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工程构造1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为学习者掌握建筑力学与结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它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内容由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两大部分共四个知识模块组成,其中,建筑力学包括结构构件静力分析、构件承载能力分析、两个知识模块,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结构基本知识、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两个知识模块。
本课程各知识模块的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下表所示:序号知识模块学时1结构构件静力分析162构件承载能力分析203建筑结构基本知识484建筑结构施工图基本知识6合计总学时90本课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建筑力学是学习与研究建筑结构的基础;建筑力学中结构构件静力分析部分是构件承载能力分析部分的基础;建筑结构基本知识部分是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部分的基础;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是本课程的落脚点。
2.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2.1课程任务本课程按照基本建筑构件的受力类型为主线,以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为落脚点,以典型的结构施工图为范例进行的导向工作过程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熟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正确计算工程量以及理解和解决工程实际中与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有关问题奠定基础。
2.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基本理论的讲授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讲授建筑构件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构件的强度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校核、各类建筑结构构造要求及简单计算、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掌握直接用于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中必须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知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八、学习领域《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强调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单元都应模拟真实的施工现场,按照真实的工艺流程,体验从材料进场到材料检验,从一钉一粘的施工到最终的竣工验收,从资料的填写到施工现场管理等,各项工作均亲自完成,这样既拥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掌握了实践技能,毕业后易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同学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
2、学习领域描述九、学习情景设计(一)学习情境描述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对照表(二)学习情境描述(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案设计学习情境与任务单元学习任务与教学步骤1、基础知识3、课程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学习情境1:基础知识学习任务1、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应解决的问题1、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2 )知识目标3 )素质目标2、教学组织设计主要内容:a、装饰施工技术的分部分项工程有哪些b、装饰施工常用材料、机具c、装饰施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教学目标:对装饰施工技术的用途及在整个施工领域中的位置有一个了解,能区分土建施工与装饰施工的不同之处,能了解装饰施工的发展方向。
教学要求:认识装饰施工常用材料、机具,了解《建筑装饰施工规范》的分部分项工程,写出一个认识心得。
任务2、装饰施工技术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关系主要内容:a、装饰与建筑、结构、设备等的关系b、装饰易产生的污染物及检验试验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装饰施工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掌握装饰过程易产生的有害物质及控制指标。
教学要求:通过实例阐明装饰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按照材料成分明确什么材料产生污染物,检验仪器的使用规程,如何检验及控制任务3、识读施工图主要内容:识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吊顶图教学目标:对所绘图纸有一个基本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要求:了解基本的装饰制图规范及方法,常用图例及符号。
(新)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标准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课程名称:建筑力学和结构课程代码:411B04 所属学习领域:单项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性质:核心课程开设学期:第1、2学期学分学时数:14学分,192学时(理论讲授134学时,实践教学58学时)修(制)订人:赵维霞修(制)订日期:2014年10月08日审核人:刘广文审核日期:2014年10月18日审订人:牟培超审订日期:2014年10月20日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对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建筑构件及结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主要讲授在研究结构基本构件受力特点的基础上,解决材料的强度和变形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及构件的设计问题,包括结构方案、构件选型、材料选择和构造要求等问题;是集实验、计算、构造、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构件验算及设计能力,具备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
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核心支撑作用。
本课程以《工程使用数学》、《建筑识图和构造》和《建筑材料和检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施工组织和管理》、《屋面和防水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2 课程学习要求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工程使用数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及计算机使用的基础知识,能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职业岗位工作经验、丰富教学经验、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该课程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想来设计的,重构教学内容,设计了三个模块,分别为力学分析、混凝土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房屋设计。
每个模块又设计了若干个工作项目,每个项目又下设工作任务,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序化教学内容,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觉得问题那么枯燥,学习目的明确,进而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8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标准(试行)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工程制图与CAD绘图技术》《建筑工程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组成、类型、作用、做法等基本知识及其识图基本技能,同时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房屋构造做法与施工图识读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L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有效识读建筑施工图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工程造价工程技术人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建筑构造的关键能力,反映建筑施工的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工作涉及的基础知识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建筑构造组成、做法分析与建筑施工图识读等知识、技能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见的建筑构造知识和识读、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技能,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1.熟悉建筑的基本组成及建筑各部位的常用构造做法,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内容及其识读方法。
2.能识读民用建筑建筑施工图,会利用建筑构造原理,分析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材料和构造方法,并能绘制常见民用建筑施工详图。
3.熟悉工业建筑构造的做法,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在设计方面和在施工中的施工规范及工艺要求。
《建筑构造》课程规范标准
《建筑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建筑构造学分:3课程代码:F030100075 学时:48先修课程:《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设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编制人:审核人:制订时间:2010年 1月11 日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能够查阅有关建筑规范、建筑图集等资料;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能进行现场构造施工指导,建筑构造处理;能够理解设计理念,进行简单的建筑设计。
(2)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严格的纪律观念;具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意识、环保节能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把质量关;树立与其他人员配合工作的团队意识,具有协作精神。
(3)方法能力:具备独立学习、尝试建筑构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构造组成、理论和方法;掌握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做法;理解民用建筑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教学活动设计1、课程内容设计(一般指一级项目编号及名称、内容)注:课程进行中教师根据学校附近施工工地的联系情况安排1、2次工地认识实习。
(四)第一次课设计梗概拟用设问法展开绪论的内容,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本课程的关注,问题的设置如下:1、什么是建筑?——建筑的范围和分类;2、你对你家的住宅满意吗?——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3、试评价城建学院校园建筑。
——建筑的构成要素;4、建筑由哪些部件构成?——建筑的构造组成;5、你家的房子能用多少年?——建筑的等级(从一条新闻谈起)。
用第一堂课提问,并发动学生自由讨论,适当地加以引导;在第二堂课进行归纳。
同时在第一堂课说明本门课程的考核模式。
四、教学组织形式在课程教学的每个单元,教师首先简单地介绍该项目的基本知识,然后直接给出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以与任务相关的知识为核心,较全面地讲述专业内容。
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学时68学时修读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付德成审核人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建筑力学与结构》是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是学生分析计算结构承载能力、适用性能的必修课程。
其教学指导思想是:注重基本原理及结构构件设计计算方法的教授,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各种受力形式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工程模型,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熟悉基本结构形式和基本构件的构造,了解构件的受力情况,能够掌握荷载组合的方法,并能完成简单结构构件的设计和验算。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与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相衔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1.2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对应的施工现场“八大员”的工作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方法和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以帮助和巩固所学书本知识,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64学时,3学分。
2.课程目标2.1能力目标1)能够对荷载进行分类,并对永久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能够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中正确取值;2)能够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能够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挠度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3)能够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分析;4)能够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分析。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标准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32098使用专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6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主干课程。
旨在学习建筑的基本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熟悉常用构造的适用场合、构造做法和选用要求,促进施工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施工图识图必须以建立良好的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能力为基础,所以必须以学习和建立正投影概念和掌握正投影画法为前提条件,融会贯通、促进建筑构造内容的学习,为学习专业课做准备。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较多地动手参与教学活动。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投影基本原理、绘图、识图等能力;掌握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构造原理及常见做法。
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到支撑与促进作用。
后续课程:《建筑结构图识读》、《建筑设备工程与识图》、《建筑工程造价实务》、《安装工程造价实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能力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专业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3、注重过程评价,推行理论、技能双考核配合项目化的课程实施,推行理论、技能双考核,技能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不仅考核完成任务的成果,同时考核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工作态度、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采用以建筑识图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所设计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岗位作为课程主线,将本课程分解为建筑初识、建筑识图基本知识、建筑图投影原理、建筑总平面图识读、建筑平面图识读、建筑立面图识读、建筑剖面识读、建筑构造图识读、建筑设计说明的识读和结构施工图识读等几个逐步递进的任务,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建筑识图的过程。
建筑构造课程标准
《建筑构造》课程标准(杨志刚二稿)1.前言(1)课程性质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是贯穿专业学习整个过程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培养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决策能力,并通过实践性环节,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民用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理论和构造方法,并具有从事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2)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建造师、施工员、质检员、实验员、资料员、预算员、监理员、设计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重点介绍了民用建筑为主的建筑构造,掌握其一般组成和作法,教学中建议对墙体构造、楼梯构造和屋顶构造等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并从知识的初步认知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从浅入深、由细部构造到建筑整体。
“学中做”“做中学”,使职业知识的建立从点到面,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领悟和表达,强化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参考课时为108学时,建议在第2学期开设72学时,第3学期开设36学时。
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构造,了解建筑设计中的构造问题、结构问题、经济问题和美观问题。
通过对建筑构造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建筑构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完整的了解结构、施工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具备结构、施工方面的初步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2)技能目标通过作业的训练,培养学生能运用建筑构造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绘图技巧,识图能力以及查找资料的技能。
(3)情感态度目标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建筑构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独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标准(建筑工程造价专业)
工程造价(建筑方向)专业课程标准2023年1月《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1. 课程性质《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建筑构造和建筑施工图识读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建筑构造部分,主要讲解民用建筑的组成、构造要求和构造做法,是从事土建工程专业所必备的知识。
第二部分是筑施工图识读部分,主要讲解建筑施工图的制图规范和标准以及各种施工图的形成方法、作用、图示内容、图示方法和识读方法。
本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属于必修课。
2. 课程地位(1)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根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识图并进行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识图、读图、用图的能力,是专业培养的第一步。
(2)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具备建筑工程图的识读能力,结合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简单图样的绘制能力。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作用重大。
只有掌握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的掌握施工图纸的主要内容,从而合理的进行施工、准确的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
(3)功能在全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1+X证(建筑工程识图证书、BIM应用)考试中,该课程的内容是考试核心内容,这也是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测量员、质检员、安全员和各技能操作岗位等施工一线专门岗位人才必备的基础能力。
3.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门课程在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材料课程开展完成后进行开展,此时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更好的认识施工图及其作用。
该课程与建筑CAD课程一同开设,“一识一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研究施工图纸和建筑构造。
后续将会开设BIM 基础软件实操/建筑工程造价编制、工程造价案例分析、钢筋算量等课程,可以在图纸识读的基础上完成BIM软件建模、工程量的计算等内容。
建筑构造和识图课程标准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构造与识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总学时:96一、课程性质《建筑构造与识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基本构造方法,掌握建筑工程图纸的识读本领。
本课程服务于建筑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有关操作的各基本环节,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并为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主要培养学生在施工图纸的基本识读及建筑构造方法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建筑制图CAD》、《建筑材料》等,学生具备能初步制图、了解建筑材料及建筑力学基本原理等相关知识,为了解房屋构造组成、做法及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打下基础。
识图是施工的先行工作,其后续课程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施工项目管理》等。
因此,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采用以建筑识图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岗位工作内容,归纳本专业毕业生的行动领域,从专业的职业能力出发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适度、够用知识总量不变为原则,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自学、课堂讨论和实际动手为主,老师辅导为辅。
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校内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本课程所设计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岗位作为课程主线,将本课程分解为建筑初识、建筑设计说明的识读、建筑总平面图识读、建筑平面图识读、建筑立面图识读、建筑剖面识读、建筑构造图识读和结构施工图识读等几个逐步递进的任务,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建筑识图的过程。
课程内容与要求中对建筑初识、建筑设计说明的识读建筑、总平面图识读、建筑平面图识读、建筑立面图识读、建筑剖面识读、建筑构造图识读和结构施工图识读等都作了较详细规定,并在活动设计中安排了多种实践活动。
《建筑构造》课程标准
《建筑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建筑构造》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课程性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学时数:XX学时(具体学时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分数:XX学分二、课程定位与目标《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熟悉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组成、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了解现代建筑构造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建筑构造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备识读和绘制建筑构造图的能力。
能够根据建筑功能、材料性能、受力情况等因素进行构造设计。
3.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建筑构造概论介绍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分析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宏观因素。
2.基础与地下室构造掌握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和构造类型。
了解地下室的构造特点及防水处理措施。
3.墙体构造分析墙体的类型、功能及构造设计要求。
掌握块材墙、隔墙、幕墙等构造方式及细部构造。
4.楼地层构造探讨楼地层的组成、功能及构造设计。
重点介绍钢筋混凝土楼板、地坪层及阳台雨篷等构造。
5.楼梯与电梯构造介绍楼梯的组成、形式、尺度要求及构造设计。
分析电梯与自动扶梯的构造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6.屋顶构造分析屋顶的形式、设计要求及构造设计。
掌握平屋顶、坡屋顶的构造特点及屋面的防水、保温隔热措施。
7.门窗构造介绍门窗的类型、功能及构造设计要求。
强调门窗的节能性能与安全性设计。
8.其他特殊构造介绍变形缝、高层建筑构造、大跨度建筑构造及工业化建筑构造等特殊构造形式。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实验实训等方式加深学生理解。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属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4工程监理专业1.1 课程定位《建筑构造》是一门实用性较强旳专业课程,是是工程监理及有关专业学生需要具有旳重要技能和本领旳学习领域。
本课程波及旳学科较广,综合性强,是高等职业学校工程监理专业旳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程应在学生在校学习旳第三学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有《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及《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是一门波及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大旳课程,重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旳应用性和实用性。
1.2 设计思绪根据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引进德国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旳教学措施,改革老式教学模式。
通过措施和任务推进真实旳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旳中心,在专业、措施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培养学生全面旳人格。
2.1 知识目旳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构造、钢构造和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构件旳计算原理和措施,掌握混合构造、框架构造旳设计旳计算措施及施工图旳绘制,培养学生计算、绘图技能,并训练学生运用构造设计规范、构造设计手册、原则图集等设计资料旳能力。
2.2 能力目旳1.可以对荷载进行分类,并对永久荷载原则值、活荷载原则值、活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可以在构造极限状态设计中对旳取值;2.可以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可以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挠度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3.可以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4.可以进行单层工业厂房荷载和排架内力旳简朴计算;5.可以进行砌体构造刚性方案房屋计算;6.可以进行钢构造中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和受扭构件旳承载力计算;7.可以对常见旳构造施工图进行识读。
2.3 素质目旳1.具有很好旳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旳能力;2.具有处理问题旳措施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旳能力;3.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旳技术工作旳能力;4.具有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体现能力;5.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6.具有团体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旳能力;7.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8.具有计划组织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市政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标准
《市政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市政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编号:2000059Z课程类别:职业能力必修课程适用专业:市政工程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时:126学分:7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市政工程识图与构造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市政工程基本构造方法,掌握市政工程图纸的识读知识。
本课程服务于市政工程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有关操作的各基本环节,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并为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需要学生较多地动手参与教学活动。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投影的基本原理,绘图方法、识图能力;掌握市政道路、桥涵、管道等的构造原理及常见构造做法。
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后续课:《市政桥梁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市政管道工程》、《市政工程力学与结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采用以市政工程识图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所设计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市政施工企业工作岗位作为课程主线,将本课程分解为市政工程初识、建筑识图基本知识、投影基本原理、市政立面图识读、市政剖断面识读、城市道路工程图识读、城市桥梁工程图识读和隧道与涵洞工程图识读等几个逐步递进的任务,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从整体上认识和掌握市政工程识图的过程。
同时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的操作要求,倡导学生在“做”中“学”。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建筑力学与结构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本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来设计的,重构教学内容,设计8个模块即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建筑结构荷载计算、力学计算、建筑结构基本设计原则、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建筑结构、结构工程图识读、解决建筑施工中力学与结构问题。
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两大部分,因此课程名称仍为《建筑力学与结构》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建筑结构工程图识读能力和基本建筑结构验算及一般设计能力,具备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
研究杆件或杆系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及承载能力,介绍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房屋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介绍建筑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和验算方法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与识读,使所设计和施工的构件既安全可靠,又经(一)能力目标具有确定结构计算简图的能力;具有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内力分析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具有测试强度指标和构件应力的初步能力;具有对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具有正确识读和绘制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具有正确选用各种常用结构材料的能力;具有常见结构体系认知能力;具有对常用结构构件进行计算、设计和验算的基本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有关结构问题的一般能力。
(二)知识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应用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学习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常用杆件及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结构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及常用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结构工程图识读基本知识,掌握设计工作过程知识。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向上、严谨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能力;具有爱岗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具有自学的能力;具有拓展知识、接受终生教育的基本能力0 绪论1.教学要求要求对建筑结构建立感性认识,掌握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分类;了解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了解建筑结构构件及其受力状态;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地位及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结构(1)
新课程标准的结构(1)第三章新课程标准第二节新课程标准的结构27.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首次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尽管各有特色,但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
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这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着显著的区别。
表3.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案例]《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下面我们就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各部分做一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的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
[案例]《物理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二)课程标准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
[案例]《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案例]《数学课程标准》(1~9年级)(三)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例如《生物课程标准》中包含如下内容: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四)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部分和实施建议均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五)课程标准的附录部分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便于使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这种课程标准框架,是经过学习和借鉴各国的课程标准,并结合我国的教育传统及教师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反复研究所形成的,将课程目标、内容及要求、课程实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构造”课程标准
二○一○年四月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工程构造是建筑工程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以工程识图与工程制图知识为基础,全面系统的认识建筑物的整体构造、各部分的细部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课程以系统知识为主,结课课堂实训等操作环节以达到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目标。
2. 课程定位
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本课程主要培养预算员岗位能力要求中的专业识图能力,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熟练识读各专业工程图纸中的建筑施工图部分,掌握一定的建筑规范识读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序前置和后续课程如下图。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学生能够准确的识读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及各节点详图,能够准确认识建筑构造及其细部节点构造的图纸及实物,对建筑工程各构件使用材料能够详细的识别并合理应用,能够绘制基本的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同时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4.课程目标
一般建筑工程主要分为民用与工业两大类,本课程主要掌握民用建筑的宏观构成及细部组成,工业建筑的宏观构造识读,使学生具备识图、实操、合作等多方面综合知识。
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1.专业能力
(1)了解建筑物的分类。
(2)了解建筑平立剖的基本设计原理与常用设计形式、设计尺寸。
(3)能够识读不同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类别。
(4)能够识读建筑物各构件的详细构造。
(5)能够掌握建筑抗震、防火、耐久等要求的构造方法。
2.方法能力
(1)具备认识及判断建筑物类型的能力。
(2)具备识读、绘制建筑平、立、剖、详图的能力。
(3)认识各建筑物组成部分,并能够绘制构造节点施工图。
(4)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在各不同建筑构件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的选择并应用建筑材料。
(5)能够进行简单的建筑平面设计及楼梯平面设计。
3.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资源收集、处理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2. 实施方法
1)任务驱动小型模拟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兴趣。
2)课内实训课堂讨论完成实训任务,手脑并用。
3)分组教学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走出课堂的实训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建筑去学习现场。
5)示范教学
6)过程考核实训与作业均按次按项目进行考核计入成绩。
7)自主学习
8)经验分享——小组汇报
五、考核评价
1. 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考核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际工作完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协调与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
2. 成绩评定
学生的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未理论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平时占60%,期未考试占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到堂、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成果汇报成绩。
学生的成绩以百分制上交。
核,强调培养学生的时间观与纪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