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二年级化学第一节氮和磷(第一课时!)课件

高中二年级化学第一节氮和磷(第一课时!)课件

3、递变性:
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转随随化着着,电原最子子高层序价数数氧的递化增增物,的加非水,金化原属物子单由半质酸径向性逐金向属渐碱单性增质 转大化,,因最而高自价上氧而化下物有,酸元性素氧得化电物子向能碱力性氧逐 化渐物减转弱化,。而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②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 逐渐减弱。
是 R2O5 ,气态氢化物的通式 RH3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通式 HRO3或 . H3RO4 。
2、A、B两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而B元素的原子 最外层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则A为 N , B为 P 。
3、已知元素砷的原子序数为33,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减弱 或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增强 ④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 减弱
金属的反应快慢。 2、根据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 3、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4、根据置换反应。
一、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1、氮族元素的相似性:
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 R2O5 , 对应水化物通式为 HRO3或H3RO4 。 气态氢化物通式为 RH3 。
2、氮族元素的一些特殊性: +5价氮的化合物(如硝酸等)有较强的氧化性, 但+5价磷的化合物一般不显氧化性。 氮元素有多种价态,有N2O、NO、N2O3、NO2、 N2O4、N2O5等6种氧化物,但磷主要显+3、+5两种 价态。
(D)含氧酸盐的稳定性:Na3MO4>Na3RO4
(E)离子的还原性:M3- >R3-
(F) 在元素周期表中M在R的前一周期。
(G)原子半径:M 〉RΒιβλιοθήκη (H)更易和氢气化合是:M单质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

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N2
表现还原性 雷电固氮 表现氧化性 合成氨 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N2 + O2 = 2N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放电
2NH3
思考:
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每当人畜进入后,经常电 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 请解释牧草茂盛的奥秘。
制作:祁建林
闪电是大家很熟悉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在雷电交加的时候,空 气里的氮气和有关的含氮化合 物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产生 了哪些物质?这些化学反应和 所产生的物质对于人类的生产 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闪电
大气中的N2
根瘤菌
NO3
氮素化肥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与氧气的反应 与氢气的反应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在
物理性质: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
3NO2+H2O=2HNO3+NO
自然界的固氮
雷雨天氮的循环:
O2 放电 O2 水 矿物质
N2
NO
雷电
NO2
HNO3
NO3-盐
N2 + O2 = 2N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合成氨厂
一场雷雨一场肥
雷雨与肥料
氮气和 氧气 模拟雷雨放电
实验探究
模拟雷雨放电
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学PPT课件【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教学PPT课件【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主要表 现强氧化性,能氧化SO2、KI 等物质
毒性
有毒(易结合血红蛋白使 有毒(刺激腐蚀呼吸道黏膜)
人中毒)
相互转化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判断正误】 (1)由于NO极易与O2反应,并且其密度与空气相差不多,因此收集NO只能用 排水法( √ ) (2)由于NO2极易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N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五、课堂检测
6.按图进行实验。试管中装有12 mL NO,然后间歇而又缓慢地通入8 mL O2, 下列是有关最终状态的描述:
①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②试管内气体呈无色 ③试管内
液面不变 ④试管内液面上升 ⑤试管内气体是O2 ⑥试 管内气体是NO。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
√C.氮的氧化物均有毒
D.氮的氧化物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解析 氮的氧化物包括NO、N2O、NO2、N2O3、N2O4、N2O5等,A项错误; NO、N2O4等均为无色气体,B项错误; 氮的氧化物均有毒,C项正确; NO在空气中易被O2氧化为NO2,D项错误。
五、课堂检测
5.对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2.在上述NO、NO2性质实验中 (1)如果要将注射器中的NO充分转化,应采取的措施是_继__续__通__入__过__量__的__空__气__。 (2)上述实验对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启示是_在__用__水__吸__收__N__O_2_制_取__硝__酸__的__反__应__过_程___ _中__,__要__不__断__地__补__充__一__些__空__气__,__使__N_O__2尽__可__能__多__地__转__化__为__硝__酸___。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一)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一)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氮循环的存在,通过各种固氮的过程落实氮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初步引入元素化合物的二维坐标图。

知识框架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特点是基础比较薄弱,有兴趣进行实验探究,但实验能力并不很强,对于实验方法预测物质性质和反应过程比较陌生,知识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2.通过了解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通过二维坐标图的使用,建立正确的元素转化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讨氮气以及化合物的用途,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明白科学是双刃剑,懂得正确的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为人类服务。

2. 由生活走进化学,再回到自然、社会,提高自身的化学素养,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知识上:重点: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难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方法上: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和推断实验产物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学信息技术手段说明、技术准备前期准备阶段,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整理资料、编写教学设计,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编制上课所需的课件。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三案齐全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三案齐全

第2节氮的循环(第一课时)预习学案№55高一化学组2010.12.1 【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方式,认识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氧气、氢气发生反应。

2、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过程。

3、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重点难点】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氮的存在形态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与化合生成NO,NO 和O2迅速生成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在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知识点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1、氮气及氮的固定1)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2和O2,②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2)氮的固定是指。

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

自然固氮有:和等。

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

2、NO和NO2主要性质1)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

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CO 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

2)用化学方程式及简要的文字说明“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3、氨与铵态氮肥1)氨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体积的氨。

氨溶于水可用下列过程表示所得溶液称,呈性。

氮气 PPT

氮气 PPT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VA)
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氮的存在

氮气的物理性质
氮 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气的用途
氮的固定
氮的主要氧化物:NO 和 NO2
作业:
教材第八页: 一、1 、3 、4 、7 、8 二、1 、2 、3 、4 、6
练习1: 在NO2与水的反应中, NO2 ( C )
老百姓有句谚语叫:
NO2:
“雷雨发庄稼”,
红棕色,有刺激性,有毒的气 体谁,溶能于解水释理,跟其?水中反的应道.
3NO2+H2O = 2HNO3+NO 注意:
(l)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气法.
(2) 鉴别NO2和溴蒸气.可用加CCl4法或加AgNO3 溶液法.
(3)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其中NO2是造成 光化学污染的主要因素.
+1 +2 +3 +4 +4 +5
练习4: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D )
A. CO2 C. NO2
B. H2 D. NO
End
N2
:N ‥‥‥N:
4.氮气的化学性质
N≡ N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1) 氧化性
a. 氮气与氢气的反应
N2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b. 氮气与金属反应
点燃
N2+3Mg
Mg3N2 (淡黄色)
(2) 还原性: 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放电
N2+O2
2NO
5. 氮气的用途

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一、素养功能定位“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节课位于新教材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的第二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氮气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通过一些的实例,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创设贴近生活问题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价类二维的角度认识元素化合物。

(2)回忆并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氮气的化学性质,通过化合价分析其氧化物,建立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结合实验探究功能,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反应变化的奇妙。

(4)把氮的相关知识与生产、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体会化学科学在保障人类生产生存等方面做出的价值和贡献。

2.评价目标(1)结合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图归纳氮的价类二维图,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学习元素化合物和物质间转化关系的能力。

(2)通过原子结构预测物质性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诊断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的化学思维的构建。

(3)通过对氮氧化物的性质和转化实验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概念归纳能力。

(4)通过对氮的固定的学习和应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在社会中的价值的认识。

三、教学与评价思路四、教学过程五、案例说明1、创设真实问题情景,形成环保意识。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氮的固定和循环,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认识到化学对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生活的贡献,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成氮气 。 () 3化合 态一化合 态 : 化石燃 料燃烧 , 森林 和农 作物 枝 叶 燃 烧 所 产 生 的 氮 氧 化 物 , 过 大 气 进 入 陆 地 和 海 通 洋 , 入 氮循 环 。 进 2氮 循 环 涉 及 的含 氮 物 质 : 氮 氧 化 物 、 . N 、 HN( 、 ) 硝 3
【 师活动】展示】 教 【 已收 集 的一 瓶 氮 气 。 【 计 意 图 】 过 实 际 观 察 增 加 感 性 认 识 , 高 兴 设 通 提
[ p] 影【 P t投 阅读 指导】 阅读课 本 P 3 4 并思考 : 7  ̄7 , 1 自然 界 中氮 循 环 有 哪 些 形 式 ? .
【 生 活 动】 听 、 考 、 记 。 学 倾 思 笔
电的发生往往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生 活 动】 学 观看 、 听 、 考 、 入 学 习 状 态 。 倾 思 进 【 计 意 图】 过 情 感 体 验 , 生 兴趣 。 设 通 产 【 师活 动 ] P t 示 】 鬼 谷 图 片 及 材 料 。质 疑 : 教 [p展 魔 在 闪 电 中 究 竟 发 生 了 哪 些 反 应 , 生 了 哪 些 物 质 , 些 产 这 反 应 及 产 物 对 人 类 有 怎 样 的影 响 ? 让 我 们 带 着 这 些 问 题 走 进 今 天 的课 堂 — — 《 的循 环 》 氮 。
【 生活动】 学 回忆 、 回答 。
【 师 活 动 】 板 书 】 学 生 汇 报 时 , 师 有 意 识 地 根 教 【 ( 教
【 设计意 图】 明确 学 习元素 及其 化合 物 的方法 和基 本思路 。 【 教师活动]P tK K p] 预测】 氦气 的化学性质 。
【 生 活 动】 考 、 流 、 论 、 学 思 交 讨 回答 。 【 计 意 图】 过 问题 再 现 知 识 , 以致 用 。 设 通 学 【 师 活 动 】 P t( ) 金 属 通 性 教 【 p】 1 非 ①与金属反应 ; ② 与 非 金 属 反 应 ( O ) H 、z。 () 化 性 和 还 原 性 2氧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鲁科必修1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李清华
一、教材分析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的途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
⑵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N2、NO和NO2的性质。

难点: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教学。

5.2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 第一课时(课件ppt)

5.2氮及其化合物课件ppt 第一课时(课件ppt)
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 管口,振荡注射器,观察现象,打开弹簧夹,快 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振荡 注射器,再观察现象。
新课讲解
实验现象:加入水后,注射器内水和NO的体积几乎没 有变化,吸入空气后,气体的体积减少。
反应方程式: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课讲解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
第一节 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新课讲解
课程学习目标
1 认识氮气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2 认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知道一氧化氮和氧气、水的反应关系
4 掌握二氧化氮和氧气、水的反应关系
导入
1940 年至 1960 年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 严重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的事件-------光化学烟雾。 那么光化学烟雾到底是什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 习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有关的一种物质----N。
(3)工业固氮: N2+ 3H2
2 NH3
(工业合成氨)
阅读科学史话,认识合成氨的发展历史
新课讲解 5、认识氮在自然界的循环
工业合成氨为农作物为 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 须的氮元素,为其他化 工产品(如炸药、农药、 染料等)的生产提供了 重要原料。
新课讲解
1、NO
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有毒气体(和CO相同),难溶于水
氮气:双原子分子 无色无味、低沸点(-195.8℃) 难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0.02体积N2) 密度比空气略小,占空气体积78%
新课讲解
3、氮气的化学性质
①键能比较
NN
946KJ/mol
OO

第一课时 氮的循环 氮气doc

第一课时 氮的循环 氮气doc

第一课时氮的循环氮气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氮在自然界的循环,让学生解释氮循环示意图,了解氮循环主要过程,逐渐接触含氮的物质,体会氮循环的重要意义。

在基础上,初步掌握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之一-----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及其分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首先通过联想质疑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

其次,通过学生活动,了解氮循环的主要环节,体会氮循环的重要意义。

关于氮气性质的教学,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氮循环的基础上展示其中的主要过程,探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以及这些化学反应有哪些重要的应用,最后,让学生了解氮的固定及其分类,认识氮固定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掌握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及氮固定的主要形式。

(2)了解氮的两种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掌握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及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的重点:氮气、NO和N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五、实验准备:一试管NO和一试管NO2气体水槽一瓶紫色石蕊试液胶头滴管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怎样才能成为一节受学生欢迎,使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呢?单一的课堂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课后大量练习的教学方法难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观念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宗旨,渗透STS教育,促使学生的自我发展。

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知识灌输来形成,它们必须靠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内化而形成。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理解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课件。

3. 实验演示装置和试剂。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初步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介绍氮气的化学性质(即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引出“为什么在灯泡中充入氮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等。

同时,通过化学实验演示氮气的稳定性,即它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这种稳定性使得氮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作化肥、灯泡的保护气等。

(2)接下来,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例,介绍它们与水的反应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

同时,让学生思考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后可能生成的物质,并引导他们推导出硝酸的化学式。

(3)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硝酸的性质,如强氧化性、挥发性等。

之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硝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化肥、药物、炸药等。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硝酸不能用于制作照明弹。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课件 高一化学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课件 高一化学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是 1:3

3、将等体积NO2和O2充入试管,并倒立于水槽中,最后试管中剩余气体

O2
,剩余气体体积为原气体体积的 3/8 。
变式3:现有NO2、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 2 mL(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是__4__m_L_或__1_._2_m__L__。
是什么? 4NO+3O2+2H2O===4HNO3
当V(NO):V(O2)=4:3时,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剩余; 当V(NO):V(O2)>4:3时,NO过量,剩余气体为NO; 当V(NO):V(O2)<4:3时,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
【课堂练习】
1.将盛有60 mL 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
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则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是 20 mL

2.现有NO2、N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6 mL(同温
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是__3_m__L____,NO的体积是 9 mL

变式2:现有NO2、N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缩 小 为 原 来 的 一 半 ( 同 温 同 压 下 ) , 则 原 混 合 气 体 中 氮 气 与 NO 的 体 积 比
2.结合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感受化学 变化的奇妙。掌握NO、NO2的性质,掌握NO、NO2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培 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任务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1.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游离态的氮以N2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约占空气体积的78%
(78%) 氮气
放电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H2O O2
NO
NaNO3
O2
NH3
O2
N2
H2
NH3 Ca(OH)2 HCl
NH4Cl
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盐 物质类别
命题趋势
1.最新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下列关 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笑气
可相互转化
氧化物的化学式 N2O NO N2O3 NO2、N2O4 N2O5
氮元素的价态
+1 +2 +3
+4
+5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物质 颜色 毒性 溶解度 气味
NO
无色 有毒 不溶于水 无味
NO2
红棕色 有毒
易溶于水 刺激性气味
收集方法?
NO
NO2
3.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分析
实验现象
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注射器 活塞向左移动
2.下列有关N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B.除去O2中混有的N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水,将NO2溶解 C.NO2与溴蒸气的鉴别可用NaOH溶液,溶于NaOH溶液得无色溶液的是 NO2,得橙色溶液的为溴蒸气 D.在N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和氮的氧化物
素养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实验探究和结构分析氮和氮氧化物的性质,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 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氮气 第一课时

氮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使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磷的性质。

4.通过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1.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2.氮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氮的分子结构与氮气化学性质的关系●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

比较、揭示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根据氮分子的结构特点启发、揭示氮气的化学性质。

3.实验验证磷的两种同位素——白磷和红磷之间的转化。

4.其他方法还有设问、练习、讲述等。

●教具准备铁架台、硬质长玻璃管、酒精灯、红磷、投影仪、录像机、胶片、电视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已利用其讨论和学习了氧族元素与碳族元素两类主族元素,今天我们将讨论和学习位于碳族和氧族元素之间的另一类主族元素——氮族元素。

[板书]第一章氮族元素[师]请同学们画出氮、磷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运用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判断氮、磷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性质如何?[生]画出氮、磷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氮在第二周期第ⅤA族,磷在第三周期第ⅤA族,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板书]氮(N)、磷(P)、砷(As)、锑(Sb)、铋(Bi)[师]这些元素都在第ⅤA族,统称为氮族元素,应注意氮族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写法与读音。

[生]熟悉。

区别氮族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写法,读音。

[投影显示下图及思考]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思考:从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看,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相比如何?(同周期)[生]思考、讨论。

[师]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氮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非金属性要比同周期的卤族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和氧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弱。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表1—1氮族元素及单质的一些重要性质,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预测、归纳、总结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的循环(上)编号11【课题】氮的循环(上)【目标要求】1、掌握氮气、氮氧化物和氨气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和它们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基础知识复习】一、氮气及氮的固定1、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_______ 、_______等物质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2、氮的固定是指的方法,氮的固定主要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和,人工固氮主要是练习1、起氮的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B .NO与O2反应生成NO2C .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D. NH3与NO2作用生成N2二、氮的氧化物1、NO是色气体,溶于水,毒,常温下NO可与氧气反应2、NO2是色有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毒,可与水反应,3、列举含N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列三点)练习2、为什么说“下一次雷雨相当于施一次肥”?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将盛有24mLNO2、3mL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三、氨气1、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体积氨气。

喷泉实验装置见右图(1)引发喷泉的操作:⑵用集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盛有水的烧杯里事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4、在进行喷泉实验时,烧瓶中充满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会看到烧瓶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

则a和b不可能是()A NO2 水 B CO2 4mol/LNaOH溶液C HCl 水D NH3 1mol/L 盐酸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氨水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六种微粒,存在的平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3种。

(2)与酸反应:NH3+HCl (现象是)NH3+H2SO4(有无白烟产生?______)(3)还原性:NH3 + O2(用于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NO)(4)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氨气的制法(1)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②制取装置:固固加热型制气装置(如下图),与制相同。

③收集氨气的方法是收集满氨气后,取下试管,应在导管口堵一团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④干燥:常用干燥氨气,能否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⑤检验氨气的方法是:(2)工业制法: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合作探究、讨论展示】1、标准状况下,喷泉实验结束后,液体充满烧瓶,此时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发现液体未充满烧瓶,则对溶液的浓度是否有影响?2、实验室通常向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浓氨水快速制氨气,此法制取氨气的原理是①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6、标准状况下,用NO2 做喷泉实验,结束后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用等物质的量的NO2 和O2做喷泉实验呢?【能力提升】1、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银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2、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常被误食引起中毒。

已知氢碘酸(HI)与NaNO2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一氧化氮气体(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2)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

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

3、无色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

将100mL甲气体经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

则甲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体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氨气跟氧化铜反应可制取氮气:2NH3 + 3CuO△2O + N2,纯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下面是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提出的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几种方案:A.硫酸铵固体与消石灰共热B.浓氨水逐滴加到新制的生石灰中C.在一定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化合D.加热分解氯化铵固体你认为其中较简便易行的方案有______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氮化镁的方案有以下两个。

分别见实验方案的装置如图1、2,所示(夹持及加热仪器没有画出),且在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均已排除。

①该实验完成后,能否得到纯净的氮化镁___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 已知:6NH3 + 3Mg 高温3Mg(NH2)2 + 3H2↑①该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1.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氮的排放有关的是:①酸雨②光化学烟雾③臭氧空洞④温室效应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B.区别某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还是溴蒸气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gNO3溶液C.1mol/L的氨水中,NH3·H2O、NH3、NH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是1mol/LD.氨的催化氧化是氮的固定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答案 编号11【基础知识复习】一、氮气及氮的固定1、不活泼 氧气、氢气 N 2+O 2 2NO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2、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通过闪电等的高能固氮 生物固氮 工业合成氨、仿生固氮练习1、C二 、氮的氧化物1、 无 难 有2、 红棕 刺激性 易 有3、①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氮氧化物形成酸雨 ③水体中过量的氮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练习2、N 2+O 2 2NO 2NO+O 2=2NO 2 3NO 2+H 2O =2HNO 3 +NO练习3、NO 4mL三、氨气1、物理性质:无 刺激性 小 极易 700⑴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⑵烧杯里的水沿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练习4、A2、化学性质(1)NH 3+H 2ONH 3·H 2ONH 3、H 2O 、NH 3·H 2O 、NH 4+、OHˉ、H + 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2)NH 3+HCl =NH 4Cl 产生白烟2NH 3+H 2SO 4=(NH 4)2SO 4 无 (3)4NH 3 +5O 4NO+6H 2O (4)3NH 3·H 2O+Al 3+=Al(OH)3↓+3NH 4+3、氨气的制法(1)①Ca(OH)2+2 NH 4Cl△ CaCl 2 +2NH 3↑+ 2H 2O②O 2③向下排空气法 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放电 放电④碱石灰 否⑤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有待检验气体的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气体是氨气(2)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 3合作探究:1、0.045mol/L 否2、①NaOH 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②NaOH 吸水,促进氨放出;③NaOH 电离出的OHˉ增大了氨水中的OHˉ浓度,促使平衡NH 3+H 2O3·H 2ONH 4++ OHˉ左移,导致氨放出练习5: 0.045mol/L 0.034mol/L能力提升:1、A 2、⑴NaNO 2 HI ⑵②⑤3、NH 3、CO 2、NO 20 mL 、 48 mL 、 32 mL4、[解析]主要考查完成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1)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操作简单、试剂易得等特点。

氮气与氢气化合要求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下才能进行,显然不能用在实验室中;加热氯化铵固体生成HCl 、NH 3混合气体,冷却后两种气体极易化合成氯化铵,所以此法也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答案:A 、B(NH 4)2SO 4 + Ca(OH)2CaSO 4 + 2NH 3↑+ 2H 2O ,2NH 3·H 2O + CaO Ca(OH)2 + 2NH 3↑+ H 2O(2)氮化镁遇水极易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比较两个方案中的 实验装置,可发现方案二的装置的未端接有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可避免生 成的氮化镁遇水反应。

答案:方案一:①不能得到纯净的氮化镁;由于在F 装置后缺少一个干燥装置,部分氮化镁将 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导致产品不纯。

② 做安全瓶,防止装置D 中的水倒吸。

方案二:①由于与镁粉反应的氮气中混有氨气,且氨气也可与镁粉反应,造成产品不 纯。

②可将装置D 换成一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并在装置C 与装置D 之间加一安全 瓶。

或在装置C 与装置D 之间按顺序加入安全瓶和装有水的洗气瓶。

当堂检测:1、①② 2、D3、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