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与凝血机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与凝血机制
完整ppt
1
急诊综合病房
王颖妍 2010年6月10日
完整ppt
2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出血:血液自血管或心脏外流称为出 血,
外出的血液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
出 生血理,流性出体止表血外,:称在外正出常血情。况下,小血
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 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完整ppt
6
出血与凝血机制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
பைடு நூலகம்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
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
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
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
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
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
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完整ppt
7
出血与凝血机制
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 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 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 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 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 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 的内皮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
完整ppt
10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正常值: 成人:(4.0—10.0)ⅹ109/L , 新生儿:(15.0—20.0) ⅹ109/L, 6个月—2岁(11—12) ⅹ109/L。
完整ppt
19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完整ppt
17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1、增高:①相对增多。因 脱水血液浓缩所致,常见于 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 积烧伤、大量出汗、多尿和 水的摄入量明显不足患者。 ②绝对增高。见于严重的慢 性心肺疾病患者。③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 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完整ppt
18
4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凝血,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
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 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 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 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 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完整ppt
5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
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 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 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 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 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 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完整ppt
12
2 、 外源性凝血途径
但因子Ⅶ与组织因子结合会很快被活化 的因子Ⅹ激活为Ⅶa,从而形成Ⅶa组织 因子复合物,后者比Ⅶa单独激活因子Ⅹ 增强16000倍。外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 反应迅速。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受组织 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调节。TFPI是存在 于正常人血浆及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 中的一种糖蛋白。它通过与因子Ⅹa或因 子Ⅶa-组织因子-因子Ⅹa结合形成复合 物来抑制因子Ⅹa或因子Ⅶa-组织因子的 活性。另外,研究表明,内源凝血和外 源凝血途径可以相互活化。
完整ppt
13
血液的组成和临床意义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基本成分: 晶体物质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多 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气体。 另一部分是由血浆蛋白组成。血浆蛋白是 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
完整ppt
14
血液的组成和临床意义
血浆蛋白主要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 透压,保持部分水于血管内。②与甲状 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结 合,使血浆中的这些激素不会很快地经 肾脏排出,从而维持这些激素在血浆中 相对较长的半衰期。③作为载体运输脂 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以及一些 异物(包括药物)等低分子物质。④参 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 ⑤抵御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 菌)的入侵。⑥营养功能等。
完整ppt
3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出血时间: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耳
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 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段时间成 为出血时间,正常为1—3分钟。出 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性止血 功能的状态。生理性止血功能降低 时,可有出血倾向;而生理性止血 功能过度激活,则可导致血栓形成。
个
完整ppt
5HT:5羟色胺,TXA2:血栓烷A2
完整ppt
8
二:凝血过程
凝血酶原酶复合
物可通过内源性
凝血途径和外源
内源性(接触因子)途径
XIIa
性凝血途径生成。
激活
XIa
外源性(组织因子)途径
VIIa 组织因子
激活
激活
激活
IXa 激活
VIIIa
Xa Va
激活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完整ppt
9
出血与凝血机制
完整ppt
11
2 、 外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 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 子参与止血。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 于血液而启动,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 临床上以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来反映外源性 凝血途径的状况。组织因子是存在于多种 细胞质膜中的一种特异性跨膜蛋白。当组 织损伤后,释放该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 下,它与因子Ⅶ一起形成1:1复合物。一 般认为,单独的因子Ⅶ或组织因子均无促 凝活性。
完整ppt
15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细胞可分为: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 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 性红细胞比容为42%--49%,成年 女性为37%--48%。
完整ppt
16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数量正常值: 男性(4.0—5.5)ⅹ1012/L; 女性(3.5—5.0)ⅹ1012/L。 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为血红蛋白。 男性血红蛋白为120—160g/L; 女性血红蛋白为110—150g/L; 新生儿血红蛋白为170—200g/L。 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 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HK和PK的参与 下被活化为Ⅻa。在不依赖钙离子的 条件下,因子Ⅻa将因子Ⅺ激活。在 钙离子的存在下,活化的Ⅺa又激活 了因子Ⅸ。单独的Ⅸa激活因子X的 效力相当低,它要与Ⅷa结合形成1: 1的复合物,又称为因子X酶复合物。 这一反应还必须有Ca2+和PL共同参 与。
完整ppt
1
急诊综合病房
王颖妍 2010年6月10日
完整ppt
2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出血:血液自血管或心脏外流称为出 血,
外出的血液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
出 生血理,流性出体止表血外,:称在外正出常血情。况下,小血
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 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完整ppt
6
出血与凝血机制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血栓形成
3、血液凝固
பைடு நூலகம்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
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
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
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
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
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
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
完整ppt
7
出血与凝血机制
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 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 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 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 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 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带负电荷 的内皮下胶原纤维与凝血因子接触,
完整ppt
10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正常值: 成人:(4.0—10.0)ⅹ109/L , 新生儿:(15.0—20.0) ⅹ109/L, 6个月—2岁(11—12) ⅹ109/L。
完整ppt
19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完整ppt
17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1、增高:①相对增多。因 脱水血液浓缩所致,常见于 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 积烧伤、大量出汗、多尿和 水的摄入量明显不足患者。 ②绝对增高。见于严重的慢 性心肺疾病患者。③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 2、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完整ppt
18
4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凝血,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
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 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 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 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 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完整ppt
5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
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 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 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 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 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 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完整ppt
12
2 、 外源性凝血途径
但因子Ⅶ与组织因子结合会很快被活化 的因子Ⅹ激活为Ⅶa,从而形成Ⅶa组织 因子复合物,后者比Ⅶa单独激活因子Ⅹ 增强16000倍。外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 反应迅速。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受组织 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调节。TFPI是存在 于正常人血浆及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 中的一种糖蛋白。它通过与因子Ⅹa或因 子Ⅶa-组织因子-因子Ⅹa结合形成复合 物来抑制因子Ⅹa或因子Ⅶa-组织因子的 活性。另外,研究表明,内源凝血和外 源凝血途径可以相互活化。
完整ppt
13
血液的组成和临床意义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基本成分: 晶体物质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多 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气体。 另一部分是由血浆蛋白组成。血浆蛋白是 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
完整ppt
14
血液的组成和临床意义
血浆蛋白主要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 透压,保持部分水于血管内。②与甲状 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结 合,使血浆中的这些激素不会很快地经 肾脏排出,从而维持这些激素在血浆中 相对较长的半衰期。③作为载体运输脂 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以及一些 异物(包括药物)等低分子物质。④参 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 ⑤抵御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 菌)的入侵。⑥营养功能等。
完整ppt
3
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出血时间: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耳
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 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段时间成 为出血时间,正常为1—3分钟。出 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性止血 功能的状态。生理性止血功能降低 时,可有出血倾向;而生理性止血 功能过度激活,则可导致血栓形成。
个
完整ppt
5HT:5羟色胺,TXA2:血栓烷A2
完整ppt
8
二:凝血过程
凝血酶原酶复合
物可通过内源性
凝血途径和外源
内源性(接触因子)途径
XIIa
性凝血途径生成。
激活
XIa
外源性(组织因子)途径
VIIa 组织因子
激活
激活
激活
IXa 激活
VIIIa
Xa Va
激活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完整ppt
9
出血与凝血机制
完整ppt
11
2 、 外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 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 子参与止血。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 于血液而启动,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 临床上以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来反映外源性 凝血途径的状况。组织因子是存在于多种 细胞质膜中的一种特异性跨膜蛋白。当组 织损伤后,释放该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 下,它与因子Ⅶ一起形成1:1复合物。一 般认为,单独的因子Ⅶ或组织因子均无促 凝活性。
完整ppt
15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细胞可分为: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 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正常成年男 性红细胞比容为42%--49%,成年 女性为37%--48%。
完整ppt
16
血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数量正常值: 男性(4.0—5.5)ⅹ1012/L; 女性(3.5—5.0)ⅹ1012/L。 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为血红蛋白。 男性血红蛋白为120—160g/L; 女性血红蛋白为110—150g/L; 新生儿血红蛋白为170—200g/L。 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 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因子Ⅻ即与之结合,在HK和PK的参与 下被活化为Ⅻa。在不依赖钙离子的 条件下,因子Ⅻa将因子Ⅺ激活。在 钙离子的存在下,活化的Ⅺa又激活 了因子Ⅸ。单独的Ⅸa激活因子X的 效力相当低,它要与Ⅷa结合形成1: 1的复合物,又称为因子X酶复合物。 这一反应还必须有Ca2+和PL共同参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