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
摘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需求管理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供给管理是在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条件下来进行。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涉及供给问题,又涉及需求问题。追求短期的高增长不解决长期发展问题,并可能引起经济波动,不仅影响增长质量,而且也不能实现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刺激需求,也要改善供给,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把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更加重视供给的改善。
关键词:需求管理;供给管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2-0043-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看,过分强调需求管理和短期问题掩盖了供给问题和长期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形成了新的特征,经济发展中的长期问题、供给问题进一步凸显。所以,需要从新阶段的新特征出发,以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既有供给因素又有需求因素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实践看,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影响,但需求管理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供给管理是在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条件下进行的。在供给约束不明显的情况下,需求管理具有明显的效果。而在供给约束明显的背景下,需求管理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就需要实施供给管理。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以来,在实践上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转变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由于遭受外部冲击,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008年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由2007年的13.0%下降至2011年9.2%。为什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不明显,而且我国宏观经济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我们认为应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约因素的需求分析
依据宏观经济学的原理,需求分为内需和外需,而内需又分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部分,从内需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消费不足。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71563.7亿元,增长率为12836.56%;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184元增长至2011年的9968元,增长率为5317.4%,滞后于GDP的增长。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仅占GDP的36%,这一比重自1990年以来已经下降近15%,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同期的消费比重。同时,消费的增长低于投资的增长,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而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为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2011年,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12.5%和19.1%,相比于强劲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费率继续呈下降趋势。从外需看,金融全球化促使各贸易伙伴之间的投融资联系更加密切,债权债务联系加深。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波动,由于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导致我国外需明显下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由2007年的19.7%下降至2008年的9.2%,到2009年更是降为负值,仅为-44.8%,虽然到2010年贡献率又回升到正值,但仅为3.9%,我国外需依然处于严重的不足状态中;由于消费需求不足,仅靠投资需求支撑GDP的增长,造成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尽管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由于需求因素中只能通过投资这个唯一的因素带动增长,使经济发展方式陷于投资驱动和规模扩张而不能自拔,难以向效率提高型转变。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约因素的供给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供给问题,即生产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有:第一,供给结构问题。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依赖第二产业,近几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很快,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自2000年后就一直在40%左右徘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第二产业的内部构成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这导致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实现。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使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部分行业出现重复建设现象;而一些现代工业及服务行业由于得不到投资又难以发展壮大。目前,我国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化发展迅速,已经对传统工业形成有力的冲击,其对资本和技术创新要求大大增强,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这对我国的工业化任务又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二,供给效率问题。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主要按照规模扩张的思路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量投入资本、劳动和土地等自然资源实现的。对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达2/3以上,而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导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投资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当经济增长速度上升到较高水平时,这种由资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高投入、低产出特征就更加突出,生产率水平比较低。第三,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通过大规模吸引外国投资“以市场换技术”等方式,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依赖国外技术转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为明显。节能技术的创新不足,导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增加。经济发展中的创新能力不足,使我国经济发展陷入高消耗、低产出的恶性循环,资源短缺问题加重。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扩大需求,也要改善供给
追求短期的高增长并不能解决长期的发展问题,还会引起经济波动,不仅影响增长质量,而且从长期看年平均增长率并不高。解决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波动需要依靠需求管理,而解决长期经济发展问题则需要依靠供给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通过供给管理的改善来实施。决定短期供给的因素是资本的数量,决定长期供给因素还包括资本产出率、技术创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