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音乐 名家名曲 冼星海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一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曲谱、学生用的mp3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二)运用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电脑等多媒体资源。
(三)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课前指导学生分专题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
(二)课前引导学生用mp3先自听全曲《黄河大合唱》。
(三)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拓展鉴赏:聆听殷承宗、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版本,开阔学生眼界,感受其中不同的演奏风格。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的建议(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用对比、讨论,抢答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二)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冼星海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作出评价。
(三)学生结合实际浅谈该作品的现实意义。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二教学目标1、聆听冼星海经典名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体会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作品都有哪些?冼星海个人资料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姓名:冼星海籍贯:澳门生卒年:1905—1945年地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主要作品:《游击军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了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蓄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代表作品.《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颗最灿烂的星。
在这里,我要为他写两篇文章,一篇是:《冼星海的(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在太行山上)及其他》,主要谈他上海时期和武汉时期的创作;另一篇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集中评介他延安时期写的这部不朽的杰作。
冼星海是广东番禺县人,1905年生于澳门。
在旧社会,他家是属于水上生活的“蛋民”,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冼星海是个遗腹子,还在娘胎里父亲便去世了。
6 岁时随母亲到南洋,靠母亲做佣工维生。
星海在南洋、私塾里读了四年四书五经,在英国人办的学校里学了一年英语,在华侨办的岭南分校念了两年高小。
1919 —1925年,又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大预科念书,半工半读,靠当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维持生计。
此时他已学习小提琴,吹单簧管,并且在一个美国人办的管乐队中担任指挥。
1926年,进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理论和小提琴,同时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
1927年下半年,进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
1929 年,漂洋过海,去法国巴黎求学。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案设计DOC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学科:音乐模块名称:音乐鉴赏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必修/选修:选修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构想】《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
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仅用一周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
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7忆冼星海》

精读第二部分
• 1、“第一次见面”,冼星海留给作者怎样深刻的 印象(分列要点,举例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冼 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 冼星海是一个具有高尚的情操、雄心壮志、真挚 的爱国情感和音乐才华,好学深思的人。
• 2、第7段中“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又 感到生疏。”一句中,“熟识”和“生疏”是否 矛盾?
写作特色
•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展现人物性
格。(使冼星海这一人物性格、形象更全 面,更立体。)
文章中心
• 文章通过对冼星海的回忆,赞 扬了冼星海高尚的情操、真挚 的爱国情感和音乐的才华,表 达了作者对这位人民音乐家的 深切怀念。
• 不矛盾。“熟识”是因为之前通过演奏、看木刻、
精读第二部分
• 3、第7、8段中两次提及“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 从文中看,“我”深信的依据是什么?“他一定 能达到”的具体内容指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 何作用?
• “他一定能达到”的具体内容指完成《民族交响 乐》的创作。
• 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作者对冼星海能力的肯定。 • 4、第10段中“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呵!”
忆冼星海
欣赏
• 写于1938年,在抗 战烽火的洗礼下, 迅速成为中华儿女 爱国救亡的号角, 在中国大地上广为 流传。
梳理脉络
• (1)按照时间为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 们拟三个小标题。
• 第一部分(1-5节):未见时想像中的冼星海; • 第二部分(6-11节):见面长谈时的冼星海; • 第三部分(12-16节):永远活在记忆中的冼星
海。 • (2)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冼星海形象。圈划体现
冼星海

曲作者:冼星海
(1905—1945)
词作者:光未然
一、黄河船夫曲(齐唱、 合唱) 二、黄河颂(男中音独唱)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配 乐诗朗诵) 四、黄水谣(齐唱) 五、河边对口曲(男声独 唱) 六、黄河怨(女生独唱) 七、保卫黄河(合唱、轮 唱) 八、怒吼吧,黄河(合唱)
《黄河大合唱》
•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 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 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 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 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 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 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 人般的英雄形象。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 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当时,冼星海仅用 了6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伙伴 啊, 睁开 眼!舵手 啊, 把住 腕!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当心 啊, 别偷 懒!拼命 啊, 莫胆 寒!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第二层次
• 第四乐章:《黄水谣》 •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 第六乐章:《黄河怨》
代表作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 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 《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 《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之后创作了不朽名 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4部合唱作品以及管 弦乐组曲等不同类型的作品。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沪教版五四制语文八下《忆冼星海》ppt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忆冼星海》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文章以回忆冼星海为主线,通过叙述 、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 了冼星海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以及 与作者之间的深厚情谊。
写作特点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使冼星 海的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作 者对冼星海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冼星海在抗战时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 品,为激发民众抗日热情发挥了重要 作用。
文化界人士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日思想。
作者茅盾及其与冼星海关系
茅盾简介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茅盾与冼星海的关系
茅盾与冼星海为好友,两人曾在上海一起从事文化工作。
茅盾对冼星海的回忆与评价
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探讨
叙述与描写相结合
文章在叙述冼星海的人生经历时 ,穿插了大量的描写手法,如对 他的外貌、性格、艺术才华的描 写等,使得冼星海的形象更加鲜
明生动。
抒情手法的运用
文章在表达对冼星海的怀念和敬 意时,运用了丰富的抒情手法, 如直接抒发情感、借助景物抒情
等,使得文章情感真挚动人。
对比手法的运用
西方音乐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中世纪教会音乐到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等时期的音乐流派,西方音乐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样的音乐 风格。
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创作风格比较
中国音乐创作风格
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以旋律为 主,讲究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西方音乐创作风格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说课稿(2)冼星海说课稿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00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冼星海》,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聆听《黄河大合唱》各乐章《二月里来》等歌曲,进一步了解冼星海的歌曲创作特征及表达的情感内涵。
进一步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些作品与社会价值。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感受鉴赏《黄河大合唱》的各个乐章,体会黄河两岸人民为了战争胜利的英勇斗争,那种气势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强烈的反映时代精神。
通过欣赏《生产大合唱》选曲《二月里来》体会抗战时期广大人民为战争胜利做出的积极努力。
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鉴赏的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很容易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全曲的八个乐章与片段和《二月里来》录音,体会各歌曲中所要表达与思想情感和内涵。
难点:选择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其中一个乐章欣赏,聆听后与大合唱的相关歌曲进行对比,说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异同。
那么,究竟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1)结合范例,创设情景,通过谈话、讨论方法与方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教师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得知识的喜悦感。
教学相长,我采用的学法有两个:1)主动学习法:举例子提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教师层出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第5单元名家名曲《在太行山上》《怀念战友》课件 粤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怀念战友》 ---雷振邦
创作背景
《怀念战友》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词曲作者雷振邦在 接到为电影作曲的任务后,便立即来到新疆体验生活。为了能搜集到少 数民族战士们传唱的民歌,他不顾个人安危来到多个位于喀喇昆仑山上 的哨所,其中还有几个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哨所。
在其中一个哨所里,他听到了一个塔吉克族战士的口中,关于塔吉 克族民歌《古力碧塔》中的爱情故事,雷振邦被这个故事所感动,立即 创作出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词曲,之后他的脑际又闪现出这样一 个画面:冰山上,三班长冻死在边界哨所的岗位上,手里仍然紧紧握着 自己的钢枪。
10.《军民团结一家亲》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吴祖强、杜鸣心) 11.器乐小品《光明行》作者:刘田华 12.二胡曲 《二泉映月》作者:华彦钧 13.小提琴独奏曲《梁祝》取材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14.《中华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 进行曲风格 作者:郑律成 15.进行曲是以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器乐曲 多为二拍子/四拍子 16.《当兵的人》队列歌曲 进行曲风格 17.《西西里舞曲》 长笛 作者 [法]福雷 18.《仲夏夜之梦》[德]门德尔松 19.《保卫黄河》 曲:冼星海 词:光未然 (钢琴协奏曲《黄河》取材于《黄河大合唱》 20.音乐与舞蹈结合共同点 :节奏 21.协奏曲:一件乐器独奏 乐队协同演奏
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点: 1.河北民歌《茉莉花》(选自歌剧《图兰朵》 作者:普契尼[意]) 江苏民歌《茉莉花》(选自《西厢记》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2.《放马山歌》 云南 3.《樱花》日本 4.学堂乐歌:《送别》《春游》(作者:李叔同) 5.《红旗颂》吕其明 6.《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 7.《沂蒙山小调》(虽为小调,但具有典型的山歌风格)旋律手法:鱼咬尾 8.《青春舞曲》(新疆维吾尔族)旋律手法:鱼咬尾 9.牧歌《蒙古族民歌》山歌体裁(长调)旋律形态:长调和短调)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 1939年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在 延安相见,听其朗诵《黄河 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 的壮丽景象遂荡起共鸣,乐思 如潮。一星期之内,完成了该 作品八个乐章的全部乐谱。写 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 乐史诗。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 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九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 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 方公里。上游多湖泊,含沙量少。中 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显著增加, 其输沙量约占全河的90%。所以民间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河一碗水, 半碗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水 流缓慢泥沙积聚而形成“地上河”, 全靠人工筑堤。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光未然,原名张 光年,1913年出生在 湖北光华县。1927年 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 工作。1935年创作了 《五月的鲜花》歌词,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 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 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国。
•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
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
队,从陕西东渡黄河,转入吕梁 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 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 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 长诗《黄河吟》。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 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创作了 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 《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 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 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 家”的光荣称号。
《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一首 独特的歌曲——朗诵歌曲。歌词内容十分 丰富,从黄河悠久的历史到黄河的壮阔景 观和炎黄子孙今日的觉醒、奋起与对未来 的呼唤,构成了宏伟的篇章。一般曲作无 法表现如此丰厚的内容,于是作曲家借鉴 西方歌词与伴奏互相独立的歌唱形式,采 用民族乐器三弦进行伴奏,并融入古曲 《满江红》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一 些旋律,以凸显民族化特色。而在实际演 出中,这首歌曲常常被省略不唱。
语文八年级下华东师大版《忆冼星海》课件

2.朗读第14、15自然段。思 考:作者与冼星海只有一面 之交,为什么他能做出如此 肯定的两次“这样想”?
3、全班齐读第16自然段,提 问:你认为作者回忆这些往 事的目的何在?
明确:作者撷取了几个生活 镜头,刻画了冼星海坚强的意志 和伟大的气魄,也表达了作者对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 之情。在人生旅途中,冼星海积 极的生活态度与人格魅力如一盏 明灯,为作者,也为我们照亮了 前程。
2、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 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 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 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 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 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 “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 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情 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 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欣赏《黄河大合唱》组歌 之一《保卫黄河》,然后 简单地交流感受。
如此气势磅礴的乐曲出自 哪位大家之手呢?
他是怎样一个人?
《 词:光未然(诗人) 曲:冼星海
黄
创作于1939年3月,1941年在苏联重 新整理加工。冼星海最重要也是影
河 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
大
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 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
1940年经新疆赴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因 病卒于莫斯科。
预习检查
鄙吝(lìn)
魁梧(kuí)
沉默寡言
堂倌(guān)
寒暄( xuān ) 噩梦( è)
困厄( è)
傥来( tǎng)
绮丽(q ǐ)
颠沛流离
初
步
(1)按照时间顺序把全
感
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
知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
1.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那可真是宝藏啊!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孩子们的世界。
比如《只怕不抵抗》,那激昂的旋律,难道不让你也想跟着哼唱吗?
2. 冼星海写的儿童歌曲超棒的好不好!就如同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欢乐。
像《酸枣刺》,听着是不是感觉特别亲切呢?
3.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哟,简直太厉害了!好比温暖的阳光,洒在孩子们的心间。
《到敌人后方去》这首歌,难道没有让你感受到那股勇敢的力量吗?
4.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真的绝了呀!仿佛是甜甜的糖果,让孩子们陶醉其中。
瞧瞧《祖国的孩子们》,是不是特别动听呢?
5.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那可是魅力十足啊!像神奇的魔法,吸引着孩子们。
《谁来跟我玩》这样的歌曲,难道你不想去听听吗?
6.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哇塞,太赞了!好像是快乐的小精灵,在孩子们身边跳跃。
《卖报歌》大家都很熟悉吧,多经典呀!
7.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真的是太牛了!如同璀璨的宝石,闪耀着光芒。
《只怕不抵抗》这首歌,真的会让孩子们热血沸腾呢,不是吗?
8.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厉害得很呢!就似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孩子们的脸庞。
《青年进行曲》,听着就很有活力呀!
9.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那真不是盖的!仿佛是美味的冰淇淋,让孩子们喜爱不已。
《只怕不抵抗》,难道不是一首能让孩子们嗨起来的歌吗?
10. 冼星海的儿童歌曲简直无敌了!好比是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孩子们前进。
《救国军歌》,真的超有感染力呢!
我的观点结论:冼星海的儿童歌曲充满魅力和感染力,是儿童音乐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好好欣赏和传唱。
冼星海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黄河大合唱》最为出名,也是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冼星海既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传唱,成为唤醒民族觉醒意识的号角,而且在他去世后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
忆冼星海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忆冼星海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冼星海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是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忆冼星海沪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忆冼星海》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
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并体会作者对冼星海的怀念之情。
说明:本文紧紧围绕“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这一问题展开的,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三部分:1、未见时想像中的冼星海;2、初见时长谈中的冼星海;3、永别后记忆中的冼星海。
作者茅盾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虽然是一面之交,然而一曲荡气回肠的《黄河大合唱》、一幅极富神韵的木刻、一篇历尽艰辛的自传、一次刻骨铭心的长谈,使得作者与他从似曾相识到一见如故,直至终身难忘。
通过这些典型事例,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音乐家的坚强意志和伟大气魄,看到了一个人民音乐家的严谨态度与敬业精神,展现了冼星海短暂而辉煌的人生,表达了作者对他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建议一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圈划、朗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
2.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说明:本文善于通过典型事例来再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教学时建议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句,反复朗读,体会冼星海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充分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思路点拨也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回忆性散文富有感情色彩的特点,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揣摩文章遣词造句风格来把握本文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然后指导学生写作,学习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练习举隅1. 本文语言简约而内容丰满、感情真挚,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
反复朗读下列句子,任选两句作简单评析。
(1)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
(2) 可是它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鄙吝全消,产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冼星海创作的儿童歌曲

冼星海创作的儿童歌曲
冼星海创作的儿童歌曲中的科学元素
冼星海,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儿童歌曲,如《小兔子乖乖》、《小燕子》等。
这些歌曲不仅曲调优美,而且其中蕴含了许多科学元素,让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有趣的知识。
刚开始,我们来听一首冼星海的儿童歌曲——《小蜜蜂》。
这首歌曲中,小蜜蜂采花、制蜜的过程被形象地描绘出来,歌曲中还涉及到一些蜜蜂的生物学知识。
比如,歌曲中唱到:“蜜蜂妈妈生的卵,分成工蜂和王蜂”。
这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有着明确的分工,不同的蜜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然后,我们再来听一首冼星海的经典儿歌——《小白船》。
这首歌曲中,小白船在湖面上荡漾,歌曲中还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物理学知识。
比如,歌曲中唱到:“小白船,荡起一片波浪”。
这告诉我们,当物体在水面上运动时,会产生波浪。
同时,歌曲中还唱到:“小白船,风吹起了白帆”,这告诉我们,风力可以推动船只前进,这也是帆船运动的基本原理。
最后,我们来听一首关于天文学的儿童歌曲——《小星星》。
这首歌曲中,小星星在天上闪烁,歌曲中还涉及到一些天文学知识。
比如,歌曲中唱到:“我看见,一颗小小的星,闪闪发光就像钻石”。
这告诉
我们,星星是太阳系中的天体,由于它们散发出的光线需要穿过大气层,所以看起来会闪闪发光。
冼星海创作的儿童歌曲中,蕴含着许多科学元素,这些元素不仅能够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学到一些有趣的知识。
我们希望,。
___—共享课程—冼星海作品赏析

___—共享课程—冼星海作品赏析
冼星海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民
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元素,开创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以下是对冼星
海作品的简要赏析。
1.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此曲表达了中国
人民对黄河的深情厚意,并表达了团结一致的力量。
冼星海通过巧
妙的编曲和合唱部分的运用,展现了壮丽的音乐画面。
2. 《红旗颂》
《红旗颂》是冼星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创作的一首歌曲。
通过歌颂革命先烈对新中国的无私奉献,这首歌曲激励着人们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3. 《祝福祖国》
《祝福祖国》是冼星海在中国最艰苦的岁月中创作的一首歌曲。
它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以及对国家建设的希望。
这首歌曲
充满了力量和激情,鼓舞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4. 《白毛女》选段
《白毛女》选段是冼星海对于中国民间戏剧的音乐化演绎。
这段音乐描绘了白毛女与党员儿子的精彩故事,通过旋律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人民在困境中拼搏奋斗的精神。
冼星海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
他的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音乐的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于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一听 论一论
第一段的齐唱有什么艺术效果? 表明全国人名步调一致,同心协力,一齐抗战; 第二、三段的轮唱有什么艺术效果? 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武装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 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 轮唱之后的间奏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气氛,刻画了形象,为结束段转向高潮作好了铺垫 结束段的音乐与第一段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使其将全曲的情感推向高潮? 音量加大 速度变快 曲调升高
小知识
复调写法
• 复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几个具有 独立意义的旋律性声部同时结合在一起。 复调写作方法简称为复调写法。 • 与复调音乐相对的另一种多声部音乐为主 调音乐:突出一个主旋律声部,其他声部 缺乏独立性,对主旋律起到烘托和陪衬的 作用。
听一听 论一论
歌曲开始将怒吼吧黄河重复三遍有什么作用? 形成极磅礴的气势,给人以紧迫感 气势磅礴的第一段音乐之后,经过四小节间奏的过渡,歌曲音调、速度有什 么变化? 速度变慢,音调变得悠长深沉。 第三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突然转换的? 速度转为稍快 结尾的三个“怒吼吧”的曲调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曲调是级进上行,造成一种一往无前、锐不可挡的气势,令人振奋不已。 结束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重复了多次,每一次在 速度上有什么不同?又怎样的效果? 第一遍开始速度越变越快,最后一遍时变慢。给人以排山倒海的感受,鼓舞着 人们向着胜利前进!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 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的 苦难与顽强斗争,也展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启迪人民来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中国近代音乐史 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 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 从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 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 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 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 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 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 在延安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冼星海,1905年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生于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3日生于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日生于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 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 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抗日救亡音乐运动 运动, 1935年回国后 年回国后,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 抗日救亡音乐运动,创作了大 战斗性的群众歌曲。他于1938年到革命根据地延安, 1938年到革命根据地延安 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他于1938年到革命根据地延安,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这一期间, 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这一期间,他写下 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 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 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 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保 到敌人后方去》 卫卢沟桥》 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 壮美的战斗图景、 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 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 游击军》 反攻》 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等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 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 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 或以具有冲击力 的音乐形象, 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 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 的旋律, 激昂慷慨的情绪和 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 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 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 武豪壮的气势 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 的气势; 气息宽广的旋律 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 的音调, 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抒情含蕴的音调 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六单元
名 家 名 曲之
冼星海
ELS制作 ELS制作
《保 卫 黄 河》
听一听 想一想
这首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答: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答:第一、第四两个部分是齐唱。第二部分是二轮唱,第三部 分是三轮唱。 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激昂 坚决 振奋
名家简介
(阅读书49页)
怒吼吧, 怒吼吧,黄河
听音乐 阅读书P50~51
听一听 想一想
这首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答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气势磅礴 的战斗主题。 • 1.号召性的、
• 2.用复调写法,各声部深情地重复着一个 深沉、坚韧 的音调,表现了中华民 族经历的深重灾难。 • 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激动人心的小号 与 小军鼓 ,唤醒了全中国人 民,大河上下,长城内外,遍地燃起了抗日烽火。 • 4.全曲尾声,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劳动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 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