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案1
统计学教案(1)
为亿兀,2015年为亿兀,亿兀,亿兀均是指标值,但是时间不同,指标值发生了变化:
蔬菜:()=牛肉()=
鲜蛋:()=水产品 ()=
全部商品价格变动使该市居民增加支出的金额为艺piqi-艺poqi
==(万兀)
(4) 每一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居民支出金额增加数为;P0(Q1-Q0)
蔬菜()=牛肉17()=
鲜蛋9()=水产品 ()=
全部商品销售量变动使得该市居民增加支出金额为艺PoQ-艺PoQ
难点:利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
新课引入:
指标用来反映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是统计工作的一个必然目标,是进行统计分析 的基础。那么:在第四章,我们学习了根据总体资料,编制总量指标,平均指标及变异 指标,相对指标等。在第五章,我们掌握了根据样本资料,在允许误差的概率保证程度 下,对总体指标进仃估计分析。在第八早,我们学习了对冋一个总体下,单位不冋标志
4.指数的种类(简答题,填空题,单选题)
(1)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冋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其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冋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按照采用的基期不冋,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按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 数。
二、指数的编制
解:(1)蔬菜的价格指数K=P1/P0==%
牛肉的价格指数K=P1/P0==%
鲜蛋的价格指数K=P1/P0==%
水产品的价格指数K=P1/P0==%
统计初中教案怎么写
统计初中教案怎么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概念及意义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统计表的绘制4. 统计图的绘制5. 统计分析方法6.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彩票中奖概率、天气预报等,引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统计学的定义、意义及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框架。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4. 方法讲解:讲解统计表的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以及统计图的绘制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知识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在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商品销售数据分析、学习成绩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项目,评估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统计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统计学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统计教案
初中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数据的描述和分析4. 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个体、样本等,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术语。
3. 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如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技巧。
4. 讲解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让学生学会用统计学方法描述和分析数据。
5.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市场调查、科学研究等,让学生感受统计学的实用价值。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统计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3. 实例:收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于教学。
4.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 1 教学设计
启发学生用一些符号来代替实物图。
比较方块统计图的优点。
让学生体会统计图逐步优化的过程。
1. 提问:谁能想办法用一种方法来表示:一眼就能看出鸡、鸭、鹅谁多呢?
2. 讨论汇报统计方法
让学生说出表述分类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制作实物统计图。
3. 制作实物统计图。
)先用粘贴动物头像或画图的办法共同完成实物统计图。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些什么?这种统计方法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制作方块统计图。
)提问:你们在作业纸上剪、画出实物统计图。
有什么困难吗?(学生提出画图太难)你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吗?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
(可启发学生用一些符号来代替实物图)
)汇报交流,展示各小组的方案。
教师比较肯定并给予鼓励。
)从学生众多的方法中,选出方块统计图。
课件演示把象形统计图转化成方块统计图,强调要在横线下面画上三种动物的头像或写上文字,表示统计的项目,再在每一项中用一个方块表示一个具体实物。
)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图里知道些什么?
5. 讨论并比较实物图与符号图的优点。
6. 提问:你从这个统计图里知道了些什么?
7. 小结:方块统计图有简单明了的特点,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让学生简述制作统计图的过程。
三、想想做做,巩固深化。
引导学生完成第97页的“想想做做”
1.课件出示学校的4个特色兴趣小组:航模、合唱、美术、舞蹈。
提问:你想参加哪一个兴趣小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用图表统计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图表统计数据。
三、教学难点1.通过数据制作图表;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统计表范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据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统计”。
2. 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即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
2.同时介绍常用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表格等,并讲解如何制作这些图表。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出的数据制作相关的统计图表。
2.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数据分析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2.自行收集一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3.记录一天中某一活动的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表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计这一话题展开,通过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9《统计》教案1
统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数学教案《统计》教案标题:《统计》教案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
教学难点:1.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之间的关系;2.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案例。
教具准备:1.教材;2.纸笔;3.计算器;4.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8分钟)1.与学生们交流一下平时统计学的运用,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学生们对统计学的认识;2.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考统计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3.设计小调查问题,让学生们到班级或校园内进行数据收集。
Step 2:概念讲解与探讨(20分钟)1.在黑板上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如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科学实验等;2.分组让学生分享刚刚的小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3.帮助学生总结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搜集等;4.讲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总体、样本、频数、频率等。
Step 3:统计分析方法讲解(25分钟)1.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2.通过例子演示如何计算这些统计量,并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3.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统计指标的意义,如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中位数代表数据的中间值等;4.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如数据的偏差、数据的不确定性等。
Step 4:综合应用(17分钟)1.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一个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案例,例如市场调研、运动会报名等;2.让学生分工合作,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3.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Step 5:反思总结(10分钟)1.帮助学生们总结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将统计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对统计学的疑问和思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统计》教案(1)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统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掌握分类、计数、比较等统计方法;培养幼儿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图的作用,能够运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2. 培养幼儿的分类、计数、比较等基本统计技能,提高幼儿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理解统计图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计数、比较等基本统计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挂图、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A4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水果店的场景,让幼儿观察水果店里的水果种类和数量。
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水果店的老板,如何快速知道每种水果的数量?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介绍统计图的概念,让幼儿了解统计图的作用。
(2)教师示范如何用统计图表示水果店的水果数量,边示范边讲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例题:某班级有20名幼儿,其中有8名男孩,12名女孩。
如何用统计图表示这个数据?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展示统计图挂图,另一部分展示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统计图表示你们小组的成员数量。
(2)你们家里有几种玩具?分别有多少个?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2. 答案:(1)略。
车辆:5个公仔:8个积木:10个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如下:(图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统计图的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用统计图表示生活中的其他数据,如家庭成员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提高幼儿对数据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统计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
3. 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 统计图表的解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统计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表、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统计的定义及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1. 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 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四、讨论分享(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 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写出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六、结束语(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统计 教案
初中数学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
2. 根据统计表会分析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统计表的制作和解读。
教学难点:1. 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2. 统计表的解读技巧。
教学准备:1. 课件:统计表若干份。
2. 图片:活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本班学生第三单元成绩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信息。
2. 教师介绍统计表的组成部分,如表头、行、列等。
3. 教师提问:制作这样的表格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统计表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学习统计表的制作方法(15分钟)1. 教师提出活动:统计现场听课老师的人数。
2. 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包括老师的性别、年龄等信息。
3. 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统计表。
4. 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表,并解释制作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统计表的解读技巧(15分钟)1. 教师提出活动:根据统计表分析生活现象。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现象,如学校男女比例、学生身高分布等。
3. 学生利用统计表对所选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4.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解释解读过程。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表的制作和解读等。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个生活现象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表的制作。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统计表的作文,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制作和解读统计表的过程中,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学生提高了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解读技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整理数据。
3.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并能够读懂图表。
4.通过统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
2.数据整理和展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统计的概念及其意义。
2.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培养学生的图表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品等。
2.学生准备:笔、本子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统计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整理?3.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班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2. 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的方法。
2.如何制作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
3. 活动设计让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调查结果,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展示。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并整理数据,制作图表。
八、板书设计•统计的概念•数据调查与整理•图表展示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统计(1)教案
3.统计与概率第1课时统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P95,教科书P96第4题,完成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2.通过整理、分类、制图、观察、比较、分析信息,形成统计观念,进而掌握根据数据和事实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各类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再作出决定。
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时常用的方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你能在本子上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继续引导。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补充,然后想一想,可以怎样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后,依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1)]二、回顾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1.师: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折线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便于直观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课件出示教科书P97“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及适用情况完成习题,汇报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适用情况。
三、经历统计,解决问题1.收集数据,完成调查表。
师: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我们的身高、体重;也有很多的收获,比如有自己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己的特长等。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能够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推断和判断。
教学重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3.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2. 数据的分析和推断。
一、引入(10分钟)1. 通过举例说明统计学的重要性,如: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消费习惯、了解某些疾病的发病率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基本概念(30分钟)1. 介绍统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数据、样本、总体、频数、频率、平均值等。
3.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频数、频率和平均值,并解释其意义。
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0分钟)1. 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实验等。
2. 讲解如何进行样本和总体的选择,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引导学生进行一项数据收集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饮食习惯或娱乐方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数据。
四、数据的分析和表达(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中的图表和图形,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制作和解读各种图表和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张统计图表,并对图表进行解读和分析。
五、统计学方法的应用(40分钟)1. 介绍统计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如: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等。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项实际问题,并得出结论。
六、归纳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预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3.能够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普查和抽样的区别。
3.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并进行数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物品进行统计。
2.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以便记录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开学前: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
3.教学: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作用。
4.操练:让学生到周围物品统计数量,加深认识。
5.引申:通过不同类别物体的统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板书设计•统计•普查和抽样的区别•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七、课堂练习1.王老师要统计班里男女生人数,她应该进行普查还是抽样?2.请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喜欢体育课。
3.将下面的图案分类统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朿能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统计类
小学数学教案统计类
教学目标:
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2. 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统计中的各种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板书:频数、频率的概念;
2. 教具:计算器、统计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讲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统计题目进行练习;
2.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小结(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化学生对统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图表的绘制与分析方法。
3.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相关概念。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负责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2.熟练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难点1.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数据分析和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讲解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需要进行统计的情况。
学习(30分钟)1.通过案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作用和特点。
2.学习如何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常见统计图表。
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回想起统计的基本概念。
学习(30分钟)1.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2.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小组设计的问题,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
活动(10分钟)1.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陵案例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了统计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某些复杂的统计图表不够熟悉,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统计概念和图表绘制方法。
2.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六、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探索更多统计方法和工具。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2. 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调查、频数等。
3. 统计的方法和技巧:调查和记录数据、制作表格和图表等。
4. 统计的应用: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活动(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包含不同颜色糖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统计学的方法获取并记录每种颜色的糖果数量。
2. 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统计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调查的进行、频数的计算等。
3. 示范操作(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进行数据的调查和记录,如何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4. 实践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调查并记录数据,然后制作表格和图表展示结果。
5. 总结讨论(5分钟):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并讨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归纳统计的方法和应用。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家庭进行一个小调查,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记录数据,然后制作表格或图表展示调查结果,并写一份简短的总结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概念讲解、示范操作、实践活动和总结讨论等步骤,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可以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调查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统计教案精选(1)
幼儿园大班统计教案精选数学领域教学活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统计》,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以及能用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知道统计图是用来表示和展示数据的一种工具。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能用简单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并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图的基本形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统计图表、卡片、磁性教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公园的场景,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公园里各种活动的人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展示统计图,讲解统计图的概念,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统计图,并解释统计图上的数据。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画纸和彩笔,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统计图。
4. 小组讨论(5分钟)5. 巩固环节(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场景,让幼儿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幼儿再次明确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课程有趣的统计2. 主要内容: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各类统计图的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庭中的某一现象(如家庭成员喜欢的食物、玩具等),记录数据并绘制统计图。
2. 答案:无固定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课后尝试运用统计图记录其他感兴趣的事物,培养幼儿对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并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四个基本概念;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
2、理解样本平均数、极差、方差、标准差、中位数、众数、频数、频率的概念
3、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计算加权平均数,计算极差和方差,并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列频率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计算加权平均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集中
程度;
2、列频率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比较清晰的表示自己的观点,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整合目标】
一、知识回顾
1.平均数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权平均数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极差是__________________,方差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前热身
1.
A.27,28 B.27.5,28 C.28,27 D.26.5,27
2.我国著名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米,在它周围2千米的附近,耸立的几座著名山峰
则这七座山峰海拔高度的极差为米.
3.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的平均成绩均为8环,10次
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是:22
S=
甲,2 1.2
S=
乙
,那么,射击成绩较为稳定的是.(填
“甲”或“乙”)
4. 某同学在一次月考中的成绩是语文90分,数学95分,英语87分,则这次考试中三科平
均成绩是 .
5.某人在一次应聘中,笔试成绩98分,面试成绩90分,形象分90分,招聘单位按笔试、
面试、形象5:3:2的比例统分,他的最后得分是.
【互动学习、质疑解难】
例1 我市部分学生参加了2004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已知竞赛成绩分数都是整数,试题满分为140分,参赛学生的成绩分数分布情况如下:
(1) 全市共有多少人参加本次数学竞赛决赛?最低分和最高分在什么分数范围?
(2) 经竞赛组委会评定,竞赛成绩在60分以上 (含60分)的考生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求我市参加本次竞赛决赛考生的获奖比例;
(3) 决赛成绩分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内?
(4) 上表还提供了其他信息,例如:“没获奖的人数为105人”等等. 请你再写出两条此表提供的信息.
例2 (2011南京)我国从202011年6月1日起执行“限塑令”.“限塑令”执行前,某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所在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情况,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所在家庭月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只)
65,70,85,75,85,79,74,91,81,95.
(1)计算这10名学生所在家庭平均月使用塑料袋多少只?
(2)“限塑令”执行后,家庭月使用塑料袋数量预计将减少50%.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校1 000名学生所在家庭月使用塑料袋可减少多少只?
【延展学习、内化知识】
【中考演练】
1.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决定买什么水果,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统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2.在航天知识竞赛中,包括甲同学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分,则除甲以外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为______分.
3.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若该小组的
平均成绩为7.7环,则成绩为8环的人数是 .
4.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择一人参加电脑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电脑知识进行了10次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
请填写下表:
5. 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统计量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6.某人今年1至5月的电话费数据如下(单位:元):60,68,78,66,8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66
B .67
C .68
D .78
7.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他们的环数的方差是S 甲2=2.4,•S 乙2
=3.2,则射击稳定性是( )
A .甲高
B .乙高
C .两人一样多
D .不能确定
8. 李大伯承包了一个果园,种植了100棵樱桃树,今年已进入收获期,收获时,从中任选并采摘了10棵树的樱桃,分别称得每棵树所产樱桃的质量如下表:
的总产量与按批发价格销售樱桃的总收入分别是( )
A .200kg ,3000元
B .1900kg ,28 500元
C .2000kg ,30 000元
D .1850kg ,27 750元
9.在“心系灾区”
⑴ .
10. 为响应国家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练1小时的号召,某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小明对某班同学参加锻炼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下面的图1和图2,请在图1中将“乒乓球”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