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地性质习题附问题详解

合集下载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题目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题目
-提醒学生关注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探索联系观点的内涵,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联系观点,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包含的联系特征及其影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深入挖掘联系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联系观点的认同,使学生认识到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态度。
3.强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征,并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掌握联系的方法论,学会从联系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5.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运用联系观点进行分析,记录在日记中。持续一周,每天至少记录一个实例,并写出自己的思考。
6.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联系观点运用到实际中,如参与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不少于1000字,内容需包括实践过程、联系观点的应用及收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互联网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等,引发学生对联系概念的思考。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80°。

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3cm。

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45°。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的度数为100°。

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证明:DE=DF。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5cm。

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且BD=D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2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D是△XXX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

证明:AB=AC。

6.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FG平分∠EFD交直线AB于点G。

证明:△EFG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a∥b,等边△ABC的顶点B,C在直线b上,则∠1的度数为60°。

2.在△ABC中,∠A=60°,现有下面三个条件:①AB=AC;②∠B=∠C;③∠A=∠B。

能判定△ABC为等边三角形的有条件①、②、③。

3.如图,在等边△ABC中,BD⊥AC于D,若AB=4,则AD=2.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BD=90°,BD=BC,连接AD交BC于点E,求∠BAD的度数为7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含答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选择题: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相邻外角的关系是()A。

底角大于相邻外角 B。

底角小于相邻外角C。

底角大于或等于相邻外角 D。

底角小于或等于相邻外角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00°,则另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

40°,40° B。

100°,20°C。

50°,50° D。

40°,40°或100°,20°3) 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

50°,50°,80° B。

80°,80°,20°C。

100°,100°,20° D。

50°,50°,80°或80°,80°,20°4)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比顶角大15°,那么顶角为()A。

45° B。

40° C。

55° D。

50°5)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

顶角 B。

顶角的一半C。

顶角的2倍 D。

底角的一半6) 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A。

30° B。

45° C。

36° D。

72°2.填空题:1) 如图2所示,在△ABC中,①因为AB=AC,所以∠A=∠C;②因为AB=AC,∠1=∠2,所以BD=BC,BD⊥AC.2) 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之和为110°,则顶角的度数为70°.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顶角为20°.4)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上的高是1cm,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5°,则△ABC的面积为1/2 cm².5) 如图3所示,O为△ABC内一点,且OA=OB=OC,∠ABO=20°,∠BCO=30°,则∠CAO=30°.3.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4:1,求其各个角的度数.设两个内角的度数为4x和x,则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的度数为180°-5x.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4x+4x+180°-5x=180°,解得x=36°,因此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144°和36°,第三个角的度数为100°.4.如图,已知线段a和c,用圆规和直尺作等腰三角形ABC,使等腰三角形△ABC以a和c为两边,这样的三角形能作无数个.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AD=BD,AB=AC=CD,求∠BAC的度数.连接AD和AC,因为AD=BD,AB=AC,所以△ABD≌△ACD,故∠ABD=∠ACD.又因为AB=CD,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BAC=180°-∠ABC=180°-2∠ABD=80°.6.如图所示,AB=AE,∠ABC=∠AED,BC=ED,点F是CD的中点.1) AF与CD不垂直.因为∠ABC=∠AED,所以△ABC≌△AED,故AB=AE,又因为BC=ED,所以AC=AD,所以AF垂直于BC的中点,而CD的中点是F,所以AF与CD不垂直.二、拓展延伸训练右下图是人字型层架的设计图,由AB、AC、BC、AD四根钢条焊接而成,其中A、B、C、D均为焊接点,且AB=AC,D为BC的中点,现在焊接所需的四根钢条已截好,且已标出BC的中点D。

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求解问题

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求解问题

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求解问题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简化问题并求解,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问题来说明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问题一: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解析:等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S = 0.5 * 底边长 * 高。

根据题目条件,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边长相等,假设腰边长为 a,底边长为b,高为 h。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到h = √(a^2 - (0.5b)^2)。

代入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问题二: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解析: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指两边相等且其中一边为直角边的三角形。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为a,斜边长度为c,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c = √(2a^2)。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简化问题并求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问题三:求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解析: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边长相等,记为 a,底边长为 b。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根据余弦定理求解。

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cos(顶角) = (b^2 - 0.5a^2) / (b^2)。

利用反余弦函数,即可求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问题四: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析: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边长相等,记为 a,底边长为 b。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可直接计算得到,周长为 a + a + b = 2a + b。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简化问题并求解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通过以上实际问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简化问题并得到准确的解答。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方法,有助于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01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类热点题型讲练)1.经历“探索一发现一猜想一证明”的过程,逐步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关注证明过程及其表达的合理性.知识点0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性质2:文字: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的三线合一)图形:如下所示;符号:在ABC ∆中,AB =AC ,1212,,;,,;,12.BD CD AD BC AD B BD CD AD BC C BD CD ∠=∠⎧⎪=⊥∠=∠⊥∠=∠⎨⎪⊥⎩==若则若则若,则知识点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题型01根据等腰三角形腰相等求第三边或周长【例题】(2023上·河南商丘·八年级商丘市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cm 和4cm ,则第三边的长为cm .【答案】8【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①若一腰长为8cm ,则底边为4cm ,则第三边的长为8cm ,488+>,故能组成三角形;②若一腰长为4cm ,则底边为8cm ,则第三边的长为4cm ,448+=,故不能组成三角形.故答案为:8.【变式训练】1.(2023上·甘肃陇南·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两边分别为3cm 和8cm ,则周长是cm .【答案】19【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cm 和8cm ,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详解】解:①当腰是3cm ,底边是8cm 时:338+<,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3cm ,腰长是8cm 时,388+>,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38819cm =++=.故答案为:19.2.(2023上·山东潍坊·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若()2450a b -+-=,则以a ,b 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答案】13或14【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根据非负数的和为零,可得每个非负数同时为零,可得a ,b 的值,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进行分类讨论,可得答案.【详解】解:∵()2450a b -+-=,且()240a -≥,50b -≥,∴40a -=,50b -=,解得:4a =,5b =,当4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5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4513++=,当5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4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55414++=,故答案为:13或14.题型02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求角的度数题型03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求解【答案】25【详解】解:如图,作BE ∵AB BC =,∴AE CE =,∵AC CD ⊥,90BAD ∠=︒∴EBA BAE BAE ∠+∠=∠+EBA CAD BAE ∠=∠∠=,【答案】10【详解】解:AB 5BD CD ∴==,210BC BD ∴==,故答案为:10.2.两个同样大小的含(1)求AF 的长.(2)求CD 的长.【详解】(1)解:连接AF ,如下图,根据题意,90BAC ∠=︒,AB ∴222(2)BC AB AC =+=∴190452B ACB ∠=∠=⨯︒=︒,∵F 为BC 中点,题型04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进行证明(1)若106BAC DAE ∠∠=︒,(2)求证:BD EC =.【详解】(1)解:∵AB AC =(1180ADE AED ∠=∠=︒∵,AB AC AD AE ==,∴,BF CF DF EF ==,∴BD CE =.【变式训练】1.(2023上·山东威海·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如图,已知AB AE ABC AED BC ED =∠=∠=,,,点F 是CD 的中点,连接AF ,请判断AF 与CD 的位置关系.【答案】垂直【分析】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连接AC AD ,,证明ABC AED ≌△△,得到AC AD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F CD ⊥,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答:AF CD⊥连接AC AD,∵AB AE ABC AED BC ED=∠=∠=,,∴ABC AED≌△△∴AC AD=又∵点F 是CD 的中点∴AF CD ⊥.2.如图,在ABC 中,AB AC =,40BAC ∠︒=,AD 是BC 边上的高.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连接BE .(1)试问:线段AE 与BE 的长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求EBD ∠的度数.【详解】(1)解:线段AE 与BE 的长相等,理由如下:连接CE ,如图所示:=,AD∵AB AC=,∴BD CD∴AD为BC的垂直平分线,∵点E在AD上,=,∴BE CE又∵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题型05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例题】(2023上·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点E在BA的延长线上,已知AD平分CAE ∥.求证:ABCAD BC是等腰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角对等边,平行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定义,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AD B CAD C ∠=∠∠=∠,,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等量代换得到B C ∠=∠,即可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详解】证明:∵AD BC ∥,∴EAD B CAD C ∠=∠∠=∠,,∵AD 平分CAE ∠,∴EAD CAD ∠=∠,∴B C ∠=∠,∴ABC 是等腰三角形.【变式训练】【答案】ABC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设4ACD x ∠=,3ECD x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3BEC x ABC =-∠∠,A =∠【答案】证明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以及直线平行的性质证明题型0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例题】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AD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1)若40C ∠=︒,求BAD ∠的度数;(2)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点F ,求证:BEF △是等腰三角形.(3)若BE 平分ABC 的周长,AEF △的周长为15,求ABC 的周长.【详解】(1)解:AB AC = ,C ABC ∴∠=∠,∵40C ∠=︒,∴40ABC ∠=︒,AB AC = ,D 为BC 的中点,AD BC ∴⊥,90BDA ∴∠=︒,∴90904050BAD ABC ︒︒︒︒∠=-∠=-=;(2)证明:BE 平分ABC ∠,ABE EBC ∴∠=∠,又∵EF BC ∥,∴EBC BEF ∠=∠,∴EBF FEB ∠=∠,BF EF ∴=,BEF ∴ 是等腰三角形;(3)解:AEF 的周长为15,15AE AF EF ∴++=,BF EF = ,15AE AF BF ∴++=,即15AE AB +=,BE 平分ABC 的周长,=15AE AB BC CE ∴++=,ABC ∴ 的周长+1515=30AE AB BC CE ++=+.【变式训练】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CA 延长线上一点,DE 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1)求证:ADF △是等腰三角形(2)若6,3,4AD BE EF ===,求线段AB 的长.(1)试判断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2)求重叠部分AFC△【详解】(1)解:AFC∵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 BC一、单选题1.(2023上·河南许昌·八年级统考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8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 .20︒B .80︒C .100︒D .20︒或100︒【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8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80808020︒-︒-︒=︒.故选:A2.(2024下·全国·七年级假期作业)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30B ∠=︒,则CAD ∠的度数为()A .50︒B .60︒C .70︒D .80︒【答案】B【解析】略3.(2023上·广东珠海·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条件中,可以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 .40B ∠=︒,80C ∠=︒B .123A BC ∠∠∠=::::C .2A B C∠=∠+∠D .三个角的度数之比是2:2:1【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计算并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详解】解:A .∵40B ∠=︒,80C ∠=︒,A .16【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并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先得出ABD ACF ∠=∠,进而得到AF 长,求出AB 出即可.【详解】CE BD ⊥ ,90BEF ∴∠=︒,90BAC ∠=︒ ,90CAF ∴∠=︒,90FAC BAD ∴∠=∠=︒ABD ACF ∴∠=∠.在ABD △和ACF △中【答案】10︒,80︒,140︒或20︒【详解】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P AB =时;当AP AB =时;当BA BP =解:∵130ABC ∠=︒,30ACB ∠=︒,+∵BAC ∠是ABP 的一个外角,∴20BAC APB ABP ∠=∠+∠=︒,∵AB AP =,∵AB AP=,20BAP∠=︒,∴180802BAPABP APB︒-∠∠=∠==︒;当BA BP=时,如图:∵BA BP=,∴20BAP BPA∠=∠=︒,∴180140ABP BAP BPA∠=︒-∠-∠=︒;当PA PB=时,如图:∵PA PB=,∴20BAP ABP∠=∠=︒;综上所述:当ABP是等腰三角形时,故答案为:10︒,80︒,140︒或20︒.11.(2023上·广东汕尾·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用一条长为21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5cm的等腰三角形吗?如果能,请求出另两边长.【答案】(1)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cm9cm9cm、、(2)能围成一个底边是5cm,腰长是8cm的等腰三角形【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周长,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1)设底边长为x cm,表示出腰长,然后根据周长列出方程求解即可;(1)求BD的长.(2)求BE的长.【答案】(1)4 (2)5,AE CD ⊥Q ,AD AC =,AE ∴平分CAD ∠,CAE DAE ∴∠=∠,在CAE V 和DAE 中,AC AD CAE DAE AE AE =⎧⎪∠=∠⎨⎪=⎩,()SAS CAE DAE ∴ ≌,CE DE ∴=,90ADE ACE ∠=∠=︒,设BE x =,则8CE DE x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DE BD BE +=,()22284x x ∴-+=,解得:5x =,5BE ∴=.14.(2023上·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ED AB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F DE =,(1)求证:CEF △是等腰三角形;(2)连接AD ,当AD BC ⊥,8BC =,CEF △的周长为16时,求DEF 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20【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 ACB ∠=∠,然后推出EDC ECD ∠=∠,DE EC =,结合已知条件,得到结论.当AD BC ⊥时,AB AC =,∴142BD CD BC ===, DEF 的周长DE DF EF =++,∴DEF 的周长CE EF CD =+++15.(2023上·湖北武汉·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的平分线,DF AB 交AE 的延长线于(1)若120BAC ∠=︒,求BAD ∠(2)求证:ADF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60度(2)见解析(1)求证:BD CE =;(2)若BD AD =,B DAE ∠=∠,求【答案】(1)见解析(2)108BAC ∠=︒【答案】(1)等腰;(2)3;(3)12;(4)30;(5)5cm【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对角对等边.(1)平行线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平分角,得到B C ∠=∠,即可得出结果;(2)平行线的性质结合角平分线平分角,得到A ABC CB =∠∠,进而得到AB AC =即可;(3)同法(2)可得:BD DE =,利用AB AD BD =+,求解即可;(5)同法(2)得到,PD BD PE CE ==,推出PDE △的周长等于BC 的长即可.掌握平行线加角平分线往往存在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1)∵AE BC ∥,∴,DAE B CAE C ∠=∠∠=∠,∵AE 平分DAC ∠,∴DAE CAE ∠=∠,∴B C ∠=∠,∴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2)∵BC 平分ABD ∠,AC BD ∥,∴,ABC DBC ACB DBC ∠=∠∠=∠,∴A ABC CB =∠∠,∴3AB AC ==;故答案为:3;(3)同法(2)可得:7BD DE ==,∴5712AB AD BD =+=+=;故答案为:12;(4)同法(2)可得:,FD BD CE EF ==,∴ADE V 的周长30AD AE DE AD AE DF EF AD AE BD CE AB AC =++=+++=+++=+=;故答案为:30;(5)同法(2)可得:,PD BD PE CE ==,∴PDE △的周长5cm PD PE DE BD CE DE BC =++=++==;故答案为:5cm .18.(2023上·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中)概念学习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3)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DA DC =时,如图,则50ACD A ∠=∠=︒,50BCD A ∠=∠=︒∴100ACB ACD BCD ∠=∠+=︒∠;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DA AC =时,如图,则65ACD ADC ∠=∠=︒,50BCD A ∠=∠=︒,∴5065115ACB ∠=︒+︒=︒;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CD AC =的情况不存在;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DC BD =时,如图,则1803ACD BCD B ︒-∠=∠=∠=∴2603ACB ACD BCD ∠=+=∠∠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DB =则BDC BCD ∠=∠,设BDC BCD x ∠=∠=,则B ∠=则1802ACD B x ∠=∠=︒-,由题意得,180250x x ︒-+︒=,解得,2303x ︒=,∴8018023ACD x ︒∠=︒-=,∴3103ACB ︒∠=,综上所述:ACB ∠的度数为10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40 分)1. 等腰三角形内一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则这点和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及底边 中点在同一直线上. ( )2. 已知如图AB =AC, OB =OC, 则∠ABO =∠ACO( )3. 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ABC 的外角∠EAC, 则AD ∥BC. ( )4. ( )5.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6. 已知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是BC 中点 DE ⊥AC 于E, 则 EC =AC( )7.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一定是锐角. ( )8. 如图△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C 、BC 上的点, 则DB >DE ( )9.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 ) 1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的交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 11. 如图, 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 上一点. 则 ∠ADC >∠C. ( )1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中线把它周长分为15cm 和6cm 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为10cm 、10cm 、1cm( )13. 等腰三角形中, 两个角的比为1:4, 则顶角的度数为20°. ( )14.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高为 a. ( ) 15.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 )16. 如图, 已知: △ABC 的AB =AC, D 是AB 上一点, DE ⊥BC, E 是垂足, ED 的延长线交CA 的 延长线于F, 则AD =AF. ( )17. 如图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1=∠2, 则 ∠3=∠4. ( )18. 等边三角形ABC 中, D 是AC 中点, 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 DB =DE. 则 CE =CD( )19. 已知, △ABC 中, AB =AC, ∠B =75°, CD ⊥AB 于D, 则CD =AB( )20.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1. 如图, 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3=∠4, 则∠1=∠2.( )22.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所以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23. 如图, △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则 AD =BE. ( )24. 如图, 已知: 四边形ABCD 中, ∠ABC =∠ADC, AB =AD, 则 CB =CD. ( )25.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这个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 26. 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线、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 ) 27. 已知如图, △ABC 中, ∠B >∠C, 点D 是AC 上的一点, 且AD =AB, 则∠DBC =(∠ABC-∠C)( )28.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 那么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0°.( )29. 已知△ABC 中, AB =AC, D 在AB 上且∠DCB =∠A, 则 CD ⊥AB ( )3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 )31. 已知△ABC 中, AB =AC, CD ⊥AB 于D, 则 ∠DCB =∠A( )32. 如图, AB =AE, ∠B =∠E, CB =ED. F 是CD 的中点, 则AF ⊥CD. ( )33.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到两腰中线的距离相等. ( )34. 已知: 如图在△ABC 中, AB =AC, 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E 是AB 上一点, DE 交AC 于点F , 则 AE <AF ( )35. 在△ABC 中, AB ≤AC, 延长CB 到D, 使BD =BA, 连结AD, 则 AD <AC.( )36. 已知: 如图, D 为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CD =CE, BE 延长线交AD 于F, 则BF ⊥AD( )37. 在△ABC 中, ∠A =2∠B, 则BC <2AC. ( )38. 已知, 如图 AD =DC, DE 平分∠ADB, F 是AC 中点, 则DE ⊥DF. ( )39. 已知如图: △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BAC =∠DAE, 则BD =CE ( )40. 如图, 已知: △ABC 中, ∠ABC =2∠C, AH ⊥BC, 垂足为H 延长AB 至D, 使 BD =BH,DH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M, 则MA =MC( )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60 分)1.在△ABC中, AB=AC, ∠A=40°, 点O在三角形内且∠OBC=∠OCA, 则∠BOC的度数是[ ]A.110°B.35°C.140°D.55°2.如图在△ABC中, AB=AC, ∠A=40°, P为△ABC内的一点, 且∠PBC=∠PCA,则∠BPC的度数是[ ] A.115° B.110° C.120°D.130°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是3cm, 它的周长是 [ ]A.11cmB.13cmC.11cm或13cmD.以上都不对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等于 [ ]A.20°、140°B.20°、140°或80°、80°C.80°、80°D.20°、80°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另一边长为9, 则它的周长为[ ]A.17B.17或22C.22D.13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 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的度数为[ ] A.55° B.55°或70° C.20°D.20°或35°7.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度数的4倍, 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A.120°B.30°C.60°D.90°8.有一个角是5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度数为 [ ] A.80° B.50° C.80°或50° D.65.5°9.等腰三角形周长12厘米,其中一边长2厘米,其他两边分别长 [ ]A.2厘米,8厘米 B.5厘米,5厘米C.5厘米,5厘米或2厘米,8厘米 D.无法确定10.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厘米和22厘米, 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A.35cmB.22cmC.35cm或22cmD.15cm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之比为1∶2, 则顶角的度数是[ ]A.90°B.36°C.36°或90°D.120°1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9cm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或39cm13.等边三角形ABC中, CD是∠ACB的平分线, 过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E, 若△ABC的边长是a, 则△ADE的周长是 [ ]A.2aB. aC. aD. a1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 其中一边长为5, 那么此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 ]A.11B.5C.5或11D.8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为50°, 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和底边夹角的度数为 [ ]A.25°B.40°C.25°或40°D.以上答案都不对16.在等腰△ABC中, AB的长是AC的二倍, 三角形的周长是40, 则AB的长等于. [ ]A.20B.16C.20或16D.1017.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 顶角是底角的4倍. 则腰上的高为 [ ]A.aB.C. aD.2a1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另一边长为6, 则它的周长为 [ ]A.16B.16或17C.17D.1119.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米,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其周长之差为3厘米,则它的腰长为[ ]A .8厘米B .5厘米C .2厘米或8厘米D .2厘米20.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5°,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唯一确定21. 如图△ABC 中, AB =AC, 且EB =BD =DC =CF, ∠A =40°, 则∠EDF 的度数为[ ]A.70°B.110°C.55°D.60°2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为[ ]A.20°,140°B.80°,80°C.20°,140°或80°,80°D.20°,80°23.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是顶角平分线的2倍, 那么这个三角形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A.45°B.60°C.90°D.120°24. 如图, 在Rt △ABC 中, ∠C=90°, ∠DBC=26°,且AD=DB,则∠A=[ ]A.26°B.32 °C.64°D.52° 2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总数最多有[ ]A .3条B .5条C .7条D .9条26. 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2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20 B.16 C.20或16 D.无法确定 28. 如图, AB =AC, FD ⊥BC 于D, DE ⊥AB 于E, 若∠AFD =155°, 那么∠EDF 的度数是[ ]A.45°B.55°C.65°D.75°29. 一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A.小于60°B.等于60°C.等于90°D.大于90°30. 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________条.[ ]A.9B.7C.6D.3 31.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则它顶角的大小为 [ ] A . B .C .D .3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5cm 和12cm, 那么它的第三条边长为[ ]A.25cmB.12cmC.25cm 或12cmD.37cm 33. 在等腰△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并交AC 于D .如果∠CDB =,那么∠A 等于[ ]A .B .C .D .3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15cmB.12cmC.12cm 或15cmD.18cm3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此三角形 [ ] A .是锐角三角形 B .是钝角三角形 C .是直角三角形D .形状不确定36. 等腰三角形两边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 或39cm37. 等腰Rt △ABC 中, ∠C =90° D 是BC 上一点, 且AD =2CD 则 ∠ADB 的度数为 [ ] A.30° B.60° C.120° D.150°3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20 B.16 C.20或16 D.无法确定39. 已知:如图, △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那么△ADC ≌△AEB 的根据是 [ ]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40.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 A.小于60° B.等于60° C.等于90° D.大于90° 41. 在△ABC 中, AB =AC, ∠A+ ∠B =130°, 则∠A 、∠B 、∠C 的度数是[ ]A.∠A =50°、∠B =80°、∠C =80°B.∠A =50°、∠B =80°、∠C =50°C.∠A =50°、∠B =50°、∠C =80°D.∠A =80°、∠B =50°、∠C =50°4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角的度数是 [ ] A.42° B.6° C.36° D.46°43. 如图: AB =AC, ∠BAD =30°AD ⊥BC 且AD =AE, 则∠EDC =[ ]A.10°B.12.5°C.15°D.20° 4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所夹的角等于 [ ] A.顶角 B.顶角的 C.顶角的2倍 D.底角的45. 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6,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9B .12C .15D .12或1546. 用一条长为12cm 的铁丝做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的长必须是正整数, 若底的长为xcm,则腰的长y 可为 [ ]A.5cmB.5cm 或4cmC.4cmD.-5cm47.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为8cm, 从底边上一个端点引腰的中线, 分三角形周长为两部 分, 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 则腰长为 [ ]A.6cmB.10cmC.6cm 或10cmD.以上都不对48. 一个等腰但非等边三角形, 它的角平分线, 中线和高线的条数共为 [ ] A.6 B.7 C.8 D.949. 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AC, CD 为∠ACB 平分线,DE ∥BC,∠A=40°, 则∠EDC 的度数是[ ]A.30°B.36°C.35°D.54°50. 等腰三角形两个角的比为4∶1, 则顶角为 [ ]A.120°B.20°C.120°或20°D.150°51. 如图已知: AB =AC =BD, 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 ]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5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 、b 满足,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 A .7 B .5 C .8 D .7或553. 等腰△ABC 中,两腰上的中线BE 、CD 交于O ,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ADC ≌△AEB B .△DBC ≌△ECB C .△ABE ≌△BCDD . △BOD ≌△COE54. 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分别作两腰的平行线所成的四边形的周长等于此等腰三角形的[ ]A .周长B .周长一半C .一腰长D .两腰长的和 55.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 ]A .顶角B .顶角的一半C .顶角的2倍D .底角的一半56. 如下图,△ABC 中,AB=AC ,点D 、E 、F 分别在BC 、AB 、AC 上,且DE=BE ,DF=DC ,若∠A=,则∠EDF=[ ]A .B .C .D .57.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米,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 其周长之差为3厘米, 则它的腰长为 [ ]A.2厘米B.8厘米C.2厘米或8厘米D.9厘米58. 如图△ABC 中, AB =AC, ∠A =50°, P 是△ABC 内的一点, 且∠PBC =∠PCA, 则∠BPC的度数为[ ]A.115°B.100°C.130°D.140°59. 如图, △ABC 中, AB =AC, CD ⊥AB, 则关于∠A 正确的等式是[ ]A.∠A =∠BB.∠A =∠ACBC.∠A =2∠ACBD.∠A =2∠DCB60. 如图在△ABC 中, AB =AC, BC =BD, AD =DE =EB, 则∠A 的度数是[ ]A.30°B.36°C.45°D.54°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30 分)1. 周长为20cm 的等腰三角形中, 底边长为acm, 则一腰长为________cm .2. 如图△ABC 中, AB =AC, ∠A =40°, ∠AED =∠F, 则∠F =___________度.3. 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cm 和7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cm4. 已知如图, A 、D 、C 在一条直线上AB =BD =CD, ∠C =40°, 则∠ABD =______度.5.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 腰比底长3,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 底边长为________.6.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12cm,且腰是底的, 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cm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顶角的4倍,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度. 8.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与________和________重合.9. 已知: 如图: △ABC 中, AB =BC, ∠B =90°, AD ∥BC, ∠D =70°, 则∠EFA =____度10.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 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11. △ABC 中,如果AB=AC ,点M 是BC 边中点,那么M 到______两边的距离相等,AM 上的点到_____ _两点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如图,已知AB=AC=BD,那么()A.∠1=∠2B.2∠1+∠2=180°C.∠1+3∠2=180°D.3∠1﹣∠2=180°2.如图,△ABC中,CA=CB,∠A=20°,则三角形的外角∠BCD的度数是()A.20°B.40°C.50°D.140°3.若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有()个.A.2个B.3个C.4个D.5个4.如果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和8,那么它的周长为()A.16B.20C.20或16D.不确定5.△ABC中,AB=AC,顶角是120°,则一个底角等于()A.120°B.90°C.60°D.30°6.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满足+|6﹣BC|=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A.12B.15C.12或15D.不能确定7.如图,在△ABC中,AB=AC=5,BC=8,D是线段BC上(不含端点B,C)的动点.若线段AD长为正整数,则点D的个数共有()A.5个B.3个C.2个D.1个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B.8C.10D.8或139.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底边为11cm,则腰长为()A.11cm B.11cm或7.5cmC.7.5cm D.以上都不对10.若实数m、n满足|m﹣3|+(n﹣6)2=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的周长是()A.12B.15C.12或15D.911.已知△ABC中,∠ACB=90°,AC=8,BC=6.在射线BC上取一点D,使得△ABD 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等腰三角形有几个?()A.2个B.3个C.4个D.5个1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6,另一边长等于4,则它的周长等于()A.15或17B.16C.14D.14或1613.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则它的一个底角度数为()A.70°或55°B.55°C.70°D.65°14.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在格点上,要找一个格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AB是其中一腰),则图中符合条件的格点有()A.2个B.3个C.4个D.5个1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A.75°B.30°C.75°或30°D.不能确定16.如图,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E,CD平分∠ACB 交BE于D,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17.如图,直线l1,l2相交于点A,点B是直线外一点,在直线l1,l2上找一点C,使△ABC 为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点C有()A.2个B.4个C.6个D.8个18.如图,已知OA=OB=OC,BC∥AO,若∠A=36°,则∠B等于()A.54°B.60°C.72°D.76°19.如图,△ABC中,∠B=∠C,BD=CD,则下列判断不一定正确的是()A.AB=AC B.AD⊥BCC.∠BAD=∠CAD D.△ABC是等边三角形20.等腰三角形的边长为2和3,那么它的周长为()A.8B.7C.8或7D.以上都不对2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A.55°B.70°C.40°或70°D.55°或70°22.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AB=AC,∠BAC=108°,在BC上分别取点D,E使∠BAD=∠B,∠CAE=∠C,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3个B.4个C.5个D.6个23.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A:∠B:∠C=1:1:2,则△ABC是()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不能确定24.小方画了一个有两边长为3和5的等腰三角形,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1B.13C.8D.11或1325.如图钢架中,∠A=a,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P4P5…来加固钢架.若P1A =P1P2,且恰好用了4根钢条,则α的取值范围是()A.15°≤a<18°B.15°<a≤18°C.18°≤a<22.5°D.18°<a≤22.5°26.已知等腰△ABC中,∠A=120°,则底角的大小为()A.60°B.30°或120°C.120°D.30°27.如图,在△ABC中,AB=AC=13,该三角形的面积为65,点D是边BC上任意一点,则点D分别到边AB,AC的距离之和等于()A.5B.6.5C.9D.1028.如图,直线L1∥L2,点A、B在L1上,点C在L2上,若AB=AC、∠ABC=70°,则∠1的大小为()A.20°B.40°C.35°D.70°29.若等腰△ABC中有一个内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为()A.40°B.100°C.40°或100°D.40°或70°30.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其中一条边的长为8,则另两条边的长是()A.5、5B.2、8C.5、5或2、8D.以上结果都不对二.填空题(共15小题)3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那么其它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32.已知AD是△ABC的高,若AB=AC,BC=4,则CD=______,3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y轴和x轴上,∠ABO=60°,在y轴上找一点P,使△P 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点共有______个.34.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点A在直线a上,直线b上存在点B,使以点O、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B点有______.35.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10,则它的周长为______.3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8,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37.如图,Rt△ABC中,AC⊥BC,AE=AO,BF=BO,则∠EOF的度数是______.38.等腰△ABC的边长分别为6和8,则△ABC的周长为______.39.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3倍,那么底角的度数是______.4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底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41.用一条长为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一边长是另一边长的2倍,则腰长为______cm.42.如图,△ABC中,AB=AC,D、E是BC边上两点,AD=AE,BE=6,DE=4,则EC =______.43.如图,△ABC中,AB=AC,∠C═30°,DA⊥BA于点A,BC=16cm,则AD=______.44.如图,AB=AC=CD,∠BAC=56°,则∠B=______,∠D=______.45.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B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有______个.三.解答题(共5小题)46.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47.在△ABC中,AD平分∠BAC,E是BC上一点,BE=CD,EF∥AD交AB于F点,交CA的延长线于P,CH∥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H,①求证:△APF是等腰三角形;②猜想AB与PC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猜想.48.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BA,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CE=CA.(1)若∠BAC=90°(图1),求∠DAE的度数;(2)若∠BAC=120°(图2),求∠DAE的度数;(3)当∠BAC>90°时,探求∠DAE与∠BAC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4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其中两边之差为6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50.如图,在△ABC中,AB=AC,CE平分∠ACB,EC=EA.(1)求∠A的度数;(2)若BD⊥AC,垂足为D,BD交EC于点F,求∠1的度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解:∵AB=AC=BD,∴∠B=∠C,∠BAD=∠1,∵∠1=∠C+∠2,∴∠BAD=∠1=∠C+∠2,∵∠B+∠1+∠BAD=180°,∴∠C+2∠1=180°,∵∠C=∠1﹣∠2,∴∠1﹣∠2+2∠1=180°,即3∠1﹣∠2=180°.故选:D.2.解:∵CA=CB,∠A=20°,∴∠B=∠A=20°,∴∠BCD=∠A+∠B=40°,故选:B.3.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2个;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2个.故选:C.4.解:若4为腰,8为底边,此时4+4=8,不能构成三角形,故4不能为腰;若4为底边,8为腰,此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周长为4+8+8=20,综上三角形的周长为20.故选:B.5.解:∵△ABC中,AB=AC,顶角是120°,∴∠B=∠C,∠A=120°∵∠A+∠B+∠C=180°,∴∠B=∠C==30°,故选:D.6.解:∵+|6﹣BC|=0,∴AB﹣3=0,6﹣BC=0,解得AB=3,BC=6,(1)若AB是腰长,BC为底,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3、6,不能能组成三角形,(2)若AB是底边长,BC为腰,则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6、6,能组成角形,周长为3+6+6=15.故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5.故选:B.7.解:过A作AE⊥BC,∵AB=AC,∴EC=BE=BC=4,∴AE==3,∵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不含端点B、C).∴3≤AD<5,∴AD=3或4,∵线段AD长为正整数,∴AD的可以有三条,长为4,3,4,∴点D的个数共有3个,故选:B.8.解: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1时,三边为1,1,6,1+1=2<6,三边关系不成立,当等腰三角形的腰为6时,三边为1,6,6,三边关系成立,周长为1+6+6=13.故选:A.9.解:∵11cm是底边,∴腰长=(26﹣11)=7.5cm,故选:C.10.解:|m﹣3|+(n﹣6)2=0,∴m﹣3=0,n﹣6=0,解得m=3,n=6,当m=3作腰时,三边为3,3,6,不符合三边关系定理;当n=6作腰时,三边为3,6,6,符合三边关系定理,周长为:3+6+6=15.故选:B.11.解:在Rt△ABC中,AB==10,①如图1,当AB=AD=10时,CD=CB=6时,CD=CB=6,得△ABD的等腰三角形.②如图2,当AB=BD=10时,△ABD是等腰三角形;③如图3,当AB为底时,AD=BD时,△ABD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12.解:当4为底边时,腰长为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4+6+6=16;当6为底边时,腰长为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4+4+6=14;故选:D.13.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70°,∴它的一个底角度数为(180°﹣70°)=55°,故选:B.14.解:如图所示:由勾股定理得:AB==,①若AB=BC,则符合要求的有:C1,C2,C3共4个点;②若AB=AC,则符合要求的有:C4,C5共2个点;若AC=BC,则不存在这样格点.∴这样的C点有5个.故选:D.15.解:①当这个角为顶角时,底角=(180°﹣30°)÷2=75°;②当这个角是底角时,底角=30°;故选:C.16.解:∵AB=AC,∠A=36°,∴△ABC是等腰三角形.∴∠C=∠ABC=72°.∵BD平分∠ABC交AC于E,∴∠ABE=∠EBC=36°,∵∠A=∠ABE=36°,∴△ABE是等腰三角形.∵∠BEC=∠A+∠ABE=72°=∠C,∴△BEC是等腰三角形.∵∠DBC=∠DCB=36°,∴△BCD是等腰三角形,∵∠EDC=∠DBC+∠DCB=72°=∠DEC,∴△CDE是等腰三角形,∴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故选:C.17.解: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l1、l2于4个点;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l1、l2于2个点,再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l1、l2于2个点,共有8个点,故选:D.18.解:∵OA=OC,∴∠ACO=∠A=36°,∵BC∥AO,∴∠BCA=∠A=36°,∴∠BCO=72°,∵OB=OC,∴∠B=72°.故选:C.19.解:∵∠B=∠C,∴AB=AC,∴选项A不符合题意;∵∠B=∠C,∴AB=AC,BD=CD,∴AD⊥BC,∠BAD=∠CAD,∴选项B、选项C不符合题意;当△ABC中有一个角为60°时,△ABC是等边三角形,∴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0.解:分两种情况讨论:当这个三角形的底边是2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2、3、3,能够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是8;当这个三角形的底边是3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2、2、3,能够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是7.故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或7.故选:C.21.解: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又因为顶角是40°,所以其底角为=70°.故选:B.22.解:∵AB=AC,∠BAC=108°,∴∠B=∠C=36°,△ABC是等腰三角形,∵∠BAD=∠B=36°,∴△ABD是等腰三角形,∵∠CAE=∠C=36°,∴△AEC是等腰三角形,∴∠ADC=∠DAC=72°,∴△ADC是等腰三角形,同理,△ABE是等腰三角形,∴∠ADE=∠AED=72°,∴△ADE是等腰三角形,故选:D.23.解:∵∠A+∠B+∠C=180°,∠A:∠B:∠C=1:1:2,∴∠A=∠B=45°,∠C=90°.则该三角形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B.24.解:由题意知,应分两种情况:(1)当腰长为3时,能构成三角形,周长=2×3+5=11;(2)当腰长为5时,能构成三角形,周长=2×5+3=13.故选:D.25.解:∵AP1=P1P2,P1P2=P2P3,P3P4=P2P3,P3P4=P4P5,∴∠A=∠P1P2A,∠P2P1P3=∠P2P3P1,∠P3P2P4=∠P3P4P2,∠P4P3P5=∠P4P5P3,∴∠P3P5P4=4∠A=4α°,∵要使得这样的钢条只能焊上4根,∴∠P5P4B=5α°,由题意,∴18°≤α<22.5°.故选:C.26.解:∵在等腰△ABC中,∵∠A=120°,∴∠A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B=∠C,∵∠A=120°,∴∠B=∠C=30°;故选:D.27.解:连接AD,∵在△ABC中,AB=AC=13,该三角形的面积为65,∴三角形ABC的面积=△ABD的面积+△ACD的面积=AB•DN+AC•DM=AB•(DN+DM)=×13×(DN+DM)=65,解得:DN+DM=10.故选:D.28.解:∵AB=AC,∴∠ACB=∠ABC=70°,∵直线l1∥l2,∴∠1+∠ACB+∠ABC=180°,∴∠1=180°﹣∠ABC﹣∠ACB=180°﹣70°﹣70°=40°.故选:B.29.解: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的度数==70°;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其底角为40°,故它的底角的度数是70°或40°.故选:D.30.解:当腰长为8时,底长为:18﹣8×2=2;2+8>8,能构成三角形;当底长为8时,腰长为:(18﹣8)÷2=5;5+5>8,能构成三角形.故另两条边的长是5、5或2、8.故选:C.二.填空题(共15小题)31.解:①30°是顶角,则底角=(180°﹣30°)=75°;②30°是底角,则顶角=180°﹣30°×2=120°.∴另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75°、75°或30°、120°.故答案为75°、75°或30°、120°.32.解:∵AD是△ABC的高,AB=AC,∴CD=BD=BC=4=2,故答案为:2.33.解:①当AB=AP时,在y轴上有2点满足条件的点P.②当AB=BP时,在y轴上有1点满足条件的点P.③当AP=BP时,在y轴上有一点满足条件的点P.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4个.故答案为:434.解:要使△OAB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B=AB时,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b的交点为B,此时有1个;②当OA=AB时,以点A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的交点,此时有1个;③当OA=OB时,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的交点,此时有2个,1+1+2=4,故答案为:435.解:(1)若3为腰长,10为底边长,由于3+3<10,则三角形不存在;(2)若10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0+10+3=23.故答案为:23.36.解:当6是腰长时,周长=6+6+8=20;当8是腰长时,周长=6+8+8=22.故周长是20或22.故答案为:20或22.37.解:∵Rt△ABC中,AC⊥BC,∴∠A+∠B=90°,∵AE=AO,BF=BO,∴∠AOE=∠AEO=,∠BOF=∠BFO=,∴∠EOF=180°﹣∠AOE﹣∠BOF=180°﹣(+)=(∠A+∠B)=45°,故答案为45°.38.解:当6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8、8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6+8+8=22;当8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为8,6、6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8+6+6=20.则△ABC的周长为22或20.故答案为:22或20.39.解:设底角为x°,则顶角为3x°,根据题意得:x+x+3x=180解得:x=36;故答案为:36°.40.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x<(20﹣x),解得x<10,∴x的取值范围是0<x<10.故答案为:0<x<10.41.解:设较短的边长为xcm,则较长的边长为2xcm,①若较短的边为底边,较长的边为腰,则x+2x+2x=20,解得x=4,此时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cm,8cm,8cm,能组成三角形;②若较短的边为腰,较长的边为底边,则x+x+2x=20,解得x=5,此时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5cm,5cm,10cm,∵5+5=10,∴不满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不能围成三角形;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的腰长8cm,故答案为8.42.证明:∵BE=6,DE=4,∴BD=BE﹣DE=2,过A作AP⊥BC于P,∵AB=AC,AP⊥BC,∴BP=CP,同理有DP=EP,∴CE=BD=2,故答案为:2.43.解:∵AB=AC,∴∠B=∠C=30°,∴∠BAC=180°﹣2×30°=120°,∵DA⊥BA,∴∠BAD=90°,∴∠CAD=120°﹣90°=30°,∴∠CAD=∠C,∴AD=CD,在Rt△ABD中,∵∠B=30°,∠BAD=90°,∴BD=2AD,∴BC=BD+CD=2AD+AD=3AD,∵BC=16cm,∴AD=cm,故答案为:cm.44.解:∵AB=AC,∠BAC=56°∴∠B=∠ACB==62°,∵AC=CD,∴∠CAD=∠D,∵∠ACB=∠CAD+∠D,∴∠D=∠ACB=31°,故答案为:62°,31°.45.解:当AB为底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可找出格点C的个数有5个,当AB为腰时,分别以A、B点为顶点,以AB为半径作弧,可找出格点C的个数有3个;∴这样的顶点C有8个.故答案为:8.三.解答题(共5小题)46.解:∵∠C=∠ABC=2∠A,∴∠C+∠ABC+∠A=5∠A=180°,∴∠A=36°.则∠C=∠ABC=2∠A=72°.又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90°﹣∠C=18°.47.①证明:∵EF∥AD,∴∠1=∠4,∠2=∠P,∵AD平分∠BAC,∴∠1=∠2,∴∠4=∠P,∴AF=AP,即△APF是等腰三角形;②AB=PC.理由如下:证明:∵CH∥AB,∴∠5=∠B,∠H=∠1,∵EF∥AD,∴∠1=∠3,∴∠H=∠3,在△BEF和△CDH中,∵,∴△BEF≌△CDH(AAS),∴BF=CH,∵AD平分∠BAC,∴∠1=∠2,∴∠2=∠H,∴AC=CH,∴AC=BF,∵AB=AF+BF,PC=AP+AC,∴AB=PC.48.解:(1)如图1,∵AB=AC,∠BAC=90°,∴∠B=∠ACB=45°,∵BD=BA,∴∠BAD=∠BDA=(180°﹣∠B)=67.5°,∵CE=CA∴∠CAE=∠E=∠ACB=22.5°,∴∠BAE=180°﹣∠B﹣∠E=112.5°,∴∠DAE=∠BAE﹣∠BAD=45°,(2)如图2,∵AB=AC,∠BAC=90°,∴∠B=∠ACB=30°,∵BA=BD,∴∠BAD=∠BDA=75°,∴∠DAC=45°,∵CA=CE,∴∠E=∠CAE=15°,∴∠DAE=∠DAC+∠CAE=60°;(3)∠DAE=∠BAC,理由:设∠CAE=x,∠BAD=y,则∠B=180°﹣2y,∠E=∠CAE=x,∴∠BAE=180°﹣∠B﹣∠E=2y﹣x,∴∠DAE=∠BAE﹣∠BAD=2y﹣x﹣y=y﹣x,∠BAC=∠BAE﹣∠CAE=2y﹣x﹣x=2y﹣2x ∴∠DAE=∠BAC.49.解:设三角形的腰为x,底为y,根据题意得或,解得或,又知6+6<12,不能构成三角形,即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cm.50.解:(1)∵EA=EC,∴设∠A=∠2=x,∵EC平分∠ACB,∴∠ACB=2x,∵AB=AC,∴∠ABC=∠ACB=2x,在△ABC中,∴x+2x+2x=180°,∴x=36°,∴∠A=36°;(2)∵∠A=∠2,∴∠2=36°,∵BD⊥AC,∴∠DFC=90°﹣36°=54°,∴∠1=∠DFC=54°.第1页(共1页)。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10道典型题剖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10道典型题剖析

思路分析:由BD平分∠ABC,
A
易知∠1=∠2, 则设∠1=∠2
=x,由AB=AC可得
1
∠C=∠1+∠2=2x,在△DBC中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列出x B
D C
的方程,求出x.
解:设1 x,
BD平分ABC,
A
1 2 x, AB AC,
1 2
B
D C
C ABC 1 2 2x.
在DBC中,
提示: 本题为文字命题,解题时应分为以下 三个步骤: (1)根据题意作图; (2)写出已知, (3)进行求证.
已知:在ABC中,AB AC, D为底边BC
的中点,DE AB于点E, DF AC于点F.
求证:DE DF.
A
思路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易得
E
F
B C,又BD DC,DE AB, DF AC,
∴∠FBC+∠C+∠FBC=3∠C,
∴∠FBC=∠C, ∴BF=FC, ∴AC-AB=2BE.
例8.如图,△ABD、 △AEC都是等边三角 形,求证: △AFG是等边三角形.
思路分析:利用等边三角 形的性质可推出,边、角 的等量关系,从而易证三 角形全等,进而说明
△AFG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D 和△AED是正三角形, ∴AB=AD,AC=AE,∠BAD=∠CAE=60°, ∴ ∠CAD=∠BAD+∠CAB=60°+∠CAB, ∠BAE=∠CAE+∠CAB=60°+∠CAB, ∴ ∠CAD=∠BAE, △ADC≌△BAE, ∴ ∠ADF=∠GBA.
70°、40°或55°、55°
引申: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 求其余两角.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经典例题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两条边相等的性质。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有着独特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技巧,并通过经典例题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等腰三角形基本性质1. 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相等,通常表示为AB = AC。

2. 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即底边两侧的角)相等,通常表示为∠B = ∠C。

3. 对顶角平分底边:等腰三角形的对顶角(即顶点处的角)平分底边,即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相等和垂直。

4. 底角是钝角: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于90度时,底角为钝角。

二、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1. 高线重合: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与底边重合,且高线上的高度等于底边的中线和中线的一半。

2. 内切圆:等腰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底边相切,且圆心在高线上。

3. 外接圆: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位于底边的中点,且外接圆的半径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

三、等腰三角形的解题技巧1.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性质,可在题目中找到相等的边长,进而推导其他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2.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性质,可在题目中找到已知角度与未知角度的关系,从而推导解题过程。

3.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顶角平分底边性质,和底角是钝角的特点,可应用角平分线定理解题。

四、经典例题例题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 = 6cm,∠B = 60°,求角A的度数和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由于AB = AC,可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又∠B =∠C = 60°,由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性质可得∠A = 180° - 2∠B = 60°。

三角形ABC的三个角度均为60°,是等边三角形。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4 * AB^2 = √3/4 * 6^2 = 9√3 cm^2。

例题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 = 8cm,∠A = 100°,求顶角B的度数和三角形的周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5.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6. 已知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是BC 中点 DE ⊥AC 于E, 则 EC =AC()7.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一定是锐角. ( )8. 如图△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C 、BC 上的点, 则DB >DE ()9.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 ) 1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的交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 11. 如图, 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 上一点. 则 ∠ADC >∠C. ( )1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中线把它周长分为15cm 和6cm 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为10c13. 等腰三角形中, 两个角的比为1:4, 则顶角的度数为20°. ( )14.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高为 a. ( ) 15.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 )16. 如图, 已知: △ABC 的AB =AC, D 是AB 上一点, DE ⊥BC, E 是垂足, ED 的延长于F, 则AD =AF.17. 如图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1=∠2, 则 ∠3=∠4. (18. 等边三角形ABC 中, D 是AC 中点, 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 DB =DE. 则 CE =CD()19. 已知, △ABC 中, AB =AC, ∠B =75°, CD ⊥AB 于D, 则CD =AB( )20.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1. 如图, 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3=∠4, 则∠1=∠2.( )22.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所以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23. 如图, △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则 AD =BE. ()24. 如图, 已知: 四边形ABCD 中, ∠ABC =∠ADC, AB =AD, 则 CB =CD. (25.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这个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26. 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线、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 )27. 已知如图, △ABC 中, ∠B >∠C, 点D 是AC 上的一点, 且AD =AB, 则∠DBC =()28.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 那么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0°.( )29. 已知△ABC 中, AB =AC, D 在AB 上且∠DCB =∠A, 则 CD ⊥AB ( )3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 )31. 已知△ABC 中, AB =AC, CD ⊥AB 于D, 则 ∠DCB =∠A( )32. 如图, AB =AE, ∠B =∠E, CB =ED. F 是CD 的中点, 则AF ⊥CD. ()33.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到两腰中线的距离相等. ( ) 34. 已知: 如图在△ABC 中, AB =AC, 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E 是AB 上一点, DE 交AC 于点F , 则 AE <AF ( )35. 在△ABC 中, AB ≤AC, 延长CB 到D, 使BD =BA, 连结AD, 则 AD <AC.36. 已知: 如图, D 为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CD =CE, BE 延BF ⊥AD37. 在△ABC 中, ∠A =2∠B, 则BC <2AC.38.已知, 如图AD=DC, DE平分∠ADB, F是AC中点, 则DE⊥DF. () 39.已知如图: △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BAC=∠DAE, 则BD=CE ()40.如图, 已知: △ABC中, ∠ABC=2∠C, AH⊥BC, 垂足为H延长AB至D, 使BD=BH,DH的延长线交AC于点M, 则MA=MC()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60 分)1.在△ABC中, AB=AC, ∠A=40°, 点O在三角形内且∠OBC=∠OCA, 则∠BOC的度数是[ ]A.110°B.35°C.140°D.55°2.如图在△ABC中, AB=AC, ∠A=40°, P为△ABC内的一点, 且∠PBC=∠PCA, 则∠BPC的度数是A.115°B.110°C.120°D.130°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是3cm, 它的周长是 [ ]A.11cmB.13cmC.11cm或13cmD.以上都不对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等于 [ ]A.20°、140°B.20°、140°或80°、80°C.80°、80°D.20°、80°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另一边长为9, 则它的周长为[ ]A.17B.17或22C.22D.13 6.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 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的度数为[ ] A.55° B.55°或70° C.20° D.20°或35°7.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度数的4倍, 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 ]A.120°B.30°C.60°D.90° 8. 有一个角是5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度数为 [ ] A.80° B.50° C.80°或50° D.65.5°9. 等腰三角形周长12厘M ,其中一边长2厘M ,其他两边分别长 [ ] A .2厘M ,8厘M B .5厘M ,5厘M C .5厘M ,5厘M 或2厘M ,8厘M D .无法确定10. 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厘M 和22厘M, 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A.35cmB.22cmC.35cm 或22cmD.15cm 1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之比为1∶2, 则顶角的度数是 [ ]A.90°B.36°C.36°或90°D.120° 12. 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 或39cm13. 等边三角形ABC 中, CD 是∠ACB 的平分线, 过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E, 若△ABC 的边长 是a, 则△ADE 的周长是 [ ]A.2aB. aC. aD. a14.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 其中一边长为5, 那么此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 A.11 B.5 C.5或11 D.815. 已知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为50°, 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和底边夹角的度数为 [A.25°B.40°C.25°或40°D.以上答案都不对16. 在等腰△ABC 中, AB 的长是AC 的二倍, 三角形的周长是40, 则AB 的长等于. [A.20B.16C.20或16D.1017.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 顶角是底角的4倍. 则腰上的高为 [ ]A.aB.C. aD.2a 1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另一边长为6, 则它的周长为 [ ] A.16 B.16或17 C.17 D.1119.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M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其周长之差为3厘它的腰长为 A .8厘M B .5厘MC .2厘M 或8厘MD .2厘M20.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5°,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唯一确定21. 如图△ABC 中, AB =AC, 且EB =BD =DC =CF, ∠A =40°, 则∠EDF 的度数为[ ]A.70°B.110°C.55°D.60°2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为[ ]A.20°,140°B.80°,80°C.20°,140°或80°,80°D.20°,80° 23.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是顶角平分线的2倍, 那么这个三角形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A.45°B.60°C.90°D.120°24. 如图, 在Rt △ABC 中, ∠C=90°, ∠DBC=26°,且AD=DB,则∠A=[ ]A.26°B.32 °C.64°D.52°2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总数最多有A .3条B .5条C .7条D .9条26. 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 2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20B.16C.20或16D.无28. 如图, AB =AC, FD ⊥BC 于D, DE ⊥AB 于E, 若∠AFD =155°, 那么∠EDF 的度数A.45°B.55°C.65°D.75°29. 一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A.小于60°B.等于60°C.等于90°D.大于90°30. 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________条.[ ]A.9B.7C.6D.331.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则它顶角的大小为 [ ] A . B .C .D .3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5cm 和12cm, 那么它的第三条边长为[ ] A.25cm B.12cm C.25cm 或12cm D.37cm 33. 在等腰△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并交AC 于D .如果∠CDB =,那么∠A 等于 [ ] A . B . C .D .3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15cmB.12cmC.12cm 或15cmD.18cm3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此三角形 [ ] A .是锐角三角形B .是钝角三角形C .是直角三角形D .形状不确定36. 等腰三角形两边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 A.24cm B.33cm C.39cm D.33cm 或39cm 37. 等腰Rt △ABC 中, ∠C =90° D 是BC 上一点, 且AD =2CD 则 ∠ADB 的度数为 A.30° B.60° C.120° D.150°3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20B.16C.20或16D.无法确定 39. 已知:如图, △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那么△ADC ≌△AEB 的根据是 [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 40.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A.小于60°B.等于60°C.等于90°D.大于941. 在△ABC 中, AB =AC, ∠A+ ∠B =130°, 则∠A 、∠B 、∠C 的度数是A.∠A =50°、∠B =80°、∠C =80°B.∠A =50°、∠B =80°、∠C =50°C.∠A =50°、∠B =50°、∠C =80°D.∠A =80°、∠B =50°、∠C =50°4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角的度数是 [ ] A.42° B.6° C.36° D.46°43. 如图: AB =AC, ∠BAD =30°AD ⊥BC 且AD =AE, 则∠EDC =[ ]A.10°B.12.5°C.15°D.20°4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所夹的角等于 [ ] A.顶角 B.顶角的 C.顶角的2倍 D.底角的45. 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6,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9B .12C .15D .12或1546. 用一条长为12cm 的铁丝做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的长必须是正整数, 若底的长为xcm, 则腰的长y 可为 [ ]A.5cmB.5cm 或4cmC.4cmD.-5cm47.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为8cm, 从底边上一个端点引腰的中线, 分三角形周长为两部 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 则腰长为 [ ]A.6cmB.10cmC.6cm 或10cmD.以上都不对48. 一个等腰但非等边三角形, 它的角平分线, 中线和高线的条数共为 [ ]A.6B.7C.8D.949. 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AC, CD 为∠ACB 平分线,DE ∥BC,∠A=40°, 则∠EDC 的度数是A.30°B.36°C.35°50. 等腰三角形两个角的比为4∶1, 则顶角为 [ ]A.120°B.20°C.120°或20°D.51. 如图已知: AB =AC =BD, 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5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 、b 满足,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7B .5C .8D .7或553.等腰△ABC 中,两腰上的中线BE 、CD 交于O ,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ADC ≌△AEB B .△DBC ≌△ECBC .△ABE ≌△BCDD . △BOD ≌△COE54.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分别作两腰的平行线所成的四边形的周长等于此等腰三角形的[ ]A .周长B .周长一半C .一腰长D .两腰长的和5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 ]A .顶角B .顶角的一半C .顶角的2倍D .底角的一半56.如下图,△ABC 中,AB=AC ,点D 、E 、F 分别在BC 、AB 、AC 上,且DE=BE ,DF=DC ,若∠A=,则∠EDF=A .B .C .D .57.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M,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 其周长之差为3厘它的腰长为 [ ]A.2厘MB.8厘MC.2厘M 或8厘MD.9厘M58. 如图△ABC 中, AB =AC, ∠A =50°, P 是△ABC 内的一点, 且∠PBC =∠PCA, 则的度数为A.115°B.100°C.130°59. 如图, △ABC 中, AB =AC, CD ⊥AB, 则关于∠A 正确的等式是[ ]A.∠A =∠BB.∠A =∠ACBC.∠A =2∠ACBD.∠A =2∠DCB60. 如图在△ABC 中, AB =AC, BC =BD, AD =DE =EB, 则∠A 的度数是[ ]A.30°B.36°C.45°D.54°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30 分)1. 周长为20cm 的等腰三角形中, 底边长为acm, 则一腰长为________cm .2. 如图△ABC 中, AB =AC, ∠A =40°, ∠AED =∠F, 则∠F =___________度.3. 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cm 和7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4. 已知如图, A 、D 、C 在一条直线上AB =BD =CD, ∠C =40°, 则∠ABD =______度.5.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 腰比底长3,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 底边长为___6.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12cm,且腰是底的, 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cm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顶角的4倍,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度8.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与________和________重合.9. 已知:如图: △ABC 中, AB =BC, ∠B =90°, AD ∥BC, ∠D =70°, 则∠EFA =10.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 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11.△ABC 中,如果AB=AC ,点M 是BC 边中点,那么M 到______两边的距离相等,A _两点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课)

4.如图,△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 P是AD上的一点,PE∥AB交BC于E,PF∥AC交BC于F. 求证:D到PE的距离与D到PF的距离相等.
证明 : 如图,过D点作DM PE于M , DN PF于N PE // AB, 1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 等) PF // AC, 2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 等) 又 AD平分BAC, 1 2 3 4(等量代换) PD平分EPF, 又DM PE, DN PF DM DN
思路分析: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 一”可联想到作底边的高AM,可 推出∠1=∠2,由DF⊥AC, AM⊥BC可知DF∥AM,从而 ∠3=∠4,证出结论.
B
D
4
A
3
E
1 2
F
M
C
3.
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 点O,OB=OC.求证∠1=∠2.
证明: CD AB, BE AC BDO CEO 90 在BDO和CEO中 BDO CEO(已证) DOB EOC(对顶角相等) OB OC(已知) BDO CEO(AAS) DO EO 又 CD AB, BE AC AO平分BAC 1 2
=2x+x+26°+x=180°
解得:x=38.5°,
∴ ∠B=77°, ∠C= 38.5°
例2.如图:△ABC中,AB=AC,BD平分 ∠ABC交AC于D,若∠BDC=120°,求 ∠DBC的度数.
思路分析:由BD平分∠ABC, 易知∠1=∠2, 则设∠1=∠2 =x,由AB=AC可得 ∠C=∠1+∠2=2x,在△DBC中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列出x B 的方程,求出x.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答案)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答案)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题型讲练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边对等角”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该定理可以简写成“”).注意: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其底角的度数是50°或80°.(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___18°_____.(3)如图,在△ABC中,D在BC上,若AD=BD,AB=AC=CD,则∠BAC的度数是108°.(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BAF=∠ACF.变式训练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其顶角为60°或120°.2.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度数是50°.3.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CA到点E,使AE=AD,求证:ED⊥BC.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三线合一”(2)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底边上的互相重合,简写成“”.【例2】(1)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 =35°,则∠C的度数为___55°_____.(2)如图,△ABC的周长为32,且AB=AC,AD⊥BC于点D,△ACD的周长为24,则AD的长为____8___.(3)如图,△ABC中,AB=AC=10cm,S△ABC=48cm2,AD平分∠BAC,DE⊥AC于点E,则DE等于___4.8____.变式训练2:1.如图,在△ABC中,AB=AC,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CAD=20°,则∠ACE的度数是___35°___.2.如图,△ABC中,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作∠EAB =∠BAD,AE边交CB的延长线于点E,延长AD到点F,使AF=AE,连接CF.试证明:BE=CF.考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例2】(1)如图,∠B=∠C=36°,∠ADE=∠AED=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D )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EF∥AC交AB于点F.求证:AF=FB.变式训练3:1.如图,在△ABC中,BP平分∠CBA,AP平分∠CAB,且DE∥AB,若CB=12,AC=18,则△CDE的周长是____30____.2.如图,△ABC中,∠B=2∠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C=AB+BD.考点四等腰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例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 、BC 、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课后练习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D )A.过顶点的直线B.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C.顶角的角平分线D.底边的垂直平分线2.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B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B) A.30°B.45°C.60°D.90°3.如图所示,已知AB=AC=BD,那么∠1和∠2之间的关系是(D)A.∠1=2∠2 B.2∠1-∠2=180°C.∠1+3∠2=180°D.3∠1-∠2=180°4.已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7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70°或40°.5.如图,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4 cm,则CD等于____4 cm ___.6.如图,在△ABC中,∠B=∠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于点F.若AF=3,BF=5,则CE的长度为1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2,4),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有8 个.8.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则∠A的度数为45°.9.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AD⊥BC于D,BE 交AD于F,交AC于E.(1)若BE平分∠ABC,试判断△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E=AF,请证明BE平分∠ABC.10.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AB=AC+DC.求证:∠C=2∠B.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AB=AC+DC,AE=AC,∴BE=DC.∵AD是∠BAC的平分线,∴∠EAD=∠CAD,∴△AED≌△ACD( SAS ).∴DE=DC=BE,∠AED=∠C,∴∠B=∠EDB.∵∠AED=∠B+∠EDB,∴∠AED=2∠B,∴∠C=2∠B.1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点D 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请给出证明.(2)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G,请问DE,DF,CG的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当D为BC的中点时,DE=DF.∵D为BC的中点,∴BD=CD.∵AB=AC,∴∠B=∠C.∵DE⊥AB,DF⊥AC,∴∠DEB=∠DFC=90°,∴△BED≌△CFD( AAS ),∴DE=DF.(2)CG=DE+DF.连接AD,∵S△ABC=S△ADB+S△ADC,AB×CG=AB×DE+AC×DF,又∵AB=AC,∴CG=DE+DF.12.在△ABC中,∠C=90°,AC=BC=2,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此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点D,E,图1,图2,图3是旋转得到的三种图形.(1)以图2为例证明:PD=PE;(2)△PBE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PEB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练习题

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练习题

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练习题1.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点D为底边BC的中点,连接AD。

证明:△ABD≌△ACD。

解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AB=AC。

其次,由于D为BC的中点,所以BD=DC。

再根据SSS(边边边)对应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ABD≌△ACD。

也就是说,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从而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AB为底边,且与AC相交于点D的高为AH。

证明:∠HAB=∠HAC。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AB和AC相等,所以可以得出∠A=∠B=∠C。

又因为AD为高,所以∠HAD=90°,而角HAB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所以角HAB也等于∠C。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HAB=∠HAC。

3.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AB为底边,且与AC相交于点D的中线DE。

证明:DE=BC/2。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AB和AC相等,所以可以得出DE=BC/2。

这是因为DE是底边BC的中线,所以根据中线分割定理,DE等于底边BC的一半,即DE=BC/2。

4.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角A的平分线AM为旋转轴,将△ABC旋转180°得到△ADE。

证明:△ADE≌△ABC。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说明如何将△ABC旋转180°得到△ADE。

根据题意,我们以角A的平分线AM为旋转轴,将△ABC旋转180°。

旋转后,点A和点D重合,点B和点E重合,点C不动。

根据旋转的定义,可以得出△ADE≌△ABC。

5. 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以角A的平分线AM为旋转轴,将△ABC旋转180°得到△ADE。

证明:BD=DC,BE=EC。

解析:如前一题所述,旋转后,点A和点D重合,点B和点E重合,点C不动。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知,BD=DC,BE=EC。

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和典型习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和典型习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第7讲等腰三角形❖基本知识(熟记,会画图,要提问.)(1)(等边对等角).【证明之】(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证明之】(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证明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程思想计算角度】1、【易】如图,求下列等腰三角形的所有角的度数。

(1)顶角30° (2)底角30°2、【易】计算:(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求其余内角。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求其余内角。

(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为(2x-2)°,(3x-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3、【易】如图所示,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4、【易】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ADB和△C的度数.5、【中】如图所示,五角星的五个角都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则△AMB的度数为______.6、【中】如图,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7、【中】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是_______.【基础证明题】8、【易】如图,AD△BC,点E在AB的延长线上,CB=CE,试猜想△A与△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9、【中】已知:CD平分AB,且CD=AD=BD,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这句话倒过来也是对的,学到矩形时会证明。

】10、【中】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全等法或三线合一法】11、【中】【仿上题】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AC .若BD=CE ,F 为DE 的中点,求证:AF△BC .12、【中】如图,在△ABC 中,AB=AC ,D 为BC 边上一点,△B=30°,△DAB=45°.(1)求△DAC 的度数;(2)求证:DC=AB .13、【难】如图,在△ABC 中,AB=AC ,△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O 点,且BD 交AC 于点D ,CE 交AB 于点E .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BCD△△CBE ;△△BAD△△BCD ;△△BDA△△CEA ;△△BOE△△COD ;△△ACE△△BCE ;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14、【中】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BC 的中点,DE△AB ,DF△AC ,E ,F 分别是垂足,求证:AE=AF .15、【中】如图,已知:AB=AC ,△CAE 是△ABC 的外角,△1=△2.求证:AD △ BC .参考答案1、(1)底角75°;(2)底角30°,顶角120°.2、(1)35°,35°;(2)50°,50°;或80°,20°。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轴对称图形》2.4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等边对等角”).★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 AB =AC (已知),∴ ∠B =∠C (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性质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1)∵AB =AC , ∠1=∠2(已知),∴BD =CD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AB =AC , BD =CD (已知),∴∠1=∠2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AB =AC , AD ⊥BC (已知),∴BD =CD ,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拓展: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几何语言:在△ABC中,∵∠B=∠C(已知),∴AB=AC(等角对等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条件结论作用性质(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相等.这两边所对的角也相等.证明角相等.判定(等角对等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证明线段相等.【例题1】(2022•梅江区校级开学)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ABC ,则∠BDC 是( )A .36°B .60°C .72°D .8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 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 =AC ,∠A =36°,∴∠ABC =180°36°2=72°,∵BD 平分∠ABC ,∴∠ABD =12∠ABC =36°,∴∠BDC =∠A +∠ABD =7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变式1-1】(2022春•藁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90°,AD=DC,AE⊥BD,若∠DAE=28°,则∠BAE=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E⊥BD,∴∠ARD=90°,∵∠DAE=28°,∴∠ADB=62°,∵∠ABC=90°,AD=DC,∴AD=BD,∴∠DAB=∠ABD=12×(180°﹣62°)=59°,∴∠BAE=∠BAD﹣∠DAE=31°,故答案为:3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2春•三原县期末)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E,交AC于点D.若∠ADE=40°,则∠CBD= .【分析】由DE垂直平分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D=∠BED=90°,DA=DB,又由∠ADE =40°,即可求得∠ABD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AED=∠BED=90°,DA=DB,∵∠ADE=40°,∴∠A=∠ABD=50°,又∵AB=AC,∴∠ABC=(180°﹣50°)÷2=65°,∴∠CBD=∠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变式1-3】(2022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BD,则∠DBC的度数为( )A.30°B.32°C.34°D.36°【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DB,可得∠DBA 的度数,进一步即可求出∠DB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AB=AC,∠A=40°,∴∠ABC =∠ACB =7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DA =DB ,∴∠DBA =∠A =40°,∴∠DBC =30°,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4】(2022春•铁西区期末)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延长BC 到点D ,使得CD =CA ,连接AD ,若∠D =25°,求∠BAC 的度数.【分析】两次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得∠B =∠BCA =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CD =CA ,∠D =25°,∴∠BCA =2∠D =50°,∵AB =AC ,∴∠B =∠BCA =50°,∴∠BAC =180°﹣∠B ﹣∠C =80°.【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等边对等角”,难度不大.【例题2】(2022秋•云梦县期中)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DB ,DE ⊥AB 于点E ,若BC =3,且△BDC 的周长为8,则AE的长为( )A.2B.2.5C.3D.3.5【分析】根据已知可得BD+CD=5,从而可得AB=AC=5,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C=3,且△BDC的周长为8,∴BD+CD=8﹣3=5,∵AD=BD,∴AD+DC=5,∴AC=5,∵AB=AC,∴AB=5,∵AD=DB,DE⊥AB,∴AE=12AB=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如图,在△ABC中,AB=AC,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BNC的周长是24cm,BC=10cm,则AB的长是( )A .17cmB .12cmC .14cmD .34cm【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N=BN ,根据△BNC 的周长和BC 的长度得出AC=14cm,再利用AB=AC ,则AB=AC=14cm .【解答】解:∵MN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N =BN ,∵△BNC 的周长是24cm ,BC =10cm ,∴BN +NC +BC =AN +NC +BC =AC +BC =24(cm ),∴AC =14cm ,∵AB =AC ,∴AB =14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14cm .【变式2-2】(2023春•西安月考)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BF ⊥AC 于点F ,DE =5cm ,则BF =( )A .8cmB .10cmC .12cmD .14cm【分析】先得出AD 是△ABC 的中线,得出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又S △ABC =12AC •BF ,将AC =AB 代入即可求出BF .【解答】解:∵△ABC 中,AB =AC ,AD ⊥BC ,∴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S △ABC =12AC •BF ,∴12AC •BF =5AB ,∵AC =AB ,∴12BF =5,∴BF =10(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面积公式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例题3】(2022秋•栖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连接BD .则下列结论: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④OD =2CD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分析】由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D =∠DBC =∠A =36°,∠ABC =∠BDC =∠C =72°,继而求得: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解答】解:∵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AD =BD ,∴∠ABD =∠A =36°,∵AB=AC,∴∠ABC=∠C=72°,∴∠C=2∠A,故①正确;∴∠DBC=∠ABC﹣∠ABD=36°,∴∠ABD=∠DBC,∴BD平分∠ABC,故②正确;∴∠BDC=∠C=72°,∴BC=BD=AD,故③正确;由条件不能得出OD=2CD,故④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3-1】在△ABC中,已知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下列结论中:①∠C=72°;②BD是△ABC的中线;③∠BDC=100°;④△ABD是等腰三角形;⑤AD=BD=BC.正确的序号有(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在△ABC中,已知AB=AC,∠A=36°求出∠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D的度数,故可得出∠DBC的度数,进而得出BD是∠ABC的平分线;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D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ABD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BC中,∠A=36°,AB=AC,∴∠ABC=∠C=180°∠A2=72°,故①正确;∵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36°,∴∠DBC=∠ABC﹣∠DBC=72°﹣36°=36°,∴BD是∠ABC的平分线,故②错误;∵在△BCD中,∠DBC=36°,∠C=72°,∴∠BDC=180°﹣(∠DBC+∠C)=180°﹣(36°+72°)=72°.故③错误;∵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是等腰三角形;故④正确;∵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36°,∴∠CBD=36°,∴BD=BC,∴AD=BD=BC,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3-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做题.【解答】解:∵AB=AC,AD平分∠BAC,DE⊥AB,DF⊥AC∴△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BD=CD,∠BED=∠DFC=90°∴DE=DF∴AD垂直平分EF∴(4)错误;又∵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1)∠DEF=∠DFE;(2)AE=AF;(3)AD平分∠EDF.故选:C.【点评】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变式3-3】如图,在△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过点M作DE∥AC交AB于点D,交B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②△BDE的周长等于AB+BC;③AM=2CM;④AD+CE=AC.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由平行线得到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解:∵DE∥AC,∴∠DMA=∠MAC,∠EMC=∠MCA,∵△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DAM=∠MAC,∠ECM=∠MCA,∴∠DAM=∠DMA,∠EMC=∠ECM,∴DA=DM,ME=EC,即△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DE=DM+EM=AD+CE,∵AC>DE,∴AD+CE<AC,故④错误;∴△BDE的周长为:BD+DE+BE=DB+DM+ME+BE=AB+BC;故②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M=2CM,故③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题目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的;等量代换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3-4】(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E、D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BAC 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BE=BC,PB与CE交于点H,PG∥AD交BC于F,交AB于G,下列结论:①GA=GP;②CP平分∠BCD;③BP垂直平分C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③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AP平分∠BAC,∴∠CAP=∠BAP,∵PG∥AD,∴∠APG=∠CAP,∴∠APG=∠BAP,∴GA=GP,故①正确;②∵∠BAC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点P也位于∠BCD的平分线上,∴∠DCP=∠BCP,故②正确;③∵BE=BC,BP平分∠CBE,∴BP垂直平分CE(三线合一),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题4】(2022春•巴中期末)在等腰△ABC中有一个角是50°,那么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A.50°、80°B.50°、80°或65°、65°C.65°、65°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B为顶角或底角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答】解:当∠B=50°为顶角时,此时∠A=∠C=180°50°2=65°;当∠B=50°为底角时,此时另一底角为50°,顶角为80°,故另外两个角分别是50°,80°或65°,6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此题有两种情况.【变式4-1】(2022•上杭县校级开学)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A.30°B.75°C.30°或75°D.6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进行讨论可能是底角的外角是150°,也有可能顶角的外角是150°,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①当150°外角是底角的外角时,底角为:180°﹣150°=30°;②当150°外角是顶角的外角时,顶角为:180°﹣150°=30°,则底角为:(180°﹣30°)×12=75°,∴底角为30°或7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应注意进行分类讨论,非常容易忽略一种情况.【变式4-2】(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3,则周长是( )A.13B.17C.18D.19【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3是腰时或当7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解答】解:当3是腰时,则3+3<7,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当7是腰时,则三角形的周长是3+7×2=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变式4-3】(2022春•榆次区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一边长为5cm,则另两边长分别为( )A.3cm,5cm B.4cm,4cmC.3cm,5cm或4cm,4cm D.以上都不对【分析】此题分为两种情况: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或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3﹣5×2=3(cm),能够组成三角形;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3﹣5)÷2=4(cm),能够组成三角形.故另两边长分别为3cm,5cm或4cm,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变式4-4】(2022春•文登区期末)若实数m,n=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长,则△ABC的周长是( )A.6B.8C.10D.8或10【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再分两种情形讨论即可.【解答】解:=0,∴m﹣2=0,n﹣4=0,解得:m=2,n=4,当2是等腰三角形的底时,4,4,2能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0,当4是底时,2,2,4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变式4-5】(2022秋•长汀县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A.15°或75°B.30°C.150°D.150°或30°【分析】方法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别从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方法2:读到此题我们首先想到等腰三角形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不可能出现题中所说情况,所以舍去不计,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讨论剩余两种情况.【解答】解:方法1:根据题意得:AB=AC,BD⊥AC,如图(1),∠ABD=60°,则∠A=30°;如图(2),∠ABD=60°,∴∠BAD=30°,∴∠BAC=180°﹣30°=150°.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0°或150°.方法2:①当为锐角三角形时可以画图,高与左边腰成60°夹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顶角为180°﹣90°﹣60°=30°,②当为钝角三角形时可画图,此时垂足落到三角形外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由图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补角为30°,∴三角形的顶角为180°﹣30°=15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模型帮助解答,进行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例题5】已知:如图,P 、Q 是△ABC 边BC 上两点,且AB=AC ,AP=AQ .求证:BP=CQ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CO ,PO=QO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过点A 作AO ⊥BC 于O .∵AB=AC ,AO ⊥BC ,∴BO=CO , ∵AP=AQ ,AO ⊥BC ,∴PO=QO , ∴BO -PO=CO -QO∴BP=CQ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5-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CE 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 =CE .【分析】由于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利用等边对等角,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BC=∠ACB,∠DBC=∠ECB,而BC=CB,利用ASA可证△EBC≌△DB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BD=CE.【解答】证明:如图所示,∵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DBC=∠ECB,又∵BC=CB,∴△EBC≌△DCB(ASA),∴BD=CE.【点评】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变式5-2】如图,AB=AC,BD=CD,AD的延长线与BC交于E,求证:AE⊥BC.【分析】由AB=AC,BD=CD,AD是公共边,即可证得△ABD≌△ACD(SSS),则可得∠BAD=∠CAD,又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AE⊥BC.【解答】解:在△ABD和△ACD中,AB=ACAD=AD,BD=CD∴△ABD≌△ACD(SSS),∴∠BAD=∠CAD,∵AB=AC,∴AE⊥B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3】(2023•成武县校级三模)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分析】首先连接AD,由AB=AC,D是BC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EAD=∠FAD,又由SAS,可判定△AED≌△AFD,继而证得DE=DF.【解答】证明:连接AD,∵AB=AC,D是BC的中点,∴∠EAD=∠FAD,在△AED和△AFD中,AE=AF∠EAD=∠FAD,AD=AD∴△AED≌△AFD(SAS),∴DE=DF.【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CBE=∠BAD;(2)若CE=EF,求证:AF=2BD.【分析】(1)根据∠CBE +∠C =90°,∠CAD +∠C =90°,得出∠CBE =∠CA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AD =∠BAD 即可得证结论;(2)根据AAS 证△BCE ≌△AFE ,得出AF =BC ,根据BC =2BD ,即可得证结论.【解答】证明:(1)∵∠CBE +∠C =90°,∠CAD +∠C =90°,∴∠CBE =∠CAD ,∵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CAD =∠BAD ,∴∠CBE =∠BAD ;(2)由(1)知∠CBE =∠CAD ,在△BCE 和△AFE 中,∠CBE =∠AFE ∠BEC =∠FEA =90°CE =EF,∴△BCE ≌△AFE (AAS ),∴AF =BC ,∵BC =2BD ,∴AF =2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题6】(2022•建湖县一模)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点C 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并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根据“两圆一线”画图找点即可.【解答】解:如图,C点与P、Q、R重合时,均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两圆一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熟练使用两圆一线的方法是解题关键.【变式6-1】如图所示,共有等腰三角形( )A.4个B.5个C.3个D.2个【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图形中未知度数的角,即可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O=∠DCO=36°,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AOB=∠COD=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等腰三角形有△AOB,△COD,△ABC,△CBD和△BOC.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各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6-2】(2022春•杨浦区校级期末)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6°,点D、E在AB上,如果BC=BD,∠CED=∠CDE,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先求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CB=90°,∠B=36°,∴∠A=54°,∵BC=BD,∴∠CDB=∠DCB=72°,∴∠ECB=36°,∠ACE=54°,∴CE=BE,AE=CE,∴△BCD,△CDE,△CEB,△ACE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变式6-3】如图,在△ABC中,且∠ABC=60°,且∠C=45°,AD是边BC上的高,∠ABC的平分线交AD于F,交AC于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A.2B.3C.4D.5【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DC=∠ADB=90°,∠BAD=90°﹣∠ABD=30°,∠DAC=90°﹣∠C=45°,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DC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F=∠CBE=12∠ABC=30°,从而由∠ABF=∠BAD推出△ABF是等腰三角形,而∠BEA=∠EBC+∠C=45°+30°=75°,∠BAC=180°﹣60°﹣45°=75°=∠BEA,进而求解.【解答】解:∵AD是边BC上的高线,∴∠ADC=∠ADB=90°,∵∠ABC=60°,∠C=45°,∴∠BAD=90°﹣∠ABD=30°,∠DAC=90°﹣∠C=45°,∴△ADC是等腰三角形,∵BE是∠ABC的平分线,∴∠ABF=∠CBE=12∠ABC=30°,∴∠ABF=∠BAD,∴△ABF是等腰三角形,则∠BEA=∠EBC+∠C=45°+30°=75°,而∠BAC=180°﹣60°﹣45°=75°=∠BEA,故△ABE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结合图形从中寻找角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定理及性质进行求解.【变式6-4】(2022秋•鼓楼区期末)如图,在3×3正方形网格中,点A,B在格点上,若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分别画出以A点和B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再画出C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解: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两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如图: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定义既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办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5】(2022秋•镇江月考)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AB,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A .5B .6C .8D .9【分析】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当AB =AC 时,当CA =CB 时,然后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以点B 为圆心,BA 长为半径作圆,点C 1,C 2,C 3即为所求;当AB =AC 时,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圆,点C 4,C 5,C 6,C 7,C 8即为所求;当CA =CB 时,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与正方形网格的交点不在格点上,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格点C 的个数是8,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三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例题7】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点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BDE≌△CDF,可得出∠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BD=CDDE=DF,∴Rt△BDE≌Rt△CDF(HL),∴∠B=∠C;∴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 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1】已知: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中线,DE∥AB,交AC于点E.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D=∠CA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E=∠BAD,等量代换得到∠ADE=∠CAD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BAD=∠CAD,∵DE∥AB,∴∠ADE=∠BAD,∴∠ADE=∠CAD∴AE=ED,∴△AED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2】如图:△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有一个点D,过点D作DF⊥AC于F,交BC于E,且BD =BE,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分析】要证△ABC为等腰三角形,须证∠A=∠C,而由题中已知条件,DF⊥AC,BD=BE,因此,可以通过角的加减求得∠A与∠C相等,从而判断△ABC为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DF⊥AC,∴∠DFA=∠EFC=90°.∴∠A=∠DFA﹣∠D,∠C=∠EFC﹣∠CEF,∵BD=BE,∴∠BED=∠D.∵∠BED=∠CEF,∴∠D=∠CEF.∴∠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7-3】已知:如图,△ABC中,BC边上有D、E两点,∠1=∠2,∠3=∠4.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1=∠2,∠3=∠4,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易证得∠B=∠C,然后由等角对等边,证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B=∠3﹣∠1,∠C=∠4﹣∠2,又∵∠1=∠2,∠3=∠4,∴∠B=∠C,∴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7-4】已知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FD=FE.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过点D作DG∥AE于点G,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GDF=∠CEF,进而利用ASA得出△GDF ≌△CE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过点D作DG∥AE于点G,∵DG∥AC∴∠GDF=∠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GDF和△CEF中,∠GDF=∠CEFDF=EF,∠DFG=∠CFE∴△GDF≌△CEF(ASA),∴DG=CE又∵BD=CE,∴BD=DG,∴∠DBG=∠DGB,∵DG∥AC,∴∠DGB=∠ACB,∴∠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题8】(2022秋•通州区校级月考)如图,BO平分∠ABC,CO平分∠ACB,MN∥BC,△AMN的周长为33,AB=15,则AC为( )A.15B.18C.20D.2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MBO和△NCO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MO=MB,NO=NC,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AMN的周长=AB+AC,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O平分∠ABC,CO平分∠ACB,∴∠ABO=∠OBC,∠ACO=∠OCB,∵MN∥BC,∴∠MOB=∠OBC,∠NOC=∠OCB,∴∠MBO=∠MOB,∠NOC=∠NCO,∴MO=MB,NO=NC,∵△AMN的周长为33,AB=15,∴AM+MN+AN=33,∴AM+OM+ON+AN=33,∴AM+MB+CN+AN=33,∴AB+AC=33,∴AC=1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8-1】如图,在Rt△ABC中,∠A=90°,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2,则BC的长为( )A.12B.16C.20D.8【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得∠B的度数,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NC的长,从而可以求得BC的长.【解答】解:∵CM平分∠ACB交AB于点M,∴∠NCM=∠BCM,∵MN∥BC∴∠NCM=∠BCM=∠NMC,∵MN平分∠AMC,∴∠AMN=∠NMC=∠B,∴∠ACB=2∠B,NM=NC,∴∠B=30°;∵AN=2,∠AMN=∠B=30°,∴MN=2AN=4,∴NM=NC=4,∴AC=AN+NC=6,∴BC=2AC=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变式8-2】如图,在△ABC中,∠ABC=3∠C,∠1=∠2,BE⊥AE,AB=5,BE=3,则AC=( )A.10B.11C.13D.15【分析】延长BE交AC于M,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3=∠4,AB=AM=5,BM=2BE=6,再利用∠4是△BCM的外角,利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得到CM=BM,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证.【解答】解:延长BE交AC于M,∵BE⊥AE,∴∠AEB=∠AEM=90°∴∠3=90°﹣∠1,∠4=90°﹣∠2,∵∠1=∠2,∴∠3=∠4,∴AB=AM=5,∵BE⊥AE,∴BM=2BE=6,∵∠4是△BCM的外角,∴∠4=∠5+∠C,∵∠ABC=3∠C,∴∠ABC=∠3+∠5=∠4+∠5,∴3∠C=∠4+∠5=2∠5+∠C,∴∠5=∠C,∴CM=BM=6,∴AC=AM+CM=AB+2BE=1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准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8-3】(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P与CQ交于点O.求证:△BCO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题意可求得∠ABC=∠ACB,再由高得∠BQC=∠CPB=90°,从而可求得∠OBC=∠OCB,即有OB=OC,从而得证△BC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B=AC,∴∠ABC=∠ACB,∵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QC=∠CPB=90°,∵∠OBC=90°﹣∠ACB,∠OCB=90°﹣∠ABC,∴∠OBC=∠OCB,∴OB=OC,∴△BCO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分析清楚角之间的关系.【变式8-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求证:∠B=∠DEF;(3)当∠A=40°时,求∠DEF的度数.【分析】(1)首先根据条件证明△DBE≌△E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FE,进而可得到△DEF 是等腰三角形;(2)根据△BDE≌△CEF,可知∠FEC=∠BDE,∠DEF=180°﹣∠BED﹣∠FEC=180°﹣∠DEB﹣∠EDB=∠B 即可得出结论;(3)由(2)知∠DEF=∠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DEF的度数.【解答】(1)证明:∵AB=AC,∴∠B=∠C,在△DBE和△ECF中,BD=CE ∠B=∠C BE=CF,∴△DBE≌△ECF,∴DE=FE,∴△DEF是等腰三角形;。

高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相关题目解析

高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相关题目解析

高中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相关题目解析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底边对应的两个角)相等,而顶角(顶点对应的角)则是独立的。

这种特殊的三角形有着一些独特的性质,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进行详细讨论。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证明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考虑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证明来说明底角相等的性质:假设∠ABC=∠ACB=x,我们需要证明∠BAC=∠BCA=x。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知道∠ABC+∠ACB+∠BAC=180°。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x+x+∠BAC=180°,即2x+∠BAC=180°。

由于∠BAC和∠BCA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顶角,它们的和等于180°,即∠BAC+∠BCA=180°。

将上述两个等式联立,得到2x+∠BAC=∠BAC+∠BCA。

经过简化,我们得到x=∠BCA。

所以,∠BAC=∠BCA=x,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2.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考虑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

我们需要证明高线BD是底边AC 的垂直平分线。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证明来说明高线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首先,连接点D(高线BD与底边AC的交点),我们需要证明∠ABD=∠CBD。

由于AB=AC,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性质1,我们知道∠ABC=∠ACB。

又因为∠ABD和∠ACD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顶角,它们的和等于180°,即∠ABD+∠ACD=180°。

将上述两个等式联立,得到∠ABC=∠ACB=∠ABD+∠ACD。

经过简化,我们得到∠ABD=∠CBD。

所以,高线BD是底边AC的垂直平分线。

三、等腰三角形的相关题目解析1. 题目: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8cm,AD是高线,求AD的长度。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高线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习题附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40 分)1. 等腰三角形内一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则这点和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及底边 中点在同一直线上. ( )2. 已知如图AB =AC, OB =OC, 则∠ABO =∠ACO()3. 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ABC 的外角∠EAC, 则AD ∥BC. ()4.()5.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6. 已知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是BC 中点 DE ⊥AC 于E, 则 EC =AC( )7.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一定是锐角. ( )8. 如图△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C 、BC 上的点, 则DB >DE ()9.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 ) 1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的交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 11. 如图, 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 上一点. 则 ∠ADC >∠C. ( )1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中线把它周长分为15cm 和6cm 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为10cm 、10cm 、1cm( )13. 等腰三角形中, 两个角的比为1:4, 则顶角的度数为20°. ( )14.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高为 a. ( ) 15.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 )16. 如图, 已知: △ABC 的AB =AC, D 是AB 上一点, DE ⊥BC, E 是垂足, ED 的延长线交CA 的 延长线于F, 则AD =AF. ( )17. 如图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1=∠2, 则 ∠3=∠4. ()18. 等边三角形ABC 中, D 是AC 中点, 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 DB =DE. 则 CE =CD()19. 已知, △ABC 中, AB =AC, ∠B =75°, CD ⊥AB 于D, 则CD =AB( )20.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1. 如图, 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3=∠4, 则∠1=∠2.()22.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所以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23. 如图, △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则 AD =BE. ()24. 如图, 已知: 四边形ABCD 中, ∠ABC =∠ADC, AB =AD, 则 CB =CD. ()25.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这个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 26. 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线、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 ) 27. 已知如图, △ABC 中, ∠B >∠C, 点D 是AC 上的一点, 且AD =AB, 则∠DBC =(∠ABC-∠C)( )28.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 那么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0°.( )29. 已知△ABC 中, AB =AC, D 在AB 上且∠DCB =∠A, 则 CD ⊥AB ( )3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 )31. 已知△ABC 中, AB =AC, CD ⊥AB 于D, 则 ∠DCB =∠A( )32. 如图, AB =AE, ∠B =∠E, CB =ED. F 是CD 的中点, 则AF ⊥CD. ()33.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到两腰中线的距离相等. ( )34. 已知: 如图在△ABC 中, AB =AC, 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E 是AB 上一点, DE 交AC 于点F , 则 AE <AF ()35. 在△ABC 中, AB ≤AC, 延长CB 到D, 使BD =BA, 连结AD, 则 AD <AC.()36. 已知: 如图, D 为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CD =CE, BE 延长线交AD 于F, 则BF ⊥AD()37. 在△ABC 中, ∠A =2∠B, 则BC <2AC. ()38. 已知, 如图 AD =DC, DE 平分∠ADB, F 是AC 中点, 则DE ⊥DF. ()39. 已知如图: △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BAC =∠DAE, 则BD =CE ( )40. 如图, 已知: △ABC 中, ∠ABC =2∠C, AH ⊥BC, 垂足为H 延长AB 至D, 使 BD =BH,DH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M, 则MA =MC( )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60 分)1. 在△ABC 中, AB=AC, ∠A=40°, 点O 在三角形内且∠OBC=∠OCA, 则 ∠BOC 的度数是 [ ]A.110°B.35°C.140°D.55°2. 如图在△ABC 中, AB =AC, ∠A =40°, P 为△ABC 内的一点, 且∠PBC =∠PCA,则∠BPC 的度数是[ ]A.115°B.110°C.120°D.130°3. 等腰三角形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是3cm, 它的周长是 [ ] A.11cm B.13cm C.11cm 或13cm D.以上都不对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等于 [ ] A.20°、140° B.20°、140°或80°、80° C.80°、80° D.20°、80°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另一边长为9, 则它的周长为[ ]A.17B.17或22C.22D.136.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 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的度数为[ ]A.55°B.55°或70°C.20°D.20°或35°7.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度数的4倍, 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A.120°B.30°C.60°D.90°8. 有一个角是5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度数为 [ ] A.80° B.50° C.80°或50° D.65.5°9. 等腰三角形周长12厘米,其中一边长2厘米,其他两边分别长 [ ] A .2厘米,8厘米 B .5厘米,5厘米 C .5厘米,5厘米或2厘米,8厘米 D .无法确定10. 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厘米和22厘米, 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A.35cmB.22cmC.35cm 或22cmD.15cm 1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之比为1∶2, 则顶角的度数是 [ ]A.90°B.36°C.36°或90°D.120° 12. 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 或39cm13. 等边三角形ABC 中, CD 是∠ACB 的平分线, 过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E, 若△ABC 的边长 是a, 则△ADE 的周长是 [ ]A.2aB. aC. aD. a14.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 其中一边长为5, 那么此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 ] A.11 B.5 C.5或11 D.815. 已知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为50°, 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和底边夹角的度数为 [ ] A.25° B.40° C.25°或40° D.以上答案都不对16. 在等腰△ABC 中, AB 的长是AC 的二倍, 三角形的周长是40, 则AB 的长等于. [ ] A.20 B.16 C.20或16 D.1017.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 顶角是底角的4倍. 则腰上的高为 [ ] A.a B. C. a D.2a 1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另一边长为6, 则它的周长为 [ ]A.16B.16或17C.17D.1119. 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米,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其周长之差为3厘米,则 它的腰长为[ ]A .8厘米B .5厘米C .2厘米或8厘米D .2厘米20.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5°,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唯一确定21. 如图△ABC 中, AB =AC, 且EB =BD =DC =CF, ∠A =40°, 则∠EDF 的度数为 [ ]A.70°B.110°C.55°D.60°2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为[ ]A.20°,140°B.80°,80°C.20°,140°或80°,80°D.20°,80°23.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是顶角平分线的2倍, 那么这个三角形必有一个内角等于[ ]A.45°B.60°C.90°D.120°24. 如图, 在Rt △ABC 中, ∠C=90°, ∠DBC=26°,且AD=DB,则∠A=[ ]A.26°B.32 °C.64°D.52° 2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总数最多有 [ ]A .3条B .5条C .7条D .9条26. 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2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20 B.16 C.20或16 D.无法确定 28. 如图, AB =AC, FD ⊥BC 于D, DE ⊥AB 于E, 若∠AFD =155°, 那么∠EDF 的度数是[ ]A.45°B.55°C.65°D.75°29. 一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 A.小于60° B.等于60° C.等于90° D.大于90°30. 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________条.[ ]A.9B.7C.6D.3 31.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则它顶角的大小为 [ ] A . B .C .D .3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5cm 和12cm, 那么它的第三条边长为[ ]A.25cmB.12cmC.25cm 或12cmD.37cm 33. 在等腰△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并交AC 于D .如果∠CDB =,那么∠A 等于[ ]A .B .C .D .3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15cmB.12cmC.12cm 或15cmD.18cm3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此三角形 [ ] A .是锐角三角形 B .是钝角三角形 C .是直角三角形D .形状不确定36. 等腰三角形两边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 或39cm37. 等腰Rt △ABC 中, ∠C =90° D 是BC 上一点, 且AD =2CD 则 ∠ADB 的度数为 [ ] A.30° B.60° C.120° D.150°3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20 B.16 C.20或16 D.无法确定39. 已知:如图, △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那么△ADC ≌△AEB 的根据是 []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40.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A.小于60°B.等于60°C.等于90°D.大于90° 41. 在△ABC 中, AB =AC, ∠A+ ∠B =130°, 则∠A 、∠B 、∠C 的度数是 [ ]A.∠A =50°、∠B =80°、∠C =80°B.∠A =50°、∠B =80°、∠C =50°C.∠A =50°、∠B =50°、∠C =80°D.∠A =80°、∠B =50°、∠C =50°4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角的度数是 [ ] A.42° B.6° C.36° D.46°43. 如图: AB =AC, ∠BAD =30°AD ⊥BC 且AD =AE, 则∠EDC =[ ]A.10°B.12.5°C.15°D.20° 4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所夹的角等于 [ ] A.顶角 B.顶角的 C.顶角的2倍 D.底角的45. 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6,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9 B .12 C .15D .12或1546. 用一条长为12cm 的铁丝做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的长必须是正整数, 若底的长为xcm, 则腰的长y 可为 [ ]A.5cmB.5cm 或4cmC.4cmD.-5cm47.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为8cm, 从底边上一个端点引腰的中线, 分三角形周长为两部 分, 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 则腰长为 [ ]A.6cmB.10cmC.6cm 或10cmD.以上都不对48. 一个等腰但非等边三角形, 它的角平分线, 中线和高线的条数共为 [ ] A.6 B.7 C.8 D.949. 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AC, CD 为∠ACB 平分线,DE ∥BC,∠A=40°, 则∠EDC 的度数是[ ]A.30°B.36°C.35°D.54°50. 等腰三角形两个角的比为4∶1, 则顶角为 [ ]A.120°B.20°C.120°或20°D.150°51. 如图已知: AB =AC =BD, 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 ]A.∠1=2∠2B.2∠1+∠2=180°C.∠1+3∠2=180°D.3∠1-∠2=180°5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 、b 满足,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7B .5C .8D .7或553. 等腰△ABC 中,两腰上的中线BE 、CD 交于O ,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ADC ≌△AEB B .△DBC ≌△ECB C .△ABE ≌△BCDD . △BOD ≌△COE54. 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分别作两腰的平行线所成的四边形的周长等于此等腰三角形的[ ]A .周长B .周长一半C .一腰长D .两腰长的和 55.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 ]A .顶角B .顶角的一半C .顶角的2倍D .底角的一半56. 如下图,△ABC 中,AB=AC ,点D 、E 、F 分别在BC 、AB 、AC 上,且DE=BE ,DF=DC ,若∠A=,则∠EDF=[ ]A .B .C .D .57.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米,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 其周长之差为3厘米, 则它的腰长为 [ ]A.2厘米B.8厘米C.2厘米或8厘米D.9厘米58.如图△ABC中, AB=AC, ∠A=50°, P是△ABC内的一点, 且∠PBC=∠PCA, 则∠BPC的度数为[ ] A.115° B.100° C.130° D.140°59.如图, △ABC中, AB=AC, CD⊥AB, 则关于∠A正确的等式是[ ] A.∠A=∠B B.∠A=∠ACB C.∠A=2∠ACB D.∠A=2∠DCB60.如图在△ABC中, AB=AC, BC=BD, AD=DE=EB, 则∠A的度数是[ ]A.30°B.36°C.45°D.54°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30 分)1.周长为20cm的等腰三角形中, 底边长为acm, 则一腰长为________cm.2.如图△ABC中, AB=AC, ∠A=40°, ∠AED=∠F, 则∠F=___________度.3.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cm和7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cm4.已知如图, A、D、C在一条直线上AB=BD=CD, ∠C=40°, 则∠ABD=______度.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 腰比底长3,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 底边长为________.6.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12cm,且腰是底的, 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cm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顶角的4倍,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度.8.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与________和________重合.9.已知: 如图: △ABC中, AB=BC, ∠B=90°, AD∥BC, ∠D=70°, 则∠EFA=____度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 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11.△ABC中,如果AB=AC,点M是BC边中点,那么M到______两边的距离相等,AM上的点到_____ _两点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试题并附详细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试题并附详细答案

学习让人生更加精彩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09•呼和浩特)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7B.11 C.7或11 D.7或102.(2006•仙桃)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A.15°B.30°C.50°D.65°3.(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A.20°B.25°C.30°D.40°4.(2003•青海)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A.75°B.15°C.75°或15°D.30°5.(2006•普陀区二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6.在等腰△ABC中,AB=AC=9,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则△BDC的周长是()A.6B.9C.12 D.157.如图,AB=AC,∠C=70°,AB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A.10°B.15°C.20°D.30°8.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0对B.1对C.2对D.3对9.如图,在△ABC中,∠B=∠C,点F为AC上一点,FD⊥BC于D,过D点作DE⊥AB于E.若∠AFD=158°,则∠EDF 的度数为()A.90°B.80°C.68°D.60°10.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40°,那么∠ACB的外角的度数是()A. 110°B. 140°C. 110°或140°D.以上都不对11.如图已知∠BAC=100°,AB=AC,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则∠DAE=()A.40°B.30°C.20°D.10°12.如图,钢架中∠A=16°,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根.A.4B.5C.6D.71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8cm,BC=6cm,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8 B.24 C.12 D.614.在△ABC中,AB=AC,∠BAC=80°,P在△ABC中,∠PBC=10°,∠PCB=20°,则∠PAB的度数为()A.50°B.60°C.70°D.65°15.如图,点D是线段AB与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40°,则∠ADC等于()A.50°B.60°C.70°D.80°16.如图,AD=BC=BA,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 B. 2∠1+∠2=180°C.∠1+3∠2=180°D. 3∠1﹣∠2=180°17.有下列命题说法:①锐角三角形中任何两个角的和大于90°;②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③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12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是40°,那么它的底角是70°;⑤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18.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A的取值范围是()A.0°≤∠A≤180°B. 0°<∠A<180°C. 0°≤∠A≤90°D.0°<∠A<90°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垂足为E,若AB=5cm,△BCD的周长为8cm,那么BC的长是()cm.A.3B.4C.5D.220.已知△ABC中,∠C=32°,∠A、∠B的外角平分线分别交对边的延长线于D、E两点,且AC=AD,则∠E=()A.10°B.16°C.20°D.24°21.如图,△ABC中,AB=BC=AD,D在BC的延长线上,则角α和β的关系是()A.α+β=180°B.3α+2β=180°C.3α+β=180°D.2β=α二.填空题(共5小题)22.(2011•沈河区一模)如图,在△ABC中,∠B=∠C,点D、E分别在BC、AC边上,∠CDE=15°,且∠AED=∠ADE,则∠BAD的度数为_________.23.如图,已知:AB=AC=AD,∠BAC=50°,∠DAC=30°,则∠BDC=_________.24.如图所示,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了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____根.25.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B_________∠1,∠C_________∠2;若∠BAC=126°,则∠EAG=_________度.26.如图,A、B是网格中的两个格点,点C也是网格中的一个格点,连接AB、BC、AC,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格点C的不同位置有_________处,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所有满足题意的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之和等于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小题)27.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AB,CM⊥AD于M.请你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线段AB、AC之和与线段AM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猜想:_________.证明:28.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AE.(1)若∠BAC=90°,∠BAD=30°,求∠EDC的度数?(2)若∠BAC=a(a>30°),∠BAD=30°,求∠EDC的度数?(3)猜想∠EDC与∠BAD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2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CE的周长为24cm,且BC=10cm,求AB的长.30.如图,在等腰△ABC中,∠A=80°,∠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1)连接OA,求∠OAC的度数;(2)求:∠BOC.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精选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09•呼和浩特)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7B.11 C.7或11 D.7或1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题中给出了周长关系,要求底边长,首先应先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然后结合三角形三边关系验证答案.解答:解: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腰长为y,则根据题意,得①或②解方程组①得:,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此时能组成三角形;解方程组②得:,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此时能组成三角形,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1或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相关计算.学生在解决本题时,有的同学会审题错误,以为15,12中包含着中线BD的长,从而无法解决问题,有的同学会忽略掉等腰三角形的分情况讨论而漏掉其中一种情况;注意:求出的结果要看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故解决本题最好先画出图形再作答.2.(2006•仙桃)在△ABC中,已知AB=AC,DE垂直平分AC,∠A=50°,则∠DCB的度数是()A.15°B.30°C.50°D.6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由AB=AC可得∠ABC=∠ACB,再由DE垂直平分AC可得DC=AD,推出∠DAC=∠DCA.易求∠DCB.解答:解:AB=AC,∠A=50°⇒∠ABC=∠ACB=65°.∵DE垂直平分AC,∴∠DAC=∠DCA.∴∠DCB=∠ACB﹣∠DCA=65°﹣50°=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考生主要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解.3.(2006•威海)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A.20°B.25°C.30°D.4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此题的条件,找出等腰三角形,找出相等的边与角度,设出未知量,找出满足条件的方程.解答:解:∵AC=AE,BC=BD∴设∠AEC=∠ACE=x°,∠BDC=∠BCD=y°,∴∠A=180°﹣2x°,∠B=180°﹣2y°,∵∠ACB+∠A+∠B=180°,∴100+(180﹣2x)+(180﹣2y)=180,得x+y=140,∴∠DCE=180﹣(∠AEC+∠BDC)=180﹣(x+y)=40°.故选D.点评:根据题目中的等边关系,找出角的相等关系,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的定理,列出方程,解决此题.4.(2003•青海)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A.75°B.15°C.75°或15°D.3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立,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由已知可求得三角形的顶角为30°,则底角是75°;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三角形顶角的外角是30°,则底角是15°;所以此三角形的底角等于75°或15°,故选C.点评: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只是求出75°一种情况,把三角形简单的化成锐角三角形.5.(2006•普陀区二模)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作出图象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求解.解答:解:△ABC中,∵AB=AC,BD是高,∴∠ABC=∠C=在Rt△BDC中,∠CBD=90°﹣∠C=9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以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题目本身是规律性的结论,要注意总结掌握,在今后的分析问题时可直接应用.6.在等腰△ABC中,AB=AC=9,BC=6,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D、E,则△BDC的周长是()A.6B.9C.12 D.1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证得AD=CD,即可得△BDC的周长是AB与BC的和,又由AB=AC=9,BC=6,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D=CD,∴△BDC的周长是:BD+CD+BC=BD+AD+BC=AB+BC,∵AB=AC=9,BC=6,∴△BDC的周长是:AB+BC=9+6=1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7.如图,AB=AC,∠C=70°,AB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A.10°B.15°C.20°D.3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C,求出∠A,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求出AD=BD,得到∠A=∠ABD,求出∠ABD的度数即可.解答:解:∵AC=AB,∠C=70°,∴∠ABC=∠C=70°,∴∠A=180°﹣∠ABC﹣∠C=4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40°,∴∠DBC=∠ABC﹣∠ABD=70°﹣40°=3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BD和∠ABC的度数,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8.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0对B.1对C.2对D.3对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以证得△ABE≌△ACD和△ABD≌△ACE.解答:解:∵AB=AC,∴∠B=∠C,∵AD=AE,∴∠ADE=∠AED,∴∠BAD=∠CAE,∴△ABD≌△ACE,∴BD=CE,∴BD+DE=CE+DE即:BE=CD,∴△ABE≌△ACD,∴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2对,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9.如图,在△ABC中,∠B=∠C,点F为AC上一点,FD⊥BC于D,过D点作DE⊥AB于E.若∠AFD=158°,则∠EDF 的度数为()A.90°B.80°C.68°D.6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B=∠C,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和已知角可求出∠EDB的数,从而可求得∠EDF的度数.解答:解:∵AB=AC∴∠B=∠C∵FD⊥BC于D,DE⊥AB于E∴∠BED=∠FDC=90°∵∠AFD=158°∴∠EDB=∠CFD=180°﹣158°=22°∴∠EDF=90°﹣∠EDB=90°﹣22°=68°.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等知识.一般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有关角的度数,进而求出所求角的度数.10.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40°,那么∠ACB的外角的度数是()A. 110°B. 140°C. 110°或140°D.以上都不对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底角相等,结合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三角形的任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可直接得到结果.解答: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三角形的任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当顶角∠A=40°时,则∠C=∠B=(180﹣40)=70°,∴∠ACB的外角的度数是180﹣70=110°,∴当底角∠A=40°时,∠B=40°,则∠ACB的外角的度数为2∠A=2×40=80°,当底角∠A=40°时,∠ACB=40°,则∠ACB的外角的度数为180﹣40=14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此题要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本题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1.如图已知∠BAC=100°,AB=AC,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则∠DAE=()A.40°B.30°C.20°D.1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C=4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BD=AD,AE=CE,推出∠B=∠BAD=40°,∠C=∠CAE=40°,即可求出∠DAE.解答:解:∵∠BAC=100°,AC=AB,∴∠B=∠C=(180°﹣∠BAC)=40°,∵DM、EN分别是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BD=AD,AE=CE,∴∠B=∠BAD=40°,∠C=∠CAE=40°,∴∠DAE=100°﹣40°﹣40°=2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等知识点,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等边对等角.12.如图,钢架中∠A=16°,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P2P3,P3P4…来加固钢架,若AP1=P1P2,则这样的钢条至多需要()根.A.4B.5C.6D.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于焊上的钢条长度相等,并且A P1=P1P2,所以∠A=∠P1P2A,则可算出∠P2P1P3的度数,并且和∠P1P3P2度数相等,根据平角的度数为180度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结合等腰三角形底角度数小于90度即可求出最多能焊上的钢条数.解答:解:∵∠A=∠P1P2A=16°∴∠P2P1P3=32°,∠P1P3P2=32°∴∠P1P2P3=116°∴∠P3P2P4=48°∴∠P3P2P4=48°∴∠P2P3P4=96°∴∠P4P3P5=52°∴∠P3P5P4=52°∴∠P3P4P5=52°∴∠P5P4P6=76°∴∠P4P6P5=76°∴∠P4P5P6=28°∴∠P6P5P7=86°,此时就不能在往上焊接了,综上所述总共可焊上5条.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点: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平角度数为180度等.结合图形依次算出各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角小于90度判断何时不能在焊接上.13.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AD=8cm,BC=6cm,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8 B.24 C.12 D.6考点: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D=DC,AD⊥BC,推出△CEF和△BEF关于直线AD对称,得出S△BEF=S△CEF,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ABC求出即可.解答:解:∵AB=AC,AD是∠BAC的平分线,∴BD=DC=8,AD⊥BC,∴△ABC关于直线AD对称,∴B、C关于直线AD对称,∴△CEF和△BEF关于直线AD对称,∴S△BEF=S△CEF,∵△ABC的面积是×BC×AD=×8×6=24,∴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ABC=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轴对称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ABC是解此题的关键.14.在△ABC中,AB=AC,∠BAC=80°,P在△ABC中,∠PBC=10°,∠PCB=20°,则∠PAB的度数为()A.50°B.60°C.70°D.6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要求∠PAB,题中已知没有能直接求出的条件,故可作P关于AC的对称点P′,连接AP′、P'C、PP',得出A、B、C、P'四点共圆,从而求得∠PAB的度数.解答:解:如图,作P关于AC的对称点P′,连接AP′、P′C、PP′,则P′C=PC,ACP′=∠ACP.∵AB=AC,∠BAC=80°,∴∠ABC=∠ACB=50°,又∵∠PBC=10°,∠PCB=20°,∴∠BPC=150°,∠ACP=30°,∠ACP′=30°,∴∠PCP′=60°,∴△PCP′是等边三角形,∴PP′=PC,∠P′AC=∠PAC,∠P′PC=60°,∴∠BPP′=360°﹣150°﹣60°=150°,∴∠BPP′=∠BPC,∴△PBP′≌△PBC,∴∠PBP′=∠PBC=10°,∴∠P′BC=20°,∠ABP′=30°又∠ACP′=30°,∴∠ABP′=∠ACP′,∴A、B、C、P′四点共圆,∴∠PAC=∠P′AC=∠P′BC=20°,∴∠PAB=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难度较大.辅助线的作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点D是线段AB与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40°,则∠ADC等于()A.50°B.60°C.70°D.8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连接BD、AC.设∠1=x.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D=BD,BD=CD.根据等边对等角,得∠1=∠2=x,∠4=∠ABD=40°+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DB=180°﹣2∠4=100°﹣2x,∠BDC=180°﹣2x,进而求得∠ADC.解答:解:连接BD,AC.设∠1=x,∵点D是线段AB与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D=BD,BD=CD,∴∠1=∠2=x,∠4=∠ABD=40°+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DB=180°﹣2∠4=100°﹣2x,∠BDC=180°﹣2x,∴∠ADC=∠BDC﹣∠ADB=80°.故选D.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作出辅助线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AD=BC=BA,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是()A.∠1=2∠2 B.2∠1+∠2=180°C.∠1+3∠2=180°D. 3∠1﹣∠2=18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到∠2=∠B,∠1=∠BCA,在△ABC中,由∠1+∠ACB+∠B=180°,可推出结论.解答:解:∵AB=BC,∴∠1=∠BCA,∵AB=AD,∴∠B=∠2,∵∠1+∠B+∠ACB=180°,∴2∠1+∠2=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17.有下列命题说法:①锐角三角形中任何两个角的和大于90°;②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③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12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是40°,那么它的底角是70°;⑤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认真阅读各小题提供的已知条件,依据三角形的分类方法,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中,必定正确.如果两个角的和不大于90°,则第三个内角将大于或等于90°,该三角形将不是锐角三角形;②中,这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错误;③中,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等于120°,则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等于6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正确;④中,此题应分为两种情况,底角可以是40°或70°,故错误;⑤中,显然正确,如果都小于60°,则该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所以正确的是①,③,⑤三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理解各个概念,同时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8.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A的取值范围是()A.0°≤∠A≤180°B.0°<∠A<180°C.0°≤∠A≤90°D.0°<∠A<9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判断出顶角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但顶角可以是钝角或锐角,所以0°<∠A<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结论.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D,垂足为E,若AB=5cm,△BCD的周长为8cm,那么BC的长是()cm.A.3B.4C.5D.2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得出AD=BD,根据BC+CD+BD=8cm求出AC+BC=8cm,把AC的长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D在AB垂直平分线上,∴AD=BD,∵△BCD的周长为8cm,∴BC+CD+BD=8cm,∴AD+DC+BC=8cm,∴AC+BC=8cm,∵AB=AC=5cm,∴BC=8cm﹣5cm=3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关键是求出AC+BC的值,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0.已知△ABC中,∠C=32°,∠A、∠B的外角平分线分别交对边的延长线于D、E两点,且AC=AD,则∠E=()A.10°B.16°C.20°D.24°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C=∠D=32°,有外角平分线的性质知∠EAD=∠DAB=64°;然后在△ABD中求得∠ABD=86°,从而根据外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E=42°;最后在△ABE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E的度数.解答:解:∵AC=AD,∴∠C=∠D;又∵∠EAD=∠C+∠D,∠C=32°,∠EAD=∠DAB,∠EAD=∠DAB=64°,∴∠EAB=128°;在△ABD中,∠DAB=64°,∠D=32°,∴∠ABD=180°﹣∠D AB﹣∠D=84°;又有∠EBA=∠EBD,∴∠EBA=42°;∴在△ABE中,∠E=180°﹣∠EBA﹣∠EAB=1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1.如图,△ABC中,AB=BC=AD,D在BC的延长线上,则角α和β的关系是()A.α+β=180°B.3α+2β=180°C.3α+β=180°D.2β=α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α和∠BAC=∠BCA,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解.解答:解:∵AB=AD,∴∠B=∠D=α,∵AB=BC∴∠BAC=∠BCA,∵∠ACB=α+β∴在等腰三角形ABC中,2(α+β)+α=180°∴3α+2β=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共5小题)22.(2011•沈河区一模)如图,在△ABC中,∠B=∠C,点D、E分别在BC、AC边上,∠CDE=15°,且∠AED=∠ADE,则∠BAD的度数为3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解.解答:解;∵在△ABD中,∠BAD=180°﹣∠B﹣∠ADB,∠ADB=180°﹣∠ADC,∴∠BAD=∠ADC﹣∠B,∵∠B=∠C,∠CDE=15°,且∠AED=∠ADE,∴∠BAD=∠ADE+15°﹣∠B=∠B+15°+15°﹣∠B=30°.故答案为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难易程度适中,适合学生的训练,是一道典型的题目.23.如图,已知:AB=AC=AD,∠BAC=50°,∠DAC=30°,则∠BDC=2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结合题意,可分析得出点B、C、D在以点A位圆心,以AB长为半径的圆周上,即可得出∠BDC和∠CAB 分别为圆周角和圆心角,且两角对应的弧相等,即可得出∠BAC=2∠BDC=50°,即可得出∠BDC=25°.解答:解:根据题意,可以以点A为圆心,以AB为半径作圆,即可得出点B、C、D均在圆周上,故有∠BAC=2∠BDC=50°,即∠BDC=25°.故答案为: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属于常规性试题,是学生练习的很好的题材.24.如图所示,AOB是一钢架,且∠AOB=10°,为了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8根.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已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出图中存在的规律,根据规律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不难求解.解答:解:∵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OE相等,∠AOB=10°,∴∠GEF=∠FGE=20°,…从图中我们会发现有好几个等腰三角形,即第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10°,第二个是20°,第三个是30°,四个是40°,五个是50°,六个是60°,七个是70°,八个是80°,九个是90°就不存在了.所以一共有8个.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发现并利用规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则∠B=∠1,∠C=∠2;若∠BAC=126°,则∠EAG=72度.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BE,AG=CG,故∠1=∠B,∠2=∠C,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B+∠C+∠BAC=∠B+∠C+126°=180°,故∠B+∠C=54°,由于∠1+∠2+∠B+∠C+∠EAG=180°,即2(∠B+∠C)+∠EAG=180°,再把∠B+∠C=54°代入即可求解.解答:解:∵DE、FG分别是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AE=BE,AG=CG,∴∠1=∠B,∠2=∠C,∵∠B+∠C+∠BAC=∠B+∠C+126°=180°,∴∠B+∠C=54°,∵∠1+∠2+∠B+∠C+∠EAG=180°,即2(∠B+∠C)+∠EAG=180°,故∠EAG=180°﹣2×54°=72°.故答案为:7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以下知识: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②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6.如图,A、B是网格中的两个格点,点C也是网格中的一个格点,连接AB、BC、AC,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格点C的不同位置有3处,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所有满足题意的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之和等于1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AB的长度确定C点的不同位置,由已知条件,利用勾股定理可知AB=,然后即可确定C点的位置;计算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时,△ABC的面积直接用×4×3得出,其它两个三角形面积可用正方形面积减去多余三角形的面积即可,例如三角形ABC′的面积用正方形面积20减去2个相等的三角形面积,再减去梯形的面积即可.解答:解:格点C的不同位置分别是:C、C′、C″,∵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S△ABC=×4×3=6,S△ABC′=20﹣2×3﹣=6.5,S△ABC″=2.5,∴S△ABC+S△ABC′+S△ABC″=6+6.5+2.5=15.故答案分别为:3;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关键是根据AB 的长度确定C点的不同位置,然后再计算3个三角形面积即可.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三.解答题(共4小题)27.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AB,CM⊥AD于M.请你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线段AB、AC之和与线段AM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猜想:AB+AC=2AM.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和图形中线段的关系,做出猜想AB+AC=2AM,过点C作CE∥AB,CE与AM的延长线交于点E,进一步证明AB+AC=AB+CE=AD+ED=AE,从而得到AB+AC=2AM.解答:猜想:AB+AC=2AM.(1分)证明:过点C作CE∥AB,CE与AM的延长线交于点E.(2分)则∠ECD=∠B,∠E=∠B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分)∵AD平分∠BAC,∴∠BAD=∠CAD.(角平分线定义)∴∠E=∠CAD.(等量代换)∴AC=EC.(等角对等边)(4分)又CM⊥AD于M,∴AM=ME,即AE=2AM.(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底边上的中线重合)(5分)∵AD=AB,∴∠B=∠ADB.(等边对等角)又∠EDC=∠ADB,(对顶角相等)∴∠ECD=∠EDC.(等量代换)∴ED=EC.(等角对等边)(6分)∴AB+AC=AB+CE=AD+ED=AE.(等量代换)∴AB+AC=2AM.(7分)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做出猜想,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即可.28.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AD=AE.(1)若∠BAC=90°,∠BAD=30°,求∠EDC的度数?(2)若∠BAC=a(a>30°),∠BAD=30°,求∠EDC的度数?(3)猜想∠EDC与∠BAD的数量关系?(不必证明)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DC,求出∠DA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DE即可;(2)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DC,求出∠DA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ADE即可;(3)根据(1)(2)的结论猜出即可.解答:(1)解:∵∠BAC=90°,AB=AC,∴∠B=∠C=(180°﹣∠BAC)=45°,∴∠ADC=∠B+∠BAD=45°+30°=75°,∵∠DAC=∠BAC﹣∠BAD=90°﹣30°=60°,∵AD=AE,∴∠ADE=∠AED=(180°﹣∠DAC)=60°,∴∠EDC=∠ADC﹣∠ADE=75°﹣60°=15°,答:∠EDC的度数是15°.(2)解:与(1)类似:∠B=∠C=(180°﹣∠BAC)=90°﹣α,∴∠ADC=∠B+∠BAD=90°﹣α+30°=120°﹣α,∵∠DAC=∠BAC﹣∠BAD=α﹣30°,∴∠ADE=∠AED=(180°﹣∠DAC)=105°﹣α,∴∠EDC=∠ADC﹣∠ADE=(120°﹣α)﹣(105°﹣α)=15°,答:∠EDC的度数是15°.(3)∠EDC与∠BAD的数量关系是∠EDC=∠B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比较典型,是一道很好的题目,关键是进行推理和总结规律.2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CE的周长为24cm,且BC=10cm,求AB的长.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关键已知能求出BE+CE的值,关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E=BE,求出AC即可.解答:解:由已知得,BC+BE+CE=24,∵BC=10,∴BE+CE=14,∵DE垂直平分AB,∴AE=BE,∴AE+CE=14,即AC=14,∵AB=AC,∴AB=14.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BE=AE和求出AC的长,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较好,难度适中.30.如图,在等腰△ABC中,∠A=80°,∠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1)连接OA,求∠OAC的度数;(2)求:∠BO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连接AO,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即可求得∠OAC的度数;(2)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BOC与∠A的关系,再把∠A代入即可求∠BOC的度数.解答:解:(1)连接AO,∵在等腰△ABC中,∠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等腰△ABC关于线段AO所在的直线对称,∵∠A=80°,∴∠OAC=40°(2)∵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OBC=∠ABC,∠OCB=∠ACB,∴∠BOC=180°﹣(∠OBC+∠OCB)=180°﹣(∠ABC+∠ACB)=180°﹣(∠ABC+∠ACB)=180°﹣(180°﹣∠A)=90°+∠A.∴当∠A=80°时,=13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可以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的外角,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

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习题

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习题

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一、等腰三角形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 .几何语言:∵等腰△ABC ,AB=AC (已知)∴∠B=∠C(等边对等角)【练习1】在△ABC中,AB=AC,(1)若∠A=40°,则∠C等于多少度?(2)若∠B=72°,则∠A等于多少度?【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简称: .几何语言:(1)∵AB=AC, AD平分∠BAC(已知),∴BD=CD,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AB=AC, BD=CD (已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AB=AC, AD⊥BC(已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练习2】如图在△ABC中,∠BAC=108°,AB=AC,AD⊥BC,求∠BAD的度数.【性质3】【性质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角分线、中线均 .如图,在△ABC中,AB=AC,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求证:BP=CQ.如图, 在△ABC中, AB=AC, BD和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如图,在△ABC中,AB=AC,BM,CN是△ABC两腰上的中线.求证:BM=CN.【练习3】【练习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 分别在边AC,AB上,给出下列条件,不能使BD=CE的是( )A.BD和CE分别为边AC和AB上的高B.BD和CE分别为边AC和AB上的中线C ∠ABD=13∠ABC,∠ACE=13∠ACBD ∠ABD=∠BCE二、等边三角形性质【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 .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几何语言:∵等边△ABC (已知)∴∠A∠B=∠C=60°(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练习4】(1)如图,在△ABC中,D,E是BC的三等分点,且△ADE是等边三角形,求∠BAC的度数.(2)等边三角形ABC中,BE和CD分别是AC和AB边上的高,且相交于点F,则∠BFC的度数为【性质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角分线、中线、高线都是 .(共有条.)等边△ABC中,若AD⊥BC,求证:BD=CD,AD⊥BC 【练习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AC于点D,若AB=8,则AD=.【性质3】等边△ABC中,三条三线合一的线段长度.等边△ABC中,若AD、BE、CF分别为三边中线,求证:AD=BE=CF三、当堂检测1、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D为B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BD≌△ACD B.∠B=∠CC.AD平分∠BACD.△ABC是等边三角形1题图2题图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E为AD上一点,若∠CED=50°,则∠ABE等于()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40°,40° B.80°,20°C.50°,50°D.50°,50°或80°,20°作业(一)[等腰和等边△性质]一、选择题1、如图,BE⊥AC于点D,且AB=BC,BD=ED,若∠ABC=54°,则∠E的度数为() A.27° B.36° C.40° D.54°1题图 2题图2、如图,等边△ABC,AD是角平分线,△ADE 是等边三角形,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D⊥BCB.EF=FDC.BE=BDD.AE=AC二、填空题3、如图△ABC的周长为18,且AB=AC,AD⊥BC于点D,△ACD的周长为12,那么AD的长为.3题图 4题图4、如图,点B在AC上,点D在CE,AD=BD=BC,∠ACE=25°,则∠ADE= °.5、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以边AC为腰作等腰三角形ACD,使AC=CD,连接BD,若∠ABD=32°,则∠CAD= °.5题图6题图三、解答题6、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7.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 分别在边BC,AC上,且BD=CE,连接BE,AD 交于点F.求证:∠AFE=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40 分)1. 等腰三角形一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则这点和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及底边 中点在同一直线上. ( )2. 已知如图AB =AC, OB =OC, 则∠ABO =∠ACO( )3. 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AD 平分△ABC 的外角∠EAC, 则AD ∥BC. ( )4.( )5.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6. 已知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是BC 中点 DE ⊥AC 于E, 则 EC =AC( )7.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一定是锐角. ( )8. 如图△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C 、BC 上的点, 则DB >DE ( )9.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 ) 1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中线的交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 11. 如图, D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 上一点. 则 ∠ADC >∠C. ( )12.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中线把它周长分为15cm 和6cm 两部分,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为10cm 、10cm 、1cm( ) 13. 等腰三角形中, 两个角的比为1:4, 则顶角的度数为20°. ( )14.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高为a. ( )15.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 ( )16. 如图, 已知: △ABC 的AB =AC, D 是AB 上一点, DE ⊥BC, E 是垂足, ED 的延长线交CA 的 延长线于F, 则AD =AF.( )17. 如图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1=∠2, 则 ∠3=∠4. ( )18. 等边三角形ABC 中, D 是AC 中点, 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 DB =DE. 则 CE =CD( )19. 已知, △ABC 中, AB =AC, ∠B =75°, CD ⊥AB 于D, 则CD =AB( )20.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1. 如图, 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 若AB =AC, ∠3=∠4, 则∠1=∠2. ( )22.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所以等腰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23. 如图, △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则 AD =BE. ( )24. 如图, 已知: 四边形ABCD 中, ∠ABC =∠ADC, AB =AD, 则 CB =CD. ( )25.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这个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 26. 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高线、中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 )27. 已知如图, △ABC 中, ∠B >∠C, 点D 是AC 上的一点, 且AD =AB, 则∠DBC =(∠ABC-∠C)( )28.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 那么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40°.( )29. 已知△ABC 中, AB =AC, D 在AB 上且∠DCB =∠A, 则 CD ⊥AB ( ) 30.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 )31. 已知△ABC 中, AB =AC, CD ⊥AB 于D, 则 ∠DCB =∠A( ) 32. 如图, AB =AE, ∠B =∠E, CB =ED. F 是CD 的中点, 则AF ⊥CD. ( )33.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到两腰中线的距离相等. ( )34. 已知: 如图在△ABC 中, AB =AC, 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E 是AB 上一点, DE 交AC 于点F , 则 AE <AF ( )35. 在△ABC 中, AB ≤AC, 延长CB 到D, 使BD =BA, 连结AD, 则 AD <AC.( )36. 已知: 如图, D 为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BC 延长线上一点, 且CD =CE, BE 延长线交AD 于F, 则BF ⊥AD( )37. 在△ABC 中, ∠A =2∠B, 则BC <2AC.( )38. 已知, 如图 AD =DC, DE 平分∠ADB, F 是AC 中点, 则DE ⊥DF. ( )39. 已知如图: △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BAC =∠DAE, 则BD =CE ( )40. 如图, 已知: △ABC 中, ∠ABC =2∠C, AH ⊥BC, 垂足为H 延长AB 至D, 使 BD =BH,DH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M, 则MA =MC( )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60 分)1. 在△ABC 中, AB=AC, ∠A=40°, 点O 在三角形且∠OBC=∠OCA, 则 ∠BOC 的度数是 [ ]A.110°B.35°C.140°D.55°2. 如图在△ABC 中, AB =AC, ∠A =40°, P 为△ABC 的一点, 且∠PBC =∠PCA, 则∠BPC 的度数是[ ]A.115°B.110°C.120°D.130°3. 等腰三角形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是3cm, 它的周长是 [ ]A.11cmB.13cmC.11cm 或13cmD.以上都不对 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等于 [ ]A.20°、140°B.20°、140°或80°、80°C.80°、80°D.20°、80° 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另一边长为9, 则它的周长为 [ ]A.17B.17或22C.22D.136.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 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夹的角的度数为[ ]A.55°B.55°或70°C.20°D.20°或35°7.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度数的4倍, 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 ]A.120°B.30°C.60°D.90°8. 有一个角是50°的等腰三角形其顶角的度数为 [ ] A.80° B.50° C.80°或50° D.65.5°9.等腰三角形周长12厘米,其中一边长2厘米,其他两边分别长 [ ]A.2厘米,8厘米 B.5厘米,5厘米C.5厘米,5厘米或2厘米,8厘米 D.无法确定10.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5厘米和22厘米, 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 ]A.35cmB.22cmC.35cm或22cmD.15cm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之比为1∶2, 则顶角的度数是[ ]A.90°B.36°C.36°或90°D.120°1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9cm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或39cm13.等边三角形ABC中, CD是∠ACB的平分线, 过D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E, 若△ABC的边长是a, 则△ADE的周长是 [ ]A.2aB.aC.aD.a1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 其中一边长为5, 那么此等腰三角形底边长是 [ ]A.11B.5C.5或11D.8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中一个角为50°, 则这个三角形腰上的高和底边夹角的度数为 [ ]A.25°B.40°C.25°或40°D.以上答案都不对16.在等腰△ABC中, AB的长是AC的二倍, 三角形的周长是40, 则AB的长等于. [ ]A.20B.16C.20或16D.1017.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 顶角是底角的4倍. 则腰上的高为 [ ]A.aB.C.aD.2a1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另一边长为6, 则它的周长为 [ ]A.16B.16或17C.17D.1119.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米,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其周长之差为3厘米,则它的腰长为[ ] A.8厘米 B.5厘米C.2厘米或8厘米 D.2厘米20.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5°,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唯一确定21.如图△ABC中, AB=AC, 且EB=BD=DC=CF, ∠A=40°, 则∠EDF的度数为[ ]A.70°B.110°C.55°D.60°2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20°, 则它的另外两个角分别为[ ] A.20°,140° B.80°,80°C.20°,140°或80°,80°D.20°,80°2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是顶角平分线的2倍, 那么这个三角形必有一个角等于[ ]A.45°B.60°C.90°D.120°24.如图, 在Rt△ABC中, ∠C=90°, ∠DBC=26°,且AD=DB,则∠A=[ ]A.26°B.32 °C.64°D.52°2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的总数最多有[ ]A.3条B.5条C.7条D.9条26.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2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20B.16C.20或16D.无法确定28.如图, AB=AC, FD⊥BC于D, DE⊥AB于E, 若∠AFD=155°, 那么∠EDF的度数是[ ]A.45°B.55°C.65°D.75°29. 一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A.小于60°B.等于60°C.等于90°D.大于90°30. 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共有________条.[ ]A.9B.7C.6D.3 31.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则它顶角的大小为 [ ] A . B . C .D .3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5cm 和12cm, 那么它的第三条边长为[ ]A.25cmB.12cmC.25cm 或12cmD.37cm33. 在等腰△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并交AC 于D .如果∠CDB =,那么∠A 等于[ ]A .B .C .D .3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15cmB.12cmC.12cm 或15cmD.18cm3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恰是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此三角形 [ ] A .是锐角三角形 B .是钝角三角形 C .是直角三角形D .形状不确定36. 等腰三角形两边是9cm 和15cm, 则它的周长是 [ ]A.24cmB.33cmC.39cmD.33cm 或39cm37. 等腰Rt △ABC 中, ∠C =90° D 是BC 上一点, 且AD =2CD 则 ∠ADB 的度数为 [ ] A.30° B.60° C.120° D.150°38.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4, 一边等于8,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20 B.16 C.20或16 D.无法确定 39. 已知:如图, △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那么△ADC ≌△AEB 的根据是 [ ]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40.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 ] A.小于60° B.等于60° C.等于90° D.大于90° 41. 在△ABC 中, AB =AC, ∠A+ ∠B =130°, 则∠A 、∠B 、∠C 的度数是[ ]A.∠A =50°、∠B =80°、∠C =80°B.∠A =50°、∠B =80°、∠C =50°C.∠A =50°、∠B =50°、∠C =80°D.∠A =80°、∠B =50°、∠C =50°4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84°,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角的度数是 [ ] A.42° B.6° C.36° D.46°43. 如图: AB =AC, ∠BAD =30°AD ⊥BC 且AD =AE, 则∠EDC =[ ]A.10°B.12.5°C.15°D.20° 4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所夹的角等于 [ ]A.顶角B.顶角的C.顶角的2倍D.底角的 45. 等腰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6,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9B .12C .15D .12或15 46. 用一条长为12cm 的铁丝做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的长必须是正整数, 若底的长为xcm,则腰的长y 可为 [ ]A.5cmB.5cm 或4cmC.4cmD.-5cm47.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为8cm, 从底边上一个端点引腰的中线, 分三角形周长为两部 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 则腰长为 [ ]A.6cmB.10cmC.6cm或10cmD.以上都不对48.一个等腰但非等边三角形, 它的角平分线, 中线和高线的条数共为 [ ]A.6B.7C.8D.949.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 CD为∠ACB平分线,DE∥BC,∠A=40°,则∠EDC的度数是[ ]A.30°B.36°C.35°D.54°50.等腰三角形两个角的比为4∶1, 则顶角为 [ ]A.120°B.20°C.120°或20°D.150°51.如图已知: AB=AC=BD, 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满足[ ] A.∠1=2∠2 B.2∠1+∠2=180°C.∠1+3∠2=180°D.3∠1-∠2=180°5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a、b满足,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7B.5C.8D.7或553.等腰△ABC中,两腰上的中线BE、CD交于O,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ADC≌△AEB B.△DBC≌△ECBC.△ABE≌△BCD D.△BOD≌△COE54.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分别作两腰的平行线所成的四边形的周长等于此等腰三角形的[ ]A.周长B.周长一半C.一腰长D.两腰长的和5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 ]A.顶角B.顶角的一半C.顶角的2倍D.底角的一半56.如下图,△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上,且DE=BE,DF=DC,若∠A=,则∠EDF=[ ]A.B.C.D.57.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厘米,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 其周长之差为3厘米, 则它的腰长为 [ ]A.2厘米B.8厘米C.2厘米或8厘米D.9厘米58.如图△ABC中, AB=AC, ∠A=50°, P是△ABC的一点, 且∠PBC=∠PCA, 则∠BPC的度数为[ ]A.115°B.100°C.130°D.140°59.如图, △ABC中, AB=AC, CD⊥AB, 则关于∠A正确的等式是[ ]A.∠A=∠BB.∠A=∠ACBC.∠A=2∠ACBD.∠A=2∠DCB60.如图在△ABC中, AB=AC, BC=BD, AD=DE=EB, 则∠A的度数是[ ]A.30°B.36°C.45°D.54°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30 分)1. 周长为20cm 的等腰三角形中, 底边长为acm, 则一腰长为________cm .2. 如图△ABC 中, AB =AC, ∠A =40°, ∠AED =∠F, 则∠F =___________度.3. 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cm 和7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cm4. 已知如图, A 、D 、C 在一条直线上AB =BD =CD, ∠C =40°, 则∠ABD =______度.5.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6, 腰比底长3,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 底边长为________.6.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12cm,且腰是底的, 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cm7.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顶角的4倍,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度.8. 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与________和________重合.9. 已知: 如图: △ABC 中, AB =BC, ∠B =90°, AD ∥BC, ∠D =70°, 则∠EFA =____度10.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 则另两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1. △ABC 中,如果AB=AC ,点M 是BC 边中点,那么M 到______两边的距离相等,AM 上的点到_____ _两点的距离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