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选修1-1教案:2.1.1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含答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教案: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以探究问题为中心,感受推导椭圆方程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化简,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简洁美”.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协作能力的培养,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椭圆.
将圆心从一点“分裂”成两点,将细绳的两端固定在这两点,用笔挑起细绳并绷紧,移动笔,可画出什么图形?
(1)取一条细绳;
(2)把细绳的两端用图钉固定在板上的两点 、 ;
(3)用笔尖( )把细绳拉紧,在板上慢慢移动观察画出的图形是什么?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让学生全程参与概念的探究过程,加深理解,提高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1.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数学方法: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3.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不怕困难的思想
(设计意图:在总结时采用“知识点、方法、思想”的方式,目标明确,重点清晰,易于掌握所学内容,构建知识链。)
七、教学板书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椭圆的定义 三.例题
四.小结
课题名称: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高二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A班2-1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经历椭圆概念的探求过程,体会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掌握推导椭圆方程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目标
掌握椭圆的定义,能正确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探求,能根据椭圆方程和实际问题求a,b,c.
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五.作业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 第二章 2.1.1《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2.1.1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鹿城中学田光海一、教案背景:1.面向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2.学科:数学3.课时:2课时4.教学内容:高中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二.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它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
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1. 教法分析结合生活经验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究合作。
在学生的生活体验、直观感知、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建构概念,为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打下基础。
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平台,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实践,从而发现规律、突破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主要采用探究实践、启发与讲练相结合。
2. 学法分析从知识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椭圆图形的实物与实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看,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积累了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学生头脑中虽有一些椭圆的实物实例,但并没有上升为“概念”的水平,如何给椭圆以数学描述? 如何“定性”“定量”地描述椭圆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学习的重点问题。
他们渴望将感性认识理性化,渴望通过自己动手作图、观察来辨析和完善概念,通过对比产生顿悟,渴望获得这种学习的积极心向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情感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会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人教A版选修1-1教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含答案)
§2.1.2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2
【學情分析】:
學生對於解析幾何部分“利用方程來解決曲線公共點的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對橢圓的性質比較熟悉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算水準。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進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組求解來解決曲線公共點”的方法、步驟。
②理解求公共點的過程中△對於公共點的個數的影響。
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研究直線與橢圓的交點問題,掌握“數形結合”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形結合法”的學習,培養學生辨證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
知識與技能③
【教學難點】:
知識與技能①②
【課前準備】:
課件。
高中数学选修1-1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 教案
教学内容
2.1.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
课时
2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引入
教学引入:
1、椭圆的定义:
P={ M| |MF1 |+|MF2|=2a(2a>2c)}.
2、椭圆的标准方程:
方程: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题型一:对椭圆定义的理解
例1:已知甲:动点P到定点A,B的距离之和ᅵPAᅵ+ᅵPBᅵ=2a,其中a为大于0的常数;乙:点P的轨迹是椭圆,则甲是乙的( )
方法一: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方法一: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教
学
反
馈
及
检
测
课堂小结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
焦点在y轴:
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待定系数法、定义法)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2.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题型一:对椭圆定义的理解例1
题型二:对椭圆标准方程的理解例2
题型三: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例3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题型二:对椭圆标准方程的理解
例2:(1)若方程 表示椭圆,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或
C. D.
题型三: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3:求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经过点(-3/2,5/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第2章2-1椭圆教案
人教A版选修1-1教案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1.1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1【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轨迹方程。
对于怎样列方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总结来进行教学。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焦点、焦点位置、焦距与方程关系;②了解建立坐标系的选择原则。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让学生自己画图探究椭圆上的点应满足的条件;②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突破带“两个根号的方程”的化简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识技能目标①②【教学难点】:知识技能目标②【课前准备】:课件§2.1.1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轨迹方程、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将主要通过例题、练习明确求轨迹方程的步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焦点、焦点位置、焦距与方程关系;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步骤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习题的评练结合,促使学生掌握求椭圆轨迹方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求椭圆轨迹方程,使学生认识到辨证联系地看问题,学会在解题过程中抓住题目中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教学重点】:知识与技能①、②【教学难点】:知识与技能②【课前准备】:课件§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学生对椭圆图形的直观观察,探索发现应该关注椭圆的哪些性质,以及其性质在代数方面上的反映。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熟练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
②掌握标准方程中a,b,c的几何意义③通过对椭圆的研究,加强学生对学习“圆锥曲线”的方法(用代数来研究几何)的理解。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教学案:第二章 2.1 椭 圆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32~P36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教材P32“探究”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①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图形?提示:椭圆.②笔尖在移动的过程中,笔尖到两个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吗?提示:是.其距离之和始终等于线段的长度.(2)观察教材P33-图2.1-2.设M(x,y),F1(-c,0),F2(c,0),且|MF1|+|MF2|=2a(a>c),则M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提示:.(3)观察教材P34“思考”.设M(x,y),F1(0,-c),F2(0,c),且|MF1|+|MF2|=2a(a>c),则M点的轨迹方程是什么?提示:.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标准方程图形焦点坐标(-c,0),(c,0)(0,-c),(0,c)a,b,ca2=b2+c2的关系[问题思考](1)定义中,将“大于|F1F2|”改为“等于|F1F2|”或“小于|F1F2|”的常数,其他条件不变,点的轨迹是什么?提示:当距离之和等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就是线段F1F2;_当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2)如图,你能从中找出表示a,b,c的线段吗?提示:a=|PF2|,b=|OP|,c=|OF2|.(3)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需要知道哪些量?提示:a,b的值及焦点的位置.[课前反思](1)椭圆的定义是:;(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特点:;(3)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b,c之间的关系是:.讲一讲1.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F 1,F 2是它的焦点.过F 1的直线AB 与椭圆交于A 、B两点,求△ABF 2的周长.[尝试解答] ∵|AF 1|+|AF 2|=2a ,|BF 1|+|BF 2|=2a ,又∵△ABF 2的周长=|AB |+|BF 2|+|AF 2|=|AF 1|+|BF 1|+|AF 2|+|BF 2|=4a , ∴△ABF 2的周长为4a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点的集合P ={M ||MF 1|+|MF 2|=2a }(其中|F 1F 2|=2c )表示的轨迹有三种情况:当a >c 时,集合P 为椭圆;当a =c 时,集合P 为线段F 1F 2;当a <c 时,集合P 为空集.在利用椭圆的定义判断有关点的轨迹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所给常数与已知两定点之间距离的大小关系.因为椭圆上的点与两个焦点构成一个三角形,所以可联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帮助记忆.练一练1.已知命题甲: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和|P A |+|PB |=2a ,其中a 为大于0的常数;命题乙:P 点轨迹是椭圆,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若点P 的轨迹是椭圆,则一定有|P A |+|PB |=2a (a >0,为常数). 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反过来,若|P A |+|PB |=2a (a >0,为常数),当2a >|AB |时,点P 的轨迹是椭圆;当2a =|AB |时,点P 的轨迹是线段AB ;当2a <|AB |时,点P 的轨迹不存在,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综上可知,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已知定点F 1,F 2,且|F 1F 2|=8,动点P 满足|PF 1|+|PF 2|=8,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圆 C .直线 D .线段解析:选D 因为|PF 1|+|PF 2|=|F 1F 2|,所以动点P 的轨迹是线段F 1F 2.讲一讲2.(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2,-32,求它的标准方程;(2)若椭圆经过两点(2,0)和(0,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尝试解答] (1)法一:∵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设它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由椭圆的定义知 2a =⎝⎛⎭⎫52+22+⎝⎛⎭⎫-322+ ⎝⎛⎭⎫52-22+⎝⎛⎭⎫-322=210,∴a =10.又∵c =2,∴b 2=a 2-c 2=10-4=6.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0+y 26=1.法二:设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依题意得⎩⎪⎨⎪⎧254a 2+94b 2=1,a 2-b 2=4,解得⎩⎪⎨⎪⎧a 2=10,b 2=6.∴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0+y 26=1.(2)法一:当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时,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椭圆经过两点(2,0),(0,1),∴⎩⎨⎧4a 2+0b 2=1,0a 2+1b 2=1,则⎩⎪⎨⎪⎧a =2,b =1.∴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1;当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时,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椭圆经过两点(2,0),(0,1), ∴⎩⎨⎧0a 2+4b 2=1,1a 2+0b 2=1,则⎩⎪⎨⎪⎧a =1,b =2.与a >b 矛盾,故舍去.综上可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1.法二:设椭圆方程为mx 2+ny 2=1(m >0,n >0,m ≠n ). ∵椭圆过(2,0)和(0,1)两点,∴⎩⎪⎨⎪⎧4m =1,n =1, ∴⎩⎪⎨⎪⎧m =14,n =1.综上可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要“先定型,再定量”,即要先判断焦点位置,再用待定系数法设出适合题意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最后由条件确定待定系数即可.当所求椭圆的焦点位置不能确定时,应按焦点在x 轴上和焦点在y 轴上进行分类讨论,但要注意a >b >0这一条件.当已知椭圆经过两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把椭圆的方程设成mx 2+ny 2=1(m >0,n >0,m ≠n )的形式有两个优点:①列出的方程组中分母不含字母;②不用讨论焦点所在的坐标轴,从而简化求解过程.练一练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3,0),(3,0),椭圆经过点(5,0);(2)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5),(0,-5),椭圆上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6. 解:(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因为2a =(5+3)2+02+(5-3)2+02=10,2c =6, 所以a =5,c =3,所以b 2=a 2-c 2=52-32=16.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16=1.(2)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因为2a =26,2c =10, 所以a =13,c =5. 所以b 2=a 2-c 2=144.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169+x 2144=1.讲一讲3.已知圆M :(x +1)2+y 2=1,圆N :(x -1)2+y 2=9,动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C .求C 的方程.[尝试解答] 由已知得圆M 的圆心为M (-1,0),半径r 1=1;圆N 的圆心为N (1,0),半径r 2=3.设圆P 的圆心为P (x ,y ),半径为R .动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 N 内切,所以|PM |+|PN |=(R +r 1)+(r 2-R )=r 1+r 2=4.由椭圆定义可知,曲线C 是以M 、N 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 3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x 24+y 23=1(x ≠-2).解决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两种方法(1)定义法:用定义法求椭圆方程的思路是:先观察、分析已知条件,看所求动点轨迹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若符合椭圆的定义,则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相关点法:有些问题中的动点轨迹是由另一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而形成的,只要把所求动点的坐标“转移”到另一个动点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件中去,即可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练一练4.如图,圆C :(x +1)2+y 2=16及点A (1,0),Q 为圆上一点,AQ 的垂直平分线交CQ 于M ,求点M 的轨迹方程.解:由垂直平分线性质可知|MQ |=|MA |,∴|CM |+|MA |=|CM |+|MQ |=|CQ |. ∴|CM |+|MA |=4.又|AC |=2, ∴M 点的轨迹为椭圆.由椭圆的定义知,a =2,c =1,∴b 2=a 2-c 2=3. ∴所求轨迹方程为x 24+y 23=1.讲一讲4.如图所示,P 是椭圆x 24+y 23=1上的一点,F 1,F 2为椭圆的左、右焦点,且∠PF 1F 2=120°,求△PF 1F 2的面积.[思考点拨] 由余弦定理结合椭圆的定义求出|PF 1|,再代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尝试解答] 由已知a =2,b =3, 得c =a 2-b 2=4-3=1,|F 1F 2|=2c =2. 在△PF 1F 2中,由余弦定理,得|PF 2|2=|PF 1|2+|F 1F 2|2-2|PF 1||F 1F 2|·cos 120°, 即|PF 2|2=|PF 1|2+4+2|PF 1|, ① 由椭圆定义,得|PF 1|+|PF 2|=4, 即|PF 2|=4-|PF 1|. ② ②代入①解得|PF 1|=65.∴S △PF 1F 2=12|PF 1|·|F 1F 2|·sin 120°=12×65×2×32=335.即△PF 1F 2的面积是335.对于椭圆上一点P 与椭圆的两焦点F 1,F 2构成的△F 1PF 2,求其三角形的面积时注意整体思想的应用,如已知∠F 1PF 2,可利用S =12ab sin C 把|PF 1|·|PF 2|看成一个整体,运用公式|PF 1|2+|PF 2|2=(|PF 1|+|PF 2|)2-2|PF 1|·|PF 2|及余弦定理求出|PF 1|·|PF 2|,而无需单独求出|PF 1|和|PF 2|,这样可以减少运算量.练一练5.将本讲中“∠PF 1F 2=120°”改为“∠F 1PF 2=60°”,求△PF 1F 2的面积. 解:由已知a =2,b =3, 得c =a 2-b 2=4-3=1. ∴|F 1F 2|=2c =2,在△PF 1F 2中,|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cos 60°,即4=(|PF 1|+|PF 2|)2-2|PF 1||PF 2|-2|PF 1|·|PF 2|cos 60°. ∴4=16-3|PF 1||PF 2|. ∴|PF 1||PF 2|=4.∴S △PF 1F 2=12|PF 1||PF 2|·sin 60°=12×4×32= 3.——————————————[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求法,以及与椭圆焦点有关的三角形问题. 2.对椭圆定义的理解易忽视“2a >2c ”这一条件,是本节课的易错点. 平面内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即|MF 1|+|MF 2|=2a , 当2a >|F 1F 2|时,轨迹是椭圆;当2a =|F 1F 2|时,轨迹是一条线段F 1F 2; 当2a <|F 1F 2|时,轨迹不存在. 3.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 (1)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见讲2. (2)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求法,见讲3. (3)与椭圆焦点有关的三角形问题,见讲4.课时达标训练(六)[即时达标对点练]题组1 椭圆的标准方程1.已知方程 x 2k -4+y 210-k =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 .(4,10)B .(7,10)C .(4,7)D .(4,+∞)解析:选B 由题意知⎩⎪⎨⎪⎧k -4>0,10-k >0,k -4>10-k ,解得7<k <10.2.已知椭圆 x 2a 2+y 22=1的一个焦点为(2,0),则椭圆的方程是( )A.x 24+y 22=1B.x 23+y 22=1 C .x 2+y 22=1 D.x 26+y 22=1 解析:选D 由题意知,椭圆焦点在x 轴上,且c =2, ∴a 2=2+4=6,因此椭圆方程为x 26+y 22=1,故选D.3.椭圆9x 2+16y 2=144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 解析: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6+y 29=1,∴a 2=16,b 2=9,c 2=7,且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坐标为(-7,0),(7,0). 答案:(-7,0),(7,0)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0,-23)且a =2b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解析:∵c =23,a 2=4b 2,∴a 2-b 2=3b 2=c 2=12, b 2=4,a 2=16.又∵焦点在y 轴上,∴标准方程为y 216+x 24=1.答案:y 216+x 24=1题组2 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5.已知圆x 2+y 2=1,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y 轴作垂线,垂足为P ′,则PP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A .4x 2+y 2=1B .x 2+y 214=1 C.x 24+y 2=1 D .x 2+y 24=1解析:选A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点P 的坐标为(x 0,y 0),则x =x 02,y =y 0.∵P (x 0,y 0)在圆x 2+y 2=1上,∴x 20+y 20=1. ① 将x 0=2x ,y 0=y 代入方程①,得4x 2+y 2=1.6.已知B ,C 是两个定点,|BC |=8,且△ABC 的周长等于18,求这个三角形的顶点A 的轨迹方程.解:以过B ,C 两点的直线为x 轴,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所示.由|BC |=8,可知点B (-4,0),C (4,0).由|AB |+|AC |+|BC |=18,|BC |=8,得|AB |+|AC |=10.因此,点A 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椭圆,这个椭圆上的点与两焦点的距离之和2a =10,c =4.但点A 不在x 轴上.由a =5,c =4,得b 2=a 2-c 2=25-16=9.所以点A 的轨迹方程为x 225+y 29=1(y ≠0).题组3 椭圆的定义及焦点三角形问题7.椭圆的两焦点为F 1(-4,0)、F 2(4,0),点P 在椭圆上,若△PF 1F 2的面积最大为12,则椭圆方程为________.解析:如图,当P 在y 轴上时△PF 1F 2面积最大,∴12×8b =12,∴b =3, 又∵c =4,∴a 2=b 2+c 2=25.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9=1.答案:x 225+y 29=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BC 的顶点A (-4,0)和C (4,0),顶点B 在椭圆x 225+y 29=1上.则sin A +sin C sin B=________. 解析:由椭圆方程x 225+y 29=1知,a =5,b =3,∴c =4,即点A (-4,0)和C (4,0)是椭圆的焦点.又点B 在椭圆上,∴|BA |+|BC |=2a =10,且|AC |=8.于是,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C sin B =|BC |+|BA ||AC |=54.答案:549.已知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且焦距为4,P 为椭圆上一点,且|F 1F 2|是|PF 1|和|PF 2|的等差中项.(1)求椭圆的方程;(2)若△PF 1F 2的面积为23,求点P 坐标. 解:(1)由题意知,2c =4,c =2, |PF 1|+|PF 2|=2|F 1F 2|=8, 即2a =8,∴a =4. ∴b 2=a 2-c 2=16-4=12. ∵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椭圆的方程为x 216+y 212=1.(2)设点P 坐标为(x 0,y 0), 依题意知,12|F 1F 2||y 0|=23,∴|y 0|=3,y 0=±3.代入椭圆方程x 2016+y 2012=1,得x 0=±23,∴点P 坐标为(23,3)或(23,-3)或(-23,3)或(-23,-3).[能力提升综合练]1.设定点F 1(0,-3),F 2(0,3),动点P 满足条件|PF 1|+|PF 2|=a +9a (a >0),则点P 的轨迹是( )A .椭圆B .线段C .不存在D .椭圆或线段 解析:选D ∵a +9a≥2a ·9a=6, 当且仅当a =9a ,即a =3时取等号,∴当a =3时,|PF 1|+|PF 2|=6=|F 1F 2|, 点P 的轨迹是线段F 1F 2;当a >0,且a ≠3时,|PF 1|+|PF 2|>6=|F 1F 2|,点P 的轨迹是椭圆.2.椭圆x 24+y 2=1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过F 1作x 轴的垂线与椭圆相交,一个交点为P ,则△PF 1F 2的面积等于( )A.32B. 3C.72D .4 解析:选A 如图所示,由定义可知,|PF 1|+|PF 2|=2a =4,c =a 2-b 2=3,又由PF 1⊥F 1F 2,可设点P 的坐标为(-3,y 0),代入x 24+y 2=1,得|y 0|=12,即|PF 1|=12,所以S △PF 1F 2=12|PF 1|·|F 1F 2|=32.3.已知P 为椭圆C 上一点,F 1,F 2为椭圆的焦点,且|F 1F 2|=23,若|PF 1|与|PF 2|的等差中项为|F 1F 2|,则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 )A.x 212+y 29=1 B.x 212+y 29=1或 x 29+y 212=1 C.x 29+y 212=1 D.x 248+y 245=1或 x 245+y 248=1 解析:选B 由已知2c =|F 1F 2|=23,∴c = 3. ∵2a =|PF 1|+|PF 2|=2|F 1F 2|=43, ∴a =2 3.∴b 2=a 2-c 2=9.故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x 212+y 29=1或x 29+y 212=1.4.设F 1,F 2是椭圆C :x 28+y 24=1的焦点,在曲线C 上满足的点P 的个数为( )A .0B .2C .3D .4 解析:选B ∵,∴PF 1⊥PF 2.∴点P 为以线段F 1F 2为直径的圆与椭圆的交点,且此圆的半径为c =8-4=2. ∵b =2,∴点P 为该椭圆y 轴的两个端点.5.F 1,F 2分别为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点P 在椭圆上,△POF 2是面积为 3的正三角形,则b 2的值是________.解析:∵|OF 2|=c ,∴由已知得3c 24=3,∴c 2=4,c =2.设点P 的坐标为(x 0,y 0),由△POF 2为正三角形, ∴|x 0|=1,|y 0|=3,代入椭圆方程得1a 2+3b 2=1.∵a 2=b 2+4,∴b 2+3(b 2+4)=b 2(b 2+4), 即b 4=12,∴b 2=2 3. 答案:2 36.椭圆x 225+y 29=1上的一点M 到左焦点F 1的距离为2,N 是MF 1的中点,则|ON |等于________.解析:如图,设椭圆的右焦点为F 2,则由|MF 1|+|MF 2|=10,知|MF 2|=10-2=8.又因为点O 为F 1F 2的中点,点N 为MF 1的中点, 所以|ON |=12|MF 2|=4.答案:47.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两焦点F 1,F 2在x 轴上,且过点A (-4,3).若F 1A ⊥F 2A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解: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设焦点F 1(-c ,0),F 2(c ,0)(c >0). ∵F 1A ⊥F 2A ,∴(-4+c )·(-4-c )+32=0, ∴c 2=25,即c =5. 即F 1(-5,0),F 2(5,0). 则2a =|AF 1|+|AF 2|=(-4+5)2+32+(-4-5)2+32 =10+90=410. ∴a =210,∴b 2=a 2-c 2=(210)2-52=15.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0+y 215=1.8.已知P 是椭圆x 24+y 2=1上的一点,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1)当∠F 1PF 2=60°时,求△F 1PF 2的面积; (2)当∠F 1PF 2为钝角时,求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解:(1)由椭圆的定义,得|PF 1|+|PF 2|=4且F 1(-3,0),F 2(3,0).①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cos 60°.②由①②得|PF 1|·|PF 2|=43.所以S △PF 1F 2=12|PF 1||PF 2|·sin ∠F 1PF 2=33.(2)设点P (x ,y ),由已知∠F 1PF 2为钝角, 得即(-3-x ,-y )·(3-x ,-y )<0.又y 2=1-x 24, 所以34x 2<2,解得-263<x <263.所以点P 横坐标的范围是⎝⎛⎭⎫-263,263.第2课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 37~P 40“探究”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教材P 38-图2.1-7,思考以下问题:(1)椭圆x 2a 2+y 2b 2=1(a >b >0)中x ,y 的取值范围各是什么?提示:-a ≤x ≤a ,-b ≤y ≤b .(2)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各是什么?提示:对称轴为x 轴和y 轴,对称中心为坐标原点(0,0). (3)椭圆x 2a 2+y 2b2=1(a >b >0)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是什么?提示: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a ,0),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b ). (4)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分别对应图中的哪些线段? 提示:长轴为A 1A 2,短轴为B 1B 2.(5)椭圆的离心率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其取值范围是什么? 提示:离心率e =ca;0<e <1.(6)如果保持椭圆的长半轴长a 不变,改变椭圆的短半轴长b 的值,你发现b 的变化与椭圆的扁圆程度有什么关系?提示:b越大,椭圆越圆;b越小,椭圆越扁.(7)根据离心率的定义及椭圆中a,b,c的关系可知,e=ca=c2a2=a2-b2a2=1-⎝⎛⎭⎫ba2,所以e越接近于1,则c越接近于a,从而b=a2-c2就越小;e越接近于0,则c越接近于0,从而b越接近于a.那么e的大小与椭圆的扁圆程度有什么关系?提示:e越大,椭圆越扁;e越小,椭圆越圆.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图形标准方程续表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范围-a≤x≤a且-b≤y≤b -b≤x≤b且-a≤y≤a顶点A1(-a,0),A2(a,0),B1(0,-b),B2(0,b)A1(0,-a),A2(0,a),B1(-b,0),B2(b,0)轴长短轴长=2b,长轴长=2a焦点F1(-c,0),F2(c,0)F1(0,-c),F2(0,c) 焦距|F1F2|=2c对称性对称轴x轴和y轴,对称中心(0,0)离心率e=ca(0<e<1)[问题思考](1)借助椭圆图形分析,你认为椭圆上到对称中心距离最近和最远的点各是哪些?提示:短轴端点B1和B2到中心O的距离最近;长轴端点A1和A2到中心O的距离最远.(2)借助椭圆图形分析,你认为椭圆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何值? 提示:点(a ,0),(-a ,0)与焦点F 1(-c ,0)的距离分别是椭圆上的点与焦点F 1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分别为a +c 和a -c .(3)如何用a ,b 表示离心率? 提示:由e =c a 得e 2=c 2a 2=a 2-b 2a 2,∴e = 1-⎝⎛⎭⎫b a 2. ∴e =1-b 2a2. [课前反思](1)椭圆的几何性质: ;(2)椭圆的离心率与椭圆的扁圆程度的关系是: .讲一讲1.求椭圆4x 2+9y 2=36的长轴长和焦距、焦点坐标、顶点坐标和离心率. [尝试解答] 将椭圆方程变形为x 29+y 24=1,∴a =3,b =2.∴c =a 2-b 2=9-4= 5. ∴椭圆的长轴长和焦距分别为2a =6,2c =25, 焦点坐标为F 1(-5,0),F 2(5,0),顶点坐标为A 1(-3,0),A 2(3,0),B 1(0,-2),B 2(0,2),离心率e =c a =53.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将所给方程先化为标准形式,然后根据方程判断出椭圆的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再利用a ,b ,c 之间的关系和定义,求椭圆的基本量.练一练1.求椭圆m 2x 2+4m 2y 2=1(m >0)的长轴长、短轴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和离心率. 解:椭圆的方程m 2x 2+4m 2y 2=1(m >0),可转化为x 21m 2+y 214m 2=1.∵m 2<4m 2, ∴1m 2>14m 2, ∴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并且长半轴长a =1m ,短半轴长b =12m ,半焦距长c =32m .∴椭圆的长轴长2a =2m ,短轴长2b =1m ,焦点坐标为⎝⎛⎭⎫-32m ,0,⎝⎛⎭⎫32m ,0,顶点坐标为⎝⎛⎭⎫1m ,0,⎝⎛⎭⎫-1m ,0,⎝⎛⎭⎫0,-12m ,⎝⎛⎭⎫0,12m . 离心率e =c a =32m 1m=32.讲一讲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长是短轴长的5倍,且过点A (5,0); (2)离心率e =35,焦距为12.[尝试解答] (1)若椭圆焦点在x 轴上,设其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由题意得⎩⎪⎨⎪⎧2a =5×2b ,25a 2+0b 2=1,解得⎩⎪⎨⎪⎧a =5,b =1.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1;若焦点在y 轴上,设其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由题意,得⎩⎪⎨⎪⎧2a =5×2b ,0a 2+25b 2=1,解得⎩⎪⎨⎪⎧a =25,b =5.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625+x 225=1.综上所述,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1或y 2625+x 225=1.(2)由e =c a =35,2c =12,得a =10,c =6,∴b 2=a 2-c 2=64.当焦点在x 轴上时,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00+y 264=1;当焦点在y 轴上时,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100+x 264=1.综上所述,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00+y 264=1或y 2100+x 264=1.(1)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标准方程,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仍然是“先定型,后计算”,即首先确定焦点位置,其次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关于参数的关系式,利用方程(组)求得参数.(2)在求椭圆方程时,要注意根据题目条件判断焦点所在的坐标轴,从而确定方程的形式,若不能确定焦点所在的坐标轴,则应进行讨论.一般地,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时,可以确定其所在的坐标轴;而已知椭圆的离心率、长轴长、短轴长、焦距时,则不能确定焦点的位置,这时应对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并进行取舍.练一练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且经过点A (2,3);(2)短轴一个端点与两焦点组成一个正三角形,且焦点到同侧顶点的距离为 3. 解:(1)若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 设标准方程为x 24b 2+y 2b2=1(b >0),∵椭圆过点A (2,3),∴1b 2+9b 2=1,b 2=10.∴方程为x 240+y 210=1.若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 设椭圆方程为y 24b 2+x 2b2=1(b >0),∵椭圆过点A (2,3),∴94b 2+4b 2=1,b 2=254.∴方程为y 225+4x 225=1.综上所述,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0+y 210=1或y 225+4x 225=1.(2)由已知⎩⎨⎧a =2c ,a -c =3,∴⎩⎨⎧a =23,c = 3.从而b 2=9,∴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2+y 29=1或x 29+y 212=1.讲一讲3.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为F 1(-c ,0),A (-a ,0),B (0,b )是两个顶点,如果F 1到直线AB 的距离为b7,求椭圆的离心率e . [尝试解答] 由A (-a ,0),B (0,b ), 得直线AB 的斜率为k AB =ba,故AB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b =ba x ,即bx -ay +ab =0.又F 1(-c ,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d =|-bc +ab |a 2+b 2=b 7,∴7·(a -c )=a 2+b 2.又b 2=a 2-c 2,整理,得8c 2-14ac +5a 2=0, 即8⎝⎛⎭⎫c a 2-14c a +5=0.∴8e 2-14e +5=0. 解得e =12或e =54(舍去).综上可知,椭圆的离心率e =12.求椭圆离心率及范围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若已知a ,c ,可直接利用e =ca 求解.若已知a ,b 或b ,c ,可借助于a 2=b 2+c 2求出c 或a ,再代入公式e =ca求解.(2)方程法:若a ,c 的值不可求,则可根据条件建立a ,b ,c 的关系式,借助于a 2=b 2+c 2,转化为关于a ,c 的齐次方程或不等式,再将方程或不等式两边同除以a 的最高次幂,得到关于e 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得e 的值或范围.练一练3.如图,已知F 1为椭圆的左焦点,A ,B 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和上顶点,P 为椭圆上的一点,当PF 1⊥F 1A ,PO ∥AB (O 为椭圆的中心)时,求椭圆的离心率.解:由已知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则由题意可知P ⎝⎛⎭⎫-c ,b 2a .∵△PF 1O ∽△BOA , ∴PF 1BO =F 1OOA. ∴b 2a b =ca ,即b =c , ∴a 2=2c 2, ∴e =c a =22.——————————————[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椭圆的几何性质及椭圆离心率的求法,难点是求椭圆的离心率. 2.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标准方程时易忽视椭圆的焦点位置,这也是本节课的易错点. 3.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1)已知椭圆的方程讨论性质时,若不是标准形式,应先化成标准形式,见讲1. (2)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可以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其基本思路是“先定型,再定量”,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见讲2.(3)求椭圆的离心率要注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见讲3.课时达标训练(七)[即时达标对点练]题组1 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研究几何性质1.椭圆25x 2+9y 2=225的长轴长、短轴长、离心率依次是 ( ) A .5、3、0.8 B .10、6、0.8 C .5、3、0.6 D .10、6、0.6解析:选B 把椭圆的方程写成标准方程为x 29+y 225=1,知a =5,b =3,c =4.∴2a =10,2b =6,ca=0.8.2.椭圆以两条坐标轴为对称轴,一个顶点是(0,13),另一个顶点是(-10,0),则焦点坐标为( )A .(±13,0)B .(0,±10)C .(0,±13)D .(0,±69)解析:选D 由题意知,其焦点在y 轴上,且a =13,b =10,则c =a 2-b 2=69. 3.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与椭圆x 225+y 216=1有相同的长轴,椭圆x 2a 2+y 2b 2=1的短轴长与椭圆y 221+x 29=1的短轴长相等,则( ) A .a 2=25,b 2=16 B .a 2=9,b 2=25C .a 2=25,b 2=9或a 2=9,b 2=25D .a 2=25,b 2=9解析:选D 因为椭圆x 225+y 216=1的长轴长为10,焦点在x 轴上,椭圆y 221+x 29=1的短轴长为6,所以a 2=25,b 2=9.题组2 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求标准方程4.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若长轴长为18,且两个焦点恰好将长轴3等分,则此椭圆的方程是( )A.x 281+y 272=1B.x 281+y 29=1 C.x 281+y 245=1 D.x 281+y 236=1 解析:选A 因为2a =18,2c =13×2a =6,所以a =9,c =3,b 2=81-9=72.5.已知椭圆x 210-m +y 2m -2=1,长轴在y 轴上.若焦距为4,则m 等于( )A .4B .5C .7D .8解析:选D 由题意得m -2>10-m 且10-m >0,于是6<m <10,再由(m -2)-(10-m )=22,得m =8.6.已知椭圆G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为32,两个焦点分别为F 1和F 2,椭圆G 上一点到F 1和F 2的距离之和为12.则椭圆G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依题意可设椭圆G 的方程为x 2a 2+y 2b2=1,a >b >0,半焦距为c ,∵椭圆G 的离心为率为32, ∴c a =32⇒c =32a . ∵椭圆G 上一点到F 1和F 2的距离之和为12, ∴2a =12⇒a =6.∴c =33,b =a 2-c 2=3, ∴椭圆G 的方程为x 236+y 29=1.答案:x 236+y 29=1题组3 椭圆的离心率7.椭圆x 2+4y 2=4的离心率为( ) A.32 B.34 C.22 D.23解析:选A 化为标准方程为x 24+y 2=1,a 2=4,b 2=1,c 2=3,∴e =c a =32.8.椭圆的短半轴长为3,焦点到长轴的一个端点的距离等于9,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513 B.35 C.45 D.1213解析:选C 由题意,得⎩⎪⎨⎪⎧b =3,a -c =9,或⎩⎪⎨⎪⎧b =3,a +c =9. 当a -c =9时,由b 2=9得a 2-c 2=9=(a -c )(a +c ), a +c =1,则a =5,c =-4(不合题意).当a +c =9时,解得⎩⎪⎨⎪⎧a =5,c =4,故e =45.9.A 为y 轴上一点,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AF 1F 2为正三角形,且AF 1的中点B 恰好在椭圆上,求此椭圆的离心率.解:如图,连接BF 2.∵△AF 1F 2为正三角形, 且B 为线段AF 1的中点, ∴F 2B ⊥AF 1.又∵∠BF 2F 1=30°,|F 1F 2|=2c ,∴|BF 1|=c ,|BF 2|=3c , 根据椭圆定义得|BF 1|+|BF 2|=2a , 即c +3c =2a , ∴ca=3-1. ∴椭圆的离心率e 为3-1.[能力提升综合练]1.椭圆x 2+my 2=1的焦点在y 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两倍,则m 的值是( ) A.14 B.12 C .2 D .4 解析:选A 由题意可得21m =2×2,解得m =14. 2.过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F 1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F 2为右焦点,若∠F 1PF 2=6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52B.33 C.12 D.13解析:选B 记|F 1F 2|=2c ,则由题设条件,知|PF 1|=2c 3,|PF 2|=4c3,则椭圆的离心率e =2c 2a =|F 1F 2||PF 1|+|PF 2|=2c 2c 3+4c 3=33. 3.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为F ,右顶点为A ,点B 在椭圆上,且BF ⊥x轴,直线AB 交y 轴于点P .若,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A.32 B.22 C.13 D.12解析:选D又∵PO ∥BF ,∴|P A ||AB |=|AO ||AF |=23,即a a +c =23,∴e =c a =12.4.与椭圆9x 2+4y 2=36有相同焦点,且短轴长为45的椭圆方程是________. 解析:椭圆9x 2+4y 2=36可化为x 24+y 29=1,因此可设待求椭圆为x 2m +y 2m +5=1.又b =25,故m =20,得x 220+y 225=1.答案:x 220+y 225=15.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55,且过P (-5,4),则椭圆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e =c a =55,∴c 2a 2=a 2-b 2a 2=15, ∴5a 2-5b 2=a 2即4a 2=5b 2.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5y 24a 2=1(a >0),∵椭圆过点P (-5,4),∴25a 2+5×164a 2=1.解得a 2=45.∴椭圆方程为x 245+y 236=1. 答案:x 245+y 236=16.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的点M 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因为,所以MF 1⊥MF 2,所以点M 的轨迹是以O 为圆心,c 为半径的圆. 因为点M 总在椭圆内部,所以c <b , 所以c 2<b 2=a 2-c 2,所以2c 2<a 2,所以e 2<12,所以0<e <22.答案:⎝⎛⎭⎫0,22 7.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上有M ⎝⎛⎭⎫1,432,N ⎝⎛⎭⎫-322,2两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将点M ⎝⎛⎭⎫1,432,N ⎝⎛⎭⎫-322,2代入上式,得⎩⎪⎨⎪⎧12a 2+⎝⎛⎭⎫4322b2=1,⎝⎛⎭⎫-3222a 2+(2)2b 2=1,解得⎩⎪⎨⎪⎧a 2=9,b 2=4.此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4=1.当焦点在y 轴上时,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将点M ⎝⎛⎭⎫1,432,N ⎝⎛⎭⎫-322,2代入上式得 ⎩⎪⎨⎪⎧⎝⎛⎭⎫4322a 2+12b2=1,(2)2a 2+⎝⎛⎭⎫-3222b 2=1,解得⎩⎪⎨⎪⎧a 2=4,b 2=9.因为a >b >0,所以舍去,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9+y 24=1.8.已知椭圆x 2+(m +3)y 2=m (m >0)的离心率e =32,求m 的值及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解:椭圆方程可化为x 2m +y 2mm +3=1,由m >0,易知m >m m +3,∴a 2=m ,b 2=mm +3.∴c =a 2-b 2= m (m +2)m +3.由e =32,得 m +2m +3=32,解得m =1,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y 214=1. ∴a =1,b =12,c =32.∴椭圆的长轴长为2,短轴长为1, 两焦点坐标分别为F 1⎝⎛⎭⎫-32,0,F 2⎝⎛⎭⎫32,0, 顶点坐标分别为A 1(-1,0),A 2(1,0),B 1⎝⎛⎭⎫0,-12,B 2⎝⎛⎭⎫0,12. 第3课时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习题课)[思考1]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方法?名师指津:(1)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判断,d =r ⇔相切;d >r ⇔相离;d <r ⇔相交.(2)代数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利用方程组解的个数判断.[思考2] 能否利用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名师指津:不能采用几何法,但是可以利用代数法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思考3] 已知直线l 和椭圆C 的方程,如何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名师指津: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解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消去方程组中的一个变量,得到关于另一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则Δ>0⇔直线与椭圆相交; Δ=0⇔直线与椭圆相切; Δ<0⇔直线与椭圆相离.讲一讲1.已知椭圆4x 2+y 2=1及直线y =x +m .问m 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相切、相交、相离. [尝试解答] 将y =x +m 代入4x 2+y 2=1,消去y 整理得5x 2+2mx +m 2-1=0.Δ=4m 2-20(m 2-1)=20-16m 2.当Δ=0时,得m =±52,直线与椭圆相切;当Δ>0时,得-52<m <52,直线与椭圆相交; 当Δ<0时,得m <-52或m >52,直线与椭圆相离.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练一练1.若直线y =kx +1与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x 25+y 2m =1总有公共点,求m 的取值范围.解:由⎩⎪⎨⎪⎧y =kx +1,x 25+y 2m =1,消去y ,整理得(m +5k 2)x 2+10kx +5(1-m )=0,所以Δ=100k 2-20(m +5k 2)(1-m )=20m (5k 2+m -1), 因为直线与椭圆总有公共点, 所以Δ≥0对任意k ∈R 都成立, 因为m >0,所以5k 2≥1-m 恒成立, 所以1-m ≤0, 即m ≥1.又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 所以0<m <5, 综上,1≤m <5,即m 的取值范围是[1,5).[思考1] 若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点A ,B ,如何求弦长|AB |? 名师指津:(1)利用r 2=d 2+⎝⎛⎭⎫l 22求解;(2)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3)利用弦长公式|AB |=1+k 2|x 1-x 2|求解.[思考2] 若直线l :y =kx +m 与椭圆x 2a 2+y 2b 2=1相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如何求|AB |的值?名师指津:|AB |=1+k 2|x 1-x 2|. 讲一讲2.已知椭圆x 236+y 29=1和点P (4,2),直线l 经过点P 且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1)当直线l 的斜率为12时,求线段AB 的长度;(2)当P 点恰好为线段AB 的中点时,求l 的方程.[尝试解答] (1)由已知可得直线l 的方程为y -2=12(x -4),即y =12x .由⎩⎨⎧y =12x ,x 236+y29=1,可得x 2-18=0,若设A (x 1,y 1),B (x 2,y 2). 则x 1+x 2=0,x 1x 2=-18.于是|AB |=(x 1-x 2)2+(y 1-y 2)2 =(x 1-x 2)2+14(x 1-x 2)2=52(x 1+x 2)2-4x 1x 2 =52×62=310. 所以线段AB 的长度为310.(2)法一:设l 的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 -2=k (x -4). 联立⎩⎪⎨⎪⎧x 236+y 29=1,y -2=k (x -4),消去y 得(1+4k 2)x 2-(32k 2-16k )x +(64k 2-64k -20)=0. 若设A (x 1,y 1),B (x 2,y 2), 则x 1+x 2=32k 2-16k 1+4k 2,由于AB 的中点恰好为P (4,2), 所以x 1+x 22=16k 2-8k 1+4k 2=4,解得k =-12,且满足Δ>0.这时直线的方程为y -2=-12(x -4),即y =-12x +4.法二: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x 2136+y 219=1,x 2236+y 229=1,两式相减得x 22-x 2136+y 22-y 219=0,整理得k AB =y 2-y 1x 2-x 1=-9(x 2+x 1)36(y 2+y 1), 由于P (4,2)是AB 的中点, ∴x 1+x 2=8,y 1+y 2=4, 于是k AB =-9×836×4=-12,于是直线AB 的方程为y -2=-12(x -4),即y =-12x +4.(1)弦长公式设直线方程为y =kx +m (k ≠0),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或y 2a 2+x 2b 2=1(a >b >0),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则|AB |=(x 1-x 2)2+(y 1-y 2)2, 所以|AB |=(x 1-x 2)2+(kx 1-kx 2)2 =1+k 2·(x 1-x 2)2=1+k 2·(x 1+x 2)2-4x 1x 2, 或|AB |=⎝⎛⎭⎫1ky 1-1k y 22+(y 1-y 2)2=1+1k 2·(y 1-y 2)2 =1+1k2·(y 1+y 2)2-4y 1y 2. 其中,x 1+x 2,x 1x 2或y 1+y 2,y 1y 2的值,可通过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 或x 后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到.(2)解决椭圆中点弦问题的两种方法①根与系数的关系法:联立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构成方程组,消去一个未知数,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中点坐标公式解决.②点差法:利用交点在曲线上,坐标满足方程,将交点坐标分别代入椭圆方程,然后作差,构造出中点坐标和斜率的关系,具体如下:已知A (x 1,y 1),B (x 2,y 2)是椭圆x 2a 2+y 2b 2=1(a >b >0)上的两个不同的点,M (x 0,y 0)是线段AB 的中点,则⎩⎨⎧x 21a 2+y 21b2=1,①x 22a 2+y22b 2=1,②由①-②,得1a 2(x 21-x 22)+1b 2(y 21-y 22)=0,变形得y 1-y 2x 1-x 2=-b 2a 2·x 1+x 2y 1+y 2=-b 2a 2·x 0y 0,即k AB=-b 2x 0a 2y 0.练一练2.直线y =x +1被椭圆x 24+y 22=1所截得线段的中点的坐标是( )A.⎝⎛⎭⎫23,53B.⎝⎛⎭⎫43,73C.⎝⎛⎭⎫-23,13D.⎝⎛⎭⎫-132,-172 解析:选C 联立方程组⎩⎪⎨⎪⎧y =x +1,x 24+y 22=1,消去y 得3x 2+4x -2=0.设交点A (x 1,y 1),B (x 2,y 2),中点M (x 0,y 0), ∴x 1+x 2=-43,x 0=x 1+x 22=-23,y 0=x 0+1=13.∴所求中点的坐标为⎝⎛⎭⎫-23,13. 3.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且椭圆与直线x +2y +8=0相交于P ,Q ,且|PQ |=10,求椭圆方程.解:∵e =32,∴b 2=14a 2.∴椭圆方程为x 2+4y 2=a 2. 与x +2y +8=0联立消去y ,得2x 2+16x +64-a 2=0,由Δ>0得a 2>32,由弦长公式得10=54×[64-2(64-a 2)].∴a 2=36,b 2=9.∴椭圆方程为x 236+y 29=1.讲一讲。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1-1学案第二章2-1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Word版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椭圆的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定义用集合语言叙述为:P={M||MF1|+|MF2|=2a,2a>|F1F2|}.定义中的常数不满足2a>|F1F2|时点的轨迹是什么?提示:(1)当|PF1|+|PF2|=2a<|F1F2|时,P的轨迹不存在.(2)当|PF1|+|PF2|=2a=|F1F2|时,P的轨迹为以F1,F2为端点的线段.2.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焦点位置标准方程焦点焦距焦点在x轴上x2a2+y2b2=1(a>b>0)F1(-c,0),F2(c,0)2c焦点在y轴上y2a2+x2b2=1(a>b>0)F1(0,-c),F2(0,c)2c(1)从椭圆的标准方程如何判断椭圆焦点的位置?提示:判断椭圆焦点在哪个轴上就要判断椭圆标准方程中x2项和y2项的分母哪个更大一些,即“谁大在谁上”.(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b>c一定成立吗?提示:不一定,只需a>b,a>c即可,b,c的大小关系不确定.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1)已知F1(-4,0),F2(4,0),平面内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椭圆.()提示:(1)×.因为2a=|F1F2|=8,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不是椭圆.(2)已知F1(-4,0),F2(4,0),平面内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提示:(2)×.2a<|F 1F 2|,动点的轨迹不存在.(3)平面内到点F 1(-4,0),F 2(4,0)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点M(5,3)到F 1,F 2的距离之和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 提示:(3)√.符合椭圆的定义.(4)平面内到点F 1(-4,0),F 2(4,0)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 提示:(4)×.平面内到点F 1(-4,0),F 2(4,0)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线段F 1F 2的垂直平分线.2.椭圆x 216 +y 225 =1的焦点为F 1,F 2,P 为椭圆上一点,若||PF 1 =2,则||PF 2 =( )A .2B .4C .6D .8【解析】选D.由题意a =5,||PF 1 +||PF 2 =2a , 所以||PF 2 =2a -||PF 1 =10-2=8.3.(教材二次开发:例题改编)设F 1,F 2为定点,||F 1F 2 =6,动点M 满足||MF 1 +||MF 2 =10,则动点M 的轨迹是________.(从以下选择:椭圆.直线.圆.线段)【解析】动点M 满足||MF 1 +||MF 2 =10>6=|F 1F 2|,所以点M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的椭圆. 答案:椭圆类型一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数学运算)1.(2021·昆明高二检测)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是⎝⎛⎭⎫-3,0 ,⎝⎛⎭⎫3,0 ,且点⎝⎛⎭⎫0,2 在椭圆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A .x 213 +y 24 =1 B .x 29 +y 24 =1 C .x 24 +y 213 =1D .x 213 -y 24 =1【解析】选A.由题意,因为椭圆的两个焦点是(-3,0),(3,0),所以c =3,且焦点在x 轴上,又因为椭圆过点⎝⎛⎭⎫0,2 ,所以b =2,根据a 2=b 2+c 2,可得a =13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13+y 24 =1.2.已知椭圆C :x 2a 2 +y 2b 2 =1(a>b>0)的左焦点为F(- 3 ,0),且椭圆C 上的点与长轴两端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值为3 2 ,则椭圆C 的方程为( ) A .x 23 +y 2=1 B .x 24 +y 2=1 C .x 26 +y 23 =1D .x 29 +y 26 =1【解析】选C.因为椭圆C 的左焦点为F(- 3 ,0),所以c = 3 , 又因为椭圆C 上的点与长轴两端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3 2 ,即12 ×2a×b =ab =3 2 ①又因为a 2=b 2+c 2,即a 2=b 2+3② 由①②解得:a = 6 ,b = 3 , 椭圆C 的方程为x 26 +y 23 =1.3.求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两点P ⎝ ⎛⎭⎪⎫13,13 ,Q ⎝ ⎛⎭⎪⎫0,-1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解析】方法一:(1)当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 +y 2b 2 =1(a>b>0).依题意,有⎩⎪⎨⎪⎧⎝ ⎛⎭⎪⎫132a 2+⎝ ⎛⎭⎪⎫132b 2=1,0+⎝ ⎛⎭⎪⎫-122b2=1,解得⎩⎪⎨⎪⎧a 2=15,b 2=14.由a>b>0,知不合题意,故舍去.(2)当椭圆焦点在y 轴上时,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a 2 +x 2b 2 =1(a>b>0).依题意,有⎩⎪⎨⎪⎧⎝ ⎛⎭⎪⎫132a 2+⎝ ⎛⎭⎪⎫132b 2=1,⎝ ⎛⎭⎪⎫-122a2+0=1,解得⎩⎪⎨⎪⎧a 2=14,b 2=15.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14 +x 215=1.方法二:设椭圆的方程为mx 2+ny 2=1(m>0,n>0,m≠n).则⎩⎨⎧⎝ ⎛⎭⎪⎫132m +⎝ ⎛⎭⎪⎫132n =1,⎝ ⎛⎭⎪⎫-122n =1,解得⎩⎨⎧m =5,n =4.所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5x 2+4y 2=1,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14 +x 215=1.1.求曲线方程首先考虑比较简单的定义法,也可以用待定系数法. 2.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步骤(1)作判断:依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还是在y 轴上,还是在两个坐标轴上都有可能. (2)设方程.①依据上述判断设方程为x 2a 2 +y 2b 2 =1(a>b>0)或y 2a 2 +x 2b 2 =1(a>b>0); ②在不能确定焦点位置的情况下也可设mx 2+ny 2=1(m>0,n>0且m≠n).(3)找关系:依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 ,b 或m ,n 的方程组.(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a ,b 或m ,n 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 提醒:焦点所在坐标轴不同,其标准方程的形式也不同. 类型二 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问题(数学运算)【典例】(1)椭圆x 29 +y 22 =1的焦点为F 1,F 2,点P 在椭圆上,若|PF 1|=4,求∠F 1PF 2的大小.(2)已知椭圆x 24 +y 23 =1中,点P 是椭圆上一点,F 1,F 2是椭圆的焦点,且∠PF 1F 2=120°,求△PF 1F 2的面积. 【思路导引】【解析】(1)由x 29 +y 22 =1,知a =3,b = 2 , 所以c =7 ,|PF 2|=2a -|PF 1|=2, 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 =-12 ,所以∠F 1PF 2=120°.(2)由x 24 +y 23 =1,知a =2,b = 3 ,所以c =a 2-b 2 =1,|F 1F 2|=2c =2.在△PF 1F 2中,由余弦定理得|PF 2|2=|PF 1|2+|F 1F 2|2-2|PF 1||F 1F 2|cos ∠PF 1F 2, 即|PF 2|2=|PF 1|2+4+2|PF 1|.① 由椭圆定义得|PF 1|+|PF 2|=2a =4.② 由①②联立得|PF 1|=65 .所以12PFF S =12 |PF 1||F 1F 2|sin ∠PF 1F 2 =12 ×65 ×2×32 =335 .1.椭圆定义的应用(1)实现椭圆上的点与两个焦点连线长度之间的相互转化. (2)将椭圆上的点与两焦点连线的和看成一个整体,求解定值问题. 2.椭圆定义解题的整体思想对于椭圆上一点P 与椭圆的两焦点F 1,F 2构成的△F 1PF 2,如果已知∠F 1PF 2,可利用S =12 |PF 1||PF 2|sin ∠F 1PF 2把|PF 1|·|PF 2|看成一个整体,运用公式|PF 1|2+|PF 2|2=(|PF 1|+|PF 2|)2-2|PF 1|·|PF 2|及余弦定理求出|PF 1|·|PF 2|,而无需单独求出|PF 1|和|PF 2|,这样可以减少运算量.1.已知椭圆C :x 2a 2 +y 2b 2 =1(a >b >0)的左,右焦点为F 1,F 2,离心率为33 ,过点F 2的直线l 交C 于A ,B 两点.若△AF 1B 的周长为4 3 ,则C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及椭圆的定义知4a =4 3 , 则a = 3 .又c a =c 3 =33 ,所以c =1.所以b 2=2. 所以C 的方程为x 23 +y 22 =1. 答案:x 23 +y 22 =12.已知P 是椭圆y 25 +x 24 =1上的一点,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且∠F 1PF 2=30°,则△F 1PF 2的面积是________. 【解析】由椭圆方程知a =5 ,b =2, 所以c =a 2-b 2 =1,所以|F 1F 2|=2,又由椭圆定义知|PF 1|+|PF 2|=2a =2 5 . 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F 1F 2|2=|PF 1|2+|PF 2|2- 2|PF 1|·|PF 2|·cos ∠F 1PF 2, 即4=(|PF 1|+|PF 2|)2-2|PF 1|·|PF 2|-2|PF 1|·|PF 2|cos 30°, 即4=20-(2+ 3 )|PF 1|·|PF 2|,所以|PF 1|·|PF 2|=16(2- 3 ),12PFF S=12 |PF 1|·|PF 2|sin ∠F 1PF 2=12 ×16(2- 3 )×12 =8-43 . 答案:8-4 3【拓展延伸】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椭圆上一点P 与椭圆的两个焦点F 1,F 2构成的△PF 1F 2,称为焦点三角形.解关于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问题,通常要利用椭圆的定义,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求解. 【拓展训练】在椭圆C :x 2a 2 +y 2b 2 =1(a>b>0)的焦点三角形PF 1F 2中,∠F 1PF 2=α,点P 的坐标为(x 0,y 0),求证:△PF 1F 2的面积S △PF 1F 2=c|y 0|=b 2tan α2 .【证明】12PFF SS △PF 1F 2=12 |F 1F 2||y 0|=c|y 0|.在△PF 1F 2中,根据椭圆定义,得|PF 1|+|PF 2|=2a. 两边平方,得|PF 1|2+|PF 2|2+2|PF 1||PF 2|=4a 2.① 根据余弦定理,得|PF 1|2+|PF 2|2-2|PF 1||PF 2| cos α=4c 2.②, ①-②,得(1+cos α)|PF 1||PF 2|=2b 2, 所以|PF 1||PF 2|=2b 21+cos α.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PFF S =12 |PF 1||PF 2|sin α =12 ·2b 21+cos α ·sin α=b 2·sin α1+cos α. 又因为sin α1+cos α =2sin α2cos α22cos 2α2 =sin α2cos α2=tan α2 , 所以12PFF S =b 2tan α2 . 类型三 与椭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定义法【典例】一个动圆与圆Q 1:(x +3)2+y 2=1外切,与圆Q 2:(x -3)2+y 2=81内切,试求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思路导引】由圆的相切,及动圆圆心与两个定圆圆心、半径的关系得轨迹.【解析】由已知,得两定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Q 1(-3,0),R 1=1;Q 2(3,0),R 2=9.设动圆圆心为M(x ,y),半径为R ,如图.由题设有|MQ 1|=1+R ,|MQ 2|=9-R ,所以|MQ 1|+|MQ 2|=10>|Q 1Q 2|=6.由椭圆的定义知点M在以Q1,Q2为焦点的椭圆上,且a=5,c=3. 所以b2=a2-c2=25-9=16,故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x225+y216=1.若将“圆Q1:(x+3)2+y2=1”改为“圆Q1:(x+3)2+y2=9”,试求这个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解析】由已知,得两定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Q1(-3,0),R1=3;Q2(3,0),R2=9.设动圆圆心为M(x,y),半径为R.由题设有|MQ1|=3+R,|MQ2|=9-R,所以|MQ1|+|MQ2|=12>|Q1Q2|=6.由椭圆的定义知点M在以Q1,Q2为焦点的椭圆上,且a=6,c=3.所以b2=a2-c2=36-9=27,椭圆方程为x236+y227=1,又当M在点(-6,0)时,不存在圆符合题意,所以x≠-6,故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x236+y227=1(x≠-6).代入法(相关点法)【典例】已知P是椭圆x24+y28=1上一动点;O为坐标原点,则线段OP的中点Q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思路导引】点Q为OP的中点⇒点Q与点P的坐标关系⇒代入法求解.【解析】设Q(x ,y),P(x 0,y 0),由点Q 是线段OP 的中点知x 0=2x ,y 0=2y , 又x 20 4 +y 20 8 =1,所以(2x )24 +(2y )28 =1,即x 2+y 22 =1.答案:x 2+y 22 =11.对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认识如果能确定动点运动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以利用这种已知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其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为定义法.定义法在我们后续要学习的圆锥曲线的问题中被广泛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2.代入法(相关点法)若所求轨迹上的动点P(x ,y)与另一个已知曲线C :F(x ,y)=0上的动点Q(x 1,y 1)存在着某种联系,可以把点Q 的坐标用点P 的坐标表示出来,然后代入已知曲线C 的方程 F(x ,y)=0,化简即得所求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代入法(又称相关点法).1.已知动圆M 过定点A(-3,0),并且内切于定圆B :(x -3)2+y 2=64,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MA|=r ,|MB|=8-r ,所以|MA|+|MB|=8,且8>|AB|=6,所以动点M 的轨迹是椭圆,且焦点分别是A(-3,0),B(3,0),且2a =8,所以a =4,c =3,b 2=a 2-c 2=16-9=7.所以所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x 216 +y 27 =1.2.(2021·洛阳高二检测)已知椭圆的两焦点为F 1(-1,0),F 2(1,0),P 为椭圆上一点,且||F 1F 2 是||PF 1 与||PF 2 的等差中项.(1)求此椭圆方程;(2)若点P 满足∠F 1PF 2=60°,求△PF 1F 2的面积.【解析】(1)设所求椭圆方程为x 2a 2 +y 2b 2 =1(a>0,b>0),根据已知可得||F 1F 2 =2,所以||PF 1 +||PF 2 =4=2a ,所以a =2,b 2=a 2-c 2=4-1=3,所以此椭圆方程为x 24 +y 23 =1;(2)在△PF 1F 2中,设||PF 1 =m ,||PF 2 =n ,由余弦定理得4=m 2+n 2-2mn·cos 60°,所以4=(m +n)2-2mn -2mn·cos 60°=16-3mn ,mn =4,所以12PFF S S △PF 1F 2=12 mn·sin 60°=12 ×4×32 =3 .1.若方程x 220+a +y 24-a =1表示椭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0,4B .⎝⎛⎭⎫-20,-8 ∪⎝⎛⎭⎫-8,4C .⎝⎛⎭⎫-∞,-20 ∪⎝⎛⎭⎫4,+∞D .⎝⎛⎭⎫-∞,-20 ∪⎝⎛⎭⎫-8,+∞【解析】选B.因为方程x 220+a +y 24-a=1表示椭圆, 所以有⎩⎪⎨⎪⎧20+a>0,4-a>0,20+a≠4-a ⇒⎩⎪⎨⎪⎧a>-20,a<4,a≠-8⇒-20<a<-8或-8<a<4.2.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 1(0,-8),F 2(0,8),且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20,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 .x 2100 +y 236 =1B .y 2400 +x 2336 =1C .y 2100 +x 236 =1D .y 220 +x 212 =1【解析】选C.由已知c =8,2a =20,所以a =10,b 2=a 2-c 2=36,故椭圆的方程为y 2100 +x 236 =1. 3.若方程x 2m +y 21-m=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由题可知,方程x 2m +y 21-m=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可得1-m>m>0,解得:0<m<12 ,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0,12 . 答案:⎝ ⎛⎭⎪⎫0,12 4.如果方程x 2a 2 +y 2a +6=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于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a 2>a +6,a +6>0,即⎩⎨⎧(a +2)(a -3)>0,a>-6. 解得a>3或-6<a<-2. 答案:(3,+∞)∪(-6,-2)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中数学选修1-1人教A教案导学案: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 1.1椭圆的标准方程一预习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预习内容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2.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3.椭圆的定义:---------------------------------------------------------------- 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两焦点的距离叫做 ----------------。
4.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①建系;以-----------为轴,----------- 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的坐标分别为:--------------------②写出点集;设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根据椭圆定义知: ------------------------------③坐标化;④化简(注意根式的处理和令a2-c2=b2)类似的,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方程为:-------------------------- 其中焦点坐标为:--------------------------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重点:椭圆的定义的理解及其标准方程记忆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二、学习过程1.思考:(1)动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运动的?(2)动点运动出的轨迹是什么?得出结论:在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的点的轨迹为2.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1)建系: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设椭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M(x,y),设两定点坐标为:F1(-c,0),F2(c,0),2)则M满足:|MF1|+|MF2|=2a,思考:我们要化简方程就是要化去方程中的根式,你学过什么办法?a4-2a2cx+c2x2=a2x2-2a2cx+a2c2+a2y2,整理得:(a2-c2)x2+a2y2=a2(a2-c2).b2=a2-c2得:() 222210 x ya ba b+=>>3.例题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3,22⎛⎫-⎪⎝⎭,求它的标准方程.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因点53,22⎛⎫- ⎪⎝⎭在椭圆上, 代入化简可得标准方程。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教案-2.1 椭圆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椭圆的范围;2.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对称性,明确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椭圆的对称轴、对称中心;3.使学生掌握椭圆的顶点坐标、长轴长、短轴长、以及a、b、c的几何意义,明确标准方程所表示的椭圆的截距;4.使学生掌握离心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坐标法中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复习:椭圆的标准方程下面我们将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1)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一、椭圆的几何性质:1. 范围:椭圆上点的坐标(x,y)满足于是知椭圆落在直线所围成的矩形中。
(如图所示)1. 对称性:⑴复习:如何判断曲线的对称性?⑵指明:标准方程表示的椭圆关于x轴、y轴及原点都对称;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简称中心;x轴、y轴叫椭圆的对称轴。
非标准方程表示的椭圆的对称轴不是坐标轴,椭圆的对称轴不是坐标轴时,椭圆的方程不是标准方程,但无论椭圆在什么位置,它都有互相垂直的两条坐标轴, 都有中心.1. 顶点:观察:上图中,椭圆短轴的端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相等,且等于长半轴长,即|B1F1|= |B2F1|= |B1F2|= |B2F2|=a在Rt△O B2F2中|OF2|2=| B2F2|2- |OB2|2 ,即c2= a2 -b24.离心率:(1)定义: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2)范围:因为a>c>0,所以0<e<1;(3)说明:e的变化对椭圆的影响。
(课本P98)三、例题讲解:四、随堂练习:课本P102第1、2题。
五、课堂小结:椭圆的标准形式下的简单几何性质。
六、课后作业:P103习题8.2 第1,2,3题。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课件: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时2
B.椭圆
C.线段
D.直线
解析:连 OP,MF2,则 OP∥MF2, |PO|=21|MF2|,又|PF1|
=12|MF1|,所以|PO|+|PF1|=12(|MF1|+|MF2|)=a,由题意
的定义知,点 P 的轨迹是椭圆.故选 B.
答案:B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 首先,要恰当地选择方程的形式,如果不能确定焦点的 位置,可用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案例式 学习
顺序式 学习
冲刺式 学习
什么是学习力-高效学习必备习惯
积极 主动
以终 为始
分清 主次
不断 更新
高效学习模型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整过程
方向
资料
筛选
认知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整过程
消化
固化
模式
拓展
小思考
TIP1:听懂看到≈认知获取; TIP2:什么叫认知获取: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 大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TIP3:认知获取是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方程中 a>b 这个条件,当 a=b 时,方程并不表示椭圆.
【防范措施】 椭圆标准方程中,分母都大于零且 不相等,在解题时,不仅要注意分母都大于零,还要注 意分母相等时该方程就变成了圆的方程.
【正解】
5-k>0, 由题意可知 k-3>0,
5-k≠k-3,
解得 3<k<5 且 k≠4.
1.到两定点 F1(-2,0)和 F2(2,0)的距离之和为 4 的
2.若将第 1 题中“点 M 在 PP′上,并且P→M=2M→P′”改为“点 M 在直线 PP′上,并且P′→M=λP′→P(λ>0)”,则 M 点的轨迹是
高二数学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1
距.
(2) 通过标准方程可以判断焦点的位置,其方法是:
看 x2, y 2 的分母大小,哪个分母大,焦
点就在哪个坐标轴上 .
4.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步骤.
(1) 作判断:依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还是在 y 轴上.
(2) 设方程: ①依据上述判断设方程为
x2 y2
x2 y2
a2+ b2= 1 或 b2+ a2= 1.
y2 x 2 A. + = 1
84
y2 x2
y2 x2
B. + = 1 C. + = 1
10 6
48
y2 x 2 D. + = 1
6 10
解析: 由题意知,所求椭圆的焦点在
53
x 轴上,可以排除
A、 B;再把点
,- 22
代入方程,
可知应选 D. 3.过椭圆 4x 2+ 2y2= 1 的一个焦点 F1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即 a= 2.
4,得 2a=4,
3 又 A 1, 2 在椭圆 C 上,
32
12
2
∴ 22+ b2 = 1,解得 b = 3.
∴ c2= a2- b2= 1.
x2 y2 ∴椭圆 C 的方程为 4 + 3 = 1,
焦点坐标为 F( ±1, 0)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已知 F1( - 4, 0) , F2(4 ,0) ,到 F1,F2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 8 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B.已知 F1( - 4, 0) , F2(4 ,0) ,到 F1,F2 两点的距离之和为 6 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基础梳理
1.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1)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1,F2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 大于 | 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 椭圆 ,这两个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课件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
【答案】 D
4.若 x2+ym2=1 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则 m 的 取值范围是________.
• 【解析】 ∵焦点在y轴上,∴m>1. • 【答案】 m>1
题型探究
一. 椭圆定义的应用
(1)椭圆2x52+y92=1 上一点 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5,
则 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2)法一 当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时, 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ax22+by22=1(a>b>0). ∵椭圆经过两点(2,0),(0,1),
∴aa4022+ +bb0122= =11, . 则ab= =21, . ∴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42+y2=1;
当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时, 设方程为ay22+xb22=1(a>b>0). ∵椭圆经过两点(2,0),(0,1),
的长度,故此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
【答案】 线段F1F2
规律方法
• 在椭圆中若遇到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及动点到两定 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的轨迹的判断问题,常常用椭圆的定义进 行解决.
二.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 根据下列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4,0)和(4,0),且椭圆经 过点(5,0); • (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2,0)和(0,1) 两点; • (3)经过点(2,-3)且与椭圆9x2+4y2=36有共同的焦点.
3.已知椭圆xa22+y22=1 的一个焦点为(2,042+y22=1
B.x32+y22=1
C.x2+y22=1
D.x62+y22=1
【解析】 由题意知,椭圆焦点在 x 轴上,且 c=2, 由 a2=b2+c2,得 a2=2+4=6,
人教A版选修1-1教案: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含答案)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1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学生对椭圆图形的直观观察,探索发现应该关注椭圆的哪些性质,以及其性质在代数方面上的反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熟练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
②掌握标准方程中a,b,c的几何意义
③通过对椭圆的研究,加强学生对学习“圆锥曲线”的方法(用代数来研究几何)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椭圆的图形的研究,加深对“数形结合法”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形结合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知识与技能①②③
【教学难点】:
知识与技能③
【课前准备】:
课件学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 2.1 教学课件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选修1-1
【自主解答】 (1)由于动点到F1、F2的距离之和恰巧等于 F1F2的长度,故此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2)由椭圆的定义,|AF1|+|AF2|=2a,|BF1|+|BF1|=2a, ∴|AF1|+|BF1|+|AF2|+|BF2|=|AF1|+|BF1|+|AB|=4a= 20, ∴△ABF1的周长为20. 【答案】 (1)线段F1F2 (2)20
(1)已知 F1(-4,0),F2(4,0),则到 F1、F2 两点的距 离之和等于 8 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
(2)椭圆1x62 +2y52 =1 的两焦点分别为 F1、F2,过 F2 的直线交 椭圆于 A、B 两点,则△ABF1 的周长为________.
【思路探究】 (1)动点的轨迹是椭圆吗?(2)怎样用椭圆 的定义求△ABF1的周长?
【解】 设P(x0,y0),AP的中点M(x,y),则
x=x0-2 5, y=y20,
即xy00= =22xy+ ,5, 代入椭圆方程2x52 +1y62 =1,
得2x2+552+y42=1, 所以AP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2x2+552+y42=1.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选修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选修1-1
【自主解答】 (1)∵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设它的标准方程为ax22+by22=1(a>b>0), ∴2a= 5+42+ 5-42=10, ∴a=5.又c=4,∴b2=a2-c2=25-16=9,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x52 +y92=1.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选修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选修1-1
1.定义是判断点的轨迹是否为椭圆的重要依据,根据椭圆 的定义可知,集合 P={M||MF1|+|MF2|=2a},|F1F2|=2c,a>0, c>0,且 a、c 为常数.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教案-2.1 椭圆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求适合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2.理解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3.掌握椭圆的准线方程并能运用准线方程判定椭圆的焦点位置.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椭圆的比值定义,椭圆的准线的定义及其运用.教学难点:椭圆的准线的运用.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求椭圆16x2+9y2=144中x,y的范围,长轴和短轴长、离心率、半焦距的大小、焦点及顶点坐标。
二、课堂新授: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经过点P(-3,0)、Q(0,-2);(2)长轴的长等于20,离心率等于.解:(1)由椭圆的几何性质可知,点P、Q分别是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一个端点.于是得a=3,b=2.又长轴在x轴上,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 由已知,2a=20,e=,a=10,c=6.b2=102-62=64.由于椭圆的焦点可能在x轴上,也可能在y轴上,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例1. 如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心(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439KM。
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距地面2384km,并且F2、A、B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半径约为6371km.求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精确到1km).点评:当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0<e<1)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
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一、随堂练习:P102 练习4,6二、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P103 习题8.24,5,6,7。
人教A版选修1-1教案: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含答案)
§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解析几何部分“利用方程来解决曲线公共点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对椭圆的性质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组求解来解决曲线公共点”的方法、步骤。
②理解求公共点的过程中△对于公共点的个数的影响。
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研究直线与椭圆的交点问题,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形结合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知识与技能③
【教学难点】:
知识与技能①②
【课前准备】:
课件。
人教A版选修1-1教案:2.1.1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含答案)
§2.1.1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轨迹方程、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将主要通过例题、练习明确求轨迹方程的步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焦点、焦点位置、焦距与方程关系;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步骤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习题的评练结合,促使学生掌握求椭圆轨迹方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求椭圆轨迹方程,使学生认识到辨证联系地看问题,学会在解题过程中抓住题目中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教学重点】:知识与技能①、②【教学难点】:知识与技能②【课前准备】:课件小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轨迹方程、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将主要通过例题、练习明确求轨迹方程的步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焦点、焦点位置、焦距与方程关系;
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步骤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题、习题的评练结合,促使学生掌握求椭圆轨迹方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求椭圆轨迹方程,使学生认识到辨证联系地看问题,学会在解题过程中抓住题目中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识与技能①、②
【教学难点】:
知识与技能②
【课前准备】: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