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遗尿症的诊断

合集下载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小儿遗尿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小儿遗尿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遗尿>>>
病因:
有学者提示这可能是轻微神经损伤的缘故。 3.不能从睡眠中觉醒 遗尿儿童的父
母常常报道他们的子女有睡眠过深和难以 唤醒的现象。实际上夜间遗尿与睡眠深度 无关,遗尿可以发生在睡眠任何阶段中, 其主要问题是当膀胱充盈时,患儿不能从 睡眠中觉醒。临床上根据患儿夜间是否自 己醒来去厕所排尿、是否
诊断:
常伴有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其中 25%患儿有尿失禁。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 尿流变细,从婴儿时期出现滴尿,后期可 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尿道造影及膀胱检 查常可做出诊断。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遗尿>>>
并发症: 小儿遗尿并发症_小儿遗尿有哪些并发症
一般无并发症,但可致精神紧张、自 卑、焦虑。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遗尿>>>
诊断:
失禁 尿失禁常为器质性因素或泌尿系统 的结构异常所致,如包茎、尿道口狭窄、 糖尿病等。持续性尿失禁可见于膀胱外翻、 尿道下裂以及异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 管开口多见于女孩,其开口可能在尿道远 端及阴道内。
4.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最常见部位为 后尿道瓣膜处,其占男性新生儿尿路梗阻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遗尿>>>
病因:
明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最近丹麦的一 些研究证实遗尿的显性基因是在第13号染 色体上,这一发现为遗尿症的遗传学研究 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2.早产 遗尿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早产是儿童日间遗尿最显着的一个高危因 素。这些早产儿除了有遗尿之外,还往往 伴随其他的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内科学疾病部分:小儿遗尿>>>
治疗:
宜逐渐增多,每次增加60ml左右,夜间仍 使用报警器,尽管在下一阶段开始时可使 患儿再度出现遗尿,但经过数周后,遗尿 现象可消失,当患儿又有连续2周无遗尿, 则可停止使用报警器,而且睡前无须再饮 水。据报道经过这样的治疗,遗尿复发率 可减少到10%~15%。

功能性遗尿症的名词解释

功能性遗尿症的名词解释

功能性遗尿症的名词解释
功能性遗尿症(FunctionalIncontinenc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给治疗带来了挑战。

因此,本文将对功能性遗尿症的概念及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概述。

一、功能性遗尿症的概念
功能性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发生于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的情况下。

功能性遗尿又称无遗尿,是指患者有足够的尿液留存量,但因为下肢活动受限,或者由于脑部神经控制功能的受损,而不能在适当的时间将尿液排出体外。

功能性遗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量及排泄次数的变化。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频繁的夜尿,泌尿肌肉焦虑症状,排尿困难,尿失禁等等。

二、功能性遗尿症的诊断
功能性遗尿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症状、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

一般在检查时,医生会询问患者尿液的排泄率,以及排尿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伴有疼痛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检查、尿酸碱检查、尿液潜血检查、尿液抗凝血物质检查等。

有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血液和肾脏,以确定功能性遗尿的病因。

三、功能性遗尿症的治疗
功能性遗尿的治疗一般是采用药物或外科治疗的。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尿液排泄状况,减少尿失禁和频繁尿液多少的症状;外科
治疗则可以通过膀胱灌注、膀胱放置储存器等方法,使患者更好地控制尿液排泄的时间和次数。

此外,在治疗功能性遗尿时,应考虑患者的心理健康因素,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尿失禁带来的紧张情绪。

以上就是关于功能性遗尿症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

尿失禁分类

尿失禁分类

尿失禁分类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尿失禁定义为“主诉为任何非自主性的漏尿行为”。

从90 年代中期起尿失禁已被列为世界五大慢性病之一,它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临床中较常见的有六种尿失禁类型,分别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和反射性尿失禁,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型尿失禁常见。

1.压力性尿失禁腹压(咳嗽、大笑、打喷嚏)增高时尿液出现不自主的自尿道外口流出,是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80%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同时伴有盆腔脏器脱垂。

它的发生机制复杂,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缺陷或解剖结构改变密切相关。

2.急迫性尿失禁伴有强烈尿意或尿急感的不自主性尿液自尿道外口排出。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等。

典型症状为现有强烈尿意,后有尿失禁,或在出现强烈尿意时发生尿失禁。

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逼尿肌的异常收缩有关。

3.混合型尿失禁同时存在以上两种尿失禁,常见于老年人。

4.功能性尿失禁又称冲动型尿失禁,指突发排尿欲望但不能及时如厕引起的自主性尿液流出。

临床特点为尿失禁突如其来,常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

6.充溢性尿失禁又称溢出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指由于尿道梗阻(尿道狭窄)和膀胱收缩无力等原因所导致的慢性尿潴留后,膀胱在极度充盈的情况下,膀胱内压力超过正常尿道括约肌的阻力,少量尿液从充盈的膀胱中不自主的流出,长期升高的膀胱内压可造成上尿路梗阻而损害肾功能。

常表现为尿频、尿淋漓不净、尿残留等膀胱不稳定症状,可分为急性充溢性尿失禁和慢性充溢性尿失禁。

7.反射性尿失禁是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这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逼尿肌反射亢进和低顺应性膀胱。

尿失禁分型与综合评估

尿失禁分型与综合评估
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及临床失禁程度评估由专业护士、专科 医师或尿失禁咨询康复师完成;
康复评估由专科医师或尿失禁咨询康复师完成; 药物评估由临床药师或专科医师进行。
谢谢聆观听赏
感谢您的聆 听
共同学习相互提高
遗尿症定义
遗尿症(Enuresis)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 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 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 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 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 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 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 等症状
综合评估
适用范围
尿失禁患者(包括家庭、社区及医疗、护理机构) 老年家庭照护人员(亲属、保姆等) 医务人员:家庭医生、社区全科医生、老年病医生、内
科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 老年健康管理师 心理医师 尿失禁咨询康复师
评估目的:
从个人、家庭、社区和医院不同层面对尿失 禁发病风险评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尿失 禁的发生;
加强其防范措施,降低尿失禁危害; 规范尿失禁患者的管理与护理,降低看护人
员压力,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支出成本; 提高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质量。
评估内容及完成
尿失禁风险评估可由尿失禁患者自评、家人或社区医护人
员进行;
家庭环境评估包括对小便用具、失禁用品、居室布局等; 由家人或社区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评估由护士、医师及专 业尿失禁咨询康复师完成;
遗尿症病因及表现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①大脑皮层发育延 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 性收缩,将尿液排出;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 胀时立即醒来;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 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 胆小、不合群;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 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临床表现 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 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什么是遗尿症 5岁孩子小心功能性遗尿症

什么是遗尿症 5岁孩子小心功能性遗尿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遗尿症 5岁孩子小心功能性遗尿症
导语:5岁左右的儿童应该注意遗尿症的发生。

遗尿症一般说的就是功能性遗尿症,主要是指孩子5岁以后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尿床或白天尿在裤子上
5岁左右的儿童应该注意遗尿症的发生。

遗尿症一般说的就是功能性遗尿症,主要是指孩子5岁以后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尿床或白天尿在裤子上,而又无明显器质性病因。

如果此时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加重。

功能性遗尿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遗尿症儿童常有家族史,约70%患儿的一级亲属中有遗尿的历史,可能与控制遗尿的神经机制成熟推迟有关。

2、强烈的精神刺激
各种精神的或躯体的严重问题均可造成强烈的不良刺激,如父母离异或死亡,与母亲突然分离,入托入所,搬迁,意外事故或生病住院等,均可使处在学习控制排尿的关键时期(3~4岁)的儿童这一功能受到破坏而造成遗尿。

3、心理障碍
遗尿儿常有较多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如情绪抑郁、多动症、抽动症、好发脾气、咬指甲等。

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遗尿指从小到大一直尿床,继发性遗尿指5岁以前有一段时间已不尿床(至少6个月),5岁以后又再次出现尿床。

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约75%~80%。

遗尿以夜间遗尿最常见,约占80%。

随着年龄增加,遗尿症状逐渐减少。

遗尿症诊断按ICD-10标准诊断依据为
生活常识分享。

小儿遗尿症的诊治12.12

小儿遗尿症的诊治12.12

记录结果
17
17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也是儿童夜遗尿诊断的主要步骤,其中尿常规适用于所有初诊儿童, 联合超声检查可以协助排除儿童膀胱功能异常和泌尿系先天畸形。 对伴有明显日间排尿异常者,可考虑进行尿动力、腰骶部核磁等检查(详见表4)。
表4辅助检查
项目 尿液检查(糖尿、白细胞尿/血尿和蛋白尿、尿比重) B超(双肾、膀胱厚度、输尿管、最大储尿量、残余尿量、患者便 秘时可增加直肠直径检查) 尿流率(必要时) 尿流动力性全套(必要时) 腰骶部MRI (必要时)
第一天 时间 饮 水 (ml) 尿 量 (ml) 漏 尿 (ml) 时间 第二天 饮水 (ml) 尿 量 (ml) 漏 尿 (ml) 时间 第三天 饮 水 (ml) 尿 量 (ml) 漏 尿 (ml) 时间 第四天 饮水 (ml) 尿量 (ml) 漏 尿 (ml)
连续7个夜晚的夜间日记
第一天 昨晚入睡时间 起床时间 夜间未尿床 夜间尿床 夜间起床小便(如果有,记录尿量) 早晨尿布增重 早晨第一次小便量(ml) 今天是否大便过 如使用药物治疗,请记录药物名称、剂量 及服药时间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继发性夜遗尿(Secondary NE,SNE) = 遗尿患儿之前已经 有长达6月或更长不尿床期后又再次出现尿床
Nevéus et al. J Urol 2006;176:314–324
7
PNE的病理生理心理发育 Nhomakorabea遗传
PNE
睡眠 觉醒
AVP及夜 间尿量
膀胱
夜尿产生于膀胱容量不匹配
不尿床
尿床
膀胱容量
• • • • • •
尿急 尿失禁 排尿次数增加/减少 排尿延迟 憋尿表现 排尿不畅等

遗尿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遗尿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遗尿症
汇报人:XXX 2024-01-16
目录
• 遗尿症概述 • 遗尿症的危害 • 遗尿症的检查与诊断 • 遗尿症的治疗方法 • 遗尿症的预防与护理 • 遗尿症的并发症与风险
01
遗尿症概述
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 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
家庭氛围
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避免对 孩子进行过度的指责和惩罚。
鼓励表达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 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日常 生活和学习,可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 询师的帮助。
06
遗尿症的并发症与风险
并发症类型和表现
尿路感染
遗尿症患者由于尿液长时间停留在膀胱和尿道中,容易引发尿路 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社交障碍
遗尿症可能导致患者在社 交场合感到尴尬和不安, 影响社交活动。
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自尊心受损
长期遗尿可能使患者产生 自卑感,降低自尊心。
焦虑和压力
患者可能因担心遗尿而产 生焦虑和压力,影响心理 健康。
抑郁情绪
长期受遗尿困扰可能导致 患者出现抑郁情绪,影响 心理健康。
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家庭负担增加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 括身高、体重、血压等一般指标 ,以及泌尿系统的专科检查,如 腹部触诊、外阴部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
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尿液的性状 、成分等,以排除尿路感染等泌
尿系统疾病。
肾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遗尿症(NE)临床路径

遗尿症(NE)临床路径

儿童遗尿症基础资料编定人:职称:学历:职务:遗尿症(NE)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

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

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

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

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若未经治疗,症状可持续到成年以后。

目录一、疾病简介:1、定义:2、名称3、历史二、流行病学三、病因1、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2、ADH分泌异常3、遗传因素4、睡眠觉醒障碍5、膀胱功能障碍6、精神心理障碍7、器质性病变8、中医病因四、临床诊状五、临床分型六、临床诊断1、诊断标准2、诊断要点七、专业检测八、疾病鉴别九、影响十、治疗方法1、唤醒治疗2、膀胱功能训练3、药物治疗4、行为和精神疗法十一、疗效标准十二、预后十三、预防和护理一、疾病简介1、定义:遗尿症(Noctunal enuresis,NE)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仍不能从睡眠中醒来控制排尿而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Noctunal enuresis,NE)。

NE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据国外统计,5岁儿童NE占15%,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年下降10%-15%;到15岁时,NE占2%-5%,但在成人中仍有1%-1.5%NE。

遗尿症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近年来,遗尿症得到广泛重视。

2、名称遗尿症(Noctunal enuresis,NE);尿床(bedwetting)3、历史长久以来,遗尿症一直是临床上经常涉及但未深入过的一个领域。

最早关于尿床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人们一直认为它只是一个发育迟缓或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的问题。

1985年,丹麦Norgaard等人提出:尿床即遗尿症(NE),与夜间血管加压素(AVP,即抗利尿素ADH)分泌不足有关,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开展了对遗尿症的全方位研究。

儿童性遗尿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_

儿童性遗尿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_

儿童性遗尿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作者:芦志刚谢友弟张小马龚强钱俊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通过三种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儿童性遗尿症(PNE),用队列研究(corhort study)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探讨儿童性遗尿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根据CCMD-2-R诊断功能性遗尿症儿童42例,将其分为叁组,两组为实验组,壹组为对照组,均为14例,年龄至少5岁,每月至少遗尿1次。

实验1组接受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实验2组接受心理辅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心理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叁组患儿治疗时间为1月,随访6月,比较叁组患儿经治疗随访后,夜间遗尿症状改善情况有无差异,何种治疗方案最佳。

结果治疗1个月随访,实验1组治愈率为78.6%,实验2组治愈率为85.7%,对照组治愈率为57.1%。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遗尿\治疗儿童时期易于发生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此疾病比较高发,患儿在睡梦中出现不自主排尿的临床表现,发生次数为一月大于2次1。

此疾病可分为功能性、器质性,临床整理功能性占此疾病的大多数2。

此疾病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并发症,也会对其心理有不良影响。

现今治疗此疾病的方法很多,有膀胱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措施,笔者所在医院从1999年起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患儿41例,给予其进行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膀胱功能训练方法进行治疗,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对象所有患儿的入选标准都符合下列标准:①所有患儿都排除癫痫、先天畸形、尿路感染、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遗尿表现。

②年龄5岁左右,且其应具有4岁的智龄。

③患儿一个月中发生至少2次的遗尿表现。

④患儿在夜晚或白天都有此表现。

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遗尿症的各项诊断指标3。

所有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药物治疗+膀胱功能训练(实验1组)14例,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组(实验2组)14例。

遗尿是怎么回事 病理病症要知道

遗尿是怎么回事 病理病症要知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遗尿是怎么回事病理病症要知道
导语:遗尿是在3岁以上的孩子中出现的疾病,也是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晚上会出现不自觉的排尿,有这一现象要及时检查看看是不是有神经症状,或是
遗尿是在3岁以上的孩子中出现的疾病,也是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晚上会出现不自觉的排尿,有这一现象要及时检查看看是不是有神经症状,或是包皮包茎过长,尿道口狭窄。

一、症状体征
1.病史
了解白天及夜间的排尿情况、年龄、遗尿的情况(程度及与睡梦的关系)、尿路感染及遗尿的家族史等。

可将病人分为3组:①无症状的夜间遗尿。

不需要进一步检查。

②有感染或明显的神经病变,需进一步检查。

③无感染及神经症状,亦无其他排尿异常,应排除解剖问题。

2.体格检查有无包茎、包皮过长、尿道口狭窄;注意腰骶部有无毛发或脂肪瘤,以期检出有无隐性骶椎裂、脊管闭合不全。

二、病理病因
有很多原因可导致遗尿症的发生,甚至可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遗尿症有明显遗传倾向,遗传基因定位在染色体22q11上。

统计表明双亲遗尿、单亲遗尿、无遗尿者后代遗尿发生率分别为77%、44%、15%。

2.发育迟缓
若大脑唤醒中枢发育延缓,则保持婴儿时期由低级中枢反射来完成的排尿模式,这种患儿常见其他发育延迟现象。

儿童丘脑和垂体发育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

固脬汤
桑螵蛸(酒炒,二钱)黄芪(酒炒,五钱) 沙苑 子、萸肉(各三钱) 当归、茯神、益母子(各二 钱)白芍(钱半)升麻(五分)羊脬1个。
自我叫醒法
孩子睡床后,令其闭目冥想,想象夜 里一有尿意就要起床排尿,一直想到 入睡。有人给5岁以上的孩子用此法, 治愈率达77%。
声音叫醒法
家长应定时唤醒孩子排尿;较大儿童可应 用闹钟唤醒。睡前自己开闹钟,3-4小时1 次,使其能自动上厕所。
常见证型治疗
肾气不固证
主要证候: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 小便清长,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膝酸 软,记忆力减退或者智力较差,舌淡苔少, 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主方:桑螵蛸散合巩堤丸
常见证型治疗
肺脾气虚证
主要证候:睡中遗尿,少气懒言,常自汗出, 易感冒,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肺益脾,固涩膀胱 主方: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功能性(原发性)遗尿症
家族遗传因素 体力过度疲劳 精神过度紧张 缺乏合理的教养与训练 大脑中枢与膀胱尿意神经反射功能不全 剧换新环境
器质性(继发性)遗尿
1.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大脑的病变
大脑发育不全
隐形脊柱裂
2.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异物(包皮过长、寄生虫等) 3.其它:糖尿病、尿崩症
诊 断 要 点
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 隔日发生尿床,甚则每夜数次 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 部分患儿腰骶部X线 显示隐性脊柱裂
临床分型
昼夜尿频型:夜尿次数多,经常>1次,伴有白天 尿频。病理机制是膀胱排尿机能调节障碍。 觉醒障碍型:觉醒障碍突出,白天无尿频。病理 机制是神经传导功能调节障碍。 夜间多尿型:夜间尿量多,但是尿床的次数不多, 白天无尿频。病理机制是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功 能调节障碍。 混合型:a.昼夜尿频+觉醒障碍,b.昼夜尿频+夜 间多尿,c.觉醒障碍+夜间多尿。

尿失禁(遗溺病)中医诊疗方案

尿失禁(遗溺病)中医诊疗方案

尿失禁(遗溺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尿失禁是指在清醒状态下尿液无感觉的自行排出,或有感觉而不能自控,客观存在,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出尿液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对社交活动和个人卫生有不利影响。

病因有: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2.手术损伤膀胱及括约肌的运动或感觉神经。

3.尿道狭窄等引起的尿潴留。

4.不稳定性膀胱5.妇女绝经期后雌激素缺乏引起尿道壁和盆底肌肉张力减退。

6.分娩损伤,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等引起的括约肌功能减弱。

(二)分类诊断1、急迫性尿失禁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包括膀胱不稳定,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痉挛和神经源性膀胱(未抑制膀胱),尿失禁与逼尿肌收缩未被控制有关。

2、压力性尿失禁身体运作如咳嗽,喷嚏,颠簸或推举重物时腹内压急剧升高后发生不随意的尿液流出,无逼尿肌收缩时,膀胱内压升高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发生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缺陷在膀胱流出道(括约肌功能不全),致使尿道阻力不足以防止尿液漏出。

3、充溢性尿失禁当长期充盈的膀胱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即出现充溢性尿失禁,其原因可以是无张力(不能收缩)膀胱或膀胱流出道功能性或机械性梗阻,无张力膀胱常由脊髓创伤或糖尿病引起,老年患者膀胱流出道梗阻常由粪便嵌顿引起,便秘的患者约50%有尿失禁,流出道梗阻的其他原因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膀胱括约肌失调,个别病例属精神性尿潴留。

4、功能性尿失禁患者能感觉到膀胱充盈,只是由于身体运动,精神状态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忍不住或有意地排尿。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小便失禁,属中医“遗溺”,为“膀胱不约”所致。

肾主津液,司开阖,分泌浊,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开阖失司,则膀胱失约,则出现遗溺不禁的尿失禁症状。

本病的病位在肾及膀胱,在临证上与多个脏腑相关联。

肾虚不约为主要病机。

治以补肾益气,缩泉止遗为主要治疗方法。

仙芪补肾汤合桑螵蛸散加减:仙灵脾、黄芪、菟丝子、杜仲、白术、益智仁、覆盆子、乌药、肉桂、淮山药、芡实、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乌药等,在临床上随证加减。

2020版: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遗尿症(NE)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常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产生精神障碍、情感障碍和社交障碍等[1]。

近年,NE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共识参考了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CCS)、世界卫生组织、日本、美国、英国等NE相关指南并结合PubMed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最近发表的NE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编撰,旨在制定和规范我国NE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及诊治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术语,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定义NE俗称尿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失禁。

NE定义标准在不同卫生机构之间有所不同。

ICCS和世界卫生组织把NE定义为儿童5岁以后,每月至少发生1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且持续时间>3个月[2]。

美国精神障碍疾病分类和统计手册(DSM-Ⅳ)将儿童NE定义为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排除先天性和获得性的神经源性排尿异常[3]。

国际疾病分类(ICD-10)把NE 定义为5~6岁儿童每月至少发生2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3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4]。

鉴于随着儿童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尿床的症状越来越不能容忍,尤其是学龄儿童,即使每月只有1次尿床也常有强烈治疗要求。

因此,ICD-10制定的NE定义标准较为合理,对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可放宽诊断标准,积极治疗。

推荐:NE的定义采用ICD-10标准。

二、流行病学由于定义不同,世界各地调查的NE发生率并不统一。

根据ICCS的定义,2005年我国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中尿床的发生率为11.8%,5~18岁儿童总体发生率为4.07%[5]。

NE在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群体和社会福利院中成长的儿童中的发生率更高。

如果父母一方有NE病史,孩子NE的发生率为40%,父母双方有NE病史,孩子NE的发生率高达70%。

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儿童遗尿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遗尿警铃不适用于以下情况:(1)患儿每周尿床<2次;(2)患儿或家长不太愿 意使用警铃;(3)患儿家长期望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4)患儿家长对尿床持 消极态度或责备患儿。首次进行治疗的儿童不建议将遗尿警铃和DDAVP同 时使用。推荐:建议依从性好的每周尿床≥2次的患儿使用遗尿警铃。每天
• 1.病史:详细采集病史是诊断NE的关键。病史重点询问内容包括:(1)NE频率 和类型及睡眠情况,如夜晚能否叫醒排尿等。夜间唤醒困难尚缺乏统一的诊
断标准,目前主要通过让家长唤醒儿童并让儿童进行简单回答数学计算题来
判断其唤醒的难易程度和是否清醒;(2)是PNE还是SNE;(3)白天排尿异常症 状(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延迟、腹压排尿、间断排尿、异常排尿姿势); (4)每天液体摄人量和产尿量(一般通过排尿日记完成);(5)排便情况(包括便秘、 腹泻和大便失禁);(6)既往NE治疗史;(7)NE家族史;(8)有无心理、行为和精 神异常,以及运动和学习障碍;(9)把尿训练开始时间;(10)其他相关的病史 (如呼吸睡眠暂停、贫血、糖尿病、反复尿路感染、步态异常或神经泌尿系 统疾病)。
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 7.预期膀胱容量(EBC):计算公式为:30+(年龄x30),单位(m1)。 • 8.最大排尿量(MVV):24 h内出现的单次最大排尿量(早晨第1次排尿除外),
该排尿量需在膀胱日记中保持记录超过3 d。 • 9. 夜间尿量:入睡后产生的尿液总量,计算方法为人睡前排空膀胱,夜间
合B超测定残余尿量是筛选患儿是否存在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最常用的方法, 并可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微创性尿流动力学检查。充盈期膀胱和尿道同步测 压有助于发现是否伴有逼尿肌过度活动和尿道不稳定。夜间动态尿动力学

儿童遗尿症临床分析(附35例报告)

儿童遗尿症临床分析(附35例报告)

儿童遗尿症临床分析(附35例报告)发表时间:2011-08-29T16:26:17.4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阿依努尔哈得尔[导读] 儿科遗尿症是世界性疾病,在儿科临床中并非少见,此疾病容易给患儿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阿依努尔哈得尔(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儿科新疆巴州841000)【中图分类号】R7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262-02【关键词】儿童遗尿临床分析儿科遗尿症是世界性疾病,在儿科临床中并非少见,此疾病容易给患儿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小儿遗尿症日益引起家长们的普通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本院门诊35例遗尿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5-15岁,其中5-7岁11例,7-19岁17例,10-15岁7例。

所以患儿诊断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遗尿类型:原发性遗尿病(自幼遗尿)29例,(82.86%),继发性遗尿病(3岁后曾能控制小便,但4-5岁后在发生尿床)6例(17.14%);病程≤3年20例,>3年15例;遗尿次数≤6次/月6例,≥6次/月29例。

原发性遗尿的相关因素有:29例中原发性遗尿睡眠过深难以唤醒者23例,有6例尿床后能醒来。

有家族遗尿史的10例;心理因素所致的6例,教养所致的4例睡眠障碍的4例,排尿控制功能发育落后,功能性膀胱容量小,逼尿肌功能收缩异常或控制排尿功能延迟5例。

继发性遗尿的相关因素:腰骶部脊柱隐裂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包茎1例,蟯虫症2例,多动症2例。

1.2检查方法35例患儿心、肺、肾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所有患儿就诊时均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尿常规检查,部分患儿行腰骶摄片、B超及脑电图检查,1例包茎过长;1例外尿道口工肿;尿常规除1例有白球(+++)外,余均正常;10例行双肾及膀胱B超检查均无异常;35例均予脊柱摄片,其中2例腰骶脊柱隐裂;20例行脑电图检查,除1例多动症患儿脑电图轻度异常,其余均无异常。

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文建国【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52)006【总页数】7页(P661-667)【关键词】遗尿症;诊断;治疗【作者】文建国【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小儿尿动力国际联合实验室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文建国,男,中国和丹麦双医学博士,小儿外科和小儿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

丹麦AARHUS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

曾留学丹麦、美国和加拿大,师从国际尿控协会(ICS)前主席Corcos 教授和国际小儿尿控协会前主席哈佛大学小儿尿控专家Bauer教授。

2000年在丹麦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

现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主任、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主任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小儿泌尿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尿控学组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ICS首届国际儿童排尿异常和转化泌尿外科学校校长、ICS儿童委员会委员、ICS尿动力委员会委员。

从事小儿泌尿临床和科研工作33年。

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河南省等科研项目(包括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发表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SCI论文100多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4(Lancet);发表于JR1区杂志5篇。

先后获得6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小儿膀胱功能障碍及其尿动力学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非器质性遗尿症诊疗规范(2020版)

非器质性遗尿症诊疗规范(2020版)

非器质性遗尿症诊疗规范(2020版)(一)概述非器质性遗尿症也称功能性遗尿症或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儿童5 岁以后反复出现不能自主控制排尿,但无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等器质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遗尿(指在能自主控制小便的年龄出现非自愿的或非故意的排尿现象),包括夜间和(或)白天遗尿,以夜尿症居多。

功能性遗尿症在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据统计,5 岁儿童平均每周尿床 2 次者占 15%~20%、7岁为7%、9~10 岁为5%、12~14 岁为2%~3%,15 岁以上为1%~2%。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例如家族性遗尿史)、神经发育迟缓(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睡眠过度、上呼吸道阻塞、婴幼儿时期排尿训练不良、社会心理应激(在儿童排尿训练关键时期突然遭遇父母离异或死亡、社会隔离、意外事故等创伤)、家庭矛盾等。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1.临床特征(1)原发性遗尿:是指儿童遗尿一直持续到 5 岁从未间断过,且无器质性或心理问题,占 75%~80%。

(2)继发性遗尿:是指 5 岁以前曾有一段时间能自主排尿(至少6 个月),5 岁以后再次出现遗尿。

从时间上分,可将功能性遗尿症分为夜间遗尿(最常见,约占80%,男孩多见)、日间遗尿(较少见,约占 5%)和混合性遗尿(占15%)。

部分患儿可与功能性遗粪、智力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尤其是选择性缄默症)共病。

2.临床评估依据患儿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培养、尿流动力学等)、超声检查、尿道造影、脊椎 X 线片、脑电图等予以综合分析。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1)5 岁及以上儿童仍不自主排尿。

(2)遗尿每周至少 2 次,持续至少3 个月。

(3)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遗尿,如先天原因(脊柱裂、尿道狭窄等)、泌尿道结构异常(尿路梗阻、膀胱容量小等)、神经科疾病(癫痫发作、脊髓炎症、马尾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糖尿病等)、外伤等,以及重度精神障碍和智力发育障碍等疾病。

尿失禁的标准

尿失禁的标准

尿失禁的标准
尿失禁的标准可以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的分类和临床表现进行划分。

根据ICS的分类,尿失禁可以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真性尿失禁等。

从临床表现上,尿失禁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尿失禁指的是在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但在咳嗽、喷嚏、大笑、起立等腹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下,尿液会不自主地流出。

中度尿失禁则是在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跑跳、上楼梯及剧烈活动时,腹压突然增高而尿液不自主地由尿道流出,且伴有严重尿频、尿急。

重度尿失禁则表现为在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随时有尿液流出,膀胱呈空虚状态,丧失储尿功能,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活动。

此外,尿流动力学检查、漏尿点压(LPP)测定、最大功能性膀胱容量和剩余尿测定、尿道膀胱造影等医学检查手段,也可以用于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请注意,这些标准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如果怀疑自己有尿
失禁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遗尿症的诊断
*导读:遗尿症诊断按ICD-10标准诊断依据为:(1)年龄在5岁或5岁以上(或智龄4岁以上);(2)5岁儿童每月至少2次遗尿,6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1次遗尿;(3)排除有明显原因引起的遗尿。

在诊断功能性遗尿时,必须删除各种躯体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和畸型(、尿道口狭窄,尿道下裂),隐性脊柱裂、神经系统疾病(如症、外伤、肿瘤、)、、精神发育迟滞等。

……
功能性遗尿症指5岁以后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因而或白天尿在裤子上,而又无明显器质因。

功能性遗尿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遗尿症儿童常有家族史,约70%患儿的一级亲属中有遗尿的历史,可能与控制遗尿的神经机制成熟推迟有关。

(2)强烈的精神刺激:各种精神的或躯体的严重问题均可造成强烈的不良刺激,如父母离异或死亡,与母亲突然分离,入托入所,搬迁,意外事故或生病住院等,均可使处在学习控制排尿的关键时期(3~4岁)的儿童这一功能受到破坏而造成遗尿。

(3)心理障碍:遗尿儿常有较多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如情绪、、抽动症、好发脾气、咬指甲等。

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遗尿指从小到大一直尿床,继发性遗尿指5岁以前有一段时间已不尿床(至少6个月),5岁以后又再次出现尿床。

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约75%~80%。

遗尿以夜间遗尿最常见,约占80%。

随着年龄增加,遗尿症状逐渐减少。

遗尿症诊断按ICD-10标准诊断依据为:(1)年龄在5岁或5岁以上(或智龄4岁以上);(2)5岁儿童每月至少2次遗尿,6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1次遗尿;(3)排除有明显原因引起的遗尿。

在诊断功能性遗尿时,必须删除各种躯体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和畸型(、尿道口狭窄,尿道下裂),隐性脊柱裂、神经系统疾病(如症、外伤、肿瘤、)、、精神发育迟滞等。

遗尿症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通过与家长和患儿分别交谈,使患儿建立信心,摒弃耻笑、嫌弃、责骂或体罚患儿的不良方法)、膀胱排尿功能训练、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