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课件1.5

合集下载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

下一页
返回
定理1.4.2 如果向量e1, e2不共线,那么向量 r与
e1 , e2共面的充要条件是 r可以用向量 e1 , e2线性表示,
或者说向量 r可以分解成e1 , e2的线性组合,即
r xe1 ye2
(1.4-2)
并且系数x, y被e1 , e2 , r唯一确定. 这时e1 , e2叫做平面上向量的基底 . 定理1.4.3 如果向量e1 , e2 , e3不共面,那么空间
OC OA OB
下一页
返回
B
C
O
A
这种求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平行四边形法则
定理1.2.2 向量的加法满足下面的运算规律:
(1)交换律:
a

b

b

a.
(2)结合律:
a

b

c

(a

b)

c
a

(b

c).
(3)
a

(a)

0.
上一页 下一页
例2 证明四面体对边中点的连线交于一点,且
互相平分.
证 设四面体ABCD一组
D
对边AB,CD的中点E, F的连
线为EF ,它的中点为P1,其余
e3
两组对边中点分别为 P2 , P3 ,
下只需证P1 , P2 , P3三点重合
就可以了.取不共面的三向量 A
F
P1
e2
C
AB e1 , AC e2 , AD e3 ,
在不全为零的 n个数1 , 2 ,, n使得
1 a1 2 a2 n an=0,
(1.4 4)

解析几何课件(第五版)精选全文

解析几何课件(第五版)精选全文
化简得
所求平面方程为
上一页
返回

§3.2 平面与点的相关位置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在第一个平面内任取一点,比如(0,0,1),
上一页
返回
定义
(通常取锐角)
两平面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
§3.3 两平面的相关位置
下一页
返回
按照两向量夹角余弦公式有
§1.5 标架与坐标
§1.7 两向量的数性积
§1.9 三向量的混合积
§1.8 两向量的矢性积
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
§2.1 平面曲线的方程
§2.2 曲面的方程
§2.4 空间曲线的方程
§2.3 母线平行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注意 空间曲面的参数方程的表达式不是惟一的.
抛物柱面
平面
抛物柱面方程:
平面方程:
三、母线平行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下一页
返回
从柱面方程看柱面的特征:
(其他类推)
实 例
椭圆柱面,
双曲柱面 ,
抛物柱面,
母线// 轴
母线// 轴
母线// 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a
b
椭圆柱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y
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平面上的点都满足上方程,不在平面上的点都不满足上方程,上方程称为平面的方程,平面称为方程的图形.
其中法向量
已知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所求平面方程为
化简得
上一页
下一页

1-5解析几何吕林根第四版

1-5解析几何吕林根第四版

因为M1为P2 P3的中点,故M1(
x2
+ 2
x3
,y2
+ 2
y3 ,z2
+ 2
z3
),又因为G为重心,
故有P1G 2= GM1,即重心G把中线分成定比λ 2,
P1
利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可得
x x= 1 + x2 + x3 ,y y= 1 + y2 + y3 ,z
3
3
z1 + z2 + z3 . G 3
e1, e2 , e3 两两相互垂直的笛卡尔标架叫做笛卡尔直角标架;简称直角标架;
在一般情况下,叫做仿射标架.
P
e3 r
e1 O
e2
e3 e1 O e2
e3 e1 O e2
注: (1) 标架{O; e1, e2 , e3}中的向量 e1, e2, e3 是有顺序的,交换它们
的次序将会得到另一标架.
(2) 空间标架有无穷多个.
e3
e1 O
e2
e3
e2 O
e1
右手(旋)标架
左手(旋)标架
二、坐标
{ } 定义 1.5.2 (1)式中的 x, y, z 叫做向量 r 关于标架 O;e1, e2, e3 的
坐标或称为分量,记做 r{x, y, z} 或{x, y, z} .
{ } 定义 1.5.3 对于取定了标架 O;e1,e2,e3 的空间中任意点 P ,向量 OP { } 叫做点 P 的向径,或称点 P 的位置向量,向径 OP 关于标架 O;e1,e2,e3 的坐 { } 标 x, y, z 叫做点 P 关于标架 O;e1,e2,e3 的坐标,记做 P ( x, y, z) 或 ( x, y, z).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3 数乘向量
表示与非零向量 设ea 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按照向量与数的乘积的规定,
a | a | ea
a . ea |a |
上式表明:一个非零向量除以它的模的结果是 一个与原向量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上一页下一页ຫໍສະໝຸດ §1.2 向量的加法定 义1.2.1 设 已 知 矢 量 a、 b ,以空间任意一点 O为 始 点 接连作矢量 OA a, AB b得 一 折 线 OAB, 从 折 线 的 端 点 O到 另 一 端 点 B的 矢 量 OB c , 叫 做 两 矢 量 a与b的 和 , 记 做 cab
(2)结合律: a b c (a b ) c a (b c ). (3) a ( a ) 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2 向量的加法
有限个矢量 a1 , a2 ,an 相 加 可 由 矢 量 的 三 角 求 形和 法则推广
解析几何课件(第四版)
吕林根 许子道等编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 几何,为将代数运算引导几何中,采用的最根本最 有效的做法----有系统的把空间的几何结构代数 化,数量化.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向量与坐标 轨迹与方程 平面与空间直线 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
第五章 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
下一页
返回
第一章 向量与坐标
§1.4向量的线性关系与向量的分解
定理1.4.2 如果向量 e1 , e 2 不共线,那么向量 r与 e1 , e2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 r可以用向量 e1 , e2线性表示, 或者说向量 r可以分解成 e1 , e2的线性组合,即 r x e1 y e2 并且系数 x , y被 e1 , e2 , r唯一确定 . 这时 e1 , e 2叫做平面上向量的基底 . 定理1.4.3 如果向量 e1 , e 2 , e 3 不共面,那么空间 任意向量 r可以由向量 e1 , e 2 , e 3线性表示,或说空间 ( ) 1.4-2

空间解析几何1.5

空间解析几何1.5

r r r r r r r r b 例 4 求与 a = 3i − 2 j + 4k , = i + j − 2k 都垂
直的单位向量. 直的单位向量 r r 解 i j r r r c = a × b = ax a y
r k
r i
r j
r k
r r 4 = 10 j + 5k ,
bx
by
az = 3 − 2 bz 1 1 − 2
证明: 证明:
r r 2 r2 r2 2 r r Q (a × b ) = a b sin ∠(a , b ) r r 2 r2 r2 r r 2 (a ⋅ b ) = a b cos ∠(a , b )
r r 2 r r 2 r2 r2 ∴ (a × b ) + (a ⋅ b ) = a ⋅ b
r r2 r r2 (a×b) +(a ⋅b) r2 r2 2 r r r2 r2 r r 2 = a b sin ∠ a,b) + a b cos ∠ a,b) ( ( r 2 r 2 r2 r2 = a b =a b
X 2 Y2
该行列式按第一行展开. 该行列式按第一行展开
k Z1 , Z2
(1.5.3)
的向量c. 例3: 求垂直于向量 a = {2, 2, 1}和b = {4, 5, 3}的向量 和 的向量 同时垂直于a、 解: a × b 同时垂直于 、b
i
j k
而a × b = 2 2 1 4 5 3
= 6i + 4j + 10k − 8k − 6j − 5i = i − 2j + 2k 取 c = a × b = {1, −2 , 2}. 显然, ∈ − 显然 对于任意 λ ≠ 0∈R, λc = {λ,−2λ, 2λ} 也与a、 垂直 垂直. 也与 、b垂直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1 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课件高一数学课件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1 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课件高一数学课件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八页。
∴25k2+10k+1=25k2+25, ∴k=152. ∴l1 的方程为 12x-5y+5=0,l2 的方程为 12x-5y-60=0. 若 l1、l2 的斜率不存在, 则 l1 的方程为 x=0,l2 的方程为 x=5,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5,同样满足条件,则满足条件的直线方 程有以下两组:
即 P 到原点的距离为 10 或 0. 答案:10 或 0
第十六页,共三十八页。
已知一直线经过点 P(1,2),并且与点 A(2,3)和 B(0, -5)的距离相等,求此直线的方程.
【解】 (1)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 x=1.点 A 和 点 B 到直线 x=1 的距离相等,均为 1.
第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正解】 若直线 l1 斜率存在,则设直线 l1 的斜率为 k, ∵l1∥l2,∴l2 的斜率也为 k. 由斜截式得 l1 的方程 y=kx+1,即 kx-y+1=0, 由点斜式可得 l2 的方程 y=k(x-5),即 kx-y-5k=0. 在直线 l1 上取点 A(0,1), 则点 A 到直线 l2 的距离 d=|11++5kk2|=5,
(2)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该直线方程为
y-2=k(x-1),即 kx-y-k+2=0.
由题意得|2k--31-2+k+k22|=
|5-k+2| -12+k2
.
解得 k=4,
∴直线方程为 4x-y-2=0.
综上知直线 l 的方程为 x=1 或 4x-y-2=0.
第十八页,共三十八页。
【规律总结】 当直线与坐标轴垂直时,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可不用距离公式,借助图像直接求出横坐标差的绝对值或纵坐标 差的绝对值即得距离.运用距离公式时,务必把直线方程化为一 般式.

《高中数学课件《解析几何》PPT》

《高中数学课件《解析几何》PPT》
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互换、球坐标系的定义与性质。
直线与平面方程
平面方程
点法式、点向式和一般式等多种表示平面的方法, 并讲解其转换。
直线方程
点向式、两点式和截距式等表达直线的不同方法,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推导过程及其应用,涉及到点、线段、向量等 各种基本概念的综合运用。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
公式的证明及其几何意义,以及与点法式和向 量的关系。
向量基本概念
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
向量加减法和数乘,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讲解向量的几何意义。
3
向量的定义
介绍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与几 何图形的关系。
向量的数量积
定义、性质、模长、平行、垂直以及相 关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平面向量的向量积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求交点法,包括斜交和异面交 的情况。
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概念
1 棱锥
定义、性质和分类讨论,包括三棱锥、四棱锥和五棱锥。
2 棱柱
定义、性质和分类讨论,包括三棱柱、四棱柱和五棱柱。
3 圆柱和圆锥
定义、性质和分类讨论,以及圆锥的侧面积、母线和母线扫描等的介 绍。
4 球体
定义、性质和分类讨论,以及球冠、球状锥和球状三角锥的计算。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空间内点、直线、平面和几何 体等基本图形的性质,以及它们与坐标系和代数方程的关系。
坐标系概念
1 平面直角坐标系
2 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的定义、建立和性质; 向量变换和坐标变换。
三维坐标系的定义,向量的 坐标表示及其基本运算规律。
3 极坐标系和球坐标系

解析几何课件

解析几何课件

直线、圆、椭圆等。
解析几何模型的动画演示
动画制作基础
了解如何使用Python或MATLAB制作动画 。
解析几何模型动画演示
学习如何将解析几何模型制作成动画演示, 例如直线的旋转、圆的滚动等。
动画演示应用
了解动画演示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例如轨 迹的形成、运动的模拟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解析几何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解析几何被用来解决力学、电磁学和光 学等问题。
解析几何的发展历程
解析几何的起源
解析几何起源于17世纪,主要代 表人物有法国数学家费马和荷兰 数学家斯蒂文。
解析几何的发展
18世纪和19世纪是解析几何发展 的黄金时期,许多重要的数学家 如欧拉、高斯等都对解析几何做 出了杰出的贡献。
标。
空间平面与方程
平面的定义
平面是一组无穷多个点组成的集合,这些点都在同一平面上。
平面方程
平面的方程通常用三元一次方程表示,即Ax+By+Cz+D=0,其中 (x,y,z)是平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A、B、C和D是方程的系数 。
平面方程的应用
通过给定平面的方程和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可以判断该点是否在 平面上。
解析几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01
金融数据分析
02
股票价格预测
03
04
05
经济模型构建与优化
市场分析与管理决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企业选址与布局优化
05
解析几何的进阶概念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极坐标系
01
极坐标系是一种用极径和极角表示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方法。
直线极坐标方程的一般形式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

解析几何课件(吕林根许子道第四版)(精)

空间中点与平面的关系
点在平面内:点 位于平面内满足 平面的定义和性 质
点在平面外:点 不在平面内与平 面平行或与平面 相交
点的轨迹:点按 照某种规律在平 面上移动形成轨 迹
点的射影:点在 平面上的投影与 原点连线与平面 的夹角关系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要么在平面上要么与平面平行要么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称为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直线与平面的角度: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角度称为线面角可以通过几何或向量方法求解 直线与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最短距离称为线到面的距离可以通过几何或向量方法求解
05
解析几何中的投影与透视
投影的基本概念
投影的定义:通过光线将物体投射到平面上生成影子。 投影的分类: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投影的应用:建筑设计、工程制图、动画制作等领域。 投影的性质:与光源、物体和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关。
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定义:通过透明平面观察物体研究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从而表现出物体的三维空间 感。
应用:在解析几何中坐标变换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平面几何、 立体几何、曲线和曲面等。 意义:通过坐标变换可以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内在性质和规律进一步探索 几何图形的变换和对称等特性。
图形变换
平移变换:将图形在平面内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伸缩变换:将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对称变换:将图形关于某一直线或点进行翻转或反射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第四 版)(精).ppt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课件概览 02 解析几何基础知识 03 解析几何中的曲线与方程 04 解析几何中的平面与空间 05 解析几何中的投影与透视 06 解析几何中的变换与对称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2.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2.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

数学 必修2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数学 必修2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状.
已知△ABC 中,A(-2,1),B(3,-3),C(2,6),试判断△ABC 的形
75 答案: 5
数学 必修2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4.已知点 A(-1,2),B(2, 7),在 x 轴上求一点 P,使|PA|=|PB|,并求|PA| 的值.
解析: 设所求的点为 P(x,0),于是有 |PA|= x+12+0-22= x2+2x+5, |PB|= x-22+0- 72= x2-4x+11, 由|PA|=|PB|得 x=1,所以所求点为 P(1,0), 且|PA|= 1+12+0-22=2 2.
[问题] 在某铁路的附近,有一大型仓库.现要修建一条公路将两者连接 起来,那么怎样设计才能使公路最短?最短路程又是多少呢?
[提示] 从仓库垂直于铁路方向所修的公路最短,将铁路看作一条直线l, 仓库看作点P,最短路程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
数学 必修2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数学 必修2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强化拓展]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两点间距离公式虽然适用于任意两点 P1(x1,y1),P2(x2,y2),但对于特殊情 况,结合图形求解会更便捷.

《解析几何教程》课件

《解析几何教程》课件
《解析几何教程》PPT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
这个《解析几何教程》PPT课件将带你深入了解解析几何的世界。通过精美的 图片和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背景、基础知识以及 应用。
解析几何的历史和背景
解析几何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是数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我们将探索它的起源、发展和对数学的影响。
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
解析几何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
在解析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和 建议。
结语和总结
通过这个《解析几何教程》PPT课件,我们希望你对解析几何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综合回顾和总结将帮助你巩固所学,并为未来的学习提供指导。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点、直线、平面等,为后续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 础。
解析几何的三大问题
解析几何有着许多经典问题,如垂直平分线、相交角平分线和最小距离等。 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探索它们的应用。
通过案例讲解解析几何的应用
实际案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解析几何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我们将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应用解 析几何的原理。

解析几何全册课件

解析几何全册课件

易错点和难点的 避免:认真审题、 仔细计算、规范 答题,避免粗心 大意和盲目做题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解析几何全册课件大纲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解 析 几 何 概 述 03 平 面 解 析 几 何 04 空 间 解 析 几 何 05 解 析 几 何 中 的 变 换 06 解 析 几 何 中 的 重 要 定 理 和 公 式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解析几何概述
空间直线方程
空间直线方程的定义 空间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 空间直线方程的性质 空间直线方程的应用
空间平面方程
空间平面方程的定义 空间平面方程的表示方法 空间平面方程的性质 空间平面方程的应用
球面和旋转曲面
球面:定义、性质、方程 旋转曲面:定义、性质、方程 球面和旋转曲面的应用:几何、物理、工程等领域 球面和旋转曲面的实例:球、圆柱、圆锥、球面镜等
的应用
空间曲线和 曲面方程: 描述空间中 曲线和曲面 的形状和位

空间解析几 何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 如建筑设计、 机械制造等
领域
变换中的重要定理和公式
旋转变换:旋转角度、旋转中心、旋转 矩阵
投影变换:投影矩阵、投影向量
平移变换:平移向量、平移矩阵
反射变换:反射向量、反射矩阵
缩放变换:缩放因子、缩放矩阵
05
解析几何中的变换
平移变换
定义:将图形 沿某个方向移 动一定距离的
变换
性质:保持图 形的形状和大
小不变
应用:在解析 几何中,平移 变换常用于求 解方程、证明
定理等
例子:平移变 换可以将一个 图形移动到另 一个位置,例 如将直线y=x 平移到y=x+1

高中数学 第2章 解析几何初步 1 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课件高一数学课件

高中数学 第2章 解析几何初步 1 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课件高一数学课件

(3)原点到直线 Ax+By+C=0 的距离公式是
|C| A2+B2.
(
)
(4)求平面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均可使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2/12/2021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
栏目导航
[答案] (1)× (2)× (3)√ (4)√
12/12/2021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栏目导航
2.已知点 A(-2,-1),B(a,3),且|AB|=5,则 a 的值为( )
化简得 l 的方程为 7x+8y+21=0 或 7x+8y+5=0.
12/12/2021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栏目导航
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有两种思路:,1转化为其中一条直线 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2利用公式 d= |CA1-2+CB22| 求解,但 需注意两直线方程都化为一般式,且 x,y 的系数对应相等.
12/12/2021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栏目导航
2.若点(2,k)到直线 5x-12y+6=0 的距离是 4,则 k 的值是 ________.
-3 或137 [∵|5×25-2+121k2+2 6|=4,∴|16-12k|=52, ∴k=-3 或 k=137.]
12/12/2021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3 [直线 6x+8y+6=0 可变为 3x+4y+3=0,由此可知两条直 线平行,它们的距离 d=|-3122+-432|=3,|PQ|最小值为 d=3.]
12/12/2021
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栏目导航
4.求与直线 l:5x-12y+6=0 平行且到 l 的距离为 2 的直线方 程.
12/12/2021

《大学数学解析几何》课件

《大学数学解析几何》课件

空间曲线
1 参数方程
学习使用参数方程描述空间曲线。
2 直线与曲线的交点
掌握直线和曲线相交的条件和求交点的方法。
掌握计算距离和中点的公式和 方法。
向量的长度与方向
了解向量的长度和方向的概念 和计算方法。
空间直线与平面
1
平面的方程与性质
2
了解平面的方程和性质,以及与直线
的关系。
3
空间直线的方程与性质
学习空间直线的方程和性质,并掌握 相关计算方法。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探索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理解相关概念。
解析几何基本概念
探讨点、线、面的特性以及 距离和中点公式。
空间直线与平面
学习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和性质。
适用对象
数学爱好者
对数学和几何有浓厚兴趣的人。
学生群体
需要学习解析几何的高中和大学生。
学习收益习,加深对解析几
提高能力
2
何的理解。
掌握解析几何的核心技巧,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大学数学解析几何》 PPT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大学数学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和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掌 握解析几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课程目标
1 深入理解
2 应用能力
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解析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巧。
3 问题解决
培养运用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概述
基础知识回顾
回顾数学基本概念和向量操 作。
3
应用实践
掌握解析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向量基本操作回顾
1 加法和减法
2 数量积和向量积
学习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x, y, z )
向量的坐标: x , y , z ,
记为 r {x, y, z}
向径: r OM (点M关于原点O)
( x , y , z ) 既表示点 M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定理1.5.1 向量的坐标等于其终点的坐标减去 其始点的坐标。
设P 1 ( x1 , y1 , z1 ), P 2 ( x2 , y2 , z 2 ), 那么 OP x e y e z e 1 1 1 1 2 1 3 OP2 x2e1 y2e2 z2e3 所以 PP 1 2 OP 2 OP 1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2P 3的重心 例 已知三角形顶点为 pi ( xi , yi , zi )(i 1,2,3), 求PP
z
M3 G
P2
M2 e2
M1
P3
P1
e3 e1
x
y
§1.5
标架与坐标
学习目标: 1.掌握标架 2.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及坐标运算 3.掌握定必分点公式 重点: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 难点:定必分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 练习法 课时数:2 授课日期:2012.9.
三个坐标轴的正方向 符合右手系.
即以右手握住 z 轴,当右手的四个
z
竖轴
手指从正向 x 轴以 2
记为 M ( x, y, z )
特殊点的表示: 坐标轴上的点 P , Q , R, 坐标面上的点 A, B , C , O (0,0,0) z
R(0,0, z )
B(0, y , z )

C ( x , o, z )
M ( x, y, z )
o
上一页 下一页
Q(0, y ,0)
y
x
P ( x ,0,0)
z2 z 1 z3 z 1 0 或 z4 z 1
7、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 设 A( x1 , y1 , z1 ) 和 B( x 2 , y 2 , z 2 ) 为 两 已 知
点,而在 AB 直线上的点 M 分有向线段 AB 为 两部分 AM 、 MB ,使它们的值的比等于某数
AM ,求分点坐标. ( 1) ,即 MB z 解 设 M ( x , y , z ) 为直线上的点, M AM OM OA A o {x x1 , y y1 , z z1} x MB OB OM
推论 三个点( A x1 , y1 , z1 ), B (x2 , y2 , z2 ), 和( C x3 , y3 , z3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x2 x1 y2 y1 z2 z1 x3 x1 y3 y1 z3 z1
上一页
返回
定理1.5.6 已知三个非零向量a{x1 , y1 , z1} b{x2 , y2 , z2 } c{x3 , y3 , z3} ,则 a, b, c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
5、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运算的坐标表达式
a {ax , ay , az },
a b {ax bx , a y by , az bz }
b {bx , by , bz },
a b {ax bx , ay by , az bz } (a x bx )i (a y by ) j (az bz )k ; a {ax , ay , az } ( a x )i ( a y ) j ( a z )k .
z
e3 p1 e1 o ep2即 ( x2e1 y2e2 z2e3 ) ( x1e1 y1e2 z1e3 ) ( x2 x1 )e1 ( y2 y1 )e2 ( z2 z1 )e3
x
2
y
PP 1 2 {x2 x1 , y2 y1 , z2 z1}
称为向量 r 的坐标分解式.
上一页 下一页
Q(0, y ,0)
y
返回
r 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向量:
z
R(0,0, z )
xi , yj , zk .
显然,
x
r

M ( x, y, z )
o
P ( x ,0,0)
Q(0, y ,0)
y
N
M
r OM xi yj zk
上一页 下一页
(a x bx )i (a y by ) j (az bz )k ;
返回
6、其它相关定理
定理1.5.4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x1 , y1 , z1} b{x2 , y2 , z2 }
则 a, 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x1 y1 z1 x2 y2 z2
角度转向正向 y 轴 时,大拇指的指向 就是 z 轴的正向.
定点 o 横轴 x

y 纵轴
空间直角坐标系
下一页
返回
2、坐标面与卦限 Ⅲ
z
yoz面

zox 面

xoy面
Ⅶ Ⅷ
上一页 下一页
o
y



x
空间直角坐标系共有八个卦限
返回
3、空间点的直角坐标
1 1 空间的点 有序数组( x , y , z ) 称为点M的坐标,x称为横坐标, y称为纵坐标, z称为竖坐标.
A( x , y ,0)
返回
z
4、空间向量的坐标 z
R(0,0, z )
k
j
r

M ( x, y, z )
o
y x P ( x ,0,0) o N x i 以i , j , k 分别表示沿 x , y , z 轴正向的单位向量. r OM OP PN NM OP OQ OR 设 OP xi , OQ yj , OR zk . r xi yj zk
x1 x2 x3
x2 x 1 x3 x 1 x4 x 1 y2 y 1 y3 y 1 y4 y 1
y1 y2 y3
z1 z2 0 z3
x1 x2 x3 x4 y1 y2 y3 y4 z1 1 z2 1 0 z3 1 z4 1
推论 四个点Ai ( xi , yi , zi )(i 1,2,3,4)共面的充要条件是
B
y
{x2 x, y2 y, z2 z}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由题意知: AM MB
{x x1 , y y1 , z z1} {x2 x, y2 y, z2 z}, x x 1 2 x x1 ( x2 x ) x , 1 y y 1 2 y y1 ( y2 y ) y , 1 z z 1 2 z z1 ( z2 z ) z , 1 M 为有向线段AB 的定比分点. M 为中点时, x1 x2 y1 y2 z1 z2 x , y , z . 2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