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不一样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2. 一模不一样》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称的手法,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在绘画技能和对称概念的理解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认识到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能够灵活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如衣服、家具、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美。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对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对称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对称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
美术优质课课件《一模不一样》ppt课件

小小设计师 在抱枕上进行创意设计。
要求:
1.采用绘画、剪贴方式制作。 2.用适合的骨式,注意重复基本形 的简洁和大小,突出特异形的变化。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协作。
小提示: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纸屑的收纳。
特异在绘画中的应用
看
一
孤
看
独 映
像
馆
几 米
我 们 都 是 好 孩 子 刘 豹
漫画中的特异构成
特异在摄影中的应用
看 一 看
看
特异在建筑中的应用
一
看
特异在海报中的应用
看 一 看
1 动作 3 颜色
2 大小 4 形状
作 品 欣 赏
游戏激趣,
游戏互动
小试牛刀
画6个学生站成一个横排的特异构成图。 要求:
1.在骨式图中,按大小、形状、颜色等 变化方式,用水彩笔画出特异构成图。
2.男生和女生用火柴人来表示。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小小设计师 在抱枕上进行创意设计。
特异现象:
是指个别部分打破原有规律,成为
视觉焦点,引起人的注意和重视。
重复出现的是什么?个别特异的是什么?
欣赏感受 你能找出图片中的特异基本形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
2
3
4
简化处理
基 本 形
的
排 列
基
本形Biblioteka 的排骨式(1)
列
骨式(2)
基 本 形
的
排 列
骨式(3)
骨式(4)
小小设计师 在抱枕上进行创意设计。
小小设计师 在抱枕上进行创意设计。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一模不一样》湘美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一模不一样》湘美版教学目标1.能够感性地理解一模不一样的概念;2.理解名字的由来和命名的意义;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的是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教材的单元为第十二单元,题目为《一模不一样》。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感受,体验到一模不一样的意思,发现身边环境中的不同,以及了解名字的来源和命名的意义。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验一模不一样的概念;2.让学生积极思考名字的来源和命名的意义;3.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色彩、线条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出一模不一样的概念,并体现出名字的来源和命名的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照片和图片;2.准备绘画工具、彩色纸、剪刀和胶水;3.下载并打印相关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些照片和图片,让学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之处;2.学生回答出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一模不一样的概念,介绍这个词语的来源。
感性体验环节1.让学生举出自己身边的事物的名字,并说明这个名字的来源和意义;2.学生们将自己想到的名字和它们的意义用彩色纸、剪刀和胶水进行创作。
技能掌握环节1.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立体、形态和空间;2.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总结环节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心得;2.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复习一模不一样的概念,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所画内容的文章,并介绍其中名字的来源和含义。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展示,评估学生对一模不一样概念的感性理解;2.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学生对于色彩、线条等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湘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案)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 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物体,学生能敏锐捕捉形态、结构与光影变化,提升视觉信息处理与解读能力。
2.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观察到的不同角度与光线下的物体形态进行创意结合,激发创新意识。
3. 美术表现: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剪纸等手法,表达对物体形态变化的理解,提高美术表现技巧。
- 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找不同”游戏,增强课堂趣味性。
- 创设情境,如模拟艺术家工作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在板书设计中融入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果被重视,增强学习动力。
八、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七、板书设计
① 重点知识点:
- 物体形态变化
- 观察角度与光线
- 艺术创作表现
② 重点词句:
- “一模不一样”:强调观察与表现的重要性
- “光影魔术手”:形象描述光线对形态的影响
- “创意无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个性化作品
③ 艺术性与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区分知识点。
- 结合图形和简笔画,直观展示形态变化。
2. 美术博物馆或画廊: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博物馆或画廊,实地观察艺术作品中的形态变化,感受作品的真实魅力。
3. 美术专业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的书籍,特别是那些涉及观察、构图和光影处理的章节,以深化对形态变化的理解。
4. 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留意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如建筑物、树木、水面等在不同时间和光线下的变化,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模不一样》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对图案设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创新设计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这些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这些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一模不一样》。
2.图片:教材中的图片及额外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图片。
3.工具:画纸、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案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图片中的对称、不对称和放射性图案的设计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设计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教材中学习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运用其他设计方法进行图案创新。
一模不一样美术教案

一模不一样美术教案教案一:线条艺术——以线描绘物体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线条在美术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2. 学习使用线条描绘物体的特征;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显示屏或黑板;2. 纸张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线条在美术中的作用,并提供一些线条的例子(如直线、曲线、划线等)。
2. 讨论学生观察到的线条在描绘物体时所起的作用,例如描绘物体的轮廓、纹理、运动等。
Step 2:示范1. 呈现一幅简单的物体图片,例如一个水杯。
2. 以黑板上的线条为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线条描绘物体的特征,例如水杯的轮廓、纹理等。
Step 3:练习1. 让学生尝试使用铅笔在纸上描绘不同物体的特征,例如花朵、树枝等。
2. 鼓励学生观察物体的线条特征,并用线条准确地表现。
Step 4:分享和评价1. 让学生分享他们练习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2. 鼓励学生讨论描绘物体特征时遇到的困难和发现。
Step 5:延伸拓展1. 给学生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使用线条描绘物体的作品,例如毕加索的线条画。
2.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线条充分表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辅助:- 显示屏或黑板- 纸张和铅笔教学评价:- 学生描绘物体特征的准确度- 学生对线条在美术中作用的理解- 学生对于线条描绘物体的能力备注:本教案主要围绕线条艺术展开,通过教学引导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线条在美术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并提升他们使用线条描绘物体的能力。
同时还引入了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拓展了学生对线条艺术的认识。
小学美术《一模不一样》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线条变化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这对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线条变化的概念,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他们在案例分析环节听得非常认真,这也说明了实例教学的重要性。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从他们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线条的多样性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等变化,并运用到作品中,体现线条的美感。
-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线条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提高美术创作水平。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变化创作一幅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模不一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同一物体用不同线条描绘会有怎样的效果?”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线条变化的奥秘。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线条变化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另外,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也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线条变化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线条造型能力。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线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为创作积累素材。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打破常规,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一模不一样》评课稿

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一模不一样》评课稿前言本评课稿旨在对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中的《一模不一样》进行评析和课程设计,通过细致的分析、详细的教学内容安排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与技巧。
一、教材简介《一模不一样》是湘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篇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并进行艺术创作,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1. 教材内容教材《一模不一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 创作主题: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
- 手法与技巧:绘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线条的运用,形状结构的表现,色彩运用等。
- 创作形式:平面绘画、立体造型、拼贴等。
- 艺术欣赏:欣赏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一模不一样》,学生将能够: - 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发现事物的特点和美。
-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
- 培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 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观察并创作•教学内容–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事物,如水果、动物等。
–学生进行简单的素描创作,运用线条描绘事物的外形结构。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
–学习如何使用线条表现事物的形状。
第二课时:色彩运用•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种颜色进行绘画。
–学生运用颜色填充和渲染事物的形状。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事物的特点。
–掌握简单的上色技巧。
第三课时:平面绘画•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如何在画布上进行平面绘画创作。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
第四课时:立体造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剪纸、折纸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创作。
–学生进行简单的立体造型创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工能力。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与设计在这次《一模不一样》美术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发现事物的差异与个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事物的不同样式和形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观察、比较和思考的能力。
2. 观察与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观察老师提供的一组图片,让他们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样式。
3. 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独特的作品,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观点。
4.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思考过程,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过程与反思1. 教学过程(1)引入阶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例如不同的水果、动物和建筑物的照片,并在黑板上画了它们的简单轮廓。
我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讨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事物的不同样式和形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参与下面的学习活动。
(2)观察与分析阶段: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组照片,让他们自由观察和比较。
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理解到不同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和样式。
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很容易被图片外观吸引,而忽视了事物的内在差异,因此我提醒他们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3)创作阶段:我提供了一些材料,例如彩纸、剪刀和胶水,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独特的作品。
每个学生都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他们互不干扰地进行,表现出了良好的创造力和创意。
我在这个环节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的想法。
(4)展示与分享阶段:每个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思考过程。
通过对同学作品的观赏和讨论,学生们不仅得到了肯定和认可,也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获得了更多的灵感和启发。
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自信心。
一模不一样第二课时课件

一模不一样第二课时课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比较和计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归纳等学习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运用比的意义进行正确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含义。
25∶4=2.5∶3=3.5∶7=4.5∶6=2.让学生观察每组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组是比值,后三组是两个数相除。
3.教师指出:第一组比值就是两个数相除所得商,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因此通常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并引出课题:求比值和化简比。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5。
出示例5(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后交流汇报)(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比较明确比值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4)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教学例6。
出示题6(指名让学生读题并说说解题思路,然后各自独立解答,再交流解题方法)(1)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化简比。
(2)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3.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4.自主探索归纳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求比值和化简比各应注意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补充,最后归纳出方法。
让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喜悦,同时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5.对比总结:你认为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它们的异同点,沟通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练习六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
其中第2小题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即为什么能约去分子和分母中的相同部分?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python代码一模一样精度不同

python代码一模一样精度不同摘要:1.引言2.Python代码精度差异的现象3.代码精度差异的原因4.如何解决代码精度差异的问题5.总结正文:在Python编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两段看似一模一样的代码,运行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及其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Python代码精度差异的现象。
在实际编程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两个相同功能的Python代码,在某些情况下运行结果却不同。
这可能是由于代码中的数据类型、运算符、变量范围等细节差异导致的。
这些差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放大,从而影响程序的运行结果。
那么,代码精度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Python中的数据类型有很多种,例如整数、浮点数、复数等。
这些数据类型在某些运算中可能产生精度差异。
其次,Python中的运算符也有不同的精度,例如`+`运算符对整数和浮点数执行不同的操作。
最后,变量范围也会影响代码的精度,例如整数除以0会产生一个无穷大的结果,而浮点数除以0则会产生一个未定义的结果。
那么,如何解决代码精度差异的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Python中数据类型、运算符和变量范围的精度规则,以便在编写代码时避免精度差异的问题。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第三方库,如`decimal`和`fractions`,来控制算术运算的精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编程技巧,如四舍五入、截断等,来消除精度差异。
总之,虽然Python代码一模一样,但由于数据类型、运算符和变量范围等细节差异,可能导致精度不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Python 中数据类型、运算符和变量范围的精度规则,并使用一些第三方库和编程技巧来消除精度差异。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一模不一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对称原理创作出独特的美术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对称这一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对称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但是对于对称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美术方面的技能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有较好的绘画基础,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既要满足有一定基础学生的需求,也要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对称原理进行美术创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能够创新运用到美术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对称原理应用到美术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对称的图片和案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美术创作的材料,如画纸、彩笔等。
3.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对称示例、学生作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自然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对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对称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教师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对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如何将对称原理应用到美术创作中。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2. 一模不一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一模不一样》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学会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物体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不同的物体,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将物体表现得更有趣、更独特;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但学生在艺术表现方面,尤其是创新意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如夸张、变形等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学会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物体的独特之处。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夸张、变形的手法,能独立完成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并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体,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夸张、变形的手法。
3.欣赏法: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的物体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准备学生作品,用于欣赏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一模不一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具有夸张、变形手法的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夸张、变形的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物体表现得更有趣、更独特。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夸张、变形的手法。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物体,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出它的独特之处。
第12课 一模不一样(课件)湘美版 美术四年级上册(共31张ppt)

课堂讲授
特异构成的表现形式
方向不同
颜色不同
动作不同
课堂讲授
学一学:重复构成和特异构成的区别
重复带来和谐整齐之美,特异打破规律的 单调感,变化的部分称为焦点,引起人们 的注意和重视。
课堂讲授
学一学:什么是骨式图?
骨式就是纹样最基本的构成(结构)形式,如折 线式,波浪式,散点式等,就如同构成人体的骨 架一样。它是平面构成中确定图形排列组合的基 本格式。
课堂讲授
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特异构成图片。
课堂讲授
你也试着按照下图设计一个不同的 基本形并把它画下来吧。
课堂讲授
方法和步骤
1.设计基本形
课堂讲授
方法和步骤
2.设计骨式图
课堂讲授
方法和步骤
3.完成特异形的作业。
3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4
尝试探究
课堂探究
试一试: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身 边的特异构成画面,以此创作一幅作品。
课堂讲授
学一学: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相同或者近似的形状和骨骼连续地、有 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出现。
课堂讲授
重复构成示例
课堂讲授
学一学: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在规律性骨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 其中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的单调 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
课堂讲授
特异构成示例
课堂探究
创作提示
可以画一画拔河比赛、舞蹈 队、号鼓队、国庆阅兵等画 面。
5
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
6
拓展延伸
课外延伸
尝试运用其他材料和工具设计创作一幅作品。
课外延伸
谢谢观看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

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美术《一模不一样》教学反思1本学期的教学督导,针对我教授的四年级课程。
每一次督导都是一次磨练,一次进步,我很珍惜这个机会,以往被督导的课型多为“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课,这次选择了“设计应用”的领域课程——《一模不一样》。
本课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精彩。
宁静夜空中的一抹弯月,平静湖面上鱼的跳跃,红花地里的一朵黄花。
这些特异形打破了沉闷的规律,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
将他们应用在设计领域,可产生画面的节奏感和形式美感。
本课的教学要点较多,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如何降低接受难度,又能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呢?现将我教学中较为有效地教学方法总结如下:一、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一模不一样,首先出示了很多一模一样的图片,如井然有序的建筑,一排排整齐的小树,穿着队服的运动员。
然后出示一组与之前一组的内容相同,其中又有小变化的特异图片。
导入今天的课题——《一模不一样》。
通过对比,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回忆起身边的'特异现象,带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特异美。
二、特异图形的设计师由基本型、特异形和骨式构成的。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本课的重点,我设计了图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小组探索,希望通过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发现图片中的知识点。
在小组探讨中,教师巡视辅导,也顺便了解同学们自主探索的学习效果如何。
毕竟,教学设计只是预设,学生学情也会随时发生着变化,作为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发展状况,做好随时调整的准备。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个别小组同学对基本形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便做出了解释。
帮助同学们完成表格填写。
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平面设计的内容,在一节课时间内学习并设计出特异构成图形是有一定难度的。
很多同学会分析图片中的基本形和特异形,自己设计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我搜集了一些作家作品和学生作品,通过欣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一模不一样说课稿

一模不一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一模不一样》,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一模不一样》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小学通过美术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美术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根据本课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尝试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2、能力目标:学生在欣赏作品、思考交流、创作表现的活动中,体验白板交互环境下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特异构成的定义和设计特性构成的具体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体验特异的发现与创作活动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是重复吗?
一模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
一模不一样
特异现象打破规律的单调感,放在画面突出的位
置,就会成为视觉的焦点,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一模不一样
我们可以将自然界、生活中看到的特异现象,制作成一幅特异现象作品。
一模不一样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作品由几个要素构成的?
基本形:①特异基本形 ②重复基本形
2.利用重复或特异的形式设计一个 图形。
3.将设计好的图形,运用到纸袋上 送给家人、朋友。
几何形状 彩色 黑白
简洁物体的形状
具体形象
我们把“波点”这个基本形用不同的 形式表现,变成“重复构成”设计图。
一模不一样
乌嘴中心小学—涂姝
找到不一样的“它”
一模不一样
一模不一样
一模不一样
重复构成是指?
一模不一样
Hale Waihona Puke 大小颜色形状相同的物 体反复排列
看一看,想一想
一模不一样
我们教室的窗户是“重复”的吗?
课生桌活一中排有排哪摆一放些是“重复”的画吗面??
屋顶上的『瓦片』
一模不一样
自行车整齐的摆放
③骨式/框架 (放置基本形的格式)
一模不一样
颜
大
色
小
特
特
异
异
方
形
向
态
特
特
异
异
找一找
基本形
一模不一样
找一找基本形
一模不一样
找一找基本形
基本形可以是多个元素组成
基本骨式
一模不一样
一模不一样
重复构成和特异构成的基本步骤
制作骨式的方法
折纸
一模不一样
注意:
1、直线为主的骨式图可以尽量用折纸的方式来制作,曲线为主的骨 式图可以用画的方式来制作。
2、可以制作4格、9格、12格等格数骨式图。
制作基本形的方法
一模不一样
重复、特异的概念牢牢记
在心里
下列图片是“重复”还是“特异”?
小小设计师
作业要求:
1.特异形应放在画面中比较显 著的位置。
2.特异形大小变化要适度,过 小易被规律埋没,难以引人 注目,特异形过大会失去总 体协调。
1.思考一个喜欢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