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九年级物理上全套教案

西华附属实验学校200 年 月 日九年级 物理(上)教案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温度与温度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3、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科学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热现象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一.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标的规定:3、读法:5℃读:5摄氏度;-5℃读: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二.温度计1、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体温计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4、实验室:分度值是1℃5、寒暑计:分度值是1℃三.热力学温度(T=t+273K)四.正确使用温度计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1)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4)取:。
学生实验(略)拓展:不准确温度计的计算。
【作业】: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教学目标】1、通过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2、让学生体验水的三种状态,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沪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ppt课件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END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液化的应用
【应用】
液 化 的 应 用
A、气体打火机 B、人工降雨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C、液化石油气
演示课本图11-30所示的实验。 思考: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 易制成? 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 状?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霜与凝华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直接 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 上,便是霜。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霜与凝华
凝 华 现 象
A、雪
B、霜
C、灯泡变黑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看课本图11-33,你发现哪几个物态 变化过程吸热?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吸热? 讨论图11-34中,AB、BC、CD、 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 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Fra bibliotek教学目标
1
冰、雾、霜的形成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有环境保护意识。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冰与凝固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消防灭火
空中的小水珠在下降的过程中, 遇到0℃以下 的冷空气,水珠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 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金乡县第三中学马秀新 制作
演示实验:课本图11-27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过程

A.①汽化 ②液化 C.①升华 ②液化
B.①液化 ②汽化 D.①升华 ②凝华
例4、请将下列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
河面上冰冻解了
凝华
夏天,湿衣服变干
汽化
吸热
草木上的露珠
凝固
冰冻的衣服干了
熔化
放热
窗上的冰花
液化
冬天,河水封冻了
升华
想一想:
买回家的蔬菜时间长了会因失去水分 而干瘪,你能帮助妈妈解决这一难题吗?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 热过程
2008年10月8日
自然界中物质的三中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干 冰
一、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1、熔化
固态 熔化(吸热) 液态
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固 (冰、海波) 体
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石蜡、 松香)
温 度 ℃
62
温 晶体凝固过程
度A
B
C
D 时间
温 非晶体凝固过程
度
A
B 时间
2、液化 液态 液化(放热) 气态
液化现象:
雾
从水壶口喷出的水蒸 气遇到冷空气后,变 成了白雾
露珠
注意:平常所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遇冷液化凝结成的小水滴。
例如:
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水烧开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 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时冒的白气
3、凝华
凝华(放热)
固态 熔化(吸热) 液态 汽化(吸热)气态
凝华现象:
(1)、碘的凝华 (2)、冬天的霜、雾凇、冰 花的形成
小 温度 结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巧记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

巧记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作者:罗晓鸣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2009年第09期物态变化的种类比较多,并且涉及到热量的吸收和释放问题。
同学们刚开始对能量的转移不是很熟悉,对能量的转移方向较难判断准确,因此,巧记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是学好物态变化的关键。
虽然说是巧记,但是也要与知识进行融合。
同学们必须要了解各类物态变化的典型实例以及会判断其吸放热情况。
1,汽化和液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较缓慢的过程,而沸腾则是一个剧烈的过程,它们的共性都是吸热,例如,水或酒精滴在人的皮肤上蒸发时会感觉凉爽,原因是吸收了人体的热量;液体(水)在沸腾时,如果停止给液体加热,沸腾就停止,这说明液体要保持沸腾,必须继续从外界吸收热量。
2,熔化和凝固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实验发现固体要进行熔化过程都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吸热,可通过感性的例子说明,例如将冰棒含在口中感到冷,是因为熔化吸热,冷冻食品可以保鲜也是应用了冰熔化吸热的特性,还有冬天雪熔化时,通常比较冷也是这个道理。
通过实验发现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除了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外界温度还必须低于凝固点,这说明凝固要放热,寻找凝固的例子不难,但是要从例子中理解凝固过程是放热的就稍有难度,同学们可以记住几个典型的例子例如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量,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还有在医院里面利用石膏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扩张皮肤血管,增强抗炎作用,来对患面部痤疮的病人进行治疗护理3,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是物体气态和固态之间的直接转变,同学们在生活中很少去注意这两种物态变化,理解它们的吸放热特点仍然要从实验和生活实例两方面入手书本上的人工造“雪”实验说明了碘可以升华和凝华;白炽灯用久了玻璃内壁会发黑,也是钨的升华和凝华造成的:另外利用干冰人工降雨,舞台上的人工制取白雾也是应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通过对一些典型例子的理解同学们就可以对升华、凝华的吸、放热有所了解例如,利用干冰人工降雨,原理是干冰升华使周围空气降温,水蒸气凝结,再加上空气尘埃作为凝结核,于是形成降雨。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有六种基本形式,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每种物态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有些是吸热过程,有些是放热过程。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变为液态。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原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冰在吸收热量时会熔化成水。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物质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原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在放出热量时会凝固成冰。
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液体变为气态。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水在加热时会汽化成水蒸气。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变为液态。
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液化为水。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物质吸收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被克服,从而使固体直接变为气态。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因为需要吸收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吸收热量时会直接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即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阶段。
当气体放出足够的热量时,其分子的热运动减少,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重新建立,从而使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需要放出热量来克服分子之间的热运动。
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直接凝华为霜。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过程及条件
01
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2
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和液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或凝点,同时吸收或放出热量。
03
升华与凝华
03
汽化与液化
汽化现象及特点
汽化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特点
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 低。
汽化方式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液化现象及特点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特点
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现象
熔化吸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冰熔化为水。
汽化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水蒸发为水蒸气。
升华吸热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干冰升华为二 氧化碳气体。
凝固、液化、凝华过程中的放热现象
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会放出热量,如水凝固为冰。
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 物体温度降低。
升华现象
碘的升华、雪人不翼而飞、冰冻的 衣服变干、灯丝变细、樟脑丸变小 等都是升华现象。凝华现Leabharlann 及特点凝华定义01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02
凝华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凝华现象
03
沪科版9年级物理目录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三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四节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家庭用电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节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第二节半导体
第三节第三节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第二节能源与社会
第三节第三节开发新能。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完整详细+实验总结

非晶体熔化温度曲线晶体凝固温度曲线晶体熔化温度曲线§3.1 温 度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量程,选择合适温度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体温计读数可以离开人体;2.体温计用前不甩:遇到高温,温度准确;遇到低温,温度为不甩时的温度§3.2 熔化与凝固一、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二、试验:探究固体溶化时温度改变规律 海波熔化试验:用水浴法加热——为了海波受热匀称。
三、固体的分类——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常见晶体:冰、金属、萘、海波。
2. 非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接着上升。
常见非晶体:松香、石蜡、沥青、玻璃。
3. 熔点定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定义: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一样的。
非晶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4. 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改变曲线:1)AB :固态,吸热,温度上升;5. 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到达熔点;2)接着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降到凝固点;2)接着放热。
6. 晶体在熔化时变化规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融化时变化规律:边吸热边升温,状态先是变软、变稠、变稀、最终变为液态。
§3.3 汽化与液化一、汽化与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吸热放热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吸热放热“哎呀,这夏天也太热了吧!”我一边擦着汗,一边和小伙伴们抱怨着。
那天,我们正在小区的花园里玩耍。
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连吹来的风都是热的。
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像被晒蔫了的小草,无精打采的。
“真想凉快一下呀!”我嘟囔着。
“对呀对呀,要是能下点雨就好了。
”小伙伴明明也跟着说道。
这时候,一旁的学霸乐乐说话了:“你们知道吗,这天气热是因为现在是夏天呀,夏天温度高,就会感觉很热,而且这当中还涉及到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呢!”“啥?物态变化?那是啥玩意儿?”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
乐乐笑了笑,开始给我们解释:“物态变化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呀,比如水可以变成冰,冰又可以变成水,这里面就有吸热和放热呢。
”“哇,这么神奇呀!”小伙伴们都来了兴趣。
“可不是嘛,就像水变成冰,是要放热的,而冰变成水呢,是要吸热的。
”乐乐说得头头是道。
我挠挠头:“那这和天气热有啥关系呀?”“哈哈,你想呀,夏天温度高,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这蒸发过程可是吸热的,所以我们就会感觉热啦。
”乐乐耐心地解释着。
“哎呀,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那还有其他的物态变化呢?”“还有呀,像冬天有时候会下雪,那雪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冰,这叫凝华,是放热的。
”乐乐继续说着。
“哇,真有意思!”小伙伴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呀?”我追问着。
“当然有啦,像我们平时看到的露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这是液化,也是放热的哦。
”乐乐像个小老师一样。
我们都听得入了迷,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物态变化呀!”我感叹道。
“是呀,物理知识可好玩了。
”乐乐笑着说。
就在我们热烈讨论的时候,天空中真的飘来了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哇,真的下雨了!”我们兴奋地欢呼起来。
我伸出手,感受着雨滴落在手上的清凉。
这雨,不就是水的一种物态变化吗?我心里想着。
这场雨,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了一丝凉爽,也让我对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九年级物理 11.3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教案二 沪科版

问: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
问:生活、生产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二)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问: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补充完善。
讲述: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
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
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
问:当冰箱内出现霜后,怎样操作化霜?为什么这样操作?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0-34
问:从图10-34中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重点难点: 重点: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
教学过程:
引言: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问同学们被开水和水蒸气烫伤过没有?
进行:
冰雾霜的形成,雾与液化
讲述: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问:同学们思考: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
讲述: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引导: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内能1.温度: 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 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符号是℃。
2.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 用于实验室测温度, 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 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 刻度范围35℃~42℃, 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 刻度范围℃~℃, 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二节. 熔点与沸点;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1.水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2.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水的熔点是0℃3. 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特点: 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5.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6. 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7.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①定义: 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 吸热致冷。
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 ①定义: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 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其中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1.热:是物质内部运动所带的一种能量形式,它可以被转移和传递,从而引起物质状态的改变。
2.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如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或气态。
3.吸热: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能以使自己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4.放热: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释放热能使自己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二、物态变化的过程物态变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都需要能量的参与。
在物质状态的转移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物质的能量变化,因为不同的物质状态具有不同的能量。
而且,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热量的变化也取决于能量的变化。
1.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固体物质受热后,内部的分子间距会变宽,能量也会增加,直到达到固态材料的熔点,此时固体就会变成液体,这个过程就是吸热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当固体材料开始融化时,材料中的热量将用于克服分子间的引力,直到达到足以扭转这个状况的最低分子间距(熔点)。
此时,分子就解开了,然后可以开始在熔融的状态下运动。
2.液态到气态的变化:液体的物质在吸收一定的热时,分子会经历一定的波动,直到液体内部达到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此时液体材料就会变成气态。
这个过程是需要吸热的。
3.气态到液态或固态的变化:当气体内的分子受到冷却时,分子会运动缓慢,直到达到一个足以使分子间距缩小的程度。
当气体的分子被紧密组合成一体时,他们就能够开始向更低状态合并,从而形成一个变成欲望液体的状态。
这个过程称之为放热过程。
三、吸热与放热的应用1.吸热用于降温:吸热原理也常用于降温,例如空调和制冷器。
在这种情况下,低温环境的冷却剂将吸收室内的热能,迫使室内达到更低的温度。
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

好的,以下是关于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的文章:引言: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而物态变化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理,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实验教学案例二-放热过程的内容、教学目的及步骤,并谈一下它的重要性。
一、实验内容放热过程是指物质在放热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常见的放热过程有凝固、冷凝和结晶等。
本次实验所用的示范物质是硫酸铜,硫酸铜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会发生放热反应,从而发生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
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硫酸铜的加热过程,理解放热反应的物理原理,从而进一步认识物态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理解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物理原理;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5、知道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取一只烧杯,用清水清洗干净;2、将一定量的硫酸铜粉末放在烧杯中,根据实验需要控制其数量;3、用蒸馏水将硫酸铜粉末润湿,在室温条件下静置一段时间,待其完全吸收水分。
步骤二:加热过程1、将烧杯放在一个烧杯架上,使用的火源可以是燃气灶或者是电炉;2、先用小火烘烤硫酸铜粉末,加热至其变成蓝色的液态;3、在加热过程中,可以用玻璃棒搅拌硫酸铜溶液,以促进其均匀加热;4、注意安全,避免烧伤、煤气泄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步骤三:实验观察1、观察硫酸铜的加热过程,记录温度变化、热量释放、物态变化等实验数据;2、记录实验的观察结果,反应硫酸铜物态变化的特点;3、结合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分析物态变化的原因和物理原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注意全过程的操作规范性;2、实验现场宜通风良好,避免有毒气体的产生;3、观察实验现象时应仔细观察,记录详细的实验数据;4、实验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温度和压力时所发生的状态变化。
它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在物质状态改变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一、物态变化吸热现象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也称为端吸热,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时所吸收的热量。
吸热现象通常发生在固体和液体的状态转变上。
1、固体-液体吸热当固体转化为液体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热能来克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固液相变的吸热现象。
例如,将冰块放置在室温下,冰块就会逐渐融化为水,这是由于冰块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能。
吸热现象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在这个过程中,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能量转化往往是平衡的。
2、液体-气体吸热液体转化为气体时也需要吸收热能,这种转化也需要克服液体内部的相互吸引力,因此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例如,将一些水倒入平底锅中,将火打开,不久水就会变成水蒸气。
这是因为液态吸收了热能,转化为气态。
吸热现象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又被称为沸腾。
二、物态变化放热现象与吸热现象相对应的是放热现象,也称为端放热。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时释放的热量称为放热现象。
放热现象通常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转化上。
1、气体-液体放热当气体转化为液体时,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因此需要释放热能。
例如,在夏天,如果将冷饮品放置在室外,饮品表面就会形成水滴,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却后转化为液态。
在这个过程中,热能被释放。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把空气中的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
2、液体-固体放热当液体转化为固体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因此需要释放热能。
例如,将热水倒进冰盒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水就会变成冰块。
这是由于热量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热能减少导致温度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热能被释放为冰,使得液体变成固体。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水滴
• (1)洗热水澡时,卫生间里的镜子上有“流汗” 现象。 • (2)露水的形成。 • (3)下雨前的回潮现象。 • (4)冬天戴眼睛喝开水、热汤等时,眼镜上立即 蒙有“汗”。 • (5)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不一会儿,罐壁就冒 汗。 • 冬天,窗户玻璃内壁会“出汗”
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都是小水滴
知道三种状态
雨
露
以水为例(水的不同形态)
雾
白 气 液态
雪
雹
冰 花
雾 凇
霜
冰 固态
云
固、液态
水 蒸 气
无色、无味、 透明、看不 见
气态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水污染
污染水资源的罪魁祸首是: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等。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严重的缺水、污染问题, 要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 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 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世界水日: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 通过了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
凝华实例
雪花
窗 户 上 的 冰 花
冻肉上的霜
牛刀再试
1、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的体积逐渐 变 小 ,而烧瓶中充满紫色的碘的蒸汽,却没有看到 液体的碘,这种现象就是碘的 升华 ,过一会儿,又 看到烧瓶的内表面附着了一部分固态的碘,这是碘蒸气 的 凝华 现象。
2、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壁会变黑,这一变化中,组成灯丝 的物质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C ) A.汽化和凝华 C.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凝固 D.升华和凝固
7、什么是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8、物质凝华要放热。
练习
1、烧开水时,会看到壶嘴喷出很多的“白气”, 请问这个“白气”是气体吗?试加以说明。
答:当水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 大量的汽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 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蒸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中的水蒸气我 们是看不见的。至于我们看到的“白气”则不是气体, 而是水蒸气遇到低温空气放热液化成的大量的小水滴, 这些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雾状,看起来就好象是白 气。
{ 状态:液态(E)、固液共存、固态(F)
过程:凝固,放热热温度不变,凝固点为48℃
过程:放热降温
{ 状态:固态
凝固放热的应用 水凝固放热 冬季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菜被冻坏。
因为水凝固时向地窖的空气放热,使地 窖的气温不至于降得过低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气态
蒸发器内: 汽化吸热。
液态
液态
冷凝器内: 液化放热
D)
2、.把0℃的水和0℃的冰同时拿进0℃的房间将会 (
A.冰将会熔解 C.水和冰都保持原状态 B.水将会结冰 D.无法判断。
C)
二 液化 ①气态
液态
②液化要放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从水壶口喷出的水蒸气 (气态)遇到冷空气后, 变成了雾状小水滴(液态)
水蒸气 水
滴
热
低温物体
液化区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 放热过程
温故知新
1.物质有哪三种状态? 2.我们已学过哪三种物态变化?
感受新知
液态 1.凝固: 固态
冰山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水结冰、铁水浇铸零件、 熔化的石蜡倒入玩具模子制 冰山是怎么形成的 玩具等. 水结冰
凝固
冰雹的形成:主要是凝固
观 ①.凝固点: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 察
淘米后浇花 洗菜后冲厕所
洗衣水用来涮拖把
养鱼水可以浇花
换用节水型马桶 洗澡水可冲厕所
露水的多少有两个条件决定: 1、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2、昼夜温差是否大 水蒸气多且温差大时露水多,反之则少
不行,明矾可除去微小不溶物,使浑浊的水 变清澈,若将明矾倒入河中,理论上可以将 河水变清澈,然而河里有多少水,需加多少 明矾,加少了能否起作用,另外明矾是否有 副作用等问题均不明确,所以不行。
海
波
温度 降低 不变
的
凝 固
固液 固态 液态 共存
②、物质凝固要放热。
③、晶体凝固的特点:晶体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不变。
④、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与凝固点。
⑤、晶体凝固的条件:
⑴、温度降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⑥、凝固图像
晶体凝固
非晶体凝固
牛刀小试
1: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凝固的图像是(
所以,“白气”不是气体,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 成的大量的小水滴。
2、被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烫伤,哪 个更严重?
答: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由于温度 相同,它们的冷热程度也相同, 但由于水蒸气 在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同样多的100℃的水 和100℃的水蒸气比较,100℃的水蒸气液化成 100℃的水时放出的热量是100℃的水降低1℃时 放出热量的539倍,所以100℃的水蒸气烫伤比 100℃的水烫伤严重很多。
雾凇是低空的水蒸气在气温低于0℃ 时凝华成的;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 在气温低于0℃时凝华成的
解题秘籍
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 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
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4.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
②汽化与液化,
• 5.三个特殊(温度)点:
• ①熔 • ③沸 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
液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凝华 液化 气化
5、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雾。请从 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夏季白天比较炎热,河面的水大量蒸发, 汽化为水蒸气。到了晚上和次日清晨,气 温较低,水蒸气又液化为小水滴,飘在河 面上方,形成雾
6、普通灯泡用久了,其玻璃泡壁会变黑。这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钨在高温下升华,遇到冷的玻璃泡壁又凝 华,使玻璃泡变黑
2、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门里冒出白气,这
是(
C
)
A、冰箱内的冰升华为水蒸气; B、冰箱内的冰熔化成水后,迅速汽化成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D、冰箱内的水蒸发成的水蒸气。
三 凝华
①气态
固态
②凝华放热
“雾凇”怎样 霜 形成的? 水蒸气 冰晶 低温物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混合气体降温,沸点高的先液化 3、利用降温的办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
气、氮气、 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
分别是-183℃、-196℃、-78℃,当温
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_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氧气
氮气 最后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 6.三个不变温度: • ①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 ②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
• ③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 7.三个条件:
①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两种方式: ①汽化方式;蒸发与沸腾; ②液化方式:加压与降温
雾凇
水蒸气 冰晶
为什么水蒸气遇冷降温有时液化为雾,有时 会凝华为霜?
水蒸气 水
滴
低温物体
水蒸气 冰晶
空中 液化 遇草 液化
高空
低温物体
气温高于0℃
③水蒸气
雾 露
气温低于0℃
低空
凝华 雪 遇草 凝华 霜 树枝 凝华
雾凇
霜出现在冰箱冷冻室靠近门口附近。因 为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很低,开冰箱门时进 入冷冻室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凝 华成霜。室内空气越潮湿,开冰箱门的次数 越多,冰箱冷冻室内结的霜就越多 冷冻食物中的水分 冷冻室内水蒸气 空气中 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汽化区
模拟尾气产生 1、什么样的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 当周围环境的温度比喷出的水蒸气温度低时 2、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瓶嘴时不是白色的 由于喷嘴处的温度高,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易 液化,因而不是白色雾状。
③自然中的液化现象 雾、露
液化
雾
露
生活中的“白气”
(1)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④、“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 (2)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会冒“白 都是小水滴 气”; (3)夏天,打开冰箱门,便发现有“白气”冒 出; (4)烧红(热)的金属,插到冷水中会冒“白 气”; (5)冬天水井里会冒“白气”; (6)拔掉瓶塞的热水瓶口会冒“白气”, (7)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4、下列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是( A.熔化 B.升华 C.液化
C
)
B.早晨有浓雾 D.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C
) D.汽化
某晶体的物态变化过程
小结:
1、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2、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
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珍惜每一滴水
珍惜每一滴水
要有一种节水意识
山
清
水
秀
你 有 何 感 想 ? 请 你 说 说
触 目 惊 心
1、加明矾后水变清。烧杯内浑浊的水中有杂质,即有微小不 溶物,加入明矾后,明矾可除去微小不容物。 2、加入新配制的漂白粉溶液,发现水变得更透明。
净化水的方法:沉淀、吸附、过滤、杀菌等。
气态
我们学到了什么?
1、什么是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物质凝固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不变。 3、晶体凝固的条件:⑴、温度降到凝固点;⑵、继续放 热。 4、什么是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