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血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7)doc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课件
高血压——在安静状态下,血压经常超过
18.7/12kPa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收血缩压压(水kP平a) 的定义舒张和压分(k类Pa)
理想血压
<16
和 <10.7
正常血压
<17.3
和 <11.3
正常高限血压
17.3~18.5 和/或 11.3~11.9
1级高血压(轻度) 18.7~21.2 和/或 12~13.2
⒊选一条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向内注水,并观察水流出 的位置,另选其他血管,重复上述过程。
2.形态结构
心脏的外部结构
右心房 房室沟 右心室
左心房 室间沟 左心室
心脏的内部结构
上腔1静脉 右 肺静3 脉 侧
右心C 房 房室乙瓣
右心D室 下腔2静脉
主动4脉 肺动5脉
左 肺静脉 侧 左心A房
甲
B
左心房的肌 肉壁最厚
分布:数量大,分布广
三种血管示意图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三种血管示意图
动脉
动脉中的血液 主干 分支
静脉
静脉中的血液 分支 主干
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是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的区分
动脉 主干 分支
静脉 分支 主干
三种血管的比较表
血管 名称
概念
分布
管壁 管腔 血流 特点 大小 速度
将血液从心脏 绝大多数分
动脉 输送到身体各 布在身体较 厚
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请用图表示)
臀部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左心室 主动脉
脚背动脉
脚背毛细血管
七年级生物下册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知识目标:复述血液循环的概念,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录像片,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1、课上结合血液循环的录像、VCD和挂图,从感性认识入手,识记血液循环途径。
先安排学生观察录像,在观察录像时,最好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性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最好列出观察提纲:(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及时进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结合挂图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血液循环途径概念图(见板书设计)。
2、分析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实质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概念图中,把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结构用兰色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
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
3、最后教师用投影写出下列图解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1、心脏四个腔的名称及与它们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概念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要求及时纠正错误)导入: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
丹寨县第一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4.9.1血液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5
第1节血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理解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3)识记人体内的血量。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成年以后无偿献血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的能力;模拟血型鉴定。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导入新课]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分析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对于血液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如果说血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不看课本的话,肯定没有几位能说全面,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不是医生。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观察课本27页的活动并去阅读28页至课本31页血液的组成和功能部分。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简述实验的做法:将一定量的新鲜鸡血放入装有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试管内,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观察要点(1)量简中的血液有几种颜色?(2)根据量简内血液的颜色,可以将血液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占体积的比例约为多少?(学生阅读完成后,可根据观察要点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完成后教师进行小结)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这就是血浆,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9章第1节 血 液
第1节 血 液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重点)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难点)3.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
4.说出血量、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掌握同型输血的基本原则。
(重点)5.学会血型配型方法。
(难点)6.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1.科学思维:归纳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
2.生命观念: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认同血常规数据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3.科学思维:结合教材资料,归纳概括血量、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4.生命观念:认同安全输血会降低输血后的不良反应。
5.社会责任: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
【生活小思考】晓义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臂上出现了一个不太大的伤口(没有伤到动脉和静脉),但是血流不止,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他血液中的哪种成分含量偏低? 知识点一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材P27~P30)3.观察血液时为什么要向试管中加入抗凝剂?提示: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凝固,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若不加抗凝剂,血液则会凝固成血块。
4.请写出【【生活小思考】】问题的答案。
提示:血小板含量偏低。
当人身体中血小板过少时,受伤后伤口就不能止血,人体会因失血过多出现生命危险。
【名师在线】血液被称为“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知识点二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教材P30~P33)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体内血量是相对稳定的,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就会危及生命。
2.血型:ABO血型系统可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血型。
3.输血关系:某人血型可接受血型可输给的血型4.输血原则:(1)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其他所有血型的血。
5.献血:一次献血200~300 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6.深入思考:哪种血型的人分别被称为“万能受血者”和“万能献血者”?提示:AB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受血者,因为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AB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A型或B型血。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9.1《血液》教案设计实录及教学反思(2课时)
1.知识:(1)观察血液,说出血液的组成;(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功能;(4)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5)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2.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对科学研究的意义的理解,树立辩证的科学观。
(2)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教材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我校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强,但也存在个性差异。
通过不同问题的创设与学习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便于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现和学习他人长处。
2.资源分析: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学生可在学生阅览室里查阅报刊杂志,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通过分小组,促使同学们自己分配任务,学会资料的汇集和取舍。
3.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多数属于经验型知识,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并非探究,本节课的设计试图在传统教学方式和探究学习方式中找到整合点,尝试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
新课程的理念并非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整合探究理念更有实际意义。
如探究血液的鲜亮与什么因素有关,血液的颜色与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比的关系,还有血型的不同与输血原则的关系等。
4.教学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2)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思路的训练。
5.教学难点:学生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每年度体检的化验单,分发到各小组。
学生阅读,讨论化验单上几项指标的不同,了解血常规化验的检测内容。
师:平时化验主要是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字,但血液的成分不仅仅是这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3) 教案
9.2血液循环(3)教学设计
脉血。
3.肺循环
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网→肺静脉→左心房。
在肺循环中,血液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4.血液循环图解及血液循环途径总结
提示:
①动脉中流动的不一定是动脉血,如肺动脉中流的静脉血,静脉中流的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②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心脏的左侧部分流动脉血,右侧部分流静脉血。
③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且心输出量基本相同,计算惦输出量时应注意这一点。
血液循环的意义:在我们的身体中,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演示:观察埃及血和静脉血的变化。
1.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动物血块的颜色。
2.将血块切开,观察血块切口处的颜色。
43页讨论:学习肺循环途
径
知道肺循环的
功能
协助完成血液
循环途径总结
知道血液循环
的意义
介绍肺循环途径
介绍肺循环的功
能
完成血液循环途
径总结
介绍血液循环的
意义。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血液(1) 教案
这个病人被检查的几项指标是否正常呢?这就需要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的指标,并了解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一、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液
1.观察血液的组成
(1)柠檬酸钠:一种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凝固。
(2)血液的分层:5%的柠檬酸钠与新鲜的血液充分混合中,静置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血液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总结概括
5.白细胞
(1)形态结构:三种血细胞中白细胞体积最大,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有的能做变形运动。
(2)数量:每升血液中有(4〜10)×109个,在三种血细胞中是数量最少的一种。白细胞也是由红骨髓产生的。
(3)功能:主要功能是防御和保护。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高。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受感染的地方,吞噬病菌。所以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它吞噬病菌后,自己也牺牲了,有时我们看到作品周围有一些脓液,这些脓液中就含有死亡的白细胞。
红细胞(RBC)1.2╳1012个/L白细胞(WBC)7.0╳109个/L
血小板(PLT)1.5╳1013个/L血红蛋白(Hb)80g/L
【分析可知╳╳╳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贫血,遵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此人平时注意多吃一些蛋白质和铁含量丰富的食物。】
8.血液的功能
血液除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外,还有防御保护作用。此外,血液对保温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介绍红细胞的功能
介绍什么是动脉血和静脉血
介绍什么是贫血
介绍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数量以及功能
引导完成书中讨论问题
介绍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功能
拓展血小板过少或过多时的危害
介绍血清和血浆区别
(导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课时 血管
处。
第1课时 血管
课前学案
知识点
2.静脉(回心血管):将血液从___身__体__各_部__位____
送回__心_脏___的血管。管壁__较_薄___,弹性__小___,
管腔___大___,血流速度___慢___。四肢的静脉中
有__瓣__膜___,可防止血液倒流。有些静脉与动脉
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C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第1课时 血管
课后练案
2.(2019·福建)如下图是三种血管关系模式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中血流速度最慢 B.②是物质交换场所 C.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D.③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
第1课时 血管
课后练案
第1课时 血管
压或扎止血带时,应按压或扎住出血血管的
__近__心__端。
组内评价:好 中 差
小组长签名:__________
第1课时 血管
课堂导案
课前完成,堂上讨论 :人体血管结构特点 请你阅读下面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静脉曲张:人体四肢静脉有静脉瓣,若静脉 瓣老化失去功能,血流变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静 脉就会膨胀,这种情形叫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多出现 于老年人的腿部。中年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长时间 站立或久坐不动,也可能出现静脉曲张。
第1课时 血管
课堂导案
1.根据下图,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血 流速度有什么区别?
三种血管:③静脉、①动脉、 ②毛细血管;血流速度: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第1课时 血管
课堂导案
2. 在你看到的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呈单行移动 的吗?请说说毛细血管具有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有哪 些? 是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壁极薄,仅由一层 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 过,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 胞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9.2 血液循环16-北师大版
《血液循环》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二、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本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都要围绕着本节课的重要概念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理解以下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循环流动;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中,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毛细血管网时,将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网时,血液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学生在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和原理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联系之前学过的心脏和血管的知识合作分析和推理构建血液循环途径。
所以本节课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展示视频动态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理解本课时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小鱼尾鳍血液流动》能根据血流方向、血流情况区分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中不同的血管。
(2)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体会人体血液循环发生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二者必须通过心脏联系才一起才是一条完整的循环路径,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四、学情分析《血液循环》是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根据课标建议,本节课共安排四个课时。
在学习本课时前,已经分别讲述了前两个课时《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这两个课时和本章第一节《血液》的知识,为本节课要学习的《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打下了基础。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9章 第1节“血液”基础与能力训练 北师大版
第9章第1节血液基础与能力训练【练基础】一、选择题1.(教材P31改编)医生常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者血浆成分输入病人的体内。
对于严重烧伤的病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解析】选A。
严重贫血患者应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对于烧伤患者应输入血浆,对于血友病患者应输入血小板,对于免疫力低的人应输入白细胞。
2.(教材P29图9-5改编)下图是某种血细胞行使功能的示意图,该血细胞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组织细胞【解析】选A。
题图中细胞能变形并穿过毛细血管壁,接触并吞噬病菌,符合白细胞的功能特征,故该血细胞是白细胞。
3.(2015·漳州学业考)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靠血液中的(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解析】选B。
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
4.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分为三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层为血清B.上层为血浆C.下层为红细胞D.中层为血小板和白细胞【解析】选A。
本题考查血液的分层。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是血浆;中层是极薄的一层,主要是血小板和白细胞;下层是红细胞。
因此上层是血清的说法是错误的。
5.下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因此选B。
6.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的数量最多,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B.人体出现炎症时,②的数量明显增加C.④是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①②③所示的三种血细胞中只有①没有细胞核【解析】选D。
(导学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节 血液
1.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
中。下图的____A_____选项是在鸡血中加入抗凝剂的 结果,下图的____D____选项是鸡血自然凝固的结果。
A
B
C
D
第1节 血液
课堂导案
2.不少同学容易混淆血液、血浆、血清。它们之间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请补全下列表格内容。
名称 颜色
组成关系
备注
第1节 血液
课堂导案
1.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情况紧急时也可 少量、缓慢输入个别类型的异型血。小组讨论并完成 下列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 AB、O
AB
O
O A、B、 AB、O
第1节 血液
课堂导案
2.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会有针对性的选用 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严重 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减少症患 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红细胞、全血、血浆、 血小板。
第1节 血液
课堂导案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如 果一次失血超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 将不足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 碍,此时就需要输血。输血原则上应输同型血,并 作交叉配血试验,无红细胞凝集现象方可进行。输 血的途径一般采用静脉输血。抢救重症低血压时, 较少量的动脉输血能迅速使血压升高。骨髓内输血 仅用于垂危小儿。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一次献血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第1节 血液
随堂检测
7.甲失血后,乙(B型)和丙(O型)各献血200 ml,而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年级:初中教材:《初中生物教材》课题:血液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2.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3.了解血液对维持人体内稳定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2.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教学难点: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的理解2.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器材:玻璃片、血液样本、显微镜等3.教学辅助材料:生物学课本、生物实验报告等教学内容:一、引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讲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的组成成分及功能,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场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
三、讲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通过PPT讲解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在不同部位的循环路径。
四、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血液样本的显微镜下的形态和结构,让学生亲自操作,深入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五、总结:通过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强调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和维持人体内稳定环境的作用。
教学反馈:1.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2.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延伸:1.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血液的相关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血液的实验研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教学反思:1.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总结,查缺补漏,提高教学效果。
2.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
9.1 血液一.选择题(共7小题)1.人体内被称为“流动的组织”和物质运输的载体的是()A.血液B.肺C.心脏D.水2.在地震灾害中,外伤性的大出血现象相对较多,如果一位急性大出血患者的血型是B型,那么,你认为最好是给患者输什么血型的血()A.O型B.A型C.B型D.AB型3.小王同学发烧到医院检查,验血后发现白细胞数目过高,医生会告诉他()A.你营养不良,应该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品B.你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发炎了,需要一些消炎药C.你血糖低,要喝点葡萄糖水D.你贫血了,应该多吃些含铁的食物4.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我市举办了“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无偿献血者、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如图)。
下列有关输血与血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安全输血非常重要,大量输血应实行同型输血B.每位18﹣55周岁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C.成分输血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避免血液大量浪费D.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5.以下关于无偿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次可献血200~300毫升B.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C.参加献血可挽救他人生命D.18﹣55周岁的任何公民都可参加献血6.下列有关人体血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贫血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B.当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数量大大增加C.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D.要对某人进行DNA检测,可抽取该人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DNA的提取7.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图中红细胞的凸出部分与凝集素的凹陷处吻合,表示红细胞上的凝集原与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
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A.B.C.D.二.填空题(共5小题)8.将一定量的血液加入抗凝剂一段时间,待血液分层后,会明显的看到上层的部分是色透明的液体叫,下面的一层呈色叫,中间薄薄的一层色是;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和体内产生的等.9.人体内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血细胞中,能运输氧气的是,能够吞噬病菌的是.10.形成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无机盐是.11.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12.血浆的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三.解答题(共3小题)13.如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血液》名师教案
第一节血液◆生物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理论指导,运用了概念教学论、目标教学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作为本节教学的理论支撑。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第一节内容(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人体血液的基本组成、各成分的功能等知识,以及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本章教学,教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的实施,让学生自主完成血液有关知识的建构;并结合血液各成分功能等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关注身体健康、关注生命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德育教育和相关献血法律法规知识的渗透。
本节内容位于教材的第26页至第34页。
◆学生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在中学学习认知的初级阶段,发散性思维和对问题本质的提炼能力还有待提高。
但由于本节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自身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是很强烈的,所以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观去感知、通过探究去认知,从而较好地掌握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说出血液的基本组成。
(二)说出各种血细胞的特点与功能。
(三)概述无偿献血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微课教学视频展示,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小组交流讨论,完成本节知识建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血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关注身体健康、关注生命的意识;认同无偿、义务献血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宣扬社会正能量。
◆教学重点一、说出血液的基本组成。
二、概述无偿献血的意义。
◆教学难点各种血细胞的特点与功能,形成关注身体健康、关注生命的意识。
◆教学方法微课直观教学、讨论法、问答法、讲述法等。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与教学相关的学案、图片、数据、案例,微课教学视频资料以及涉及献血法的相关资料等。
七年级生物下册9.1血液
想一想: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会对身体有影响吗?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认识 白细胞 (rèn shi)
白细胞(WBC) :
1.白细胞的形态(xíngtài)、结构: 有多种,都有细胞核
2.白细胞的正常值:
(4-10) × 109个/升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三、教学策略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xuéxí),使用显 微镜进行观察、 探究和总结,由于血液的 成分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所以我还设计 了两组视频,加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第七页,共二十五页。
四、教学 设计 (jiāo xué)
• 新课引入,激发兴趣
• 自主探究,总结学习 • 学以致用,能力(nénglì)培养
完成(wán chéng)下列训练题:
1.人的血液是由(
),( )组成的。
2.血细胞是由( ),( ),( )组成。
3.血浆的成分括哪些?血浆有什么功能?
4.什么是血红蛋白?
5.什么是贫血?有什么症状?怎样预防?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实践 应用 (shíjiàn)
让你当一回医生给病人看一下 化验单,诊断(zhěnduàn)疾病并提出个 合理建议!
试试看:
建议(jiànyì)!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五、板书设计
血液
(xuèyè)
血浆
(xuèjiāng)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血液(xuèyè)的成分和功能
让我们一起感受(gǎnshòu)学习的快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第2课时参考教案
第2节血液循环(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探究活动,能够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了解人的正常血液和脉搏,认识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脉搏的因素。
【教学重点】1.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第2节血液循环(第2课时)一、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两个阶段:肺循环和体循环2.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二、血压和脉搏1.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舒张压≤60mmHg2.正常成人脉搏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
【教学反思】本节所有知识内容都与前面几节有密切联系,以往常常由教师直接利用这些联系给出新知识,许多教学参考书籍中都是直接给出血液循环图、给出两条循环途径等等这些科学知识的“成品”,由于是“成品”,学生只能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探求过程中的兴奋感、成就感和个性化,因此独立探求的愿望也比较淡薄。
结果虽然获得了科学知识,却失掉了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所以,要把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发现“新大陆”的任务交给学生,或者说把“零件”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构建“成品”,就有可能鱼与熊掌兼得,科学结论与科学过程并重,真正做到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过程;
3. 理解血液在免疫和凝血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在免疫和凝血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血液标本等;
2.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相关章节;
3.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血液组织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呈现:
1. 讲解血液的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2. 介绍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温、参与免疫和凝血等。
三、实验观察:
1. 利用显微镜观察鲜血涂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2. 分析血液中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四、课堂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如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免疫和凝血等;
2. 分析血液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五、小结: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血液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绘制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概要图,让学生通过板书回顾课堂知识。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出调整和安排。
愿本教案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9.2.3血液循环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了解运动对血液循环的积极影响,制定一份促进血液循环的健康运动计划。
- 探究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对血液循环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并撰写分析报告。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血液循环的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血液循环路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题目。
- 对于预习作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以便在下一节课中解答。
反馈建议:
-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辅导。
- 对于个别学生的错误,提供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明确错误原因,并指导如何改正。
-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创新思维,如设计独特的血液循环模型或提出新颖的健康建议。
- 定期组织作业展评,让学生相互学习,从同伴的作业中获取灵感和提高自身能力。
强调血液循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血液循环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血液循环与人体健康》科普文章,了解血液循环与疾病的关系。
- 《心脏结构与功能》科普书籍,深入探讨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科普资料,介绍不同类型的血管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科普文章,解析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及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研究心脏疾病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了解常见心脏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 探索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特性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观察血液,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功能。
(2)学会用照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对血细胞的观察和对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判断该病人所患疾病并对该病人的治疗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认识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审慎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
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较强,但观察常常满足于新奇的现象,其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性较差,所以我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人血涂片,从而让学生认识血液的组成成分、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本课时以一位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引入,并最终使学生学会解读化验单中的一些数据,使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因素学习生物知识,利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解决的问题:
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是本节重点,因为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血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部分知识和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疾病有关,是教会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的基础。
2.血细胞功能学习及教会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血细胞对人体的作用过程,学生难以观察到,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时,必须对各项目的正常值有准确的记忆才能找出化验单中不正常的测量值,并且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提前准备:
1.家兔的血液、5%的柠檬酸钠、人血涂片、显微镜。
2.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整个教学是按以下过程进行的:
1.新课引入
提前在医院找一张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提出怎样阅读化验单,怎样判断化验结果是否正常,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对化验单上的符号做一些说明,这就需要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值,从而引出下一个话题――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共同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是科学家,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血液的成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参考教材,可以知道血液分层、观察血涂片的实验方法,并产生探究欲望。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分层后的血液,感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存在,再参照课文提问探讨,明确血液分层的原因,并判断各层是什么物质。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详细描述观察的结果,并提出疑点问题,经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血细胞的自述》(血细胞的种类、形态、结构、数量、功能等特点),看后让学生对本组的观察结果做出自我评价,找出观察结果错误的原因,并对没有观察到的血细胞的某些特点重新观察,直到发现观察结果。
对血细胞功能的教学主要是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总结并掌握所学知识。
3.巩固应用
学生交流后由教师画出表格总结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值等。
最后在学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血细胞的正常值、功能后,再组织学生分析前面出示的病人化验单。
学生可以与正常指标对比,判断该病人哪项指标不正常,不正常的原因是与血细胞的功能有关,从而对症下药,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所普通中学,学生素质一般,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较浓,通过多媒体和做实验学习生物效果更好。
学生对血液感到神秘,所以探究欲望更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1.演示实验应课前准备,观察前教师先简述实验的做法,并准备一些凝固的血液样品,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
2.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应提出注意事项:单个红细胞在显微镜下呈淡红色,细胞边缘部分颜色较深,中央部分较亮,不要误认它是细胞核,白细胞个大,细胞核染色较深,不要误认为白细胞染色后的颜色就是它本身的颜色,如果在一个视野里看不到白细胞再换一个视野,不要误认为血液中没有白细胞。
3.看化验单时,由于化验单上内容和项目比较庞杂,所以应指导学生先找到“检查结果”部分,根据“检查项目”中的中英文对照识别检查结果,其中RBC中的R是英文“红色”的第一个字母,WBC中的W是“白色”的英文第一个字母,这两个单词学生应该很熟悉。
4.要总结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等特征时学生可能总结得没有条理,所以打出表格帮助学生总结,有利于学生记忆。
5.讲述动脉血和静脉血时,提醒学生并不是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6.结尾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初看化验单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了方便患者你认为应该做哪些改进?
附表
〖教学点评〗
笪老师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重视引导学生将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多媒体,收到预期教学效果。
这节课体现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节有水平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