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液治疗及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肠道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目的是使患者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二)重症胰腺炎;(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三)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一)导管相关并发症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
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
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
肠外营养液有哪些
肠外营养液有哪些
肠外营养液是一种通过非口服途径输入的营养溶液,用于满足患者体内所需的
养分,主要应用于那些不能通过口服摄取足够营养的病患。
肠外营养液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其特定的成分和适应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外营养液种类及其特点:
1. 标准氨基酸营养液
标准氨基酸营养液是由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等基本营养成分构成的肠外营养
溶液。
适用于一般需要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2. 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营养液
针对需要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或胰腺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营养液可以减少脂肪的代谢负担,减轻患者的胰岛素需求。
3. 无脂肪营养液
适用于患有胰腺炎或胆道梗阻等胰脂分泌异常的患者,无脂肪营养液提供了其
他营养物质而不增加患者的胰脂分泌负担。
4. 高脂肪营养液
对于需要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患者,使用高脂肪营养液可以提供丰富的能
量来源,并减少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压力。
5. 低蛋白质营养液
适用于具有氮负衡的患者,如慢性肾脏病患者或高氮质血症患者,低蛋白质营
养液可以减少氮负荷,减轻肾脏的负担。
6. 特殊配方营养液
根据特殊疾病或症状,还可以定制特殊配方的肠外营养液,如含特定氨基酸或
核苷酸的特殊配方,以满足特殊患者的营养需求。
肠外营养液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选用,避免营养
过剩或缺乏导致的并发症。
此外,肠外营养液的配制、输入和监测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以确保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愿每一位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都能得到合适的营养支持,早日康复健康。
(完整版)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及应用
肠外营养液(TPN)的配置及临床应用一、TPN的定义即不经口也不经胃管或胃肠造口,而是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二、TPN的适应症及禁忌症1、适应症:(1)胃肠道梗阻;(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3)重症胰腺炎;(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5)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
2、禁忌症:(1)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
(2)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3)需急诊手术,不因应用TPN而耽误时间。
(4)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三、TPN的处方组成TPN处方主要包含糖类、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成分,此外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胰岛素等药物。
通常情况TPN的处方总液量为1.5L-2.5L。
1.糖类:是主要热能来源,每克葡萄糖代谢可产热量4.1Kcal。
TPN处方中葡萄糖含量为5%-25%。
对于创伤应激和糖尿病患者行TPN支持时需加用外源性胰岛素,一般用量为4-8克糖比1个单位胰岛素。
2.脂肪:脂肪乳一般浓度为10%、20%,每克可产热量9.3Kcal,且可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氨基酸:人体所需氨基酸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三类。
为使人体保持正氮平衡.所输氨基酸输液中必须含有各一定比例的复方制剂,即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总氮盈之比为2:l或3:1。
4. 维生素:在体内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于代谢过程,使机体各有关生化反应能正常进行。
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现在常用于TPN的多数为复合维生素制剂。
5. 电解质:最常使用的有10%KCl和10%NaCl。
成人每天的输入量分别为Na+40~160 mmol。
K+60~100mmol。
6. 微量元素:长期TPN支持的患者可因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而导致机体不适。
现在使用的一般为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制剂。
四、TPN的配置(一) 配制前准备:1、与药品有关的准备及检查(1)根据医嘱单准备所需药品;(2)检查药物的有效期,有无浑浊、变质、沉淀、松裂等,核对营养配方,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等;(3)检查“三升袋”的效期、消毒时间、有无漏气等。
医院肠外营养疗法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肠外营养疗法分级管理制度
肠外营养支持是纠正和救治营养不良的有力措施,但使用和管理不当可引起较多且严重的并发症。
为实现住院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合理、安全的目标,制订本规定。
一、对于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患者,肠外疹患者,炎性肠道疾病患者,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须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实施。
二、对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如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的患者,炎症粘连性肠梗阻、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应用特殊肠外营养制剂如丙氨酰谷氨酰胺、脂肪乳注射液(C14-24)、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克林维[脂肪乳(10%)/氨基酸(15)/葡萄糖(20%)注射液]等,需要副主任医师或以上医师实施。
三、医院定期对全院医师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培训I。
四、医务部、药学部、营养科对全院肠外营养的处方及合理性应用,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对违规行为予以通报,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使用医学PPT
肠外营养液根据其成分和用途可 分为完全肠外营养液和部分肠外 营养液。
肠外营养液的适应症
无法进食或摄入不足
由于疾病或创伤导致无法进食或摄入 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正常代谢需求的 患者。
高代谢状态
如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等导致的高 代谢状态,需要额外补充营养物质的 患者。
消化吸收障碍
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等导致的消 化吸收障碍,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满足 营养需求的患者。
危重病人由于疾病或创伤导致消化系 统功能受损,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满足 营养需求,肠外营养液成为重要的营 养支持手段。
在危重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 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肠外营养 液配方,并密切监测营养指标和病情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肠外营养液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 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
肠外营养液的剂量与速度
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和病情 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成分,制定个性化的肠外营养液配方 。
速度
根据患者的代谢状况和耐受能力,调 整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以避免不 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肠外营养液的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肠外营养液配方,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性败血症等。
代谢紊乱
肠外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如未能及 时调整营养成分的配比,可能导致 患者出现代谢紊乱,如高血糖、低 钾血症等。
静脉炎
长期使用肠外营养液,可能引起静 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疼痛、 红肿等症状。
肠外营养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消毒
在输注肠外营养液前,应对导 管及周围皮肤进行严格消毒,
营养液的保质期:遵循产品说 明,确保安全使用。
有关肠外营养治疗的规定
有关肠外营养治疗的规定目前在医保检查反馈中发现,肠外营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存在对适应症不了解,医保用药把关不严等问题,为此作如下规定:一、严格掌握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凡不能或不宜经口摄食超过5-7天的病人,都是胃肠外营养的适应症。
(一)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道痿、气管食管痿,高位小肠痿等。
(2)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
(3)广泛小肠切除后的短肠综合征。
(4)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或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
(5)胃肠梗阻,如贲门癌、幽门梗阻、高位肠梗阻、新生儿胃肠闭锁等。
(6)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者。
(二)、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破伤风、大范围的手术等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存在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5-7天内胃肠道无法利用者)。
(三)、严重感染与败血症。
(四)、中度以上营养不良患者必须进行重大手术,尤其是消化道重建手术的病人,应给予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
建议术前营养治疗7〜10d。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
(六)、妊娠剧吐与神经性厌食。
早孕反应所致的严重恶心、妊娠呕吐超过5〜7天。
(七)昏迷病人。
(八)晚期肿瘤病人化疗和放疗引起的胃肠管反应等短期内不能由肠内获得营养的患者。
(九)无肠外营养的禁忌症:如严重循环、呼吸功能衰竭,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肝、肾功能衰竭等;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二、医疗保险对肠外营养药及配合肠外营养药有明确分类及限定要求。
肠外营养药指氨基酸类,脂肪乳剂类;配合肠外营养药有水溶性、脂溶性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丙氨酰谷氨酰胺;且只能在肠外营养时使用,不能单独应用。
3、使用上述二类药物时,在病历上应有使用理由的记载。
4、凡医保病人有适应症需要使用时需电脑审批。
5、不符合使用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使用上述二类药时,应按自费处理,并做好患者或家届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6、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若仍有不符合用药规定的,医保剔除费用(放大比例后)全额由科室承担。
肠外营养疗法规范
肠外营养疗法规范全静脉营养也称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NP),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7大营养要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以外周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剂。
肠外营养疗法的优点有:(1)减轻护理工作,简化操作。
(2)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均匀输入,有利于机体代谢、利用,避免过度营养。
节约营养液,减少了费用。
(3)一次性无菌条件下配制,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
无需空气进入袋中,可降低气栓发生。
(4)减少败血病、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适应证】全营养混合液主要适用于:1胃肠道梗阻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3胰腺炎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额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6大手术、创伤的围术期7肠外瘘8炎性肠道疾病9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10重要器官功能不全1【禁忌症】1、2、3、4、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并发症】1、高糖血症和低糖血症:(1)高糖血症:肠外营养时易致高糖血症,而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激素治疗、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在接受肠外营养时,高糖血症的发生率更高。
严重时可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表现为头晕、嗜睡、烦躁及其他的神经症状,进一步表现为迟钝和昏迷。
高糖血症可致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
(2)低糖血症:持续应用营养撑持时,病人血中胰岛素浓度较高,突然停用肠外营养时易产生反跳性低糖血症,应在停用肠外营养前4小时,将输入速度减少一半,并改用等渗糖溶液。
添加了胰岛素的病人更应如此。
2高脂血症:全肠外营养疗法引发高脂血症首要是由于赐与的脂肪量跨越机体清除脂质的能力所致,首要表现为高甘油三脂血症。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标准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2.重症胰腺炎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足50%者应给予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不足时需行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指南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指南
1. 概述
- 肠外营养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疗法,可应用于无法正常
进食或消化吸收的患者。
- 本指南旨在提供肠外营养治疗的规范操作步骤,以确保治疗
效果和安全性。
2. 适应症
- 严重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瘘、肠梗阻等无法口服的情况。
- 高危手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支持。
- 重症患者无法摄取足够能量和营养素的情况。
3. 评估和选择
- 在开始肠外营养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 根据患者的诊断和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配方,包
括基础液体、营养素比例和添加剂等。
4. 操作步骤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肠外营养配方的制备和输注过
程无污染。
-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输注途径,确定肠外营养的输注速度
和频率。
- 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调整肠外营养配方和输注方案。
5. 风险和并发症
- 输注肠外营养可能导致感染、肝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等并
发症。
- 对于高危患者,应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任何并发症。
6. 随访和评估
- 对于接受肠外营养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包括营
养摄入量、体重、电解质和肝功能等指标的监测。
7. 结束肠外营养治疗
- 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和能够正常进食的情况,逐渐减少并停
止肠外营养治疗。
请仔细阅读并按照本指南的要求操作肠外营养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肠道外营养治疗的规范及管理规定
肠道外营养治疗的规范及管理规定1. 引言本文旨在制定肠道外营养治疗的规范和管理规定,以保证医疗机构在进行相关治疗时能够遵守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肠道外营养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为病患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不能通过口服摄取食物的患者尤为重要。
2. 规范要求2.1 临床适应症肠道外营养治疗适用于以下病情:- 无法通过口服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经口摄食无法提供足够能量的患者,如慢性消瘦等;- 必须暂时或长期禁食的患者,如手术、重症监护等。
2.2 专业人员要求进行肠道外营养治疗的医疗机构应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 主治医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负责整个治疗过程的设计和监督;- 营养师:负责制定患者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熟悉肠道外营养装置的使用和维护,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 药师:提供合适的肠道外营养药物,并监督用药过程;2.3 治疗设备要求医疗机构应配备完善的肠道外营养治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营养泵:能够精确调控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剂量;- 输注管路:应使用专用的无菌管路,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性;- 营养袋和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保存效果,避免污染和营养丢失;- 导管: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的产品,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过水处理。
3. 管理规定3.1 治疗过程肠道外营养治疗的实施应按照以下过程进行:1. 患者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肠道外营养治疗,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治疗方案;2. 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供应;3. 治疗实施:将营养液通过肠道外管路输注给患者,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治疗;4. 治疗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康复效果,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 治疗终止: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决定是否终止治疗,必要时过渡到口服摄食。
肠外营养治疗指南
肠外营养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指南[背景]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导管(PV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可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TC)输液港(Port)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考虑以下因素:患者以往静脉置管病史,静脉解剖走向,出凝血功能,预计PN持续时间,护理环境,潜在疾病等1。
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肠外营养液输注,血制品输注等。
应用CVC可显著减少周围静脉穿刺次数。
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引起某些并发症。
因此,必须由经培训的专门人员置管和维护,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
[证据]1)输液途径选择周围静脉置管定义为皮下浅静脉置短导管或钢针。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组织编写并发表的《输注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提出超过10%葡萄糖和/或5%蛋白质的肠外营养液,pH值<5或>9的液体/药物,以及渗透压大于500mosm/L的液体/药物,不适合经周围静脉输注。
但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全合一营养液,含有脂肪乳剂,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溶液渗透压,还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此外,长时间均匀慢速输注也能够减少对血管刺激。
有作者报道,不超过900mosm/L 渗透压的静脉营养液可经周围静脉输注。
20世纪90年代期间,有关经周围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的前瞻性研究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为70%以上患者周围静脉能够耐受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溶液,但输注肠外营养超过10〜14d后,周围静脉较难耐受。
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包括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
需长期使用,还可采用有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如BroviacCVC和HickmanCVC)经周围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静脉穿刺技术,注册护士经培训合格,即可操作。
迄今有关PICC的RCT研究较少。
2000年发表的1项比较PICC与CVC的随机对照研究[5]结果显示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穿刺难度更高,穿刺未能达到预计部位的发生率更高,但感染、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胃肠外营养液输液注意什么
胃肠外营养液输液注意什么胃肠外营养液输液是指通过注射将营养液注入血管系统,绕过胃肠道直接提供营养。
它通常用于无法经口摄取食物或肠道无法吸收充分的患者,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以下是胃肠外营养液输液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 适应症与禁忌症:胃肠外营养液输液适用于消化系统功能严重障碍、胃肠减压、呕吐、高度肠梗阻等情况。
禁忌症包括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高渗性昏迷、急性腹膜炎等。
2. 营养液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液成分。
常用的营养液分为全能型和特殊型两类。
全能型营养液能提供大部分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特殊型营养液适用于有特殊营养需求或病情的患者。
选择营养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营养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3. 输液速度的控制:营养液输注时应遵循逐渐增加输液速率的原则,以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通常开始时的输液速度较慢,稍后逐渐增加。
输液速率的增加一般在每小时10-20毫升的范围内,具体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及监测指标来确定。
4. 输液管路的选择与管理:胃肠外营养液输注通常选择中心静脉通路,以减少静脉炎、局部反应及静脉血栓的发生。
对静脉通路需要定期检查,如每天观察局部的温度、肿胀、红斑等变化,并及时更换输液连接器和输液器,规范静脉穿刺部位的护理。
5. 监测及并发症的处理: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
监测主要针对肝功能、电解质水平、肌肉蛋白质分解产物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液的成分或输液速度。
并发症方面,应注意感染、局部血栓形成、过敏反应、肺栓塞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6. 逐步过渡至胃肠道摄取:在患者病情改善或肠功能逐渐恢复后,可以逐渐将胃肠外营养转为口服或肠内营养,以刺激胃肠道的功能,促进胃肠的自主功能恢复。
总之,胃肠外营养液输液在患者营养支持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适应症与禁忌症的判断、选择合适的营养液、控制输液速度、管理输液管路、监测及处理并发症,并逐渐过渡至胃肠道摄取。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2.重症胰腺炎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足50%者应给予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不足时需行肠外营养。
新生儿肠外营养及液体疗法PPT课件
据报道股静脉插管置管的细菌阳性率为
16.7% 非股静脉的中心静脉插管为1.8%
感染并发症护理
积极寻找原因 应用中心静脉PN时,一定要有专人规范护理 若遇不明原因的发热,应想到导管感染的可能性 一旦高度怀疑时,即按无菌要求拔除导管 除导管头送培养外,另抽外周血培养 分别作细菌和真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 积极抗菌素应用,观察数天 根据需要,再更换部位重新置管
age <1000 >2500 1 100 60 2 120 80 3-7 140 100 <1500 80 <2500 60
100 120
90 100
新生儿体液中电解质成分
新生儿特点:
生后数天内血钾、氯、磷及乳酸偏高;
血钠、钙、重碳酸盐较低。早产儿更低。 新生儿生后数天排H+能力差,易出现酸中毒。
插管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能输注高渗液体,长期应用 缺点 价格贵,护理要求较高
营养液成分与每日需要量
液体量 120--160ml/kg.d 根据不同临床条件调整
光疗、暖箱、呼吸机、心肺功能、各项监测结果
总液体在20-24h内均匀输入 建议应用输液泵进行输注 热卡 60~80kcal/kg维持基础代谢需要
电解质
钠钾氯需每天给予 钙磷镁一般应考虑给予
PN时每日所需电解质推荐量
电解质 (mmol/kg.d ) 钠 钾 钙 早产儿 足月儿
2.0~3.0 1.0~2.0 0.6~0.8
2.0~3.0 1.0~2.0 0.5~0.6
磷
镁
1.0~1.2
0.3~0.4
1.2~1.3
0.4~0.5
几个重要数值
短肠综合征
消化道瘘 严重急性消化道疾病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安全合理使用修
• 直接阻塞血管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和水肿 • 滞留在肺部由巨噬细胞包围和增殖形成肉芽肿 • 红细胞聚在微粒上形成血栓或引起静脉炎 • 微粒碰撞血小板,使血小板减少,甚至造成出血 • 某些微粒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性肿块 • 引起热源反应和过敏反应
2019/10/12
38
-化学性静脉炎预防
• 控制速度及药物浓度
4
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 周围静脉输注(PV) • 中心静脉输注(CV)
-外周经中心静脉导管(PICC) -颈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2019/10/12
4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胸前隧道输液港
经外周中央静脉插管(PICC)
2019/10/12
4
中央和外周静脉营养
用途 葡萄糖含量
2019/10/12
--常用的晶体溶液
葡萄糖溶液 等渗电解质溶液 碱性溶液 高渗溶液
2019/10/12
胶体溶液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提高血压
2019/10/12
--常用的胶体溶液
低分子右旋糖酐 中分子右旋糖酐 代血浆 血液制品
2019/10/12
1
肠外营养液的规范配置及 安全合理使用
主要内容
1
静脉给药概况
2
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3
肠外营养液及其安全性
4
肠外营养制剂,组方及稳定性
5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及常见问题
6
药护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作用
静脉给药概况
2019/10/12
静脉输液意义
在治疗疾病和抢救危重病人
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2023年肠外营养治疗及通路选择专家共识考核试题
肠外营养治疗及通路选择专家共识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脂肪乳选择(),一般不推荐高甘油三酯血症(TG>11.4mmo1/1)患者使用脂肪乳,血甘油三酯轻度升高者慎用。
[单选题]*A个体化√B特殊性C通用性D整体化2.标准平衡型氨基酸溶液:含()种氨基酸,含所有EAA o[单选题]A10-15B16-24C13-20√D17-303.一般肝功能异常及胰腺炎建议选择(1[单选题]*A长链脂肪乳B中长链脂肪乳VC短链脂肪乳D中短链脂肪乳4.孕妇建议选择()(中链C8对胎儿神经发育有影响\[单选题]*A长链脂肪乳√B中长链脂肪乳C短链脂肪乳D中短链脂肪乳5.肠外营养液基本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糖类、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一般氨基酸的常用剂量为()gkg-Id-I0[单选题]*A0.9~1.5B0.5~1.0C0.8~1.2√D1.3~2.06.经外周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不建议超过()d;[单选题]A15B10√C8D47.经外周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营养液的渗透压宜(D)mosm∕1o[单选题]*A<400B1000-1500C≥900D<900√8.评估静脉血栓高危患者;在满足治疗需求前提下,选择外径最(\管腔数量最(\创伤最小的输液装置;推荐在置管环节使用超声引导,避免反复穿刺提高成功率。
[单选题]*A∕J∖少VB大少C小多D大多9.肠外营养实施过程中,应保持导管输液的(),评估血栓发生高危患者,避免导管堵塞和血栓形成"单选题]*A间断性B完整性C无菌性D连续性√10.外周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速度宜慢,将滴速控制在()滴∕min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单选题]*A50-60√B20-40C60-70D≥7011.肠外营养(PN)主要药物包括:()等20种左右的药品。
[多选题]*A葡萄糖√B脂肪乳√C氨基酸√D电解质√E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2.根据碳链长度,脂肪酸可分为(λ[多选题]*A短链脂肪酸√B中链脂肪酸VC长链脂肪酸√D单链脂肪酸13.临床常用的脂肪乳有:()[多选题]*A大豆油长链脂肪乳√B中/长链脂肪乳VC结构性脂肪乳√D橄榄油长链脂肪乳√E鱼油长链脂肪乳√14.特殊类型氨基酸溶液:适用于()等,比如复方支链氨基酸、小儿氨基酸,9A氨基酸(肾安)等。
医院肠道外营养药品治疗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医院肠道外营养药品治疗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一、为促进医院合理使用肠道外营养药品,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等有关规定,成立肠道外营养药品管理小组。
二、负责评估、监督、指导、管理肠道外营养药品的工作。
定期研究解决肠道外营养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日常工作由药学部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订院内肠道外营养药品使用和管理的制度。
制订肠外营养液配置操作规范、组方规范、储存规范,保证肠外营养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监督和检查临床、药学部和护理部肠道外营养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肠道外营养药品治疗管理小组同医务部对各临床科室的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点评每年不少于3次,定期对医院肠道外营养药品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将结果在全院公示。
六、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肠道外营养药品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指南,通过集中学习、考试的方式,提高医务人员肠道外营养合理使用和管理的意识。
肠外营养液治疗及
• 上海“无肠女”周绮思生存27年刷新世界纪 录。
每晚临睡前,周绮思的丈夫都要帮她配餐,她开始“吃饭”。
一、肠外营养液的优点
• 全部营养物质经科学的配比,混合后同时 均匀地输人体内,有利于更好地代谢和利 用,避免了采用传统多瓶输注时出现在某 段时间中某种营养剂输入较多,而另一种 输入较少甚至未输入的不均匀输入现象, 减少及避免它们单独输注时可能发生副反 应和并发症的机会。
五、营养途径
五、营养途径
六、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肠外营养液的质量要求: • 1、PH值应调整在体液缓冲能力范围内 • 2、适当的渗透压 • 3、必须无菌、无热原 • 4、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国家药典标准 • 5、无毒性,对于某些输液剂如水解蛋白,
要求其不能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
六、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 7.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 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 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 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 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 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 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 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 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征(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 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
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三、适应症状 :
• 6.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 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 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 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整理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 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 (一)配制前准备: ? 1、环境清洁 ? 2、检查物品是否准备齐全,避免走动过多
增加污染机会。 ? 3、检查营养袋外包装有无破损,检查所有
三、适应症状 :
? 6.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 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 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 7-10天; 整理预计大手术后 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 于术后48h 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 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三、适应症状 :
?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 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三、适应症状 :
? 1.胃肠道梗阻 ?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
肠切除>70%~80% ;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 顽固性呕吐 >7天。 ?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征 (MODS)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 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 养适应证。 ?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 感染等。 ?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 -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 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液 的治疗及配制
基本概念:
? 肠外营养液( TPN )是将机体所需的营养素按
可提供给病人以足够能量及为人 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维 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使病人在不能进食或 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 自身免疫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度过危险 病程 。
? 在行肠外营养治疗时,为使输入的物质能被 机体利用,应将各种营养素混合输注。
? 近年来,提倡用将各种营养物质混合置 于一大容器中,以替代以往脂肪乳剂与 其他营养液分别输注的方法。
? 此种混合液先称为“三合一”液,即将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混合在一 起,后又称为“全合一”液,即除三种基 本营养素外,还包含其他营养物质。 1988年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 (ASPEN)颁布的规定中称之为全营养 混合液(TNA)
一、肠外营养液的优点
? 3L袋是一个全封闭的输液系统,不需要 用排气针,减少了被污染或发生气栓的机 会。在适宜的温、湿度下按正确的配置步 骤配好的TPN液在室温条件下24h内 使用是十分安全的,具有更经济、更便利、 减轻护理工作、减少配置时间和简化输注 设施等优点。
二、肠外营养液的主要成分:
? 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 剂)、必需和 非必需氨基酸、维生 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四、禁忌症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 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 逆昏迷病人。
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 持者。
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 者。
五、营养途径
?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取决于病人 的血管穿刺史、静脉解剖条件、凝血状态、 预期使用肠外营养液的时间、护理的环境 (住院与否)以及原发疾病的性质等因素。 住院病人最常选择短暂的外周静脉或中心 静脉穿刺插管;非住院环境的长期治疗病 人,以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或植 入皮下的输液盒最为常用。
? 上海“无肠女”周绮思生存27年刷新世界纪 录。
每晚临睡前,周绮思的丈夫都要帮她配餐,她开始“吃饭”。
一、肠外营养液的优点
? 全部营养物质经科学的配比,混合后同时 均匀地输人体内,有利于更好地代谢和利 用,避免了采用传统多瓶输注时出现在某 段时间中某种营养剂输入较多,而另一种 输入较少甚至未输入的不均匀输入现象, 减少及避免它们单独输注时可能发生副反 应和并发症的机会。
?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 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慢性肾 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 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 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
三、适应症状 :
? 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 -能量混合型营 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 COPD) 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 缺乏证据)。 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 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 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 lg/kg.d ),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 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 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 外营养支持 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 梗阻。
五、营养途径
五、营养途径
六、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肠外营养液的质量要求: ? 1、PH值应调整在体液缓冲能力范围内 ? 2、适当的渗透压 ? 3、必须无菌、无热原 ? 4、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国家药典标准 ? 5、无毒性,对于某些输液剂如水解蛋白,
要求其不能含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
六、肠外营养液的配制
? 9.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 ≥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 7~10 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 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三、适应症状 :
? 10.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 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 肝移植后 1~2 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 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 7.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 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 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 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 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 死亡率。
三、适应症状 :
? 8.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 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 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 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 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