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儿童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
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
研发更准确、实时、长效的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数据 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新型传感器技术
探索新型传感器材料和制作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耐用性和舒适性。
个性化血糖监测方案
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监测方案,提高监 测效果。
动态血糖监测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 床应用指南
目 录
• 引言 • 动态血糖监测的基本知识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实践指南 •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未来发展 • 参考文献
01
引言目的Biblioteka 背景目的为了规范和指导中国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有效地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效果 和生活质量。
背景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临床对于血糖的精细 化管理需求日益迫切。动态血糖监测作为一种新型的 血糖监测方法,能够全面、连续地监测患者血糖水平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丰富的诊疗依据。然而,目前动 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适 应证掌握不准确、操作不规范、数据分析不充分等。 因此,制定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3]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01
03 0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的临 床应用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诊断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1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1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1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作者:滕之钦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9年第09期【摘要】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3年的10.4%。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血糖监测已经从只能在医院检测即刻血糖,发展到持续葡萄糖监测;从医院的床边微量法血糖监测到可由患者离院后自行操作的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

FGM(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是指通过葡萄糖传感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变化的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为糖尿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初发1型糖尿病;护理在2017版糖尿病治疗指南提出:1型糖尿病患者是FGM的适应症之一。

2018年8月,本科室收治了1例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在院期间使用了:“辅理善瞬感”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仪(以下简称“瞬感”)。

护士在“瞬感”监测血糖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糖尿病个体化教育,帮助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预见低血糖时间的发生及处理;帮助患者了解生活方式干预对控制理想血糖的重要性。

经过一周时间,患者好转出院。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8 岁,在校大学生,博士学历因“口干、乏力、多尿半月余”于2018年8月9日入院。

患者半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伴全身乏力,半月余内体重减轻8kg,未重视。

患者当日在门诊就诊,查尿常规示尿酮体4+,血气示:血液酸碱度7.301↓、全血碱剩余-12.8mmol/L↓、二氧化碳分压24.40mmHg↓、查血糖35mmol/L,考虑诊断“糖尿病酮症”收住入院。

患者入院时查体:体温:36.4℃,脉搏:11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5/91mmHg 即刻微量法血糖30.2mmmol/L。

医嘱予立即静脉补液补钾、生理鹽水40ml+生物合成人胰岛素20个单位(6ml/h)静脉泵维持降糖治疗,q2h监测血糖,根据血糖调节静脉泵的走速。

儿童1型糖尿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效能分析

儿童1型糖尿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效能分析
t e a c r c n fia y o GMS h c ua y a d ef c fC c .Re u t T e c rea in c ef in ewe n s n o l c s e d n s a d f g r sl s h o r lt o f c e t b t e e s r gu o e r a i g n n e o i i c p l r l c s e d n si eg o p t v r l,h g n d a l c s v l s .6,09 n .4,r s e t e y a i a yg u o er a i g t r u swi o e al ih a d me i n gu o e l e 9 l nh h e wa 0 .2a d 09 e p c i l v
应 用 C MS监 G
测 1 7例 1 糖 尿 病 患 儿 的血 糖 ,与 指 血 血 糖 值 比较 ,应 用 相 关 分 析 、血 糖 误 差 分 析 表 格 ( G 等 方 法 评 价 其 效 型 E A)
能 。 结 果 在 总 体 、高 、正 常 血 糖 水 平 ,相 匹 配 的 C MS 糖 值 与 指 血 血 糖 值 相 关 系数 分别 为 09 、0 2 . G 血 . 6 . 、09 9 4 ( P均 <0 1 ; 在 低 血 糖 水 平 ,两 者 相 关 性 下 降 ( .) O r=0 3 . ,P<0O ) G S 血 糖 值 在 指 血 血 糖 值 ± 2 % 和 7 .1 。C M O ±3 %范 围 的 总 体 比例 为 8 . 、9 . ;在 高 、正 常 、低 血 糖 水 平 ,C MS血 糖 值 在 指 血 血 糖 值 ±2%和 ±3 % 0 8% 5 38 % G 0 0 范 围 的 比 率 分 别 为 9 .% 、9 .% ,8 .% 、9 . ,5 .% 、8 .% 。 结 论 41 65 1 8 03 % 0O 00 C M G S的 血 糖 监 测 结 果 与 血 糖 仪 一

动态血糖检测仪对早产儿血糖监测的验证

动态血糖检测仪对早产儿血糖监测的验证

动态血糖监测仪对早产儿血糖监测的验证K Beardsall, S Vanhaesebrouck, A L Ogilvy-Stuart, C Vanhole,M vanWeissenbruch, P Midgley, M Thio, L Cornette,I Ossuetta, C R Palmer,I Iglesias, M de Jong, B Gill, F de Zegher, D B Dunger【摘要】目的近期的一些研究着重强调了改善血糖监测方法的必要性,血糖监测可以有效地控制重症监护中高血糖症或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持续血糖监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儿童糖尿病患者中,但却很少应用于早产儿之中,特别是在早产儿血糖临界值监测和血糖长期监测方面。

本文旨在评估动态血糖检测仪(CGMS)的准确性,并判断其准确性在7天以后是否有所退化。

试验设计提前收集NIRTURE试验中的CGMS数据及同时使用葡萄糖监测获得的数据,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设置涉及多个国际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

试验对象 188名极低体重儿。

成果措施使用Bland Altman法及Error Grid使其达到与美国糖尿病协会一致的理想的准确性和性能。

结果 5072对受试者CGMS测量的持续时间的平均标准差值为156.18±29h(约6.5天)。

CGMS测得的数据与相关医疗设备测出的值一一对应,偏差很小(r=0.94),这种结果符合Clarke Error Grid和Consensus Grid的临床意义的标准。

低血糖或高血糖设定阈值的单个读数的准确性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CGMS测量的准确性并没有出现退化。

结论CGMS可以为控制血糖的发展趋向提供相关信息,并在需要时血糖程度的评估及指导,从而强调了CGMS对早产儿优化血糖控制的潜在性。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高血糖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率和发病率升高的常见原因2。

严格控制血糖有益于新生儿重症监护患者3,然而降低高血糖的同时必须权衡低血糖带来的风险4,而这正是需要重症监护的早产儿,出现大幅度的血糖波动时需要考虑的问题5,并且发育中的大脑更容易受到高血糖或低血糖波动的损害。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1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法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1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法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tm y Di ei P t n W NGW i H NH a — hn ,XUD n eat etfE d cn l y h eod e i T p 1 a t a e t A e,C E u i seg n e b c i s a .Dp r n n or oo ,Te cn - m o i g S
MDIo rMDI l s c r o ew r GMS s n o r a st o a e te g n r h r ce sis d r t n a d a e fh p r le - u a b s o e aC p a e s r o d y oc mp r e e a c a a tr t , u a i n a o y e gy e f 3 h l i c o r
血糖标 准差 ( D G 、最 大血糖波动幅度 ( A E 、平均血糖 波动幅度 ( A E)及 波动次数 ( G SB ) LG ) MG N E) 比较 ,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 ( 00 ) P> .5 。结论
C I治疗通过 降低 H A。 SI b。 更有利于 1 型糖尿病 的血糖 控制 ,联合 阿卡 波糖治疗有助
予以 C I C I 组) SI( SI 、MD MD 组 )及 MD 联合 阿卡 波糖 ( I 合阿卡波糖 组) 治疗 ,均佩戴 C MS7 ,比较 I( I I MD 联 G 2h

患者的高血糖 和低 血糖 的时间及血糖波动参数 。结果 C I组糖化血红蛋 白 ( b , 水平 (.0 .6 % 明显低 于 S I H A。 ) 79 ±19 ) M I (O 9 2 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D 组 1 .0± . 0 % P<00 ) . 5 。MD 组 高血糖时 间 ( 8. 3±19 2 )r n明显 高于 MD I 558 3 .6 a i I 联合 阿卡波糖组 ( 0 .0±8 .7 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32 O 9 0 )mn P<00 ) . 5 。3组低血糖 时间及 反映血糖 波动的指标 包括

儿童1型糖尿病诊疗常规06.14

儿童1型糖尿病诊疗常规06.14

儿童1型糖尿病诊疗常规【定义】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DM1)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病因】胰岛β细胞损伤和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或减少,胰岛β细胞损伤和破坏原因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基础上由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导致了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

(二)辅助检查1.血糖测定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或血清)葡萄糖为标准。

2次不同时间的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l/L均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前3日不限制饮食,试验前进食8~10h,葡萄糖剂量为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溶于150~300ml水中,服糖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 取血检测。

结果判断:120min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若120min时血浆葡萄糖在7.8~11.1mmol/时诊断为糖耐量受损。

3.血气分析+电解质了解是否存在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4.血生化常规(包括肝酶、肌酶、血脂、尿酸、蛋白、胆红素)、淀粉酶及β羟丁酸测定。

β羟丁酸升高提示酮症。

5.血胰岛素、C肽测定C肽可反映内源性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不受外来胰岛素注射影响,有助于糖尿病分型。

儿童1型糖尿病空腹或餐后C肽值明显降低。

6.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代表血糖的真糖部分,可反映近2个月血糖平均浓度,正常人HbA1C<6.4%。

7.抗体测定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抗体阳性支持1型糖尿病诊断。

【诊断标准】1.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

2.随机血糖≥11.1mmol/L,伴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表现。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化酶 的活性) , 检查包装盒有无破损及有效期 , 打开数据仪盖 安装 纽扣 电池和芯片 ( 芯片每位 患者 1 个, 可永久保存 ) 。②
皮 肤消毒 : 用酒 精片对上 臂肱二头肌 下端外侧 消毒 , 令酒精 完全 自然挥发 。禁用 碘剂 , 以免影响葡萄糖 氧化酶 的活性 , 影
1 . 3 护理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护理 : C G M S 探 头传感器应在
冰箱 内存储 , 安装前 复温 1 0 ~ 2 0 a r i n至室温 ( 恢 复葡 萄糖氧
走势制定 相应 的治 疗方案 , 运动 时间 , 饮 食指导 , 健 康宣教 。
使糖尿病综合管理更加规范 . 大大减少糖尿病各种慢性 并发
1 . 4 异常血糖判 断标 准 : 随机血糖< 3 . 9 mm o 1 ] L称为低血糖 , 低血糖发作 时常伴有 心悸 、 手抖 、 出汗等症状 , 不伴 有低血糖 症状称为无症状低血糖。空腹血糖 ( F B G ) /7 > . 0 mm o l / L , 或餐 后2 h血糖 ( P ' 2 h B G) ≥1 1 . 1 m mo 1 ] L为高血糖 。
3 讨 论
1 . 1临床资料 : 2 0 1 2 年 1 月 至 6月山西省 中西医结 合医院收
治 的糖尿病患者 7 2例 , 均符合 1 9 9 9年世 界卫 生组 织( WH O) 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i l 1 .其中 2型糖尿病 6 5例 , 1 型糖尿病 7 例 。男性 4 0例 , 女性 3 2例 , 年龄 2 5 ~ 7 5岁 , 平均 5 2岁 , 病程 1 ~ 2 2年 , 平均 1 2年。 所选病例均无急性并发症及严重慢性并 发症 , 所 有患者都遵 医嘱糖尿病饮食 , 运动指导 。 1 . 2 动态血糖监 测方法 : 所有 患者均采用 C G MS ( 圣美 迪诺 医疗 科技公 司生产 ) 监测 至少 7 2 h , 每天 4 8 0次记 录血糖情 况 。嘱患者记 录 日志 , 包括每 E t 的治疗方案 , 进餐时 间, 进餐 量及运动量和不适等 , 及时指导督促 , 有遗漏及时补充 。 在动 态血糖监 测过程中所有患者每天采集 7次指尖血糖 ( 空腹 、 早餐后 、 午餐前 、 午餐后 、 晚餐前 、 晚餐后 、 睡前 ) 进行对 比。 监 测大于 7 2 h后取下血糖记 录仪 。用相应计算 机软件采集数 据, 打印出血糖值及数据 图, 结 合患者 日志进行数据分析。

双"C"治疗儿童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双"C"治疗儿童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血 糖水平 , 依 据监 测 结 果 调整 设 定 胰 岛素 实 际需 要
岁 以下 的婴幼 儿糖 尿病 患 者将 增 至现 在 的 2倍 。对 于所有 糖 尿病 患儿 来 说 , 治疗 目标 为达 到 最 佳 的血 糖 控制 以延缓 或 防止血 管并 发 症 ; 同时 , 必须 保证 患 儿 正 常 的生长 发育 和生 活 质 量 , 因其 日后 还 要 面 对 几 十年 糖 尿病病 程 。在 临床 中联 合运 用 动态 血糖 监 测( C GMS ) 和胰 岛素 泵 ( C S I I ) 即 双 C治 疗 方 案 , 可 更 好地 降 低 血 糖 , 减 少血糖 波动 , 防 止 低 血 糖 的 发 生l 6 ] 。江西 省儿 童 医 院 内 分 泌 遗 传 代 谢 科 2 0 1 2年
糖尿病教育依从性提 高 , 血糖前后对 比, 其 中空 腹 、 早餐后 2 h 、 午餐后 、 晚餐后 2 h血 糖 值 较 治 疗 前 明 显 下 降 , 其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结 论 护 理 上 通 过 对 C G MS和 C S I 1 使用 的管理和护 理 , 严 密监测患 儿的血糖 变化 , 了 解 血 糖 异 常波 动 的 持 续 时 间 , 治疗 上 及 时 调 整 设 定 C S I I 实际用量 , 可以迅速 、 安全 、 有 效 的 降 低 儿 童 糖 尿 病 患 者
世 界 各地 1型糖 尿 病 ( T1 DM) 患儿显著增多 ,
尤 其是 5岁 以下婴 幼儿 患儿 l 1 ] 。以 P a t t e r s o n等 L 5 ] 为首 的 EUR oB I AP团 队预测 , 截至 2 0 2 0年 , 欧洲 5
探头 , 频繁 测定 组织 液 中葡萄 糖浓 度 , 持续全 天候 监 测患 者血 糖值 , 记 录 及储 存 血 糖 值 和 进餐 、 运动、 用 药等 事件 , 绘制 每天 血糖 波动 曲线 , 可 用于指 导 临床 治疗方 案 的调 整[ 8 ] 。C S I I即持 续皮 下 胰 岛 素 输 注 装置 , 能模 拟胰 岛素 正常 生理 分泌 节律 , 持续 进行 皮 下注射 治疗 , 使 肝糖 的产 生 与 外 周组 织 的利 用 相 适 应, 并 于餐 前适量 输 入胰 岛素 , 抑制 肝糖 原 的分 解 和 异生 , 持 续 控 制 血 糖 和 糖 化 血 红 蛋 白在 正 常 范 围L 1 。C S I I 和C GMS的联 合 应 用 简称 双 C 治疗 , 即植人 C S I I , 胰 岛素选 用 丹麦 诺 和 诺 德公 司生 产 的 诺 和锐 , 同 时植 入 C GMS动 态 连 续 2 4 h监 测 患 者

糖尿病筛查、诊断或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实验室检查合理应用规范指南指导及解释

糖尿病筛查、诊断或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实验室检查合理应用规范指南指导及解释

糖尿病筛查、诊断或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实验室检查合理应用规范指南指导及解释建议所有≥35岁的人群接受糖尿病筛查。

筛查指标可以选择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或OGTT-2h筛查。

如HbA1c <5.7%,FPG <5.6 mmol/L和/或OGTT-2h血糖<7.8 mmol/L排除糖尿病,也应每3年重复检查一次。

儿童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建议对糖尿病高风险儿童进行糖尿病筛查。

危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风险种族/民族、胰岛素抵抗相关信号、母亲在孩子怀孕期间确诊糖尿病或GDM。

建议从10岁起,每3年进行一次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应在产后4-12周进行糖尿病筛查。

并且,有GDM病史的女性,应对糖尿病进行终生筛查,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

进行糖尿病的筛查或诊断时,应采用静脉血浆血。

注:高血糖的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主要指葡萄糖)通过非酶反应相结合的产物。

形成糖化血红蛋白的非酶反应具有持续、缓慢、不可逆的特点,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是由过去而非即时的血糖浓度决定,与检测前是否空腹、是否注射胰岛素、是否服用降糖药物等因素无关。

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有效地反映过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

临床上常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其浓度应占成人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表示。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分别为HbA1c≥6.5%和HbA1c 5.7%~6.4%,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HbA1c检查,以记录其血糖控制程度。

目标设定建议:对大多数非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讲,HbA1c≤7%是合理的。

如没有明显低血糖或其他治疗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以设定更为严格目标。

对处于妊娠期和准备妊娠的患者,在安全前提下,建议设定更为严格的HbA1c目标,妊娠期的理想目标为<6.0%,以保护胎儿远离先天性畸形,保护母婴免受围产期创伤和因大于胎龄儿而引起的疾病。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 年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 年版)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 年版)血糖检测在糖尿病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临床血糖监测方法主要有:(1)血糖仪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2)动态血糖监测CGB;(3)糖化白蛋白GA 监测;(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监测等。

各个方法各有利弊、反映的时间窗也各不同。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 年版)》据今已有4 年,随着信息更新、进步、完善,新的指南呼之欲出。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日前发布了最新版(2015 年版)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特将核心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阅。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1. 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与ADA、IDF 和NICE 的推荐一致,新的指南建议所有患者进行SMBG。

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SMBG 可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T2DM 患者,SMBG 地位仍需研究。

2. 医院内血糖监测方法多通过POCT 完成以便可尽早处理,但需注意POCT 法止咳用于血糖监测而不可用于诊断。

院内需在血糖仪的精确度和抗干扰性、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操作规程及制度制定、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3.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频率与时间点血糖监测频率及时间点均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决定:(1)生活方式干预以控制糖尿病的患者:据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血糖监测来了解饮食运动队血糖影响并予以调整。

(2)服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每周2-4 次空腹或餐后2 h 血糖,或就诊前一周连续监测3 天。

每天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这7 点血糖。

(3)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血糖并据之调整睡前胰岛素剂量;预混胰岛素使用者:监测空腹+晚餐前血糖,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餐时胰岛素使用者: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胰岛素剂量。

(4)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据情况可实行较宽松血糖控制标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动态血糖仪监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动态血糖仪监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动态血糖仪监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动态血糖仪检测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内分泌专科就诊患者中有糖尿病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8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将这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血糖监测的对照组和采用动态血糖仪监测的观察组,每组均为44人。

结果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干预前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

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动态血糖仪监测,可以使得患者的血糖水平趋于稳定的同时,其生活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改善。

关键词:动态血糖仪;糖尿病;应用引言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复杂、治疗困难的内分泌代谢综合症。

患有糖尿病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来控制自己的血糖,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很容易引起眼睛、肾部、足部等处的病变,还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这对病人的身体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加强对病人的血糖控制,并对病人的血糖进行实时监控,对于病人的血糖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研究发现,动态血糖仪可以持续地对病人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变化进行监测,并与病人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对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改进,可以让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本文选择了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糖尿病患者,对动态血糖仪监测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内分泌专科就诊患者中有糖尿病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8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之间,并将这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血糖监测的对照组和采用动态血糖仪监测的观察组,每组均为44人。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实时CGM
实时CGM技术简介
在提供即时血糖信息的同时提供高、低 血糖报警、预警功能,协助患者进行即时血 糖调节,但在决定调整治疗方案前还需应用 血糖仪 自测血糖以进一步证实。
适应症
①HbA1c <7%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中 使用实时CGM技术可辅助患者的HbA1c水平持续 达标,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回顾性CGM的适应症
此外,合并 胃轻瘫的糖尿病患者、暴发 性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 等如病情需要也可进行CGM,以了解其血 糖谱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其他伴有血糖变化 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如胰岛素瘤等,也可应 用CGM 了解血糖变化的特征。
准确度评价标准
(1)每 日匹配的探头测定值和指血血糖值 ≥3个; (2 )每 日匹配的探头测定值和指血血糖值 相关系数≥0.79 ; (3 )指血血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5.6 mmol/L 时,平均绝对差 (MAD ) ≥28% ;指血血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 值<5.6 mmol/L 时, MAD ≥18% ,此时探 头测定值与指血血糖值相关系数 (R值)以 n/a 的形式报告。
②HbA 1c >7% 的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 如有能力每 日使用和操作仪器,也推荐使用。
③推荐有能力接近每日使用的成人1型糖尿病患 者使用实时CGM技术,无论患者血糖是否已经达 标。
适应症
④在8岁以下儿童中使用该项技术尚缺乏循 证医学证据。
⑤基于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循证医学证据的 局限性,暂不推荐在重症监护室 (ICU )或 手术室中单纯采用实时CGM技术进行血糖监 测。
最好选择血糖相对较稳定的时间段进行 (如 三餐前及睡前等)。 (3 )进行指血血糖检测后,应立即将血糖值 输入血糖记录器;如两者之间间隔超过5分 钟,则需要重新检测指血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56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指导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56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指导
14 6
福 建 医药 杂 志 20 0 9年 4月第 3 卷 第 2 1 期
F j nMe , r 0 9 l , : ui dJApi20 , a l
动 态血 糖 监 测 系统在 5 6例 门诊 糖 尿病 患者 中的应 用和 护 理指 导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泉 州 第一 医院 内分 泌科 ( 6 0 0 庄 玉 君 孔 江华 赖 宝珠 陈丽 丽 3 20 )
的仪 器 ,包 括 血 糖 探 头 、线 缆 、信 息记 录器 、信 息 提取 器 和 下 载 软 件 5个 部 分 ,它 通 过 探 头 检 测 细 胞 间 液 中 葡 萄 糖 浓
度 ,动 态 地反 映 血 糖 的 变 化 。 在 临 床 持 续 使 用 3d ,可 以描
绘 出全 天 血糖 漂 移 变 化 的 细节 和 血 糖 变化 的规 律 ,发 现 无症

33 1 电脑 血 糖 仪 的 使 用 :在 血 糖 探 头 初 始 化 后 ,边 讲 解 . . 边 示 范指 尖 血 糖 的 监测 方 法 ,指 导 患者 或 家 属 现场 操 作 ,使 其 当 场学 会 监 测 指 尖血 糖 。同 时 交代 注 意 事 项 ,即 :( ) 采 1 用 酒 精 消毒 皮 肤 ,待酒 精 挥 发 干 后 再采 血 ,以免 影 响 测 试 结
1 1 一般 资 料 :选 择 20 . 0 7年 3月 至 20 0 8年 6月 在 我 科 就 诊 的糖 尿 病 患 者 5 6例 ,男 3 例 ,女 2 5 1例 ;年 龄 4 6岁 , ~7 病 程 05 2 . ~ 7年 。 其 中 1型 糖 尿 病 1 7例 ,2型 糖 尿 病 3 1
种 价 格 昂 贵 的精 密 电 子 仪器 ,操 作命 令 为 英 文 模 式 ,且 相

1型糖尿病儿童应用快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1型糖尿病儿童应用快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1型糖尿病儿童应用快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及安全性胡可嫣;王瑞丽;姜宏卫;王宏运;马瑜瑾;李利平;付留俊;刘婕;白金磊;王俊宏;田德增;赵菊珍【摘要】目的:评估快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S)在14岁及以下1型糖尿病(T1DM)患儿中应用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满意度.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于多家医院门诊治疗的14岁及以下T1DM患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同时进行FGMS监测血糖及自我血糖监测(SMBG),分析FGMS的准确性.试验结束后填写使用感受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共收集FGMS与SMBG配对数据1568对.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两者正相关(r=0.942,P<0.001).总体FGMS与SMBG 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RD)为14.23%[95%置信区间(CI)13.64~14.89].共识误差栅格分析显示,FGMS与SMBG的配对数据在A区和B区共占99.49%.有3例患儿的传感器提前脱落.FGMS使用满意度综合评分为4.43分.结论:FGMS在本地区T1DM儿童中应用的准确性、安全性及用户可接受性均较高,使用便捷,可减少患儿疼痛,且准确性不受受试者的特征影响.【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9(026)001【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1型糖尿病;儿童;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准确性【作者】胡可嫣;王瑞丽;姜宏卫;王宏运;马瑜瑾;李利平;付留俊;刘婕;白金磊;王俊宏;田德增;赵菊珍【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洛阳471000;洛阳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洛阳 471000;洛阳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洛阳 471000;洛阳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洛阳 471000;洛阳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洛阳 471000;洛阳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洛阳471000;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洛阳471000;洛阳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洛阳 471000;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洛阳 471000;洛阳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洛阳 471000;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平顶山467000;安阳地区医院内分泌科,安阳 455000;焦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焦作454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全世界约有50万名15岁以下儿童患有T1DM[1]。

动态血糖监测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动态血糖监测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易 因患儿 拔 除腹部 探头 而使监 测 中断 , 因此 , 臀部 外
上方是 儿 童 可 供 选 择 的探 头 安装 部 位 。 安 置 探
头时 , 针器 与皮肤 呈 4 助 5度 , 免重压 , 电极迅 速 避 将
垂直 刺入 皮下 , 以确保 传感 器 完全插 入皮 下 , 明胶 透 布 妥善 固定 传 感 器 上 下 缘及 数 据 记 录仪 连 线 交 接
医学 研 究 生 学 报 2 1 00年 9月 第 2 3卷 第 9期 JMe otr, o. 3 N .9 Spe br 2 1 dP s a V 1 2 , o , e t e, 0 0 g m
・1 0 ・ 05
经 验 荟 萃
动 态 血 糖 监 测 护 理 中 的 常 见 问题 及 对 策
连接线埋 于衣 服下 , 避免损坏或 因意外拔 出探 头。睡 觉 时, 将血糖记 录器放 入患者 固定袋 内, 夹在衣服 上 ,
放在床上或枕 头下。运 动 时 , 证连 接 线连 接 完整 , 保 血糖记录器处 于固定 位置 , 避免从 事可 能会损 坏血糖 记 录器 的剧 烈运 动或 活动。 防止 弄湿接 触 系统 的组
适 。每天 检查 记录是 否完 整 、 时, 发现 的 问题及 及 对 时处 理 , 予指 导 , 给 以保 证连 接 通 畅 , 少 不适 。做 减 好宣教 , 轻 因安 装 C M 减 G S带来 生 活上 的 不适 ( 如 洗澡 、 穿衣 、 动 、 眠 ) 紧 张、 虑 等 心 理 压 力 , 运 睡 及 焦 以避 免 因上述 原 因而发 生仪器 的报警及 不适 J 。
O Sg cs ri r gss m, G ) U l oemo t i yt C MS 的临床 应 用是 u nen e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约占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的90%,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我国近年发病率为2/10万~5/10万,<5岁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速5%~34%[1,2],提示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

我国儿童期T1DM长期血糖控制、预后的流行病学现况资料缺乏,仅有的2006年多中心研究提示患儿平均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 A1c,HbA1c)为9.5%,中国单中心HbA1c达标率仅为15%,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44%~59%[3,4]。

儿童期T1DM发病越早,慢性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就越大,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T1DM患儿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12年[5,6]。

近2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单基因糖尿病、T1DM营养管理共识相继发布,但儿童胰岛素使用指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治疗共识发布已10余年,尚缺乏涉及儿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认识、筛查管理的规范,糖尿病分型、胰岛素治疗方法、血糖监测、DKA处理等涉及T1DM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技术已有较多新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T1DM临床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减少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制定本共识。

一、儿童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国内外该病诊断的依据,2019年WHO颁布了新分型标准[7],符合下述4条中之一可诊断糖尿病:(1)空腹血糖≥7.0 mmol/L;(2)口服糖耐量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葡萄糖1.75 g/kg(体重),葡萄糖最大量75 g];(3)HbA1c≥6.5%(HbA1c测定方法需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认证);(4)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糖尿病症状体征;符合上述标准但对于无症状者建议在随后的1 d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动志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

动志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

动志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作用异常而导致的。

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动态血糖监测的定义、类型、应用和现状几个方面,对其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一、动态血糖监测的定义及类型动态血糖监测是用来持续监测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对血糖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以帮助识别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血糖波动。

根据监测的时间和频率不同,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随机血糖监测随机血糖监测是在任何时间点测量血糖浓度。

它通常在患者服用餐后2小时进行测量,以确定患者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范围内的血糖水平。

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血糖监测方式。

2、空腹血糖监测空腹血糖监测是在患者进食8小时后进行测量。

它通常在晨起时进行测量,以确定患者在未进食情况下的血糖水平。

并且,它通常用于确定患者是否具有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是在过去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它能够有力的反映一个人的血糖控制的情况。

实际上,HbA1c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糖尿病监测指标之一。

4、连续血糖监测连续血糖监测是指患者在一定周期内监测血糖浓度,比如监测24小时或几天内连续的血糖数据,它通常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来实现,可以在皮下植入一个小型的传感器,从而可以在24小时内实时采集、记录并传输数据。

二、动态血糖监测的应用1、指导糖尿病治疗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针对糖尿病患者,通过监测血糖数据,医生可以针对每一个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一份更加详尽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效果。

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当代护 士2 0 1 3 年1 1 月 下 旬 刊
. . 4 3. .
动 态 血 糖 监 测 在 糖 尿 病 治 疗 中 的应 用 及 护 理
赵 锡 丽
摘要 介 绍了动 态血糖监测 系统的工作原理 以及在糖尿病 中的应用及 护理 方法。 认 为动 态血糖监测 系统能客观 、 全 面、 详 细地监测血
根 据 血糖 监 测 情 况 调 整 用 药 方 案 是 目前 治 疗 糖 尿 病 的 重 要 下就 C G MS 系 统 的临床 应 用及 护理 作一 概述 。 l C G MS 的结 构及 工 作原 理
手段 。 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 ( D i a b e t e s C o n t r o l a n d C o m —
d i f f e r e n c e a n d t e s t s t r i p S b a t c h n u mb e r .C o n t i n u o u s g l u c o s e m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C GMS) i s a me t h o d t o mo n i t o r t h e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c o n —
t i n u o u s l y ,w h i c h c o u l d s u p p l y t h e g e n e r a l a n d d e t a i l e d b l o o d l g u c o s e l e v e l a n d t h e f l u c t u a t i o n .I t S r e c o g n i z e d a s a n e f e c t i v e me t h o d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中医正骨 ,20 ,1 ( ) 3 . 07 9 7 :54
[ ]王亦 璁.骨 与关节 损伤 ( 4版) [ .北 京: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 2 第 M]
20 0 7: 8 8 —8 3 4 5.
[ ]潘少川主译.R n 小儿骨折 ( 3版) [ 3 ag 第 M]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③ 1 例患者长期血糖控 制不佳 ,是 由于严 重的 “ 明 黎 现象”未得到认识 。“ 明现 象” 定义 :睡后血糖 渐升高 , 黎 到凌晨 达高峰。见图 4 ( 血糖值/ 时间 ) 。
整用药提供客观准 确 的依 据 ,更有效地 减少各 种急慢 性并
发 症 的 发 生 j 。
在本组观察 结果 中发现 ,有些 患者血糖 难 以控制 ,是
[] J .中医正骨 , 0 6 8( ) 2 — 2 . 2 0 ,1 6 :4 7 4 8
( 稿 日期 :2 1. 7 1 ) 收 0 20 . 1
牢靠 、易移 动的缺点 ,又 克服 了切开复 位创 伤较 大并 易 引
起肘关节僵 硬 的弊端 ,且方法 简单 、术 后可早 期进行 功能 锻炼 ,是 目前较 为理想 的治疗方法 。
20 06;8 ( ):3 1 9—4 . 8
[ ]王先令 ,陆菊明.血糖 波动对糖尿病预后及其慢性并 发症 发生发展 的影 3 响 [] 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 05 0 ) 6 13 2 0 ,(3 :19— 7 [ 4 3马维荣 ,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察 2型糖尿病 患者低血糖 特点 [ ] J. 中国实用医药,2 1 , ( 3 :2 2 . 0 1 8 2 ) 6— 7
指导 患 者 调 整 胰 岛 素 泵 治 疗 的 凌 晨 2 M ~9 M 及 A A 1P 5 M一1P 8 M段 基础 率及 餐前 分 次皮下 注射 胰岛素 的 时间 间隔,避免 了低血糖 的情况 ,控制 Sm gi o oy 反应 ,使全 天血

CGMS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CGMS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gu o e te o ae ec nr ln f lo lc s. s l h lo lc s sb R ratr lc s , h nc mp rdt o tol go o dgu o eReut T ebo dgu o ewa e e fe h i b s CGM S ( < .5 . n lso P 00 ) Co cu in
C MSC r crt yr l e u t ̄ o f lo l oe G a mo a uae py c ino bo dgu s,wh hwi ajste oae us gadhate uain n e c l e t f u h l c i l dut sg ,n rn el ct . c l d h i n hd o [ yw rs daee;cn n osg c s n or gss m;n rig Ke od】 i ts o t u u l oe b i u mo i - n t t i ye us n
22 不同性别缺血性脑卒 中合并 MS组 内比较:见表 2 . 。
(/6 n j )
表 2 不同性别 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合并 M 代谢及近期死亡率 比较 S
注 :两组无统计 学差异 ( 00 )。 P> . 5
3 讨论
疗 性干预尤为重要,可以降低脑卒 中的发病危 险, 尽早控 制危 险因素 。 下一步可进一步挖掘数据 , 开展不 同年龄组代谢综合 征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特 点研究, 各因素的影响差异性研
Me o s w nys y t a e c ai tw r ntrd yuigC MSfr 2hus adajs dshd l o rd c g lo t d e t— x p Di t t ns ee h T iT l b ip e mo i e n G o r, n ut e ue feu i o d o b s o7 d e c n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GMS 组稳定达标(三餐前、后,临睡前,夜间 2∶00)所需天数(3.81±0.95) 天,显著少于微量血糖 仪组(5.54±1.19) 天,P < 0.01。 2.3 低血糖发现次数
CGMS 组在动态血糖监测时间段发现平均每例 (2.54±1.22)次低血糖事件(血糖<3.9 mmol / L),而微 量血糖仪组发现平均每例(1.09±0.69)次,CGMS 组发 现低血糖次数较微量血糖仪组显著增多(P <0.01)。
[5] Cameron FJ,Ambler GR. Does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have clinical utility in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diabetes[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4,40(3):79- 84
[7] 陆 忠,沈水仙,罗飞宏,等. 儿童 1 型糖尿病动态血糖 监 测 的 临 床 意 义 [J]. 中 国 实 用 儿 科 杂 志 ,2005,20 (12):721-723
[8] Tseghai B,Daniel P,Bruce W,et al.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insulin pump therapy in children aged 2 to 7 years with type 1 diabetes:A retrospective study [J]. Pediatrics,2006,117(6):2132-2137
[参考文献]
[1] 刘爱云,孙聊东,孟庆河,等.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 测治疗初诊重症 2 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J]. 中国 糖尿病杂志,2007,15(10):611-612
[2] 王战建,苏杰英.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诊治中的 应用进展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 (4):307- 309
第 30 卷第 1 期 2010 年 1 月
[摘 要]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联合胰岛素泵(insulin pump)治疗儿童 1 型
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64 例儿童 1 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3] Mastrototaro JJ. The MiniM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system[J]. Diabetes Technol Ther,2000,2(S1):S13- S181
[4] Sachedina N,Pickup J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Medtronic-MiniMed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use for measurement of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1 diabetic subjects[J]. Diabet Med,2003,20(12):1012- 1015
CGMS 组每天下载 1 次血糖变化图谱, 根据血 糖情况调整次日各个时段基础量及餐前胰岛素剂 量。 72 h 后综合分析 CGMS 血糖变化,找出运动、进 餐、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分析血糖波动特点,结合每
天 8 次手指血血糖监测调整胰岛素用量, 直至达 标。 微量血糖仪组每天 8 次监测手指血微量血糖, 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次日各个时段基础量及餐前胰 岛素剂量。 两组均观察并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 糖发现次数。 1.3 统计学处理
胰岛素泵可准确控制胰岛素输入剂量、速度和 时间,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是目前进行胰 岛素强化治疗的一个理想手段。 与每日多次皮下注 射 (multiple daily insulin injection,MDI) 相比,CSII 治疗 1 型糖尿病可以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 波动,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 患者生存质量[8-9]。 但强化治疗使低血糖的发生率又 显著增高[10]。 1 型糖尿病患儿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 血糖监测非常重要,微量血糖仪测定的仅是某个时 间点的血糖值,常常不能准确发现夜间无症状性低 血糖和显示餐后高血糖状态持续时间[11]。 而 CGMS 能够在全天、 包括在睡眠期间不需要唤醒的情况 下,观察到 24 h 血糖波动曲线,便于医生及时精细 调整胰岛素用量,使患儿全天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 的控制。 CGMS 与手指血微量血糖监测有很好的相 关性[12-14]。 CGMS 联合 CSII 对改善血糖控制、及时发 现低血糖事件有重要意义。
· 92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Natural Science)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儿童 1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朱子阳,石 星,倪世宁,顾 威,刘倩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南京 210008)
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为 1 型糖尿病,血糖极易 波动。 多项研究显示,对于伴有显著高血糖的住院 1 型糖尿病儿童而言,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II) 与 动态血糖监测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联合(双 C 方案)是较为有效的治疗和 血糖监测模式 。 [1-2] 本院自 2006 年初引进美敦力 (Minimed 公司,美国)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 素泵治疗儿童 1 型糖尿病,目前已应用 22 例,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就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院 2006 年 1 月~2009 年 5 月收治的 1 型糖
尿病患儿 64 例,均为病程>1 年,血糖控制较差的再 入院患儿。 所有患儿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 (CSII) 进行治疗 (美国美敦力 712 型或韩国丹纳 泵)。 其中 42 例患儿(微量血糖仪组)采用每日 8 次 手指血微量血糖仪监测(三餐前、后,临睡前,夜间 2∶00),另 22 例(CGMS 组)在每天 8 次手指血血微 量血糖仪监测基础上采用 CGMS 监测血糖。 1.2 方法
应用 SPSS11.5 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 用均 数±标准差(x ±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2结果
2.1 血糖 两组不同监测方式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均可达
到强化血糖目标值。 微量血糖仪组与 CGMS 组均能 很好控制血糖(餐前、夜间血糖波动于 4~8 mmol / L, 餐后血糖在 4~10 mmol / L 范围内)。 2.2 临床达标时间
[14] Sternberg F,Meyerhoff C,Mennel FJ,et al. Does fall in tissue glucose precede fall in blood glucose [J]? Diabetologia,1996,39(5):609-612 [收稿日期] 2009-06-15
[6] Boland E,Monsod T,Delucia M,et al.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J]. Diabetes Care,2001,24(11):1858-1862
[9] 沈 备,冯佳庆,徐宽枫,等. 强化治疗对初诊糖尿病患 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26(8):617-619
[10]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N Engl J Med,1993,329(14):977-986
岛素泵联合 CGMS 与胰岛素泵联合微量血糖仪监测治疗儿童 1 型糖尿病均能很好控制血糖, 胰岛素泵联பைடு நூலகம் CGMS 临床达标时
间短,易发现低血糖事件。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1 型糖尿病; 儿童; 胰岛素泵
[中图分类号] R72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4368(2010)01-093-02
3讨论
第 30 卷第 1 期 2010 年 1 月
朱子阳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儿童 1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 93 ·
儿童 1 型糖尿病血糖易波动,尤其是“蜜月期” 后,血糖不易控制。 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不能提供 充分的信息,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一种新 发展起来的糖尿病血糖监测的高新科技手段,可以 连续、动态的监测血糖,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的血 糖波动趋势,能全面反映血糖的整体情况。 CGMS 通 过每天 288 个血糖数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血糖波 动的详细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调整胰岛素用 量,达到较理想的血糖水平[3-7]。
[11] Gross TM,Mastrototaro JJ. Effic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J]. Diabetes Technol Ther,2000,2 (l1):19-26
[12] Woderer S,Henninger N,Garthe CD,et al.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interstitial fluid using glucose oxidase-based sensor compared to established blood glucose measurement in rats[J]. Anal Chim Acta,2007,581(1): 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