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与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等

合集下载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职业教育问题与变革策略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职业教育问题与变革策略
X U E S H U Q I A N Y A N 学 术 前 沿
存在主 义视域下的职 业 产业升级与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肖坤在 《 中 国成 人 教育 ) ) 2 01 3年 第 7期 撰 文 分 析 了 创 业 型 技 术 技 能 型 人 才 是 服 务 产 业 升 级 的 重 要支撑 . 提 出 从 培 养 目标 、 课程 体 系 、 创 业 实 践 等 要 素系 统构 建创 新创 业 型技 术技 能 人才 的培 养模 式 。 产 业 升 级 是 经 济 社 会 和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的 必 然
黄亮在 《 河 南 科 技 学 院学 报 ) ) 2 01 3年 第 4 肖化 移 、 李 中玲 在《 全 球教 育展 望) 2 0 1 3年 第 期撰 文 . 文 章 从 存 在 主 义 哲 学 的 视 域 反 思 了 职 4 期 中 撰 文 深 入 介 绍 了 德 国 KoME T测 评 技术 、 业 教 育 的 问题 . 并 提 出变 革 职 业 教育 的策 略 。 配套 的职 业能 力模 型及 测 评方 案 的设 计 . 并 对此 为我 国开发 职业 存 在主义哲学 中的“ 存 在” 指 人 的 “自 测 评 技 术 的优 缺 点 进 行 了 反 思 . 我” 存在 . 也 就 是 作 为 意 志 或 行 动 主 体 的 个 能 力 测 评 方 案 提 供 启 示 KoM E T是 “ 职 业 能 力 与 职 业 认 同 感 测 评 项 人 的 存 在 它 突 出 了 人 的 主 体 价 值 和 人 的 的缩 写 . 以高 职学 生 为测评 对 象 . 对 其 职 业 能 地位 , 视 自由、 选 择 为 人 的权 利 。 并 将 责 任 目 ” 力 、 职 业 能 力 发 展 等 进 行 测 评 的 技 术 根 据 职 业 上升 到 了一个 极 为重 要 的高 度 。 教育 实践 对 职业 能力 测评 的需 求 . 并 以 新 职 业 主 目前 职 业 教 育 中存 在 主 义 缺 失 严 重 . 义和 方 法 论 为理 论 基 础 . KOME T的开 发 始 于 2 0 主要 体 现在 四方 面 : 1 .职 校 生 被 物 化 了 , 职 世纪 7 0年 代 . 目的 在 于 对 高 职 学 生 的 综 合 职 业 校 更 多 地 关 注 了 学 生 显 性 素 质 . 却 忽 视 了 能 力 及 其 动 态 发 展 过 程 做 出测 量 与  ̄ : ' F f r . 并 进行 学 生 隐 性 素 质 的 培 养 2 . 教 师 在 无 形 中将 自 学 生个 体 、 高 职 间 的水 平 比 较 己物 化 了 。长 久 以 来 . 教 师 形 成 的 角 色 意 识 KOMET 职 业 能 力 模 型 基 于 能 力 发 展 理 论 和 代 替 了 自我 意 识 。 由教 育 的 主 动 实 施 者 , 变 情 景 学 习 理 论 . 对 能力 的内容 和结 构 进行 了系统 为被 动 的教 育实 旌 的工具 。 3 . 职 校 生 自身 人 化 的 表 述 .该 模 型 建 构 的 顺 序 是 确 定 能 力 维 度 . 灯 的存 在 的迷 茫 。普 教 失 败 者 的 形象 使 其 产 划 分 能 力 级 别 , 建 立 能 力 指 标 K0ME T测 评 方 案 jl 营^ 生 自轻 自贱的心态 。他们找不到 自己在职 的 设 计 包 括 : 1 . 测 试 题 目的 开 发 . 开发过 程是 一个 业学 校 的位 置 , 看 不 到 职业 教 育 的 价值 , 陷 复 杂 的 过 程 . 测 试 题 具 有 开放 性 . 由 情 境 描 述 和 I 、 = = 1入 自我 存 在 的 迷 茫 。4 . 功 能性 的 师生 关 系 , 典 型 工作 任务 构 成 . 测 试 题 目与 学 习 范 围 和 职 业 使 教 师 和 学 生都 不 是 以完 整 的人 的方 式存 对应 ; 2 . 测评工 具 的选择 与应 用 . 测 评 工 具 有 茬贝 在 , 而 是 以各 自“ 扮演” 角色 的方 式 呈 现 , 彼 6种 . 针 对 不 同 背 景 的 被 试 者 和 情 境 状 况 可 采 用 不 同工具 ; 3 . 测试结 果 的评f ir . 包括 对评 分者 的培 t =z 此 缺 乏 真 诚 和 信 任 。 受 训评分 者 根据指 标 和评分 点独 立评分 等 。 —- J 因此 , 要 建立 积极 的 职业 教育 范式 。首 训 、 KOME T测 评 技 术 问 世 不 久 , 尚 未 成 熟 。其 优 点 是 : 先 ,剔 除 教 育 过 程 中 的 功 利 主 义 以 及 工 具 . 建 立 了科 学 、 前沿、 跨 职业 的职业 能力 模 型 , 使 不 同 专 主 义 思 想 ,树 立 育 人 为 本 的 教 育 理 念 。 其 1 不 同 职业 、 不 同职业 教 育体 系 间的 比较成 为 可能‘ : 2 . . 苎 ! I - 次 ,职业学校要坚持成才先成人 的教育 目 一 业 、 标 , 在 成 人 的 基 础 上 引 导 职 校 生 成 才 。 培 养 开 发 的 测 试 试 题 独 具 匠 心 . 打 破 了 传 统 测 试 问 卷 封 闭 的局 限 性 : 3 . 测 评 内容 广 泛 , 利 用 恰 当 的 方 法 可 以 根 据 l 学生 自由选择 的意 识 、 责任意识 。 引 导 学 生 1 . 所 山廿 养 成 真 诚 的 个 性 品 质 。 再 次 . 教 师 要 看 到 学 实 际 需 要 对 学 生 做 多 方 位 的 测 量 和 评 价 。缺 点 是 : 需 测 试 时 间 过 长 。 容 易 影 响 测 评 结 果 的 信 效 度 ; 2 . 评 分 生 的独 特 性 、 主观性 。 同 时 发 挥 自身 的 主 动 者 信 度 难 于 把握 : 3 . KoME T 的 职 业 能 力 测 评 问 卷 有 待 性 , 选 择 灵 活 适 切 的 教 育 方 式 。最 后 。 师 生 之 间 要 进 一 步开 发 ; 4 . KOME T测 评 技 术 从 德 国 引 进 的 , 易 受 文 从“ 功 能性关 系 ” 转 向“ 存 在性 关 系 ” 。存 在 性 关 系 化 差异 的影 响 。 包括 “ 对话” 关系 , 以及 “ 我 与你 ” ( I — Yo u ) 的关 系 。 KoME T应 用 于 实 证 研 究 中 还 需 注 意 : 1 .要 把 影 响 前者 指 由“ 传授 ” 转 向“ 对话” . 后 者 指 教 师 不 把 学 测 评 结 果 的 不 可 控 因 素 降 到 最 低 点 : 2 . 以 足 够 的 专 业 教 生 当 作 一 个 可 以 随 意 塑 造 、 任 意 施 加 影 响 的 学 能 力 作 为 选 择 评 分 者 的 条 件 .通 过 适 当 的 培 训 方 法 “ 物” ,而学 生 亦不 把 教师 当作 是试 图征 服 自己 、 确保 评 分者 信度 : 3 . 开 发 适 用 于 我 国 高 职 学 生 的 职 业 能 压 制 自己 毫 无 情 感 的 教 育 机 器 力 测 评 问 卷

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一、引言科产教融合是指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与互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工科人才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科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二、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与产业发展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脱节。

工科人才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差距,这使得他们缺乏创新和创业意识。

科产教融合成为了培养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三、科产教融合的意义与目标科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加强工科教育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

通过科学研究、产业实践和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政府作为引导和推动科产教融合的力量,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和资源,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促进教育、科技和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应该通过改革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引入实践环节等措施,加强与产业的合作,实现教育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企业作为科产教融合的主要参与方,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和资源支持。

与此企业还应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四、改革与实践的探索与实施为了推动科产教融合的改革与实践,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

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还应该鼓励教师参与产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与产业之间的联系。

要加强实践教育的力度。

科教融汇视域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科教融汇视域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科教融汇视域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龚盛昭;郑丹阳;朱永闯;石磊
【期刊名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3)1
【摘要】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关系,开展科教融汇育人探索。

沿着“汇什么”“怎么汇”“如何解决融汇难题”的主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团队从育人标准研制、育人平台搭建、育人路径构筑、育人措施实施和保障机制构建等多方面进行了科教融汇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此为职业院校提供新范式。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龚盛昭;郑丹阳;朱永闯;石磊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2
【相关文献】
1.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信息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秋冬季节猪病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环境类专业高本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5.三维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环保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做好四个聚焦 探索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做好四个聚焦 探索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做好四个聚焦探索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者:刘世峰来源:《职业》2024年第03期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推进校企融合、提质培优的重要途径,是技工院校服务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

开展工学一体化工作是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将带动形成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推进工学一体化工作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

晋城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紧紧围绕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四个聚焦”的工作方法,实现了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与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学院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走深、走实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从国家方案到学院实践的转化之路。

(一)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学院积极参与和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山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首批5个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在机械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大力推进机床切削加工(车工方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3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其他专业稳步开展校内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炼出“先做—再学—再练”“六步四角色”等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经过课程改革,学院逐步构建起“技能+素养”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得到极大充实,正式出版了《汽车车身维修》等多本一体化专业教材;开发了46门课程标准、18门共享型数字化课程、14门校本课程,撰写《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多本工作页、《智能楼宇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多本教学指导书。

004-武汉理工大学-04-华林-面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004-武汉理工大学-04-华林-面向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通过全国教指委等平台、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对国内近 130 余所 高校的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起到示范作用。每年在全国汽车类 专业教学分委员会年会上,学院各专业(方向)均作典型发言,受到国内高校同类专业的高度认 同。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访问学院,交流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工程教 育的经验。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 字以内)
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全面应用,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毕 业生供不应求,行业企业给予高度评价。近 4 届培养学生 2200 余名,其中国际联合培养和交流 学生 230 余名,占比毕业生总人数的 10.5%,世界 500 强企业就业比例 45%以上。学院专业成为 广大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2016 年学院专业是学校招生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之一,湖北省高考录 取分数线超过重点线 100 分。据麦可思公司调查,学院毕业生对就业岗位满意程度高、收入水平 高、工作专业关联度高。
-2-
3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
车辆工程专业建设 实验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国际合作教育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 字以内)
(1)深化专业内涵,构建了汽车人才科学培养体系 针对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对汽车人才在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确立了 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在传统的汽车专业教学基础上,拓展了汽车制造、汽车服务技术 领域,建立了支撑汽车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知识构架;增设了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车身工程、 底盘工程等专业方向,科学构建了汽车人才培养体系。 (2)实施三个协同,建立了汽车人才新型培养方式 针对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培养等关键问题,着力实施科教协同、产学协同、 国际协同,有效整合政产学研资源,搭建了“三层次、三类型”的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训练平台, 建立了国际化合作培养模式。 (3)支撑产业升级,培养了汽车创新发展卓越人才 针对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对汽车设计制造试验一体化、汽车技术产品与市场营销一体化的 创新型人才需求,依托专业内涵深化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能够胜任汽车全产业链设计、 制造、试验、服务各环节工作能力的卓越人才,有力支撑了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

“需求引领、元素聚焦、服务驱动”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需求引领、元素聚焦、服务驱动”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需求引领、元素聚焦、服务驱动”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作者:朱永闯龚盛昭徐梦漪来源:《高教学刊》2021年第14期摘要:加强高职教育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必然要求。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产业人才需求引领专业建设和育人目标定位,建立人才培养传导联动;以产业先进元素为聚焦,实践产业先进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产业创新服务为驱动,打通产教双向深度融合路径,确保协同育人可持续性,实现师资融通、产教畅通、学生流通。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产业;人才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4-0033-04Abstract: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era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echnic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should deep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talents, and establish the linkage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ransmission. Focusing on advanced industrial elements, and integrating advanced industrial element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driven by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services, we will open up a two-way deep integration path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students.Key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novation; industry; talent產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由结合、合作走向融合,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1]。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自治区第三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自治区第三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自治区第三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06.09•【字号】•【施行日期】2023.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自治区第三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广西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实训中看不到、进不去、成本高、危险性大等特殊困难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通知精神,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我厅审核,确定自治区第三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0个(名单见附件1),现予以公布。

各基地要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改革传统教学育人模式,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动员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设。

各基地要结合《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见附件2),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完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细化具体建设内容,优化建设方案。

优化后的建设方案(电子版和盖章扫描版)于2023年6月30日前发送到我厅职成处邮箱:******************。

未尽事宜,请与我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联系,联系人及电话:郭进磊,0771—5815397。

附件:1.自治区第三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2.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3年6月9日附件1自治区第三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附件2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一、建设目标适应国家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紧盯产业转型升级,融合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规定,将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造成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竞赛、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校企协同开发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技术成果展示与应用推广平台;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痛点和难点;服务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服务企业员工和各类人员就业培训、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服务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使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并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参考内容:1. 制定产业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包括支持新兴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等。

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2.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并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效率。

3.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4. 企业转型支持:加大对传统产业企业的转型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传统产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工艺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企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发展。

5. 开展国内外经贸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国内外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拓宽市场和技术资源。

政府可以提供海外市场开拓的信息和政策支持,促进企业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投资合作和市场拓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便利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

7. 聚焦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变。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8. 加强金融支持:提供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融资,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市场开拓。

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趋势正加速推动工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转型。

面对这些变化,传统的工学和理学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因此,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

实施方案本方案将采用以下举措:1. 课程设置和改革针对当前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对本科工程类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全面升级和调整,新增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关注实际应用与实践操作,强化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2. 实践环节设置采取“学校+企业”、“境内+境外”等方式,加强与各类企业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工业实训中心和实验室等实验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开设企业项目实践、企业案例分析、工程设计与模拟等实践性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产业项目策划等活动。

3. 导师制度建设建立科研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度,选聘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与资深工程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帮助学生建立与产业接轨的创新思维以及对模拟和实验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其实际运用技能。

4. 课后学习支持提供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如线上公开课、线上讨论、网上信息检索与分析、网上问题交流与解决等。

搭建多样化开放式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

预期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有望实现以下预期效果:•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满足市场对于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真正“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能力将得到加强和提高,市场认可值得提升。

•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机制将得到有效建立,学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抱团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已基本形成,学生最终可获得更加贴近社会需求的高薪就业机会。

四个面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回复

四个面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回复

四个面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回复
1. 学术型: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立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理论研究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2. 实践型: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具有实践经验和技能储备,能在企业、政府及社会组织等各种机构中从事实践应用型工作。

3. 创业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敢于挑战和创新,有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创新型企业、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孵化中心、众创空间等组织中从事创业型工作。

4. 国际型:培养全球化视野,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懂得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领导者、管理者和高端人才,能够在全球化竞争中发挥优势,参与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和国际化业务的人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践探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践的路径。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意义、实践探索的方式与路径、推动因素和现实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意义1. 目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这类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科技、经济等领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2. 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本身来说也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探索的方式与路径1. 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是从课程设置入手的。

学校可以在专业课程中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引入创新创业理论与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校还可以开设创业导师课程,邀请行业精英和成功创业者来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2. 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创业沙龙、创业比赛、创业实训等。

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创新创业基地为了更好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服务。

创新创业基地可以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推动因素和现实挑战1. 推动因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实践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资金支持、人才培养需求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分析不同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分享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探讨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重点讨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和结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案例、优势、成功经验、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有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点。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性时期。

为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分享实践案例,探讨培养模式的优势,总结成功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索和总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分析其优势和特点,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调整和完善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职院校发展。

通过探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可以为高职院校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推动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创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承担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提供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

通过与企业合作,职业教育机构可以了解到产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符合产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例如,在新能源领域,职业教育可以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出掌握新能源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升级。

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教育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培养出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专业人才,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三、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适应产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变革,职业教育需要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帮助人们适应产业的变革。

通过开设职业培训课程和继续教育项目,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帮助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开设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业的升级。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和项目,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在互联网领域,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开设互联网创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创业人才。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结合、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职业教育可以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转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创新转型,就很难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

以下从几个角度探讨一下产业结构升级与创新转型。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转型的核心。

当前,新技术和新产业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例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通信、信息、制造等行业的转型升级。

另外,技术创新不仅在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也能产生新的产业,以此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例如,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新的无人机产业,拓展了智能制造和物联网应用的领域。

技术创新对于产业的发展和转型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要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转型,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将比较落后的产业转变为先进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产业升级有助于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降低环境污染等。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关键能力。

同时,要实施政策支持,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新型产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新型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型产业主要包括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新型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支持,促进新型产业健康发展。

四、人才培养与创业创新人才是产业升级和创新转型的核心。

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而言,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是必要的条件。

除了注重基础教育外,还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招聘,不断提升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另外,政府和企业应鼓励创业创新,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士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平台,保障其知识产权和创业环境,激发创业热情和创造力,培育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新型产业。

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承担着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如何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问题。

首先,职业教育能够提供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职业教育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次,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同时,职业教育还可以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这些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次,职业教育能够促进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此外,职业教育还能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职业教育通过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使人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技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这种终身学习的机制,能够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提供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以及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职业教育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

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分析

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分析

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分析人才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之一。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首先,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出的人才能够获得专业技能和知识,提高劳动生产力。

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人才培养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

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

其次,人才培养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提供高技能人才和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能够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投入相应产业的研发和创新中。

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人才培养还能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有特定技能和知识背景的人才,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这样,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才能够作为桥梁将产业进行有序的升级,避免经济发展的断档,提高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引导资源配置和创造就业机会两个方面。

人才培养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例如,培养更多的人才从事环保和新能源领域,可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此外,人才培养也能够创造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各个领域中,从而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引导资源分配和创造就业机会,人才培养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的升级。

山东多措并举培育数字人才

山东多措并举培育数字人才

支撑平台人才计划山东多措并举培育数字人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抢抓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以推进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育创新为源动力,加强人才工作服务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制定了“人才工作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引导青年人才高质量就业一、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职业、新岗位。

依托数字经济平台充分发挥前沿技术研发、模式业态创新和参与公共服务的作用,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典型数字职业。

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支持力度,加大“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数字经济新职业岗位的开发力度。

聚焦养老、托育、家政等就业潜力大的领域,大力发展提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的新职业。

二、围绕数字经济加强就业创业培训。

根据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数字技能的劳动者。

积极发展数字领域新兴专业,扩大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人才培养规模。

结合产业升级转型急需的数字高技能人才需求,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将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

三、优化青年人才来鲁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聚焦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强”产业发展提供青年人才支撑,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岗位供给,深入实施“青年人才创业齐鲁计划”。

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创业支持政策,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一定的场地免费向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

叠加引才政策为青年人才做好服务保障,按规定发放生活补贴,提供人才住房、租房补助和购房贷款,让更多青年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广开渠道引进各类数字人才一、建立数字人才常态化招引机制。

依托网格化服务重点创新创业主体工作机制,配合地方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定期征集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重点单位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动态发布数字人才需求清单。

如何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
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 光
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 明
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
济待遇。要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
焦点
如何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杜天平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 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 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 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强劲,各地区各部门 高度重视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脱 颖而出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政策,从培养、评价、激励等各个 环节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新技师培养 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 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 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 人才。 第一,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 作。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 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
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绩
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完善以创新
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
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人才队伍建
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努力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

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

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

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不断涌现,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并从人类的视角进行描述,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叙述。

一、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着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又催生出新的科技创新。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成为了主要的规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传统产业被颠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这种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的规律,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快速和高效。

二、创新驱动与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创新驱动是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规律之一。

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科技创新必须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工作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只有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价值最大化,推动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放合作与创新生态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强调开放合作和创新生态的构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

开放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交流和共享,推动创新生态的形成。

在创新生态中,创新创业者可以共同探索和实践,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更快速、更高效。

四、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创新型人才、跨界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和引进人才,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五、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是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科技创新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解决全球面临的环境、资源和社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OMET应用于实证研究中还需注意:1.要把影响测评结果的不可控因素降到最低点;2.以足够的专业教学能力作为选择评分者的条件,通过适当的培训方法确保评分者信度;3.开发适用于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测评问卷。
国际成人教育共识与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谢国东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中撰文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关注成人教育的发展,其所倡导的成人教育的理念、政策以及行动框架等已成为国际成人教育的共识,为世界各国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参照。
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宏观上要把握好三个方向;1.推动产业升级,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复合人才是战略选择;2.系统设计,建立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运行机制;3.区域特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职业教育问题与变革策略
黄亮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撰文:文章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域反思了职业教育的问题,并提出变革职业教育的策略。
德国KOMET测评技术及反思
肖化移、李中玲在《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4期中撰文深入介绍了德国KOMET测评技术、配套的职业能力模型及测评方案的设计,并对此测评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反思,为我国开发职业能力测评方案提供启示。
KOMET是“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项目”的缩写,以高职学生为测评对象,对其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发展等进行测评的技术。根据职业教育实践对职业能力测评的需求,并以新职业主义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KOMET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的在于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其动态发展过程做出测量与评价,并进行学生个体、高职间的水平比较。
KOMET职业能力模型基于能力发展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对能力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系统化的表述,该模型建构的顺序是确定能力维度,划分能力级别,建立能力指标。KOMET测评方案的设计包括;1.测试题目的开发,开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测试题具有开放性,由情境描述和典型工作任务构成,测试题目与学习范围和职业一一对应:2.测评工具的选择与应用,测评工具有6种,针对不同背景的被试者和情境状况可采用不同工具;3.测试结果的评价,包括对评分者的培训、受训评分者根据指标和评分点独立评分等。
因此,要建立积极的职业教育范式。首先,剔除教育过程中的功利主义以及工具主义思想,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职业学校要坚持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目标,在成人的基础上引导职校生成才。培养学生自由选择的意识、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真诚的个性品质。再次,教师要看到学生的独特性、主观性,同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选择灵活适切的教育方式。最后,师生之间要从“功能性关系”转向“存在性关系”。存在性关系包括“对话”关系,以及“我与你”(I-You)的关系。前者指由“传授”转向“对话”,后者指教师不把学生当作一个可以随意塑造、任意施加影响的“物”,而学生亦不把教师当作是试图征服自己、压制自己毫无情感的教育机器。
产业升级与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等
———————————————————————————————— 作者:
———————————————————————————————— 日期:
产业升级与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肖坤在《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7期撰文分析了创业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服务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提出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创业实践等要素系统构建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上终坚信成人教育的必要性,始终关注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始终强调发展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是共同责任,始终追求成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形成了有关成人教育发展在思想理念、行动框架与愿景等方面的共识。
KOMET测评技术问世不久,尚未成熟。其优点是:1.建立了科学、前沿、跨职业的职业能力模型,使不同专业、不同职业、不同职业教育体系间的比较成为可能;2.开发的测试试题独具匠心,打破了传统测试问卷封闭的局限性;3.测评内容广泛,利用恰当的方法可以根摇实际需要对学生做多方位的测量和评价。缺点是:1.所需测试时间过长,容易影响测评结果的信效度;2.评分者信度难于把握;3.KOMET的职业能力测评问卷有待进一步开发;4.KOMET测评技术从德国引进的,易受文化差异的影响。
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存在”指人的“自我”存在,也就是作为意志或行动主体的个人的存在。它突出了人的主体价值和人的地位,视自由、选择为人的权利,并将责任上升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高度。
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主义缺失严重,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职校生被物化了,职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显性素质,却忽视了学生隐性素质的培养。2.教师在无形中将自己物化了。长久以来,教师形成的角色意识代替了自我意识。由教育的主动实施者,变为被动的教育实施的工具。3.职校生自身人的存在的迷茫。普教失败者的形象使其产生自轻自贱的心态。他们找不到自己在职业学校的位置,看不到职业教育的价值,陷入自我存在的迷茫。4.功能性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不是以完整的人的方式存在,而是以各自“扮演”角色的方式呈现,彼此缺乏真诚和信任。
产业升级是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创业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指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纵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并具有创业意识和精神,具备创业能力,能够发现机遇并抓住机遇创业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构建和实施:1.设立创业培训学院专门机构,保障创业教育实施,提供组织保障;2.确立职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方向,适应地方经济和人才市场要求;3.建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改革人才培养目标;4.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组织创业大赛等;5.搭建创业服务体系,服务学生创业,组建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6.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励创业精神;7.开展质量监控与跟踪服务,评价创业绩效,建立在校和离校创业信息跟踪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