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与反思
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调研背景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和文化渊源,加之地域辽阔,遗存了大量各具特色、传统文化丰厚的古村落。
随着古村落的价值被社会逐渐认可,古村游已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古村落与外界联系的骤然增多,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本次调研对苏州太湖金庭镇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尝试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明月湾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是一个仅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
由于偏于孤岛一隅,长期隐逸于湖山深处,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鲜为人知。
2003年吴中区古村旅游开发公司和西山镇(今改名金庭镇)人民政府对其实施保护整治,2007 年明月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苏州古村落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保护和利用。
作为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代表作,更为完善的对明月湾进行保护开发,能为全市甚至全国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起到示范作用,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建设,彰显江南水乡的特色和风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结果1、明月湾的历史变迁由于疏于记述且时间有限,明月湾的历史我们只能从文献和镇政府提供的资料中搜索、筛选。
尽管找到的也只是一个大致梗概,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个千年古村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保护开发。
(一)春秋时期——吴王和西施玩月之地明月湾,因春秋时吴王夫差和西施曾来此玩月而得名。
尽管这仅是一则传说,但历史上西山确实曾经是吴越相争的前沿阵地,至今岛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吴王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当时的遗迹。
(二)盛唐时期——文人雅士寻胜探幽之处明月湾村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唐代已闻名遐迩。
刘长卿、白居易、皎然、皮日休、陆龟蒙等一代文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欣然命笔。
他们的作品是明月湾村悠久历史的重要佐证。
有“情才冠世” 之誉的诗人刘长卿曾当过长洲(今苏州)尉,后被人诬陷入狱,出狱离苏之前,到明月湾探望一位名叫贺九的隐士,可惜寻访不遇,便写下了《明月湾寻贺九不遇》一诗。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保护传统村落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城市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息息相关。
传统村落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很多传统村落面临着被拆除和重建的威胁,传统文化的衰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保护传统村落,推动其合理利用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保护传统村落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传统村落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对于违法拆除和破坏传统村落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的执行。
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传统村落是传承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当地居民应该增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中来。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升人们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认同感,使其成为当地居民的精神家园。
要注重传统村落的功能性利用和经济价值的开发。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并不是简单的静态保存,而是要求传统村落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可以通过开发乡村旅游、特色手工艺品销售等方式,使传统村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
要注重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注重传统村落的长期管理和规划。
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传统村落的管理和规划工作,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保障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传统村落是保护传统文化、保护历史记忆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注重传统村落的功能性利用和经济价值开发、注重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等方式,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村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困境。
保护难题主要表现为资源匮乏、缺乏有效规划和管理等问题,发展难题则包括农村人口外流、产业单一等挑战。
为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需要合理规划与利益平衡,同时加强社会参与与政府支持。
可持续发展路径在于制定长期规划,强调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并加强政策支持与法制保障。
通过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文化魅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才能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困境、思路、平衡、规划、利益、社会参与、政府支持、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传承、政策支持、法制保障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村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一方面,人口外流、房屋老化、传统产业式微等因素导致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日益凸显;土地利用权、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给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展开探讨,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难题,以及如何在合理规划和社会参与的基础上找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为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思路。
1.2 问题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速,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被拆迁、改造和商业开发的压力,传统文化和建筑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维护其原有风貌和文化传统,但发展的需要又要求改善村落的基础设施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二是规划与利益的冲突,村落保护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但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存在利益分歧和冲突,导致保护工作难以有效推进;三是社会参与与政府支持的不足,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政府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参与程度不高,政府支持不够到位。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独特的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村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传承的重要场所。
传统村落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风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传统村落还是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存了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同时,传统村落还是人们寻求绿色、健康、安全生活方式的良好选择。
二、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挑战传统村落保护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冲击。
随着城市向乡村延伸,传统村落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模式使传统村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影响。
此外,人口老龄化和青壮年离村流入城市,导致传统村落人口减少,村民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承受到了挑战。
此外,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完备,政府投入不足,缺乏专业机构和人才,也增加了传统村落保护的难度。
三、传统村落保护的措施传统村落保护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财政、文化、技术等手段,确保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而言,以下几方面可以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参考:1、确立传统村落保护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根据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生态环境特征,制定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将传统村落纳入城乡规划体系。
2、加大投入,完善保护体系。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村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扶持,提供财政、资金、技术、管理等保障,鼓励社会资本进一步投入。
建立健全的保护机构,完善保护制度和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和保护。
3、促进传统村落的发展。
传统村落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扩展旅游业、农业旅游、文化艺术等产业,保护文化遗产,增加民众获得感,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模式探析》范文
《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模式探析》篇一一、引言山西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地,拥有众多传统村落。
这些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就山西省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发展模式,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山西省传统村落环境保护现状1. 自然环境状况山西省传统村落多分布于山区、河流沿岸等地区,自然环境优美。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使得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 人文环境状况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但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等面临消失的危险。
同时,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许多年轻人离开村落,导致文化传承断层。
三、山西省传统村落发展模式探析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绿色发展的方式。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以改善生态环境。
2.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中的建筑、文化遗产等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应加强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弘扬传统文化。
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文化展览等方式,加强文化传承和教育。
3. 推进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推进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破坏。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4. 强化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在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传统村落是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境。
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的侵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被拆迁、改造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损坏和破坏。
二是人口外流导致传统村落人口减少。
在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许多农村人口外流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了传统村落的人口减少,村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
三是经济活力不足。
由于传统村落的农业生产和传统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村民生活和发展需求,村落经济活力不足,导致了传统村落的发展困境。
四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重重困难,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制定相关规划和措施,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管理。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
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可以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吸引游客和资金,增加村落的经济收入,增强村落的经济活力。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加强青少年和村民的文化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爱护传统文化的人才,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是优化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政府应当加大对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加强对村落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与反思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与反思发表时间:2017-12-25T15:52:35.75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0月作者:周长娟董飞范梦琦[导读] 传统村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经济、旅游等综合价值的文化遗产。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358摘要:传统村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经济、旅游等综合价值的文化遗产。
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以及对既有的保护机制的反思,,进而提出价值导向的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框架:完善传统村落价值认定评估体系,健全保护与监管机制,实行精准保护与分类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价值评估;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和文明大国,传统村落是我国文化的根植所在,对其保护体现了一个具有深远的文化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的东方文化大国对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坚守。
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是消亡的严峻形势。
在我国城镇化水平从 1978 年的 17. 9%提高到 2015年的 56. 1% 的同时,村庄的数量平均每年以接近3000 个的数量递减,大批传统村落正在或面临消亡。
国内学术界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逐渐重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更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2012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活力的若干意见》下发。
同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门下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对传统村落的调查工作,并进行专家审定工作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甄选。
基于以上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既有的理论研究,进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对策探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
谢谢观看
三、对策建议
1、加强保护力度
1、加强保护力度
报告建议政府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 保护责任和义务。同时,设立专项资金,为传统村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用于 修缮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文化等。
2、控制过度商业化
2、控制过度商业化
针对过度商业化问题,报告提出应限制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规模和强度,避 免过度商业化对历史文化风貌的破坏。同时,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提高旅游业 者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过度商业化
2、过度商业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传统村落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一些投资者和 开发商利用村落的资源优势,大肆开发旅游项目,导致商业化氛围过浓,破坏了 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
3、人口外流
3、人口外流
由于传统村落缺乏产业支撑和城市优质公共服务的吸引,大量村民外出务工 或迁居城市,导致村落人口锐减,出现空心化现象。这给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带来了巨大压力。
一、传统村落的背景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统村落的背景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百年以上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村落。我国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中 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被列为国家级或省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这些村落不仅拥 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自然景观,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保护与开发的措施
3、推进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制定科学合 理的传统村落规划,明确保护开发的方向和重点,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三、保护与开发的措施
4、加强传统建筑保护与修缮。对传统建筑进行分类评估,制定不同的修缮方 案,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个人和企业对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外流,传统村落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困境。
本文将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展开讨论,探寻解决困境的思路。
一、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涌入,造成了资源的过度集中。
这种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传统村落的生存压力,部分村落因为缺少劳动力而面临着逐渐荒废的命运。
2. 人口外流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或者到城市定居,导致了传统村落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
村落里普遍存在缺乏年轻有活力的劳动力,而且年轻人对传统村落不感兴趣,导致传统村落发展的动力不足。
3. 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机制受限于传统村落的规模和管理体系,很难形成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机制。
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也存在不足,缺乏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难以实现真正的保护和更新。
二、传统村落发展的思路探讨1. 加强法律保护与政策支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专门的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资金投入,制定专项资金和政策,鼓励开发建筑、旅游业等相关产业,提升传统村落的综合经济实力。
2. 引导年轻人回归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增加年轻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他们对传统村落的兴趣。
可以引导适龄青年通过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等措施,回归乡村发展,共同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3.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根据传统村落的资源禀赋和文化传统,发展产业,提高村落整体经济实力。
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方式,推动传统村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村落的吸引力和综合实力。
4. 引进专业力量和技术支持针对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保护等问题,可以引入专业的力量和技术支持。
通过与有关高校、专业机构合作,引进专业技术和人才,提升传统村落的管理水平和保护能力。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传统村落是指保存了一定历史文化价值,以农业生产和世袭社会关系为核心的古老村落。
在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被拆迁和改建的危险。
保护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文化,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保护传统村落,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认知和评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古建筑的保护,而是要全面考虑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环境和当地村民的生活现状。
通过详细的村落调查和文化遗产评估,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为今后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应该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新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是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需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找出其保护和利用的可行性路径,结合地域特色,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要促进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和振兴。
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是保护和利用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内容。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应该承载着土地、历史、人文等多重文化内涵,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
通过对传统建筑、优秀传统工艺、民间风俗习惯等进行抢救性和系统性保护,促进传统村落文物的合理保护利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成立传统文化研究院、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设民间传统手工艺课程等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挖掘乡村的古老文化传统,传递给下一代,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村落的文化振兴。
通过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增加村子的文化知名度,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多渠道培育传统村落的文化氛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塑造乡村新的文化形象,为当地村落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传统村落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村落正面临着严重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问题不容忽视。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和遗失的危机。
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外流和老龄化,许多传统村落的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村落的人口锐减,甚至有些村庄面临空心化和荒废。
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经济利益,在传统村落周围兴建高楼大厦,大大影响了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文化。
道路交通的便利化和现代化设施的引入也影响了传统村落的原貌。
而一些传统建筑的拆除和改造更是严重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思考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策略和途径。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政策的支持。
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明确传统村落的文物保护地位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政府还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传统村落的村民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保护和维护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
加强公众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是十分重要的。
公众应该增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喜爱。
只有当公众意识到传统村落的珍贵和不可替代的意义,才能够积极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工作中来。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还需要专业化的团队和人才。
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考古学、建筑学、美术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应该鼓励和支持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组建专业化的保护团队和机构,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
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讲座、研讨会和展览活动,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提高专业人才的整体水平。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不仅仅是保护传统文化,更是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当地经济的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方面是要保护传统文化,保持和传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还要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同繁荣。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空间。
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传统村落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选择了省份的几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态度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1.传统村落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我们所调研的传统村落大部分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改造,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其次,部分传统村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丧失了传统村落的特色,出现了商业化开发和过度商业化的现象。
此外,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不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2.村民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态度和需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持支持态度。
他们希望村落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同时也能够利用传统村落的资源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提升经济效益。
一些村民也表示希望政府对传统村落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改造,并提供就业机会。
四、问题分析1.保护问题首先,部分传统村落面临着建筑物老化和退化的问题,需要进行修缮和保养。
其次,由于人口外流和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村落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也给传统村落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最后,缺乏相应的保护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得部分传统村落的保护措施不力。
2.利用问题传统村落的利用需要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商业化的开发模式使得部分传统村落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其次,传统村落的支撑设施不完善,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还需要与当地村民的利益关系互补,使得村民能够共享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五、解决方案1.加强保护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并加大对传统村落的资金扶持力度。
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逐渐被人们遗忘。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合理的村落布局、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
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传承。
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传统村落是我国古代城市、乡村、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表现。
在我国历史上,传统村落是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
如今大量村落因城市化的发展逐渐消失,村落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村落保护具有巨大的文化、社会、经济意义。
保护传统村落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传统村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体系也是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村落保护还能促进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
村落文化能为乡村旅游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拉动经济发展。
二、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村落保护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城市化的发展、村落迁建、房屋拆迁等。
城市化对村落的影响尤其大,城市化浪潮下,大量村落开始衰落、消失。
许多村落需要维修、改造或重建,但是现有的保护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
同时,保护传统村落还面临着文化传承的问题。
国家需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要重视村落的物质保护,还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实现传统村落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文化教育,传承村落文化。
国家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的资源,构建村落文化与普及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向学生灌输文化知识的方式弘扬民族文化。
2、合理利用,加强维修。
传统村落的空闲资产可以适度利用,制定合理的利用政策,使传统村落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同时,国家还可以加大对传统村落的维修力度,让村落得以长久存留下去。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传统村落是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和困境入手,探讨保护与发展的思路,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及困境1. 保护现状:中国各地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村落,其中不乏一些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如江苏扬州的个园,浙江诸暨的西兴,安徽绩溪的宏村等。
这些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了历史风貌区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也日益重视,建立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专项保护项目。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保护为主,因地制宜,利用为辅”的工作思路,注重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2. 困境分析: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困境。
建筑老化和文物破损严重,传统村落内的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和青砖瓦石,长年风吹雨打,很多已经出现了倾斜、开裂、腐朽等现象,急需修缮和保护。
传统村落的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旅游开发和城市化对于传统村落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是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使得传统村落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流转和农民迁移,加剧了传统村落人口流失和文化衰败。
二、保护与发展的思路1. 强化法律法规保护: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立法保护,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明确规范传统村落的保护范围和内容,明确政府、社会和个人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职责和义务,有效维护传统村落的完整性和文化价值。
2. 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展田野调查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清理和整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档案和实物,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分类建立传统村落的文化档案和数据库。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一些思考传统村落是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
正是这些传统村落中蕴含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感受,吸引着游人和研究者的目光。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冲击,传统村落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是一项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工程。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不仅仅是对建筑和环境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村落文化的传承。
相传统村落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感受和人文内涵,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库。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工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其建筑和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其文化内涵的传承。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挖掘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而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应该是一个环境保护工程。
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往往是靠近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强烈。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工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村落的建筑和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村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扶贫和生态保护项目,帮助村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生态资源,从而促进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应该是一个社会责任工程。
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责任保护传统村落,保存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工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可以通过参观、捐赠等方式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普通公民共同参与。
政府需要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护传统村落,企业需要通过投资和开发来推动传统村落的利用,民间需要通过参与和支持来促进传统村落的传承。
只有政府、企业和民间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使我们的传统村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是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积淀需要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是村落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愈发明显。
如何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探讨可能的思路与解决途径。
1.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的冲突传统村落的建筑、风俗、信仰等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传统的传承。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成为了旅游景点和商业开发的对象。
在商业开发的过程中,一些原有的传统文化和建筑往往被改造和破坏,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人口外流与村落衰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传统村落的人口外流。
村落里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年轻人的减少导致了村落的衰败和发展困境。
传统村落的偏远地理位置和相对落后的设施也限制了村落的发展。
3.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平衡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困境:发展需要经济支持,而经济支持又容易破坏传统文化。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大难题。
1. 加强村落规划与管理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从源头上进行规划与管理。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加强村落的规划与管理,严格控制商业开发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实行严格的文物保护制度,保护传统建筑和风貌,维护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
2. 引导观光旅游与文化体验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需要注重文化体验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引导观光旅游开发中,应该强化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在改造村落的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提供文化体验的活动,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体验传统生活,增强传统村落的吸引力。
3. 发展文化产业与农业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发展文化产业与农业成为了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与思路探讨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发展的迅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文将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困境以及可能的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一、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年轻人纷纷离开传统村落,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这导致了许多传统村落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的流失也造成了传统村落的人口减少,甚至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着濒临消失的危险。
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破坏了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导致了村落内部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甚至一些传统村落的原貌和特色也因此消失。
传统村落的建筑遗产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由于传统建筑的老化和维修困难,许多传统村落的建筑遗产面临着倒塌和毁坏的威胁,这不仅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损失,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1. 缺乏有效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主要以政府管理为主,但缺乏有效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一些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的保护措施,导致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不能得到有效推进。
2. 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往往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利益最大化,破坏了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严重影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3. 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的淡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的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许多年轻人不再愿意留在传统村落,导致了传统村落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 加强政府管理和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制定并完善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投入力度,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一、引言传统村落是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村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的现状1. 保护政策自199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通知》以来,中国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如2012年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2012-2020)》和2019年发布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建设规划指南(试行)》。
这些政策的出台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得到了大力推广和支持。
2. 调查和评估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近年来,中国各地开始开展传统村落的考古勘探、历史文献梳理、空间和景观分析等工作,以期获取更多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和现状进行评估。
3. 保护技术传统村落保护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常使用的技术包括建筑修缮技术、文物修复技术、景观设计技术等。
同时,日益发展的数字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传统村落保护中,如3D建模、遥感监测等,有效提高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效率和质量。
三、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1. 规划落实难度大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但由于各地政府的地方利益、财政状况和管理机制的差异,导致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难以落实和执行。
2. 技术标准不统一在传统村落保护中,针对不同的村落、建筑,所使用的技术和标准也不尽相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国际视野落后尽管中国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国际上同类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理论,而中国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仍较低。
四、传统村落保护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1. 建立全国统一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机制为解决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落实难题,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各地政府的约束和监管。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对于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各界人士持不同意见,故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讨论。
一、传统村落的定义和特点传统村落是指传承了古代建筑、手工艺、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具有精神、历史、文化、艺术等丰富内涵的村庄。
传统村落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中国传统村落由于地域、历史等原因,各有特色,体现出多元文化,不一而足。
2. 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传统村落是农民村庄的代表,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
3. 建筑文化:传统村落的建筑多为传统式样,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4. 生态环境:传统村落保护环保,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二、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目前,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传统村落的土地资源被外来利益者占用和破坏,传统建筑遭受拆迁和改造,这些都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次是对于传统村落文化的忽视和消逝。
传统村落的文化和生态问题缺乏统一的保护标准和策略,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已经消失或面临消失的风险。
三、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传统村落保护不应是一种纯粹的“保存”,而应该是一种“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在清晰了解传统村落特征和现状的基础上,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 传统文化的保护:加强村落建筑保护,尤其是对于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
同时还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保留传统手工艺等原生态文化元素。
2. 村民生活与文化的保护:传统村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保护的重点,要努力保持当地的传统文化与穿着、饮食习惯等民俗风情,还要组织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节日、活动等。
3. 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村落周边的山水等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重点。
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思考
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思考传统村落作为我国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技艺和社会记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它们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传统文化的淡化以及环境的恶化等问题,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变得尤为紧迫。
同时,现代化发展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更是对一个地方独特身份和集体记忆的尊重。
许多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方言、曲艺、节庆习俗等,这些文化元素不仅构成了地方的独特魅力,也为社区的凝聚力提供了源泉。
在如今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保留这些特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的发展,虽极大地提升了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但也常常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人文景观的消失。
乡村的现代化,多表现为城市化的冲击,这种流动性使原本宁静、自然的传统村落面临被遗忘的风险。
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习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许多历史悠久的房屋被现代高楼所取代,碎片化的历史让我们失去了对过去的连结。
在讨论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时,有必要明确保护和发展的定义与方向。
保护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模式的僵化坚守,而是强调对文化与历史价值的理解与延续。
现代化发展同样应当将人文价值纳入考量,而不是单一追求经济利益。
此外,在推动现代化的时候,应当确保当地居民能够参与到规划与决策中来,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参与感,从而更好地结合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
为了实现这一点,各地开始探索不同的方法与策略。
一方面,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为传统村落设立专门的保护类别,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一些成功案例表明,通过制定详细规划,增设文化旅游项目,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与消费,提升当地经济。
另一方面,应鼓励村民参与到传统工艺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中,通过教育机构、文化传承人等渠道,让新一代足够了解和尊重本土文化,从而在内心建立起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自觉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与反思发表时间:2017-12-25T15:52:35.75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0月作者:周长娟董飞范梦琦[导读] 传统村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经济、旅游等综合价值的文化遗产。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358摘要:传统村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经济、旅游等综合价值的文化遗产。
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探究以及对既有的保护机制的反思,,进而提出价值导向的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框架:完善传统村落价值认定评估体系,健全保护与监管机制,实行精准保护与分类发展。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价值评估;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和文明大国,传统村落是我国文化的根植所在,对其保护体现了一个具有深远的文化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的东方文化大国对其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坚守。
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是消亡的严峻形势。
在我国城镇化水平从 1978 年的 17. 9%提高到 2015年的 56. 1% 的同时,村庄的数量平均每年以接近3000 个的数量递减,大批传统村落正在或面临消亡。
国内学术界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逐渐重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更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2012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活力的若干意见》下发。
同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门下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对传统村落的调查工作,并进行专家审定工作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甄选。
基于以上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既有的理论研究,进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对策探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现实意义。
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一)概况从传统村落的现实处境来看,传统村落目前正面临严峻的形势。
在进入21世纪(2000年)时,我国自然村总数为363万个,而到了2010年,仅仅十年的时间,总数锐减为271万个。
这样的消失速度和数量,对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家来说是惊人的。
近年来,由于专家学者的不断呼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问题逐渐引起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的重视,住建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共申报了11567个传统村落信息,但政府对这些上报的村落在政策上如何处理尚无具体方案。
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既包括外在数量的减少,也表现在其内在文化传统的消散。
大多数的传统村落仍然处在自然变迁中,实践中尚未出现实际可行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但所采取的方式与政策仍较为粗疏。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
(二)传统村落损毁现象严重截止到2014年,我国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不超过5000个,而且还在逐步较少。
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即使是已经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仍难逃被破坏甚至是消失的命运。
传统村落的损毁包括自然性损毁和社会性损毁。
自然性损毁是指由于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导致的传统村落建筑的损毁,这属于传统村落损毁的不可控因素。
更为严重的则是社会性损毁,相对于自然性损毁来说,社会性损毁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而出现的,包括两个方面:1.外在传统村落数量的减少城镇化建设和自然村落的合并使得村落数量和面积减少。
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的城镇建设面积仅有1.22万平方千米,而到了2010年,已经增长到了4.05万平方千米,面积扩张了约4倍。
大致上,这些新增的城镇面积几乎就是消失的传统村落面积。
另一方面,为了推进农村扶贫脱贫工作,同时节省管理成本,村落的合并成为主要的方式。
几个较小的自然村落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几个较小的行政村合并为一个较大的行政村。
这导致自然村落数量减少,许多村落呈现“空心化”的状况。
2.村落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传统村落人口老龄化和空巢化现象严重。
传统村落失去了农耕后续力量,这对传统村落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在相对发达的地区,传统村落也面临着原住民迫于生计迁出的问题,迁出后,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原有的生活样态却无法保持,导致传统村落的“空壳”化甚至是消失。
如何保持传统村落居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成为传统村落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传统村落文化流失如果说村落的损毁是不可控客观因素,那么保护不当而导致传统村落文化流失则是重要的主观原因。
这种保护不当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漠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从规划到实施,都缺乏科学的判断,搞大拆大建,一昧地追求现代化,将古建筑拆除,全部建成钢筋水泥的多层楼房,失掉了乡村特有的韵味。
另一方面则是盲目的仿古,打着保护传统村落的旗号,实则是违规开发村落,将村落原住民全部迁出,不顾南北地域差异,建起一批现代材料的仿古建筑,将村落一律打造成江南白墙黛瓦的花园庭院,变成“千村一面”旅游景点。
这是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中极易采取的建设思路,以为用现代化的手段搞出一个田园式的村庄,继而搞旅游开发、观光采摘等就是在留住乡愁,殊不知正是这种方式,破坏了村落原有的文化积淀和特色。
传统村落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家风传承、家族荣誉等人文精神最基本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村落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被打破,村落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也悉数散尽。
如果说建筑是传统村落的生命线,那么,文化则是传统村落的灵魂。
传统村落的保护既要保护生命也要留住灵魂,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留住美丽乡愁。
三、传统村落保护对策探究面对传统村落正在逐渐被破坏、消失的严峻现实,首先应当明确我们做要保护的是什么,即明确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完善对村落价值认定评估,包括传统村落有形的文化实体,还包括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系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的文化空间的保护。
其次,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监管机制尚不明确,很多地方尚未意识到本地传统村落的意义和价值,未意识到传统村落保护在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缺乏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的法律依据和条文。
真正的传统村落是“千村千面”,现有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旅游开发上,将传统村落建设成“千村一面”的旅游景点。
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首先认识到每个村落自身的独特性,做到精准保护和分类发展。
(一)完善传统村落价值认定评估体系在中央四部委全面实施传统村落全国性普查之前,学术界纷纷对传统村落保护提出了价值认定标准,完成了从“片面保护”到“整体观照”的过程。
但由于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政府和学术界长期以来并未对其进行统一定义。
2011年,中央四部委在征求了专家意见后,将判断传统村落的重点放在了其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方面。
2012 年 4 月 16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所谓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通知》明确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对象是村落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方面全面概括了传统村落所具有的人文、地理和民俗的综合价值。
1.传统村落价值认定是对传统村落有形的文化实体的保护物质生活场所是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物化和载体,是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通知》中对传统村落认定的标准来看,“传统村落要具有完整的建筑风貌,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这一标准强调了将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视为传统村落的主要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传统村落是由传统民居及其所创造的可传承的民俗文化组成的有机结合体,“认定标准”将建筑实体视为传统村落物质文化遗产,从建筑材质、风格意向、人文余存等方位加以保护,能够深化对建筑本身及其内部民俗文化的综合研究,为传统村落的延续提供完整的物质文化空间。
2.传统村落价值认定是对传统村落无形的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近些年来,“文化生态学”理论被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中,这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有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传统村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环境,并同周围的环境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其有形的外观,还要注意他们所依赖的结构性环境,将保护由单纯的传统村落保护延伸至以村落为中心的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
传统村落大多选址自然景观秀美,又有人文特点之所,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村落中大多保持古风古韵,富于变化的民居建筑与周围的山水环境融合统一,是民众保持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保护村落自然生态系统,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主要方面。
3.传统村落价值认定是对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古村落是民俗文化的容器,包含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是“某个民间或者传统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或因某种特定的、定期的文化实践所选定的时间”。
200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中启动《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补充项目,宗旨在于“传承和保护以人为本的不同民族的活态文化传统,及由这些文化传统显现出来的独特的文化空间。
”传统村落是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定期集中的地点,存在着各式各样、丰富迥异的“文化空间”。
(二)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与监管机制我国目前建立了《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三法一条例”为基本法律法规的名镇名村保护框架体系,但传统村落概念不明晰,缺乏传统村落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专门性的上位法支撑和明确的目标界定和管理专门要求,只能选择性、参照性执行“三法一条例”。
保护政策处于整体失势和局部失效状态,传统村落仍然面临不断消亡的态势。
因此,要对传统村落实行切实有效的保护,必须完善相关保护与监管制度。
1.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传统村落是一种特殊的村庄类型,其构成既包括有形的建筑层面,也包括无形的文化层面,目前在法律层面,虽然有“三法一条例”,但是其保护还缺乏一部专门法。
在“三法一条例”的基础上应当尽快修改上升为《传统村落保护法》,不断完善监管机制、资金保障等制度,强化社会参与和民主监督,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对传统村落从法律层面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其次,还要建立乡土历史建筑产权保护机制,目前我国已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但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确权工作进展缓慢。
确权是产权制度的基础,目前传统建筑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到,此时确权争议较小,可降低谈判和交易成本,减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