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学习课件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学习课件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腰椎穿刺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脊液
正常小儿脑脊液外观透明 压力0.69~1.96kPa 细胞数不超过10×106/L(婴儿<20×106/L) 糖含量2.8~4.5mmol/L 氯化物117~127mmo1/L 蛋白0.2~0.4g/L(新生儿0.2~1.2g/L)
(2)按医嘱用药:抗生素、脱水药、利尿药、糖皮质激素 等。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静脉推注时不能漏到血管外, 以免引起局部刺激和局部水肿。应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或 头孢噻肟等,由于本病静脉给药疗程较长,必须有计划地选 择和保护静脉,保证药物按时、准确地输入。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措施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3.躯体活动障碍 与昏迷、瘫痪有关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2.降低颅内压
3.积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1)细心的生活护理
(2)恢复肢体功能 (3)按医嘱给予促进脑代谢的药物
物理降温
口服给药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护理评价
1.患儿颅内压是否维持在正常范围
2.患儿体温是否降至正常
3.患儿惊厥发作时有无受伤、误吸等情况发生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健康教育
1.向家长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减轻家长 的焦虑和恐惧,并取得家长的配合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五)治疗要点
1.抗生素治疗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 应静脉点滴给药10~14天;脑膜炎球菌 所致脑膜炎静脉用药7天;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脑膜炎疗程应在21 天以上。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给药时 间。

儿童神经内科《小儿神经系统》护理常规

儿童神经内科《小儿神经系统》护理常规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小儿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观察病情变化。

(1)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肌力、肌张力的变化(2)准确记录抽搐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发作时的意识状态,注意有无跌伤、舌咬伤等发作意外。

(3)评估有无血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等提示危急重症的伴随症状。

3.患儿置专科病房,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放置,危重患儿置单间或抢救室,备好抢救药物、仪器及用物于床旁。

4.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昏迷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

合理安排治疗护理,各项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5.根据疾病给予饮食。

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忌饮浓咖啡,避免暴饮暴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和拍背吸痰。

7.加强基础护理。

瘫痪、昏迷患儿每2-3小时翻身1次,勤按摩、勤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8.做好安全护理,增强家长及陪护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止摔伤、烫伤等意外发生,加强抽搐时的安全护理。

9.做好脑病后的康复护理。

10.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

帮助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疾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护理。

11做好健康教育,与家长共同探讨治疗方案,取得其配合。

指导、协助家长或患儿正确服用各种药物,了解药物不良反应。

避免诱发因素,告知随诊时间。

【关键知识点】1.脑膜刺激征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高压,都可因神经根受刺激而致反射性项背肌张力增高,出现脑膜刺激征,主要表现为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

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正常者总分为15分,8分以下为昏迷,3分以下提示脑死亡或预后不良。

3.抽搐的应急处理抽搐发作时立即解开衣领、衣扣,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

牙关紧闭者立即放置开口器或压舌板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同时避免舌后坠引起窒息。

2020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1002练习题及答案

2020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1002练习题及答案

2020相关专业知识-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1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患者多采用的治疗是A、血浆置换疗法或免疫球蛋白治疗B、扩血管治疗C、抗凝治疗D、抗感染治疗E、脱水治疗2、下列辅助检查对鉴别格林-巴利综合征和脊髓灰质炎有价值的是A、血常规B、肌肉活检C、脑脊液检查D、磁共振成像E、CT扫描3、化脓性脑膜炎出现颅压高时首选的脱水剂是A、50%葡萄糖液B、20%甘露醇C、50%甘油口服D、呋塞米E、地塞米松4、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脊液检查的特征是A、细胞数增高,糖降低B、蛋白增高,细胞数正常C、蛋白降低,细胞数增高D、细胞数增高,糖增加E、细胞数减少,细菌培养阴性5、小儿提睾反射明显的时间为出生后A、1~2个月B、2~4个月C、4~6个月D、6~8个月E、6~10个月6、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特征是A、清亮透明B、混浊呈脓性C、毛玻璃样D、呈血性E、静置24小时有蜘蛛样薄膜形成7、小儿出生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永不消失的反射是B、握持反射C、拥抱反射D、觅食反射E、平衡反射8、典型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变化是A、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升高B、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升高、糖降低C、白细胞数增高、蛋白降低、氯化物升高D、白细胞数降低、蛋白降低、氯化物降低E、白细胞数降低、蛋白降低、糖降低9、婴儿的神经反射,下列哪项不正常A、觅食反射阳性B、拥抱反射阴性C、握持反射阳性D、巴彬斯基征阳性E、腹壁反射阴性10、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查中根本的不同点在于A、脑脊液压力B、细胞数量C、蛋白含量D、氯化物的数量E、脑脊液外观11、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抗病毒治疗可选用A、泛昔洛韦B、阿糖胞苷C、病毒唑D、青霉素E、阿昔洛韦12、以下有关神经反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拥抱反射生后3~6月消失B、婴儿期腹壁反射不易引出C、3~4个月内小儿克氏征阳性属生理现象D、新生儿提睾反射不易引出E、1岁巴氏征阳性属病理现象13、下列关于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A、早期用药B、大剂量用药C、对症处理D、坚持用药14、下列关于小儿神经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A、小儿出生时即存在角膜反射B、小儿6个月迈步反射阳性C、小儿6个月拥抱反射阴性D、小儿1.5岁巴宾斯基征阳性属于正常现象E、提睾反射到出生4~6个月后才明显15、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泌尿道D、邻近组织器官感染E、黏膜16、脑瘫小儿做脑干听觉诱发实验阳性率为A、1/4B、1/3C、1/2D、2/3E、3/417、下列关于脑性瘫痪CT检查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A、脑萎缩B、脑室扩大C、脑室密度增高D、脑积水E、钙化18、下列符合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治疗原则的是A、止惊B、呼吸肌麻痹抢救C、改善脑微循环D、主要是支持治疗E、早期用抗病毒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19、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原则为A、自发现本病起用药至青春期B、用药量从足量开始逐渐减少至维持量C、使用有效的神经抑制剂D、睡前顿服E、早餐后顿服20、下列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原则说法正确的是A、药物剂量要始终一致B、晚餐后开始顿服D、6岁以下及青春期以后原则上不用药E、以上说法均正确2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原则上不用药的年龄段是A、6岁以上B、青春期以前C、6岁以下及青春期以后D、6岁~青春期E、以上说法均错误22、吉兰巴雷综合征典型的脑脊液改变为A、血性脑脊液B、蛋白-细胞分离现象C、蛋白含量与细胞数均增高D、浑浊呈毛玻璃状E、淋巴细胞明显增多二、A21、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病后5天出现严重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严重呼吸肌麻痹、发音含糊。

儿科护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小儿神经系统特点1.大脑小儿出生时大脑的重量约370g,占体重的1/8~1/9。

小儿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脑表面有主要沟回,但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

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为成熟,而大脑的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不成熟,故出生时的各种活动主要靠皮质下中枢调节。

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2.脊髓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为成熟,约重2~6g,是成人脊髓的1/4~1/5,脊髓的末端在第二腰椎下缘,新生儿时达第3腰椎水平,随年龄增长,4岁时达1腰椎上缘。

所以腰椎穿刺时注意,应以3~4腰椎间隙、新生儿以4~5腰椎间隙为宜。

小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值(二)神经反射1.终身存在的反射(1)浅反射:出生时即生存,终生不消失的反射,包括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

提睾反射到出生4~6个月后才明显。

(2)腱反射:从新生儿期可引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

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结合处或小脑病变。

2.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随着年龄增长,在一定年龄反射消失。

(2)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3.病理反射巴宾斯基(Babinski)征(2岁以下小儿巴宾斯基征阳性可考虑为生理现象)、戈登(Gordon)征、霍夫曼(Hoffmann)征、查多克(Chaddock)征等。

4.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凯尔尼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等。

(三)小儿神经系统检查1.一般检查检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精神发育和行为,皮肤有无异常素斑、脊柱有无畸形、叩击痛、异常弯曲等。

可根据小儿对外界声、光、疼痛、语言等刺激的反应来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

2.头颅检查应注意检查头颅大小(头围)、形状、前囟是否闭合与张力、颅骨透照试验是否阳性等。

新生儿护理内容及试卷附(一)、附(二)

新生儿护理内容及试卷附(一)、附(二)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名词解释】1.急性颅内压增高2.化脓性脑膜炎3.脑膜刺激征【填空题】4.小儿脊髓出生时脊髓末端位于()腰椎水平,4岁时脊髓末端位于()腰椎水平,婴幼儿腰椎穿刺以第()腰椎为宜。

5.新生儿脑脊液量少,一般为()ml。

脑脊液压力为婴幼儿侧卧位()mmHg,儿童为()mmHg6出生时存在,以后不消失的反射有()、()、()、()、()等。

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系统有().。

7.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有:()、()、()、()、(),于生后()月消失。

8.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不消失的反射有()、()及各种()。

9.小儿病理反射有(),()岁以内可阳性,少数可至()岁。

10.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有()、()、()及()等。

11.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为()、()、()等。

12.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甚至脓性,白细胞数明显增多在()以上,分类中以()占多数,()显著减低,()明显增加,图片检查可找到病菌。

13.化脓性脑炎的护理诊断有()、()、()、()、()()、()、()。

14.小儿脑脊液细胞一般不超过()/L,糖含量()/L,氯化物()/L,蛋白质不超过()/L,新生儿脑脊液细胞数可高达()/L。

15.化脓性脑膜炎特别是()和()脑膜炎,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易并发硬脑膜下积液和脑积水。

16.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是()、()、()、()、()、()、()。

17.*病毒性脑膜炎的确诊需作()、()。

18.脑积水时前囟闭合(),颅缝及头围(),视神经乳头()、()。

脑疝时,出现两侧瞳孔()、()消失。

19.化脓性脑膜炎由于粘连及脑实质损害,可出现()、()、()、()、()、()等后遗症。

20.急性颅内压增高征的治疗重点是()、()、()。

21.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

22.预示可能发生脑疝的先兆,患儿可能表现有()、()、()、()、()等。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34)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34)

2020年主管护师资格考试题库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1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症状不包括A、注意力不集中B、有攻击行为C、参与事件能力差D、智力低E、容易兴奋多动2、多动性障碍的基本特征有A、注意缺陷B、活动过多C、行为冲动D、可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问题E、以上都对3、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尖足B、剪刀步态C、运动过度D、手-口-眼协调E、语言障碍4、属于共济失调运动检查的方法是A、内收肌角的测定B、足背屈角的测定C、指鼻试验D、平衡量表的测定E、直腿抬高试验5、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患者多采用的治疗是A、血浆置换疗法或免疫球蛋白治疗B、扩血管治疗C、抗凝治疗D、抗感染治疗E、脱水治疗6、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首发症状多数为A、一侧肢体感觉障碍B、双侧下肢无力C、复视D、一侧肢体抽搐E、大、小便失禁7、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表现应除外A、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B、四肢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C、手套袜套状感觉障碍D、一侧面神经瘫痪E、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8、下列关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性脑膜炎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B、病毒性脑膜炎病程大多在1~2周C、病毒性脑炎随体温增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D、病毒性脑炎病程大多在1~2周E、病毒性脑炎多数完全恢复9、以下哪项不是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A、颜面水肿B、前囟饱满C、偏瘫D、幻觉、失语E、惊厥10、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抗病毒治疗可选用A、泛昔洛韦B、阿糖胞苷C、病毒唑D、青霉素E、阿昔洛韦1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苦笑面容B、吐奶C、高热D、惊厥E、目光凝视12、下列哪项不是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A、早期用药B、大剂量用药C、对症处理D、坚持用药E、联合用药13、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怀疑有硬膜下积液,首选的简便诊断方法是A、颅脑B超检查B、颅脑MRI检查C、颅脑透光试验D、试验性硬膜下穿刺E、脑脊液检查14、下列符合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治疗原则的是A、止惊B、呼吸肌麻痹抢救C、改善脑微循环D、主要是支持治疗E、早期用抗病毒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15、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变主要发生于A、脑神经B、脑白质C、脑灰质D、心肌E、脊神经根16、脑瘫的伴随症状中最常见的为A、视力障碍B、小头畸形C、智力下降D、癫痫E、关节脱位17、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A、肌张力减低B、两腿交叉或剪刀样C、舞蹈样动作D、上肢可见震颤E、指鼻试验阳性18、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唯一有效的药物是A、神经兴奋剂B、神经抑制剂C、镇静剂D、抗生素E、安眠剂19、痉挛型脑瘫患儿脑损伤的部位为A、小脑B、脑干C、锥体外系D、锥体系E、大脑皮层20、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其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至少是A、3~7天B、7~10天C、10~14天D、15~20天E、3周以上21、病变主要在锥体束的脑瘫类型是A、共济失调型B、手足徐动型C、痉挛型D、强制型E、震颤型22、婴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出现较晚是因为A、脑膜炎症反应轻B、机体反应差C、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D、囟门未闭所起的缓冲作用E、颈部肌肉不发达二、A21、9个月小儿,生后至今抬头无力,喂养困难,伸舌,流涎,体检见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存在,双侧Babinski 征阴性,诊断为脑性瘫痪,请判断其类型A、肌张力低下型B、强直型C、痉挛型D、共济失调型E、手足徐动型2、3岁患儿,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下列关于体征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A、肌张力减低B、膝腱反射亢进C、Babinski征阴性D、手足徐动E、共济失调步态3、2岁小儿,至今不能独走,体检见剪刀步,膝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诊断为脑性瘫痪,请判断其类型是A、强直型B、手足徐动型C、痉挛型D、共济失调型E、混合型4、患儿男,5岁,突发高热、头痛、呕吐,查体:颈强直,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细胞数200×106/L,蛋白质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医院儿科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一、维持正常的体温: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绝对卧床休息。

及时测量体温,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做好记录。

鼓励患儿多饮水,出汗多者及时更衣。

二、病情观察,防治并发症1.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囟门及瞳孔改变、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惊厥先兆,说明有脑水肿;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说明有脑疝及呼吸衰竭。

2.做好并发症的观察:若患儿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前囟饱满、呕吐不止、频繁惊厥,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

3.做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如氧气、吸引器、脱水机、呼吸兴奋剂等等。

4.药物治疗的护理:了解各种药物的使用要求及副作用。

如静脉用药的配伍禁忌,注意观察氯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定期做血象检查,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三、保证营养供应:根据患儿热量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四、防止外伤: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预防压疮,保障患儿安全,防止坠床及舌咬伤。

五、健康教育1.加强卫生知识宣传,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2.对患儿及其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使其接受事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对恢复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应进行功能训练。

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一、维持正常体温: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减轻患儿的不安与焦虑,使患儿离开刺激源,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1.做好心理护理。

2. 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

3.教会家长协助患儿翻身以及对皮肤护理的方法,预防压疮。

4.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防止碰伤。

四、注意病情观察,保证营养供应1.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上半身可抬高20~30°,以利于降低颅内压。

主管护师-护理学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主管护师-护理学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主管护师-护理学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单选题]1.婴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出现较晚是因为A.脑膜炎症反应轻B.机体反应差C.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D.囟门(江南博哥)未闭所起的缓冲作用E.颈部肌肉不发达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婴儿前囟尚未闭合时骨缝可以裂开使颅压高及脑膜刺激征症状出现较晚。

掌握“专业知识-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知识点[单选题]2.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其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至少是A.3~7天B.7~10天C.10~14天D.15~20天E.3周以上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应在21天以上。

掌握“专业知识-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知识点[单选题]3.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唯一有效的药物是A.神经兴奋剂B.神经抑制剂C.镇静剂D.抗生素E.安眠剂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唯一有效的药物是神经兴奋剂。

掌握“专业知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知识点[单选题]4.格林-巴利综合征,当自主神经障碍时可表现为A.腹胀B.心率增快C.视物不受影响D.面色潮红E.少汗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格林-巴利综合征:自主神经受累时,表现可有视物不清、多汗、面色潮红、腹痛、直立性低血压、心律不齐,甚至发生心脏骤停。

掌握“专业知识-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知识点[单选题]5.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A.肌张力减低B.两腿交叉或剪刀样C.舞蹈样动作D.上肢可见震颤E.指鼻试验阳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痉挛型脑瘫病变主要在锥体束,表现多为双侧性,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尤以下肢最明显,抱起时,两腿交叉成剪刀样足跟悬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内收。

轻症两手动作不灵敏,步态不稳。

瘫痪形式可有四肢瘫、偏瘫、截瘫和单瘫。

掌握“专业知识-脑性瘫痪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知识点[单选题]6.关于病毒性脑膜炎的愈后正确的选项是A.多数完全恢复B.多数暂有智力发育落后C.多数有肢体瘫痪D.多数可有癫痫E.多数可留有脊髓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病毒性脑炎病程在2~3周。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案例三:神经肌肉病患儿的护理
总结词
神经肌肉病是一组涉及神经和肌肉系统的疾病,需要针 对不同疾病特点进行个体化护理。
详细描述
神经肌肉病包括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等。对于这 类疾病,患儿需要接受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等综合治疗。家长需要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 ,并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和生活环境。
案例五:神经系统疾病伴心理问题的护理
总结词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常常伴有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接 受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
详细描述
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家长 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鼓励孩子表达感受并 参与社交活动。同时,医生也会为孩子提供心理评估和 治疗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以上为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评估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神经系统的检 查与评估以及心理与社会状况的评估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护理需 求,为后续的护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03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的护理
01
确保药物种类、剂量、使用时间准确
护理人员需仔细核对药物信息,避免用药错误。同时,对于需要长期用
病因与病理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感染、创伤、免疫 异常、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可导致神经元损伤、炎症反应 、神经元死亡等病理变化,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病理变化的过程包括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神经元坏死 等,这些变化可引起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相应 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四:急性神经系统传染病的护理
总结词
急性神经系统传染病是一组由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 物等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相关试题及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相关试题及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相关试题及答案1,出生时存在,生后5一6个月消失的反射是A.颈肢反射B.觅食反射C.握持反射D.拥抱反射E.角膜反射解析: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出生时存在,在生后3~4个月时消失。

角膜反射出生时存在,永不消失。

答案:A2.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A.呼吸道B.皮肤黏膜C.消化道D.脐部E.中耳炎、鼻窦炎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致病菌通过体内感染灶(上呼吸道,胃肠道黏膜,新生儿皮肤、脐部侵入等)经血流、血一脑屏障到达脑膜;还可通过邻近组织器官感染(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扩散波及脑膜:还可因与颅腔形成直接通道(颅骨骨折、皮肤窦道、脑脊液膨出),导致细菌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感染。

答案:A3.9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发生在A.生后1年以内B.生后2年以内C.1个月至5岁之间D.3~4岁之间E.5~7岁之间解析:9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发生在生后1个月到5岁之间。

答案:C4.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外观表现特点为A.清晰透明B.毛玻璃样C.呈脓性浑浊D.呈血性浑浊E.静置24小时有网状薄膜形成解析: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脓样,有时脓细胞集聚呈块状物,此时涂片及致病菌培养多呈阳性。

毛玻璃样见于结核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呈血性混浊。

答案:C5.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属于A.肠道病毒B.虫媒病毒C.疱疹病毒D.腮腺炎病毒E.副流感病毒解析:80%的病毒性脑炎由于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的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答案:A6.吉兰-巴雷综合征儿童脑脊液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是A.蛋白质含量增高B.细胞数量增多C.蛋白质-细胞分离D.糖含量正常E.细菌培养阴性解析:吉兰-巴雷综合征儿童脑脊液检查的特征性表现是蛋白质-细胞分离。

答案:C7.痉挛型脑瘫患儿脑损伤的部位为A.小脑B.脑干C.锥体系D.锥体外系E.大脑皮层解析:痉挛型脑瘫患儿脑损伤的部位为锥体系。

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正常 0.691.96
外 WBC 观 ×106/L
清 0-10
蛋白g/L

mmol/L
0.2-0.4 2.8-4.5
其他
化脑 高
混 1000×10 >1.0g/L 明显减低 涂片培养可
浊6
(<1.1) 见细菌
病脑 正常或高 多 <300×106 正常或稍 正常


病毒抗体阳 性并发症及后遗症源自硬膜下积液消失年龄
拥抱反射
初生
3-4个月
吸吮反射 觅食反射 握持反射 颈肢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初生
初生
4~6个月后明显,1 岁时才稳定
1岁 3-4个月 3-4个月 5-6个月 终生
病理反射:
2岁内可出现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为生理现象 若单侧出现或2岁后出现为病理现象
脑膜刺激征:
3-4个月内阳性无病理意义 婴儿颅缝和囟门可以缓解颅内压
治疗要点
抗生素治疗:
病原菌敏感、易于透过血-脑屏障、毒性低的抗生素 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病原菌未明
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对症及支持治疗
维持水、电平衡; 处理高热,控制惊厥和感染性休克; 降低颅内压;
并发症: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还需根据病原菌注入相应抗生素,必要 时外科处理;
<1岁内前囟未闭婴儿 治疗2-3天后,发热不退或退后又复生,病情反复 硬膜下穿刺>2ml,蛋白定量>0.4g/L 颅内透照和CT可助诊
脑积水
炎症渗出物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 头颅进行性增大,骨缝分离,头皮静脉扩张。 颅内压增高,前囟扩大饱满,压迫眼球,双目下视,

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是专门研究儿童护理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炎、脑膜炎、脑震荡、癫痫等,这些疾病对儿童的生活和发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首先,在接收患儿时,护士需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和病情,包括病程、疾病的发展情况、治疗情况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以便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其次,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患儿的行为、言语、表情等,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如意识、反射、听力、视力等。

这有助于护士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接着,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儿的疾病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护理干预。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而言,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患儿的舒适和安全。

护士要保持患儿的体温适宜,避免寒冷和过热的环境。

此外,护士要确保患儿的床位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的风险。

在转移或抱起患儿时,护士要轻柔和缓,避免刺激患儿的神经系统。

2.维持患儿的液体和营养平衡。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往往伴随着食欲不振或吞咽困难等问题,护士要评估患儿的饮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提供小而频繁的餐食、辅助喂食等。

同时,护士还要监测患儿的体重和尿量,以确保患儿的液体和营养平衡。

3.促进患儿的发育和康复。

神经系统疾病对儿童的发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护士要组织和指导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如肌肉力量训练、运动协调训练等。

护士还要鼓励患儿参与适当的活动和游戏,以促进其身体和认知的发展。

最后,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疾病进展和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

护士还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患儿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总结起来,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全面的评估、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护士可以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护理,促进其康复和发育。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分类和患儿的护理重点讲解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分类和患儿的护理重点讲解

二、化脓性脑膜炎
•发病机制
脑膜表面血管极度充血,蛛网膜及软脑膜 发炎,大量脓性渗出物覆盖在大脑顶部、颅 底及脊髓,严重者可发生脑室膜炎、硬脑膜 下积液、脑积水。 炎症还可损害脑实质、颅神经、运动神经 和感觉神经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
二、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全身性中毒症状:体温升高、烦躁或精神萎靡、 嗜睡直至惊厥、昏迷。
● 脑室管膜炎:侧脑室穿刺引流。 ● 脑积水:行导水管扩张及脑脊液分流手术。
治疗要点
3、疗 程
● 脑膜炎球菌 7日; ● 肺炎球菌10~14日; ● 流感杆菌7~10日。
二、小儿神经系统检查
3.运动检查
运动检查时应注意: 在小儿哭闹时检查的肌张力不准确; 新生儿屈肌张力较高,手呈握拳状态,3个月后才
自然松开; 6个月做“蒙面试验”,正常发育小儿能将覆盖物
从脸上移开.
三、神经反射
小儿神经反射为两大类: 1.终身存在的反射 ➢角膜放射、结膜放射、瞳孔 放射、咽放射、吞咽放射 ➢减弱或消失 神经系统病变
小腿可成角大于135°;如阳伸性展小腿与大腿夹角
小于135°,或大腿后屈肌紧张有明显抵抗并伴
有痛即为阳性。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 脑膜炎症,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 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本病的病死 率为5%~15%,约1/3幸存儿遗留各种神 经系统后遗症。
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双侧瞳孔 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布鲁金斯基征
二、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非典型表现 <3个月婴儿,起病隐匿;体温升

神经儿科护理学习题

神经儿科护理学习题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1型题1.以下哪项脑脊液改变对确诊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意义最大()A.压力升高B.外观浑浊呈脓性C.白细胞数目明显增多D.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E.查到病原菌2.病毒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的病因是()A.腮腺炎病毒B.疱疹病毒C.虫媒病毒D.乙脑病毒E.肠道病毒3.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大肠杆菌B.肺炎双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溶血性链球菌E.轮状病毒4.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处理,正确的是()A.保持安静,头侧位以防窒息B.硬脑膜下穿刺时应侧卧位,固定头部C.重症患儿输液速度宜快,防止休克D.颅压高时应适量放出脑脊液E.硬脑膜下积液者可穿刺放液,每次不少于30ml5.不属于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是()A.喷射性呕吐B.剧烈头痛C.血压增高D.前囟饱满E.电解质紊乱6.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改变是()A.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增高B.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正常C.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增高D.细胞数正常.蛋白增高.糖下降E.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下降7.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脑膜炎双球菌B.肺炎链球菌C.流感杆菌D.大肠杆菌E.厌氧菌二、A2型题1.患儿,女,8个月。

患化脓性脑膜炎,护士巡视时发现患儿出现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惊厥,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

此时应给予的护理措施是()A.保持安静,俯卧位B.腰椎穿刺,放出脑脊液C.加快输液速度,防止休克D.输液速度宜慢、宜少量E.各项护理操作分开进行2.患儿,男,10个月。

因“抽搐2次伴意识丧失”入院。

体温39.6℃,嗜睡状,呕吐1次,四肢抽动.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数200×106,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1周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

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A.病毒性脑膜炎B.化脓性脑膜炎C.结核性脑膜炎D.颅内高压E.脑疝3.平平,男,8个月,因发热3日、呕吐3次来院就诊。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1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1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3型题 2. A1型题 3. B1型题 4. B1型题 5. X型题8个月患儿,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频繁抽搐。

1.病情观察的重点是A.体温、脉搏B.心律、血压C.呼吸、瞳孔D.中共中央总书呕吐E.前囟张力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宜采取的措施是A.腰椎穿刺B.止惊,降颅压C.头颅CTD.硬脑膜下穿刺E.维生素B1、B6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0个月患儿,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培养为肺炎双球菌,经治疗脑脊液明显好转,但发现前囟又隆起,喷射状呕吐,惊厥。

3.可能是发生了下列哪种并发症A.脑积水B.脑脓肿C.硬脑膜下积液D.脑水肿E.化脓性脑膜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4.对该小儿宜采取下列哪项措施A.手术治疗B.硬脑膜下穿刺C.脱水剂D.肾上腺皮质激素E.加大抗生素剂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5.正常新生儿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为A.10乘以十的六次方/LB.15乘以十的六次方/LC.20乘以十的六次方/LD.25乘以十的六次方/LE.30乘以十的六次方/L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6.哪种抗生素最易透过血脑屏障A.青霉素B.庆大霉索C.氯霉素D.红霉素E.卡那霉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7.出生时存在,且永不消失的反射有A.角膜反射B.觅食反射C.拥抱反射D.吸吮反射E.握持反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8.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最可靠的依据是A.喷射状呕吐B.意识障碍、惊厥C.脑脊液异常改变D.发热头痛E.脑积液内查到化脓菌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9.婴幼儿需做腰穿时,选用哪组腰椎间隙为安全A.1~2B.2~3C.3~4D.4~5E.以上均不确切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0.新生儿及出生小于2个月的患儿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流感嗜血杆菌C.肺炎双球菌D.链球菌E.脑膜炎双球菌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1.易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脑膜炎是A.大肠埃希菌脑膜炎B.葡萄球菌脑膜炎C.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D.病毒性脑膜炎E.肺炎双球菌脑膜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2.治疗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常用的抗生素是A.青霉素B.链霉素C.氯霉素D.庆大霉素E.磺胺嘧啶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3.出生时存在,出生后5~6个月消失的反射是A.角膜反射B.觅食反射C.拥抱反射D.颈肢反射E.咽反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4.男性患儿5岁,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经治疗2周后全身症状明显好转,但前囟又复隆起,头围增大,惊厥,眼球呈落日状,体温及脑脊液均正常,可考虑是A.继发病毒性脑膜炎B.并发脑积水C.并发硬脑膜下积液D.并发中毒性脑病E.低钙性抽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5.新生儿脑脊液量和压力正确的是A.50ml,30~80mmH20B.100ml,40~100mmH20C.150ml,50~1l0mmH20D.200ml,60~120mmH20E.220ml,80~150mmH20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6.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治疗原则是A.早诊断、早治疗B.药物治疗与精神治疗相配合C.早期用药、联合用药D.坚持用药E.对症处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7.最常见的脑瘫的类型有A.痉挛型B.手足徐动型C.共济失调型D.混合型E.强直型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8.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增高以下列哪一个为主A.IgAB.IgAC.IgMD.IgDE.IgE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9.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首要护理诊断是A.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感染、肋间呼吸肌麻痹有关B.呼吸形态改变,机械呼吸:与呼吸肌麻痹及不能维持正常呼吸有关C.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有关D.营养失调低于肌体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有关E.体温异常: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0.化脓性脑膜炎婴儿,病原菌不明时选用哪项抗生素合适A.红霉素B.磺胺嘧啶C.青霉素与链霉素联合应用D.氨苄青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联合应用E.链霉素与红霉素联合应用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1.婴儿颅内压增高的主要表现是A.尖叫,哭闹B.惊厥,昏迷C.喷射状呕吐D.前囟张力增高E.烦躁不安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2.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脑积水B.硬脑膜下积液C.脑脓肿D.脓毒血症E.败血症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3.流感杆菌化脓性脑膜炎应选用何药治疗A.磺胺嘧啶B.复方新诺明C.氯霉素D.红霉素E.氨苄青霉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4.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是由于A.机体反应差B.脑膜炎症反应弱C.颅缝与囟门未闭,对颅压起缓冲作用D.颈肌不发达E.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5.2个月至儿童期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细菌是A.大肠杆菌B.副大肠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流感嗜血杆菌E.白色葡萄球菌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6.除新生儿外,儿童脑脊液检查不正常的一项是A.外观透明B.细胞数不超过10乘以十的六次方/L/LC.糖含量3mmol/LD.氯化物120mmol/LE.蛋白不超过500mg/L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7.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用抗生素治疗时应用至A.脑脊液正常后B.体温正常后1~2周C.脑脊液正常后1周D.体温正常后E.脑脊液正常后1个月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8.婴儿期有下列哪项可考虑为化脓性脑膜炎A.中毒症状重B.白细胞增高、核左移C.头痛、呕吐D.硬脑膜下积液E.脑膜刺激征阳性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9.某患儿发热、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混浊。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ppt课件
➢ 颅内压增高表现多不明显,仅有吐奶、尖叫、颅骨缝分离
❖ 并发症和后遗症:可出现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等并
发症。可遗留神经性耳聋、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后遗症
二、化脓性脑膜炎
4.辅助检查
❖ 脑脊液检查: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外观混浊似米汤样,
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多达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 主,蛋白含量增多,糖和氯化物含量明显降低;脑脊液涂片检 查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致病菌
四、惊厥
3.身体状况
单纯型热性惊厥与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
占FS的比例 起病年龄 发作形式 持续时间 发作次数 神经系统异常 惊厥持续状态
单纯型热性惊厥
复杂型热性惊厥
70﹪
30﹪
6个月~5岁
<6个月、6个月~5岁、>5岁
全身性发作
局灶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
多短暂,<10分钟
时间长,>15分钟以上
一次热程仅1次,偶有2次 24小时反复多次发作
❖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预防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按期接种疫苗。解
释病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患儿,及早康复训练
三、病毒性脑炎
1.概 念
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分病毒性 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以发热、 头痛、呕吐、精神异常及意识障碍为特征。
大多数呈自限性病程,危重者急进性加重,可留下 后遗症,甚至死亡。
一、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神经反射
❖ 病理反射
➢2岁以内巴宾斯基征呈阳性为正常生理现象 ➢若单侧出现或2岁后仍出现则为病理现象
❖ 脑膜刺激征
➢ 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婴儿3~4个月凯尔尼格征可为阳性 ➢因婴儿颅骨骨缝和前囟未完全闭合,脑膜刺激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小儿神经系统特点1.大脑出生时约重370g,占体重1/8~1/9。

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易泛化。

小儿的脑耗氧量,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对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差。

2.脊髓小儿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为成熟,约重2~6g,脊髓的发育与运动发展的功能相平行,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加长增重。

3.脑脊液小儿脑脊液检查正常值(二)神经反射1.终身存在的反射——浅反射、腱反射2.暂时性反射(1)出生时存在,逐渐消失:迈步、握持、拥抱、觅食吸允反射。

(2)出生时不存在,逐渐出现:降落伞、平衡反射。

3.病理反射4.脑膜刺激征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常见病原体——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多见。

机制:细菌毒素和多种炎症作用——炎症反应:软脑膜、蛛网膜和表层脑组织——广泛性血管充血、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纤维蛋白渗出——弥漫性血管源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

并可发生脑室膜炎,导致硬脑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

(二)临床表现化脓性脑膜炎在小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90%以上的病例在生后1个月~5岁之间发生。

冬春——肺炎链球菌春秋——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入侵途径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黏膜及新生儿脐部感染。

少数:由其邻近组织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直接到脑膜。

化脓性脑膜炎可分为两种:1.暴发型患儿起病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皮肤迅速出现出血点或淤斑,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进行胜休克的症状,治疗若不及时24小时内死亡。

常见病原菌为脑膜炎奈瑟菌。

2.亚急型发病前数日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的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肌肉酸痛,婴幼儿则表现发热、呕吐、烦躁、易激惹、精神萎靡、目光凝视、惊厥、昏迷。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起病时表现与新生儿败血症相似,有发热或体温波动、面色青灰、拒乳、凝视、哭声调高而尖,心率慢,青紫、惊厥。

神经系统表现为嗜睡、前囟紧张膨隆,但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病原体——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多见。

3.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脑室管膜炎(三)辅助检查1.脑脊液(1)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达1000×l06/L,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

(2)血象(四)治疗原则早期、联合、坚持用药,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抗生素病原学治疗。

(五)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及饮食管理①保持病室的温度在18~22℃,湿度50%~60%;②鼓励患儿多饮水,体温>38.5℃时,应在30分钟内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

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一次,并用降温曲线标明。

遵医嘱定时给予抗生素。

协助或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3次。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观察病情对症处理3.防止并发症4.健康教育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由于病原体致病性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疾病。

炎症过程在脑膜,临床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

累及大脑实质时,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表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80%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如乙脑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虫媒病毒治病者约占5%。

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侵入人体,在淋巴系统繁殖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到达各种脏器,在入侵神经系统之前,机体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毒在脏器中大量繁殖进一步播散至全身,直接破坏神经组织,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剧烈反应导致的脱髓鞘病变、血管和血管周围损伤,造成供血不足。

(二)临床表现1.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可先有数日前驱症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颈、背、下肢疼痛、畏光等,但意识多不受累,可有颈强直,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病程大多在1~2周。

2.病毒性脑炎开始时症状较轻,为不同程度的发热,随后体温增高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轻者出现表情淡漠、嗜睡;重者神志不清、谵妄、昏迷,或出现精神障碍。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严重得引起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病毒性脑炎病程在2~3周。

多数完全恢复,但少数留有智力发育落后、肢体瘫痪、癫痫等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1.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大多在(10~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在正常范围。

2.病毒学检查(四)治疗原则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如降温、止惊、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抢救呼吸和循环衰竭。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

(五)护理措施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观察:(1)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颅压。

(2)每2小时翻身一次,轻拍其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

(3)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以防因移动体位至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痰液堵塞、立即执行气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

(5)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作好口腔护理。

(6)输注能量合剂营养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

(7)控制惊厥、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

遵嘱使用镇静药、抗病毒药、激素、促进苏醒的药物等。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作好智力训练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

第四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农村多于城市,常见10岁以内小儿。

临床可见以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为主要特征。

病程自限,大多数在数周内恢复。

严重者急性起病死于呼吸衰竭。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65%以上患病前有病毒感染史。

此外,受凉、疲劳也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1.前驱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7~9月为高峰。

起病前1~6周,为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有数天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轻度肠道感染病史。

部分患儿有受凉或劳累诱发因素。

2.起病初期先有肌肉不适或疼痛,常出现下肢肢体无力、麻木、疼痛,尤其在大腿前后侧,疼痛感觉尤为明显,可伴有发热,2周内达到高峰。

3.运动障碍自肢体远端开始,首先表现为行走无力,易摔倒,肌肉无力呈对称性的,2~3天内,发展到上肢、腰背、躯干,患儿不能坐起和翻身,手足下垂,肢体瘫痪等,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肢体近端也呈弛缓性瘫痪。

4.脑神经障碍表现为不能抬头,吞咽困难、进食时有呛咳,患侧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向健侧歪斜。

5.呼吸障碍呼吸肌麻痹后,可使呼吸浅表、咳嗽无力、声音微弱、呼吸困难。

单纯的肋间肌麻痹,吸气时胸廓下陷,上腹隆起。

如单纯膈肌麻痹,则吸气时上腹部下陷呈现出矛盾样呼吸。

6.自主神经障碍自主神经受累时,表现可有视物不清、多汗、面色潮红、腹痛、直立性低血压、心律不齐,甚至发生心脏骤停。

7.感觉障碍年长儿可诉手足麻木、疼痛,早期可出现手套或袜套状感觉减退。

(三)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均有增高。

IgM增高最为显著。

肌酸激酶可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 80%~90%患儿脑脊液蛋白含量逐渐增高,2~3周可达正常时的2倍。

4周后逐渐下降。

细胞数正常,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本病的特征。

(四)治疗原则生命支持、对症处理、呼吸肌麻痹抢救。

药物治疗、血浆置换和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能明显地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五)护理措施1.呼吸功能维持评估清理呼吸道无效的程度。

温度20~22℃,湿度55%~60%,每2~4小时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呼吸、心律、心率、血压及胸廓起伏的深度,了解患儿呼吸肌及膈肌麻痹的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儿咳嗽、有咳嗽动作时应双手挤压膈肌,协助排痰。

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每日口腔护理2~3次。

呼吸困难者应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

2.皮肤的护理3.营养维持4.预防感染5.运动障碍的护理6.对症护理7.健康教育第五节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期间)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致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

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我国患病率约2%左右。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出生前胎儿期的感染、出血、发育畸形以及母亲妊娠时有高血压、糖尿病、腹部外伤、接触放射线等。

2.出生时羊水阻塞、早产、窒息、难产、产钳夹伤等。

3.出生后缺氧、感染、外伤,颅内出血、核黄疽等。

(二)临床表现1.痉挛型脑瘫婴幼儿时期既出现症状。

病变主要在锥体束,表现多为双侧性,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尤以下肢最明显,抱起时,两腿交叉成剪刀样足跟悬空、足尖着地、上肢屈曲内受。

轻症两手动作不灵敏,步态不稳。

瘫痪形式可有四肢瘫、偏瘫、截瘫和单瘫。

2.手足徐动型脑瘫多数肌张力减低。

同时伴有无目的、不自主的动作或动作过多,可呈震颤、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

3.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

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的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试验阳性等。

4.混合型以痉挛型和运动障碍型混合并存多见。

5.伴随症状和疾病(三)辅助检查脑干听觉诱发试验阳性率约1/3。

影像学检查(CT)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脑室密度减低、脑积水、钙化灶及畸形等表现。

(四)治疗原则早诊断、早治疗,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功能训练(体能、技能、语言训练),矫形手术。

(五)护理措施1.营养维持2.功能训练3.防止外伤与意外4.皮肤护理5.健康教育第六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攻击行为、参与事件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为其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半数患儿<4岁起病,男孩比女孩发病率高,约为4:1~6:1,1/3以上患儿伴有学习困难及心理异常。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可能与产前、产时、产后的轻度脑损伤有关。

患儿全脑葡萄糖代谢率减低,尤其是运动前回、前额皮质,而前额皮质与注意力形成有关。

(二)临床表现临床主要症状为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

两者多同时存在。

1.注意力缺陷本症必有表现之一,患儿注意力短暂、易随环境转移,在玩和学习时往往心不在焉。

做事有始无终,对各方面的刺激都起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