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德国的教育.doc
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
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德国作为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其婴幼儿启蒙教育备受瞩目。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以及全面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下面我们将从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实施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鼓励孩子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学习。
二是关注孩子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倡导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是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倡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次,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如玩具、图书、游戏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是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参与。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鼓励家庭和社会参与孩子的教育,倡导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育人。
三是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最后,德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是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总之,德国的婴幼儿启蒙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以及全面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婴幼儿启蒙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比较中国和德国的教育体系的异同?
比较中国和德国的教育体系的异同?教育体系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以中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为例进行比较,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异同点吧。
一、教育政策的制定中国:教育体系在中国属于国家的重要部分,政治和经济因素对其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政府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实施了长期的教育规划,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德国: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并制定了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在内的全面的教育法规。
德国政府不仅提供教育经费支持,还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内容的差异中国:中国的教育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强调文化传承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此外,体育教育、美术教育也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教育还有待加强。
德国:德国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体系中有很多启发性教育的内容,也非常注重社交和文化交流。
除了进行传统的学科教学之外,德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中国:中国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小学和大学进行,学生是根据教育规划的年龄段分别进入小学、中学和高中的,然后可以选择进入大学深造。
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条件相对较差。
德国:德国教育主要流程与中国类似,但是德国的教育体系相对多元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大学是德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设置齐全,为德国年轻人的未来提供了不断扩大的发展空间。
四、师资力量不同中国:中国注重对学生的纪律和礼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部门着力加强的一个方向。
不过,由于中国师资力量的薪资体系还存在不足,很多教师有转行的想法。
德国:德国的师资力量相对更加优秀,德国教师队伍中拥有很多高素质的人才,受过良好的职业培训,对专业知识都非常熟悉。
德国的教育界发展态势较好,教育工作相当受欢迎,这意味着教育积极分子源源不断。
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由联邦和各州政府共同管理,每个州有自己的教育管理部门。
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由幼儿园、小学、中学、综合中学、职业学校和大学等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学校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安排。
下面我们来谈谈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1. 免费的学校教育制度德国的学校是免费的,国家会提供学生必需的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设施,比如计算机和实验室。
学生们也可以享受免费的午餐和交通补贴。
这使得社会各阶层的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不必担心经济问题。
2.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德国的教育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更具体、更生动和更直观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例如,在德国的高中课堂中,学生往往需要参与诵读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熟悉和了解戏剧文学。
3. 不注重考试成绩与许多亚洲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力,不是为了追求高分数。
学生评估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对理论思考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另外需要学生自己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喜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其他活动,而不是只关心他们的考试成绩。
4. 职业教育重视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声誉。
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在传授实用技能的同时,也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全球意识,以及团体合作和沟通技巧。
另外,德国的职业教育也很重视工作实习,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实工作环境,弥合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鸿沟。
总之,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注重开放性、多样化、实用性和个性化。
尤其是它的职业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相信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的职业教育将继续占据世界顶尖地位。
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
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特点及启示森林幼儿园是源起于丹麦,兴盛于德国,近年来广泛流行于欧美、日本、韩国等地的一种新型幼儿园教育模式.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在丹麦成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森林幼儿园在德国获得了快速的传播和发展.目前德国大约有2000家森林幼儿园,占德国幼儿园总数的5%~10%,也有越来越多的正规幼儿园开展“森林项目周”活动,森林教育体系已成为德国幼儿教育享誉世界的重要名片.一、德国森林幼儿园兴起的背景森林幼儿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对德国福禄贝尔幼儿教育理念的一种追溯与回归.福禄贝尔认为:“人,特e是少年期的人,应当在内心熟悉自然,按照在自然中活着的并支配着自然的上帝精神,去熟悉自然.”他主张“教师至少每星期一次同他的学校的每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到野外去,让他们仔细观察和理解自然或四季向他们显示的景色”.森林幼儿园虽缘起丹麦,却能够在德国迅速风靡,与其理念与德国幼教传统理念的吻合不无关系.另外,德国还有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教育传统.据德国联邦环保部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85%的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75%的人希望德国应该在环境政策上继续维持在欧盟的领先地位.对自然的推崇和环境的重视,使德国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形成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意识.此外,德国人有着深厚的“森林情结”,自称是“森林中走出的民族”.他们认为森林是大自然的象征,培养孩子热爱森林、敬畏自然的精神,能够让孩子一生充满灵性,享受单纯质朴的快乐.德国有三分之一国土面积被森林覆盖,尤其是西南部森林资源丰富,很多居住地附近两三百米就有一片森林,这为森林幼儿园的迅速增多提供了环境基础.儿童生活世界的改变进一步加速了森林幼儿园在德国的传播.1989年之后,德国社会由密集工作的工业社会转化为密集消费与休闲的服务型社会.居住环境的改变使得现代儿童生活与游戏的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儿童居住在拥挤的高楼大厦中,户外活动时间严重缩短,生活空间变得狭窄,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出现身体发展上的问题.儿童由于缺乏运动发生意外的现象越来越多,同时,儿童也缺乏游戏与交往的伙伴,他们的时间被大量各类媒体填补.基于此,家长们迫切希望孩子们能够深入自然,拓宽活动的空间,增强运动技能,强健身心,从而对森林幼儿园的需求加大.二、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特点一实践先行的教育模式森林幼儿园与其他模式不同的是,它在最初并没有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持,而是由于其实践的风靡带来了理论界对它的关注.森林幼儿园最初建于丹麦.一位全职妈妈埃拉法拉陶在带她的学龄前子女和邻居家的儿童在森林里玩耍时发现,在森林中长大的孩子异于传统幼儿园中的儿童.他们擅长游戏、较少争执、互动频繁、身心平衡、体能更佳.于是联合周围的父母一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虽然森林幼儿园在最初并没有特定的教育理念,但它独特的教育方式却与自然教育、人本教育、体验教育、感官教育、开放教育、全人教育等理念不谋而合,甚至堪称其实践的典范.这种“没有理念”的教育方式反而为其自身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灵活性,在实践中充满灵动和活力.二纯粹自然的教育环境森林幼儿园最引人瞩目的特点便是它全户外、纯天然、原生态的教育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因素,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森林幼儿园将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森林幼儿园建于森林之中,这里空气新鲜植被丰富,视野开阔行动自由,设施材料安全天然,具有天然的疗愈和保健功效,非常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此外,森林环境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原材料,大到树木、泥土、水坑,小到树叶、松果、蠕虫,自然中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万物都可以成为幼儿观察、研究、操作的对象,成为幼儿好奇、探究、学习的原点.比起普通幼儿园中常用的现代玩具、电子设备,森林幼儿园带孩子们回归了自然的怀抱,可以让幼儿在与自然环境、自然材料的互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三短小灵活的编班方式一个森林幼儿园通常由15~20个2~6岁的孩子组成,配备2名教师、1名助教,有时还会有实习生或家长的加入.教师接受过专门的户外教育训练,有的国家已经启动了专门的自然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较小的班容量和较高的师幼比有利于教师对每位幼儿给予更及时更高质的关注,也为森林活动的安全性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混龄编班的模式为森林幼儿园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类似家庭的温馨环境.不同年龄的幼儿像兄弟姐妹一样共同生活和成长,不同年龄间的幼儿能够利用各自的发展特征为彼此提供更丰富的社交经历和角色体验,发挥“儿童教育儿童”的作用,促进良好社会性和积极健康个性的形成.研究表明,森林教育对自闭症、多动症等特殊需要儿童具有疗愈功效,一些特殊需要儿童的加入也使得森林幼儿园的环境更加融合丰富.四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森林幼儿园的出发点是让儿童在与大自然的互动过程中成长,避免承受过重过多的学业压力和功利目的,这也决定了它们的实践模式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在森林中,绝大部分的在园时间是儿童自由自在的游戏,少部分时间用于做一些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如晨圈、音乐活动、科学活动等.在幼儿的游戏时间,教师尊重幼儿的选择,由儿童决定一起游戏的伙伴以及游戏的方式内容.游戏时,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照看、提供帮助、为幼儿创造任务机会.如果幼儿没有提出请求,教师不得随意干扰幼儿的活动.幼儿在森林里自由探索和发挥,他们的选择受到教师的尊重.在森林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更是他们共同学习的伙伴.五自由开放的教学内容森林幼儿园之所以被称之为森林幼儿园,一方面是因为它建在森林之中,有着纯粹与自然融合的教育环境;还因为它依森林而教,有着原生态的教育内容,其课程和活动具有高度的随机生成性.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路上有很多蚯蚓,孩子们好奇地问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蚯蚓.于是那天的课程主题就是蚯蚓.到了蟾蜍繁衍的季节,森林里的蛙鸣格外喧闹,于是当天的课程由此生成――蟾蜍的生命周期.冬天池塘结冰,孩子们争论冰层下的水草和小鱼是否还活着,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就这样自然发生.随着阴晴雨雪天气变换,森林总会为教师和孩子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点子.在和自然的接触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要去爬树、编织花环、搭建帐篷、采摘果实、堆柴生火、上爬下跳,用野生的原材料“发明”自己的游戏和玩具,甚至拿植物的汁液急救伤口,认识区分有毒无毒的植物……总之,一切活动都是那么自由、开放与大胆.森林幼儿园不是教教师认为应该教的,而是教孩子渴望教的,教学内容因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而自然生发. 六支架作用的教师角色森林幼儿园中的教师十分相信幼儿的能力,尊重幼儿的意愿,同时还会为他们的探索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爬树司空见惯,教师不会为此大惊小怪而严厉制止幼儿,相反,他们放任幼儿去爬.森林幼儿园的教相信:“小朋友爬树,他自己能够爬上去,也一定能够自己爬下来.如果教师帮助他爬到力所不能及的高度,他自己就没法下来.”他们鼓励孩子们去爬每棵他们能够自己爬得上的树.当然,当孩子从树上下不来的时候,教师也被要求一定要给予帮助.野外活动还离不开“生火”的主题.尽管要接触“火”这样的“高危物品”,孩子们还是像学习其他安全的东西一样被置于“放任”的状态.森林幼儿园的教师认为,将孩子放到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中,能够促进幼儿建立自己的危险防范意识,从而知道去评估风险、规避不良后果.“放手让孩子们去,他们反而更小心谨慎了,因为这是考验自己的判断力和自信心的时候了.”幼儿在森林幼儿园活动的每一步都有教师伴随着,教师不会打断或指责他们的活动,他们只是鼓励和支持.三、德国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一积极开展充分有效的户外活动森林幼儿园最显而易见的特点莫过于大胆的户外教学方式和日常生活中与大自然的深度交融,这一点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近几年,由于幼儿园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少幼儿园极尽所能地将现有的园舍占地改建成了用于教学活动的教室,幼儿园内户外活动场地严重受限,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严重削减.加之,多年来频发的幼儿外出安全问题,幼儿园几乎不主张集体带领幼儿离开幼儿园,外出游览.这样一来,幼儿仅剩的户外活动可能就是升旗、做操等集体性项目了.有研究发现,如今的孩子相较于他们的前人花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正越来越少.然而,人与自然是具有天然的联系的,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借鉴森林幼儿园,我国幼儿教育应当充分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注重开展有效、高质量的户外活动,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与大自然深入接触,要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引导幼儿从大自然中去学习.二创设基于幼儿实践活动的教学森林幼儿园的教学是基于幼儿实践活动的教学,是从幼儿的经验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教学.在森林幼儿园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幼儿无疑起到了主导与引领的作用.森林幼儿园以原生态的森林、大自然为教室,森林里物种的多样性、大自然阴晴雨雪的变化,使得这个教室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丰富多变的刺激,从而为生成性教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森林幼儿园中,幼儿天性优越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他们在自由开放的活动中会不由自主地在头脑中产生很多问题.森林幼儿园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所教的内容都是基于幼儿经验的东西,幼儿学习起来内部动机强,接受起来也很自然、容易.我国幼儿教师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形式,创造机会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去学习.三坚持教师的支架与辅助作用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坚信幼儿具有独立行动、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儿童中心的特征,提倡让儿童自由探索、直观接触、亲自实践、自主完成经验统合.在森林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永远只是在一旁静静地支持与帮助,而不是权威和专制的象征.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教师的角色明确提出了诸如以上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教师角色定位不准,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的现象.教师如何真正地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接纳并有能力指导幼儿的自主性学习仍然是我国幼教界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童年的室内化趋势,幼儿园的新形式让我们看到了童年曾经的样子,也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现在可能是的样子――对“儿童的花园”的现代再创造.诚如福禄贝尔对幼儿园所期待的,这里的生活和教育图景均应该是“儿童的花园”般的存在.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充斥着童年,生存压力提前到孩童,以至于曾经的童年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封闭的围墙、严苛的纪律、沉重的学业压力和缺乏生命活力的身心.何为幼儿教育的本真,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自由、充实的童年步入森林幼儿园,也许你会有更多发现.。
德国音乐启蒙教育体系
德国音乐启蒙教育体系德国作为世界音乐之都,其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一直备受瞩目。
德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为培养了许多世界级的音乐家和音乐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德国音乐启蒙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首先,德国音乐启蒙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
在德国,音乐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都有相应的音乐教育课程。
在学龄前阶段,德国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注重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通过歌唱、舞蹈、音乐游戏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在学龄阶段,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也是必修课,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音乐理论、乐器演奏、合唱等方式,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和技能。
其次,德国音乐启蒙教育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
德国的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包括音乐理论知识、乐器演奏技能、音乐创作能力等。
在德国的学校和音乐学院,学生们可以接受系统的音乐理论和乐器演奏培训,学习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创作方法,培养自己的音乐才华和技能。
再次,德国音乐启蒙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德国的音乐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演奏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在德国的音乐学院,学生们可以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演技能。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参与音乐创作课程和活动,培养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德国音乐启蒙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努力打造一个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体系,为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茁壮成长,为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是指小学以快乐、愉悦的学习方式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这种教育理念倡导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与快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在德国教育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借鉴。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是源自德国对于教育的尊重和重视。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教育发达国家之一,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
在德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是德国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学校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
德国小学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去探索、发现和学习知识。
小学往往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田野考察、实验课、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强调课堂氛围的营造。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是一种平等、开放的沟通,老师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注重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品德、身体、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学校会开设各种课外兴趣班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德国小学以“乐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主张以愉悦的方式来学习。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主要特点如下:
1.教育质量高。
德国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其教育
制度非常完善,课程设置严谨,师资力量雄厚,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定性
和可持续性。
2.重视实践教学。
德国的教育注重实践教学,提倡学生通过实验、场
地实习等方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创新思维。
德国的教育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
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4.实行分层教学。
德国的教育分层教学,即通过对学生进行智力和能
力测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教学班级,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提供差异化的
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5.推崇职业教育。
德国的教育推崇职业教育,认为人人都应该有一技
之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使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成功地
应对职业挑战。
总之,德国的教育体系和模式以其科学、实用、注重人才培养的特点,深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认可,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德国的教育体制doc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
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因为学校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先生在19世纪初将学校的功能称之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场所,要能培养既有思辨能力又有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精英。
德国学校的教学大纲明确强调,学校要对成长着的一代进行广泛的教养,培养他们具有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向他们传授能整体地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和技巧。
德国中小学生没有作业和考试压力在德国,小孩满六岁可以进入小学。
小学6年级毕业后(个别联邦州为4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
成绩好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相当于中国的初高中一贯制重点中学),高中会考通过者,可直接就读大学。
成绩略差的学生进入普通中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少数经过补习,通过专门考试后,可就读应用技术大学。
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长期从事德国教育问题研究,自己的孩子也在德国上中学。
他用亲身体会向记者谈到德国学生的负担问题。
姜锋介绍说:在德国,小学生在1—3年级时基本没有家庭作业。
德国人认为,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场所,家庭是孩子娱乐和成长的摇篮,因此,学校严格区别两者的社会功能。
特别是在小学的初级阶段,要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以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学是半日制,下午没有课,老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郊游。
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学校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开发小孩的想象力和创意。
例如手工课就是德国小学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
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小学1—3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享受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
到了4年级,学生的课程增加,学习任务加重。
因为小学4年级后学生就要面临着“小升初”问题。
在德国,小学升中学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平时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
关于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
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关于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关于德国教育的理念总结平民的中德教育之比较:不要让教育承担太多的责任听朋友谈德国教育很有味道,他在那里生活快十年了,如今儿子已是德国中学生。
为了儿子的读书选择,他对德国的教育很上心,日久食髓知味的,说话也有点专业范了。
这回他对我说:“我们国内的教育真有问题,而且教育的问题,不一定在教育本身。
我们国内习惯于把社会问题都往教育这个箩筐里装,其实是不对的。
德国的教育为什么有效?因为它单一,教育就是教育,没有杂七杂八的使命。
”朋友介绍:德国教育的目的十分明确:一是“公平”,所谓义务教育,是让所有应该受教育的人都受到教育,公民和学校不可以让应该受教育的人不读书;他们不赞成在义务教育阶段“因材施教”,多教一部分人点东西,那样不公平。
由于德国人是从十岁开始分专业的,年龄这样小,学生们不一定想周全的,但不要紧,并不一定要从一而终,德国的职业分类图相互关联,像上海的地铁图,你从任何一个地方上车,都可以到达市中心的。
所以专业的初选并不重要,机会都很公平,如果做工人的将来想竞选总统,不会受专业限制,当然需要继续读书深造,而读书的道路都很畅通,只要你肯读且读得进。
二是“需求”,源动力在于社会,因为学校不可能知道该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
总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才会去培训什么。
这种决定权在社会而不在学校,所以不可以把责任都推给教育,恰恰是社会的需求导向,决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
德国需要“有用的人”,所以每个人各让自己对国家有用,没有学历等统一的比较尺度。
如技工是一个“有用的人”,油漆匠是一个“有用的人”,大学教授是一个“有用的人”,相互间没有可比性,“需求”的前提就是“公平”。
在德国,不是人人都想考大学的,朋友说:他所在地区三所高中,去年共有2000人可以参加高考,结果只有80多人去考,我们真的无法想像。
我国社会标榜高学历,以学历分人高低,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大家都去上大学考硕读博了。
17~20世纪德国的教育发展脉络
17~20世纪德国的教育发展脉络一、17世纪至18世纪末的德国教育(一)初等学校16世纪末17世纪初,各封建邦国开始把初等学校由新教教会管理改为国家管理。
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
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
初等学校在17世纪中期以后发展成为德意志学校,在18世纪它成为全德国初等学校的主要形式。
1774年奥地利国王不但以法律形式规定在其境内广办平民学校,而且在城市设立中心学校。
(二) 中学和大学文科中学在德国中等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
专门训练王公贵族的子弟。
它的任务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一般的官吏,唯有文科中学的学生才有资格升入大学。
骑士学院是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存在于德国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中等学校。
它的任务是把贵族子弟训练成为能够担任文武官职和从事外交事务的人员,因而它的学习内容十分庞杂。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
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德国的大学也产生于中世纪。
17世纪和18世纪初,德国创立了哈勒和哥丁根等一些新的大学。
德国大学在宗教改革以后就开始按照新教的思想和要求进行改革,宗教神学和古典主义的性质逐渐有所削弱,人文主义精神占有一定地位,增加了一些新的人文学科和实用学科的内容。
到18世纪,德国大学已经在世界上逐渐处于领先地位,并酝酿着新的改革。
二、18世纪末至普法战争(1870)的德国教育(一)18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运动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
他的创始人是巴斯多(J.Basedow)。
1774年,巴斯多在德梭创办了一所“泛爱学校”,贯彻他的教育观点,得到康德的声援。
泛爱主义教育家们通过他们的著作广泛宣传泛爱主义。
在他们的影响下,泛爱学校在当时的德国不断涌现,竟形成一种运动。
我眼中的德国教育
我眼中的德国教育作者:彭在羹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第04期前不久,我与爱人陪同近80岁的大嫂前往德国探望侄儿,在那里住了20多天,侄儿在德国工作20多年,现在是一家电脑公司的经理。
我们在他的陪同下,游览了德国几个大中城市,初步了解德国的一些情况:经济发达,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国民素质比较好。
最使我难忘的是:第一,德国人环保意识强,绿化搞得好;第二,德国的教育有很多的成功经验。
一德国的教育令人羡慕。
其一,大学、中学、小学均不收费。
幼儿园虽然收费,但分两种情况,对高收入的家庭收费高,而对收入低的家庭收费低。
这种义务教育是其他国家很难做到的。
政府对学校的投资来源于纳税人的税收。
德国是“万税”国家,因为什么都要上税,而且很高。
我侄儿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收入还比较高,但他每个月要上交国税和地方税,占月收入的45%,因此工资只有一半多一点归自己。
其二,德国的考核制度是淘汰与推荐相结合,没有中考,也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小学毕业后实行分流:成绩好的上第一类学校(即我们国内的重点中学),这一类学校的学生按成绩好坏每年实行淘汰制,成绩好的学生升上去,而成绩差的学生留级,留级两次的学生降到第二类校,甚至第三类学校。
到十二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三),由州(相当于国内的省)统一出考题举行毕业考试,最后,大学根据毕业考试成绩及平时成绩录取学生。
第二类、第三类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由相关部门录取后分配工作。
这类学校的优秀学生可以跳到第一类学校,以后考大学。
德国学校实行5分制,但它们的5分制与前苏联的5分制不一样,1分优秀,3分及格,5分最差。
俄罗斯的学校是5分最好,1分最差。
其三,德国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爱好。
由于德国人口少,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讲也比较少,每班只有30人左右,一个年段6个班,上午上5节课,中午1点左右放学,学生下午不要去学校,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各项有益的活动。
我侄儿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今年小学五年级,女孩中学七年级(初二),他们平时学习成绩平均分都在1分或2分,即优良。
在德国和中国,怎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
在德国和中国,怎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德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德国和中国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以下是在德国和中国,怎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的科普文章。
一、教育的目标不同在中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和进入好的大学。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注重孩子们的理论知识,而且竞争非常激烈。
德国的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思维能力。
小点内容:1. 在中国,为了进入好的大学,很多孩子们都非常努力学习,花费很多时间在学习上。
2. 德国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人发展,孩子们会更多地参加社交活动、课外活动和俱乐部,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二、教育方式不同在中国,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以老师为中心的,老师讲授课程,学生听课或者做作业,学校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德国的教育方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学生们能否理解掌握课程,学校注重孩子们的综合发展。
小点内容:1. 在中国,老师掌握了课堂,学生们会更多地灌输知识。
2. 在德国,孩子们在课堂上会有更多机会进行互动,不仅限于课堂讲解,还可以讨论和解决问题。
三、教育中父母的角色不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们会为孩子选择好的学科和活动,自己也会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德国,尽管父母也会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但是他们注重的是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小点内容:1. 在中国,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会为孩子设计好的课程和活动,以期确保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2. 在德国,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能力,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的活动和课程,理解和适应外部生活。
对德国教育的看法英文作文
对德国教育的看法英文作文英文:As for my opinion on German education, I believe that it is a highly efficient and well-structured system that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academic excellence and practical skills.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Germany is known for its rigorous curriculum and high standards, which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modern world.One aspect of the Germ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I particularly admire is its emphasis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ursue vocational training in a wide range of fields, such as engineering, healthc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approach ensures that students are equipped with the practical skills and knowledge needed to succeed in their chosen careers.Furthermore, the strong focus on academic excellence inGerma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fosters a culture of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 among students. The rigorous academic standards push students to strive for excellence and develop a strong work ethic, which are valuable qualities that will serve them well in their future careers.In addition, the German education system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alyze complex issues, and develop innovative solutions. This approach not only prepares stude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modern workforce but also cultivates a sense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Overall, I believe that the German education system is highly effective in preparing students for the demands of the modern world. Its focus on practical skills, academic excellence, and critical thinking sets students up for success in their future careers.中文:对于德国教育,我认为它是一个高效且结构良好的系统,强调学术卓越和实用技能。
德国教育理念
小故事“德国教育理念”转发一篇值得父母思考的文章孩子该学什么?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德国孩子最幸福?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教育重点在:1、基本社会常识。
2、动手水平。
3:保护孩子情感胚胎,浇灌情商。
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
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即使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
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 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相关的教育专家。
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实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水平。
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德国教育的经典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德国作为欧洲的教育强国,其教育体系以严谨、全面和注重实践著称。
汉堡市作为德国的一个重要城市,其教育改革与实践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本文将以汉堡市的教育改革为例,分析德国教育的经典案例。
二、汉堡市教育改革背景1. 教育不平等问题在德国,教育不平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德国的教育体系存在地域差异,城市与农村、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另一方面,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学生的教育机会和成就产生较大影响。
2. 教育改革需求为了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强烈需求。
汉堡市政府积极响应,于2004年启动了以“汉堡教育计划”(Hamburger Bildungsplan)为核心的教育改革。
三、汉堡市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1.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汉堡市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确保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具体措施包括:(1)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财政补贴,改善学校硬件设施;(2)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3)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教育公平机会汉堡市政府致力于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重点关注弱势群体。
具体措施包括:(1)实施“教育券”制度,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建立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3)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教育质量提升汉堡市政府将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具体措施如下:(1)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3)建立教育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汉堡市教育改革实践效果1. 教育不平等问题得到缓解通过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教育公平机会的保障,汉堡市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数据显示,汉堡市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业成绩逐渐提高,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方面的策略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在教育方面的策略有何不同?近年来,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也不断尝试创新教育方式,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德国和中国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它们在教育方面采取的策略存在着一定差异。
1. 教育目标德国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自我思考和判断力的成熟个体。
其教育体系强调由低到高,学生需要多年积累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
与之不同的,中国的教育目标则主要侧重于应试教育,学校会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在这个系统中,学生会面临着较高的压力,以致于学生缺少自我内省和批判精神。
2. 教师培养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和中国在教师培养方面的策略也存在着差异。
在德国,教师需要通过考试和在学校中实习,并逐渐接受专业训练,以获得资格证书。
德国的教师培训注重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本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育的本质,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而中国的教师培训则更加注重课堂经验和技巧,以适应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
3. 课程设置德国的教育课程与德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着眼于发掘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强调兴趣与展示个性相一致的学科。
与之不同,中国的教育课程设置则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
教育体系更倾向于普及大众化,从而建立起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发展。
4. 教学方法德国的教育体系采用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更好地自我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国的教学方法则主要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接受,缺少有效的互动。
总结:德国和中国在教育方面的策略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
德国教育高度注重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而中国教育则强调技能的培训和考试成绩的表现。
比较它们的优缺点,我们可以发现,两国教育方案都有一些优点,但它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因此,教育的未来需要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同时在改进和改革中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
德国[弟子规]式小学教育
德国[弟子规]式小学教育看看德国基础教育如何做到“有余力则学文”先德育再智育的教育方法:1. 德国孩子不必接受任何测试就能申请进入附近的小学。
2. 德国各级教育机构强调,上学前不必让孩子学会写字或算术,以便入学后能正常学习。
学龄前儿童只需学会安静听讲、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学校自理。
3. 德国小学的课程有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和生活常识等。
4. 德国小学一节课的知识量不大。
5. 三年级以后有外语课。
6. 学习过程中穿插进身体健康知识、性常识、环境保护知识等。
7. 德国小学对教师的资质要求严格。
教育部规定,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必须具备硕士学历。
小学校长、教务主管―般要取得博士学位。
8. 每个班一般25人,最多不超过30人。
学生成U字型环绕老师而坐,便于师生交流。
9. 课堂教学是讨论式,老师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有的学生还会引经据典、相互争辩,气氛活跃。
教四年级的安妮老师对记者说,这样是为了让孩子学得更主动、更愉快,孩子们课前都会搜集资料、研究问题。
10. 德国小学教室的布置非常温馨。
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教室布置成“家”的模样,有花草、地毯,还有“生日角”等。
每人还有一个专门放物品的箱子。
11.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老师对差生的耐心。
老实说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
”12. 上午5节课,课间还穿插一次早点、一次午餐、一次室外活动等,孩子们不疲劳,上课才会更专心。
专门的放松课安排在午饭前,学生拉上窗帘,放舒缓的音乐,把脸伏在桌面的软垫上,闭眼睛,听老师节奏缓慢的指导语,全身放松,在身心愉悦中结束上午的学习。
13. 下午的课程一般都非常轻松,音乐、手工、游戏等。
14. 德国人一向以“德国制造”为傲,这在小学课程中可见一斑。
他们的手工课教室,就像一个小型加工厂。
工具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工具,旁边还有台钻、车床等设备。
德国的六阶段教育
德国的六阶段教育360教育集团介绍,德国的教育历史悠久,其先进的教育和成果在世界颇具声誉。
德国的教育由普教、职教和成人教育三块组成。
普通教育包含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进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和企业培训相辅相成;成人教育是普通教育后的进修教育、继续教育。
这些大体可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的幼儿教育。
幼儿园是德国首创的设施,已为许多国家采用。
它不属于国家的学校体制,而属于青少年福利救济事业。
教育的中心内容是社会教育,目的在于发展能合群的个性。
儿童主要以游戏方式学习。
有的儿童只是上午来幼儿园,下午就在家里;有的儿童整天在幼儿园,下午很晚回家。
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是合法的要求,从1996年起,这个权利已运用于整个国家。
然而,上幼儿园仍然是自愿的,现在3岁至6岁的儿童大约80%上幼儿园。
第二、第三、第四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从6周岁开始到18周岁,共12年。
在此期间,必须有9年(有的联邦州为10年)上全日制学校,然后上非全日制的职业学校或者继续上全日制学校。
此阶段,所有公立学校都是免费的,教学用具,主要是教科书,一部分也免费使用。
在学习中,如果学生成绩跟不上,便可一级一级往下降,不会出现“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现象。
假如私立学校想替代公立学校,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
承办者创建的私立学校,在财政上得到州的资助。
3607留学网(/)指出,小学毕业后,一部分儿童升入普通中学,通常包括5年级至9年级的5个年级。
在普通中学毕业后,大多数学生开始职业培训(与此同时,至少要上一所职业学校至18岁为止);一部分儿童升入实科中学,实科中学介于普通中学和更高的学校之间,以中等教育程度结束,具备上职业专科学校或高级专科学校资格;一般为9年制的文理中学是德国传统的高级中学,取得文理中学毕业证书就有资格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另一种类型是综合了3种传统的学校类型的综合学校。
第五阶段教育主要是大学教育和职业培训。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叶,具有特色的高等学府(如柏林大学)只着眼于少数学生,这越来越不符合现代工业社会的要求。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295)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295)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295)、德国的教育善良教育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爱护动物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
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
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作好“饲养记录”。
孩子们正式入学后,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
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热衷的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
一个13岁的男孩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他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过程,文章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第一名。
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因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
德国人在这方面绝非小题大做,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同情弱者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
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法兰克福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全家人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
大人们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同样享有人的尊严。
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差异
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差异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而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也因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而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在2023年,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已经取得了新的进步和突破,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教育制度。
中国的教育以“应试”为核心,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
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需要履行大量的课业,通过各类考试才能获得文凭。
2023年,中国的教育制度更注重个性发展,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选修课,开发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此外,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部还规定了每天的作业时间,同时推行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教育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教育制度。
在美国,教育制度更具有多元化和灵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关专业和兴趣爱好选修课程。
美国的大学课程设置更灵活,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选修。
2023年,美国教育制度的重点依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广泛运用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再来看看德国的教育制度。
德国的教育制度依旧比较传统,注重学生的基础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德国,学生会接受更为全面的教育,比如智力发展和职业技能,同时学校也会安排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2023年,德国的教育制度更注重对同类学生的差异化教育,针对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分类培养,建立针对学生成才发展的完整成长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拥有实际能力并掌握多门技术的人才。
最后,我们来看看日本的教育制度。
日本的教育制度以教育者的责任感和培养人际关系为基础,重视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这与其社会化理念密切相关。
在日本,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教育专业,从而创造自己的未来。
2023年,日本的教育制度仍旧注重这些核心价值观,但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改变,比如通过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学科知识,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看德国的教育
看看德国的教育
低龄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推崇,如果选择德国需要了解哪些问题呢?德国教育里没有“重点学校”。
在德国教育体制里,没有“重点学校”,没有“择校费”,没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德国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其科研能力更是位于世界前列,这不能不归功于德国完善的教育体制。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09年德国教育投资额达979 亿欧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8%。
而根据2008年德国教育峰会制定的目标,201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10%。
正是在雄厚的资金支持下,德国建立起了中小学免费、大学低收费的教育体制。
德国小学教育不存在重点
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考虑,中国家长形成了“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择校线路图,“千军万马”从小学开始就在挤重点学校的“独木桥”。
而在德国,学制4年的小学是不存在“重点”这一概念的。
德国人在为孩子选择小学时多数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很少出现跨区择校现象,主要原因是各小学教育水平的均衡。
首先,德国师资培训体制非常严格。
要成为教师必须在获得高等教育学历后再参加起码7个学期的实习学习,然后必须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其后更有具体的培训。
此外,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联邦州拥有完全的教育自主权,各州间的互相竞争与交流保证了教师待遇的基本平衡。
而强大的教育工作者行业协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资水平和教师待遇的提高。
其次,德国是一个各区域发展较平衡的国家。
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11个大都市圈分布于德国各地,其发展水平相近,而城乡之间的基础建设、收入等水平差异也不大。
因此,许多德国人会选择当地就业。
这也为优质师资力量的平均分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德国的中学体制较复杂
在小学阶段之后,德国学生将面临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
德国的中学体制较复杂,基本可以分为含5~9年级的初级中学、5~10年级的实科中学和5~13年级的文理中学三种。
其中,文理中学的教育水平最高,完成文理中学毕业考的学生有资格申请大学,但课程难度也最大。
所有中学又分为免费的官方中学和收费的私立中学两种。
在中学择校的时候,对小学生水平的评定普遍由教师建议、学生分数和家长意愿三部分组成,而各联邦州的情况又千差万别。
在4年的小学中,通常每个班都会由一位主科老师担
任4年的班主任,例如德语或数学老师。
每位学生的教师建议都由班主任结合其他科目老师的意见来写。
学生分数由小学第4年级上半学期的考试成绩组成,包括德语、数学、英语、道德、艺术等科目。
德国的分制也与中国有别,1分为最高,4分为及格。
家长意愿则表示家长可以根据小孩的实际情况与老师沟通。
家长如果对学校的决定不满意,可以更进一步要求特殊的评定,邀请例如文理中学的老师与班主任一起进行为期3天的鉴定课程,以尽量准确地评定孩子的水平。
此外,家长更可以带孩子去做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或特殊才能等测试,这些都能够影响孩子最后的入学。
当然,所有这些测试都必须拥有官方许可。
而且,入学决定的最重要原则不是把孩子“塞”到最好的学校,而是最合适的学校。
所有这些都必须遵守每个州的学校法的相关规定,不存在用钱“解决问题”的余地。
德累斯顿市的心理学家芭芭拉·舍普夫专门为青少年做官方认可的智力水平等测试。
她对记者说,在十几年的工作中她也遇到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但这些愿望并不能左右科学测试的结果。
钱从来没有影响过她的鉴定结果,她也从来没有听到同行间有出现这种“有损职业操守和专业素质”的情况。
“择校费”在德国是违法的,对她来说不可想象。
他们的目标是为每个孩子找到最合适的学校。
她举例说,她前段时间才将一名16岁的有精神障碍和暴力倾向的普通家庭孩子送到了波恩一家着名的“赫博”私立中学。
这所中学以优秀的师资、良好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着称,但每月的学费高达2000欧元。
要进入这所中学不仅家长要有较高收入,孩子的成绩也必须优秀才行,靠钱买进学校的做法是违背学校法的。
但这所学校同时也拥有特殊的师资力量照顾“问题学生”,只要通过鉴定证明其拥有例如高智商、数学等特殊天赋,就有条件入学。
在这一案例上,这个孩子的家长无力支付高昂学费,经过鉴定后由当地青年局承担。
舍普夫说,除了这种“问题”青少年外,她也为不少正常的孩子做过各种测试,其中的一些测试结果确实改变了他们的入学选择。
毕竟在10岁左右就要决定孩子的前途还为时过早。
数据显示,多数德国家长信赖老师和学校。
这与德国老师的专业操守和得到严格执行的学校法有很大联系。
而且德国的初级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三种学校的学生基本各占1/3,分配也较为平均。
德国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
此外,德国很少家长存在“唯有读书高”的思想。
初级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在毕业后多数都分流到各类技术学校。
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既为德国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技术工人,在社会中树立了基本不分高低贵贱的职业观念;而且技术工人的收入并不低,有经验的高级技工更是非常抢手。
德国教育部部长沙范前不久发表了“高级技工重要性不亚于研究生”的报告,足见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
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德国不管在中学还是大学择校时,都基本不存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