观荷塘—江南
旧俗—回家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 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 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同时期 他发表的《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这几天似 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 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 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课件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PPT课件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的另一篇经典之作,通过对秦淮河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和文化的深沉思考。
《月牙儿》
老舍的短篇小说,以月牙儿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坚韧。
《边城》
沈从文的代表作,通过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

相关文献资料推荐
《朱自清散文研究》
《荷塘月色》课件

02
文章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 愁,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寄 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 黑暗社会的厌恶。
作者文学成就
朱自清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被誉为 “白话美文的典范”,对中国现代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背影》、《荷塘 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感人的情感和清 新自然的文笔,深受读者喜爱。
总结词
深厚、独特
详细描述
《荷塘月色》不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 散文,更是一篇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 作品。它反映了朱自清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独特的个 人审美情趣。
04
《荷塘月色》的影响与评价
文学地位
总结词
具有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
05
《荷塘月色》的拓展阅读
其他朱自清作品推荐
1 2
3
《背影》
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春》
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 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匆匆》
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宝贵的思 考和感慨。

《荷塘月色》ppt课件36张

《荷塘月色》ppt课件36张

失宁静 失宁静 失宁静
知识积累
线索
概念 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根据内容分类: ①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线索; ②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分类 ③以空间变换作线索; ④以具体的事物或人物为线索; ⑤以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 根据出现方式:明线、暗线
第2段写了什么景?有何特点?
思考探究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 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
借用青年男女的相思之情来表达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也表达了自己对眼前的寂寞、毫无生机环境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蓊蓊(wěng)郁郁
峭楞楞(qiào léng léng)
梵婀玲(fàn) 弥望(mí) 斑驳(bó )
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10段
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的景物。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小路上的景色: 小路(幽僻、寂寞) 树 (蓊翁郁郁) 月光(淡淡的)
“寂寞”一词移情于物,作者不直接 说自己内心寂寞,而说小路“寂寞”
--环境的寂寥,烘托抑郁心境
--浓重的夜晚气氛
--与作者的感情相合,心中淡淡的哀愁
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烘托心境
第3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 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一句有什么作用?
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他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散文。
字词积累
酣(hān)眠
煤屑(xiè)
幽僻(pì)
踱(duó)步
脉脉(mò)
霎(shà)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荷塘月色》课件30张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荷塘月色》课件30张

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 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 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 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 “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然而, 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又始终平息 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 黄或矛盾,内心忧郁而无法平静,于是他写下了这篇 文章。
用叶子和花写月光 泡
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
用云写月光
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 自
自由随性
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

无拘无束
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
喜欢独处
独享美景
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找出相对行踪里直接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用 1-2个词语概括出作者心情。
行踪
句子
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
荷香
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
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 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流的水流水,遮住了,不能
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
阴森瘆人
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
还是淡淡的。
白月光在照耀,一切都是刚刚好
小煤屑路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我”?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ppt课件1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ppt课件1
探寻美的历程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早小 有荷 蜻才 蜓露 立尖 上尖 头角 清淤 涟泥 而而 不不 妖染 。,
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 1.正字音 • 2.听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意,联想
入境,体味感情。
给你支招

朗读 感受
涵泳美读,感受音乐美。 联想想象,感受绘画美。
课文结构
探究主旨
•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
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 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不过是自然界的 客观景物,但在作者眼里,它们都成了寄 托自己思想感情和理想人格的载体。
众说纷纭:《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苦闷彷徨与寂寞 内心矛盾与冲突 彷徨苦闷却无不满
“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 “那里走”这个问题,“只要有些余暇, 它就来盘据心头,挥也挥不去”。
——《那里走》
关于采莲的场景描写出了一种很自由欢乐的生 活。这一段在过去的高中课本里却是被删去了的。 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段文字到底该不该删掉? 为什么?
文中,作者开始是不宁静的,为了寻找宁静来 到荷塘,在这里,他的心情获得了一种暂时的愉 悦。但最终他还是没有摆脱烦恼。“但热闹是他 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 了。” 他引用《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 的生活,本身就说明他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 自由快乐的向往,只是“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 消受了” 。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光与影内在的和谐、优美,月光的柔和
通感
以一种感觉来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法。也叫“移 觉”。
文学作品中的通感:
“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 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荷塘月色》ppt课件1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荷塘月色》ppt课件1

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 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 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 有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 现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 形 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 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 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 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现 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熟悉生字词:
• 乘凉 • 蓊蓊郁郁 • 独处 • 袅娜 • 霎时 • 脉脉 • 梵婀玲 • 媛女 •裳 • 敛裾
chéng wĕng chŭ
弥望 踱步
niăo nuó 煤屑
Shà mò
羞涩
fàn ē 倩影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把含苞欲放的荷花喻为“明珠、星星”,形象 的绘出了这一类荷花的特点:明亮、晶莹剔透、 闪烁不定。把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喻为“刚出浴 的美人”,表现出荷花开放时姿态的优美,色 泽的光滑洁净;
作者将白花比作“明珠”“星星”实为多见, 但将它比作“刚出浴的美人”很新鲜, “刚 出浴的美人”身上总有一星半点的水珠,肌肤 胜雪,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自是美得难以形容
w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 创作新诗,为早期文学 研究会成员。
w 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办 最早的新诗刊物《诗》。
w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w 1924年出版了诗歌散文 集《踪迹》。
w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 授,创作转向散文,同 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 影》,成了著名的散文
通感句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荷塘月色》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荷塘月色》PPT课件

情景交融

.
景 48
荷 画 面 是 —美丽的 美 塘 月 气 氛 是 —宁静的 静 色 格 调 是 —雅致的 雅
.
49
朱自清看到的景构成的画面给人一
种什么样的感觉?
----朦胧、静美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
的感觉。
朱自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宁静的荷
塘月色呢?
----心情好,兴致高
朱自清有没有得到宁静呢?是不是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
.
2
关于荷花的诗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周敦颐 《爱莲说》)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31
用“歌声”比“清香”这是一种特 殊的比喻—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 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感觉的印象, 即“感觉的相通与转移”)而这样的感 觉也只有在静静的月夜下才感受得到, 就更突出了宁静的氛围。
.
32
方现以相通
法另一互感
。 一种交:
种感通利
感觉的用
觉来心各
的描理种
修述现感
辞表象觉
.
, 33
树色“阴阴的”具有一种
以 朦胧的感觉,月光淡淡的,好

像作者的心头也有一层挥之不 去的愁云。灯光“没精打采的”
景 毫无生气。蝉声蛙声的热闹更
写 衬出了“我”心境的不宁静,
哀 有淡淡的哀愁。作者还是无法
情 得到真正的宁静。
.
44
第四部分(7、8)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ppt课件3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荷塘月色》ppt课件3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 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 觉转为听觉)
2、第5节描写了塘上 的月色,作者是如何 描写月色的?你认为 哪些词用得生动、传 神?
如流水 静佛在牛
小径

宁 静

得 宁 静
小径
出宁静
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全文分三大部分:
一(1): 观荷缘由(点明题旨) 二(2-6):荷塘月色(主体)
1、(2、3节)荷塘的环境,抒写个人心境,体会独处妙 处。
2、(4、5节)月下荷塘与塘上月色。 3、(6节)再写环境:一幅寂静、朦胧的月色图
三(7):联想述志(结尾)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三 赏读课文 体味妙处
文眼
心里颇不宁静
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 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 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 欲排遣苦闷之情。
•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 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 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 于苦闷徬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 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 逃避的一法”。 原因是什么 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 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 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 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 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荷塘 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 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荷塘月色》ppt课件5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荷塘月色》ppt课件5

曲曲折折 田田
羞涩 袅娜
下列选项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拟人:“袅娜”写出盛开的花的姿容曼妙;“羞涩”写 出打朵之花含苞待放、妩媚动人。
• B.排比:“明珠”写在淡月的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 “星星”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美人”写从水 中生长出的花朵纯洁、娇羞的美态。
• C.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声似的”,化嗅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真切、新奇, 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
• D.比喻:作者把“出水很高的叶子”比作“亭亭的舞女的 裙”,形象生动地写出荷叶姿容之美
• B项为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想戟。)
• 通感(移觉):是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 修辞方式。通感不仅仅是感觉器官的沟通,有时也 可能用某种感官去感受不属于某种感官范畴而本身 比较抽象的事物。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回忆往昔的美好,总是缘 于对眼前现实的失望。而美好的回忆是不可能 真正消除眼前的苦恼的。
本文表达技巧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描写细腻,语言形象 3.精心构思,巧妙布局


塘 月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线条的美 节奏的美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 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 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 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 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第六段
课文第六段选取了哪些景写荷 塘四周的景色?
荷塘四周
树色如烟似雾 多 密
杨柳风姿绰约 媚 远山隐隐约约 远

朦 胧 静
灯光无精打采 暗


蝉蛙静中显闹 热闹 动
修辞手法——比喻
⑦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 雾……
⑧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 人的眼 。
写景之美
荷 画 面 —美丽的 美 塘 月 气 氛 —宁静的 静 色 格 调 —雅致的 雅
因景怀旧----江南旧俗 找出作者因景怀旧的句子: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 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回首江南采莲盛况,思乡情浓,心 情依然不宁静
他为什么会想到江南旧俗呢?
----①心里宁静,但触景伤情,宁静 里又有淡淡的哀愁。(“这真是有趣的 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 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 《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 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毛泽 东称颂的“表现 了我们民族的英 雄气概”的著名 作家、学者、民 主战士。毛泽东 曾热烈赞扬其 “宁死不领美国 救济粮”的高尚
时代背景: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 情感倾向 。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 的哀愁”交织的情感 。
解题
•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 清华大学园里的荷花池。
• 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 的夜晚。
作者简介
•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 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 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 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 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 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
第4段: 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 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色
赏析第四段
月色下的荷塘
1 集体朗读。
2 讨论:本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 了哪些修辞?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形 态

比 美淡
❖荷花 袅娜 羞涩

•荷香
明珠 星星 美人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蓊郁wěng 脉脉mò 斑驳bó 袅娜niǎo 倩影qiàn 船櫂zhào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 (情)点明主旨
•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 (景)主体
• 第三部分(7-10):荷塘月色美景引动乡 思 (情)尾声
文眼
就是文中画龙点睛,揭示全篇旨 趣的关键性的语句。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断 断续续,若有若无)(周围环境宁静氛围)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 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 为听觉)
运用叠词,增加韵律美
“心里颇不宁静”
奠定了全文抒情的感情基调。同时暗 示了下文出去的目的是寻求解脱。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1、第2段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 的月光,即简洁的概括了荷塘周围的情景, 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淡淡的 哀愁。
2、课文中有哪些段落主要描写景色的
但热闹是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 无福消受了
心里颇不宁静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情感基调:心里颇不宁静
如何排遣内心的不宁静?
出去走走 (散步)
想起荷塘
觉得
另有一番样子
§2原来的荷塘: 寂寞、阴森森、有些怕人
现在的荷塘又是什么样子呢?
(§4 )月下荷塘 ——安静、宁谧 享受、陶醉
(§5 )塘上月色 ——淡淡的
拟 人
动 态 美

•荷波 闪电 凝碧 •荷韵 脉脉
通 感
静静


比喻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自然舒展) 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白色),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隐约闪烁),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纯净洁白)。 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 绘说明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句) 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 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 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 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 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 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的 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 尘的绝妙世界。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 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 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 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 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 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 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 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 “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 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 妻
写出了月色下荷叶荷花的纯洁素淡 写出了月色下荷叶荷花的玲珑剔透
轻云 淡淡 写出了云的轻薄素雅恬静
灌木 黑影斑驳 神秘莫测
杨柳 倩影稀疏 美妙绝伦 画 生动传神
一个“泻”字,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 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 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 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 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 围,意境相当优美。
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等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1)学习比喻,通感等修辞手 法;(2)咀嚼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3)学 会鉴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4) 初步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语言美,图画美, 音律美,意境美。 3、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 感情,感受作者高洁的情怀。
满足、遗憾
(§6 )荷塘四周 ——阴阴的
失落、孤独
对于抒情散文而言,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对 景物的刻画和描写来表现的,这正迎合了 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见,山水并不能抚平朱自清心头的不宁静!
如何继续排遣内心的不宁静?
想起诗词 内容如何? 热闹的季节、有趣的事
为 什 么 ?
中国现代作家、学者
现在无福消受
修辞手法——比喻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 叶子和花上。⑤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 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⑥月光 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 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 般……
叠词之美
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 同时有一种韵律美,渲染出雅 而不俗的语言氛围。 :”轻 轻”、”悄悄”、“曲曲折 折”、“田田”、“阴阴”等。
小结
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 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 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 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 静生活的向往
----②深化主题(回到过去,说明对 现实不满,尤其是最后不觉到了家更说 明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只是片刻的。)
明线:游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出家门
不宁静
赏 四
失 宁
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得宁静
观荷塘
感情变化的句子依次是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生活。”他想用超然尘世的 中和主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
• 快速阅读课文
1、注意字词,简单的为课文划分层次。
2、找出本文的文眼。(就是文中画龙 点睛,揭示全篇旨趣的关键性的语 句。)
3、找出作者的行踪以及感情变化的句 子。
读准下面的字
• 乘凉liá ng • 煤屑xiè • 踱着duó • 点缀zhuì • 颤动chà n • 霎时shà • 敛裾jū • 媛女yuá n
(2)善于运用叠词,传神地描写事物特征,加 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
(3)善于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 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神的意境。
品悟
• 《我与地坛》中说,人生是说不清楚的,只 有身临其境才能明白。
•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问题不一定要彻底解 决,探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之法。
叠词传神地描摹出眼前 之景,渲染出雅而不俗的语 言氛围。
以动写静,以虚写实
以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叶
子,有一种舒展、旋转的美。
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像它是动 的。
赏析第五段 荷塘上的月色
月光 泻 照
写出了月光的充足感和动态感 隔树相照,表现的是一种穿透力
青雾 浮 以动景写静景,写出了雾的轻淡
叶花
洗 笼
对比
“泻”的范围广,与“流 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 美,显得生动活泼。“照” 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些呆板,显得 不灵泛。
轻飘柔美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显得恬静朦胧, 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 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作用:生动形象地突出荷花的美丽
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