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一、教学目标1.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
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
3.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颗葡萄,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葡萄上有什么吗?2.学生回答:葡萄上有霉菌。
3.教师追问:那你们知道霉菌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1.教师发放教材,让学生自主阅读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内容。
2.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酵母菌通过出芽繁殖,即母细胞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芽体逐渐长大,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2.教师讲解霉菌的繁殖方式:霉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
3.教师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酵母菌在食品发酵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等;霉菌在自然界中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预防食物发霉吗?五、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六、课后作业2.观察生活中的酵母菌和霉菌,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对霉菌的繁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自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教师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显微镜下的图片,问:“大家能描述一下这两种真菌在显微镜下的样子吗?”学生尝试描述,教师引导:“酵母菌看起来像一个个的小圆球,而霉菌的菌丝则像一张网,它们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
3.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它们。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详细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3.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方式: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从而加深对繁殖方式的理解。
4. 探讨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5. 讲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八年级生物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酵母菌和霉菌9篇酵母菌和霉菌 1教学目标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青霉或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因为:(1)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2.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腐生)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由于初一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教师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2.教学过程:(1)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用边讲述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实验室上课。
课上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如果无实验室条件,在教室上课,课前教师可事先做好1~2台观察酵母菌的示范镜。
这样学生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3.生活实例:分享一些与酵母菌和霉菌相关的有趣故事,如古埃及人制作面包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微生物学的魅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真菌分类: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多样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结构细节,尤其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学生对真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直观认识。通过高清晰度的图片和动画,直观展示真菌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考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分类、结构特点的掌握。
2.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真菌在食品制作、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的了解。
3.简答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真菌现象。
4.实验操作题:设计显微镜观察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省赛获奖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省赛获奖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
实验材料:1.活性酵母菌和霉菌。
2.培养基。
3.洗净的培养皿。
4.显微镜。
5.高倍镜。
6.实验记录本。
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并在适当的温度下熔化。
3.接种霉菌:同样地,将一小团霉菌涂抹在另一块培养基的表面,也要均匀分布并标明接种时间。
4.将两个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适当的温度根据酵母菌和霉菌的需求而定),并设定一定的时间观察和记录生长情况。
5.每隔一段时间,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并在实验记录本中记录下来。
6.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分析原因。
实验注意事项:1.活性酵母菌和霉菌要保持活性状态,可以在培养基中储存并及时更新。
2.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生长。
3.培养皿和显微镜要保持清洁,避免其他细菌或微生物的干扰。
4.实验记录要准确细致,以便分析结果和结论。
实验预期结果:1.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并有形成典型的菌落。
2.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形,无分枝;霉菌多为菌丝状,有明显的分枝。
3.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比霉菌快,可能是由于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较短的细胞分裂周期所致。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以及形态特征,可以得出酵母菌呈单细胞结构,霉菌呈多细胞菌丝状的结论。
同时,酵母菌的生长速度也比霉菌快。
这可能是由于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较短的细胞分裂周期所致。
此实验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对于酵母菌和霉菌这两种常见的微生物而言,它们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以及在食品、水果腐败中的霉菌等。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对于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还锻炼了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实验研究和科学探索都非常有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2. 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3. 结合实验、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4.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你们听说过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
4. 实验观察:(1)安排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材料;(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2)强调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其主要特征;2. 收集有关酵母菌和霉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与演示:(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 思考题:谈谈你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学生的反馈。
2.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减少浪费、合理利用资源。
-结合实际例子,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享。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讨论,加深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拓展知识面。
2.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如面包、啤酒的制作。
-掌握霉菌在食品腐败、生物降解等方面的应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鉴别。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特征。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对酵母菌和霉菌进行分类和鉴别。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2.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
-请学生在家观察并记录酵母菌发酵的过程,如制作馒头或面包,观察酵母菌如何使面团膨胀。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l)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出芽生殖,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和孢子)。
2.能力方面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重点难点1.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初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因为通过本实验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思想情感,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互相学习、协作共进的机会。
3.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理解起来有难度。
教具准备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利用实物激发兴趣导出主题→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2.教学过程说明:(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教师可以拟定观察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避免盲目性,边观察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教案标题: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1.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资源: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物(可以在实验室中准备或购买)。
2. 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
3.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概念,并提出酵母菌和霉菌是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操作:3. 将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物分别放置在两个玻璃载玻片上。
4. 使用显微镜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并逐渐调节镜头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5. 学生依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并进行记录。
6. 学生可以使用实验报告表格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讨论与总结:7.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霉菌的特征,并进行比较。
8. 教师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验证。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和特征,如细菌等。
10.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的应用。
评估:1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参与度来评估他们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如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对其生长速度的影响等。
13.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师生互动:14.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5. 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观察结果,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反思:16.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注意事项:1. 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镜头碰撞和玻璃载玻片的破碎。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爱护微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教学PPT、实验材料和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实验报告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和兴趣。
2.讲解(30分钟)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并进行比较。
教
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和常见种类。
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讲解,提供足够的图示和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验(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过程和生长特征。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实验步骤:
1)准备培养基:将琼脂粉溶解在蒸馏水中,加热至溶解完全,然后继续煮沸1-2分钟,装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2)实验分组:将培养皿分为控制组(不接菌)和实验组(酵母菌接种,霉菌接种);
3)接菌:实验组用棉签蘸取酵母菌和霉菌接种在培养皿上,控制组不进行接菌;
4)培养:将培养皿封闭,放置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5)观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内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小结(10分钟)
教师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20分钟)。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精编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封丘县曹岗乡第一初中张立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2.让学生掌握酵母菌、霉菌的结构以及显着的区别,让学生熟练的操作酵母菌的染色,看到细胞核及突起物。
3.学生看到霉菌的结构会说出孢子的颜色,菌丝的表现,总结出霉菌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酵母菌、霉菌的结构,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2.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后写出实验报告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菌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但是你们知道不知道真菌的结构呢我们都吃过蘑菇,蘑菇的种类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蘑菇是黑木耳、白木耳,又叫做银耳、香菇、牛肝菌,还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我们这里下过雨以后在路边、树林都会发现默默无闻的可爱的蘑菇,他们有的像把雨伞,有的像个蒙古房,它们都是真菌长出来的,它们没有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他们由菌盖、菌柄、菌丝,菌褶构成,菌褶处存在有孢子,孢子是蘑菇的后代,靠风传播。
有的蘑菇能吃,有的有毒,但能提取兴奋剂,真菌种类多,但不外乎几大类,正如人一样,有黑人、白人、黄种人。
有人从霉菌培养皿中提取一种药物,他把它叫做青霉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青霉素的药效是抑制病菌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治疗咳嗽、发热,还可以治疗淋病。
真菌也有坏处,如让人手长手癣、脚气。
真菌又小又可爱,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它们,今天我们上实验课,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我为大家配置好的酵母菌、霉菌,大家分小组一起观察,最后写出实验报告2.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并且知道它们属真菌。
3.材料用具酵母菌的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霉菌,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4.实验步骤(1)观察酵母菌a.取一滴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 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基本特征;(2)提问:同学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2)教师通过PPT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3)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现象;(2)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课后作业:(1)学生编写课后日记,记录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日记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学生能够说出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3)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比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和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2、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霉菌孢子的观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液、永久装片、新鲜的面包霉、青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碘液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面包、葡萄酒、腐乳、发霉的水果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酵母菌和霉菌。
(二)新课讲授1、酵母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酵母菌的永久装片和图片,让学生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酵母菌形态为椭圆形或球形。
接着,教师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酵母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
(2)生殖方式教师提问:酵母菌是如何繁殖后代的?然后讲解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两种方式,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生活应用让学生讨论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酿酒、制作面包等。
教师补充讲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2、霉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新鲜的面包霉和青霉,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其形态。
然后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永久装片,描述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a.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b.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面包为什么会膨胀?酒是怎么酿造的?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都与哪些微生物有关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酵母菌和霉菌有关。
3.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征。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3.强调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学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形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的题目,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繁殖方式,掌握它们的生物学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提高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了解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生物学的应用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3. 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4. 酵母菌和霉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生长条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条件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3. 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特征: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
3. 展示形态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讲解生长条件: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等。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酵母菌和霉菌的应用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合作学习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 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生长条件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包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运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生活中见到的酵母菌和霉菌及其作用。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特点。
(2)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
(2)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反馈:教师通过提问、点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条件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酵母菌和霉菌作用与生活的认识。
八年级生物酵母菌和霉菌教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生物酵母菌和霉菌教案节酵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技能性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酵母菌、青霉或曲霉,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尝试培养青菌和曲菌,并用显微镜观察。
情感性目标通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事物。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与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细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通过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活特点,有利于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研究微生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其利,避其害。
了解真菌在经济上所蕴藏的潜在价值是巨大而多样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酵母菌既是异养厌氧型真菌,又是异养需氧型真菌,要讲清酵母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一课时实践训练: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创新训练:霉菌的培养教学过程课前准备A: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
酵母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如下:①提前2~3天用3%~5%的蔗糖或2%葡萄糖溶液放入鲜酵母或一小块发面,恒温22℃培养。
②将苹果皮切碎或用散发酒味的水果皮,装入瓶内,注意瓶子不要太大,轻轻压实,加入凉开水浸没,不用接种,在较温暖的地方培养2~3天镜检,即能找到酵母菌。
课前准备B:①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②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或曲霉。
在课前2~3天,制备好青霉或曲霉的培养装片。
具体操作方法详见课本。
讲授新.酵母菌关于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教学:指导学生制作含有大量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通过对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酵母菌建立感性认识。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观察
酵母菌的态及出芽生殖
酵母菌子囊孢子(绿色)子囊为粉红色
曲霉的产孢结构及足细胞
青霉的产孢子结构
根霉的假根 和孢囊孢子
[注意事项] 1. 用于活化酵母菌的培养基要新鲜、表面湿 润 2. 在产孢培养基上加大接种量,可提高子囊 形成率 3. 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死亡率,易于观察死 细胞 4. 霉菌制片时要薄,便于观察
其他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酵母菌活体观察:菌体形态、出芽 2. 酵母菌死亡率测定 3. 子囊孢子观察(p29) 4. 假菌丝观察(假丝酵母) 5. 假根观察(黑根霉) 6. 孢囊孢子观察(总状毛霉、黑根霉) 7. 孢子头结构(产黄青霉、黑曲霉) 8. 足细胞观察(黑曲霉)
[实验材料] 1. 菌株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andida tropicalis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Aspergillus niger Rhizopus nigricans Mucor racemosus
2.
试剂 美蓝染色液 乳酸苯酚油固定液
[作业] 实验报告,格式同前 问题和思考题 P30 问题和思考,1~3题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观察 基本概念: 有性孢子(sexual spore) 无性孢子(asexual spore) 出芽生殖(budding) 菌丝体(mycelium) 假菌丝(pseudomycelium)
[实验目的] 1. 学习酵母菌形态结构 2. 学习霉菌形态结构 3. 学习酵母菌和霉菌观察方法 4.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档网文库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求
1、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霉菌的形态。
材料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长霉的橘子皮或馒头片,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碘液,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等。
1、观察酵母菌
A用吸管吸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就可以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B在盖玻片的一边滴加一滴碘液,从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引,就能看到被染成棕色的细胞核。
2、观察霉菌
A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橘子皮或馒头片上的霉菌。
B可以用解剖针挑取一些菌丝,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小心仔细的铺开,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丝的结构及孢子等。
讨论: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试着画一个酵母菌的形态图。
2、霉菌与酵母菌的形态有什么区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