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
程国柱
道路线形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飞
Petri网系统建模与仿真实验课程教学探讨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杨春玲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
徐奉臻
现代化:思政课“三进”之新学术生长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安实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对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借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刘卓
全面收费制背景下研究生奖助体系调研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Βιβλιοθήκη 马春光现代密码学叁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李宏亮
动力学

东北农业大学
张建设
大学基础摄影教程

东北农业大学
杨明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东北农业大学
黄恩东
国内10所农业院校及省内5所高校近年主要办学指标的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
权龙哲
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东北林业大学
李禾
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东北林业大学
乜晓燕
美国大学生参与学校共同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东北林业大学
刘甜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研究与走向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
韩冬荟
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力杠杆

东北林业大学
吴德东
《环境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效果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刘方媛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研究

高等工科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材化学院为例

高等工科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材化学院为例
究 生的 培 养 模 式 。
关键词 : 工科 ; 日制专业学位研 究生; 全 培养模 式 全 日制专业学位是 相对 学术 型学位而言的学位门类 , 为了进 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是 步完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 系 、 推进研究生教育模式 多样化 而生 的 1 未有适 当的激励机制 . 4 产物 , 目的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高层次应用 其 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 生教育要 发展 , 必须依靠社会 支持 、 校企 型人才 。2 0 是面向应届本科毕 业生招收全 日制 专业学位研究 合作 、 0 9年 学校投入 、 师生参与来共 同实现 , 只有 集中全方位 的力量才能 生的第一年 ,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 生计 划数 5万 ;0 0年 国家 保证全 日制专业 学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 , 全 21 由于我校对培 又在 2 0 0 9年的基础 上减少学术型硕士 3 . 8万名 ,增 加全 日制专业 养全 日制专业 学位研究生 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 导致大部分导师 型硕士 38 .万名 Ⅲ;0 1 2 1 年我国全 日制专业型硕士生招生数 已占硕 对指导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不高 , 由于大部分校企联合 士生招生规模的 3 %[ 对于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不断扩招 的发 都要依 靠行 业需求 、 0 2 1 , 教师个人关系等维 系[ 很 多导师怕麻烦不愿与 3 1 , 展趋 势 , 其培养模式 中存在的问题 、 培养质量 的影 响因素 、 培养模式 企业主动合作联合指导学生 , 还有 部分年轻教师未 曾有过与企业合 的改革与对策等问题得 到了广泛 的关注 。 作 的机会 , 尽管他们 的积极 性很高 , 但是想把 自己的学生送 到企业 全 日制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正处 于不 断探 索的初级阶段 。 实践也是力 不从 心 , 正是 由于激励机制不 当 , 这 导致企业 和导师参 针对哈尔滨工程 大学材化学 院专业学位研究 生的学 习现状及 培养 与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 中存在 的课程设置 、 教学方式 、 专业实践等 问题进行探究 , 积极探索 2探索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的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模式 。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文化的剧 烈增 长 , 当今社会行 业分 1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全 工 日渐精细 , 对职业 的技术含量及专业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 6 1 , 11 . 社会认可度不高 , 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等工科 院校如何制定 出可行性强的研究 生培养 方案 、 建立完善的培 由于全 日制专业学位是研究生新兴的培养类别 , 培养模式正在 养过程规章制度 、 探索 出一套培 养质量有新提高 、 实践创新能力有 不断完善 , 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 社会认可度不高 , 广大考生对全 日制 新 突破 、 专业 领域知识有新 内容 、 更加符合现代社会 需求的全 日制 专业 学位的概念模糊 , 今后就业去 向迷 茫 , 之用人单位并 未发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型培养模式 , 当前专业学位可持续发展的迫 对 加 是 现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能力 、 技术 开发创新 等方面明显高 切任务 。 于学术型研究生 , 这就对专业学位研究 生的培养 提出了新 要求 。生 21 . 扩大招生宣传 , 提高行业认可度 源质量是保障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质量 的前提和基础1 3 ] 。材 学校 一方 面应 通过媒体 、 会议 、 到兄 弟院校宣传考 察建立合作 化学 院 2 0 — 0 年招收 的全 日制专业学 位硕士生基 本为推荐免 关 系等形式大力宣传全 日制专业学位教育 的宣传力度 , 09 21 1 使广 大考生 试和 调剂 而来 , 中调剂 占大多数 , 其 而且大部分调剂考 生碍于不想 认识到全 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属于 同一层次 、 同 不 重考而选择专业学位。因此 , 让广大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位 的特点且 培养类型的教育方式1 另一方面 , 3 ] 。 辅导员要对专业学位毕业生 积极 自愿报考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 环节 。 进行就业指导 , 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 信息 、 帮助就业 , 由于我 院仅有 1 培养方案有待完善 、 . 2 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两名毕业生 , 毕业去 向还算乐观 , 均为科研院所 , 但是 面对今后越来 我院专业 学位硕士生课程设置 中, 9 %的课程都与全 日制学 越多的毕业生 , 有 0 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为学生们解决就业 问题 。 术型培养 方案的课程重复 , 而实践类课程也 只有两 门 , 基本上与学 22建立理论 和实践知识 相结 合的课 程体 系 , . 改进教 学方 式 , 提 术型硕士生处于同一课 程设 置体 系 , 未能明显突 出全 日制专业学位 高教学质量 研究生培养应用技 术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 专业学位研 究生 的培养实 教学 内容上 , 应采取理论 与实践高效 有机相结合 的方式 , 出 突 行双导师 制负责制 , 内、 校 校外导师共 同协 助指导学生完成 学位论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上要围绕职业发展特点 , 增加职业资格认 文 , 而 , 院 现 实 的状 况 是 校 内教 师 的理 论 指 导 占 主要 地 位 , 大 证所需的课程 , 然 我 绝 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 挂钩。 例如 , 院环境 我 多数 任课 教师的实践经验少 、 实践水 平较低 , 导致教 学效果不佳 , 缺 工程专业 可增加一些生态治理与修复 、 环境微生物修复等热门研究 乏专 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经验 , 教学过程 重理论重传授 、 轻实 践能力 方 向, 在课 程设置上 可增 加污染生态学 、 垃圾 回收利用等 与 日常生 的培 养1 使学 生体会不到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的特 色并 从 中得 到应 活密切相关 的应用型课程 , 4 1 ,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探索 自身生活环境奥 有 的收 获 。 妙的欲望 , 又能提高学生主动科研的积极性 。 1 . 3专业 实践 环节相对 薄弱 以专业基础理 论为先导 、 注重 学生实践动手 能力 的培养 、 用 采 全 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目标是培养高层次 、应用型 、 科研 小组研讨 、 专 学生定期 汇报 等方式丰富教育教学体系 ; 合理 引进 业 型人才 , 我们要培养更 多的工程师 和技 术类人才 , 来适应社会 发 人才 , 从企业引进实践能力强 、 质高 的优 秀人 才来我 院任教 ; 素 选派 展及相关行业 的广泛需求。 教学专业 实践环节是培养全 日制专业学 青年骨干教师到相关行业 进行挂职锻炼 、 参加技术培训 ; 邀请相 关 位研究生 的生命线I 5 1 。由于部分 导师未 能联 系上相关 企业联合指导 行业 技术骨干 、 行业代表 到学 院进 行客座讲授和学术交 流 ; 双导 师 学生 、 我院的产学研基 地不 能满 足广 大研究生 的科研 方向等多方面 制应落到实处 ,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 促进校企合作 , 达到产 、 、 三 学 研 的原 因,我院有约 3 %的学 生未能进入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 , 5 而 者有积结合 ; 极鼓励学 生参加 国际会议 、 积 出国培训 、 办学术 报 举 是同学术型硕士一样在校内实验 室完成专业 实践 , 专业实践环节 推 告 、 建立科研实践小组 , 拓宽知识面 , 为创 新性科学研究 注入新 思路 进 困难重 重 ; 有一部分原 因是 我院实验条件不 足 , 建设资金 和 和新 见解 。 还 受 场地 的制 约 , 多实践类课程 无法顺利进行 , 很 导致专业 实践环节不 23以学科建设为导 向建设科学实践基地 . ( 下转 5 0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管理办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管理办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力度,规范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的使用,明确各级职责和经费的使用办法,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经费的使用范围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包括教学研究立项、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多媒体课件、题库等由学校投入的相关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的建设经费、维持发展费等,不包含奖励费用。

第三条经费的使用原则(一)院(系)主体、规划先行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院(系)是建设工作的主体。

各院(系)要根据学校总体要求,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论证,制定本单位的本科教学建设规划。

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要统一规划、统筹考虑,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建设规划的贯彻落实。

(二)监督保证、务求实效各院(系)要加大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的过程管理和中期检查的力度,务求实效。

院(系)对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要对所承担的项目每学期开展阶段自查,并将项目建设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备查。

院(系)可根据项目建设情况,对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进行二次分配。

学校也将在院(系)自查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的抽查,对于建设情况不好的项目可予以缓拨、减拨或终止拨付经费;对于建设情况好、学生受益面大、符合学校、院(系)发展方向的项目可增加经费投入。

对于超过建设年限的经费,学校将予以收回。

(三)专款专用、厉行节约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按照项目开支范围支出,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经费的开支必须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贯彻统筹安排、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厉行节约的原则,保证项目高质量地按期完成。

第四条经费的管理(一)经费一般按年度划拨,具体拨付标准和拨付办法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校教务处根据各相关项目的经费标准和年度拨付比例,及时将各院(系)的项目经费额度以书面形式通知校财务处和各教学单位。

(三)校财务处在接到通知一周内,将经费划拨到各院(系)。

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管理办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管理办法

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管理办法哈工程校发〔2016〕17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是组织与实施教学的基本单元和有效载体,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强化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体现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

第三条课程建设坚持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水平领先、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

第四条基层学术组织应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主体作用,全面承担课程建设责任,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系统规划。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五条全面性原则:基层学术组织应对课程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教材等予以全面考虑,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整体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第六条导向性原则:基层学术组织应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明晰课程自身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毕业要求的关系,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果。

第七条稳定性原则:基层学术组织应立足一段时期内人才培养目标发展的总体趋势,保证课程建设体现时代性,同时兼顾稳定性。

第三章课程类别第八条本科生课程体系由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包含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与技术基础课程、基础实践环节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环节、专业选修课程)构成。

第九条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学位课(包含校级公共课、学科学位课)、选修课(包含校级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与综合环节组成。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环节组成。

第四章课程准入及退出第十条课程准入(一)课程准入主要是指课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相应要求的准入。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课程设置的依据。

(二)学院(系、部、中心,以下统称学院)应制定完备、科学的课程准入流程,组织完成拟准入课程的申请、审核等系列工作,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课程质量。

在哈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哈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 - &4-Fra bibliotek科 诺
科 教文化 l l l
白 永
在哈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尔滨 师 范 大 学 , 哈 黑龙 江 哈 尔 滨 100 ) 5 3 1
摘 要 : 学管理作 为高校管理 的基本活动和 中心环节在 高校 中具有 重要 的地位和作 用, 教 它是教 学活动正常运行 的基础 , 也是提 高教 学质量的 重要保证。 由于某些历史和现实的原 因使得 目 前教学管理 中仍存在许 多问题 , 为突出的矛盾是质的发展跟不上量的扩张, 最 致使本科教学管理无论 在认识上还是在管理手段上都存在许 多问题, 影响到人 才培养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提 出了 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 高校 ; 普通 教学管理 ; 问题 ; 对策 分是集中在学校 的教学管理职能部 门手 中的。 设 、 师资 队伍建设 、 实习基地建设 、 教材建设 、 教 教学 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严格按照上级行政 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教风学风建设以及 院系教 命令办事 , 缺乏管理的 自主权 , 管理人员按程序 学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学生 的学籍管理和教学 办事 ,不能充分发挥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 秩序的管理与监督 。( ) 3 推进学分制改革 , 制订 性; 同时 , 在高校 内部 , 职能管理部门和院系教 了一系列学分制 教学管理制度 。4 引入激励竞 () 学管理人员是 教学 计划的制定者 和监督 者 , 是 争机制 , 充分 调动全员参 与教学管理 的积极性, 支配教学运行 的核心和主体 , 在管理方式上 , 采 激发教、 、 学 管三方面的活力 。5 规范和完善 教 () 取行政方式维持教学工作的运转 , 而广大教师 学计划的质量管理 。6 制订一整套的教学管理 () 只是教学计划的执行者 , 他们被动地接受工作 文件 , 如教学管理 、 学籍管理、 教材建设和管理 、 安排, 完成分配的教学任务 , 在教学 中的主体地 有关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 、 理论教学的管理 、 实 扭转 的 。 因此 , 育 思想 、 育 观 念 的 继续 改 革 位得不到体现 , 教 教 其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 主体性和 践 教学 的管理 、 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管理 。 与更 新 ,依 然 是 当前 和今 后 普 通 高 校教 学 管 理 创造 性 难 以 调 动 。 2 改进教学 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 3 推进教学 改 革 的首 要 侧 重点 。 1 . 学 管理 评 估 体 系 不 健 全 。 实 际 的教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 院校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 7教 在 1 . 学 管理 的 目的 、 2教 任务 不 明确 。我 国 由 学 管 理 中 , 估 体 系却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问题 : 学 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 评 教 是教学管理现代化的 于高 等 教 育规 模 发 展 速 度 很 快 , 已经 从 精英 教 评价缺少规范 , 诸如教学评价由谁来操作 , 在什 重要内容 , 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有效途 育 转 向 大 众化 教 育 的 阶 段 ,这 个 新 形 势对 高 校 么时候进行, 如何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 评价的 径 。 的教学管理提 出了强烈的挑战 ,对高校教学管 结果是否公开等问题 , 2 . 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1 3 在许多高校 中并无定法 , 理的 目的, 任务有 了更高的要求 , 但是许多高校 导致教学评价流于形式。许多高校 尚未建立起 2 .在教学管理队伍中建立竞争机{ 。 .2 3 5 | 教学管理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特别是 以教学评价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制 ,没有形成 2 .要树 立教学研究 与科学研究并 重 的 .3 3 新 升格高校 、 合并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 , 管理理 科 学、 有效 、 简便 的适合 自 学校、 身 满足不 同需 意识 。 念 和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 ,对高校 要 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学历不 234规范教学管理 。 .. 教学管理的 目的、 任务没有深刻 的理解 , 这将影 高 , 系统 的高校教育管理知识 , 缺少 且终 日 忙于 2 . 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 .5 3 响和制约教学 管理质量的提高。 事务 , 缺少业务学习和培训机会 。 管理水平得不 2 建立 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的教 . 4 1 教学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 3 在哈高校 到提高,从而使高校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 学管理模式 。为 了使 目 标管理在教学管理工作 “ 学校没有重视教学管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 只 专业师资 队伍的建设。 中有效运作 , 我们应该从以下 n . 个方面着手 : 第 是在有教学检查或教学质量评估的时候 ,才大 2提高在哈高校教学 管理效率的策 略 深入调查研究 , 确定工作 目 ; 标 第二 , 贯彻落 抓教学管理 。 但随着检查或评估的结束 , 管理力 21 . 转变教学管理思想 、 更新教育观念 。高 实教学管理工作 目 。 标 度也大打折扣 , 很少考虑长远 的发展和进步” 等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 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 。 2 建立健全教学 管理的质量监控和信息 . 5 这来 自两方面的原 因,一方面学校对教学管理 质量的重要 因素 , 也是教学管理体 系有效运转 反馈系统。在建立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 岗位的不重视 。 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对 自 身 的前提。只有在高等学校发展中产生强烈的责 面 , 主要做好 以下几方面工作 : 一要注重管理制 工作不重视。 任感 、 紧迫感 , 在理论研究中提 高对高等学校教 度建设 , 这是实 现规 范化 、 科学化管理 的关键 。 1 . 4教学管理重数量轻质量 , 重视对教 的管 学质量保障理论的认识 ,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意 二要全过程监控 , 如建立 了贯穿期首 、 中、 期 期 理忽略对学 的管理。 近年来 , 了满足改善办学 识 。 为 末 的教学检查制度。三要网络化监控 ,包 括以 条件的需要和迅速扩大办学规模 的需求 ,各级 22建立健 全教学管理 制度 。加强制度建 校 、 教学管理部门为主的教学监控链 , . 院 以学生 政府加大 了对教育的投人 ,各个普通高校也努 设 ,完善和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学 信息员 、 教学督导员等为主的信息反馈链 , 以学 力 多方筹措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建 质量 的有效措施 , 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水平 , 并 工部等为主的学生管理链 。 四要多渠道监控, 如 设, 如大搞教室、 实验室 、 行政办公用房的建设 , 使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 、 规范化的基础性工作。 评教评学 、 毕业 生调查 、 学情调查 、 教学主任例 而且积极增 添体 育设施 、 实验设备、 网络系统 、 2 . 教学管 理制度 既是 组织实 施教学 活 会制度等。五要多形式监控 , .1 2 如考试监控 、 考核 图书资料等 , 力求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标准 。 但是 动的依据 ,同时又对教学 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 监控、 制度监控等 。 六要健全质量管理 队伍 。 学 学校只注重了数量上的快速增加 , 直接用于质 作用。教学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教学管理制度 的 校要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的队伍, 包括来 自教师 、 量方面的经费更是有限。同时高校在教学管理 创新 。 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 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学生 、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几方 面的质量管 理与 方面只重视对“ 的管理 。 教” 是关键 。 ‘ 监督 队伍 。 七要加强教学质量检查 。 对包含影响 1 . 5教学管理缺乏创新。 在哈许多高校的教 222普 通高校在 对学校 的教学管 理体 系 教学质量 的各个环节 和方方面面进行检查 与控 .. 八要完善各类 教学评价。 九要设立校内校外 学 管理只是停留在 常规管理上忽视甚至放弃 教 与运行 机制进行较为深入 的研究 的基 础上 , 在 制 。 学 管理 的创新。 显然 , 常规 的教学管理对于维持 实践 中由教务处牵头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的 监 督 体 制 学校 的正常教学秩序 、教学环境很有必要 。但 工作 :1 在构建教学管理体系过程 中 , () 要实行 2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 6 要做到真正意义上 是 , 理是一门科学 , 管 管理过程又是动态过程 , 了学校 、 学院、 教研室 ) 系( 三级 管理体制。 2 加 的教授治校 , () 充分发挥校代会民主监督作用, 要 如果教学管理只是维持规 范化条件下的常规运 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如在教务处新设立了教 严格监督校长等管理者对管理法规制度 的贯彻 行 , 味的墨守成规 , 一 不思索、 探求管理的新方 学质量科和实验教学科 ,并倡导建立学习型教 执行。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分流 , “ 探索新的教 法、 新理念 , 那么管理的思路就会越来越窄。 学管理组织 ; 各教学单位是教学实体 , 全面负责 学管理体制。” 特别要强调废除名 目 繁多的评奖 1 . 6教学 管 理 组织 的权 力倾 向 性严 重 。 哈 本单位 的教学 、科研 和社会服务等计划的制定 与选拔 , 在 还高校以安静的治学环境。 为中材制定 “ 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行政权限 , 一般来讲 , 大部 与实施 , 具体负责课程 建设 、 专业建设 、 学科 建 规则 , 为天才预留空间” 是高校管理的精髓 。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蔺兵兵,车承军,张洪田,丁波,郭秀颖(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摘要] 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综合利用并合理配置文化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各环节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组织管理行为。

在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着众多挑战。

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教学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运行管理;问题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综合利用并合理配置文化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各环节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组织管理行为。

在教学管理中,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它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以校、系(院)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

其具体内容有:制定课程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科学研究训练的组织和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师工作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是教学决策与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完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和高效。

一、应用型本科教学运行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管理中项目最多、内容最复杂、不确定因素最多的一个管理环节,如何加强教学运行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所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为高校教学管理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

建立完善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是我院完成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的意义深远的基础性建设。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尽管几年来按照本科教学规范和要求进行了教学运行管理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某些层面难免还没有完全摆脱专科管理的影子,在思想观念和管理规章制度方面还有待于更新和提高,其教学运行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与本科教学的规范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理念陈旧、教学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管理工作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地方院校管理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

地方院校管理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

2016.11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我国普通高校扩招以来,地方院校承担了主要的扩招任务,其中管理类本科招生规模居于前列,因此,管理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对我国地方院校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用人单位对管理类毕业生能力和素质下滑的质疑,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结合社会需求和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了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将专业系定位为人才培养主体和责任主体,以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为培育目标,构建以专业系为主体的管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工作互动融合,组织创新与教育教学改革兼容并蓄,理论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使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树立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改善了教学环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并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协同发展。

一、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一)定位专业系为人才培养主体和责任主体在管理类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过程中,学院明确了专业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各专业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幅度提升,专业系主动承担人才培养从入学教育开始到毕业答辩以及毕业后的沟通全过程教育与管理责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专业系不仅积极与各有关院系协调沟通各门课程教学情况,而且更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二)规范专业系教学活动和内容自实施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以来,学院各专业系每周教学活动已成惯例,在专业系教学活动中,专业教师不仅交流课程内容及其教学进展情况,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示范,而且重点交流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课堂出席和学习效果以及实践教学的安排,使专业教师充分了解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学习进程和能力培养情况。

(三)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学院采用“逆向工程”方法修订管理类各专业教学计划,在全校率先通过验收。

学院各专业均增设“专业引导”和“社会实践”课程;新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管理”课程被列入全校选修课。

创新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

创新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
模 式 , 已 成 为 工 程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当前 的 重 要 课 题 。 本 文 结 合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应 用 型 人
郭秀颖 ( 龙江工程学院 黑
和成长设计。
— —
度化 的方式 实现学 生对 自身成才 的迫切 需要
才培 养 的实践 ,提 出了工程应 用型 本科 学生 综合 素质教 育模 式的 内涵 、机 制建设 等探讨 性 的意见 ,希 望对 同类 院校人 才培 养工作有
所 启 示。
Hale Waihona Puke 关键词 :工程应 用 型本科 ;综合 素质教 育;科技创新;素质拓展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 是 在 大 众 化 教 育 背 景 下 , 于 2 0 年 合 校 升 本 的 一 所 新 建 工 程 应 用 00 型 本 科 院 校 。学 院 始 终 坚持 立 足 地 方 ,服 务 行 业 , 适 应 工 程 ,面 向 一 线 , 以 实 践 为基 础 构 建 工 程 应 用 型 本 科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树 立 了 “以生 为 本 ” 、 “ 育 为 先 ” 、 “ 量 至 德 质 上 ” 、 “ 色立 校 ”的先进 办学理 念和 “ 特 四 个 发 展 观 ” 、 “ 种 质 量 观 ” 和 “工 程 文 化 五


评 价因子 的权重 ,保证综 合素质 教育 评价机 制建立 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调 整 价 值 性 认 识 偏 差 ,树 立 全 人 三、深 化综合 素质教 育模式 改革 ,生态 教育观 念 。学院针 对学生 的 “ 具主义 ” 、 工 化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 利 主 义 ” 和 “学 历 教 育 ”倾 向 ,尝 试 引 功 产 学研 结合是 培养工 程应用 型人才 的有 用 体 验 式 学 习 方 式 , 使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真 效 途 径 。通 过 产 学 研 结 合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创 正 实 现 “以 生 为 本 ” , 让 学 生 “ 学 ” 、 乐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是 被 国际 上 高 等 教 育 实 “善 学 ” , 从 而 达 到 促 进 学 生 人 格 全 面 发 践 证明 了的成功 经验 。学院一 直努力 实践产 展 , 改 善 其 心 智模 式 、激 发其 潜 能 的 目的 。 学研 合作 的教育模 式 ,凭借与 交通 、冶金等 利 用课 内实 践教学 环节 ,普及 全员 行 业的传 统合作 关系 ,采取各 种措施 ,强化 科技 创新 的意识 。学院充 分利用 课 内的教学 与 国内外 1 0 多家企业 的合作 ,实习实训效 2 实践环 节 。开设专 门的大 学生创 新教育 理论 果和质量不断提高 。 课 程 , 把 大 学 生 科 技 创 新 研 讨 课 程 作 为 必 修 创建 校级科 学研 究院 ( ) 结合学 所 课纳入 人才 培养方 案 。增加 综合 性 、设 计性 院的优势专 业和地 方经 济发展 的需要创 建校 和 创 新 性 实 验 的 开 设 比例 , 全 方 位 开 放 实 验 级 科 研 院 ( ) 为 师 生 开 展 科 研 活 动 搭 建 平 所 , 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 台。 台,设置流 动科研 编制 ,鼓励 教师积 极开展 利 用 课 外 社 会 科 技 实 践 活 动 , 提 升 应用性技术研究 。 个 性 化 综 合 素 养 。 学 院 以课 外 科 技 活 动 和 学 创办 科技 企业 。根据地 区经 济发展 科 竞 赛 作 为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的 切 入 点 和 重 和 学校人 才培养 需要 ,依托专 业办校 企 ,充 要途 径 。以规模化 、系统 化 、规 范化 的课外 分 发 挥 学 校 的 专 业 优 势 、 智 力 优 势 和 人 才 优 科 技 活 动 为 依 托 , 促 使 学 生 的 能 动 性 与 创 造 势 ,并通 过校 内有效 的管理机 制 ,建立校 办 性 得 到 激 发 , 在 科 技 活 动 中 最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企 业与 教学单位 紧密 结合 的关 系 ,使 产学研 自身 爱 好 、 能 力 和 特 长 , 实 现 个 性 的充 分 发 结 合 统 一 在 一 个 管 理 系 统 之 中 , 形 成 校 内产 展 。同时学 院鼓励 学生参 加社会 实践活 动 , 学 研 一 体 化 的 教 学 工 厂 或 实 体 公 司 。 同时 , 不断 增长 自己的才 干 ,实现综 合素质 的全面 为学生搭建创业平 台。 提升 。 建立 校董 事会和 校企 协作委 员会 。 实 施 A 型 学 分 制 , 保 障 综 合 素 质 教 要 实现产 学有 效结合 ,企业 的参与 是必要 条 B 育操 作性 。学院将 综合 素质教 育纳入课 程体 件 ,建 立具有 约束效 力的合 作机制 是实现 合 系 , 建 立 学 分 认 定 标 准 , 要 求 学 生 在 取 得 通 作教育 的保证 。学校 、政府 、企业 三方建 立 识 教 育 、专 业 教 育 学 分 的 同 时 , 还 必 须 取 得 互 利 、 互 赢 、 互 控 的 合 作 机 制 才 能 保 证 产 学 综合 素质教 育1 学分方 能毕业 。针对应 用 型 研 合作 教育的可 持续发展 。 O 人 才 培 养 目标 规 格 特 点 , 学 院 加 大 素 质 拓 展 部 分 的学分 比重 ,要求 素质 拓 展不低 于 8 学 参考文献: … 昊启迪. 开创 企业创 新人才培养新局 分 ,科 技创 新 的学 分要 求 不低 于2 学分 。从 而激 发实 现全员 参与综 合素质 教育 的 内在 动 面 【] 中国高等教 育,2 0 ,1. J. 06 3 力。 [】 忠迪. 国高校 科技创 新体 系建设 2张 我 2 .以多元化评价 因子为主导 ,建构 综合 研究综述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 0, . J. 072 素质 教 育 评 价 机 制 [] 生 元 , 新 . 学 生 科 技 创 新 实 3姜 高 大 J. 综 合 素质 教育 模 式 中评 价 因 子 的 选 择 践 基 地 的 建设 与运 行 [ ] 中 国 高 等教 育 , 0 7 1 . 对 教 育 效 果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 在 确 立 评 价 因 子 2 0 , 8 时,要注 意科 学性 、发展性 和实践 性 ,该评 [] 4 黄海, 王勋. 以科技创新 活动提升大学 价 机 制 应 该 能够 反 映 大 学 生 科 技 创 新 和 素 质 生工程素质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 0 ,. J. 0 74 拓 展 的各 个 方 面 ,要 有 较 强 的 代 表 性 和 合 理 [] 国强 , 源 玉. 企 联 姻 一 解 决 企 业 5李 金 校 性。 与 高校 大学生在科 技创新 方面 的困境 [】 商 J. 场现代化,20,0 0 7 1. 学 院在构 建综合 素质教 育评价 体系 时 , 以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参 加 学 科 竞 赛 、科 研 项 目、 [】 任丹, 6 魏鹏. 大学生科技创 新能力培 科技 学术讲座 、 申报 专利 、发表 论文 、完成 养的体制机 制及路 径研 究文献综述 … . 现代 创新性 实验等 科技 实践活动 作为科 技创 新的 农业科 学, 0 8 2 20,. 评价 因子 :以学生 的各类 资格认证 、校 园文 [ 】 理 勤 , 建 民. 用 型 本 科 人 才 7徐 顾 应 J. 化活动 、思 想教育讲 座 、道 德修 养 、体 育活 培 养模 式及 其运 行条 件探 讨 [ 】 高教探 索,

哈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哈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哈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德才兼备、学识渊博、技能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开放胸怀,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学识渊博: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对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

3.技能全面: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工程设计、制造和管理。

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项目管理。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政治、外语、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等综合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工程制造、工程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课程。

3.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4.选修课程:包括学科拓展、自主选课和跨学科课程等选修环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模式1.学分制:采用学分制度,根据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统一制定学生的学业规划和培养方案。

2.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实习、讨论、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

3.导师制:实行导师制度,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入科学、健康、安全和充实的导师带领的大家庭中。

4.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搭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四、培养特色1.工程实践: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开展工程实训、实验和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国际化教育: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产学研结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产学研结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系 中 的 地 位 和作 用
我校船舶与海 洋工程专业 的培养 目标是 “ 培养基 础扎实 、 知识 面广 、 自主学 习与创 新能力 强 、 能胜任船 舶 与海 洋结构 物设计 、 研究 、 制造 、 检验 的高级 科学技 术、 工程及管理人才 。” 在这一 目标的指引下 , 多年来形 成 了“ 以两大力 学 ( 体力学 、 流 结构 力学 ) 为基础 、 以船 舶与海洋工程技术 为核心 、以提 高学 生的实际动手能 力 为导向” 的专业知识体系 。其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过 程 的“ 三大模块 ” 即“ : 基础 教育模块 ” “ 、专业 教育模块 ” 和“ 个性发展模块 ” 基 础教育模块 ” 括 自然科学与 。“ 包 技术基础 、 人文社会科学 基础和基础 实践 环节 : 自然科
加学 生社 团、 组织 进行 锻炼 , 是在保 证学 习 、 力充足 精 的情况下多多益善 , 而不是 忽视专业 的学习 , 甚至 以牺 牲学业为代 价。 巩 固专业思想 , ② 大学时期是人生成长
的关键时期 , 是掌握科 学文化知识 、 培养专业 基本技能 的重要阶段 。 学生干部在学校的首要身份是学生 , 以 要 学 习为重 , 学习工作两不误 。引导学生 干部端正学 习态 度, 爱惜 自己的所 学专 业 , 好专业 学 习 , 自己成为 搞 使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 一所 以“ 三海 一核 ”海 军装备 、 ( 海洋 开发 、 船舶工 业 、 核科 学 与核技 术 ) 办学特 色 的 为 国家 “' 工程 ” 2 1 I 重点建设大学 , 其前身是 15 年 建立的 93
合的办学思路 引入 到本科毕业设计 中,取得 了较 为明 显的效果 。
过班会 、 班委会 、 专业讲 座 、 入学教育等方式 , 帮助学生

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

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

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作者:代晓宇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17期摘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深入开展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管理模式的探究至关重要,它是高校一切教育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必然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展开,从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方式、教学实践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和管理,努力地实现高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探究出符合高校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本文将从高校专业综合改革中的教学管理模式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改革管理模式考核项目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Explor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in ComprehensiveReform of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Tak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DAI Xiaoyu(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Abstract University as a place to train talents, in-depth inquiry is essential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management model, which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ll univers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necessarily be from various aspects,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ll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 teaching practice management,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building to achieve the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explore to meet professional the new model of develop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isciplines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star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model.Key words college; reform; management model; assessment; project1 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性1.1 影响到高校的学术、教学质量对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究,其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教学成果的验收还是资金的投入或者规范的制定,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背景下搞好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背景下搞好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学生工作St udent W r D成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背景下搞好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马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是探索教学与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教与学,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具体制度及课程的设定,也给搞好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机会与挑战。

关键词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学生工作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T hi nki ng on I m pr ovi ngSt udent s’W br k unde r t he B ac kgr ound of t he B ac h-el or D egr ee C om pr ehensi ve R ef or mM A Q i ang(Inst i tute of Econom i cs,Li aoni ng U ni ve r s i t y,S henya ng,L i aoni ng110136)A bs t ra ct T he com pr ehens i ve r efor m i n bachel o r degree is a gr ea t at t em pt t o set up new st y l e f or per s onnel t r ai ni ng,i t i shel pful t o st i m ul at e t he ent husi as moft eachers and st udent s,and t h en i m pr ove t he qual i t y of t al e nt t r ai ni ng and t eac her s’t ea-chi ng l e ve l.T he r ef o r m r el a t es t o t he r el at i o ns bet w een t ea c hi ngand l e arni ng;al s o br i ngs new opport uni t i e s and c ha l l e ngesf or i m pr ovi ng s t ude nt s w or k.K ey w or ds B achel or deg r ee;com pr ehens i ve r ef or m;st udent s w or k1改革背景下学生工作遇到的新问题(1)在综合改革背景下,各学科门类基础课实行通识教育,从而自然地形成了同一专业或班级的学生因选课而分散在不同教学班级的情况。

本科专业课教学体系改革调查与思考

本科专业课教学体系改革调查与思考
本 一 学生课 后 自学 、 授 +案 例讨 论 、 授 +分 组 准 备 巩 固。基 于此 , 问卷 设 计 了 两个 问题 : 是 愿 意 讲 讲 二是 教 师是 否有 必 要课 并 课上 发言 、 活 多样 的形 式 ( 讲 授 +视 频 +讨 接 受 的课 后 消化知识 方式 , 灵 如
出项 目式教 学新模式 。
一 一
3 自主 学 习的调查 结果及 分析 .
学 生能 否提 前 预 习是 反 映其 能 否 主 动 学 习 的
个方 面 , 于此 问题设 有三个 选 项 : 对 经常 预 习 、 偶

调查 结果及 分析
尔预 习和从 不预 习 。相 应 的调 查 各 项所 占比分 别
传授 , 缺乏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知识 巩 固的调查 结果及 分析 .
围绕着 课 上 所 学 知 识 的巩 固 , 常 有 两 种 做 通
一是 学生课 后通 过做 练 习或 教 师 随堂测 试 等形 式, 二是 是否愿 意参 与课 堂讨 论 。对 于 喜欢 的教 学 法 : 二是 教师通 过课 前提 问强 化 已学 知识 重点 形式 , 有五个 选项 : 设 教师 满堂 灌 、 授 重 点难 点 + 讲 式巩 固 ,
式 来适 应本科 人 才 培养 的需 要 是专 业 课 教 学 中亟 显 示 , 生不再 满 足 于传 统 板 书 形式 , 学 多媒 体 以其 待 解决 的 问题 。本 文 以东 北 财 经 大学 会 计 学 院本 清 晰 、 点 突出等 优点受 到绝 大部分 学生 的青 睐 。 重
科 学生 为研 究 对 象 , 对 专 业 课 教 学 情 况 进 行 调 针 查, 旨在 观察 学生 对 教 学 的反 映 , 有 针 对 性 地 提 并

高校内涵式发展中本科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

高校内涵式发展中本科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

高校内涵式发展中本科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优化教学管理流程和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完善教学管理机制1.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和要求,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2. 加强对教学管理者的培训和选拔。

加强对教学管理者的培训,提升其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公开、公正的选拔程序,确保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与职位的要求相匹配。

3. 建立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机制。

促进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鼓励教学管理者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教学管理流程1. 精简教学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在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冗余环节和繁琐审批,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教学管理环境。

2.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档案、课程安排等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提高管理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3. 强化教学管理的公开透明。

建立公开透明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信息的公开发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高教学管理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提升教师队伍建设1. 加强教师教育培养和专业发展。

加大对教师教育培养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制定完善教师岗位晋升、职称评聘等制度,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2.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学术研究等方面的表现,评估教师的绩效,为教师提供改进和发展的反馈。

3. 提供良好的教学发展环境和支持政策。

为教师提供教学科研的支持和资源,激发其教学创新活力。

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培养,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摘要: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并提出了今后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和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引言200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启动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九大体系”、“十大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对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组织与管理、实验室建设等内容给出了执行规范和实施办法,并加大了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

趁此东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结合多年来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方面的坚实积累,启动了以“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实验教学改革。

经过“十五”和“十一五”初期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三化结合、六个并举”为教学理念,“分层递进教学、强化个性创新”为教学模式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成果。

2实验教学理念我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围绕“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我院提出了“三化结合、六个并举”的实验教学理念,将其作为指导实验教学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化结合”是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三化”是指软硬件实验环境一体化、实验平台综合化和实验内容系统化。

通过“三化”的结合,使学生在完善的实验环境下系统地完成计算机专业所要求的软硬件实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应用需求的迅速提升推动了系统规模的大型化和功能实现的复杂化,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对复杂大系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实验分成了硬件和软件两个系列独立进行,各行其道。

这种单纯的硬件(或软件)实验不利于学生软硬件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相分离的设计方法已经成为阻碍设计和实现复杂大规模系统的关键因素。

哈尔滨工程大学制度完善

哈尔滨工程大学制度完善

哈尔滨工程大学制度完善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众多学府如星辰般熠熠生辉。

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该校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持续深化和完善,更是被业界誉为“制度完善范本”,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制度完善的背景与意义
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和社会需求,哈尔滨工程大学深知只有不断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保持学校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高效、透明的教育环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制度完善的主要措施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制度完善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

学校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确保各项制度改革与学校的整体目标相协调。

细化管理流程,强化责任落实。

学校对教学、科研、人事等关键领域的管理制度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优化,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

再次,注重激励机制的创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建立了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投身教学科研工作,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

制度完善的成效与影响
这些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使得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科研成果丰硕,学校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加盟。

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更加频繁,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申报书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申报书

附件2
项目编号(教务处填写):
哈尔滨工程大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项目
申请书
教务处制
一、上报申请书一式2份原件,A4纸双面打印,无需套印。

二、课题负责人需是该门课程的负责人,每门课程限报1项课题, 每项课题限报1位负责人,每位负责人限中报1项课题。

课题组成员一般应3在人以上。

三、课题研究时限以学期为准,时限一般为1学期为宜。

四、实行课题管理院系负责制,负责人调出应由木院系变更负责
人,防止课题流失。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申报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
二■课程考试方式改革总体思路及预期目标
三.课程考核计划及说明
(-)过程性考核
(二)期末考试
四.考试命题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五.考试总成绩认定方案(总成绩由各类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验实践成绩、期末成绩等组成,
平时成绩由各次过程考核等成绩确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高于40% )六.所需支持和进一步改革思考
基层教学单位意见
基层教学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公章
日期:20年月日
学院意见
教学院长签字(盖章): 公章
日期:20年月日
专家.学校意见
签字(盖章): 公章
日期:20年月日
备注本表一式二份r经批准后f—份学院留存,一份送教务处留存。

课题验收时需提交成果报告■课程过程考核支撑材料.试卷及成绩分析材料等。

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董宇艳;刘胜;任义君
【期刊名称】《黑龙江高教研究》
【年(卷),期】1999(000)005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董宇艳;刘胜;任义君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J],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J], ;
3.深化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J], 王平达
4.凝练特色严格管理——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之体会 [J], 刘吉昌
5.旅游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J], 张娟;王永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评估视域下的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探究与思考

教学评估视域下的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探究与思考

队伍#从而在工作之中达到专业化水平" 但是当前的教学 管理工作模式单一化#相关管理者并未创新#而且缺乏工 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 除此之外#教学管理的方法理念是 开展工作的关键#但是依旧有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停 留在- 过去式. #在工作 中依旧沿用 以 往 的 工 作 方 法#结 果 自然是无法满足当前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部分高校缺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 服务是教学管理的首要目标#做好服务之后再考虑管 理工作#服务对 象 为 高 校 本 科 阶 段 的 全 体 师 生# 适 当 地 开 展一些教学 管 理 工 作 可 以 使 教 学 活 动 能 够 稳 定 地 进 行" 相关教学管理者需要拥有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拥有一定的 担当和强烈的服务意识#而且教学管理者应当将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但是#当前高校本科的 教学管理并没有完全深入基层#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 解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部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尚未 达到标准#本科 学 生 和 各 级 教 师 缺 乏 民 主 参 与 的 意 愿# 导 致下发的政策和措施执行性较差#或者在执行之后- 治标 不治本. #工作时常出现阻碍" 二 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足且缺乏创新理念 当前#对人才进 行 全 面 培 养# 已 经 成 为 我 国 教 育 领 域 的核心" 开展教学管理相关工作需要人才加入#工作人员 就是执行教学管理的主体" 要想进行水平更高的教学管 理#高校必须建设出拥有强大的服务意识&综合素质较高& 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人才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管理人才
二 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确定人才培养重心 首先#需要优化现有的培养模式" 将0 普通高等学校 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 作为依据#结合高校本科 的专业特色以及教学要求#分步骤&有计划地修订本科专 业的培养方案" 其目标应当定为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 迫切需求#体现出各专业的特色#使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同 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激励学生 主动创业#勇于创新" 其次#对教学环 节 进 行 规 范# 对 现 有 工 作 开 展 全 过 程 管理" 其中需要重点关注课堂内部教学&课堂外部实践以 及毕业生的设计内容#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入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以及各类实际案例 教学#让教师和 学 生 之 间 的 互 动 延 伸 到 课 堂 之 外# 而 不 是 单纯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上" 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想真正得 到保障#应当大 力 去 推 广 小 班 教 学# 尤 其 是 主 要 的 本 科 专 业课程#应当避免很多学生聚在一起- 上大课. 的情况#从 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投身于学习之中" 最后#注重规范青年本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 高校 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开展针对青年本科教师的规范化课堂 培训#促进青年教师互相学习和交流#相互学习教学长处# 从而使课堂效果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必须及时促进教师 更新自身的 教 学 观 念# 在 面 对 新 的 机 遇 以 及 挑 战 的 过 程 中#形成众人团结一心&不懈奋斗的良好氛围" 三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本科教 育培养获得新的标准#就是创新创业" 因此在改革现有的 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提前了解我国人才市场产生的 需求#进而优化 本 科 相 关 的 人 才 培 养 机 制# 在 做 到 创 新 教 育的同时做到创业教育" 首先#对校 园 内 外 的 创 新 创 业 教 师 队 伍 进 行 强 化 建 设"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点建设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以 素质模型为基础#构建并完善途径多元的&全过程的培训 体系#在外部引 进 的 同 时 进 行 内 部 培 养# 最 终 打 造 出 专 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代晓宇(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深入开展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管理模式的探究至关重要,它是高校一切教育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必然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展开,从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方式、教学实践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和管理,努力地实现高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探究出符合高校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本文将从高校专业综合改革中的教学管理模式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校改革管理模式考核项目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Explor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in ComprehensiveRefor m of Univer sity Under gr aduate——Tak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DAI Xiaoyu(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01)Abs tra ct University as a place to train talents,in-depth inquiry is essential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management model,which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all univers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prehensive reform of college undergraduate necessarily be from various aspects,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ll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teaching practice management,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building to achieve the universiti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explore to meet professional the new model of develop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isciplines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This article star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model.Ke y words college;reform;management model;assessment;project1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性1.1影响到高校的学术、教学质量对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究,其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教学成果的验收还是资金的投入或者规范的制定,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这两方面的提高都需要高校去不断地深化改革,加快改革的脚步,完善高校的管理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地认识到目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够实现高校学术生命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和综合实力。

1.2从本质上实现对人才的培养高校的各项活动和实物的本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人才的培养,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支持和保证。

因此,要强化对于高校本科管理模式的探索,不断地解决目前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高校教学发展的管理模式,促进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2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2.1管理机制较为呆板和僵化目前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过程中,首先要直视和解决的问题是管理体制过于呆板和僵化。

纵观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出现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几乎学校的所有事物都一味地按照既定的规则循规蹈矩,不能够根据现实的需求来进行综合管理。

由于学校规章制度的不够完善,对于教学的管理也出现了过严过松的两个极端,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很不利的。

另外,在教学管理上高校不能够按照学校的发展现状,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让教学管理缺乏起码的理性,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很不利的。

2.2考核、评价方式过于死板,不够人性化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上还出现了另外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制度不够合理,有些老师为了得到职称名额,不惜花费重金来贿赂评委。

这样就会使得这些老师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这与高校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另外,在职称评价体系中,考核方式过于死板,使得考核方式显得过于形式化,不够灵活,考察的更多的是老师的表面功夫,而丝毫没有涉及到教师素质,加上限制条件多,这对于师资的挖掘是很不利的。

2.3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上不够完善(下转第53页)(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

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

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故事,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

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

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

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注释①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3).②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浙江大学2003年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3:90.③潘莉平.让生命教育在思想中学政治课中闪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④刘济良等.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35.(上接第19页)高校要培养人才,就是要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但是目前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在专业项目的改革上做得远远不够,资源配置、资金投入不合理;很少展开与外界的合作,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高校教学改革的质量。

必须要加大力度来强化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

3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模式新探究3.1实现“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专业建设管理模式哈尔滨工程大学结合其自身的办学定位,以及“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提出了以“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引领,强化规划管理的专业建设管理模式。

将专业建设与专业规划制定、规划管理、规划论证评估相结合,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探索以规划为牵引的专业建设管理模式,进行资源配置、资金投入、综合测评,并根据建设情况调整确定招生计划,启动校内“十二五”本科专业建设规划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工程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讨论稿)》的落实,突出办学特色、推动质量提升,谋求内涵发展。

3.2拉动项目建设,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拉动,全面深化专业综合改革,逐步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

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指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指进入黑龙江省本科重点专业名单的专业,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指通过校内规划论证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

推进试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

3.3实现校企合作,探究实践新模式实现校企合作,探究实践新模式,这是教学管理需要重视的地方。

结合学校“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的办学实践,创新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三海一核”领域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平台,将校企合作的内涵延展到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校企联合培养的试点工作,深化工程教育改革。

校企合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3.4有效评估,完善质量考核机制完善专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专业负责人等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完成。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内容和方法上,收集、整理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优化工作,打造精品培养方案;开展讨论式、研究型教学方法试点,推动考试方法改革。

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拉动专业建设,建立科研促进教学的有效机制。

与此同时还要解决好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升问题,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结语就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来说,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教学管理机制较为呆板和僵化、考核、评价方式过于死板,不够人性化、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上不够完善等。

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实现“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专业建设管理模式、拉动项目建设,深化专业建设改革、实现校企合作,探究实践新模式、有效评估,完善质量考核机制。

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分析,才能够促进高校本科专业建设质量的提高,让教学管理模式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1]刘金梅.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3(2).[2]邓泽.专业综合改革中的教学管理改革实施方略[J].教书育人,2012(7).[3]胡忠武.高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编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东北大学硕士论文.[4]侯芳.本科院校内部发展性教学评估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