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50:常见虚词译到位
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为方便表述起见,本清单将一些虚词另有实词的用法一并解释。
常见文言虚词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翻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翻译。
例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却”。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如:“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翻译。
例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表示因果关系。
例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表示目的关系。
例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表示“你的,你”。
例如:“妪每谓XXX:‘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副词通“如”,相当于“好像,如同”。
例如:“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2.何单独做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例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相当于“哪里,什么”。
例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做定语,相当于“什么,哪”。
例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相当于“为什么,怎么”。
例如:“XXX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疑问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怎么,多么”。
例如:“怎么这样衰啊!”(《伶官传序》)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文言文虚词解释及翻译
一、之1. 解释:之,代词,可指代人、事物、地方等;也可作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翻译:(1)吾友之病,久矣。
(我的朋友生病,已经很久了。
)(2)楚人伐宋,宋人御之。
(楚国人攻打宋国,宋国人抵抗他们。
)二、其1. 解释:其,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也可作为副词,表示推测、可能等。
2. 翻译:(1)其人善战,必胜。
(那个人善于战斗,一定会胜利。
)(2)其时,天下大乱。
(那时候,天下大乱。
)三、者1. 解释: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停顿,使句子完整。
2. 翻译:(1)君子者,善以言辞自辩。
(君子,善于用言语为自己辩解。
)(2)古人者,仁义之至也。
(古人,仁义的极致。
)四、以1. 解释:以,介词,表示手段、方法、原因等;也可作为连词,表示目的、原因等。
2. 翻译:(1)吾以剑舞,志在千里。
(我用剑跳舞,志向在千里之外。
)(2)以其言辞,取悦于君。
(通过他的言辞,取悦于君主。
)五、于1. 解释: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
2. 翻译:(1)吾生于乱世,难以自保。
(我生于乱世,难以自保。
)(2)其地广于中原。
(那个地方比中原更广阔。
)六、而1. 解释:而,连词,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
2. 翻译:(1)君子而仁,小人而忍。
(君子仁爱,小人残忍。
)(2)其色悦而声哀。
(他的脸色和悦,声音哀怨。
)七、之乎者也1. 解释:之乎者也,文言文中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感叹等。
2. 翻译:(1)此为何物?之乎?(这是什么?哎呀!)(2)吾欲归去,其可乎?(我想回家,可以吗?)总之,文言文虚词丰富多样,了解并掌握这些虚词,对于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常考文言虚词实词(最全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常考文言虚词实词(最全汇总)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文言文复习18个常用虚词详解
2、相当于“他(们)”。例:见~发矢十中八九|余嘉~能行古道。 3、相当于“自己”。例:余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相当于“这”、“那”。例: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人视端容寂。 5、相当于“其中的”。例: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⑵副词。1、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大概”。例:先生~此类乎? 2、表示希望。相当于“应当”、“还是”。例:诸君~筹之|吾~还也。 3、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例:且行千里,~谁不知? 4、表示强调。例:如~克谐,天下可定也。 5、表示动作发生在未来。相当于“将要”。例:我今不乐(行乐),日月~除(逝去)。 ⑶连词。1、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例:~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例:~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3、表示承接。相当于“至”。例:~在高宗,时旧劳于外。 4、表示转折。相当于“然则”、“那么”。例:先君若问与夷,~将何辞以对? ⑷助词。1、作发语词。例:~以沛为联汤沐邑。 2、作语助,表示限定。例:若是~甚与(像这样地严重么)? 3、作语助,无义。例: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几矣!⑸名词。姓。 ㈡[jī]助词。作语助,表示疑问。例:夜如何~? ㈢[jì]助词。作语助,无义。例:彼~之子。
十二、矣[yǐ] ⑴助词。句末语助词。1、表已然。相当于“了”。例: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2、表将然。相当于“了”。例: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 3、表必然。相当于“了”。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4、表命令或祈使。相当于“吧”。例: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
常见虚词译到位
(1)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译文: 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译文: 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2)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译文: 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的。 译文: 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的。
专练二 常见虚词译到位 规范点拨
(2009·江苏 阅读下面的文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 江苏 阅读下面的文字, 译成现代汉语。 译成现代汉语。 书沈通明事 汪 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 淮安沈通明 ,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 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 夫皆称之。顺治二年 ,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 之为人,加礼遇焉; 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 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 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购仰妻子急
审题点拨 答案 子(古今同 古今同 形异义词) 关键 形异义词 踪迹(名 实词 ③踪迹 名 点拨 译到位 词活用为动 ①购:悬赏捉拿 妻子: ②妻子:妻子儿女 词) 追踪觅迹(提示: 提示: ③踪迹: 踪迹: 追踪觅迹 提示 不 可译作顺着踪迹) 可译作顺着踪迹 答题点拨 (清军 紧急悬赏捉拿 清军)紧急悬赏捉拿 清军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 ,踪迹至通明家。 会清军渡淮 ,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 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钦酒数 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 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 斗 ,裂束帛缚其爱妾 ,负之背, 牵骑手弓矢以出, 大 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遂注矢拟捕者 ,皆逡 呼曰: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遂注矢拟捕者, 巡引却。通明疾驰, 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 巡引却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 ,变姓 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 名 ,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 意不自聊 ,祝发为浮 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屠。已 ,复弃浮屠服, 北访故人于邓州 。
高考语文考试常考文言虚词整理总结
高考语文考试常考文言虚词整理总结高考语文考试常考文言虚词整理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其:(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3)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高考语文听课技巧整理1、听课要领如下:课前要预习,听课要入脑。
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
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
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
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
扼要作笔记,动脑多思考。
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
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
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
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2、听课的主要方法:(1)动眼课堂上首先是看和听:看教材、看教具、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演示;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听老师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推理、怎样作结论等。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阁的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身子有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
⑤故其国富而兵强 --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⑥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嘲笑李勃的鄙陋罢了。
⑦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陈情表》)--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的,谁能没有疑惑呢?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庄宗接过了(三支箭)就把它们藏在了宗庙里。
⑤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
3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①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③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享有高贵的官位却没有功绩,俸禄那么丰厚他却是不劳而获!④小学而大遗。
高考必考的文言虚词用法实用五份
高考必考的文言虚词用法实用五份高考必考的文言虚词用法 1(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译文: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②其制稍异于前。
(《项脊轩志》)译文:它的格局形式跟过去稍有不同。
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其闻到也固先乎吾。
(《师说》)译文:他懂得道理固然也在我之前。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译文: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叫它为华山洞。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译文: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译文: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
5.指示代词,表示*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译文: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译文: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译文:给你三支箭,你可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④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与妻书》)译文:希望你(还是)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
高考25个常用虚词详解
高考25个常用虚词详解“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欤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矣”文言虚词用法(超详细版)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以1.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高考18个虚词详解并例句翻译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释例№1.【以】(1)用作介词。
①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察今》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同刻舟求剑的情况一样。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池要求换宝玉。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于是进去拜见。
问道:“凭借什么打这一仗?”)▲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其余的战船按照顺序一起进发。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这时凭大中丞的职衔做应天巡抚的是魏忠贤的私党……)补:▲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②把。
起提宾作用。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秦国也不把城池给赵国,赵国也最终不给秦国宝玉。
)▲古人以问当作一种美德。
(《问说》古人把问当作一种美德。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病梅馆记》有人把文人画士喜欢把梅弄成奇形异状的病态的癖性公开告诉给卖梅的人。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付乡党——送还乡里(的朋辈中)③因,由于。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况且因一块宝玉的缘故触伤强大的秦国对我国的感情,不太好。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战》这时曹操的军队打了败仗加上由于饥饿疾病,死去了大半。
)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难道赵国的国王因为一块玉(和氏璧)而对秦国欺诈(反悔)吗?)▲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阉党)突然遭我们郡的乡亲这样猛烈的一次抗击,就不敢再株连(治罪)无辜了。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楚怀王不辨忠奸,外事被张仪所欺骗,内帷被郑袖所迷惑。
(完整版)高考20个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高考要求考生掌握的二十个虚词][1]----------------------- -------------------------------------------------------------1.用于句末,不译: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①语气助词: 2.表反诘[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3.句中表停顿[不译]: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②代词:1.相当于“之”[译为“它、他”]: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且焉置土石?③兼词:[译为“于此”]:积土成焉,风雨兴焉。
④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
[2]--------------------- -----------------------------------------------------------------1.陈述句尾[译为“了”]: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①语气助词: 2.表感慨讥讽赞叹[译为“了啊”]:甚矣,汝之不惠。
3.表请求劝勉[译为“吧”]: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4.表疑问语气[可不译]:人问公子,年几何矣?[3]------------------ -------------------------------------------------------------1.表判断:死生,昼夜事也。
2.表肯定: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①语气助词: 3.表疑问:公子畏死耶?何泣也?4.表感叹: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5.句中表停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 --------------------------------------------------------1.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振声激扬,侍者因此觉知。
①介词: 2.表凭借[译为“趁着、依据、凭借”]:变法者因时而化。
3.表方式[译为“经过、通过”]: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山东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总结 实用
山东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总结实用山东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总结实用考前重温文言虚词而(7)以(7)之(4)于(3)者(2)则(2)为(2)与(2)焉(1)何(1)且(1)其(2)乎(1)乃(1)若(0)所(1)因(1)也(0)想想一些特殊的用途和一个经典的例子而(7)(06、07、08、09、11、12、13)(一)连词。
1.表示并置。
一般不翻译,有时可以翻译为“再次”① 六只螃蟹跪着,两只爪子不是蛇和鳗鱼的穴位。
没有地方送他们。
② 剑阁高耸陡峭。
一个人负责通行证,一万人打不开。
③ 北救赵西救秦也是五霸之战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 绅士博学,但他每天都能反省自己。
(07高考)② 凭借其深刻的思考,也不例外(游赞禅山)3表明了创业关系。
它可以被翻译成\just\then\,也可以不翻译。
(08测试)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③ 相信并看到怀疑、忠诚和诽谤。
(09年高考)1④ 早晚设置版严(11高考)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13高考)5.表示一种假设关系。
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看看马头。
(冯婉珍)② 秦向赵城要毕,赵城不答应,宋城在赵城。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我跳了起来(12次高考)。
我可以尊重地喝酒(13高考)7.表示因果关系,① 我也很遗憾,他不能享受和他的旅行。
② 显示他的邪恶能力,不要使用它(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二以(7)(06、07、08、09、10、12、14年)(一)介词1.代表一种工具。
文言文阅读精练三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二、关键虚词译到位
二、关键虚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先帝中兴,遗爱在人。
圣主伶俐,德洽朝野,思与贤哲弘济艰巨。
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此直钱凤不良之心闻于远近,自知无地,遂唱奸逆。
导所统六军,石头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护军屯金城六千人,刘遐已至,征北昨已济万五千人。
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
大兵一奋,导以为灼炟也。
(选自王导《遗王含书》)注晋代元帝、明帝之间,王敦任大将军,手握重兵,有纂夺之意,时与朝廷发生冲突。
后王敦病重,其兄王含带兵攻打朝廷,王导为二人堂弟,时在朝任司徒,写信劝王含退兵,王含不该。
(1)不北面而执臣节,乃私相树建,肆行威福,凡在人臣,谁不愤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天子之威,文武毕力,岂可当乎!事犹可追,兄早思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面向北方向皇上执持臣子的礼节,却擅自彼此扶持树立,肆意作威作福,凡是做人臣的,谁不愤慨叹息!(2)凭着天子的声威,文臣武将全力以赴,莫非能够招架吗!情形还能够补救,兄长应及早考虑这件事。
解析得分点:(1)“北面”“乃”“树建”“肆”。
(2)“以”“毕力”“当”“追”。
参考译文先帝振兴帝业,仁爱遗留在民间。
现今圣主伶俐睿智,恩泽遍及朝野,希望和圣哲之人普遍摆脱时世的艰巨。
不面向北方向皇上执持臣子的礼节,却擅自彼此扶持树立,肆意作威作福,凡是做人臣的,谁不愤慨叹息!这只是是钱凤的不良用心为远近的人所知悉,自知无地自容,于是建议作乱。
我王导统领的六军中,石头城一万五千人,宫内后苑二万人,驻扎在金城的护军六千人,刘遐已经到来,昨天已经渡太长江的征北军有一万五千人。
高考语文复习第二章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学案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
学案3 实义实译,虚义不译——关键虚词译到位学案引语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很重要。
虽说在翻译中不能与关键实词相比,但有时它作为一个“分点”的确存在,更是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
因此,在翻译中碰到一些关键虚词,要紧紧抓住,区分出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到位。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
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
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
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
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
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
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臣请求放松禁令,让大小臣子们都能够进言劝谏,或许那些欺君罔上专为私利的人,就会有所顾忌而不敢肆意妄为。
解析要点:“弛”“俾”“庶”。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
解析要点:“以”“齿”“傲睨”。
参考译文潘耒,字次耕,是吴江人。
康熙时,以平民身份参加鸿博考试,被授予检讨的官职,编辑修订《明史》。
高考语文复习50:常见虚词译到位共46页PPT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Hale Waihona Puke 高考语文复习50:常见虚词译到位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高考语文复习50:常见虚词译到位46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考语文复习50:常见虚词译到位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Leabharlann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高考语文复习50:常见虚词译到位共46页文档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Βιβλιοθήκη 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高考语文复习50:常见虚词译到位PPT46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高考语文复习50:常见虚词译到位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 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 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 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 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 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 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 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 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 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江天一知道 抗清之事已经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 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 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天一说:“你 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族人被杀。” 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 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江天一笑着辞谢道: “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 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 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 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要再起兵。”于是把他拖 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 向南面拜两拜,拜完,坐下来受刑。围观的人没有一 个不感叹流泪的。过了几天,天表去收殓天一的尸 体,把他安葬了。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审题点拨 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步 之、而、 者 “„„ 也” 答案 答题点拨 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
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译到位
判断句: 点拨 特殊句式
①“步”译为“步行” “而”,转折连词,“却” ③第一个“者”表判断;第二个 “者”,名词,译为“的人” ④判断句翻译时要在主谓之间添 加判断词“是”
(1)力不足,死焉,职也。
现场答案 力量不够了,死了,是自己的责任。 矫正指导 此题考查点有三个:虚词“焉”、实词“职”和判断 句的掌握情况。该答案前两项译得不到位。“焉”属 必须译出的虚词,“职”是误译。 正确答案
(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上,也是你的职分。 解析 焉,于之。职,职分。全句为判断句。
(1)竟以安石参知政事。 译文: 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2)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译文: 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的。
解析 (1)竟,“最终”;(2)所以,“用来„„的(方 法、东西、地方、人等)”。
(二)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 子曰:“吾已不食三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 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 食,其能哀我乎?” (1)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我看见经过我这里的人多着呢,(可是)没 译文: 有 人哀怜我。 (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文:假使先生您不是没有吃饭,难道还能哀怜我吗?
解析 (1)“莫我哀也”,宾语前置句。(2)向使,同义 复词,假使。其,岂,表反问。
(三) 巨贾渡河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 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 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 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 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 获几何?而骤得十金, 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 在焉。 人曰: “盍救诸?”渔者曰: “是许金不酬也。 ” 立而观之,遂没。
者,„„ ②“之”,代词,“他”;
语气
教你审题 翻译句子的重要虚词不难辨出: ①江苏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18个虚词是十分重要的得 分点。只要句中出现,就要格外留心。 ②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除18个虚词外,一 些常见的副词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卒”“弥”“虽”等也须关 注。
教你答题 虚词的译法较为复杂,通常有以下情况: ①必须译出的 a.有实词义项的则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 “之”“其”等。 b.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 “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如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 末助词等。 总之,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 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审题点拨 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特殊句式 明 则 答案 点拨 答题点拨 人(如果)不经历 译到位①“明” 译为“明达” ②“则”,连词,表承 语气 接关系,译为“那 么”③可以在“人”后 面增加“如果”, 使 语意更通顺 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文: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
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关键词:“淋漓”“蛇伏” “敝盖”)
(2)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译文: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
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关键词:“已而” “援兵”“登陴”“怠”)
现场批改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 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 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于 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 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 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 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 以乘城。„„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 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 译文: (2)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 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译文: (3)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 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 译文:
解析 (1)袭:公孙袭;与:帮助;而:转折,却。 (2)所 以:„„的原因;祠:名词作动词,祭祀;乃:才;且: 将要。(3)以:介词,因、因为;无异于虎狼:介宾短语后 置。
专练二 常见虚词译到位 规范点拨
(2009· 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 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 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 . 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 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 . 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 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 .
类题精做
一、片段短文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 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 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 多所变更。”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 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 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 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正确答案 虽然如此,年纪到了就罢免离开,不像小官、百姓一样。 矫正指导 此句主要考查虚词“虽”和“然” 、实词“罢去” 、固定 结构“若……然”的掌握情况。该答案主要是“虽”译 得不到位,未掌握好语气。另外, “岁满”译得有瑕疪。 正确答案 即使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 解析 虽,即使;然,这样;罢去,离开;若„„然, 像„„这样。
(五) 梁君出猎得善言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 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 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 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 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 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 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 而天大雨方千里者, 何也? 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 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 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 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新序》)
“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的人。”
解析 (1)向,刚才,先前。无乃„„乎,固定结构, 表推测。(2)判断句。几何,多少。骤,突然。(3)盍, 何不。诸,之乎。
(四) 江天一传 汪 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年 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 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已而清师攻绩溪, 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 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译文: 你刚才许诺百两金子,如今却只给十两金子, 这恐怕不可以吧! (2)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 足乎?
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少?这次却突然得到 译文: 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
(3)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译文: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
(3)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 译文: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经没有希望,就立即
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关键词:“为” “遽”“属”)
参考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父亲就死 了,„„但到三十六岁,他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 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 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 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 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 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 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 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 天一,而其余的从新岭进攻,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 溪城终于沦陷了。
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祸悔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 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 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 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 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 .... . 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 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 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 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 . 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 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 ,中华书局 199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