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降水计算
利用月温度和降水计算指数的公式
利用月温度和降水计算指数的公式
月温度和降水指数的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
这个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决策。
在计算月温度和降水指数时,我们需要收集一段时间内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数据。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指数:
指数 = 月平均温度 × 降水量
其中,月平均温度是指某个月份的平均温度,单位可以是摄氏度或华氏度;降水量是指某个月份的降水量,单位可以是毫米或英寸。
通过计算指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的气候条件。
如果指数较高,说明该地区气温较高且降水量较大;如果指数较低,说明该地区气温较低且降水量较少。
通过计算月温度和降水指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这个指数也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从而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月温度和降水指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评估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
通过计算指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从而为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这个指数的计
算公式简单易懂,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降雨量是如何计算的
降雨量是如何计算的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
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
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
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
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
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当不错。
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的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
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
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
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
雨腕,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
雨量器的种类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1.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
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
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
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降水百分率计算公式
降水百分率计算公式
降水百分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地区的降水量占该地区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它是气象学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某地区的降水情况。
降水百分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降水百分率 = 实际降水量 ÷ 平均降水量 × 100%
其中,实际降水量指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平均降水量指该地区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历史平均降水量。
例如,某地区在一年内的降水量为800毫米,而该地区历史上同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则该地区的降水百分率为:降水百分率 = 800 ÷ 1000 × 100% = 80%
这意味着该地区的降水量只有历史平均降水量的80%。
降水百分率的应用
降水百分率可以用来评估某地区的降水情况,对于农业、水利、交通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方面,降水百分率可以用来评估某地区的灌溉需求。
如果降水百分率低于50%,则该地区需要增加灌溉量,以保证农作物的正
常生长。
在水利方面,降水百分率可以用来评估某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如果降水百分率低于50%,则该地区的水资源可能会出现短缺,需要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
在交通方面,降水百分率可以用来评估某地区的道路安全情况。
如果降水百分率高于50%,则该地区可能会出现道路湿滑、积水等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交通安全措施。
降水百分率是一个重要的气象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某地区的降水情况,对于农业、水利、交通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面雨量的计算方法
面雨量的计算方法
面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内所有的雨水总和,它是衡量降水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面雨量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面积:需要确定降雨区域的面积大小,可以通过测量或者查阅相关资料获得。
通常情况下,面积的单位为平方米或者平方千米。
2. 降雨量:需要测量或者估算降雨的总量,可以通过气象站或者雨量计获取。
降雨量的单位为毫米或者立方米。
3. 降雨时间:需要确定降雨的时间长度,通常情况下以小时为单位。
计算面雨量的公式为:
面雨量 = 面积×降雨量÷降雨时间
例如,如果某个地区在一小时内降雨100毫米,该地区的面积为100平方千米,则面雨量为:
面雨量 = 100平方千米× 100毫米÷ 1小时 = 10000立方千米
以上就是计算面雨量的基本方法和公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降雨量单位需要进行换算,同时在实际计算中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
- 1 -。
商丘市水资源状况
商丘市水资源状况及对策周珂河南省商丘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摘要:通过分析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状况对策分析一、概况综述商丘市位于河南省的东部,属豫东平原区,地处苏、鲁、豫、皖的结合部,在东径114º40′至116º39′和北纬33º43′至34º52′之间。
总面积10569km2,南北宽128km,东西长168km,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辖六县(民权县、睢县、柘城县、宁陵县、虞城县、夏邑县)、二区(梁园区、睢阳区)、一市(永城市)。
属淮河流域,分属南四湖湖西区、涡河区、涡东诸河区。
我市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平均无霜期213天。
商丘市境内100 km2以上的河道共有42条,其中1000 km2以上的大型河道7条,全长393.9km;500-1000 km2的中型河道4条,全长310km;100-500 km2的小型河道34条,全长1198km。
二、商丘市水资源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降水资源量商丘市属于豫东平原,水资源补给来源主要依靠降水,根据商丘市2001年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55.5mm,降水资源总量为587111.2×104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740.6mm偏少25.0%,在历年(1956~2001)位次中排第40位,属枯水年份。
因降水量区域性分布不均,各地差别较大,降水量最大的是虞城县,年降水量为630.5mm,降水量最小的为民权县,年平均降水量为485.3mm。
此外,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资源量的69%。
2、地表水资源量2001年,商丘市地表水资源量以河川径流为主.按流域分区计算,南四湖湖西区地表水资源量1634.7×104m3,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940×104m3,偏少76.4%,折合径流深13.5mm;涡河区地表水资源量9175.5×104m3,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1730×104m3,偏少71.1%;折合径流深21.1mm;涡东诸河区地表水资源量6729.2×104m3,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51230×104m3,偏少86.9%,折合径流深13.4mm。
河南暴雨参数计算表
公式2 公式3
Q 0.278
1
S
公式4 0 . 278
mJ
1/
公式5 ΨS=S'=S-μtn
0.278 公式6 (
3
L
4
mJ
F 1 / 3
1/ 4
)
2 基本计算参数
流域面积F(Km2)
2.560
L的平均坡度(以小数计)
1h以下设 计暴雨递 1~6h设 计暴雨递 减指数 6~24h设 计暴雨递 减指数
79.950 151.620
24.160
67.240 121.030
1.000
1.000
1.000
80.000
205.000 332.500
32.320
96.350 195.510
27.680
79.950 151.620
24.160
67.240 121.030
n1
n2
0.475
0.730
0.390
0.605
3 洪峰流量计算
5.000 2.900 2.320 1.840 420.000 243.600 194.880 154.560 1.000 420.000 243.600 194.880 154.560 n3 0.832 0.841 0.819 0.824
试算(一): (1) 令μ=0,Ψ=1
(2)
一 设计暴雨计算 (一) 设计点雨量
1 2
适用范围:200平方公里以下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
t时段多年点雨量均值Ht 1.00 mm 频率为P的模比系数Kp 1.00
3
t时段设计频率为P的点雨量Htp 1.00 mm
注:
Ht和CV分别在1984年《河南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图集》或2005年版《河南省暴雨参数图集》相 值线图上的流域重心处读取。
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一、时间平均法时间平均法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计算降水总量并除以该时间段的天数得到平均降水量。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可以是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或一个星期,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2.统计该时间段内每天的降水量,可以通过气象观测记录、气象站数据或卫星数据等来获取。
3.将该时间段内的降水量累加得到降水总量。
4.统计该时间段内的天数。
5.将降水总量除以天数得到平均降水量。
例如,假设统计的时间段为一年,有365天,每天的降水量为:10mm、15mm、12mm、8mm、6mm、10mm、..、9mm、7mm、13mm。
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计算,将所有降水量累加得到降水总量,然后除以365天得到平均降水量。
二、空间平均法空间平均法是指通过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来计算一定区域内的平均降水量。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合适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省份、一个城市或一个县级行政区,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2.收集该区域内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包括降水量、经纬度等。
3.分别计算每个站点的平均降水量,可以采用时间平均法进行计算。
4.对所有站点的平均降水量进行加权平均,权重可以根据站点的重要性、降水分布情况等来确定。
5.最终得到该区域内的平均降水量。
空间平均法相比时间平均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区域的降水情况,但需要有较多的气象站点数据支持。
总结起来,计算平均降水量主要有时间平均法和空间平均法两种方法。
时间平均法是在一定时间段内统计降水总量并除以天数,适用于单个站点的降水量计算;空间平均法是通过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加权平均得到一个区域的平均降水量,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的降水量计算。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数据支持情况。
降水量计算公式范文
降水量计算公式范文降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水总量。
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来表示。
降水量的计算可以根据降水类型和观测数据进行估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降水量计算公式。
1.均匀降水量计算公式均匀降水量是指在一些地点上降水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
计算公式为:总降水量(mm)= 单位面积上降水总量(cm) x 10示例:如果地单位面积上的降水总量为10 cm,则降水量为10 x 10 = 100 mm。
2.非均匀降水量计算公式当降水分布不均匀时,可以通过网格计算法来进行降水量的估算。
网格计算法是将一定范围的区域分成若干个网格,然后根据每个网格中的降水量和该网格的面积来计算总降水量。
计算公式为:总降水量(mm)= Σ(每个网格的降水量(mm) x 网格面积)示例:假设地分成了4个网格,每个网格的面积分别为10, 20, 30, 40平方千米,降水量分别为20, 30, 40, 50 mm,则总降水量为:总降水量 = 20 x 10 + 30 x 20 + 40 x 30 + 50 x 40 = 3200 mm3.瞬时降水量计算公式瞬时降水量是指在一些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水量。
计算公式为:瞬时降水量(mm)= 总降水量(mm)/ 观测时长(小时)示例:如果地在1小时内降水总量为50 mm,则瞬时降水量为50 / 1 = 50 mm/h。
4.平均降水强度计算公式平均降水强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
计算公式为:平均降水强度(mm/h)= 总降水量(mm)/ 观测时长(小时)示例:如果地在6小时内降水总量为180 mm,则平均降水强度为180 / 6 = 30 mm/h。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降水量计算公式只能估算降水量,实际的测量数据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测量误差、观测点的空间布局等。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降水量数据,可以采用多点观测、雷达与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
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是指一些地理区域或河流流域内的平均年降雨量。
这一指标对于水资源管理、洪水预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区域平均降雨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和水文数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区域平均降雨量的计算方法。
首先,确定研究的区域范围。
这可以是一个地理区域,如国家、省份或城市,也可以是一个河流流域,如长江、亚马逊河等。
确定区域的范围是计算平均降雨量的起点。
其次,收集地理和气候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形地貌、降雨观测站点分布、气象站观测数据等。
地形地貌数据是区域降雨分布的重要基础,可以通过地图和遥感技术获取。
降雨观测站点分布数据可以用来确定降雨观测点的选取和降雨数据的获取渠道。
气象站观测数据包括每个站点的降雨量观测记录。
然后,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等权平均法和距离加权平均法。
等权平均法是将区域内所有降雨观测站点的降雨量加和后再除以观测站点个数,得到区域的平均降雨量。
距离加权平均法是根据其中一点距离观测站点的远近来对观测站点的降雨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区域的平均降雨量。
距离加权平均法考虑了不同站点对区域降雨量的影响程度,更加准确。
接下来,进行计算。
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将观测站点的降雨量加权平均,得到区域的平均降雨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根据所选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
最后,分析结果并进行校验。
得到区域平均降雨量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校验。
可以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与周边地区对比等方式来评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可以根据需求将结果进行空间分布图绘制,以便更直观地展示降雨量分布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区域平均降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
同时,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复杂性,计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使用结果时需要注意合理性和谨慎性。
降水量计算公式
降水量计算公式降水量计算公式是大气科学、气象学和水文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降水总量。
在气候变化研究、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降水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降水量定义降水量是指地表接收到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水的总量,通常用毫米(mm)作为单位,表示为P。
二、降水量计算公式常用的降水量计算公式主要有3种:1. 平均降水量计算公式平均降水量是指某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降水量除以该地区的总面积。
其计算公式为:P = A / S其中,P表示平均降水量,A表示该时间段内所有降水量的累积值,S表示该地区的总面积。
这种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降水量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区,因为它没有考虑地区内部的空间分布情况,所以与真实情况可能不太一致。
2. 等值线法计算公式等值线法是指通过连续的等值线(等高线)将地图上降水量分布分离成许多不同的部分,然后对每一部分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P = Σ(Pi * Ai) / ΣAi其中,Pi表示某小区域内的降水量,Ai为该小区域的面积,Σ表示对所有小区域求和。
这种计算方法考虑了地区内部的空间分布情况,所以更加准确。
但是,它需要有高分辨率的降水量数据和相应的地图才能进行计算,因此难以应用于一些较为偏远或缺乏资料的地区。
3. 水平面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水平面面积加权平均法是指将地图上的每一个小区域的降水量乘以该小区域在水平面上的面积,然后对所有小区域求和并除以该地区的总面积。
其计算公式为:P = Σ(Pi * Ai * hi) / Σ(Ai * hi)其中,hi表示该小区域在水平面上的高度,其他符号与等值线法计算公式相同。
这种计算方法不仅考虑了地区内部的空间分布情况,而且还考虑了地形的影响。
它的优点是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地理区域,但需要有高分辨率的高度数据和相应的地图才能进行计算。
三、降水量计算应用1. 水文方面降水量是水文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用于描述某一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降雨总量。
降雨量集雨面积计算公式
降雨量集雨面积计算公式在水文学和气象学中,降雨量和集雨面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降雨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某一地区的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而集雨面积则是指降水所覆盖的地表面积,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在实际的水文和气象观测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降雨量和集雨面积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降水过程。
降雨量和集雨面积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即降雨量=降水强度×集雨面积。
其中,降水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降水量,通常以毫米/小时为单位。
降水强度可以通过气象观测站的记录或者气象雷达数据来获得。
集雨面积则是指降水所覆盖的地表面积,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或者遥感技术来获取。
在实际的计算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降水强度和集雨面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降雨量和集雨面积分别进行积分,以获得总的降雨量。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但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
降雨量和集雨面积之间的关系对于水文和气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降水过程,从而更好地预测洪水和干旱等水文灾害。
其次,它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比如确定水库的蓄水量和流域的产水量。
因此,降雨量和集雨面积之间的关系是水文和气象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问题。
除了降雨量和集雨面积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通过降雨量和集雨面积的计算来研究其他一些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和集雨面积来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不同降水事件的降雨量和集雨面积来研究降水过程的特点。
因此,降雨量和集雨面积的计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降水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降雨量和集雨面积的计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确定设计洪水和设计产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来说,确定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柘城县天气
柘城县天气一、概述柘城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地处中国中部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7′-115°54′,北纬34°00′-34°17′之间。
柘城县地势低平,属于黄淮海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本文将为您介绍柘城县的天气情况。
二、四季变化柘城县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15℃。
1. 春季(3月-5月)春季是柘城县温暖的季节,气温逐渐回暖,但还偶有寒冷的小寒流,需要注意保暖。
春天的柘城县,阳光明媚,气温适宜,是出行游玩的好时节。
2. 夏季(6月-8月)夏季是柘城县最炎热的季节,气温往往会超过30℃,气候炎热潮湿,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夏季时,柘城县的雨水较多,多为雷阵雨,需要注意防雷。
3. 秋季(9月-11月)秋季是柘城县气温渐渐降低的季节,白天温暖宜人,夜晚较凉爽,需要注意早晚的温差。
秋季柘城县的天空湛蓝,气候舒适,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4. 冬季(12月-2月)冬季是柘城县最冷的季节,气温往往会降至0℃以下,需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冬天的柘城县少雨,天气晴朗干燥,但需要注意空气湿度较低。
三、天气特点柘城县的天气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气温变化大:柘城县的气温变化较大,在同一天内可能出现数十摄氏度的温差。
尤其是春季和秋季,早晚温差明显,需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2. 降雨分布不均匀:柘城县的降雨不均匀分布,夏季多雨,而冬季则相对较少。
需要注意快速增减雨具,以免给户外活动带来不便。
3. 季风影响明显:柘城县地处内陆,季风对其影响较大。
夏季时,来自南海的湿润季风会给柘城县带来暖湿的天气,而冬季时,来自北方的干燥季风会使空气变得干燥。
四、天气预报以下是近期柘城县的天气预报:1. 今天:柘城县今天白天多云,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13℃,东北风2级。
2. 明天:明天柘城县多云转小雨,最高气温19℃,最低气温11℃,东风3级。
3. 后天:后天柘城县阵雨转多云,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12℃,东南风2级。
总降水量的公式六年级
总降水量的公式六年级
雨量是用雨量器和雨量杯来计算的,雨量器是个圆柱形的开口筒,筒口面积在我国多为314平方厘米(直径20厘米)。
为了防止降水蒸发,中上部呈一漏洞型,下部放一储水瓶。
为观测方便与上述口径配套有一特制量杯,雨量杯的口径为4厘米,因此每一毫米降水量在雨量杯上的长度为25毫米。
为了连续记录液态降水量,水文气象部门多使用虹吸式雨量计或翻斗式遥测雨量计。
它们的记录纸,不但记录了总降水量,还可以判定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强度。
以在平面收集到的雨水深度表示,准确程度至0.25毫米或0.01寸。
有时亦会以升每平方米(1Lm-2=1mm)表示。
在气象统计名词上,雨量又可称为降雨量,即一定时间内之降水累积量,其中,若降水量若小於0.1公厘视为雨迹。
2021年7月20-21日河南暴雨分析
一、何为暴雨?降水量等级标准如下: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东北风
二、河南暴雨原因分析 1.台风2.地形3.大气 河南这一带受到低涡系统影响,并且低空偏东水汽源源不断地进 行补充,加之在太行山一带地形抬升作用之下,从而造成了如此 强大暴雨诱发因素分析——台风:可看出东部的“烟花”台风气 流逆时针旋转,将西太平洋湿润水汽(日本暖流)裹挟到河南省, 北部副高(气流顺时针辐散)
烟花 台风 台风 查帕卡
河南特大暴雨诱发因素分析——地形:东北风西侧有伏牛山和太行 山在山前出现辐合抬升,地形导致降雨范围集中,雨势更强。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实时数据来看,24小时内(2021年7月20日8 时至2021年7月21日8时),河南省境内有9个气象站点24小时内累 计降水量超过250mm,包括(郑州、新密、荥阳、扶沟、原阳、延 津、新乡、临颍)所以河南此次应该算是特大暴雨。
二、河南大气状况分析(7月份副高北移速度过快,易造成北涝南旱)
防洪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防洪工程常用计算公式2010-8-28 强新泉摘自新浪强新泉的博客在抗洪抢险中,经常遇到一些技术问题,也就是暴雨、洪水、河道、水库的设计洪水、校核洪水、河道过洪能力计算问题,本人把一般常用的水利水电工程计算公式摘录如下,以供大家在抗洪抢险中参考、探讨:㈠暴雨洪水设计⑪暴雨设计:暴雨: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毫米或者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毫米时称为暴雨。
每小时以内的降雨量达到20毫米也称为暴雨。
设计暴雨的计算公式:①设计点雨量计算公式:Htp=KpHt(式中:Ktp——设计点雨量;Kp——皮尔逊曲线值;Ht——最大雨量均值;t——欲求时间;)②设计面雨量计算公式:Ht面=atHt(式中:Ht面——设计面雨量;at——暴雨线性系数;Ht——设计历时点雨量;at、bt——暴雨线性拟合系数;)③暴雨系数计算公式:at=(式中:at、bt——线性拟合参数;F——流域面积;)④多年平均径流量计算公式:Wp=1000yF(式中:Wp——多年平均径流量;y——多年平均径流深;F——流域面积;)⑤设计频率年径流深计算公式:yp=yKp(式中:y——多年平均径流深;Kp——频率模比系数;)⑥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计算公式:α=y/x =W/1000Fx(式中:α——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y——年径流深;x——多年平均降雨量;)⑫洪水设计:①洪水特征:一般常用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三个要素表示。
洪水设计的概念:一次降雨形成的洪水过程线,反映洪水的外形,过程线上的最大值就是洪峰流量,用Q表示。
洪峰最高点就是洪峰水位,用Z表示。
洪水过程线和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经过单位面积换算求得,就是洪水总量,用W表示。
洪水过程线的底宽是洪水总历时,用T表示。
从开始涨水到洪峰流量的历时称为涨水历时,用t1表示。
从洪峰到洪水下落到终止的历时称为落水历时,用t2表示。
洪水总历时等于涨水历时和落水历时之和。
即T=t1+t2。
一般情况下,一次降雨形成的洪水过程称为单式洪水过程。
柘城乌云天气怎么样
柘城乌云天气怎么样柘城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惠济河中下游。
辖城关镇、陈青集镇、胡襄镇、慈圣镇、安平镇、远襄镇、起台镇、岗王镇、伯岗镇、邵园乡、张桥乡、洪恩乡、老王集乡、大仵乡、马集乡、牛城乡、惠济乡、李原乡、申桥乡、皇集乡、江新城街道办事处、浦东街道办事处20个乡镇,2个办事处,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人。
柘商(丘)、柘淮(阳)、柘(太)康、柘宁(陵)、柘鹿(邑)、柘睢(县)公路纵横全境,商周(口)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柘城介于东经115°06'~115°32',北纬34°00'~34°15'之间,东西横跨29公里,南北纵贯27公里,辖区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0.63%。
北与宁陵县、睢县相连,南与鹿邑县接壤,西与太康县相邻。
全县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
自然形势趋向是西北高,东南低,微度倾斜,地面坡降1/3500。
最高点在惠济乡杜屯一带,海拔52.8米,最低点在洪恩乡王瓦房一带,海拔42.9米,高差10米左右。
柘城属于暖温带气候,气温,降水,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火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的特点,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为春季(3月~5月)、夏季(6月~8月)、秋季(9月~11月)、冬季(12月~2月)。
柘城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涡河水系。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开挖治理,变化很大。
2011年,集水面积(包括上游境外)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涡河、惠济河、蒋河、废黄河、太平沟、永安沟、小洪河、洮河8条;3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马头沟、明净沟、小洪河北支、芦沟、杨河、小马沟、余河坡、朱寨沟、生产沟、清水河、洪牛沟、永安支沟、仿宋沟、小沙河、大仵沟、红泥沟、晋沟河17条;3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15条。
除涡河、惠济河基本常年流水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
03环境容量专题
第一章基本概念1.1 承载力关于承载力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柘城县的土地、水资源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支撑程度,因此,对承载力的概念可定义为:在当前柘城县的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柘城的生态环境(安全)良性发展为前提,在自然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情况下,柘城县自然资源可承受的最大人口和城镇发展规模。
1.2 环境容量环境容量的定义也有不同的说法,但反应的本质是一致的。
其中一种说法是: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环境容量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环境本身具备的背景条件,如环境空间的大小,气象、水文、地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生物种群特征,污染物的理化特性等;二是人们对特定环境功能的规定。
这种规定经常用环境质量标准来表述。
另一种说法是:环境容量是指自然环境或环境要素(如水体、空气、土壤和生物等)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对污染物的允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其大小与环境空间大小,各环境要素的特性和净化能力、污染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环境容量一般由静态容量和动态容量两部分组成。
静态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质量的目标下,一个区域内各环境要素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静态最大量,它是由环境标准值和环境背景值决定;动态容量是在考虑输入量、输出量和自净量等条件下,区域内环境各要素在一定时段内对某种污染物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量。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现状2.1 土地资源现状2.1.1 土地利用现状柘城县地处黄河冲积扇的东南翼,受黄河南泛冲积的影响,其南部和西南部质地多为粘土和重壤土,北部、东部和东北部质地多为沙壤土,东南部质地多为中壤土、重壤土和淤土。
全县土壤共分二个土类,三个亚类,五个土属,十三个土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柘城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降水计算书
本工程为底面积为28m×97.8m的矩形基坑,坑深5.5m,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4.0m,土质为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含水层的综合渗透系数K=0.50m/d,轻型井点按照环状封闭布置,计算模型为无压非完整井井群系统。
1、轻型井点系统布置
总管的直径选用127mm,布置在-3.5m处,采用环形井点布置,总管长度:
L=2×(28+97.8)=251.6m
井点管长度选用6m,直径为50mm,滤管长度1.0m,井点管露出地面为0.25m,基坑中心要求降水深度为:
S=5.5-4.0+0.5=2.0m
采用单级轻型井点,井点管所需埋设深度:
H≥H1+h+IL+1.0
28=14.0m,代入上式得:H1=2.0m,h取0.5m,I取1/10,L=
2
1×14.0+1.0=5.4m<6.0m,符
H≥2.0+1.0+
10
合埋深要求。
2、基坑涌水量计算
(1)计算模型:无压非完整井井群系统。
(2)计算公式:
潜水:Q=1.366k(2H-S)S/㏒(1+R/r0)
=1.366×0.5×(2×10.58-2)×2/㏒(1+9.2/36.48)
=267.97m 3/d
Q ——基坑涌水量( )
k ——渗透系数(m/d )
H ——含水层厚度(m )
H=1.84(S '+L )=10.58m
S ——水位降深(m )
R ——降水影响半径(m )
r 0——基坑等效半径
r 0=0.29(a+b )=36.48m
R=2S(K H)0.5=9.2m
(3)计算结果:
基坑涌水量:Q=267.97m 3/d
(4)确定单井出水量q
q=120πrl 3k
=120×3.14×35.00.12
05.0⨯⨯ =7.48(m 3/d) (5)确定井点管数量n
根据本地区经验n=250÷1.5=166根
(6)选择抽水设备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选择抽水设备,本例中由于基坑尺寸较大,需选用6套抽水设备,每套带动的总管长度为42m 左右。
3、经计算轻型井点的影响半径为9.2m,9.2×2=18.4m,小于基坑宽度28m,因此在基坑中部均匀布置4口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