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鲁人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件(107张)
合集下载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

知人论世
他是“森系”鼻祖 他是中国田园美学创始人 他是东方桃花源乌托邦缔造者 他是反焦虑反内耗“打工斗士” 他是“断舍离”极简生活践行者 他是中国古代失意文人的心灵导师 他是与自己和解的“躺平文学”创作者
知人论世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又名潜,字 元亮。世称五柳先生,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 西九江)人。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 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被称为“隐 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祖”。
《五柳先生传》:“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①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不愿折节为吏,那比冻饿更难以忍受。
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志不在此
④“程氏妹丧于武昌” 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第四段译文 顺其自然、乐天安命
算了吧!人寄身于天地之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 死都顺其自然?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 之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美好的时光,我独自外出,有时倚 着棍杖除草培土。登上向阳的高地,放声长啸,面对着清清的溪流把诗 歌吟唱;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疑虑 什么呢?
辞以抒情为主,赋以叙事为主。
学习活动一 通读小序部分,思考: 1.陶渊明为何接受官职? 2.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哪 一点是最根本的?
小序译文
我家境贫困,耕田种植不能供给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 存粮,又没有什么维持生计的本领。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官,我没了忧虑却有 了做官的念头,想求取官职却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朝廷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地方 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贫苦(就推荐了我),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县 的官吏。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到远方供职。彭泽县离家只有一百里路 程,官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饮用,于是就请求去那里。过了没几天,我便思念 田园,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造作勉强 就能(拘束)。挨冻受饿虽是急迫的事,但违背自己的意志更使身心感到痛苦。 我曾经出仕,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于是怅然感叹,觉得这实在有愧于 平生的志愿。只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 在武昌去世,我去吊丧的心情非常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 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因辞官的事顺遂心意,写了这篇名为《归去来兮》的文章。 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

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 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 《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 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写作背景
义熙元年(405年)。41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最后一次出 仕,做了85天的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 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 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 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 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 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自悔 自醒 自我宽慰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乘舟归家的轻松愉快 归家的迫不及待
文本研读
思考2:赏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用了什么手法,体 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 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 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文本细读
齐读“辞”,探讨行文线索及文章结构,作者 围绕“归去”写了哪些内容呢?
●叙事线索
归途 抵家 室内 园中
虚写
第一段
荒芜 为什么 ※使心志被形体所役使 被动句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
挽回
补救 指出来做官
何,为什么
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义熙元年(405年)。41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最后一次出 仕,做了85天的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 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 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 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 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 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自悔 自醒 自我宽慰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乘舟归家的轻松愉快 归家的迫不及待
文本研读
思考2:赏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用了什么手法,体 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 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 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文本细读
齐读“辞”,探讨行文线索及文章结构,作者 围绕“归去”写了哪些内容呢?
●叙事线索
归途 抵家 室内 园中
虚写
第一段
荒芜 为什么 ※使心志被形体所役使 被动句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
挽回
补救 指出来做官
何,为什么
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作者简介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

盘桓huán:徘徊不去。
窈窕yǎotiǎo:幽深曲折的样子。
皋ɡāo:高敞之地。
翻译句子: 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⑤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⑥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⑦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怀良辰以孤往”
----孤独之感
愿你学有所获!
5.来者 古:未来的事情;今:来的人 6.征夫 古:行人;今: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手杖;今:扶持老人 8.风波 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指做官;今: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 等工作 10.去留 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 11.寻 古:不久;今:寻找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② 时矫首而遐观
3 文本细读,体味情感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这篇文章是表达他归隐田园的志 向,充满了喜悦之情。
也有人认为作者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喜中带忧。 你同意哪一种?
(一)讨论第一类看法
归心似箭 欣喜若狂 天伦之乐 安居之乐 山水之乐
小结
辞官归家 初抵家门 闲居在家 耕种闲话 纵情山水
归心似箭
欣喜若狂
归
隐
天伦之乐
意动,以……为愉快 意动,以……为乐 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 将有事于西畴 ② 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 问征夫以前路
2.宾语前置
① 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 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 回答) 2、第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运用了 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伍
当堂检测(5分钟)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___悟__已_往__之__不__谏____,__知__来__者__之__可_追_____ 来表达过去不可 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____问__征__夫__以_前__路___,___恨__晨_光__之__熹__微____ 写了诗人问道于 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因误入官场而自责、因能及时 醒悟而自喜以及归途中欢快的心情。
乃瞻衡宇,载欣载 奔。僮仆欢迎,稚 子候门①。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 的家
➢ 乃:于是。 ➢ 瞻:远望。 ➢ 衡宇:简陋的房屋。衡,横木,横木为门,
是贫者之居的布置。 ➢ 《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
➢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
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
三径就荒,松菊犹
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所
存。携幼入室,有 酒盈樽。
的代称。作者引用西汉蒋诩的故事, 一是惋叹,恨自己不早归;二是欣喜,
手植松菊依然无恙;三是自喻,自况
院子里的小路已经
蒋诩,松菊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坚芳的
荒芜了,松树菊花
与之言。
➢非:错误
我悔悟过去的错误已无法挽回,明白在未来的岁月中还可 以补救。确实迷了路,或许走得还不太远,已觉悟到现在 归隐的正确而过去为官的错误。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文本梳理
庄稼成熟 收拾行装 连夜离去 不久 名作状 像骏马样奔驰
犹望一稔【rěn】,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
因辞官的事顺遂心意
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
一月也。
译文:只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 去世,我去吊丧的心情非常急迫,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 十多天的官。因辞官的事顺遂心意,写了这篇名为《归去来兮》的文章。时在乙 巳年十一月。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
文本梳理
漫步
每天 游玩
转折 拄着 拐杖 休息 抬起头 远望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
无意 峰峦
日光 阴暗的样子
//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
取独 挽回 取独 补救 确实
正确 并列 错误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漂流摇荡 修饰 船缓缓前进 修饰 行人 怨恨 取独 光线微弱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译文: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自己使精神受到形体 的役使,为什么还要惆怅而独自伤悲?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 事还来得及补救。我确实迷了路,或许走得还不太远,(如今)觉悟到今日(归田)是 正确的,以往(出仕)是错误的。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微风飘飘地吹动着我 的衣襟。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不由得)怨恨晨光微弱(耽误行程)。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和模仿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的诗歌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认 为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02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文学价值
辞的起源与演变
辞的起源
辞最初起源于《诗经》,是古代 人们表达情感、歌颂功德的一种 诗歌形式。
辞的演变
个人背景
陶渊明在多次出仕后,深感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自己无法施展才华和抱负。 因此,他决定辞官归隐,过着清贫的生活,专注于诗歌创作。
作者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朴实、清新、恬淡为主要特征,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 表人物。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文学地位
有文学色彩,提高了课件的艺术价值。
05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01 02
文学影响
作为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并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诗歌、散文创作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思想影响
该作品所表达的隐逸思想、自然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影响了后世的 文人墨客,对中国的文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入分析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和思想 体系,探讨了《归去来兮辞·并序》在 其中的地位和影响。
04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总结词
简练质朴、自然流畅
详细描述
该课件在语言上采用了简练质朴的表达方式,用词精准,不事雕琢,给人以自然流畅之感。同时,语言平实自然 ,不追求华丽辞藻,更显得朴素真挚。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现代评价
现代的学者和读者对该作品的评 价依然非常高,认为它是一部具 有深刻思想和优美语言的文学作 品,对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产生
02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文学价值
辞的起源与演变
辞的起源
辞最初起源于《诗经》,是古代 人们表达情感、歌颂功德的一种 诗歌形式。
辞的演变
个人背景
陶渊明在多次出仕后,深感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自己无法施展才华和抱负。 因此,他决定辞官归隐,过着清贫的生活,专注于诗歌创作。
作者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以自然、朴实、清新、恬淡为主要特征,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 表人物。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文学地位
有文学色彩,提高了课件的艺术价值。
05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01 02
文学影响
作为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并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诗歌、散文创作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思想影响
该作品所表达的隐逸思想、自然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影响了后世的 文人墨客,对中国的文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入分析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和思想 体系,探讨了《归去来兮辞·并序》在 其中的地位和影响。
04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总结词
简练质朴、自然流畅
详细描述
该课件在语言上采用了简练质朴的表达方式,用词精准,不事雕琢,给人以自然流畅之感。同时,语言平实自然 ,不追求华丽辞藻,更显得朴素真挚。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现代评价
现代的学者和读者对该作品的评 价依然非常高,认为它是一部具 有深刻思想和优美语言的文学作 品,对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产生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鲁人版 归去来兮辞 课件(41张)

书,读书;②棹,划。(4)①乐,以„„为乐;②悦,以„„为愉快。
3.文言虚词。
设而常关 ①门虽 . (1)虽 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虽 .
惠爱为德 ①诸侯以 . ②家叔以余贫苦 . 轻飏 (2)以③舟遥遥以 . 怡颜 . ④眄庭柯以 绝游 ⑤请息交以 .
靡途 ①求之 . 事 ②会有四方之 . ③悟已往之不谏 . (3)之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不知 ⑥句读之 . ⑦作《师说》以贻之 .
2.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 颜 . (2)名词用作状语 ①园日 涉以成趣 . ②时 矫首而遐观 .
(3)名词用作动词 ①乐琴书 以消忧 . 【答案】(1)怡,使„„愉快。(2)①日,每天;②时,有时。(3)①琴,弹琴。
扶老以流憩 ①策 . (4)策 之不以其道 ②策 .
其术 . ①未见 ②遂见 用为小邑 . (5)见 也 ③不如登高之博见 . ④真知灼见 .
【答案】(1)行:①将要;②行走;③离开;④行为;⑤推行。(2)引:①举, 拿;②拉;③引用。(3)乘:①顺应;②乘车;③乘坐。(4)策:①拄着;②鞭打。 (5)见:①遇见;②被;③看见;④见解。
走进自然,就是与自然对话。本单元的一组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揣摩语言、领悟情感和赏析表达技巧方面。学习时要特别重视 诵读,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技巧,加深对 语言运用的理解, 不断增强语感。 同时在阅读时要注意通过文本情景再现的方法, 即化身为作者,设想自己亲临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深入文章的意境,提 高形象感知能力,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可与同学研讨。而颜元叔的《荷塘风起》则营造了一个荷塘世界。我们在这个荷 塘世界中听到了清新的荷塘风声,看到了形态与颜色多变的荷塘美景。这个荷塘 世界沉醉了我们的内心,也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同时,由于世俗的羁绊,我们也 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通 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 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秋味儿。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

语助词
请允许我
古今异义,农事,春耕。
形容词意动,以……为悦,以……为乐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 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形作动,羡慕
将要
既……又
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田园生活之乐
农村生活的乐趣
和亲戚们谈家常
弹琴读书
准备劳作
驾车出游
第三段:归田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以:介词,用来。宾语前置
生:动词,维持。
会:适逢,恰逢。
以…为:把…作为
以:介词,因为。
见…于:固定格式,表被动。
去:距离。
之:结构助词,的。
寻:时间副词,不久。
慷慨:感慨,叹息
去:离开
研读序文
0
1.序讲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文本写作的时间、背景,叙述了作者做官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2.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3)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3.辞官原因中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第(1)点: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05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 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海德格尔说:“如果说漂泊是诗人的天职,那么还乡就是诗人的宿命。”陶渊明的意义,就在于他向我们提出了“还乡”的命题,并告诉我们,出发,但不要迷失了自己,追求,但别忘了回归家园。 陶渊明为后人创造了精美的言语,后人读之,明白言语的意义固然重要,但文章的价值更在于言语本身。读时充分感觉到言语的存在,让言语连同意义,连同作者的心灵,依附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不仅为我们所知,更为我们所有。
请允许我
古今异义,农事,春耕。
形容词意动,以……为悦,以……为乐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 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形作动,羡慕
将要
既……又
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田园生活之乐
农村生活的乐趣
和亲戚们谈家常
弹琴读书
准备劳作
驾车出游
第三段:归田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以:介词,用来。宾语前置
生:动词,维持。
会:适逢,恰逢。
以…为:把…作为
以:介词,因为。
见…于:固定格式,表被动。
去:距离。
之:结构助词,的。
寻:时间副词,不久。
慷慨:感慨,叹息
去:离开
研读序文
0
1.序讲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文本写作的时间、背景,叙述了作者做官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2.作者辞官的原因有哪些?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3)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3.辞官原因中哪一点是最根本的? 第(1)点: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05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 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海德格尔说:“如果说漂泊是诗人的天职,那么还乡就是诗人的宿命。”陶渊明的意义,就在于他向我们提出了“还乡”的命题,并告诉我们,出发,但不要迷失了自己,追求,但别忘了回归家园。 陶渊明为后人创造了精美的言语,后人读之,明白言语的意义固然重要,但文章的价值更在于言语本身。读时充分感觉到言语的存在,让言语连同意义,连同作者的心灵,依附于我们的心理结构,不仅为我们所知,更为我们所有。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鲁人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 课件(64张)

事》。在唐代诗人中,李颀是第一位以诗成功刻画人物性格的人。其中所写人
物的狂傲精神,正是诗人自身心态的反映,与诗风的豪爽俊丽、雄健磊落高度 吻合。
魏万,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李颀的晚辈朋友。他不但与李颀情谊 甚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
作者想像魏万在途中将要遇到的各种情景和心中的感触。“鸿雁不堪愁里
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秋去冬来,鸿雁南飞,失群的孤雁,发出一声声嘹唳 的哀鸣,让人不忍再听。在他乡游子听来,不禁触景生情,倍感凄凉,乡思之 苦更加深切,仿佛那失散的鸿雁就是自己,到处漂泊游荡,前途渺茫。作者用 “不堪”修饰“愁里听”,使读者愈加感受到游子愁思郁积、愁上加愁的心
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1 2 3 4 5 6
经 典 晨 读
高 考 导 航 学 习 目 标 课 前 预 习 进 入 课 堂 课 时 作 业
经典晨读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契丹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 .. 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 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 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 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 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 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
《归去来兮辞(并序)》ppt课件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 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学习目标
一、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二、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 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理解陶渊明诗文“平淡自 然”的风格。 三、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 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 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 就请求去那里。
第二课时
1、一心想回归田园,回归自在的生存状态的陶 渊明,为何要接受官职?
(1)维持生计 孟子:“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儒家的主张既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治国平天下)
(2)亲故劝说
本文在序中对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表层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Hale Waihona Puke 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根本原因
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表层原因
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 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 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 便弃官归田。
舟遥遥以轻飏yáng,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 夫以前路②,恨晨光 之熹微。
➢ 遥遥:漂流摇荡的样子。 ➢ 以:连词,表修饰。 ➢ 飏:船缓缓前进。 ➢ 征夫:行人。(今义:出征的人) ➢ ②: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 恨:遗憾。(今:怨恨) ➢ 熹微:光线微弱,天未大亮。
学习目标
一、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感情,了解辞赋的文体特点; 二、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 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理解陶渊明诗文“平淡自 然”的风格。 三、理解作者辞官的原因,体会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鄙弃, 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 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 就请求去那里。
第二课时
1、一心想回归田园,回归自在的生存状态的陶 渊明,为何要接受官职?
(1)维持生计 孟子:“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儒家的主张既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治国平天下)
(2)亲故劝说
本文在序中对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其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表层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Hale Waihona Puke 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根本原因
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表层原因
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折腰事人、同流合污 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 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就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 便弃官归田。
舟遥遥以轻飏yáng,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 夫以前路②,恨晨光 之熹微。
➢ 遥遥:漂流摇荡的样子。 ➢ 以:连词,表修饰。 ➢ 飏:船缓缓前进。 ➢ 征夫:行人。(今义:出征的人) ➢ ②: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 恨:遗憾。(今:怨恨) ➢ 熹微:光线微弱,天未大亮。
鲁人版语文高一1.5《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 鲁人版必修1

6.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角度看,本文有什么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发乎真情。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发自内心,又 出于真情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 那种回家途中愉悦畅快之情表现得那么真切!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概是因为 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很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 风伫立,转眼间就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百里”之遥本应驾轻就 熟,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 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陶渊明的诗歌、散文、辞赋都有很高的成就,诗歌的成 就尤为突出。他的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 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 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 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 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 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诗 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类的一项 是( ) A.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解析】 A.使动用法。 【答案】 A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 一位田园诗人。 B.《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都是陶渊 明的诗。 C.陶渊明的诗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诗歌创 作影响很大。 D.“辞”作为一种文体,古代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体诗歌的一种, 一种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又称赋或辞赋。 【解析】 B.前两篇作品是散文。 【答案】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夯基础
本栏目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整合知识, 要点记熟,夯基固本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熹 微( . ③自酌 ( . ⑤出岫 ( . ⑦遑 遑( . ⑨盘桓 ( . ⑪眄 庭柯( . ) ) ) ) ) ) ②轻飏 ( . ④憩 ( . ⑥窈窕 ( .. ⑧翳 翳( . ⑩崎岖 ( .. ⑫耘耔 ( . ) )( ) )( ) ) ) )
(7)或 命巾车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曷不委心任去留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 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 员。 (2)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古义:有农事。 今义:泛指有事情。 (4)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答案 (5)古义:指战乱。 今义: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6)古义:拐杖。 今义:搀扶老人。 (7)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或许。 (8)古义:指生死。 今义:离去或留下。
荒: 三径就 . : (3)就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荆轲遂就车而去: . 存: 松菊犹 . 鱼之有水: (4)犹孤之有孔明,犹 . 臣之壮矣,犹不如人: .
壶觞以自酌: 引 . 以为流觞曲水: 引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 (5)引 而不发: 引 . 旁征博引: . 车避匿: 相如引 .
(2)多音字
欣载奔 载 . ①载 难逢 千载 . 遐观 . ③观 楼观 .
僮仆 . ②仆 后继 前仆 . 化 聊乘 . ④乘 之国 千乘 .
答案 (1)①xī ②yá nɡ ③zhuó ④qì ⑤xiù ⑥yǎo tiǎo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自主学习夯基础
课堂探究破重难
课堂内外话阅读
课时作业
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 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卓 然超群,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 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东晋的文学史,正是因为有了他,一股清 新的田园之风迎面吹来。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他的《归去来兮辞》曾被欧阳修赞曰:“晋无文章, 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归去来兮辞》 ,一幅归 家图,一路欢歌,一路赞叹。
扶老以流憩: 策 . 而御宇内: (6)策振长策 .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
休: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7)行李白乘舟将欲行 . 无过矣: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
答案 (1)通“横”,横木 (2)同“影”,日光
4.古今异义 (1)悦亲戚 之情话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悦亲戚之情话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有事 于西畴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自给: 耕植不足以 . 舟遥遥以轻飏: . 惠爱为德: (1)以诸侯以 . 余贫苦: . 家叔以 前路: 问征夫以 .
长吏: 亲故多劝余为 . 德: 诸侯以惠爱为 .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 (2)为 戮没: 父母宗族,皆为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 何辞为 .
惆 (4)稠 倜
(1)丰稔/谂知 /稠密/倜傥
(2)壶觞/国殇
(3)棹船/泥淖/哀悼
(4)惆怅
3.通假字 (1)乃瞻衡 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景 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既窈窕 以寻壑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时风波 未静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策扶老 以流憩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⑦huá nɡ ⑧yì ⑨huá n (2)①zài/zǎi ②pú/pū
⑩qí qū
⑪miǎn ⑫zǐ
③ɡuān/ɡuàn
④ché nɡ/shènɡ
2.字形辨析
稔 (1) 谂
觞 (2) 殇
答案
棹 (3)淖 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