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
好断句翻译练习(大学中庸小学孟子)
27 程中 石先平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 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①,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②吾 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④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⑤?”
① 一匡天下:使天下的一切得到匡正。“匡”,正,纠正。 ② 微:非,无,没有。一般用于和既成事实相反的假设句前面。 ③“被”:同“披”。“衽(rèn任)”,衣襟。 ④谅:诚信。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 ⑤自经:自缢,上吊自杀。
谦(qiè):同“慊”,满足、满意。 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要谨慎不苟。独,指独处。
9 程中 石先平
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指
的是要做到不欺骗自己。就像厌
恶难闻的气味,就像喜爱美丽的
容貌,[一样自然真实],这叫自 我满足。所以君子独处时,也要
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
10 程中 石先平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
3.课文注释: 中:折中,调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庸:平常,普通,循常规常理而不变。
18 程中 石先平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
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
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 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 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 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
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
41 程中 石先平
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不一 定是好个事,比如他们都 站在船的一边,船就可能
倾覆。
42 程中 石先平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 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
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43 程中 石先平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高考《论语》《诗经》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 ) 亲戚畔.( )之傅说.( ) 法家拂.( )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
池.非不深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入则无法家拂士4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阐述了孟子__________的人才观。
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兵.革非不坚利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足兵.( )(4)民信.之矣(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论语》《孟子》默写练习答案
• (二)《逍遥游》
•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 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 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 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 了疑问的两句是: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 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 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 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
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
•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
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 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2)《鱼我所欲也》
• 1.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
• (一)《劝学》
1.《劝学》篇中的 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观
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 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 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期中背诵篇目默写练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巩固综合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巩固练习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不惑()不逾矩..而枕.()()()好.之者()笃.志()一箪.食()曲肱..三、解释加点词语之()1. 学而时习..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乎()4.不亦君子..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师矣()()()14.可以为...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饮水.()()()18.饭疏食...枕之()()19.曲肱而...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曰()24子在川上..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可夺帅也()27.三军..不可夺志也()28.匹夫..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 )( )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
《论语》十二章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7套)
《论语》十二章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7套)(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已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分别是孔子的弟子子夏与子贡。
②益:进步。
③损:退步。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 (2)四十而不惑.惑:______ (3)商好.与贤己者处好:______ (4)如.入芝兰之室如: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3)从【甲】选段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请分点概括。
(4)【甲】【乙】两个选段都涉及交友这一话题,但谈论的角度不一样,请简要分析。
答案:(1)(1)生气,恼怒(2)迷惑,疑惑(3)喜欢,喜好(4)好像(2)(1)(我们)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
(如果也有)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加以改正。
(2)(如果)不了解做儿子的,那么看看他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一个人,看看他的朋友(就可以了)。
《论语》、《孟子》名句汇总+译文
《论语》、《孟子》名句汇总+译文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文言文阅读答案】《论语》《孟子》选段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论语》《孟子》选段阅读答案阅读
以下是从《论语》和《孟子》中选择的一段来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 孔子说:“博奕和舒淇不在乎老与恶,而是抱怨希望。
”(论语工业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孟子·离娄上》)
[注]① 抱怨是为了希望:因此,它是为了使用;席,佟“席”。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2分)
答复: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
(4分)
答复:
参考答案:
9. (1) ① 严格要求自己,宽容他人;② 不管过去的怨恨。
(每分1分钟)
(2)“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
因为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
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
(孔、孟的理由各2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
② 孔子说:“博奕和舒淇不记得过去对别人的仇恨,所以对他们的怨恨减少了。
”
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
行为有得
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
《经典常谈》第七章《四书》练习题及答案
《四书》第七内容要点梳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①《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
②《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③《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
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④《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
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由来:《大学》是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
《论语》《孟子》不如这部书分明易晓。
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后来朝廷规定“四书”为科举用书。
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
为的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
四书顺序:因为《大学》《中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而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顺序约定俗成了。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同步练习一、填空。
1.我们平时所说的“四书”指:《》、《中庸》、《》、《孟子》,“五经”指《易》、《》、《》、《礼》、《》。
2..朱注“四书”定为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西元一三一三)起的。
3.最初用力提倡《大学》《论语》《孟子》等书的是、。
4.《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给分成经一章,传章。
程颢、程颐认为《大学》可以知道的程序。
5.《中庸》是传授的书,是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6.《论语》是记述的。
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7.《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等共同编定的。
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影响更大。
8.《论语》《孟子》不如《》分明易晓,所以学者要从《》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朱子接受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把四书贯串起来。
第23课 《孟子》三章(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23课《孟子》三章【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公孙衍.(yǎn)、张仪岂.(qǐ)不诚大丈夫哉?B.一怒而诸.(zhū)侯惧,安居而天下熄.(xī)。
C.往之女.(nǚ)家,必敬必戒.(jiè),无违夫子!D.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jiàn)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C项“女”是通假字,通“汝”,应读作“rǔ”。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百里奚举于.市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相与步于.中庭C.孙叔敖举于.海贤于.材人远矣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其一犬坐于.前【答案】C【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于”字的理解。
A。
B。
D三项的“于”都是“在”。
C项,从/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此之.谓大丈夫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对虚词“之”字的理解。
例句与A项中的“之”都是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助词,的;C项,代词,指正道;D项,助词,的。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7月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
以上)天气。
(删去“不断”)B.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
(将“发展”和“孕育”对调)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
(将“也”改为“都”)D.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
《论语》十二章 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训练及答案、课外译文
(《孟子》)
乙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答案】
(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毅,强毅;⑤批评、指责。
2023年《孟子》选段阅读答案
2023年《孟子》选段阅读答案2023年《孟子》选段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小题1:下列关于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B.__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
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
C.__用平实的语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正反两面进行阐述,对齐宣王进行说教,用严密的论证使齐宣王接受自己的观点。
D.孟子抓住齐王的心理,因利势导,借题发挥,转换内容,把“好乐”与治国联系起来,引起齐王的兴趣,缓和了谈话的气氛。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1)(3分)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2)(3分)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小题3:(3分)孟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的观点的?这体现了他什么思想?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1)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语”、“诸”各1分,句子通顺1分)(2)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乐”、“乐”各1分,句子通顺1分)小题3:__就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进行论证,假设百姓对齐宣王演奏音乐和打猎的态度,通过对比的方法,(说出“对比”得1分)描绘出“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阐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须得民心,(1分)“与民同乐”,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中考语文 文言文16篇专项训练 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新人教版
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解释下列加点字,翻译下列划线句,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音节并翻译(每句至多划两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其身,..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㈡文学常识:本文作者________,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我们还学过他的《________》等文章,著有《______》一书传世,此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深响深远。
㈢理解默写:⒈5月26日,是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它旨在锤炼人的意志、挑战极限,这与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何其相似。
⒉文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文中从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给国家带来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
”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文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Word版含答案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1.【20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2.【2010.浙江】(1)《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3.【20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4.【2012.浙江】《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 (2)(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君子不应追求个人利益,应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甲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2023年《论语》阅读答案
2023年《论语》阅读答案2023年《论语》阅读答案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人不知而不愠()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谋:__________ 信:__________ 罔:__________知:__________ 诲: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择其善者而从之D.人不知而不愠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xǐng chuányùn2.打算、谋事;真诚、诚实;迷惑;通“智”,聪明;教导、教诲;3.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应该经常复习吗?②选取他们好的方面向他们学习,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4.D5.关于学习方法的;感受要将学与思紧密联系起来。
(言之有理即可)2023年《论语》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高中文言文《先秦诸子百家》专题解析
高中文言文《先秦诸子百家》专题解析高中文言文《先秦诸子百家》专题解析一、《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言论。
阅读下列语段,并回答问题:(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1、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2分)答案: “恕”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子贡(孔子的学生)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体会:孔子主张“以宽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千百年来流传的佳句,表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主张。
反映了孔子“仁”的学说的一个方面,也是谈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3分)答案: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解析: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孟子》、《庄子—养生主》文言文比较阅读
《论语》、《孟子》、《庄子—养生主》文言文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节选自《论语》)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丙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①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②畜乎樊中。
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③吊之,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注】①介:只有一只脚。
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 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 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 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 然后去之。 然后去之。 【译文】:(因此)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
9、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 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 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 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 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 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译文】: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现在的人既 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 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 恶耻辱,没有比得上以仁德为贵并尊敬读书人 的,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 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 闲暇时间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 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
11、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11、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 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 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 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 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 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 就像有四肢一样。
8、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矣。曾子曰: 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矣。曾子曰:“戒 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 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 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 死其长矣。 上,死其长矣。 【译文】: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
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译文】:文王的捕猎场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 的人可以随便去,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随便去, 是与百姓共享的公用猎物。百姓嫌它小,不是 很合理吗?
6、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 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也! 【译文】: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 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 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 也是不对的。国君把老百姓的快乐作为快乐, 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快乐作为快乐;把老百姓的 忧愁作为忧愁,老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忧愁作为 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 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称王的,是从来都没 有过的。
18、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 18、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 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译文】:我也想去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抵制 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来继承三位圣 人。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
12、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 12、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 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 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 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 又从而为之辞。 之?又从而为之辞。 【译文】:古代的君子有了过失就改正,现在的 君子有了过失却将错就错。古代的君子他们也全都仰头望着。现在的君子, 那里只是将错就错,甚至于为了掩盖过失制造 种种借口。
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 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货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 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 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曾子说:“小心啊,小 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 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您不要归罪于老百 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 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
13、设为庠、 13、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 校以教之。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 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 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 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 是为王者师也。 是为王者师也。 【译文】:要设立庠、序、学、校来教导百姓。 ‘庠’是教养的意思;‘校’是教导的意思; ‘序’是习射的意思。(地方学校,)夏代称 ‘校’,商代称‘序’,周代称‘庠’;‘学’ (是中央的学校),三代共用这个名称。(这 些学校)都是用来教人懂得伦理关系的。在上 位的人明白了伦理关系,百姓在下自然就会相 亲相爱。(您要这么做了,)如果有圣王出现, 必然会来效法的,这样就成了圣王的老师了。
17、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 17、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 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 春秋》 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 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 知我者, 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 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译文】:周室衰微,正道荒废,邪说、暴行随 之兴起,臣属杀害自己君主的事出现了,儿子 杀害自己父亲的事出现了,孔子为之忧虑,写 作了《春秋》。《春秋》所记述的是天子的事, 因此孔子说:“将使世人了解我的恐怕只有 《春秋》了,将使世人责怪我的恐怕只有《春 秋》了。”
15、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 15、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 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 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 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 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 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 【译文】:阳货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又厌恶别人 说他不懂礼仪。大夫如果对士人有所赏赐,士 人没有在家亲自接受的话,就得上大夫家去拜 谢。于是,阳货便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给孔 子送去一只蒸乳猪。孔子也打听到阳货不在家 时,前去拜谢。当时,要是阳货真心诚意地先 去看孔子,孔子难道不去拜见他吗?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
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 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众父 母也? 母也? 【译文】: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食,马厩里有膘肥 的马匹,(可是)百姓却面有饥色,城外甚至 还有饿死的尸骨,这应该叫做率领野兽来吃人。 野兽互相吞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 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 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
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 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 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 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 好,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 亲信都说某人该杀,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 杀,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 考查他,发现他真该杀,再杀掉他。
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薄税敛,深耕易耨, 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 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 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译文】: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 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 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 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 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 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来打击那些拥有 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 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 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译文】: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 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 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 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 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 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 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 陷害百姓的事呢?
14、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14、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 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 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 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 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 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译文】:盂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 君达到善的境界吧?让我明确地告诉你。有位 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语,是让齐 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人来教他?”戴不胜说: “让齐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人教他, 许多楚人吵扰他,即使每天责打要他说齐语仍 不能做到。带他到临淄的闹市里住上几年,即 使每天责打要他说楚语也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