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不符合①—⑤,每条扣10分
总得分:
⑤厄他培南不得使用含葡萄糖的液体作为溶媒;
⑥本类药物均应避免与丙戊酸联合使用;
⑦亚胺培南应避免与更昔洛韦联合使用。
违反①—⑦中任意一条,每条扣10分。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
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据);
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等。
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南;
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
⑤儿童不推荐选用比阿培南。
违反①—⑤中任意一条,每条扣10分。
第三部分:用法、用量及配伍
①用法错误;
②用量错误[2];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方案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2];
④宜单瓶输注,不与任何药物配伍;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病历号:
临床科室:
主管医生:
吾方其米克
吾方其米克
点评药物名称:
点评药师:
点评日期:
第一部分:适应证
评分说明
分数
①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
②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③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1]。
不符合①—④,扣100分。
第二部分:品种选择评价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如考虑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应选用美罗培南;不宜选用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
23
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更佳-2
• 低浓度美罗培南使细菌呈纺锤形变化, 而亚胺培南使细菌呈球形改变
• 形态学变化提示, 亚胺培南与铜绿 假单胞菌PBP1 和PBP2 具有较高 亲和力;美罗培南在低浓度时主要 与PBP3 相结合
• 细菌形态学变化差异, 除体现抗菌 机制不同、杀菌作用是否迅速与彻 底外, 临床还可能导致细菌释放内 毒素差异, 而内毒素的释放会导致 感染加重, 影响感染预后
A: 细菌正常生长图; B: 铜绿假单胞菌与亚胺培南作用2 h后图片;C: 铜绿假单胞菌与美罗培南作用2 h后图片
采用纸片法和标准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5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比较不同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行为的差异
14.王进等.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碳; 青14霉(1烯2)类: 1抗35生6素- 1的36临0 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及青霉烯类主要品种
• 在欧美主要市场上市的碳青霉烯类1: – 亚胺培南: 1986 – 美罗培南: 1995 (AZ) – 厄他培南: 2001 – 多利培南: 2007(中国未上市,J&J)
• 只在区域市场上市的碳青霉烯类2: –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 1993(第一三共), 日本、中国、韩国 – 比阿培南: 2002,日本、中国、韩国
于美罗培南
2h45min
1h50min
时间(h)
碳青霉烯类药物可通过延长输注时间来提高抗菌活性, 而延长输注需考虑药物的稳定性
20.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碳版青社霉.2烯00类5年抗第生一素版的临床应用
21
21.Viaene E et al.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02;46(8): 2327–233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
对照这3个适应证,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1. “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
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指征。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俞云松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传染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β-内酰胺抗生素,国内已经上市的品种有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现就其主要特点及临床应用概述如下:一.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对大多数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及多重耐药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对本品耐药。
亚胺培南在浓度8mg•L-1时,可抑制90%以上的主要致病菌。
美洛培南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亚胺培南弱2-4倍,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同样耐药;但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是亚胺培南的2-16倍,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是亚胺培南的2-4倍。
帕尼培南对G+菌的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仿或略强,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仿,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则逊于亚胺培南。
二.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碳青霉烯类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染色体及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C酶)均具有高度稳定性。
但可被金属β-内酰胺酶水解灭活,造成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
三.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作用PBP是细菌细胞膜上特殊的蛋白分子,也是β-内酰胺抗生素作用靶位,碳青霉烯类与PBP结合紧密而显示出很强的杀菌活性。
亚胺培南与PBP结合,尤其是PBP2的亲和力强,阻碍细胞壁的合成,可使细菌迅速肿胀,溶解,其作用很少受接种菌量、PH值(5.5-8.5)的影响。
美洛培南迅速渗透到靶位,主要是与PBP2和PBP3紧密结合。
帕尼培南与铜绿假单胞菌的PBP的亲和性依次为PBP2,PBP1A,PBP3,PBP1B,PBP4。
四.与内毒素的关系抗菌药物能诱导产生内毒素,不少抗生素是内毒素诱导剂,快速杀菌类抗生素是最强的内毒素诱导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作用点相关,亚胺培南作用于PBP2,只诱导少量内毒素释放,美洛培南与帕尼培南则作用于PBP2与PBP3,诱导内毒素释放水平则高于亚胺培南。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附件1之阳早格格创做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博家共识连年去,尔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正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分歧理局面,部分细菌对付其耐药性呈明隐降下趋势.经相闭范畴博家多次钻研论证,对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完毕以下共识.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正在治疗熏染性徐病中收挥着要害效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付需氧、厌氧菌均具备抗菌效率,特天是对付多沉耐药革兰阳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符合证广,正在多沉耐药菌熏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同熏染、沉症熏染及免疫缺陷患者熏染等的抗菌治疗中收挥着要害效率.暂时尔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北、好罗培北、帕僧培北、比阿培北战厄他培北.厄他培北抗菌谱相对付较窄,对付铜绿假单胞菌、没有动杆菌等非收酵糖细菌抗菌效率好;其余4个品种的药效教个性相仿.亚胺培北、帕僧培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两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压造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阳离子输支系统压造剂,本去没有起到抗菌效率.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留的问题(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降下.世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隐现,自2011年尔国启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博项修理此后,尔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共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普遍类型抗菌药物包罗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低沉趋势,而共期该监测网核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DDDs/100人·天降下至3.28 DDDs/100人·天.正在部分天区存留各别品种应用过多或者降下过快的局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减少的主要本果:1.多沉耐药菌熏染患者删加.连年去,寰球范畴内临床分散细菌对付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降下趋势,果而采用该类药物的几率减少.2.免疫缺陷/免疫压造治疗患者删加.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分歧理.(两)革兰阳性杆菌对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降下趋势.世界细菌耐药监测网隐现,2017年世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仄衡为9.0%,较2014年降下了2.6个百分面,各别省份检出率最下达到26.9%.老年、女童战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战7.8%.碳青霉烯耐药鲍曼没有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绝较下,2017年世界仄衡检出率为56.1%,各别省份检出率最下达到80.4%.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博家修议(一)庄重掌握药物临床应用符合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挥准则(2015年版)》精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符合证:多沉耐药但是对付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所致宽沉熏染;坚强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同熏染的沉症患者;病本菌尚已查明的宽沉免疫缺陷患者熏染的体味治疗.对付照那3个符合证,临床合理当用的沉面有:1.“沉症熏染”是指果熏染引导患者出现矮血压、矮氧血症、净器功能益伤等临床表示的患者.而对付于“沉症患者”,则需要宽肃鉴别是可存留熏染后,再决断是可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天是碳青霉烯类药物.2.多沉耐药菌熏染的沉症患者才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指征.应当提议耐药菌熏染抗菌治疗的百般化,对付于一些沉中度的多沉耐药菌熏染,宜采用其余类别的抗菌药物,如产ESBL细菌所致的沉中度熏染也可根据药敏截止采用其余类型抗菌药物.3.有用药符合证的患者应当强调病本教诊疗,即时降阶梯治疗.正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前,必须支检标本干病本教查看,精确病本及药敏截止时,应当即时举止病情评估,合理采与降阶梯治疗.4.按病本菌类型及抗菌药物药代能源教/药效教个性采用符合的碳青霉烯类品种.①亚胺培北、好罗培北、帕僧培北及比阿培北的体中抗菌活性相仿(最矮抑菌浓度交近),对付于某些沉症熏染及广大耐药菌熏染(如CRE熏染)则应包管脚够的用量,采用证明书籍或者有循证医教凭证的权威指北推荐给药剂量较大的品种.②厄他培北可用于中、沉度细菌性熏染,其半衰期少,不妨一天一次给药.5.除厄他培北可用于曲结肠择期脚术的防止用药中,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无其余防止用药指征,没有成动做防止用药.6.多沉耐药定植菌或者携戴状态,没有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两)典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正在女童患者中的应用.连年去,女童集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耐药性明隐降下,主要本果:1.熏染患女不妨采用的抗菌药物较成人少,包罗碳青霉烯类正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要采用.2.越去越多的调理机构修坐了女科沉症监护室,支治了更多沉症熏染患女.大于1月龄女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符合证与成人相仿,正在新死女及肾功能没有齐的女童用药仄安性尚已决定.为减少细菌耐药采用性压力,应当庄重统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正在熏染患女中的应用.1.庄重掌握用药指征.临床科室应当庄重掌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依照确定会诊,由具备相映处圆权的医师启具处圆,并经药师考查后使用.2.造定合理的给药规划.患女爆收熏染时,即时精确留与微死物标本,依据标本培植及药敏考查截止,合理采用相映的给药规划.强调通过病本教诊疗尽早真施目标性治疗.(三)典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正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该类药物主要通过肾净排鼓,肾功能没有齐患者或者存留肾功能低沉的老年人需要减量使用;肝功能没有齐患者使用时普遍无需剂量安排.好罗培北与厄他培北为妊娠B类药物,有精确指征时可用于孕妇,其余品种为C类.四、加大耐药菌医院熏染防控力度,降真博档管造央供(一)加大医院熏染防控力度.脚卫死等医院熏染前提防控步伐适用于所有耐药菌的防控.应当沉视CRE熏染下危人群的主动筛查,逐步修坐医院CRE等耐药菌的筛查造度,对付熏染及携戴者需举止断绝.对付于CRAB熏染,则通过加强环境消毒、阻断交触传播去加强医院熏染防控步伐.通过加强医院熏染防控,遏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播集.(两)降真博档管造央供.动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依照《闭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造遏止细菌耐药的报告》(国卫办医收〔2017〕10号)央供,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博档管造.。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一、评价细则说明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1]适用于MIC≤8μg/ml的CRE感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使用时应加大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2]推荐剂量(见附录)[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属于限制使用级,遇此情况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荐给药剂量1.亚胺培南(剂量以亚胺培南计算)一般为静脉滴注给药,亦可肌注射给药,严禁静脉注射给药。
(1)静脉给药①成人:肾功能正常患者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细菌敏感性以及患者体重而定,每日2~3g每6~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50mg/kg或4g,且无资料显示剂量超过4g可提高疗效。
②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生肌酐清除率50~90ml/min者每次0.25~0.5g,每6~8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10~50ml/min者每次0.25,每6~12小时给药1次;生肌酐清除率6~9ml/min者每次0.125~0.25g,每12小时给药1次。
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后给药,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剂量与生肌酐清除率< 10ml/min者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每次0.5~1g,每日2次。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
·药物临床·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沈应育**徐向辉***石堃 顾佳尼 蒋晴(上海建工医院药剂科 上海 200083)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并进一步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
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018年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472例,根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评估标准,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法对用药指征、用药过程、治疗结果、管理指标这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2016年和2017年相比,2018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上述4个方面均有明显好转。
结论:加强信息化管理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显著提高。
对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采取进一步的改善措施,更加规范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 抗菌药物 用药合理性中图分类号:R978.11; R969.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19-0048-03Rationality analys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SHEN Yingyu**, XU Xianghui***, SHI Kun, GU Jiani, JIANG Q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ghai Jiangong Hospital, Shanghai 20008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use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ly rational medication and further regulate the clinical use of special-use antibiotics. 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seventy-two inpatients treated with carbapenem antibiotics from 2016 to 2018 were collected and their medication indications and process, treatment outcome and management indicator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retrospective case investigation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 Results: Compared with 2016 and 2017, the use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 in 2018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above four aspects. Conclusion: After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use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Some further improvement measures will be taken to solve the remain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so as to realize more standardized and rational use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KEy WORDS carbapenem; antibiotics; rationality of drug use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现今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等优点,是治疗多重耐药菌所致的院内感染的首选药物[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附件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
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
最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一、评价细则说明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第一部分:适应证评分说明分数①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②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③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1]。
不符合①—④,扣100分。
第二部分:品种选择评价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如考虑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应选用美罗培南;不宜选用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②CRE感染及重症感染应选用推荐剂量较大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南;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⑤儿童不推荐选用比阿培南。
违反①—⑤中任意一条,每条扣10分。
第三部分:用法、用量及配伍①用法错误;②用量错误[2]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方案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2];④宜单瓶输注,不与任何药物配伍;⑤厄他培南不得使用含葡萄糖的液体作为溶媒;⑥本类药物均应避免与丙戊酸联合使用;⑦亚胺培南应避免与更昔洛韦联合使用。
违反①—⑦中任意一条,每条扣10分。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据);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1、适应症
①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
致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
②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③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
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2、选择品种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如
考虑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应选用美罗培南;不宜选用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②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及重症感染应选用
推荐剂量较大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
南
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
南
⑤儿童不推荐选用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3.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附件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
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
碳青霉烯类的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的临床应用
1. 简介
1.1 定义和分类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属于β-内酰
胺类抗生素。
-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不同结构的碳青霉烯类化合物,包
括亚胺基甲硫氧嘧啶、哌拉西林等。
2. 药理学特点
2.1 抑制细菌壁合成作用
- 碳青霉烯通过与细菌产生交联酶(transpeptidase)相
互作用来阻断其对葡萄聚糖链进行交联反应。
- 这导致了新形成的肽聚醣链不能够被固定在原有存在着
大量横向连接桥接机构上从而使得这些未能完成最后步驟之細微結構
無法完全發揮穩定性及強度因此朝外伸展出來造就透明纤网型空隙。
3. 主要适应证和使用方法
3.1 革兰阳性李斛球根茎溜冠花又名根茎溜冠花、大叶球兰,为蘭科植物李斛的干燥块茎。
- 革兰阳性菌感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
4. 常见不良反应
4.1 轻度过敏反应
- 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轻微皮肤发红、局部刺激或者恶心等不适反应。
一般情况下这些剧毒化合物在体内分解成无害水及二氧化碳后排出體外
5. 注意事项
5.1 特殊人群使用注意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谨慎使用该类药物,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6. 相关附件:
[请此处相关附件]()
7. 法律名词及注释:
7-1 β-内酰胺(β-lactam): 是指具有四元环结构中含有一个卡巴比极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7-2 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 是指在革兰染色法中呈现紫蓝色或深紫红色颜料沉积,而无酸杆、胞外多糖和内毒素等特征。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附件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局部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屡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医治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医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22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22年的59.4%降至2022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含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
在局部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别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
②CRE感染及重症感染应选用推荐剂量较大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南;
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阿培南。
第一部分:适应证
①多重耐药但对该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包括血流感染、肺炎、上尿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感染等;
②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③粒缺伴发热等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症感染的经验治疗;
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1]。
第二部分:品种选择评价
第三部分:用法、用量及配伍
①用法错误;
②用量错误[2];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方案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2];
④宜单瓶输注,不与任何药物配伍;
⑤厄他培南不得使用含葡萄糖的液体作为溶媒;
⑥本类药物均应避免与丙戊酸联合使用;
⑦亚胺培南应避免与更昔洛韦联合使用。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
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据);
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等。
第五部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与会诊[3]
①处方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开具,须有信息化支持;
②及时请院内或院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进行会诊,并有会诊记录;
③越级使用仅限24小时内,并有相应病程记录;
④按照“国卫办医发〔2017〕10号”文件规定进行专档登记管理;
⑤对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有定期培训及考核并有记录。
注释: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15
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原因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 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 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16
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不同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17
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不同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
全中国细菌耐药监网测网
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科细菌
35
MIC≤8,可以 通过增加剂量 和延长输注时 间有效
Simulated concentration–time profiles of three different dosing regimens of meropenem. TI, traditional 30-min infusion; PI, prolonged 3-h infusion.
MDR感染治疗原则:
• 针对可能的致病菌,能单药的就单药;不能单药的,选择有协同作用的药 物联合治疗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年10月11日.A12-A13
31
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产ESBLs肠杆科细菌
2010年在Drugs发表的一篇关于产 ESBL肠杆菌感染治疗综述指出:
肺炎、菌血症 腹腔感染、复杂尿路感染
1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药品名称
亚胺培南 帕尼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厄他培南
配伍
西司他丁 倍他米隆
无
无
无
半衰期(h)
~1
~1
~1
~1
~4
剂量(mg)
250~1000 500~1000 500~2000 300~600
202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细则
202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扣分细则为进一步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我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持续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科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工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注释:[1]适用于MIC≤8μg/ml的CRE感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使用时应加大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2]推荐剂量(见附录)[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属于限制使用级,遇此情况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
评价细则说明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运用评价细则一.评价细则解释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合理性供给参考,供专档治理和督导检讨时运用.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含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治理着重点,其实不代表在临床运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主要.4.评价表分为5部分:顺应证.品种选择.给药计划.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运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根据不合理情形,予以扣分.6.评价表共100分,实施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运用评价细则注释:[1]实用于MIC≤8μg/ml的CRE沾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运用时应加大剂量.延伸输注时光并结合其他抗菌药物.[2]推举剂量(见附录)[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治理目次中属于限制运用级,遇此情形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附录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举给药剂量(剂量以亚胺培南盘算)一般为静脉滴注给药,亦可肌内打针给药,严禁静脉打针给药.(1)静脉给药①成人:肾功效正常患者根据沾染轻微程度.细菌迟钝性以及患者体重而定,每日2~3g每6~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出50mg/kg或4g,且无材料显示剂量超出4g可进步疗效.②肾功效减退成人:肾功效减退患者需调剂剂量,内生肌酐消除率50~90ml/min者每次0.25~0.5g,每6~8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10~50ml/min者每次0.25,每6~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6~9ml/min者每次0.125~0.25g,每12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后给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剂量与内生肌酐消除率< 10ml/min者同,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每次0.5~1g,每日2次.内生肌酐消除率< 20ml/min者超出推举剂量时癫痫产生率上升.③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1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21-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④儿童:1-3个月婴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3个月-18岁或者体重<40kg儿童,一次15mg/kg(最大剂量500mg),每6小时1次;体重≥40kg儿童,一次250-500mg,每6小时1次.⑤对肾功效伤害的儿童(血清肌酐>2mg/dl),尚无足够的临床材料作为推举根据.(2)肌内打针剂量为每次0.5~0.75g,每12小时给药1次.本品0.5g和0.75g应分离消融于1%利多卡因溶液2ml和3ml中供肌肉打针.①成人:肾功效正常患者根据沾染轻微程度.细菌迟钝性以及患者体重等而定,经常运用量为每次0.5~1g,每8~12小时给药1次;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增至每次2g,每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出6g.②肾功效减退成人:肾功效减退患者需调剂剂量,内生肌酐消除率>50~90ml/min者每次1g,每8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26~50ml/min者每次1g,每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10~25ml/min者每次0.5g,每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消除率<10ml/min者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患者剂量为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每次透析停止后应填补0.5g.CAPD患者剂量与内生肌酐消除率<10ml/min者同.③老年人内生肌酐消除率>50ml/min者不需调剂剂量,<50ml/min者按肾功效来调剂剂量.④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12小时1次;7-28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治疗脑膜炎时:<7天新生儿,一次40mg/kg,每12小时1次;7-28天新生儿,一次40mg/kg,每8小时1次.⑤儿童:1个月-12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10mg/kg,每8小时1次;12-18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500mg,每8小时1次.治疗院内沾染肺炎.腹膜炎.血流沾染以及中性粒细胞缺少的沾染时,剂量可加倍.治疗脑膜炎时:1个月-12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40mg/kg,每8小时1次;12-18岁或者体重≥50kg儿童,一次2g,每8小时1次.⑥222,正常半量每24小时1次.①成人每日1~2g,每8~12小时给药1次;②儿童每日30~60mg/kg,每8小时给药1次;③重症或难治沾染可增长至每日100mg/kg,每6~8小时给药1次,最大剂量不超出每日2g.①成人每次300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重症患者可恰当增长剂量,每日最大剂量1.2g.①肾功效正常成人和13岁以上儿童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g;3个月~12岁儿童为每日2次,每次15mg/kg,每日剂量不超出1g.②内生肌酐消除率>30ml/min者无需调剂剂量,内生肌酐消除率≤30ml/min者剂量调剂为每日1次,每次0.5g.③血透患者如在血液透析前6小时内给药,透析后需填补给药0.15g;如在血透时光前超出6小时给药,则透析后不须要填补给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3 DDDs/100人·天上升至3.28 DDDs/100人·天。
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
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
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9.0%,较2014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26.9%。
老年、儿童和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10.2%、9.1%和7.8%。
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56.1%,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80.4%。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
对照这3个适应证,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
1.“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
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指征。
应当提倡耐药菌感染抗菌治疗的多样化,对于一些轻中度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宜选择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如产ESBL细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他类别抗菌药物。
3.有用药适应证的患者应当强调病原学诊断,及时降阶梯治疗。
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前,必须送检标本做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及药敏结果时,应当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合理采用降阶梯治疗。
4.按病原菌类别及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选择合适的碳青霉烯类品种。
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及比阿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最低抑菌浓度接近),对于某些重症感染及广泛耐药菌感染(如CRE感染)则应保证足够的用量,
选择说明书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权威指南推荐给药剂量较大的品种。
②厄他培南可用于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其半衰期长,可以一天一次给药。
5.除厄他培南可用于直结肠择期手术的预防用药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无其他预防用药指征,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6.多重耐药定植菌或携带状态,不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二)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近年来,儿童群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耐药性明显上升,主要原因:1.感染患儿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较成人少,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要选择。
2.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了更多重症感染患儿。
大于1月龄儿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与成人相仿,在新生儿及肾功能不全的儿童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
为减轻细菌耐药选择性压力,应当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感染患儿中的应用。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临床科室应当严格掌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按照规定会诊,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经药师审核后使用。
2.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患儿发生感染时,及时正确留取微生物标本,依据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相应的给药方案。
强调通过病原学诊断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
(三)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该
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存在肾功能下降的老年人需要减量使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一般无需剂量调整。
美罗培南与厄他培南为妊娠B类药物,有明确指征时可用于孕妇,其他品种为C类。
四、加大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落实专档管理要求
(一)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
手卫生等医院感染基础防控措施适用于所有耐药菌的防控。
应当重视CRE感染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逐步建立医院CRE等耐药菌的筛查制度,对感染及携带者需进行隔离。
对于CRAB感染,则通过加强环境消毒、阻断接触传播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通过强化医院感染防控,遏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播散。
(二)落实专档管理要求。
作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要求,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专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