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李斯列传(8)全文

合集下载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氶相。

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

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七月,始皇帝至沙斤,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

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外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平!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

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平!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二世二年十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译文: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李斯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李斯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

《李斯列传》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司马迁张连科译注【说明】《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李斯列传》的社会政治背景是极其广阔的,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与李斯又有很大关系,如李斯谏阻逐客,总结了秦国重用客卿、变法图强的历史经验,实际上提出了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总方针,秦始皇采用这一方针,“二十余年,竟并天下”。

而秦王朝的灭亡与大野心家赵高的阴谋作乱有直接关系,赵高的阴谋之所以能得逞,又和李斯贪图禄位、助纣为虐紧密相连。

赵高在《史记》中没有单独立传(卷八十八《蒙恬列传》亦只言其身世和个别情节),他的阴谋活动都在本传中叙出,这样,本传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有与赵高合传的性质。

本传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心理描绘见长,举例如本传一开始,作者选取了李斯早年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他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同为鼠类但境遇不同,由此认识到人也同老鼠一样,有出息与没出息,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意思也就是,爬上高位的自然有出息,沦落下层的自然没本领,表现了李斯倾慕富贵荣华的心理。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10),始皇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病死,•遗诏命公子扶苏回咸阳奔丧。

而赵高扣留诏书,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自己篡权。

但这必须经过李斯的同意,阴谋才能得逞。

因此,赵高施展全部本领,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劝说李斯。

李斯开始斥之为“亡国之言”,继之,责令曰:“君反其位!”接着,劝说:“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

”然后告诫道:“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情绪由盛怒到平息,语气由严厉到温和,心理变化的轨迹清晰可见。

赵高最后说:“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

令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

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贵贱穷通,全在“自处”,这正是李斯自己的理论,赵高用它彻底击垮了李斯,李斯仰天长叹,垂泪太息道:“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至此为止,李斯已完全屈服了。

《李将军列传》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将军列传》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将军列传》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将军列传》原文和翻译译文《李将军列传》原文和翻译原文: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徒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徙为上谷太守。

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译文: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

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李斯列传

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 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 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高曰: “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乱主之所禁 也。 书奏,二世悦。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 深者为明吏。二世曰:“若此则可谓能 督责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 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
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 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 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 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 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 久矣。今时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宫,吾有 所言者,不可传也,欲见无间。”赵高谓 曰:“君诚能谏,请为君候上间语君。”
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 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 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 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 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 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 以忠死,宜矣。
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 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 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 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 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 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 朝也。
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 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 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 矣……
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 仁义之涂,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 聪揜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 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故 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
楚郡 小吏
师从 荀子
佐于 嬴政
妒杀韩非
争议
焚书坑儒
沙丘之变
助纣为虐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 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 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 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 周遍天下。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李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李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李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成至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得说秦王。

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

李斯亦在逐中。

斯乃上谏书。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官至廷尉。

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

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始皇可其议。

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皆以始皇起;又巡狩,外攘四夷。

斯皆有力焉。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 绌其/辞乃上/书曰/B.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 绌其辞/乃上书曰/C.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D.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郡县,中国古代的两级行政单位。

姚鼐《李斯论》原文及译文

姚鼐《李斯论》原文及译文

姚鼐《李斯论》原文及译文姚鼐《李斯论》原文及翻译姚鼐李斯论(1)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2),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3),得商鞅任之(4)。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5),设告坐之过(6),而禁游宦之民(7)。

因秦国地形便利(8),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9)。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10),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11)。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12),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13),灭三代法而尚督责(14),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15)。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16),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17)。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18)。

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19)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20),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21),其始之不同术也(22),而卒出于同者(23),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24),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25),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李斯传文言文阅读

李斯传文言文阅读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
李斯者,秦之良吏也。

以辅弼得幸於李绩,绩戏杀。

高祖即位,拜为郎中,以奇才重之。

犬牙之士不顾,士大夫弗义。

用李斯策门生,甘心乞退出,使为大将军。

李斯欲设反间,齐使人妻而还之,因反间奏齐王於高帝,高帝大说,召归封为长安君。

吕后怒不能胜,使人刺李斯於屋角,中其坛手,李斯弹伤,得免去。

高祖闻,乃赦之。

高祖崩,武帝即位,复以为太子太傅。

卒。

李斯雅好学,既为长幼,深切心焉。

录法令章奏事后,相属而藏之,得一二条已明言而失之者,损黜之。

试题一:从《史记·李斯列传》中,可以得知李斯先是以何种方式引起高祖对他的重视?
试题二:阅读原文,回答问题:
吕后为什么派人刺杀李斯?事情最终又是如何发展的?
试题三:从最后一段原文可以推测出什么关于李斯的特点?
答案:
试题一:从《史记·李斯列传》中,可以得知李斯先是通过被李绩重用,而引起了高祖对他的重视。

试题二:吕后派人刺杀李斯是因为吕后对李斯心生怨恨,不满他在高祖身边的地位。

然而,李斯在刺杀事件中被弹伤但得以逃脱,并得到了高祖的赦免。

试题三:从最后一段原文可以推测出李斯是一个注重学习的人,他在担任长幼时对这一职位非常认真。

同时,他对记录法律和奏事情况给予很高重视,并且对有一两条已明言但失去的记录采取了严厉的处理手段。

李斯列传

李斯列传
①行:暂时代管。 ②其年七月:因 当时以十月为岁 首,所以才十月 在前,七月在后。 ③真太子:正式 确立的太子。 ④辒辌车:古代 一种既能保温又 能通风凉爽的卧 车。
《为虎作伥》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 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 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 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 何如?” 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 议也!”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① ?功高 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 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 恬?” 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 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② 也 ,幸得以刀笔之文③进入秦宫,管事 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 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
①信人:待人以诚。 奋士:善于激励部 下,使之为自己效 忠。 ②法事:有关法律 之事。 ③笃厚:老实厚道。 ④辩:通“辨”。 能明辨是非,即聪 明之意。 诎:言语迟顿。 反位:犹言回到本 来的职位上。反, 通“返”。 庶几:相近,差不 多。此处是荀且从 事之意。
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①,就变而从时②, 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 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③。且夫从 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 落,水摇动者万物作④,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 晚?” 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 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 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 为谋!” 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 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 松之寿⑤,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 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 既以⑥不能死,安托命哉⑦!”于是斯乃听高。高 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 斯敢不奉令!”

史记李斯列传翻译文言文阅读

史记李斯列传翻译文言文阅读

《史记·李斯列传》翻译: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而惊恐害怕。

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里面的老鼠,吃的是囤积的粟米,住着宽广的房屋,而且不用担心人来狗扰。

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

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事奉的,所以又去秦国。

临别之际,荀子问他去何处。

李斯回答说:“打算作吕不韦的门客。

”荀子反对说:“不行,危身之道啊。

”李斯说:“楚国不足以回心转意的地方。

”于是到了秦国,见到了吕不韦。

凭借自己的才能而做了吕不韦的门客。

吕不韦让他做了郎官。

吕不韦登上了相位,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家僮多达千人。

秦王任命李斯为长史。

秦王政十年,拜为客卿。

恰逢星象预言“今年秦国将死去的将相多达数十人”,而齐国人淳于越又对朝廷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臣,亲如辅佐。

如今陛下坐拥海内,而子弟却为匹夫。

万一突然出现像田常、六卿、伍子胥一类的人作乱,在朝没有相当地大臣辅佐,出亡又没有王族诸侯国辅佐,这就叫做‘树倒猢狲散’,一无所用。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我未曾听说过。

”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相沿袭,三代的治国政要也不相因袭。

原因何在呢?五帝的制度时代不同,不相因袭是由于时代在变迁;三代治国策略不同,不相因袭是由于君主有贤明的也有平庸的。

这真是个合乎道理的事实。

现在陛下统一了诸侯,靠的是明智高深的谋略和勇武强大的威势,改变旧制而另创法度。

这样看来,从事理上讲,不师法古代可以超过古代的;根据时势变化的需要来制定法令制度可以超过三代的。

只要达到统一民众的成效就行的礼制是可以实行的。

”于是禁止了私学。

秦王政下令地方官吏在民间查缴《诗》《书》等儒家经典以及百家学说、医药卜筮和种植等方面的书籍,若民间有人敢藏匿而不交出来的一律按“诽谤君主之罪”处置,令下三十日后仍不交出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只有博士官可以藏书;天下一并搜缴焚烧《诗》《书》等儒家经典以及百家学说著作;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会稽刻石(原文、译文及注释)

会稽刻石(原文、译文及注释)

会稽刻石(原文·题解·注释·译文)〔秦〕李斯原文如下:皇帝休烈(1),平一宇内,德惠攸长(2)。

卅有七年(3),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4),黔首斋庄(5)。

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6)。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7),显陈旧章。

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六王专倍(8),贪戾慠猛(9),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10)。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11),行为辟方(12)。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13),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六合之中(14),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15),靡有隐情。

饰省宣义(16),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

夫为寄猳(17),杀之无罪,男秉义程(18)。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19)。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20),莫不顺令。

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21)。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如下:皇帝创业美且盛,境内平定大一统,德泽恩惠长又长。

始皇三十有七年,亲自出巡游天下,视察周遍到远方。

于是登上会稽山,宣布教化树风尚,国民肃敬又端庄。

臣子个个颂功德,寻根求原明事迹,追述往事赞秦皇。

秦皇天圣做国君,始立法令正名实,明确公布旧规章。

首先统一总法式,审别官职明任务,从此办事有恒常。

六王专横背信义,贪心乖戾又凶猛,个个带头想逞强。

随心所欲施暴虐,自恃军力太骄狂,屡次出兵动刀枪。

暗中通使搞离间,串联合纵拒秦国,所作所为不正当。

掩盖内心怀奸计,公然外来侵我疆,天下从此起祸殃。

秦国正义威力强,扑灭暴力诛叛逆,乱世寇贼尽灭亡。

始皇圣德深又广,充满天地和四方,泽被众生浩无疆。

皇帝统一海内地,兼听天下万千事,远远近近政治清。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谏逐客书

李斯:谏逐客书[1](选自《史记〃李斯列传》)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3]。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4]。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5]。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6]。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7]。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8]。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9]。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10]。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11]?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後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12]。

所以饰後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13]。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14];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15]。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16]。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17];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18];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19]。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20]。

李斯传阅读——精选推荐

李斯传阅读——精选推荐

李斯传阅读李斯者,楚上蔡⼈也。

年少时,为郡⼩吏,见吏舍厕中⿏⾷不洁,近⼈、⽝,数惊恐之。

斯⼊仓,观仓中⿏,⾷积粟,居⼤庑之下,不见⼈、⽝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之贤不肖,譬如⿏矣,在所⾃处⽿!”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秦,说秦王⽈:“⾃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王之贤,⾜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统,此万世之⼀时也。

”秦王乃拜李斯为长史。

听其计,阴遣谋⼠持⾦⽟以游说诸侯。

秦王拜李斯为客卿。

会韩⼈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觉。

秦宗室⼤⾂皆⾔秦王⽈:“诸侯⼈来事秦者,⼤抵为其主游间于秦⽿。

请⼀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李斯乃上书谏秦王,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卒⽤其计谋,官⾄廷尉。

⼆⼗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七年⼗⽉,⾏出游,⾄沙丘,始皇帝病基,令赵⾼为书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葬。

”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符玺皆在赵⾼所。

独⼦胡亥、丞相李斯、赵⾼及幸宦者五六⼈知始皇崩,余群⾂皆莫知也。

赵⾼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帝命诛扶苏⽽⽴胡亥为太⼦,胡亥然其计。

赵⾼乃见丞相李斯⽈:“上赐长⼦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在君侯与⾼之⼝⽿。

”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胡亥为太⼦,更为书赐扶苏与将军恬皆死。

初,赵⾼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者众,恐⼤⾂⼊朝毁恶之,乃说⼆世,⼆世⽤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居禁中,赵⾼常侍中⽤事。

于是赵⾼待⼆世⽅燕乐,使⼈告丞相:“上⽅间,可奏事。

”丞相⾄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世怒,乃使⼈案验三川守①与盗通状。

是时⼆世在⽢泉,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赵⾼之短,⼆世已前信赵⾼,⽈:“其以李斯属郎中令!”赵⾼案治李斯,治罪,责斯与⼦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世⼆年七⽉,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太史公⽈:李斯以闾阎历诸侯,⼊事秦,因以瑕衅②,以辅始皇,卒成帝业。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与解析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与解析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与解析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巨大工程,系统地编写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列传。

而李斯列传是其中一篇,该篇主要记载了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的事迹和贡献。

史记李斯列传原文如下所示:李斯者,蜀郡成都人,少时好学而欲以通权谋,治世之术;读《法经》,讲《周官》,与杨朱为友,建议百出,人莫能应。

及有司推举良吏,宣问以告曰:“有能直士者,其在彼乎!”李斯曰:“君无故,今五霸之事将若之何?”又曰:“制曲直而天下之赖也。

”乃举洁身自好者以从助,九卿之舍人百廷之执法者百里之官仆,皆治李斯之术焉。

夫子病之,仲尼问其故。

李斯曰:“人交往之情,既白颠白阿必在。

”夫子承法家之变,上。

顾谓庄翁木人,必相头戕者当盗窃矣。

木人言了。

夫子曰:“盗,法者甚得其情。

”李斯出言曰:“实如庄君之言斯已。

”夫子曰:“天目成!有容气也。

”杨朱事荀卿而未言。

蜀大夫先生遇烦于楚者为辞失也。

杨朱称华亏者罪至于何之。

李斯不自郑声于己之室也。

呼杨朱曰:“大夫,华殖充国之格也,岂以宠于楚国者为更远也。

且孟姜女知之也,守将不要大夫道之!”杨朱辞去。

褒结荀卿也,以其杨朱之为文矣。

宪子贼褒子,及公诸、子不务命。

呼杨朱曰:“孟姜女,不要大夫道之!”荀卿推李斯于李家。

观主书。

仕长安,封为长信都尉。

赋《五弦之琴》:“蓼蓼者菅,匪兕匪虎。

陈后乎朝,言览乎庐。

嗟夫!蓼蓼然乎以蓼,匪兕匪虎然乎以虎。

往者之日可畏,今之宵可悲。

”名章而已,文中不述。

子欲列李斯者,必仿此作。

解析:在史记李斯列传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斯年少时便以求学和谋略闻名,阅读了《法经》和《周官》,并与杨朱成为了好友。

李斯提出了许多建议,但是没有人能够给予满意的回应。

在有司推举良吏时,李斯对于政治之事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制定刚直的法律制度,并表示这是天下所赖以安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他被推举为助手,被任命为九卿之舍人和百廷之执法者等官职,全市实施了他的治理方案。

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李斯列传
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注),事无大小辄决于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
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
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A.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
B.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
C.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
D.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
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注)中丞相:秦二世拜赵高为丞相,又因赵高为宦官,可出入官禁,故名。
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太史公评李斯功过。作者认为李斯辅佐始皇成就帝业,诸侯叛乱后能直言进谏,如此功绩能够与周公、召公相提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
(2)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
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

《史记·李斯列传》文言阅读

《史记·李斯列传》文言阅读
《史记•李斯列传》文言阅读
平坦的路好走,但泥泞的路 上才能留下脚印。
《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厕中鼠食不絜 (jié 古同“洁”,干净,脏东西)近人犬(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数(屡次,多次)惊恐之(受惊逃 跑)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吃的是屯积的粟米),居大庑(wǔ 泛指房屋)之下,不 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不贤,无才能)譬如鼠矣,在所自处 耳!(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乃从(跟随)荀卿学帝王之术(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 已成,度(估量)楚王不足事(侍奉),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西行) 入秦。辞(辞行,告别)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时运正好、走运)无怠(松懈错过),今 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 王,如万乘之尊)方(正,正在)争时,游者主事(游说之士掌握实权)。今秦王欲吞天下, 称帝而治(治理天下),此布衣驰骛(奔走趋赴)之时而游说者之秋(施展抱负的好时机) 也。故斯将西(向西)说(游说)秦王矣。”
题目设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2)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答案】13.(1)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遇到时机,就不要懈怠,如今正当大国争雄的时候,游 说之士可以掌握实权。 (2)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到秦国来充当间谍,来修建灌溉的渠道,不久被察觉了。 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 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 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1)辞于荀卿:状语后置句,向荀子辞行;时:时机;怠:懈怠;方:正,正在;主:掌握。 (2)会:恰逢;间秦:间于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到秦国来充当间谍;以:用来;作:修 建;已而:不久;觉:表被动,被察觉。

李斯列传原文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翻译李斯列传原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①,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②,居大庑之下③,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缺乏事⑤,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⑥,今万乘方争时⑦,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⑧。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⑨,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⑩,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①絜:同“洁〞。

②积粟:存粮。

③大庑:堂下周围有走廊的大房子。

④不肖:不才,没本领,不正派。

⑤度:揣测,估计。

事:侍奉,伺候。

⑥时:时机,时机。

下文“驰骛之时〞之“时〞同此。

⑦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

因此以万乘称天子,本文中实用以指诸侯。

⑧布衣:指平民百姓。

驰骛:奔波。

⑨禽鹿:犹“禽兽〞。

⑩诟:耻辱。

非:责难,反对。

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至秦,会庄襄王卒①,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②,去其几也③。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④。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⑤,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假设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⑥,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⑦,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⑧。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⑨,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①会:恰巧,正逢。

②胥人:小人,平庸的人。

③几:同“机〞。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李斯列传李斯者》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资治通鉴卷八之九)

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资治通鉴卷八之九)

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资治通鉴卷八之九)李斯被捕之后,之所以不马上自杀,是因为他自恃自己能言善辩,对秦二世立有大功,而且自己本来也没有反叛之心,所以想要上书作自我辩解,希望二世能幡然醒悟,将他赦免。

于是李斯从狱中向二世上奏道:“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到现在为止已经三十多年了。

曾几何时,秦国疆土狭小,方圆不过千里,士兵仅数十万。

我竭尽自己微薄的才能,暗地里派遣谋臣,供给他们金玉珍宝,让他们去游说诸侯,同时暗中整顿武备,整治政令,擢升敢战善斗的将士,尊崇有功之臣。

故而终于能以此胁迫韩国,削弱魏国,击破燕国、赵国,铲平齐国、楚国,最终兼并六国,俘获了它们的国君,拥立秦王为天子。

接着又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戡定百越部族,以显扬秦王朝的强大。

另外还改革文字,统一度量衡和制度,颁布于天下,以树立秦王朝的威名。

这些都是我的罪过,我早就应当被处死了!只是由于皇上希望我发挥出我的能力,所以才让我活到今日。

我希望陛下您能明察!(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

逮秦地之狭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

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

又北逐胡、貉,南定北越,以见秦之强。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

此皆臣之罪也,臣当死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

愿陛下察之!)”奏书呈上后,没有交给皇帝,而是被赵高扣下来。

赵商命狱吏丢弃这份,并说道:“囚犯怎么能上书!(囚安得上书!)”赵高截取了李斯的这次报告后,担心他再次上书。

于是他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充御史、谒者、侍中,轮番审讯李斯,李斯以为他们真是皇帝派来的,就翻供并把自己的冤情告诉这些人。

每次李斯据实回答后,赵高就让再次拷打他。

经过几次之后,李斯就不敢再翻供了。

后来秦二世果然派人去核实李斯的供词,李斯以为和以前一样仍是赵高派的人,于是不敢更改口供,并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

史记李斯列传翻译文言文阅读

史记李斯列传翻译文言文阅读

史记李斯列传翻译文言文阅读(最新版)目录一、李斯的早年经历二、李斯的政治生涯三、李斯的文学成就四、李斯的影响与评价正文一、李斯的早年经历李斯,字子卿,战国时期赵国人。

他年轻时曾为郡小吏,但因不得志,便离开家乡,投入荀子门下学习。

李斯聪慧过人,深谙帝王之道。

学成后,他前往秦国,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二、李斯的政治生涯李斯入秦后,先在秦相国吕不韦的门下为舍人。

凭借着卓越的才能,李斯逐渐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被任命为长史。

从此,他全心全意地辅佐嬴政,积极推行变法,使秦国在短时间内变得强大。

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成功地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李斯被任命为秦朝的丞相,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在秦朝建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许多重要政策,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等。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繁荣,但也引起了历史的争议。

三、李斯的文学成就李斯除了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能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的代表作有《谏逐客书》、《论横术》等,其中以《谏逐客书》最为著名。

这篇文章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论述了驱逐客卿的弊端,表达了李斯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忧。

这篇文章在后世被誉为骈文之祖,对汉魏六朝的骈文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李斯的影响与评价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对秦国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使他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

然而,李斯在推行政策时,过于注重国家利益,忽视了民间的疾苦。

尤其是焚书坑儒事件,使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损失殆尽,让李斯的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

总的来说,李斯是一位兼具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的杰出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李斯列传(8)全文
子婴即位之后,担心赵高再作乱,就假称有病而不上朝处理政务,与宦官韩谈和他的儿子商量如何杀死赵高。

赵高前来求见,询问病情,子婴就把他召进皇宫,命令韩谈刺杀了他,诛灭了他的三族。

子婴即位三个月,刘邦的军队就从武关打了进来,到达咸阳,文武百官都起义叛秦,不抵抗沛公。

子婴和妻子儿女都用丝带系在自己脖子上,到轵道亭旁去投降。

刘邦把他们交给部下官吏看押。

项羽到达咸阳后把他们杀死,秦就这样失去了天下。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

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

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

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

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①,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②,居大庑之
下③,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⑤,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⑥,今万乘方争时⑦,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⑧。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⑨,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⑩,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
说秦王矣。

①絜:同洁。

②积粟:存粮。

③大庑:堂下周围有走廊的大房子。

④不肖:不才,没本事,不正派。

⑤度:揣测,估计。

事:侍奉,服侍。

⑥时:时机,机会。

下文驰骛之时之时同此。

⑦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

因此以万乘称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