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CT和磁共振成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CT和磁共振成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临床不常见的血管畸形,根据血管瘤的生长部位不同,可分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和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位置大多发生左脑、右脑、脑干等[1]。

由于血管瘤的发病位置不同,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头痛、脑出血等[2]。

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加强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分析CT 和磁共振成像(MRI )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4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CT 组(22例)和联合组(22例)。

纳入标准:①均为单侧发病患者;②均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情下参与;③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恶性肿瘤者;②妊娠期者、哺乳期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者。

CT 组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57±6)岁;临床主要表现:10例不同程度的头痛、8例抽搐、3例视力改变、1例面部麻木。

联合组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58±5)岁;临床主要表现:9例不同程度的头痛、9例抽搐、3例视力改变、1例面部麻木。

1.2方法1.2.1CT 组:CT 组单纯应用CT (飞利浦16层CT 仪器,扫描层厚度5mm ;扫描间距5mm ;电压100k V ;电流240mA )诊断方法,取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仰卧位,保持静止状态,从颅底至颅顶扫描;强化扫描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右肘静脉[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1.5m L/kg 碘海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498;生产企业:浙江台州海神制药有限公司),注射速率:3m L/s ],经阈值触发扫描,获取不同时期(静脉期、动脉期以及延迟期等)图像;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经过图像处理作出准确诊断。

1.2.2联合组:联合组应用CT (同CT 组)联合核磁共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AGNETOMCONCER-TO 0.2T 开放式低场磁共振扫描仪,回波时间:8ms 、扫描参数:400ms 、重复激发时间2400ms 、回波时间:90ms )成像诊断方法,所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过常规序列平扫加用SWI 序列后再增强扫描,取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仰卧位,保持静止状态(从颅底扫描至颅顶),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右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63;生产企业:Bayer Schering PharmaAG ;按体质量每次0.4m L/kg 给药),依次进行横轴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扫描。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诊断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诊断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诊断摘要:目的:观察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结果和特征,对其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归纳。

方法: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检查影像学结果,对照病理。

结果:40例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在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20例、8例;12例患者发生在中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9例、3例。

病灶中心偏右25例,病灶中心偏左15例。

病灶上下径较长,两端细尖,延续为正常的硬脊膜,形状与纺锤相似,顺邻近神经根向外侧多椎间孔伪足样蔓延,蛛网膜下腔受到挤压有所变窄,呈现出半环状包绕脊髓形态。

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肿瘤两端硬脊膜强化明显,与瘤体相延续,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毛笔尖特征。

结论: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特征明显,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肿瘤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关键词: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在临床中,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偏低[1]。

该血管瘤结合病变纵向位置,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比如,硬脊膜外形、髓内型等。

其中,髓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要高于硬脊膜外型。

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结合科学的影像学诊断特征,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依据是尤为必要的。

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与其他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具有相似性[2]。

此种现象,提高了临床诊断的难度。

为进一步明确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诊断结果,总结该血管瘤影像学特征,展开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将其纳入到试验中作为对象展开探讨。

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低38岁,年龄最高72岁,年龄均值(55.42±3.69)岁。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在颅内的血管系统中形成的一种畸形性存在,它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脑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问题。

及早发现和诊断十分重要。

针对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MRI是一种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检查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MRI在诊断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和价值。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通过磁共振原理来获得人体组织影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

它不使用放射线,能够在三个平面上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对软组织和血管等结构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在诊断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时,MRI可以提供详细的病灶形态和解剖结构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MRI对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定位和定性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海绵状血管瘤通常位于颅内和颅骨基底部,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血管和神经结构的关系。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准确地确定血管瘤的位置和数量,对于多发性血管瘤的诊断尤为重要。

MRI还可以对血管瘤进行定性分析,帮助医生判断病灶的性质、血供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程度。

MRI能够提供多种成像技术,对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常规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能够显示血管瘤内部的血液成分和病灶的形态特征,有助于确定病灶的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和囊性变化。

增强扫描技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病灶周围的血供状态和神经结构的受压情况,对于术前方案的制定和手术的进行都有很大的帮助。

MRI还可以结合其他成像技术,如MR血管成像(MRA)和MR脑血流成像(ASL-MRI),全面评估血管瘤的血管形态和血液灌注情况,以及病变区域的代谢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灶的生物学特征,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4例已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介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

对两组患者采取常规MRI以及SWI检查,来对其进行影像学观察,并且观察其检出率、病灶大小等指标,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从检查结果上看,SW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且SWI检出最大瘤体直径明显高于T1WI、T2W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相较于常规MRI能够更好地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状况进行观察,从而诊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该种疾病的诊治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引言:在当前社会下,各种肿瘤的诱发率都有所上升。

海绵状血管瘤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部肿瘤,其可能会诱发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部分状况下,还会诱发出血,使得患者生命健康受到极大威胁。

由于颅内结构复杂,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检出率上存在一定的瑕疵,且漏诊率较高,无法为诊治提供可靠的信息[1]。

随着当前磁共振技术的发展,SWI——磁敏感加权成像逐渐兴起,其能够通过不同组织之间的磁敏感差异来辨别病灶并就行诊断[2]。

该种检查方案以血液代谢为产物,对静脉结构较为敏感。

在既往的研究中指出,海绵状血管瘤在脑干的发病率最高,占18%~35%,病因不明,早期发现难度较高。

因此,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现代医疗环境下,对这类疾病提出了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方案,取得了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84例已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介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

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最大的68岁,年龄最小的12岁,平均年龄为(45.29±11.23)岁。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脑内海棉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海棉状血管瘤患者的MRI资料,重点分析DWI信号特征及其对病灶的显示能力。

结果:45例共捡出47个病灶, 34个病灶T1WI和T2WI均呈网状高、低混合信号,8个病灶T1WI、 T2WI均呈高信号,4个病灶T1WI、 T2WI均呈低信号,1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 T2WI呈稍低信号, 46个病灶(占97.87%)T2WI灶周具有“铁环征”; DWI显示的病灶范围包括瘤体及灶周含铁血黄素区域,敏感性较高、可提高病灶的显示率。

结论:MRI是诊断脑内海棉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常规SE序列与弥散成像相结合,能更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弥散成像[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MRI features of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 and discuss the value of 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Methods: MRI findings of 45 cases with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 proved by pathology, were reviewed.The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f DWI and its ability to demonstrate lesions were studied emphatically .Results : In 45 patients, there were 47 lesions,of which 34 lesions were mesh mixture of hyperintensity or hyopintensity on T1WI and T2WI ,8 lesions hyperintensity on T1WI and T2WI respectively,4 lesions isointensity on T1WI and T2WI,and 1 lesions was isointensity on T1WI and hypointensity onT2WI .46 lesions(97.87%) around had black hypointensity ring on T2WI.DWI showed nidus and haemosiderin around the lesions and had higher sensitivity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lesions. Conclusion: MRI,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 can accurately provide information combining with routine SE sequence and DWIKey words: cavernous angiom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属脑部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由于易反复出血、导致病灶进行性增大,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构成 [3]。由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壁是由胶原纤维组 成,内层衬以扁平内皮细胞,病灶缺乏肌层和弹性纤维,致使 其 不 仅 易 发 生 玻 璃 样 变、纤 维 化,更 易 破 裂 出 血 而 形 成 反 复 出血表现(是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4];病灶内的供血动脉 和引流静脉为正常管径的血管,无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 脉,因 而 瘤 内 的 血 液 流 速 非 常 缓 慢,使 得 血 管 内 极 易 形 成 血 栓 和 钙 化;病 灶 内 无 神 经 组 织 ,异 常 的 血 管 间 仅 为 疏 松 的 纤 维结缔组织,而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多会出现胶质增生和黄色 的含铁血红蛋白沉积,致使病灶边界清晰 [5]。
178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3
·医学影像·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王洪光,杨绿霞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影像科,贵州 六盘水)
摘要:目的 探讨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来我院经手术 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32 例,对其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 例患者经手术证实脑内型 27 例,脑 外型 5 例;CT 显示脑内型 23 例,脑外型 1 例;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脑内型 27 例,脑外型 3 例。结论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 状血管瘤的诊断中检出率均较高,均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核磁共振成像较 CT 能更有效地提高检出率,从而可为临床制定 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 关键词:CT;核磁共振成像;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R445.2; R743.4; R816.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3.115 本文引用格式 :王洪光 , 杨绿霞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3):178,181.

磁共振检查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检查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检查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价值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高科技检查设备,无X线辐射,对人体无危害。

MRI图像非常精细、清晰、逼真。

不用对比剂即可清楚显示心脏、血管和体内腔道,可进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定位精确。

MRI临床适应症广泛,是颅脑、脊髓、骨与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部位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一、颅脑MRI检查(一)适应症1、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包括器官源性畸形和组织源性畸形,MRI可确诊。

2、脑积水。

3、脑萎缩。

4、卒中及脑缺氧:脑梗塞和脑出血等。

5、脑血管疾病:高磁场的MR通过血管成像(MRA)技术显示。

6、颅内肿瘤和囊肿。

7、颅脑外伤。

8、颅内感染和其他炎性病变。

9、脑白质病。

(二)临床应用价值1、MRI对颅脑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螺旋CT。

目前,螺旋CT和MRI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作用仍互为补充。

2、MRI之所以优于CT,是因为MRI软组织对比度高,能准确地分辨脑皮质(灰质)、髓质(白质)和神经核团,尤其是脑髓质疾病、肿瘤、水肿等诊断的敏感度更高。

3、MRI能进行任意方位断层扫描,定位准确。

4、MRI无骨性伪影的干扰,是诊断垂体、颅神经、脑干、小脑等部位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5、应用对比剂可以鉴别肿瘤和水肿。

6、头颅外伤的诊断MRI不及螺旋CT敏感。

MRI难以发现新鲜出血,不能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检查时间长,容易产生运动伪影;带有监护仪的急症、危重病人不能做MRI检查。

(三)注意要点1、MRI对钙化与颅骨病变的诊断能力较差。

2、急诊、重危病人,监护仪和急救装置不能带入磁共振机房,限制了MRI在上述病人中的应用。

3、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金属异物者慎用。

4、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禁忌做MRI检查。

二、眼及眶区MRI检查(一)适应症1、眼眶前病变。

2、肌圆锥外病变。

3、肌圆锥内病变。

4、眼外肌病变。

5、视神经及其鞘病变。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2p t nsO ecs f e n im a rsne t e a n ae t g t el( o hao g h ai t n ae ma g aw s ee tda l r ra d3c ss h ra g w ln e e . oh o p f e t a r "r t i t
作 者 简 介 : 波 (9 6 )男 , 林 17 一 , 本科 , 治 医 师 , 要 从 事 X线 诊 断 的研 究 。 主 主
实 用 临床 医 学 2 l o 2年 第 1 3卷 第 7期
P a t a Cii l d ie 2 1 , o 3 N rci l l c Me i n ,0 2 V i , o7 c na c 1
LI Bo, ENG h o r n N F S a - e

C ne, iy epe s s i lXi u3 8 2 , hn ) e trX n uP o l ’ Hopt , n 3 0 5 C ia a y
AB T AC S R T:Obet e oepoeteMR n ig f pnle iua aen u e n im n jc v T xlr If dn so ia pd r c vro sh mago aa d i h i s l

7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用临床医学 2 1 0 2年 第 l 3卷 第 7期
P a t a C i i l d ie 2 1 , o 3 No7 r ci l l c Me i n ,0 2 V l , c n a c 1
椎 管 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的 MR 表现及鉴别诊 断 I
林 波 . 少 仁 冯
go a bo g o a i a - a ld o i n r s i - i e t s a o h e d . u r h we a r ima w s o ln v lw t r t t i rwr i g b u h t l i tb t n s T mo ss o d f i y h e t p k p l h g rsih l i h rsg a n e st n T1 I i a e . n fr h g i n n e st n T W I i i h o l t h g e i n li t n i o W n 6 c s s u i m ih s a i t n i o 2 n 5 g y y o gl y c s s n n v n y si h l ih r sg a n e st n T W I i a e a e ,a d u e e l l t h g e i n li t n i o 2 n 1 c s .Co c u i n S i a p d r l g y y n l so p n e i u a l c v r o s h ma go sa r r e i n l so t o t h r ce i i ma i sai n . a e u e n ima i a e b n g i n wi u a a t rs c n e h c t n f tt s MRIi h s e e o s t e mo tr - l b e p e p r t e e a n t n t c n q e Ho v r t e f a i g o i fs i a p d r a e o sh — i l r o e a i x mi a i e h i u . we e , h n ld a n ss o p n le i u a c v r u e a v o i l n ma g o t l e d b o i e t l i a n ah l gc l x mi a in . n i ma si e e c mb n d wi c i c la d p t oo i a a n t s ln h n e o KEY W ORDS h ma g o ,a e o s e i u a t mo ; g e i r s n n e ma i g d f r n il ig o i : e n ima c v r u ; p d r lu r ma n t e o a c i gn ; i e e t d a n ss n c f a 收 稿 日期 : 0 2 0 — 9 2 1— 3 2

单纯腰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单纯腰骶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疼痛 1 8 d 入院。体格检查: 腰骶椎顺列, L 5 / S 左侧 压痛 、 叩痛 , 无放射痛 , 腰部活动不受限。直腿抬高试 验左侧 7 0 。 ( +) , 右侧 8 0 。 (一) 。双 下肢感 觉 肌力 正 常, 双膝腱 、 跟腱反射两侧对称, 病理反射未引出。辅
助检查 : 本院 C T检查提示 L / s 左侧神 经根增 粗 , 有
病例 1 , 男性, 2 9岁 。2 0 0 6年 2月 2 3日因腰 骶
部反复疼痛半年入院。体格检查 : 腰骶椎顺列 , 下腰
椎 轻压痛 , 无 叩痛 及 放射 痛 , 腰 部 活动 不 受 限 ; 直 腿 抬高试 验 双下肢均 达 8 0 。 ; 双 下 肢感觉 肌 力 正常 ; 双 膝腱 、 跟腱 反射两 侧对称 ; 病理反 射未 引 出。辅助检 查: 2 0 0 6年 2月 2 3日外 院 C T检查 提示骶 椎 ( S 水
管 内硬膜外 腔 的十分 少见 , 而发 生在 腰 骶 部 者更 为 罕见 , 而且术 前确 诊 十分 困难 u J 。尽 管 MR I 是目 前评估 椎管 内病 变 的最好 方 法 , 但 对 于单 纯椎 管 内 硬膜 外血管 瘤 的诊 断 , 误诊 仍极易 发生 。为此 , 我们
病例 2 , 男性 , 2 2岁 。2 0 0 6年 2月 2 1日因左大腿
平) 椎管 内可见一 大小约 1 . 5 c m× 2 . 0 c m× 2 . 3 c m
的结 节状病 灶 。平扫 病 灶呈 等 密 度 , 增 强 后 病灶 明
显均匀强化 , C T值 1 0 0 H U ( 见图 1 ) 。本院 x线片示 骶 椎后壁 骨皮质 变 薄 。M R I ( 2 0 0 6年 2月 2 3日) 检 查可见腰骶椎生理曲度变直 , 椎体前后缘可见骨质 增生, 椎间隙等宽 , L / s 椎 间盘未见突出 , s 水平 骶管扩大 , 内见 2个类圆形囊性病灶 , 大小各约 1 . 3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目的:通过试验探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在CT及MRI上的表现情况,评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

结果:在CT影像中,所有患者脑内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病灶部位明显可见。

其中16例患者病灶表现为高密度小结节,占40%,20例均匀增强,占50%。

在MRI影像中,21例患者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影,占52.5%,28例平扫脑内病灶在增强MRI上表现为轻中度增强,占70%。

结论:海绵状瘤在CT及MRI上的表现无特异性,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后亦有多种表现形式。

但以CT上的高密度灶及MRI上的低信号影为多见,尤其MRI低信号影更为多见,两者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标签:海绵状血管瘤;CT;MRI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静脉畸形,可以发生在颅内,头颈部及手部等,病灶儿童时期可以长大变形,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1]。

本次研究中,我们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CT及MRI上的变现。

目前,临床上还不能通过CT及MRI确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确诊海绵状血管瘤。

本次研究,通过试验探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判断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性提供新的思路,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4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CT及MRI检查,分析他们的CT及MRI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

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2.4±2.4)岁。

临床表现主要以运动和感觉障碍,癫痫症状为主。

具体海绵状血管瘤类型及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

CT机使用GE 16排螺旋CT扫描机,常规头颅轴位检查,层厚5~10 mm,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优维显,注药后立即扫描。

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

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

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作者:李凤琪孙胜杰吴晓宣浩波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7年间我院诊断为脑部海绵状血管瘤23例,患者采用 GE 0.5T和1.5T超导型MR机,行脑部常规和部分增强扫描和MRA成像(15例),9例行DSA检查,14例行手术治疗,23例全部行CT扫描。

结果海绵状血管瘤MRI具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但病灶周围脑组织大部分无水肿,病灶无占位表现,病灶内未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内有轻度的不均匀强化。

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它能准确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和病灶内的出血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43.4;R81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1 _0036_02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 CA)属脑部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是增生性血管畸形[1],其发生率仅次于脑动静脉畸形(AVM)。

我院1996年至2007年间诊断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共23例,其中有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9例作伽玛刀治疗,现就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作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71岁,病程15天~20年,多数病程在3 个月以上。

主要临床表现;脑干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以反复轻度中风症状为主;大脑半球的病灶以头疼、癫痫发作及轻度中风症状为主,尤其是颞叶、海马部位的病灶,癫痫发作症状比较重;小脑半球的病灶,临床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

1.2 检查方法:采用GE 0.5T和1.5T超导型MR机,对疑似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常规横断位:T1加权(450ms,15ms),T2加权(5000ms,90ms),矢状位:冠状位T1加权或T2 加权等检查,增强检查(15mlGD_DTPA静脉推注),层厚5~7mm。

颈椎椎管狭窄核磁影像诊断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核磁影像诊断标准

颈椎椎管狭窄的核磁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矢状位MRI图像上,硬膜囊前后径小于10mm为正常,10~12mm为相对狭窄,小于8mm为绝对狭窄。

横断位MRI 图像上,硬膜囊横径小于10mm为狭窄,小于8mm为严重狭窄。

MRI的T2加权像上,如果显示出脊髓前后蛛网膜下隙变薄或者消失,以及椎管正中部分前后径减小,相对于脊髓椎管的容积变小,这些都可以判断为颈椎椎管狭窄。

在MRI的T1加权像上,如果看到脊髓前后高信号的改变,这可能表示脊髓受压后的形态和髓内信号改变。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颈椎椎管狭窄的程度和位置,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胸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一例诊治分析

胸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一例诊治分析
2 讨 论
21 疾病 概述 .
椎 管 内海绵 状血 管瘤 可发 生于 椎管 内的
不 同部位 , 据其 发生 部位 分为 髓 内型 、 根 硬脊 膜 内髓 外 型 、 硬脊 膜外 型 , 中以髓 内型最多 见 。椎管 内硬 膜外 海 绵状 其
适 , 下肢 麻木 、 痛 , 出现行 走 不 利 , 双 疼 渐 当地 医 院 MR 检 I
查 示胸椎 管肿 物 ( 1见封 3 , 我 院拟行 手 术 治疗 。发 图 )转 病 以来 睡 眠 、 食 尚 可 , 小 便无 异 常 , 发 热 。查 体 : 饮 大 无 体
温 3 .℃ , 搏 7 / n 呼 吸 1/ n 血 压 10 9 Hg 65 脉 6 mi , 8 mi , 4 / 0mm 。
根 性疼 痛 , 渐 出现肢 体麻 木无 力 和括 约肌功 能障 碍等 表 逐
现 … 。本 例 呈缓 慢进 展 病程 。椎 管 内肿 瘤 多无 外 伤 史 且
女 ,9岁 。因腰部 胀 闷不适 及 双下 肢 麻 木 、 痛 伴行 4 疼 走 不利 2年 入 院。患 者 2年 前 无 明显 诱 因感 腰 部 胀 闷 不
[ ] 罗天 宝 , 1 杜建 新 , 浩 , . 纯 胸 椎 管 内 硬 膜 外 海 绵 状 吴 等 单
血管 瘤 1 [ ]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0 9 1 ( ) 40 例 J. 20 ,9 6 :5 ,
4 9. 6
明显减轻 , 肌力 有所恢 复 , 后 出院 。 1周
瘤 , 手术 病理 确诊 。 经
9 l L 尿 酸 16 i o/ 。根 据 查体 及 外 院 影像 学资 5mmo , / 2 m lL x 料 , 院诊 断 为脊 髓 肿 瘤 , 全 麻 下 行 脊 髓 肿 瘤 切 除 术 。 入 在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血管病变,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MRI是一
种常用的无创影像学技术,能够在不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的条件下显示组织的形态、组织
特异性和血液供应,并可观察血管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MRI检查前需要准备:患者需要脱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胸针、手表等,以避
免影响磁场和磁共振成像。

对于患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及其他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要在医院的安排下进行特殊处理。

1. T1WI(T1加权成像):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呈等或低信号。

病变的信号强度通
常受到病变内部脂肪、钙化等因素的干扰。

2. T2WI (T2加权成像):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呈高信号。

MRI检查发现病变的T2
信号强度会明显高于病变周围正常脑组织,则提示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存在。

4.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种依据计算机重建技术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可以准确显示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形态、位置、大小和供血动脉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DSA是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式。

MRI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和性质等特征,并可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

MRI检查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全面性、多次重复性高的优点,是诊断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式之一。

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理 证 实的 椎 管 内肿 瘤 3 9例 , 中男 性 2 其 5例 , 性 1 女 4例 ; 年 龄 1-6 6 1岁 , 均 ( 5 6±1 ) 。髓 内肿瘤 7例 , 平 4. 42岁 其 中星形 细 胞 瘤 3例 , 管 膜瘤 4例 。髓 外 硬 膜 内肿 瘤 2 室 5 例 , 中神 经纤 维 瘤 6例 , 其 神经 鞘瘤 1 2例 , 膜瘤 4例 , 脊 神 经 节 细胞 瘤 2例 , 网膜 囊肿 l例 。硬 膜 外 肿 瘤 7例 , 蛛 其 中脊膜 瘤 1例 , 肪瘤 2例 , 经鞘 瘤 3例 , 脂 神 海绵 状 血 管瘤
关键 词 : 内肿 瘤 ; 外肿 瘤 ; 共振 成像 髓 髓 磁
中 图 分 类 号 : 7 9. R3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3 2 ( 0 2 0 —0 60 1 7 —8 6 2 0 ) 50 3 —3
R M
的 问世 , 为椎 管 内肿 瘤 的诊 断提 供 了最 可靠 的方
维普资讯







3 ・ 6
C NI AL J LI C OUR NA OF MEDI AL O ̄ C R L C FI E
第3 0卷 第 5期 20 0 2年 1 月 0
椎 管 内肿 瘤 的 MRI 现 及 鉴 别 诊 断 表
张金辉 , 陈 新
( 放 军 沈 阳 军 区总 医 院 放 射 科 , 讨 MRI 定 位性 诊 断椎 管 内肿 瘤 中 的应 用 价值 。方 法 在
对 经我 院 MR检查 并 经病 理 证实 的 椎 管 内肿 瘤
3 9例 进行 分 析 。结果 髓 内 肿 瘤 7例 , 6例 诊 断 正 确 。髓 外 肿 瘤 3 2例 , 断 均 正 确 。按 解 剖 隔 间 定 位 诊 断 正 确 率 诊 9 1 , 2. % 定性 诊 断正 确 率 7 2%。结论 可借 助任 何 角度 扫描 。 充分 显示 病 变与 周 围组织 的关 系 。

医学影像-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医学影像-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佘德君
Ø髓内肿瘤(15%):受累的脊髓增粗;两侧的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
Ø髓外硬膜下肿瘤(60%):患侧蛛网膜下腔变宽-杯口征;脊髓受压变Ø硬膜外肿瘤(25%)
髓外硬膜下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ØMRI表现
渐进性明显均匀强化
钳状
无骨质破坏
渐进性强化
钳状包绕
椎体受压
椎管海绵状血管瘤,椎体海绵状血管瘤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Ø鉴别诊断
淋巴瘤
•(胸1-5椎管内肿物活检标本)小细胞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幼稚,细胞核不规则,胞浆稀少,免疫组化染色CD79a和CD34阳性,CD20和TDT散在个别细胞阳性(考虑治疗后改变),考虑恶性非
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可能)
转移癌
(腰椎肿瘤)送检组织镜下于骨组织中查见腺样结构伴腔内甲状腺滤泡样胶质形成,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转移性甲状腺癌,滤泡癌。

神经鞘瘤
硬膜外神经鞘瘤。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介绍: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血管病变,它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的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相关辅助检查。

一、影像学表现:1·CT表现:●平扫表现:脑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呈高密度,有时可出现钙化灶。

有些病例在平扫时可见富血管纹理。

●强化扫描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呈强化,强化程度因病变的不同而异。

2·MRI表现:●T1WI表现: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呈等或略低信号。

富血管纹理可形成“蜘蛛网状”或“星芒状”。

●T2WI表现: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呈等或略高信号。

伴有富血管纹理的病变可呈混杂信号或高信号。

●强化扫描表现: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因病变的不同而异。

3·DSA表现:●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和血管结构,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血管解剖。

二、鉴别诊断:1·脑动静脉畸形(AVM):与脑海绵状血管瘤鉴别的主要依据是AVM的有明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与病变直接相连,而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和引流血管是通过脉络丛与病变相连。

2·脑血管瘤:脑血管瘤多数呈均匀强化,且有时可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而脑海绵状血管瘤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强化不均匀,无明确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三、辅助检查:1·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和血管结构。

2·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灌注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3·MR灌注成像(MRP):评估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灌注情况,对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4·钳夹试验:通过夹紧供血动脉,观察病灶是否消退,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相关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脑海绵状血管瘤:由局部脑血管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性脑血管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局限性脑血管扩张,形成了许多血管蜂窝状瘤窝,内充满血液成分。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摘要】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管畸形,MRI是其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工具。

本文首先介绍了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意义,以及MRI在其诊断中的应用。

随后详细描述了MRI影像表现的特点,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还探讨了MRI诊断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MRI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优势,以及其对诊断的重要性。

综合分析表明,MRI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准确性和非侵入性的特点使其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关键词】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影像表现、方法、注意事项、比较、局限性、优势、重要意义。

1. 引言1.1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意义通过进行MRI检查,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变的大小、形态、位置、血流动态等,有助于准确诊断病变的性质和病程。

MRI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指导随访和复查。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意义重大,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将进一步提升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工具。

1.2 MRI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MRI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瘤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区分病变和正常结构。

MRI可以进行多平面和多序列的扫描,可以全方位地观察血管瘤的形态和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MRI还可以结合造影剂使用,进一步明确血管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评估病变的活动性和预测治疗效果。

MRI在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熟练掌握MRI的使用技巧,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主要由稀疏、薄壁内膜线
样 的海 绵状血 管窦 组成 ,管壁 厚薄 不一 ,部分 腔 内有新鲜 或 陈 旧出 血 。可发生于人体 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在脊柱 中通常 位于椎体 ;一般 认 为硬膜外海 绵状 血管瘤大多来源于椎 体并延伸到硬 膜外腔 ,单 纯位 于硬膜外腔者 非常 罕见 ,约 占所有硬膜 外肿瘤的4 %【 1 】 ,海绵状血 管瘤 多见3 0  ̄ 6 0 岁 ,男性 略多与女性 ,病变 多位于 中胸 段 ,病 程较长 ,临 床表现 主要 为脊髓受压症状 ,局 部疼痛或根性 疼痛 ,肢体麻木 无力和
2 8 0 ・病例 报告 ・
药师会诊分 析 :①对于 重症感染此抗 菌药物治疗剂量 不足 。②头 孢 哌酮舒 巴坦 的半衰期相对较短 ,应再分次给予 。故 建议将头孢哌 酮 舒 巴坦 的剂量调 成3 g ,静 脉滴注 ,q 8 h 给药 。3 d 后患者 的体温开始 下 降 。继续 用药 一星 期 ,患 者体 温正常 ,手 术切 口敷料 干燥 ,无分 泌 物 ,无 咳嗽、咳痰,停 止了抗菌药的使用。 药学评价 :头孢哌酮舒 巴坦钠为时 间依赖 型抗菌药 ,即抗菌药 的 血 药浓度在体 内消除较快 ,很少有 后遗效应 ,在血药 浓度低于最低抑 菌浓度时 ,细菌可继续繁殖 ,且易产生耐药菌 ,头孢哌酮舒 巴坦一 般 可每 日 2 次给药 ,严重 时 日3 次给药 ,才可控 制住 感染。 小结 :临床药师 通过运用现有 的药学专业知识 ,结合临床实 际情
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本组病例均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与有关文献报道
相符 。
3 . 2 MI u 表 现
a M行MRI 平 扫及 增强扫描 。采用G E1 . 5 磁共振扫描仪 ,体
部 线 圈 ,行F S E 序列T 1 wI ( T R 5 0 0 ms ,T E1 2 ms ) ,F R F S E 序列
( T R 4 0 0 0 ms ,T E 1 2 0 ms ) 及S T I R 序 列常 规行 矢状 位 、轴位 及冠 状位 扫描 ,层 厚4 mm,间 隔 1 mm,F O V3 6 mm,增 强使 用钆 喷酸 葡胺 O . 1 r n m o l / k g ,经肘静脉注射 ,行F S E T 1 加权3 个断面检查 。 2结 果 4 例 椎管 内硬膜 外海绵状血管瘤 中 ,3 例位于胸 6 ~ 胸l 1 椎体 水平椎
[ 3 ] 陈新谦 , 金 有豫 , 汤光. 新煽 药物 学 [ M】 . 1 6 版.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0 7 : 9 5 . 9 6 .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M R I 诊断价值
吴建 民 丁 玉枝
( 1 驻马店 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河南 驻马店 4 6 3 0 0 0 ;2驻马店 市第一人 民医院放射科 ,河南 驻马店 4 6 3 0 0 0 )
例 合 并椎体 血 管 瘤 ,1 例合 并 脊柱 侧 弯 ;MI u T 加权 上 呈等 信号 或稍 低信 号 ,T : 加权 呈 均 匀或不 均 匀 高信 号 ,增 强扫 描 明 显均 匀 强化 。
结 论 MR J 对椎 管 内硬膜 外 海绵状血 管瘤能较 好 的显示 ,并准确 定位 ,充分显 示病 变与周 围组织 关 系, 了解 病 变范 围 ,是 手术 前最 为可 靠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发生在椎 管内硬 膜外 海绵状 血 管瘤 MR J 影 像特 点 ,提 高对该 病 的认 识 。方法 对 4例经 手 术病理 证 实的椎 管 内硬膜 下 海 绵状 血 管 瘤 患者 资料 ,进行 回顾 分析 。结 果 4例 中 3 例 位 于胸 段 ,l 例位 于 胸腰段 ,l 例通 过 邻近椎 间孔 向椎 管外 呈 “ 哑 铃 ”状 生 长 ,l
[ 1 ] 王 玉平 申 经 内科常 见病 用药 处方 分析 [ M】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0 9 : 2 6 5 .
[ 2 ] 中 国国家处 方集 编 写委 员会编 写 . 中国 国 家处方集 , 化 学 药品 与
生 物制 品卷 [ M] . 北京: 人 民军 医出版社 , 2 0 1 0 : 4 0 3 .
海 绵状 血管瘤是 一种常见血管 畸形 ,中枢神 经系统海绵状血 管瘤
好发于颅内,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非常少见,影像学表现缺乏
特征 ,MR I 常常被 误诊 。本文收集 经手术病 理证实4 例椎管 内硬膜 外 海绵状血管瘤 ,对其 影像学特点进 行分析 ,皆在提高对该病认识。 1 资料与 方 法 收集我 院2 0 0 8 至2 0 1 1 年 经手术病 理证 实及MR I 检查4 例椎管 内硬 膜外海 绵状血管瘤 中,男3 例 ,女 1 例 ,年龄2 8  ̄ 6 7 岁 ,其中3 例位于胸 段 ,1 例 位于胸腰 段 。临 床表现主 要为脊髓 受压症状 ,进行性 双下肢 麻木 、无力 ,逐渐加重及根性疼痛 。
的影像 检 查方 法。
【 关键 词】椎 管内 海绵状血 管瘤 ;磁 共振 成像 中 图分 类号 :R 7 3 2 . 2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3 - 0 2 8 0 - 0 2 3 . 1临床与病理 特征
J a n u a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 3 况 ,对抗 菌药物给药剂量 、给药频次进行分析评判 ,提高了抗 菌药物使
用的有效性。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菌药用药方案,在足量多次给药后,
提高了血药浓度 ,延缓 了细菌耐药的产生,从而保证了抗菌的效果 。
参考文献

MR I 软组 织分辨率高 ,具有多方位 、多参数成像 ,能清 晰显示椎 管 内肿瘤位置 、形态 、大小和 内部结构 ,对 椎管 内硬膜 外海绵状血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