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感染特征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的细菌,在近年来快速增加并引发公共卫生关注。
由于CARB菌株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选择受限,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开展CARB菌株的检测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CARB菌株的检测主要基于实验室技术,包括菌落计数法、基因测序法、PCR检测法等。
基因测序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准确识别CARB菌株,并分析其耐药机制。
基因测序法通过提取CARB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并分析其编码的耐药基因。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比较,可以筛选出具有耐药性的CARB菌株。
实验室检测CARB菌株的第一步是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常见样品包括粪便、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采集样品后,需要进行处理,去除携带的其他细菌和阻碍CARB菌的生长的物质。
处理后的样品需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以确定菌群的密度和种类。
还可以进行菌株的纯化,以获得单一的CARB菌株。
还可以进行CARB菌株的药敏试验,评估不同抗生素对CARB菌株的敏感性。
通过确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药敏试验结果还可以为监测和预测耐药菌株的流行趋势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室检测CARB菌株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
它可以帮助开展CARB菌株的监测和预防,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ARB菌株的检测方法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希望通过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预防CARB菌株的传播和感染。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对抗生素产生抗性的细菌,其能够对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治疗。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耐药菌株之一。
目前对于这类细菌的检测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由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医院感染和传播中的重要性,了解其检测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分析其实验结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有望为临床上对这类耐药菌株的检测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控制细菌耐药性的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特性和耐药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性知识;2. 分析实验室检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潜力;3. 总结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建议;4.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防控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从而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
1.3 研究意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给医疗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开展对这类细菌的实验室检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类细菌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耐药菌株的存在,从而指导临床用药,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传播。
通过研究检测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对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和讨论,有助于拓展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认识,推动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研究现状
等, V I M 多见 于希腊 , O X A一 4 8多见 于北非 和土耳 其 , N D M
多见 于印 度 次 大陆 、 巴 尔干 地 区 。
2 . 2 膜孔蛋 白改变或缺失合并 A m p C酶或 E S B L s 酶 高表 达
当革 兰 阴性 菌携 带 A p mC酶 或 E S B L s 酶 同 时合 并 膜 孔 蛋 白改 变或 缺 失 时 , 可获 得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药物 的 耐 药性 。膜 孔 蛋 白 允许 抗 生素 通 过 扩 散 方 式 穿过 细 胞 膜 而 进 入 细 菌 的 细
多个研 究 中均 见 报 道 j 。
沙 特 阿拉 伯 和 黎 巴 嫩 等 都 有 C R E 的 报 道 引起 我 们 高度 的 重视 。
已从 原来的散发 状况过渡成为 目前 国际流行 的耐药菌株 , 需
3 C R E 的实 验 室 检 测 方 法
碳青 霉烯酶 的检测 方法主要 包括表型 筛查 实验 、 碳 青霉 烯酶确认 实验 、 P C R及 D N A测序等 , 具体描述如 下。
3 . 1 耐 药 表 型 筛 查 试 验 3 . 1 . 1 K—B 法 操 作依据《 全 国 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第 3 版常规方法进行 , 按 照 美 国I 】 盏 床 实验 室标 准 化 研 究 所 ( C l i n i —
c a l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S t a n d a r d s I n s t i t u t e , C L S I ) 2 0 1 2年 最 新 的 药
难 题 。本 文 就 C R E 的研 究现 状 综 述 如 下 。
酶 包括 O X A一4 8 , 能水解青 霉素 、 碳青 霉烯 类抗生 素、 头孢 菌素 , 但 不能水解氨 曲南、 广谱的头孢 菌素 , 主要存在 于鲍曼 不动杆 菌、 奇异变形杆 菌、 铜 绿假 单胞 茵、 肺 炎克 雷伯 菌 、 大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
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加强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性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 细菌威胁,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 同研究和应对。通过分享经验、技术和 资源,有助于加速研发进度,提高防控 效果。
VS
信息共享的意义
在国际合作中,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全球性的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交 流和更新研究成果、疫情动态和防控策略 ,可以更好地指导各国开展防控工作,共 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 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 和防控策略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影响和后果 • 防控策略和措施 • 未来展望和研究方向 • 结论和建议
引言
01
背景介绍
耐药性问题严重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公共 卫生危机。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性的耐药菌威胁。
探索新型抗生素和其他替代治疗手段 ,应对耐药菌带来的挑战。
重视耐药菌防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建立持久、稳定的防控机制和研究体 系。
THANKS.
结论和建议
06
主要结论回顾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中国的传播呈现上升趋势,对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 威胁。
耐药基因的传播和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是耐药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有的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耐药菌的传播,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01
02
03
04
加强医院内的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医
社区传播
耐药菌也可通过食物、水源等环境因素在社区中 传播,尤其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概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生素之一,广谱的抗菌活性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然而,近年来发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这对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基因和调控系统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最重要机制。
β-内酰胺酶的产生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酶的产生。
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环来降解这些药物,从而获得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环境中存在的基因水平的突变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转移。
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
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使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耐药性。
例如,某些肠杆菌科细菌中的β-内酰胺酶的基因突变使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从而无法有效地水解这些药物。
β-内酰胺酶的外源性基因转移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也可以通过外源性基因的水平转移来实现。
外源性基因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等方式在不同细菌之间进行传递。
这些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产生耐药性的β-内酰胺酶,从而使得原本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获得了耐药性。
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除了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还可以通过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来实现。
药物外排泵是一种能够将药物从细胞内排出的蛋白质通道,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浓度,从而减少药物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外排泵的表达来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效果,从而获得耐药性。
调控系统的改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还可以通过调控系统的改变来实现。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是一类耐药性较高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差。
近年来,CRE感染的发病率呈上
升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CRE的传播途径和检测方法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
有重要的意义。
CRE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内的交叉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
交叉感染是指在
医疗机构内,由患者、医护人员或环境中的污染源传播给其他患者。
社区获得性感染是指
在社区环境中通过接触污染源而感染。
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和
患者隔离等,可以有效地降低CRE的传播风险。
CRE的实验室检测是诊断和监测CRE感染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CRE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
培养和鉴定方法主要是利用培养基和药物敏感试验
来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然后通过鉴定技术确认是否为CRE。
分子生物
学方法主要是通过PCR扩增和测序等技术来检测CRE特有的耐药基因,如blaNDM、blaKPC 等。
CRE的研究还包括了对其耐药机制和抗菌药物的开发。
CRE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碳青霉烯酶、改变外膜通透性和增强泵机制等。
针对CRE的耐药机制,可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开发靶向碳青霉烯酶的抗菌药物或使用联合疗法等。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实验室检测和研究是对其传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的。
通过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可以有效地应对CRE感染带来的挑战。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Apr 32(8)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吴鸿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检验科,天津300450)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 鄄obacteriaceaeWU Hong-bi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Peking University Binhai Hospital,Tianjin 300450,China )Abstract :Enterobacteriaceae are facultative anaerobic or obligate aerobic gram -negative bacilli and coccobacillusthat widely exist in human and in the intestine of most warm-blooded animals,and most of them are normal flora.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pathogenic bacteria,Enterobacteriacea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when the immunity of host decreases,which not only causes external acquired infection,but also iatrogenic infection inside the hospital.Carbapenems are β-lactam antibiotics with broadantibacterial spectrum and strong antibacterial property,and is thus often used as the final drug therapy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illus infection.However,the unscientific usage and dosag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in recent years has given rise toa large number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which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Keywords :Enterobacteriaceae ;Drug resistance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Resistance mechanism;Ther ⁃影响,其不同形状大小会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ESBL-ECR)是一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药性的细菌,已成为临床上非常严重的耐药菌株。
为了更好地了解ESBL-ECR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机制,许多研究开始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测。
研究人员需要收集临床样本,这些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粪便等。
在收集样本之前,应确保采样工具和容器无菌,并且在采样过程中要避免污染。
收集的样本随后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和检测。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以分离出ESBL-ECR细菌。
处理过程包括菌落计数、筛选、分离纯化等步骤。
这些步骤旨在降低其他非目标细菌的干扰,并确保处理后的样本仅包含ESBL-ECR细菌。
接下来,研究人员需要对分离纯化的ESBL-ECR细菌进行鉴定和验证。
鉴定的方法包括生化试验、形态学观察和基因测序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的种属和亚种,并且可以评估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鉴定和验证完成后,研究人员可以开始对ESBL-ECR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
这一部分的实验通常包括检测细菌的小梭菌酶(TEM、SHV、CTX-M等)、外膜蛋白(OmpC、OmpF 等)、增强型效应位点(AmpC等)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ESBL-ECR 细菌的耐药机制,并为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研究人员还需要对ESBL-ECR细菌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
这些试验可以确定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评估其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包括样本处理、细菌鉴定和验证、耐药机制研究以及药敏试验等多个步骤。
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ESBL-ECR细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机制,为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及耐药特点研究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及耐药特点研究研究背景肠杆菌科细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可引起严重甚至致死性的感染。
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最强而有力的一类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其对极大多数由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都有较高的稳定性,且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亲和力强,能有效地渗透细菌外膜,并存在抗生素后效应,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杀菌作用快,临床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细菌引起的感染。
但是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国内外开始报道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甚至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这极大地限制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菌株获得了碳青霉烯酶基因。
其中由质粒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由于其耐药基因环境存在介导转移的基因元件,使得其易于在不同细菌间转移,造成了碳青霉烯酶耐药性的广泛传播,成为近年临床微生物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通过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与药物敏感仪对收集的耐药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对本院可疑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进行多重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耐药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接合转移实验,以了解耐药基因的传播方式;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一株接合转移成功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质粒全序列的测定,获得的全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展开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环境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研究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菌株的耐药特点及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探讨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的传播方式及可能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控制耐药基因的传播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1.菌株收集和药敏实验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分离的来自不同科室的不同标本类型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菌株共18株。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现状
contents
目录
• 肠杆菌科细菌概述 • 碳青霉烯类药物介绍 •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
现状 •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的
影响 • 应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
性的策略与措施
01
肠杆菌科细菌概述
肠杆菌科细菌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病原 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碳青霉烯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由外环境不断 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变形死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
碳青霉烯类药物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膜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 细菌死亡。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谱
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抗菌 活性
加强耐药性监测与预警
建立全国性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预 警耐药性趋势。
强化医疗机构、实验室和公共卫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确保耐药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提高医务人员对耐药性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确保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 菌株。
针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使用指 南需要不断更新,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
抗生素管理政策调整
政府和医疗机构需要加强抗生素管理,制定更为严 格的抗生素使用规定,以遏制耐药性的发展。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
公众需要增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提 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
05
应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 霉烯类药物耐药性的策 略与措施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1种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EC600、接合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mg/l) Antimicrobial agents Imipenem E.cloacae >32 E.C600 0.38 Transconjuat >32
Ciprofloxacin
Amikacin Cefepime Ceftazidime
ND
ND ND ND
1024
512 ND ND
>128
>128 16 16
ND
ND 16 32
肠杆菌科最新报道的碳青霉烯酶
SFC-1葡萄牙首先在居泉沙雷菌(Serratia fonticola)中发现,能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编 码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4 Jun;48(6):2321-2324)
E coli JM109 Sme-1 1024 0.25 1 32 2 64 ND ND
Ecoli JM109 NMC-A 1024 0.25 1 32 2 64 ND ND
E coli DH5a IMI-1 >32 2 8 >32 >32 ND >128 >128
E coli DH5a KPC-1 >64 16 8 8 4 >64 ND ND
D类酶
目前在肠杆菌科中只发现OXA-48,来自 肺炎克雷伯菌 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水解活性,与其他 OXA酶同源性为46% 编码基因位于质粒上, bla(OXA-48)的上 游有IS1999插入序列
二 、外膜蛋白的缺失或数量的减少伴有 由质粒或染色体介导高水平β -内酰胺酶 的持续产生
部分碳青霉烯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外膜蛋 白缺失与高水平β -内酰胺酶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通過检测和分析深圳市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以及防止该类菌在深圳地区播散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实验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通过全市耐药监测网筛选的美罗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2 ?g/ml肠杆菌科细菌,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VITEK- I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完成细菌鉴定,用Kirby-Bauer(K-B)法完成药物敏感实验,用改良Hodge试验(MHT)完成耐碳青霉烯酶测定,并对临床CRE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研究150株CRE细菌类型:肺炎克雷伯菌88株、大肠埃希菌21株、阴沟肠杆菌17株,粘质沙雷菌8株、变形菌7株、产气肠杆菌5株以及其他4株。
细菌分布:中心重症监护室(ICU)64株、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2株、神经外科16株、急诊监护室10株、普外科10株、呼吸科8株、老年及高等病房7株、门诊5株、其他8株。
细菌来源:痰液71株、引流液22株、穿刺液17株、血液12株、尿液11株、分泌液9株、其他8株。
临床上CRE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除了阿米卡星为47.45%,其余均超过70.00%。
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的耐药机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深圳市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居多,人口流动量大,必须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CRE鉴定及耐药机制检测试验方法,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更快、更准确的检测数据,为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及为控制该类菌在本地区播散和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特点;耐药性;统计分析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LIANG Xun-hong,WU Jin-song,CHENG Jin-e,et al.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Shenzhen City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02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and analyz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in Shenzhen,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ntibiotics application guidance and prevention of dissemin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Shenzhen. Methods Enterobacteriaceae strains with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of meropenem ≥2 ?g/ml were screened by our laboratory during January 2015~October 2016 through the whole city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network.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and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and VITEK-Ⅱfull-automatic microorganism analyzer were applied for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Kirby-Bauer method was used to finish drug sensitivity test. Modified Hodge test (MHT)was applied for carbapenem-resistant detec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clinical drug resistance of CRE. Results The 150 CRE strains included 88 klebsiella pneumoniae strains,21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17 enterobacter cloacae strains,8 serratia marcescens strains,7 mycetozoan strains,5 enterobacter aerogenes stains and 4 other type strains. Bacterial distribution showed 64 strai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22 strains in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16 strain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10 strains in emergent intensive care unit,10 strains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8 strains of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7 strains in geriatric and advanced ward,5 strains in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and8 strains in other area. Origins of bacteria showed 71 strains from sputum,22 strains from drainage liquid,17 strains from puncture fluid,12 strains from bleed,11 strains from urine,9 strains from secreta,and 8 strains with other origins. CRE showed generally higher drug resistance over 70.00% to common antibiotics,with exception of 47.45% to amikacin. Conclusion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Enterobacteriaceae to carbapenem var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As an immigrant city with majority of external population and high population flow,Shenzhen requires a fast and accurate test method for CRE identification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 detection. It can provide more rapid and accurate data in detection for clinical anti-infection treatment,so as to prolong treatment time especially for critical patient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dissemination and propagation inhibition.【Key words】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Drug resistance;Statistical analysis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能夠通过产生超广谱β-内酞胺酶(ESBLs)及AmpC酶等达到多重耐药的效果,目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该类耐药菌感染的最有效抗菌药物,也被认为是最后一道防线[1]。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研究安童童;赵志军;李刚;康宇婷;刘学雷;杨宁爱;贾伟【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某三甲综合教学医院2014-2016年分离的肠杆菌科中耐亚胺培南的细菌进行初筛,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PCR方法检测blaNDM、blaKPC-2、blaCTX-M-15、blaOXA-48等耐药基因;利用测序方法鉴定blaNDM亚型.结果共筛选出92株耐药菌,标本来源主要为胆汁、痰和无菌中段尿,92株耐药菌主要分离自肝胆外科、ICU和血管外科.药敏试验表明92株耐药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88%),对其他抗生素敏感率均较低,对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低至0.应用PCR检测耐药基因,其中blaNDM、blaCTX-M-15、blaTEM和blaSH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4.1%、64.1%、91.3%和72.8%;blaKPC-2和blaVIM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3.0%和3.3%,未检测出blaOXA-48耐药基因;测序发现59株blaNDM阳性菌中有35株为blaNDM-1,24株为blaNDM-5.结论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检出率高;宁夏地区首次发现blaNDM-5亚型;blaNDM型耐药基因的阳性率高,应加强对基因的监测,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流行.%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mechanism of bacteria resistant to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Methods The WHONET5.6 software was used to screen the imipenem-resistant bacteria in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d from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hospitalin2014-2016. The positive strains were tested for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carbapenem by broth dilution method. The blaNDM, blaKPC, blaCTX-M-15 and blaOXA-48 resistance genes were detected byPCR.NDM subtypes were identified by sequencing. Results A total of 92 resistant strains were screened. The main sources of samples were bile, sputum and aseptic midstream urine. 92 strains of resistant bacteria were mainly isolated from hepatobiliary surgery, ICU and vascular surgery.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showed that 92 resistant strains had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to amikacin (88%), lower sensitivity to other antibiotics, and the susceptibility to cefuroxime, cefazolin and imipenem was as low as 0. PCR was used to detect drug resistance gene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blaNDM, blaCTX-M-15, blaTEM and blaSHV were 64.1%, 64.1%, 91.3% and72.8%,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blaKPC-2 and blaVIM were 13.0% and 3.3%, respectively. No blaOXA-48 resistant genes were detected. 35 of 59 blaNDM-positive strains were blaNDM-1 and 24 were blaNDM-5. Conclusion Detection rates of resistance genes in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were very high which may cause nosocomial infections. blaNDM-5 subtype was found in Ningxi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blaNDM type resistance gene was high.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blaNDM type drug-resistant strains to control their spread in the hospital.【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肠杆菌科;碳青霉烯酶;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耐药基因【作者】安童童;赵志军;李刚;康宇婷;刘学雷;杨宁爱;贾伟【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 银川 750004;宁夏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 银川750004;宁夏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银川 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泛,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部分为致病菌,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免疫缺陷、粒细胞缺乏患者易引起各种严重感染,如下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手术切口等多部位感染,故称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致病菌,已成为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1]。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当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耐药菌株之一,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临床治疗的效果。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一线选择药物,但由于某些细菌产生了碳青霉烯酶等耐药机制,导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及时检测和监测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准确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时获知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医生才能制定出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的恶化和传播。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和支持。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解决临床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感染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字数:242】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在实验室检测中的特点和表现。
通过对这类耐药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依据,减少耐药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通过深入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的传播和增加。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抗生素耐药性及其防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信息。
1.3 研究意义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耐药菌株,这些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对于这类细菌的检测和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利用实验室方法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进行检测,为临床上对这类细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治疗指导: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状况和耐药性情况,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指导,避免因抗生素选择不当而导致的治疗失败。
2. 防控措施制定:通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实验室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这些细菌的传播情况,为临床医院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已经成为感染控制的严重威胁之一。
这类细菌常常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限制了治疗措施的选择。
实验室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方法和研究成为了当下的热点。
我们需要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定义和特点。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指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多个抗生素类别产生耐药性的肠杆菌科细菌。
这些细菌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来破坏抗生素的活性,使得抗生素对其产生的感染失去了疗效。
为了准确检测和识别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耐药性检测、酶活性检测和基因检测。
耐药性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细菌分离培养于含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酶活性检测是识别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重要方法。
碳青霉烯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主要产生的酶,可以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破坏其活性。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碳青霉烯酶的水解作用来检测其活性。
基因检测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通过提取细菌的基因组DNA,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标基因的片段,可以检测到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相关的基因。
除了这些实验室检测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检测手段可以用于鉴定和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菌。
质谱技术可以用于鉴定碳青霉烯酶的类型和亚型,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菌株的耐药机制。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研究还需要关注其传播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
这些信息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细菌的传播。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严重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之一。
随着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增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对于这类耐药菌株的检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实验室检测是一种迅速、准确、可靠的方法,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确认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存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行探讨,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和标准等。
一、影响因素1. 样本来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可来源于临床患者的各种临床标本,如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等。
也可来源于环境中,如医疗设施、食品和动物。
样本的来源对实验室检测具有重要影响。
2. 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检测需要一系列设备和试剂来进行,包括培养基、抗生素药敏试验盘、细菌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
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3. 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质谱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二、检测方法1.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常用方法之一。
首先将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然后进行药敏试验,观察耐药菌株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耗时较长,可能对于治疗病情的及时干预不利。
2.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存在。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通过质谱仪对样本中的分子进行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但需要较高的设备和技术要求。
三、标准化由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方法多样化,要求进行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引言近年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其相关的耐药菌株成为临床医疗领域的重要问题。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耐多药菌株感染的一线药物,一些肠道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已经产生了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菌株,对于医疗治疗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挑战。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及时准确地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包括检测方法、实验室标准流程、质控措施等内容,以期为临床医疗提供参考。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检测方法目前,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质谱检测法等。
传统的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方法需要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通过生物化学试验进行鉴定,耗时且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相比之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质谱检测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和快速度,已成为常用的检测手段。
实验室标准流程在实验室进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测时,需遵循严格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规范。
需要建立规范的细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在保证菌株的生长的尽量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在分离和鉴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实验中的污染风险。
对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质谱检测方法,需要确保实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以及标本样品的准确采集和处理,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质控措施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控措施。
包括日常实验室环境的卫生消毒、培养基质量的控制、实验人员操作规范的培训和监督等。
对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质谱检测方法,还需要进行实验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校准,以及内部标准品和质控样品的使用和监测,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结论随着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出现,对于实验室检测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本文探讨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标准流程和质控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
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PE)的耐药性不断上升,且具有高度传染性,易引起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爆发,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因此,关于CPE实验室
检测的研究备受关注。
目前,常用的CPE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质谱分析等多种技术。
其中,培养法是最常见的检测方法之一,通常使用的培养基包括MacConkey琼脂、CHROMagar、十二烷基硫酸钠-肉汤-碳青霉烯、政策霉素富马酸盐等。
培养法的优点是成
本低、技术操作简单,但其缺陷在于需要4-6h以上的贵金属半定量检测方法。
从样品中提取核酸,使用CPE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PCR扩增和检测。
PCR技术可以检测CPE的基因,如Carbapenemase、OXA-48、NDM-1等。
它的优点是快速高效,但存在样本预处理复杂、存在一些无法被检测到的CPE亚型、易受某些宿主因素影响等缺点。
质谱分析技术是目前比
较先进的检测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质谱分析仪器对靶标蛋白进行检测,可以快速、高效地
鉴定和鉴别不同品系的CPE,但其设备价格昂贵,技术难度大,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
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CPE检测时,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样本处理和提取等前置步
骤也非常重要。
不同样本的特性和来源可能需要针对性的前置处理,才能够更好的获取有
价值的CPE信息。
综上所述,CPE的检测方法已经日趋完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但是这些技
术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以提供更准确、更快速、更便捷的检测方案,更好地保障
公共卫生。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测及其临床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检测及其临床感染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目的]筛选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分析CRE菌株的耐药表型、分子流行特点及克隆株播散情况;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菌种、标本类型、科室分布等临床感染特征和CRE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有效抗感染提供指导。
[方法]①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2月临床送检的标本,通过VITEK-2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初步筛选出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然后采用CLSI推荐的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试验,同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金属酶(MBL)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表型确证试验,初步了解CRE菌株的产酶情况;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扩增碳青霉烯类(KPC-2、SME、IMP、VIM、NDM-1、OXA-48)和ESBLs类(SHV、 TEM、CTX-M)耐药基因,并对PCR 扩增阳性产物测序,明确患者所携带的耐药基因型别,探讨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流行特点;③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的方法,对分离菌株基因组DNA分子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在1.5%琼脂糖凝胶中120V电泳35min,电泳结束后在紫外凝胶成像仪下拍照,扩增条带位置完全相同则为同一基因型,主条带位置相同,副带相差1-2条者为亚型,不符合上述条件者为不同基因型,分析CRE菌株间的克隆播散情况;④详细分析CRE感染者所携带的病原菌,包括CRE菌株中不同菌种的流行率、菌株来源及其科室分布,结合其耐药基因检出情况,探讨本院CRE菌株在各临床科室和不同感染性疾病中的流行状况,揭示其临床感染特征;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以CRE感染或携带者为实验组,同期临床分离出感染或携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CSE)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格式化表格分别查阅CRE和CSE患者的临床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长、激素使用情况、总费用和预后等,对两组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临床工作中可能诱发CRE感染或携带的临床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感染特征研究细菌耐药性目前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耐药细菌所致感染已构成新世纪抗感染治疗的新挑战,是当前人类健康和生命面临的主要威胁。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与人类关系密切。
在医院感染中,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是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并以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为显著特点。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 ESBLs)及AmpC酶等多重耐药菌株所引起感染的最有效的抗菌药。
但随着该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使用,临床上已出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
目前国内外关于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报道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产生碳青霉烯酶,如IMP型和VIM型金属酶以及KPC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KPC)型碳青霉烯酶等;②ESBL和/或AmpC酶过度表达同时合并外膜孔蛋白的丢失;③外排泵高表达的膜屏障机制;④药物靶位改变。
在上述几种耐药机制中,产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主要的机制。
骆俊等人对2003年6月到2004年5月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革兰阴性杆菌中的碳青霉烯酶进行了筛查,发现细菌产碳青霉烯酶是不动杆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沈继录等人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199株革兰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而且产生多种碳青霉烯酶,如KPC、IMP、VIM和OXA型碳青霉烯酶等,并在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有产酶克隆株的流行。
在巴西,肠杆菌科细菌中对碳青霉烯耐药已成为主要问题,特别是产KPC酶的耐药株已在多个地区报道。
《柳叶刀》报道的产NDM-1酶的超级细菌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多见,并且已传播到印度以外的国家。
虽然肠杆菌科细菌可通过产生金属酶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但此类菌株的检出率极少。
自2001年报道第一株产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以来,有关碳青霉烯酶尤其是KPC酶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国际关注焦点,世界各地不断出现此类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的报告,其检出率亦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2005年-2008年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2%以下,但2009年快速上升至13%左右;2010年更是上升为26.3%。
弗劳地柠檬酸杆菌2005年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10%,2006年快速上升至45%左右,2007年-2009年维持在35%左右。
进一步的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大部分菌株集中于神经外科病房和重症ICU病房。
由于KPC酶基因往往位于质粒上,该质粒同时亦可携带多种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基因,因此产KPC酶的菌株往往具有高度的耐药性和广泛的播散性,临床上对该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治疗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基于此,本课题对2009年4月到2010年2月期间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82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感染特征的研究,以明确本院CRE菌株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传播机制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为针对CRE感染的抗生素合理选用提供依据,这对及时遏制CRE菌株引起的持续感染和暴发流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内容共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试验及其同源性分析为了解华山医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我们收集了2009年4月到2010年2月的1561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收集的菌株进行耐药谱的初步分析,并根据2010年更新版的CLSI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文件中各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显示1561株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共检出604株(38.7%),其中有113株CRE菌株;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581株,其中有12株CRE菌株。
在1561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各占5%左右,且18.1%的阴沟肠杆菌为CRE菌株:粘质沙雷菌、斯氏普罗威登菌、摩根摩根菌、产酸克雷伯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和雷氏普罗威登菌的菌株比例在1-4%之间;其余的菌株比例都在1%以下。
细菌检出以呼吸道和尿路为主要来源,各占46.4%(725/1561)和34.6%(540/1561)。
男性患者有862位,女性患者有673位,另有26位信息缺失。
患者主要为40-80岁的中老年人,占59.4%(927/1561)。
按照2009年版CLSI 文件标准,除个别菌株保存不佳外,细菌经分离纯化培养,最后共收集有82株CRE 菌株作为本组受试菌株,包括68株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3株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3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CL)4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CFR)、1株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EAE)、1株斯氏普罗威登菌(Providencia stuartii、PST)、1株丙二酸盐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malonate、CML)和1株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KOX)。
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包括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16种抗生素对82株CRE菌株的MIC,除了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判断标准按BSAC (British Society for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criteria, version9.1,March 2010)外,其余MIC 结果按2010年更新版CLSI文件标准。
以下研究的受试菌株均为82株CRE菌株。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2株CRE菌株中68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以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为100%;对两种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巴唑坦)的耐药率均为95%左右;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90%左右;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5.3%和97.1%。
68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有70%的菌株对磷霉素和多西环素敏感;对黏菌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9%,7.4%和13.2%。
14株其他CRE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厄他培南全耐药;对两种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及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为92.3%;84.6%的菌株对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6.9%和61.5%;近70%的菌株对磷霉素耐药;近60%的菌株对多西环素耐药;对黏菌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15.4%,38.5%和23.1%。
16种抗生素中,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对82株CRE菌株的抗菌活性比较高,以2μg/mL和4μg/mL的浓度可以抑制90%的细菌。
82株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表现出高度耐药水平,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对82株CRE菌株的MIC50/MIC90的值分别是32/64μg/mL,64/128μg/mL和128/256μg/mL。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全耐药的细菌有68株,其中60株为肺炎克雷伯菌。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82株CRE菌株的MIC90值均≥256μg/mL。
本组受试的82株CRE均为多重耐药株,其中泛耐药菌株有54株(65.9%,54/82)。
此外,对6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EDTA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几乎没有改变,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3-氨基苯硼酸的抗菌活性有所提高,联合3-氨基苯硼酸后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对68株CRE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MIC90分别为1/1μg/mL,4/4μg/mL和8/8μg/mL,与单药相比分别下降为单药的1/32到1/64,特别是亚胺培南联合3-氨基苯硼酸对细菌的作用特别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3-氨基苯硼酸后,对14株其他CRE菌株的抑菌作用也很明显。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对68株CRE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无影响,而对14株其他CRE菌株的MIC50值显示有升高。
对68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PFGE分型,采用Quantity One图像分析软件,可分为18个型别。
3个主要型别分别是J型(14株,20.6%)、N型(12株,17.6%)和R型(12株,17.6%)。
其余如Q型6株,Ⅰ型5株,D型4株,G、H和P型各有2株,A、B、C、E、F、K、L、M和O型各一株。
MLST分型显示,优势的克隆株为ST-11型,有57株(83.8%),其他的有ST-350型2株,ST-16, ST-22, ST-23, ST-27, ST-107, ST-148, ST-477, ST-494和ST-544型别各一株。
PFGE的3种主要型别均属于ST-11型。
本组资料提示:①碳青霉烯类耐药株大多为泛耐药株(65.9%,54/82)。
②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具有体外抗CRE菌株的活性。
③碳青霉烯类联合3-氨基苯硼酸对CRE菌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的联合,未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MICs降低;④本组受试细菌存在3个主要克隆流行株,即J型(14株,20.6%)、N型(12株,17.6%)和R型(12株,17.6%)。
ST-11为主要优势型别占83.8%(57/68)。
PFGE分型中的主要型别J、N和R型都属于ST-11。
第二部分CRE菌株中碳青霉烯酶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分析本研究采用改良Hodge试验(MHT)和3-氨基苯硼酸检测法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检测。
MHT对82株CRE的碳青霉烯酶的检出菌株数为67株。
以PCR方法为金标准,改良Hodge试验对82株CRE的碳青霉烯酶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9.9%(62/69)和61.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