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前言本指导书为铁路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施工人员在沉降监测作业中的行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提高施工质量。

二、作业对象本指导书适用于铁路土建施工中的沉降监测作业。

施工单位需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和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施工。

三、作业准备1、监测设备的准备:包括水平仪、电子水准仪、传感器、靶标、计算机等设备。

2、施工准备:确保监测点的无障碍,选取合适位置设置固定靶标,测量范围内的影响因素(如温度、风速等)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掌握。

3、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按照作业安全规定,着可视性较高的工作服或反光衣,必要时设置警示标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护,禁止实施危险操作。

四、作业流程1、选择监测点。

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监测技术规范选择需要进行沉降监测的监测点,并确定监测范围。

2、安装监测设备。

根据设计要求和监测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并加以安装,确保设备安装牢固、准确。

3、测量基准面高程。

在施工前,应测量基准面高程,计算监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程差。

4、开始监测作业。

当施工开始后,应根据监测技术规范确定测量时间间隔,进行定期监测。

5、监测数据处理。

在实施监测过程中,需要将所测监测数据加以处理,计算出相应的监测参数,并逐年作出趋势分析。

6、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估。

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过程,需了解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监测结果对应不同的评估等级,并形成监测工作报告。

五、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作业。

2、施工前应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准确。

3、在施工现场要勤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监测设备的工作稳定,提高测量精度。

4、在监测测量过程中如遇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结束语本指导书是针对铁路施工中的沉降监测作业提供的指导,主要是希望借助这份指导书,规范沉降监测的实施,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保障工作安全,希望本指导书能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01 作业指导书_地表沉降

01 作业指导书_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监测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建(构)筑物的基坑及周边环境地表沉降监测。

对于冻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老粘土等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尚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2 执行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3仪器设备水准仪、铟瓦尺、三脚架、尺垫等。

4检测目的(1)使参建各方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把握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2)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数据检验工程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时改进施工技术或调整设计参数以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3)对可能发生危及基坑工程本体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确保基坑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安全;(4)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整体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收集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及气象资料、地下结构和基坑工程的设计资料,了解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管理规划)和相关施工情况;2.收集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的原始和使用现状等资料。

必要时应采用拍照或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3.通过现场踏勘,了解相关资料与现场状况的对应关系,确定拟监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检测原因。

6现场检测6.1点位布设地表沉降监测应根据现场作业条件,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进行。

基坑边坡顶部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终)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终)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箱梁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主要针对施工中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要求进行阐述,依据此指导书使沉降观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

二、适用范围三、组织机构四、工作流程1. 根据沉降变形相关要求埋设水准点及观测标。

2.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全面。

3.根据测量资料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数据分析。

五、沉降变形观测基本要求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针对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

8.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9.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10.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六、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沉降变形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2.沉降观测测量时,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后半小时内或其他不宜观测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质量。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8页精选文档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8页精选文档

沉降变形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QX-ZY-2002-27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讲述了沉降变形观测点的位置、观测方法,适用于沉降变形观测的施工。

2、施工准备略3、施工操作要求3.1建筑工程的地基须承受上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荷载,或工业厂房投产以后,受到机器运转的振动或地基长期受地下水的侵蚀;或地基土不良又处理不当等,都会使地基变形,导致建筑物产生下沉现象。

特别对大型工业厂房、高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一些振动较大的设备基础更为明显。

如果沉降过大或沉降不均匀,就会使建筑物、构筑物产生倾斜、裂缝,甚至破坏,有的还可能产生滑移。

为了掌握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技术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沉降、倾斜面、裂缝、滑移等观测。

3.2建筑物沉降观测所谓沉降观测实质是根据水准点用水准仪定期进行水准测量,逐次测定建筑物上观测点的高程,从而计算出沉降量。

具体内容是观测点和水准点的布设、观测方法及成果整理和分析等。

3.2.1观测点和水准点的布设:建筑物上应埋设观测点、点位和数量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它与建筑大小、形状、结构、荷载以及地质条件等有关。

一般观测点是均匀设置的,但在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平面形状改变处、沉降缝两侧及肯有代表性的支柱和基础上,应加设观测点。

高层建筑一般沿建筑物四周每10-30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建筑物转角、沉降缝两侧、纵横墙的连接处均应设置观测点。

工业厂房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柱基、柱身、承重墙及转角处。

地下管线设施应布置在管线设施的上方(最好应开挖暴露,直接布置其上)。

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应在其基础的对称轴线上布设观测点。

总之,观测点布置要合理,能精确地全面地反映沉降情况,并将布置方案绘制成1︰100-1︰500比例尺平面图,加经编号,以便进行观测、记录、观测点的标志形式。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就近的城市水准点进行的,如果就近城市无水准点时,可以自行埋设水准点,应从水准点的稳定、观测上的方便等方面考虑,合理地埋设一些水准点。

地表监测作业指导书样本

地表监测作业指导书样本

地表、隧洞监测作业指引书一、编制根据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Ⅱ-A标(上游线)隧洞工程设计图纸等文献【a 穿黄隧洞平面布置图(图号:CH71E-02-IIA-65-03-001);b穿黄隧洞纵剖面面布置图(图号:CH71E-02-IIA-65-03-002);c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Ⅱ-A标(上游线)隧洞工程土建及设备安装施工招标文献第二卷技术条款(合同编号:ZXJ/SG/CH-001)】;2、已批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控制测量成果;3、《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4、施工测量实行规定(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12-11发布试行);5、历次测量工作专项会议会议纪要;6、《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DZ T 0034-1992);7、《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_T-1999);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0、《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二、编制目(1)结识各种施工因素对地表和土体变形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盾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减小地表和土体变形,保证工程安全;(2)为研究地层、地下水、施工参数与地表和土体变形关系积累数据,为研究地表沉降与土体变形分析预测办法等积累资料,并为改进设计提供现场实际参照性根据。

三、合用范畴本作业指引书合用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盾构掘进施工地表沉降监测作业全过程。

四、工程概况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上游约30km处,线路总长19.30km,南起荥阳市李村村西,北至河南焦作市温县陈沟村西。

主体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洞、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防护堤、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构成。

穿黄隧洞总长4250m,涉及过河隧洞段和邙山隧洞段,双洞布置,隧洞轴线间距为28m,两洞各采用一台盾构自北向南推动。

沉降监测实施作业指导书

沉降监测实施作业指导书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 说明新建京霸铁路五标项目部三工区。

轨道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综合考虑路基填高的差异,地基土成因类型、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地基沉降估算的复杂性和精度控制的难度,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以及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的艰巨性等,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全段路基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系统设计。

在路堑基床和路堤基底、填筑层中、路基面布置监测点构筑纵横向立体监测网络,并在施工期间进行系统的沉降监测与系统的分析评估,以保证工后沉降量满足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特殊要求。

为了保证路基施工按照公司要求对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实施,在轨道施工前提供合格的监测数据便于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正确的评估,在进行变形观测系统实施时,要保证各种元器件按照要求进行埋设并保证功能正常,采集正确的能反应实际情况的沉降数据,因此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1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设计规》(TB1061—2014,J1942—2014);(2)《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TB10017—9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7) 京城际铁路工程设计文件;(8) 铁道部有关规定。

1.2 观测项目1.2.1 路基工程1) 基底沉降变形观测;2 ) 路堤本体沉降变形观测;3) 软土地基水平位移观测;4) 路基面沉降观测;5) 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观测;6) 路堑高边坡地表位移观测;7) 路堑高边坡深部位移观测;8) 过渡段沉降差、岩溶塌陷沉降差观测1.2.2 桥梁工程桥梁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2 观测作业流程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流程图3 观测断面设置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设置,选择相应的断面形式,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为30~50m,应根据观测断面处的地形、地质特征及填筑材料选配并埋设相应的观测元件,具体按设计要求布置,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适当加密。

福建省某围垦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福建省某围垦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1.工程概况xx省xx围垦工程位于xx市xx县xx内, 面向东海, 堤线朝向开敞式海域, 距城关6km, 海堤全长5433m, 堤顶宽3.8m, 最大堤高10.6m, 海堤围垦面积 3.41万亩。

南北岸各设1座水闸, 北岸松山水闸总净宽50m, 南岸南岐山水闸总净宽35米, 均为纳排兼用水闸。

本海堤工程先期已作过一些建设, 完成了部分海堤段基础处理和海堤填筑工作, 后因故停工, 已施工部分经过多年的沉陷和潮水冲击, 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陷和损毁, 特别是北岸堤段, 原来抛设的断面大都不成形, 闭气体位置被两侧滚入的抛石填埋, 部分基础土工布和两侧倒虑土工布暴露表面, 已失去效力。

本次海堤的建设是在原来建设的基础上重建, 需要先对原填筑闭气土体滚入的石渣和海堤失效部位进行清理, 再填筑加高, 完成整条海堤的施工。

2.工程地质根据地质勘察结果, 堤基土壤从上到下可分为五层:第一层(Ⅰ-1)位于海滩涂面下0~1.6m, 土质为淤泥, 黑灰色、灰色, 饱和流动状态, 强度低;第二层(Ⅰ-2)位于海滩涂面下0.6~6.0m, 土质为淤泥, 淤质粘土, 灰色、深灰色, 上部含少许贝壳、碎片, 饱和塑;第三层(Ⅰ-3)位于海滩涂面下6~18m, 土质为淤泥, 淤质粘土, 灰、深灰色, 上部含少许贝壳, 饱和塑,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和十字板强度随深度逐渐加大;第四层(Ⅱ)位于海滩涂面下18~45m, 土质为粘土, 粉质粘土, 含粉细沙粘土, 部分含有沙夹层和透镜体, 密实度大, 强度高;第五层(Ⅲ)位于海滩涂面下40~45m, 土质为沙砾卵石层。

从该地质情况来看, 表层6m以内淤泥层受加载引起沉降、位移的变化量比较大, 须在施工中注意沉降观测, 掌握基本的数据来指导施工。

3.工程沉降观测本工程地基情况复杂, 为了给施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须以现场沉降观测分析结果对地基变形、固结情况进行动态掌握, 以控制和指导工程施工, 主要内容为地表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Ⅲ标段(电化局段)沉降观测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技术主管组织现场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

审核施工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有关技术要求,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质量保证措施,有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

确定现场测量技术小组,对参加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外业技术准备确定沉降观测测量水准控制点位置、测量路线。

检查测量仪器,熟悉仪器性能,进行明确分工,固定司镜、前视、后视人员。

3、技术要求3.1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分为三级:基准点、工作点、沉降变形点。

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在原有控制网的基础上对水准点进一步加密。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坐标系统一。

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

工作基点采用Ф20mm光面钢筋长1.2m顶端刻十字丝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径上部4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⑴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⑵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⑶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⑷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指导书旨在为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确保沉降及变形作业能够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

二、任务目标1. 确定沉降及变形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制定沉降及变形监测计划。

3. 进行沉降及变形监测。

4. 分析监测数据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三、任务步骤1. 确定监测点位置和数量1.1 根据工程设计和地质勘察报告,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1.2 监测点应覆盖整个工程范围,并考虑到不同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类型的影响。

2. 制定监测计划2.1 根据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制定监测计划。

2.2 确定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间,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3 确定监测方法和设备,包括使用测量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3. 进行沉降及变形监测3.1 在监测点进行沉降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精确测量。

3.2 在监测点进行变形测量,包括建筑物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等。

3.3 按照监测计划的要求,记录监测数据。

4. 分析监测数据4.1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沉降和变形的数值。

4.2 对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对比,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4.3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四、任务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沉降及变形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2. 监测设备和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并经过校准和检验。

3. 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记录详细完整,并妥善保存。

4. 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任务风险与应对措施1. 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应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提前了解地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监测方案。

2. 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监测数据的错误。

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 监测数据异常,可能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武汉~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XXTJ I标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T1105ZZ—012编制:审批:受控状态:(盖章受控)编制日期:中铁十一局武广客运专线XXTJ I标五公司项目部1、编制目的为规范本工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准确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铺设质量,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2、编制依据2.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2.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2.3、武广客专线相关设计文件;2.4、《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项目部管段的沉降动态变形监测施工技术。

4、工程概况本管段内路基共3.67363km,7个工点。

根据沉降观测要求共需设置观测桩444个,沉降板115处,单点沉降计6个,剖面沉降管68处。

埋设位置及数量详见《中铁十一局武广客专XXTJⅠ标五公司路基沉降埋设元件统计表》。

桥梁13.9983km,7座,墩台434个,共需设置观测点1736个,涵洞9座,共需设置观测点36个。

5、路基沉降观测5.1.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5.1.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断面设置情况应会同监理及工地设计组进行,并取得设计及监理的同意。

5.1. 2.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5.1.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5.1.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地表沉降作业指导书

地表沉降作业指导书

1. 总则本细则适用于适用于各类建(构)筑物及地表沉降测试。

2. 仪具与材料水准仪其它:测微器、铟瓦尺、脚架、尺垫等。

3. 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1)试验人员组织与分工;(2)仪器的选择、安装、检查与调试;(3)选择基准测点;(4)合理布置测点,对测点进行相应处理。

3.2 测试步骤(1)开箱和安装:架三脚架,三个脚尖必须稳固地插入地面,三脚架头部应尽可能地水平,高度以观测时适宜为准,注意伸缩部锁紧是否可靠,然后将仪器放在脚架头上,拧紧中心螺丝。

(2)整平:旋转脚螺旋将仪器安平,当圆水泡居中时,仪器即安平了,此时视线自动安置成水平状态。

(3)瞄准和调焦:将望远镜瞄向白纸或清晰的天空,旋转望远目镜,直至看清黑色分划线,也可将目镜直接安置在所需的屈光度上。

通过粗瞄器观察,用手转动仪器使望远镜粗略地瞄准水准标尺。

旋转调焦手轮,直至标尺象无视差,清晰成象于分划板上。

旋转水平微动手轮将竖丝正确地置于标尺中间。

(4)标尺读数:读取水平丝在标尺上的位置,先读水平丝下面最近的厘米值,估读出水平丝在厘米间隔内对应的毫米值。

(5)规定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标尺读数。

4 试验结果处理在整理资料时,应将纵向下沉-时间曲线和横向下沉-时间曲线分别作出。

最大下沉量的控制标准根据地面结构的类型和质量要求而定,大约1~2cm;在弯变点的地表倾斜应小于结构的要求,一般应小于1/300。

根据回归分析,如果地表下沉量超过上述标准,应采取措施。

5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1.场地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2.场地沉降观测成果表;3.相邻地基的距离-沉降曲线图;4.场地地面等沉降曲线图;6.相关文件6.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6.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7.相关记录7.1《地表沉降检测报告》7.2《水准测量原始记录表》。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概述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沉降及变形作业的详细指导,以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准确性。

本作业涉及土地基础的沉降和变形监测,主要包括监测设备的安装、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内容。

二、作业前准备1. 确定监测区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需要进行沉降和变形监测的区域,并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勘察工作。

2. 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监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合适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方法等。

3. 准备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准备好所需的监测设备,包括沉降仪、变形仪、测量仪器等,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基础处理:对监测区域的土地基础进行必要的处理,确保其稳定性和适宜性。

三、作业流程1. 监测点布置:根据监测方案,在监测区域内合适的位置选取监测点,并进行标记。

监测点的选择应代表性好,能够反映整个监测区域的沉降和变形情况。

2. 监测设备安装:根据监测方案,将沉降仪、变形仪等监测设备安装在选定的监测点上。

安装时需注意设备的水平和垂直度,并确保其固定可靠。

3. 数据采集:根据监测方案,定期对安装的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频率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计算沉降量、变形量等指标,并绘制相应的监测曲线和图表。

5. 结果评估:根据分析得到的监测结果,评估监测区域的沉降和变形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

6. 报告编写: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过程、结果分析和建议等内容。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

2. 在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 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避免杂物堆积和障碍物阻挡,以免影响作业效果和安全。

4. 对于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沉降与稳定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与稳定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我标段路基均位于软土地基上,全部为填方路基。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需进行沉降与稳定观测,具体方案如下:一、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沉降板制作:施工路段的地表沉降观测方法为在原地面上埋设沉降板进行高程观测。

一般软土路基路段,在K80+56处路中心埋设一个观测点;桥头引道路段,在K79+900、K79+940、K79+976、K80+132、K80+175、K80+218.416处设置六个观测断面,第一个断面设置在桥台桩位处,每一个断面在路中心和路肩内缘埋设三个观测点。

沉降板由钢板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筒组成。

底板尺寸50cm×50cm×3cm,测杆直径4cm,保护套管直径10cm。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

二、位移边桩的布置及设计:地基的稳定性通过观测地表面位移边桩的水平位移和地表隆起量而获知。

在K79+940、K79+976、K80+56、K80+132、K80+175处设置五个断面及每个桥头纵向坡脚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每一个断面在坡趾及距坡趾5.0m埋设位移边桩。

边桩采用C25号钢筋混凝土预制,长度1.5m,断面为正方形,边长15cm;桩顶预埋钢筋测头。

边桩埋置深度为地表以下不小于1.2m,桩顶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0cm,桩周围回填密实,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

三、主要操作要点:1、测点标杆安装时应严格按规定进行,安装必须稳固,对露出地面部分均应设置保护装置。

在路堤施工期间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一旦发现标杆受拉或位移,需立即修复,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2、在施工期间应严格按设计或合同文件要求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

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三天至少观测一次。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满堂支架沉降观测方案一、造成支架变形的因素分析地质钻探不够充分;验算及设计推算有误,对地基土或冻胀土的特性认识不足,对土的承载力与荷载估算不当,结构计算差错等;施工质量差,在基础处理时使用了不合格材料,含泥量过大,配合比失调,养护不当,降低了混凝土强度等;施工方法失误,大面积、深基坑开挖时尚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软基处理不当引起地面沉降与位移,钢结构施工时未顾及日照与气温变化的影响等等。

二、沉降观测变形观测是了解变形情况最有效的方法。

沉降观测是变形观测最主要的内容,其作业简便、精度高,既能提供沉降量,又可推算出支架的倾斜与水平构件的挠度等。

沉降观测的主要方法是精密水准测量。

1、沉降观测基准点、观测点及工作点通常沉降观测需要测定绝对沉降量,这是相对于基准点的沉降量。

因此,需要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处埋设稳固的基准点。

假若基准点离沉降观测点过远,那么施测不便,精度也随之降低。

因此,通常又在靠近沉降观测点便于观测的稳定处设置工作点。

日常观测时从工作点出发,测定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工作点的沉降量。

沉降观测水准点及工作点的布设应考虑下列因素:a、一般基准点不少于三个,构成基准网,经常检测三点间的高差,以判断基准点的高程有无变动。

基准点应尽可能埋设在基岩上b、一般是在框架的外围布设成一条闭合的水准环形路线。

根据观测精度要求,力求布置成网形最合理、测站数最少的观测环路。

c、水准点应布设在较为明显,便于施测,通视条件良好,在全部观测期间内均可使用的地方。

d、水准点应布设在受震区域以外,易于保存点位的地方。

避免在低洼易积水处、松软填土地带以及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埋设。

e、水准点距公路与滑坡等至少5m。

f、当埋设水准点处有基岩露出时,可用水泥砂浆直接将水准标志浇灌于岩层中。

2、观测点的布置:根据现场及现浇梁支架的观测要求将观测点布置于现浇梁底板的1/2跨与1/4跨左右侧,位于底模的牢固点上。

一跨需6个观测点。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沉降及变形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地基或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而发生的沉降和变形。

合理控制沉降及变形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沉降及变形作业的详细指导,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作业前准备1. 采集相关资料:包括工程设计图纸、土壤力学报告、地质勘察报告等。

2. 制定作业计划:根据工程需求和现场情况,制定沉降及变形作业的详细计划,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划分、作业人员配备等。

3.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根据作业计划,准备测量仪器、监测设备、土方机械等。

三、沉降监测1. 安装监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区域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监测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固定。

2. 测量沉降: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沉降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测量方法可以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

四、变形监测1. 安装变形监测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结构或者地基上安装变形监测设备,如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

2. 进行变形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变形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五、数据分析与评估1.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指标的计算。

2. 数据评估: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判断沉降及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3. 编制评估报告: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制沉降及变形评估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等。

六、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1. 风险识别:在作业过程中,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如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变化、设备故障等。

2.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3. 应对措施: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频率、增加监测点、加固结构等。

七、作业总结与改进1. 作业总结:在作业结束后,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工作效率、数据准确性、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评估。

沉降观测点施工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点施工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点施工作业指导书沉降观测点施工作业指导书-安全管理网安全管理网会员中心加入VIP微信安全管理网微信号用户名:密码:Cookie:不保存保存一天保存一月保存一年忘记密码安全新闻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事故案例操作规程安全标准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应急预案安全评价工伤保险职业卫生环保|健康管理体系文档|论文安全常识工程师安全文艺培训课件管理资料煤矿化工建筑机械电力冶金消防交通特种论坛活动视频问答投稿MSDS培训超市招聘动态法规管理技术案例超市标准预案课件教育规程评价工伤职业卫生环保健康体系文档论文常识工程师文艺视频functionqgSearch(){varkeyword=encodeURI(document.getElementById('qkeyword').v alue);if(keyword==''||keyword==null){window.open('/cse/searchq='+keyword+'s=13 671738433058352942nsid=0');}else{window.open('/cse/searchq='+keyword+'s= 13671738433058352942nsid=0');}}导航:安全管理网>>安全技术建筑施工>>正文沉降观测点施工作业指导书文件大小:205.95KB共14页文件格式:WORD文档点击数:更新时间:2015年05月16日下载地址:点击这里下载点数:1点(VIP会员免费)文件作者:安全管理网文件来源:安全管理网部分内容预览[文件共14页]本文件共14页,只能预览部分内容,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

注:预览效果可能会出现部分文字乱码(如口口口)、内容显示不全等问题,下载是正常的。

内容摘要目次1适用范围2编写依据3作业流程4工作前安全风险辨析与控制措施5作业准备6作业方法下一篇: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业指导书上一篇:掏挖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下载地址(请点击下面地址下载)文件地址1Tag:施工.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施工安全生产冒顶片帮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外墙保温施工安全交底外墙涂料施工安全交底箱梁安装施工技术交底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评估研究网友评论more建筑施工热点内容464050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注意事项79004雨季施工安全措施74334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63260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61632高空作业具体安全措施57275冬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56395脚手架的搭设要求51446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规范及注意事项建筑施工推荐内容09-18危险性较大部分分项工程风险源分析及…08-30屋面防水施工安全08-04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08-02安全网张挂安全技术07-17自来水管道安全监理规划07-09挡雨的技术措施07-08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07-08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function$getE(obj){returndocument.getElementById(obj);}functioncommentInit(){varx=newAjaxRequest('XML','commentForm');belname="内容评论标签";x.para=['itemId=393916','nodeId=30'];x.currentpage=1;x.post('updatelabel','/ajax.aspx',function(s){varxml=x.createXmlDom(s);$getE('commentform').innerHTML=xml.getElementsByTagName("b ody")[0].firstChild.data;changepage(1,'评论列表','评论_分页');setCurrentUserInfo();});}functionaddComment(){if($getE('commentIsAnonymous').value=='false'){if($getE('commentUsername').value==''){alert("请输入用户名!");$getE('commentUsername').focus();return;}if($getE('commentEmail').value==''){alert('请输入Email地址!');$getE('commentEmail').focus();return;}varregEmail=/^([a-zA-Z0-9]+[_|\-|\.])*[a-zA-Z0-9]+@([a-zA-Z0-9]+[_|\-|\.])*[a-zA-Z0-9]+\.[a-zA-Z]{2,3}$/;if($getE('commentEmail').value.match(regEmail)==null){alert('请输入正确的Email格式!');$getE('commentEmail').focus();return;}}if($getE("commentContnet").value==''){alert("请输入评论内容!");$getE("commentContnet").focus();returnfalse;}varcommentValidCode="";varcheckValidCode=false;if($getE("commentValidCode")!=null){if($getE("commentValidCode").value==''){alert("请输入验证码!");$getE("commentValidCode").focus();return;}commentValidCode=$getE("commentValidCode").value; checkValidCode=true;}varx=newAjaxRequest('XML','status');x.para=['username='+$getE("commentUsername").value,'commentt itle='+$getE("commentTitle").value,'content='+$getE("commentContnet" ).value,'email='+$getE("commentEmail").value,'gid=393916','nid='+30,'pr ivate='+$getE("commentIsPrivate").value,'position='+$getE("commentVi ewpoint").value,'score='+$getE("commentRanking").value,'TxtValidCode ='+commentValidCode,'isguest='+$getE("commentIsAnonymous").value];x.paratype=['nohtml','nohtml','nohtml']x.post('addcomment','/ajax.aspx',function(s){varxml=x.createXmlDom(s);varstatus=xml.getElementsByTagName("status")[0].firstChild.data;switch(status){case"ok":changepage(1,'评论列表','JS_基本风格');alert("发表评论成功!");window.location.href='#commentTarget';$getE("commentContnet").value='';break;case"check":alert("评论发表成功,网站编辑将在24小时内审核。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工程DK22+292至DK38+975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局集团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项目经理部二0一0年八月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1)5.施工要求 (1)6.劳动组织 (2)7.材料要求 (2)8.设备机具配置 (3)9.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 (3)10.安全及环保要求 (3)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路基沉降观测施工。

2.作业准备2.1按要求准备好观测桩2.2把观测断面处的场地清理干净。

3.技术要求3.1熟悉施工图纸。

3.2在需要设置观测桩的断面上设置一定数量的观测桩。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4.2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频度: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3天观测一次。

填筑达到设计高度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到预压期末,根据观测结果及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5.施工要求成立专职技术人员组成的沉降观测小组,专项负责沉降观测,做好原始观测记录。

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桩不被破坏,对施工负责人、工程机械司机及运输车司机进行沉降观测重要性的专项教育,设专人指挥倒车,运输车辆在沉降观测桩周围卸土时,确保沉降观测杆不被破坏。

在所有观测桩的位置插上标志旗,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

施工时,沉降观测杆周围改用TY60打夯机夯实,并重点抽查该处压实质量。

沉降观测杆要认真进行保护,发现碰撞或丢失,要立即补好。

在整个沉降观测过程中,做好重点观测断面工作,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观测结果严格控制填土速度,当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大于10mm,或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大于5mm时,应立即停止填土,待观测值回复到限值以内法克继续填筑。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向莆铁路FJ-3A标段路基工程编号:CZZDS-016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中铁十四局三公司向莆铁路FJ-3A标项目部编制:审核:批准:2009年4月19日发布 2009年4月19日实施沉降观测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2.作业准备2.1按要求准备好观测桩2.2把观测桩断面处的场地清理干净。

3.技术要求3.1熟悉施工图纸及相关文件要求:3.1.1 新建向莆线尤溪站设计图;3.1.2 新建向莆线路基区间段设计图;3.1.3 新建向莆线《路基工程设计详图集》;3.1.4 业主和监理的有关文件和要求;3.1.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J285-2004;3.1.6《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3.2根据图纸设计说明,在需要设置观测桩的断面上设置一定数量的观测桩。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在填筑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筑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用以指导现场施工。

4.2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频度: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

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到预压期末,根据观测结果及时整理绘制“填筑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5.施工要求成立专职技术人员组成的沉降观测小组,专项负责沉降观测,作好原始观测记录。

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桩不被破坏,对施工负责人、工程机械司机及运输车司机进行沉降观测重要性的专项教育,设专人指挥倒车,运输车辆在沉降观测桩周围卸土时,确保沉降观测杆不被破坏。

在所有观测桩的位置插上标志旗,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

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砌成砖垛将沉降观测杆围护。

施工时,沉降观测杆周围改用TY60打夯机夯实,并重点抽查该处压实质量。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

沉降及变形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沉降及变形作业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物或结构的沉降情况以及地基的变形情况。

准确测量和控制沉降及变形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进行沉降及变形作业。

二、作业前准备1. 资料准备在进行沉降及变形作业之前,施工人员应先准备好以下资料:- 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地质勘察报告和地基处理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相关测量仪器的操作说明书。

2. 仪器校准在作业开始之前,应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过程应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校准结果应记录在校准报告中。

三、沉降观测作业1. 观测点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建筑物或结构的重要部位,如主体结构的角点、柱子下部等。

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每个观测点上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后续的观测和测量。

标志可以使用钢钉、标志牌等,应牢固可靠,不易被移动或损坏。

3. 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观测的频率。

通常情况下,初次观测应在施工开始前进行,后续观测应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观测频率一般为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

4.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以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

观测时应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数据采集完成后,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排除异常值和误差;然后,计算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量;最后,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四、变形观测作业1. 观测点布置变形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

观测点应位于主要变形部位,如土质边坡、基坑周边等。

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观测点标志在每个观测点上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后续的观测和测量。

地表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地表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

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2 仪器设备水准仪全站仪3 沉降控制点布设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

高程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2)高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在建筑区内,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基础的深度。

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3)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当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时,宜使各点周围的地形条件一致。

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

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传递高程。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沉降观测标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

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

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

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2 仪器设备
水准仪全站仪
3 沉降控制点布设
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

高程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
2)高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在建筑区内,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基础的深度。

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
3)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当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时,宜使各点周围的地形条件一致。

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
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

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传递高程。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沉降观测标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

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

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标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标必须位于水准观测线路中,不得使用碎步点方式对沉降观测标进行测量。

5 观测周期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6 沉降观测数据计算
控制网水准、沉降观测标测量之数据均进行平差计算,并给出计算过程表、精度评定表;控制网水准、沉降观测标测量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合格后,均需使用Excel软件对平差后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值,得出相对沉降量、累计沉降量、相对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