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木兰诗》学案5

合集下载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

《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木兰诗》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语文版

【教学目标】1. 通过教与读掌握该课生字、生词2. 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3.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4. 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重难点】1. 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了解汉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2.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新课二、文学知识简介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三、欣赏诗歌朗读四、自主学习1. 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 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并试着翻译课文。

3. 检查自学效果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鞍鞯.jiān辔.头pèi燕.山yān胡骑.jì戎.机rónɡ朔.气shuò金柝.tuò红妆.zhuānɡ著.我旧时裳zhuó傍.地走bànɡ五、合作学习1. 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

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

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2. 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

3. 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初中课文木兰诗教案

初中课文木兰诗教案

初中课文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她勇敢、善良、孝顺、机智的品质。

4、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以及北方民族的生活习俗。

教学重点: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她勇敢、善良、孝顺、机智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以及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

教学准备:课文文本、注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如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等。

2、提问: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二、自主学习(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将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标记出来,准备与小组成员讨论。

三、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难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

2、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她勇敢、善良、孝顺、机智的品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木兰这一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拓展学习,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以及北方民族的生活习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同时,学生也能够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制度,以及北方民族的生活习俗。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

《木兰诗》教案最新5篇《木兰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语文初一上冀教版第29课(木兰诗)学案

语文初一上冀教版第29课(木兰诗)学案

语文初一上冀教版第29课(木兰诗)学案时间年月日主备人:审核人使用者年级班组号【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知识链接】1、文学常识:《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整体感悟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一般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又热爱和平生活。

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

:【自学导航】1、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把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

品味诗歌语言。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①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唧〔〕机杼.〔〕可汗..〔〕鞍.马〔〕骏.马〔〕鞍鞯..〔〕辔.头〔〕长鞭.〔〕鸣溅溅.〔〕鸣啾啾.〔〕戎.机〔〕朔.气〔〕金柝.〔〕阿姊.〔〕磨刀霍霍.〔〕②用几句简洁的语言,概括故情况节。

③读完全诗,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形象?【合作探究】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第一段写了什么?2、第二段,写木兰紧张地做预备工作,迅速从家动身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

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互文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什么原因要啰嗦地写呢?什么原因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你还能找出其他互文的句子吗?3、赴边途中是详写依旧略写?详写什么?4、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因此“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29课《木兰诗》教案(冀教版初一上)

第29课《木兰诗》教案(冀教版初一上)
木兰改装――详写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样的就略写。
学生发挥合理的想像,先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之后,每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总结。
学生课下完成。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重要文言词语的积存。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珍宝,一直以来,都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在本课设计时,力争表达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注意创设情境,注意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教学成效。但在教学中,也反映出了以下方面的不足:比如: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宽,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时,气氛还不够烈火,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增强等,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2、拓展延伸:
〔1〕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2〕完成«训练与测评»的练习
〔3〕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翌日»
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爱好进行。〕

七年级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和《木兰诗》的文学价值。

2、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诗,积累文言词汇。

3、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她的英勇、智慧和善良。

4、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和富有韵律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全诗。

(2)分析木兰的形象,体会其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用意。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影视片段,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女英雄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讲述她故事的诗歌——《木兰诗》。

(二)文学常识介绍1、介绍乐府诗: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诗”。

2、了解《木兰诗》的背景:这首诗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是一首北朝民歌。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2、小组内交流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重点讲解文言词汇和句式,如“唧唧”“当户织”“军帖”“可汗”“市鞍马”等。

(五)整体感知1、请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胜利归来,辞官还乡的故事。

2、诗歌围绕木兰的从军经历,可分为几个部分?明确: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二部分(第 4 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三部分(第 5 段),写木兰在战场上的征战生活;第四部分(第 6 段),写木兰胜利归来;第五部分(第7 段),写木兰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

(六)人物形象分析1、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1)勇敢坚毅:“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出勇敢坚毅的品质。

木兰诗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木兰诗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木兰诗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更多木兰诗语文教学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木兰诗语文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解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终两段(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过渡语:同学们把握的特别好,让我们带着一个问题一起翻译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要求:1、学生结合解释理解课文内容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军旅生活之苦)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常用作姓氏)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愿为市鞍马(买)动词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过渡语:疏通文意之后,大家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2、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始终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

《木兰诗》教案汇编五篇

《木兰诗》教案汇编五篇

《木兰诗》教案汇编五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木兰诗》教案汇编五篇《木兰诗》教案汇编五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冀教版七上《木兰诗》导学案(含答案)

冀教版七上《木兰诗》导学案(含答案)

29《木兰诗》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2、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4、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学法指导:这是一首很唯美的民歌,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

鉴于此,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在熟读的基础上准确背诵;由于故事家喻户晓所以对课文的理解没有太大难度,关键要能用准确的词语来概括木兰的形象,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要注意学习并体会它的作用。

★学习步骤:一、积累下列知识:1、生字词: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鸣啾啾()胡骑()戎机()金柝()著( ) 傍地走()2、关于《乐府诗集》及《木兰诗》的有关介绍:二、初读诗歌,疏通文意: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 愿为市鞍马( ) 北市买长鞭( ) 胡骑(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再读诗歌,把握内容:1、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2、根据概括各段内容填空,理清课文情节。

代父从军,→()→()→还朝辞官→()→比喻赞美,讴歌英雄四、赏析人物,品读诗歌:(一)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请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木兰的形象。

(二)品读探究:(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木兰诗》导学案 (新版)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木兰诗》导学案 (新版)鄂教版

木兰诗分小组抽签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可领读、组合读、情境读、角色读,读时注意押韵和互文句,然后小组自由展示,其他小组自由矫正评价,教师作最后矫正评价并评选出最具有朗读才能的组(员)。

(1)评选的结果是(2)我对这次评选的看法是4.翻译下列句子(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将军和壮士出征十年,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有的死去,有的胜利归来。

(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头上的金片(旧时女子的装饰物)。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在市集里四处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二)小组合作置疑探读(15分钟)环节要求:我置我疑疑义相析解疑互进献疑待诂1.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_诗歌在语言表现上,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排比对偶的运用,增加了诗文的朗读性,互文的使用渲染了气氛,丰富了内容而不显得累赘。

||排比、对偶、顶真、互文举例略2.品读《木兰诗》完成下列题目(1)对木兰的归来,家人表现如何?哪几句反映了这种态度?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高兴,热情的迎接。

“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2)最后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有什么作用?_从侧面表达了对木兰的赞美之情。

3.新语文实践活动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活动。

2012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如右图)、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

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

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

对这种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个字以内。

(4分)示例一:戏说历史人物是对文化的不尊重。

我国是个崇尚传统文化。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木兰的勇敢、善良、聪明、孝顺的品质;(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3)学会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2. 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木兰诗》原文、译文、赏析等;2. 学生准备《木兰诗》原文,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木兰诗》的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赏析(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木兰的勇敢、善良、聪明、孝顺的品质。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学习木兰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木兰诗》的深层含义;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掌握诗歌鉴赏方法;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针对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3. 深入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孝顺和爱国精神。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 运用朗读、默写、讨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1.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课堂讲解3.1 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2 重点分析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4. 朗读与背诵4.1 学生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2 学生背诵《木兰诗》,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6.1 学生回家后,复习《木兰诗》,巩固所学知识。

6.2 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推荐其他描写女性英雄的诗歌或故事,如《西施》、《王昭君》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主题。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花木兰》,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电影与诗歌的差异,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木兰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激发学生勇敢、坚强、善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木兰诗》的基本内容及其韵律、节奏。

2. 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木兰诗》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木兰诗》。

2. 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

3. 采用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五、教学内容1. 导学: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主题和情感。

4. 案例分析:分析《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探讨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其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主题和情感。

4. 案例分析:分析《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探讨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语文的《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的《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木兰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孝敬和爱国精神;二、教学重点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2. 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3.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读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花木兰精神的理解和感悟;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抄写《木兰诗》并背诵;(2)写一篇关于花木兰精神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木兰诗》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是否有学生未能跟上教学进度,需要采取什么措施进行辅导?4.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5.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有所提升,如何进一步巩固?七、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反馈;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变化,进行积极的评价;4. 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木兰诗》学案2冀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9课《木兰诗》学案2冀教版.doc
个案补充




二、整 体把握
1、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说木兰形象。
2、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从军缘由——()写
出征前的准备——()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写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写
凯旋辞官——()写




请梳理本节课知识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课外文言文阅读
木兰者,古时 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 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 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布置
作业
推荐阅读
法国司汤达《巴玛修道院》、法国作家梅里美《卡门》,两部小说中的吉娜、嘉尔曼的描写段落。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木兰诗》学案2冀教版
学习目标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 作特点。
3、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复习旧知

《木兰诗》教案(5篇)

《木兰诗》教案(5篇)

《木兰诗》教案(5篇)《木兰诗》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悟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布满传奇颜色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参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方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具体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悟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争辩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参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由于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学案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学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木兰诗》教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教课目的:1、认识这首诗的民歌特点。

2、掌握诗文的含义。

3、认识木兰形象。

教课时间:二教时第一教时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月和木兰其人。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饰后用文字记录下来。

民歌是能够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以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时期(386 — 557) 。

北魏 ( 又称“后魏” ) 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开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址,在魏太武帝期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间战争尤其惨酷,至449 年才完全击败柔然。

③木兰可能实无其人,因此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想或疑神疑鬼,我们用不着追查。

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豪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建出来的二、正音、解词。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议论这首诗的民歌特点。

步骤是: (1) 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

(3)依据学生答问状况再发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

①诗中大多数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常说话并没有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

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改正、润饰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赏赐百千强( )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雄雌( )
6.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如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是说“秦时汉时的明月,秦时汉时的关”;
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说在清风明月半夜里别枝惊鹊,在清风明月半夜里鸣蝉。
本文中哪些句子采用了这种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巾帼英雄。
5、分析这首诗叙述的详略。
诗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写得详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六、体验交流互动释疑
请同学们任选下面三个话题中的一个话题,进行说话练习。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你”就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 )
鸣溅溅()鸣啾啾()胡骑()戎机( )金柝()
著( ) 傍地走(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 (人名)编的《》,这
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
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双兔傍地走。走:古义:今 义:
(3)策勋十二转。转:古义:今义:
(4)赏赐百千强。强:古义: 今义:
(5)阿爷无大儿。爷: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市:意思: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意思:
(3)策勋十二转。策:意思:
二、整体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合作探究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7.文中数词虚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我还知道以下成语中数词的用法,如同上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四个)
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2、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本节知识框架:
一、文学常识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删除红字部分)
8.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
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9、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现在的意思是:
学后
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 .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
木兰纺织→木兰→木兰→
木兰→木兰
(最后一节是一段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③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读时要读出节奏感,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疏通诗篇大意。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 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 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 采。
5.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北市买长鞭( )胡骑()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检测部分(课内检测能很好的检 测本节内容)
1.给加横线字注音。
第一部分(第1-3 段)
第二部分(第4段)
第三部分(第5-6段)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
4、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总之:木兰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就是位巾帼英雄。
二、需要注意的字音,请在汉字上方注音。可找生去黑板板书个别字音,督促其对汉语拼音书写的关注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胡骑戎机朔气
金柝红妆著我旧时裳傍地走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吗?(导入简洁)
二、读文章,疏通文意
①全班齐读,与对子组比速度;
②学生分组进行读比赛。并找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效果。
木兰诗
课题
总课时
3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力争学生能当堂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体会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
2、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感受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2、《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3、“巾帼”由来:帼,妇女头发上的饰物。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装饰物。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意谓司马懿如同妇人。后以“巾帼”为妇女的代称。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
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中的“,”一句诗文。
⑨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8、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修辞知识----互文:
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有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古诗文中由于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限制,常常用互文见义的表达方法,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备的意义,增加语句的内涵。(结合例子易于理解)
第三课时
一、细节研讨,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
这样写繁琐吗?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 用?
第二课时
一、字词积累关注文言实词的用法。
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通,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