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而不乱,气脉中贯ppt7(课件+学案,14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背景简介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 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 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 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 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 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 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 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二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①殁( mò ) ②孥( nú) ③嗣( sì) ④薨( hōnɡ )
⑤飨( xiǎnɡ ) ⑥殒( yǔn ) ⑦怙( hù ) ⑧窆( biǎn )
答案
2.古今异义 ①将成家而致汝 古义:_安__家_ 今义:_结__婚_ ②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_古__代__指__青__年__男__子__,__与__“__老__年__”__相__对___ 今义:_人__十__岁__左__右__到__十__五__六__岁__的__阶__段__ ③志气日益微 古义:_精__神_ 今义:_求__上__进__的__决__心__和__勇__气__;__要__求__做__成_某__件___事_的__气___概__
答案
④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古义:_多__少__(_日__子__) __ 今义:_几__何__学__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_成__长__立__业___ 今义:(_组__织__、__机__构__等__)_筹__备__成__功__,__开__始__存__在__
答案
3.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__羞__”__通__“__馐__”__,__美__味__食__物____ 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__零__丁__”__通__“__伶__仃__”__,__孤__独__的__样__子__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__世__”__通__“__逝__”__,__死__ 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__兆__”__通__“__垗__(_zh_à_o_)_”__,__墓__地_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_敛__”__通__“__殓__”__,__给__死__人__穿__衣__入__棺__ 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_曷__”__通__“__何__”__,__什__么___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__已__”__通__“__以__”__,__表__示__时__间__的__界__限_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品赏作者
读韩愈
当我手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
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
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
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
答案
(4)长 ①吾少孤,及长( 长大,动词 )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 养育,动词 ) (5)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 ) ②死而有知( 知觉 )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知道 )
答案
(6)信 ①其信然邪?其梦邪?( 真实,确实 )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相信 ) ③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信用 ) ④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随意,随便 ) ⑤烟涛微茫信难求( 实在,的确 )
韩愈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 寄托自己的哀思。读完此文,我有许多感触。首先,叔侄间的骨肉亲情 让我感动。作者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依靠哥哥嫂嫂抚养长大,幼小的韩 愈与老成在孤苦伶仃中相依为命、情同手足,“未尝一日相离也”,彼 此成了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顺风顺水中的亲情固然让人艳羡, 但大风大浪中的相依更让我们动容。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作为“两 世一身,形单影只”的他们,更明白双方对于彼此的意义所在。正因为 如此,才有了后文“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 也”的悔恨,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怎能不令人动容?
晚年。本句以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
取的精神。
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赏读: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达到目的地,
也就是说事在人为。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 黎”。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监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等职,因而又称“韩吏部”。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死后谥“文”,故又 称“韩文公”。 他的《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优秀散文丰富了他的文学理论。他的 诗歌雄健、壮丽,摆脱了大历以后平庸的诗风,然而有些诗作险怪、生僻和晦涩, 且不够流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 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Baidu Nhomakorabea。他的散文气势奔放,雄健浑厚。
修身名句
自勉
1.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礼记·乐记》
赏读:音乐推行以后,人间的伦理便清楚了。(人们听到肃穆、高雅的音
乐后)耳聪目明,心情和平,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
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赏读:桑榆: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
答案
二、十二郎已死,为什么作者还要反反复复地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第8、9段)? 反复诵读,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提示 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出作者对十二郎忆念之 深。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 侄儿之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 般的巨大悲恸。这一段中,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四 个“也”字和五个“矣”字,这样连接不断地使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 “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节奏 感,也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心。
其次,听闻侄子突然病死的噩耗后,作者那种神情恍惚之态着实让 我心痛。韩愈本以为他和侄子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再接 他来同住,多么美好的心愿。但世事无常,没想到韩老成会突然病死。 闻此噩耗,作者压根不相信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因为不可能长者、衰者 存全而少者、强者夭殁?那种意外、震惊之情不言而喻。作者连用三个 “乎”字,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质疑的语气。由于惊疑、悲痛而 神志恍惚,他感觉像是做梦一般,待稍稍冷静一些后,仍然觉得老成之 死的消息是误传,“非其真耶”。这种感情其实我们都能理解,至亲至 爱的人毫无征兆地离去了,这是谁都无法接受的。然而,作者最不愿意
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
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
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
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
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答案
返回
合作探究
1 结构图示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 重点突破
一、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 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提示 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形成行 文的曲折。第4段写自己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 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少者殁 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这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第6、 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 显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之情。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文章结束了,但作者彻骨钻心的悲痛却永 无尽期,留给我的触动绵绵延续。我相信四处漂泊的韩愈时刻都在心底 向侄子许下“团圆”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 必有事业稳定、不再漂泊的那一天,可以尽享天伦之乐。但“天者诚难 测”、“寿者不可知”,大家都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 了世上有永远无法预料的“风云”,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老成走了,带着团聚的梦走了,留给韩愈的是永无偿还的心情。
答案
4.一词多义 (一)实词 (1)终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又 ) ②无以终余年( 结束、度完 ) ③如不能守以终丧(终了、完毕 ) ④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终了、完结 ) ⑤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最后(一定) ) ⑥终当久与相处(终于、终归 )
答案
(2)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 诚意 ) ②诚知其如此( 果真,如果 )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确实,实在 ) (3)省 ①不省所怙( 知道 ) ②汝来省吾( 探望 )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 深切地表达出对亡故亲人的悼念和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答案
返回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一、阅读延伸 读《祭十二郎文》有感
读《出师表》让我感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奈,实为诸葛亮为 君尽忠的无奈誓言。《陈情表》中的李密进退两难、狼狈不堪之境,实让 人同情。《陈情表》实为为亲尽孝的真实谎言。这两篇文章没有给我太多 感动,也许有人会说“你是不忠不孝”,不过还好,韩愈的《祭十二郎 文》让我成了一个“友”人。这篇文章没有前两篇文章里或告诫、命令, 或乞求、小心伺候的语气,而是神情恍惚、语无伦次、自言自语的絮叨, 没有那么多对仗、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没有华丽的铺陈、曼妙的转 身、巧妙的点睛、有力的收束,只有朴素的语言,用它讲述老百姓的故 事,老百姓的悲戚忧惧。
答案
5.词类活用 ①图久远者,莫如西归:_名__词__用__作__状__语__,__向__西___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_动__词__使__动__,__使__…__…__夭__折___ ③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继__承__…__…__的__事__业__ ④将成家而致汝:_动__词__使__动__,__使__…__…__来___ ⑤强者夭而病者全乎:_形__容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保__全___ ⑥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_使__动__,__使__…__…__丧__亡__
看到的结果却得到了现实最无情的印证。天意难料,理不可推,韩愈这 种强烈的不愿意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情感表露无遗,此种恍 惚之态让人心痛不已。
再者,文中宦海人生的感慨也让人嘘唏。韩愈十九岁来到京城谋 生,二十五岁后在朝廷和地方任职,本想在汴州辅佐董丞相后,可以和 侄子一家人团聚了。可是,第二年董丞相死了,他只能离开汴州。贞元 十五年(799)秋,韩愈“佐戎徐州”,可是贞元十六年五月,他又被迫离开 徐州,四处飘荡“以求斗斛之禄”。政治上的起起落落、仕途上的坎坎坷 坷,使他身心俱疲,这种宦海人生的深沉感慨让人嘘唏不已。
答案
(二)虚词 (1)以 ①未始以为忧也( 把 ) ②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因为 ) ③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在 )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耳( 来 )
答案
(2)之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②亦未知其言之悲也(主谓之间) ③佯狂不知所之者( 到 )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代词,事情 ) ⑤告汝十二郎之灵( 的 )
答案
三、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提示 总的来说,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 婉转曲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 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 读来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直接 抒情,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令人感动,如课文第5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