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有害因素的特点(2021版)
作业场所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手册第一章职业危害分类综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7号)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多种危害。
由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通常将职业危害概念等同于职业病危害概念。
职业危害有生产过程职业危害,劳动过程职业危害和生产环境职业危害三大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可分为以下四类: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第一节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如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μm 以下的尘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
1.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职业接触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几乎所在的工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
其主要职业来源与职业接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粉尘所致健康损害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可引起不同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尘肺;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2)局部作用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早期功能亢进引起肥大性病变,继而黏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良,造成萎缩性病变,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
体表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
2、粉尘的防护措施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尘肺。
尘肺类职业病的起因是劳动者长期工作在生产性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吸入的粉尘在体内(肺部)沉淀所致。
尘肺类职业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其中危害最严重和危害最普遍的尘肺是矽肺和煤工尘肺。
尘肺病症状:尘肺病是危害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病人痛苦。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三、物理因素的相关规定及标准
设计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 采光以及照明设计卫生标准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标准
三、物理因素的相关规定及标准
职业接触限值标准
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局部:物理因素 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 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激光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微波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
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的职业病
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 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冷库或地窖工作 的低温作业;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属高气压作业;高 空、高原低气压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采矿等 作业,属低气压作业。
➢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以 下三种:中暑;减压病: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 业后;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 疾病。
分类 噪声源对策
噪声传播途径对策 噪声接触者对策 健康监护 职业卫生培训
方法 低噪音 发生原因的排除 隔音 消音 防振 抑振 改善运转方法 距离衰减 屏蔽 吸音 指向性 隔音 作业方法的改善 个体防护 职业健康体检 职业禁忌症 相关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
具体事例 低噪音型机器的选用
加润滑油 隔音罩 消声器
噪声及噪声聋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 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 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 种风开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 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
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
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
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滑石粉、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酷;生产性机械声:如球磨机、粉碎机等发出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风锤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电焊等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与预防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1.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映,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引起严重的尘肺。
2.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尘措施办法。
3.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物理有害因素辨识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之物理有害因素辨识物理性有害因素除了激光是用人工产生以外,生产和工作环境中其他常见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在自然界均有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接触的。
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绝大多数物理性有害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在残留。
对物理性有害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针对物理性有害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 是将其降低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条件允许时使其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则更好。
3.1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 指数大于或等于25°C的作业。
3.1.1高温作业的来源及职业接触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湿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种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具有高温度、热辐射比较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气象条件特点的主要工作场所。
主要职业接触是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2)高温高湿作业:是具有高温、高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形成湿热环境气象特点的生产工作场所。
主要职业接触是印染、绿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熏煮车间、潮湿的深矿井、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
(3)夏季露天作业:如建筑、搬运、露天采矿以及各种农田劳动等。
高温和强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直接辐射作业,还受到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3.1.2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1)对生理机能的影响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体温调节、水量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
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分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心率、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2021最新版本-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分级管控与报告管理规程
一、目的以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依据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活动、产品、服务中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管控与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的报告。
三、责任1.公司主要负责人1.1.依据《安全生产法》和《江苏省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要求,对本公司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全面负责,组织落实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报告工作。
1.2.负责审批《I、II级风险区域清单》,并对SHE部报告的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区域的信息和变更内容进行审核、确认。
1.3.在每季度组织开展综合性隐患排查时,一并组织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安全环保部(SHE部),以下简称SHE部2.1.负责组织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责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纳入各部门、车间的全员SHE责任制中。
2.2.负责登陆江苏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系统,在系统中填报本公司相关风险信息,并按照要求及时更新。
2.3.SHE部负责指导各部门、车间进行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安全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4.负责对各部门、车间的I、II级风险区域实施管控。
2.5.负责检查各部门、车间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并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闭环。
3.各部门、车间负责人3.1.负责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责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纳入本部门、车间的全员SHE责任制中。
3.2.负责组织所属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安全风险评价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3.3.当本部门、车间风险发生变化(如:新增设备、技术改造),必须及时组织开展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安全风险评价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更新工作。
3.4.负责组织检查本部门、车间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并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闭环。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试题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试题一、名词解释(共5题)1.职业性有害因素2.中暑3.职业中毒4.occupational diseases5.工作有关疾病二、选择题(共25题)1.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什么为主的全身性疾病()A. 肺组织纤维化B. 粉尘沉着症C. 哮喘性鼻炎D. 中毒2.组织人际关系属于下列哪种职业性有害因素()A. 不良职业性生理因素B. 不良职业性心理因素C. 物理性有害因素D. 化学性有害因素3.职业病的诊断要有几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A. 2B. 3C. 4D. 54.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区别,下列哪项不正确()A.病因明确B.剂量—反应关系C.发病的人数多少D.获得国家赔偿5.关于职业病的诊断,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A.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B.不同的职业病有不同的国家诊断标准C.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接触生物性标志物D.不需要集体诊断6.下列哪个不是物理有害因素的特点()A.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B.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
C.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再残留。
D.物理因素的预防措施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或将其减少到越低越好。
7.苯属于A.非致癌物B.可疑致癌物C.确认致癌物D.潜在致癌物8.通过生产工艺改革和生产设备改进,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这在职业病预防中属于哪一级预防()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9.定期健康检查在职业病预防中属于哪一级预防()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0.公交司机由于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常引起腰、下背部疼痛(肌肉骨骼关节疾病),这种疾病属于下列哪种职业性病损()A.工作有关疾病B.职业病D.需赔偿的职业性病损11.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 ( )A.毒物的剂量B.毒物的作用时间C.毒物的蓄积D.毒物的协同作用12.苯可引起的法定职业肿瘤为()A.肝癌B.肺癌C.胰腺癌D.白血病13.呼吸性粉尘是指直径多大的粉尘 ( )A.>15µmB.>10µmC.=10µmD.<5µm14.诊断职业病的重要前提是()A.职业史B.生产环境调查C.临床观察D.实验室检查15.下列哪个不是生产性毒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腺体16.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损害的特异性作用是( )A.工作有关的疾病B.职业病D.中毒性疾病E.公害病17.就业前体格检查的目的是( )A.早期发现职业病患者B.了解生产环境中是否存在有害因素C.发现职业禁忌证及掌握就业前的健康状况D.为职业病预防打下基础E.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18. 什么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A.病史B.体格检查结果C.职业史D.生产环境监测结果E.实验室检查结果19.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A.医疗机构B.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卫生监督所D.卫生行政部门E.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20. 尘肺是一种( )A.肺部疾病B.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C.纤维化疾病D.粉尘引起的免疫性疾病E.炎症21. 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多少的作业( )B.0.2℃以上C.1℃D.1℃以上E.2℃以上22. 中暑按发病机理分为( )A.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B.轻症中暑,重症中暑C.热适应,热射病和热衰竭D.热适应,热痉挛和热衰竭E.热辐射,热痉挛和热衰竭23.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 )A.听觉适应、听觉疲劳B.听觉疲劳、听觉损伤C.听觉适应、噪声性耳聋D.听力损伤、噪声性耳聋E.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24.尘肺病的诊断哪项不是必需的依据( )A.职业史B.肺部X线变化C.临床症状D.现场调查资料25.下列哪一种气体属于化学窒息气体( )A.氯气B.氨气C.一氧化碳D.一氧化氮三、填空题(共20空)2.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四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a.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叉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职业健康宣传材料常见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
职业健康宣传材料常见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亲爱的大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职业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让大家对职业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护方法。
希望通过这份宣传材料,能够为大家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帮助。
物理因素是指空气温度、噪音、辐射、震动等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中暑、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而高噪音环境则会造成听力损害、睡眠障碍等。
辐射和震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应对这些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在高温环境下,我们应该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之下。
对于高噪音工作环境,要戴上适当的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对于辐射和震动,我们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选择安全可靠的办法来减少危害。
化学因素是指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氨气回收工人易患硫磺酸烟雾中毒,农药生产人员易受到农药的毒害等。
长期接触这些有毒化学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为了预防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毒性,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面具等。
其次,在操作化学品时,应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到肺部。
生物因素是指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医护人员易受到病原菌和疾病传播的威胁,农业从业者易感染寄生虫等。
接触这些生物因素会引发传染病,损害人体健康。
为了防止生物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接种疫苗等预防措施。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健康检测。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中的压力、紧张和冲突等因素对人体心理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心理因素的危害,我们需要调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参与运动、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1。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a。
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叉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5)工艺过程a。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从根本消除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减少危险性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几方面考查;b。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特点
物理有害因素特征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与工人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等等。
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中,除了激光是由人工产生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中均存在。
正常情况下,有些因素不但对人体无害,相反,它是人类生理活动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如气温、可见光等。
2.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定物理参数,如表示气温的温度,振动的频率和速度,电磁辐射的能量或强度等。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危害程度,与这些参数密切相关。
3.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当产生的物理因素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该因素发生在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健康危害。
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便消失。
4.工作场所的空间物理因素的强度通常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如果没有阻挡,则随着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
在进行现场评价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并采取保护措施时充分加以利用。
5.有些物理因素,如噪声、微波等,可有连续波和脉冲两种传播形式。
不同的传播形式使得这些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制订卫生标准时分别加以考虑。
6.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伤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没有线性相关性。
而是常表现为在某一强度范围内对人体无害,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影响的部位和表现形式可能完全不同。
例如正常气温对人体生理功能是必须的,而高温可引起中暑,低温可引起冻伤或冻僵;高气压可引起减压病,低气压可引起高山病等等。
根据上述特点,除了研究其对物理因素的不利影响外,还应当研究其“适宜”的范围,如最适的温度范围,以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除了某些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可以产生内照射外,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便不在残留。
因此对物理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除”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受损组织器官和病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环境与安全
环境与安全2;30-4;30 11408一·有害因素,凡事在工业生产种作用于劳动者产生有害作用的因素,就称为有害因素.工业生产种的有害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化学性有害因素和物理性有害因素。
化学性有害因素主要指工业毒物,工业毒物是指在工业生产种劳动者经常接触或使用些化学物质,当侵入人体后积蓄一定的量,在体内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能危及生命的物质。
工业毒物的来源:①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氯气CO②蒸汽:有液体蒸发或者固体升华形式。
苯蒸汽,汞蒸气,碘蒸气③烟尘: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 D<0.1 μm④粉尘:能较长时间的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D 多为0.1~10 μm 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尘和雾灯微粒统称为气溶胶物理性有害因素:噪声温湿度震动放射性电磁辐二·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有害物质和物理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是用来防止劳动者的过量接触,检测生产装置的泄露及工作环境污染状况是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以保证劳动者免受有害因素的危害。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值可以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指以时间权数为规定的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 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指一定高度的排放气筒任意一小时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是指监控的污染物浓度任何一小时的平均不得超过的限值。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
8
夏季露天作业
特点:高温与热辐射联合作用环境(受太阳直接辐射以及来自地 面和物体二次热辐射)
9
(二)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生理功能的适应性调节 热适应 中暑
10
1.机体生理功能的适应性调节
体温调节-热平衡公式:S=M-E±R±C1±C2 S:机体热蓄积变化;M:代谢产热;E:蒸发散热; R:辐射获热或散热;C1:对流获热或散热;C2: 传导获热或散热
20
中暑的治疗
1.中暑先兆与轻度中暑
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 含盐饮料和对症处理,必要时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片等
21
2.重症中暑
救治原则:迅速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积极防治休克和脑水肿
• 现场急救:移至阴凉通风处,降温,监测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 • 物理降温 • 药物降温
13
2.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
人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能力增强;皮肤温度和机体中心温度先
后降低;心血管紧张性下降;肾重吸收钠功能增强. 热适应超过限度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中暑,停止接触高
温一周左右可脱适应.
14
体生理功能所必须的. • 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停止接触后,体内不再停留. • 机体在接触物理因素时,多会产生适应现象. • 一般没有剂量效应关系.对物理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不
是消除或越低越好.
3
气象条件
(一)气温: (二)气湿:以相对湿度表示(%)
>80%----高气湿 <30%----低气湿 (三)气流:用米/秒表示 (四)热辐射:主要是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视 线.
解读《危险化学品目录》(2021版)
解读《危险化学品目录》(2021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解读《危险化学品目录》(2021版)《危险化学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是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重要基础性文件,是企业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规定,近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制定了《目录(2015版)》,于2015年5月1日起实施,《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同时予以废止。
制定背景2003年3月,根据《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原国家安全监管局发布公告《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包括危险化学品条目3823个。
2003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道部、交通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年第2号),包括剧毒化学品条目335个。
根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以下简称GHS),我国制定了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确立了化学品危险性28类的分类体系。
由于《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主要采用爆炸品、易燃液体等8类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体系,与现行化学品危险性28类的分类体系有巨大差异。
2021年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
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13861)人、物、环、管理因素;2、《公司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原则》(GB6441)20类必要会写,且能区别出是那些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公司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是劳动安全管理基本原则,合用于公司职工伤亡事故记录工作。
详细事故类别如下:01 物体打击02 车辆伤害03 机械伤害04 起重伤害05 触电06 淹溺07 灼烫08 火灾09高处坠落010 坍塌011 冒顶片帮012 透水013 放炮014 火药爆炸015 瓦斯爆炸016 锅炉爆炸017 容器爆炸018 其他爆炸019 中毒和窒息020 其他伤害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范畴本原则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根据和办法。
本原则合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公司或组织。
本原则不合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解决非放射性物质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运送;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条款通过本原则引用而成为本原则条款。
凡是注日期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涉及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然而,勉励依照本原则达到合同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原则。
GB12268危险货品品名表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阐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原则。
3.1危险化学品具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导致伤害或损害化学品。
3.2单元一种(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合,或同属一种生产经营单位且边沿距离不大于500m几种(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合。
3.3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数量,若单元中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及安全检查
2021/8/23
43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强迫体位; (2)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 (3)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2021/8/23
44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35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有毒品; (7)放射性物品; (8)腐蚀品; (9)粉尘与气溶胶; (10)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021/8/23
36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 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强度不够 刚度不够 稳定性差 密封不良
耐腐蚀性差 应力集中 外形缺陷 外露运动件
操纵器缺陷
制动器缺陷
控制器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 附件其他缺陷
2021/8/23
28
(2) 防 护 缺陷。无防护、 防护装置和设 施缺陷、防护 不当、支撑不 当、防护距离 不够、其他防 护缺陷。
2021/8/23
29
(3)电伤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 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8)运动物危害。 抛射物、飞溅物、坠 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 气流卷动、其他运动物危害。
2021/8/23
32
(9)明火危害。 (10) 高 温 物 质 。 高 温 气 体 、 高 温 液 体 、 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 (11)低温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特点(2021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物理性有害因素的特点(2021版)
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与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物理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等等。
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中,除了激光是由人工产生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中均存在。
正常情况下,有些因素不但对人体无害,反而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如气温、可见光等。
2.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定物理参数,如表示气温的温度,振动的频率和速度,电磁辐射的能量或强度等。
物理因素对人体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程度的大小,与这些参数密切相关。
3.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当产生的物理因
素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这种因素的出现在作业环境中并可能造成健康危害。
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便消失。
4.作业场所空间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如果没有阻挡,则随着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
在进行现场评价时要注意这一特点,并采取保护措施时充分加以利用。
5.有些物理因素,如噪声、微波等,可有连续波和脉冲两种传播形式。
不同的传播形式使得这些因素对人体危害程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制订卫生标准时分别加以考虑。
6.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的相关关系。
而是常表现为在某一强度范围内对人体无害,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影响的部位和表现形式可能完全不同。
例如正常气温对人体生理功能是必须的,而高温可引起中暑,低温可引起冻伤或冻僵;高气压可引起减压病,低气压可引起高山病等等。
根据上述特点,对物理因素除了研究其不良影响外,还应当研
究其“适宜”的范围,如最适的温度范围,以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除了某些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可以产生内照射外,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便不在残留。
因此对物理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除”的方法,而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对作业场所劳动卫生学调查时要对有关的参数全面的测量。
同时,针对物理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时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将其减少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条件允许时使其保持在适当范围则更好。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作业场所的物理因素超出正常范围且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而采取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又难已达到要求时,需要缩短接触时间的办法以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