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十三项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

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

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
是指为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包括以下十三项措施: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制度:建立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的制度,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劳动条件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劳动条件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包括空气质量、噪音、光照等方面的要求。

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制度: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使用和维护制度,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和维护。

4. 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制度:建立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制度,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改善措施。

5. 体检制度: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早发现和预防职业病。

6. 健康监护制度:对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设置健康监护点,定期进行健康监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病危害。

7. 职业病报告和诊断制度:建立职业病报告和诊断制度,及时收集、报告职业病病例,并进行诊断和治疗。

8.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9. 急救和应急处理制度:建立急救和应急处理制度,培训员工进行急救和灾害应急处理的基本技能。

10.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

11. 工伤和职业病事故处理制度:建立工伤和职业病事故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工伤和职业病事故,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12. 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记录职工的体检结果、职业病防治情况等信息。

13.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监督机构,对职业健康十三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及操作规程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的要求,生产企业应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十三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具体内容如下: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强化和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第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安全生产部将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第四条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设计,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第五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的,不得开工建设。

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及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出现建设项目的规模、生产工艺、原料、设备发生重大变更、改变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且可能降低防护性能或者在施工期间重新设计等情形时,建设单位应当报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的,不得开工建设。

第六条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文件和有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七条建设项目竣工后需要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在试运行期间,本公司应当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八条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13项

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13项

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13项第一条总则为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发病率,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单位职工,涉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工作。

第三条职责分工1.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2.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落实职业卫生管理要求,监督职业卫生工作的落实。

3.各部门负责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计划,按照要求进行实施和检查。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评价1.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评价结果应当报备相关单位。

2.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职业病危害物种类、浓度以及对职工健康的影响等内容,并按时进行更新。

第五条职业卫生监测1.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包括对职业卫生风险因素的监测以及职工健康状况的跟踪监测。

2.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公布,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第六条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对职工的职业暴露情况、职业病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管理。

2.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定期进行更新,并按要求保存。

第七条职业卫生教育培训1.单位应当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向职工传达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工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新员工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八条职业卫生防护措施1.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并向职工进行培训。

2.职工应当按照要求进行个人防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九条职业病防治1.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治体系,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落实相关措施。

2.发现职业病病例应当按规定报告,对职业病患者应当及时进行控制和治疗。

第十条突发职业卫生事件处理1.单位应当建立突发职业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增强应急能力。

2.一旦发生职业卫生事故,应及时组织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职工伤亡。

第十一条监督检查与评估1.单位自查制度应当健全,每年需进行一次职业卫生自查,并报告相关部门。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做好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规范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高职工的劳动保护水平,许多企业和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一项包括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制度职业卫生管理的第一步是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知识,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和职业病预防措施。

二、作业场所卫生管理制度作业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要求,通过对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制度包括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从业人员暴露在合理范围内的危害因素下工作,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四、职业卫生检查制度职业卫生检查制度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检查,旨在及早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检查项目包括职业病体检、职业病危害评价等。

五、职业病防治制度职业病防治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工作场所环境改善、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等。

六、职业卫生事故应急管理制度职业卫生事故应急管理制度是为了应对突发的职业卫生事故,确保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员工健康的影响,并追究相关责任。

七、职业病报告制度职业病报告制度要求发现和诊断职业病的医疗机构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蔓延。

八、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档案进行建立和管理,包括个人职业健康监护记录、职业卫生检查记录等,保护从业人员的个人隐私。

九、特殊人群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特殊人群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针对孕妇、未成年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职业卫生保护需要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确保他们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第一项: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

该制度主要是明确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义务,确保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项:开展岗位职业卫生风险评估。

此项工作是对不同岗位以及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第三项:建立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该制度要求企业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进行告知,对员工进行相关危害因素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第四项:完善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制度。

此项制度要求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工作,及时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项:建立职业病防治体系。

该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起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第六项:实施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这是一项重要的制度,要求企业不断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

第七项:建立疑似职业病报告制度。

该制度要求员工、医疗机构和职业卫生监测机构等单位及时报告疑似职业病病例,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和治疗措施。

第八项: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此项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包括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记录等,以便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

第九项:实施职业卫生组织检查制度。

该制度要求企业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组织检查,重点检查危险作业、职业病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等,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第十项:建立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制度。

此项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职业卫生事故及时报告,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十一项: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该制度要求企业为不同岗位的员工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等的知识培训。

第十二项:健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此项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卫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实施。

职业卫生十三项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十三项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十三项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护和提升职业健康的一系列行动。

为了实现良好的职业卫生状况,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职业卫生的十三项管理制度,以深入了解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及其对员工和企业的影响。

1. 职业卫生政策制度:每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职业卫生政策,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政策通常包括规定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评估、职业健康监测、职业病防控等措施,以保护雇员的健康和安全。

2. 职业卫生法律制度:职业卫生法律制度是实施职业卫生政策的重要工具。

它规定了工作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职工的劳动保护和权益等。

这些法律制度的实施有助于遏制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3. 职业卫生组织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很多企业建立了专门的职业卫生组织,负责筹划、实施和监督职业卫生工作。

这些组织通常由专业的职业卫生人员组成,他们负责职业危害评估、职业病防控、职工健康监测等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4. 职业危害评估制度:职业危害评估是职业卫生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可以确定职业病的风险和潜在危害。

职业危害评估的结果将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5. 职业病防护制度:职业病防护是保护员工免受职业危害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工作环境改善、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职工健康监测等。

职业病防护制度旨在减少员工患职业病的风险,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6.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制度:一旦员工出现职业病症状,及早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建立和完善职业病诊断与治疗制度可以确保患病员工得到及时救治,减轻疾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7. 职业病报告与监测制度:职业病报告与监测制度旨在及时了解职业病的病情和疾病的发展趋势。

通过实施职业病报告和监测制度,可以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避免类似职业病的再次发生。

8. 健康宣传与教育制度:通过健康宣传与教育制度,可以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

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

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职业卫生十三项制度是指针对职业健康问题,和企业要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及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

其中包括以下十三项制度:1. 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

2. 职业病危害辨识制度: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危害辨识,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3. 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向劳动者及其家属告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4. 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确定职业病防护目标和措施。

5. 职业病危害监测制度: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6. 防护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防护设施和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其正常使用和维护。

7. 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管理等。

8.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度: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9.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卫生监督和评价等。

10. 职业卫生监督检测制度:进行职业卫生监督检测,确保工作环境卫生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11. 职业卫生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建立职业卫生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职业卫生事故。

12. 职业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职业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职业卫生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13.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职业卫生水平。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职业卫生责任制度1、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部门和员工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全面负责。

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并直接领导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的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职业卫生工作负责,确保各项职业卫生措施在本部门的有效实施。

员工应遵守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2、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企业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负责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工作。

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1、制定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对象、时间和考核要求。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卫生知识、职业病防护技能等。

培训对象包括新入职员工、在岗员工、转岗员工等。

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

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如集中授课、现场演示、宣传资料等。

新入职员工应进行不少于 8 学时的职业卫生培训。

在岗员工每年应接受不少于 4 学时的职业卫生培训。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1、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检测项目应包括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

检测频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

如发现超标,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定期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四、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1、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在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十三条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十三条

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明确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二、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宣传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员工了解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提高员工职业卫生意识。

三、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四、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企业应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

五、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应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掌握职业病危害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六、加强职业卫生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七、加强职业卫生设施建设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职业卫生设施建设,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八、落实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员工提供符合标准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并确保员工正确使用。

九、加强职业卫生档案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培训等内容,确保档案完整、准确。

十、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企业应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职业卫生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十一、加强职业卫生事故处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事故处理机制,及时调查处理职业卫生事故,减少事故损失。

十二、加强职业卫生信息公开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职业卫生信息,接受员工和社会监督。

十三、加强职业卫生文化建设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卫生氛围,提高员工职业卫生素质。

以上十三条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员工职业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职业健康十三项规章制度

职业健康十三项规章制度

职业健康十三项规章制度第一条:办公室卫生规定。

公司要求每个员工在每天上班前都要为办公室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包括清洁桌面、整理文件、清洗水杯等等。

第二条:工作人员着装规定。

公司要求员工在工作时着装整洁,不得穿着破旧、暴露、不雅的衣服。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公司还会提供相应的工作服。

第三条:工作时间规定。

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为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中午12点到1点为午休时间。

第四条:工作强度管理。

公司会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职责安排合理的工作强度,确保员工的工作量不过重。

第五条:定期体检。

公司会定期为员工进行体检,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第六条:加班规定。

员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加班,每天最长不得超过两个小时。

第七条:休息规定。

公司规定员工每天工作四小时以上,有权利享受一小时的休息时间。

第八条:工伤保障。

公司规定员工如在工作中受伤,将得到相应的工伤保障和补偿。

第九条:职业危害防护。

公司对于有职业危害的岗位会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和培训。

第十条:员工心理健康保护。

公司会定期进行员工心理健康检查,对于有问题的员工提供相关的帮助和咨询。

第十一条:饮食健康管理。

公司会提供健康的饮食服务,饮食管理专家会制定员工的餐饮方案。

第十二条:体育运动规定。

公司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员工身体健康。

第十三条:遵守规章制度。

员工在工作中需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否则将接受相应的纪律处罚。

以上就是公司的十三项职业健康规章制度,希望每位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的公司越来越壮大,员工们能够越来越健康!。

职业病防治防治十三项规章制度

职业病防治防治十三项规章制度

职业病防治防治十三项规章制度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加强职业病防治,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下是职业病防治的十三项规章制度:一、职业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法》是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基础,它对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范、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二、职业病防治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要求等方面。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明确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和分类,方便企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防范。

四、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职业病防护设施标准包括了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职工个体防护器具使用标准、职业病防护装备使用标准等。

五、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的时间、标准和内容,以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生产安全。

六、职业病预防措施管理制度《职业病预防措施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应采取的职业病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完善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等。

七、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制度》规定了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组织、负责人、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等。

八、职业病临床诊断与诊疗规范《职业病临床诊断与诊疗规范》规定了职业病临床诊断的标准和诊疗方法,方便医生对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

九、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规定了职业病应急救援的组织、人员、方法和救援措施等。

十、职业病记录管理制度职业病记录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职业病记录系统,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记录、职业健康检查记录、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记录等。

十一、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规定了企业应向职工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促进职工的自我防护和保护。

十二、职业卫生知识普及与培训制度《职业卫生知识普及与培训制度》规定了企业应该如何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组织职业健康教育和急救知识培训等内容。

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十三项制度

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十三项制度

职业健康管理规定十三项制度职业健康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的、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改善职工身体健康,提高职工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管理活动。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指为实施职业健康管理活动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共十三项。

1.职业病防治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职业病防治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职业危害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3.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确定职业健康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

4.健康体检制度:制定职工健康体检计划和流程,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预防潜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规范职工接触职业危害物质的过程,确保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6.职业康复制度:为职工提供职业康复服务,包括病后康复、伤残职工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促进职工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7.健康教育制度: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加强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知识的普及,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职工投诉处理制度:建立职工投诉处理机制,及时接受职工投诉,妥善解决职工关于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9.紧急事件应急响应制度:明确职业健康紧急事件的分类和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并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

10.职业健康统计报告制度:规范职业健康统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实时收集和汇总职工职业健康信息,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1.职工参与制度:促进职工参与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职工代表机制和职工参与讨论决策的机制,让职工参与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过程,提高管理的效果。

12.不良健康事件报告制度:建立不良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要求及时报告发生的不良健康事件,通过调查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职业病防治13项规章制度

职业病防治13项规章制度

职业病防治13项规章制度一、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职业病预防的主要措施、职业病卫生监督和管理等内容。

二、职业病危害特别行动计划:为了深入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我国制定了职业病危害特别行动计划,明确了职业病危害治理的目标、任务、措施和保障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列表:职业病危害因素列表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工具,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四、职业病危害监测技术指导标准:职业病危害监测技术指导标准是对职业病危害监测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规范的文件,用于指导监测工作的实施。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技术指导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技术指导标准是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的防治措施和标准,用于指导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标准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和要求进行规范的文件,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

七、职业病病例报告和登记规定:职业病病例报告和登记规定是对职业病病例报告和登记工作的相关要求,用于及时掌握和统计职业病病例情况。

八、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是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规范的文件,用于指导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实施。

九、特种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特种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是针对特殊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要求和方法进行规定的文件,用于保护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十、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技术指南: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技术指南是针对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规范的文件,用于指导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

十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标准: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标准是针对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要求进行规范的文件,用于指导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十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是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规范的文件,用于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职业病防治十三项规章制度

职业病防治十三项规章制度
职业病防治十三项规章制度
一、总则
为确保企业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职业病防治组织管理
1.企业应设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
2.企业应设立职业病防治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企业职业病防治日常工作。
十五、员工参与与沟通
1.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为职业病防治提供意见和建议。
2.企业应建立员工沟通渠道,及时解答员工关于职业病防治的疑问和关切。
3.企业应定期召开职业病防治座谈会,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十六、外部协作与交流
1.企业应积极与职业病防治科研机构、专业院校等外部单位开展合作,引进先进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和管理经验。
3.企业应将职业病防治理念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职业病防治文化。
二十二、国际合作与交流
1.企业应积极开展国际间的职业病防治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病防治经验。
2.企业应与国际职业病防治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职业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3.企业应关注国际职业病防治动态,及时了解并引入新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和方法。
二十三、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估
1.企业应建立职业病防治绩效评估体系,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2.企业应定期发布职业病防治绩效报告,公开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3.企业应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调整职业病防治策略和措施,不断提升职业病防治水平。
二十四、职业卫生监测与预警
1.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测制度,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
2.企业应定期对职业病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

在现代工作环境中,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1. 职业卫生政策与目标为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组织应制定明确的职业卫生政策和目标。

这些政策和目标应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组织的经营理念相一致。

职业卫生政策和目标要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预防职业病为核心。

2. 职业卫生组织与人员组织应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卫生工作。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3.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应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这包括对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4.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装备组织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装备。

这包括个体防护用品、通风设备、防护屏障等。

员工应正确使用和保养这些设施和装备,以确保其有效性。

5. 健康监护与个人卫生档案组织应建立健康监护制度,并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

同时,要建立和维护员工的个人卫生档案,记录其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健康监护结果。

6. 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为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组织应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等。

7. 事故与紧急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应建立事故与紧急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或紧急事件时能够迅速应对。

预案应包括事故报告与调查、事故应急处理、员工疏散与救援等内容。

8. 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估为掌握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卫生状况,组织应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噪声检测、有害物质暴露监测等。

监测结果应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9. 职业卫生奖惩制度组织应建立职业卫生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工作。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十三项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十三项

一、总则为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责1. 设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职业卫生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职业卫生工作负总责,确保本部门职业卫生措施落实到位。

三、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1. 对公司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识别。

2. 对识别出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等级和防护措施。

3. 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四、职业病防治措施1. 对危害程度较高的岗位,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降低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

2. 对不能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降低危害的岗位,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3. 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健康监护,定期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五、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2.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使其了解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3. 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培训,提高其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六、职业卫生设施与设备1. 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如通风、除尘、降噪等。

2. 定期对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设施和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改造。

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记录、员工健康监护记录、培训记录等。

2. 定期对职业卫生档案进行检查、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完整、准确。

3. 对职业卫生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查询效率。

八、职业卫生监督与检查1. 定期对各部门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概述现代职业中,职业卫生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职业卫生管理是通过创建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维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正常进行。

本文将介绍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二、职工健康监护制度职工健康监护制度是指通过对职工进行健康监护,发现和预防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的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职工健康检查、定期专业医学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防治指导等。

三、工作场所卫生制度工作场所卫生制度是指通过控制或消除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污染,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保护职工健康的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卫生清洁、噪声控制、光照控制等。

四、有害因素控制制度有害因素控制制度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保护职工不受有害因素伤害的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隔离控制、工艺控制、安全措施、个人防护等。

五、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职业卫生培训制度是指通过开展职业卫生培训,使职工了解职业健康危害,预防职业病危害的形成和发展,增强职业卫生意识的制度。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知识、工作环境检测与控制、个人防护、急救等方面。

六、职业卫生档案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制度是指对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预防措施、卫生教育、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的制度。

保证职业病预防控制和健康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工伤鉴定制度工伤鉴定制度是指对因工作原因引起的职工的伤病进行诊断和鉴定的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八、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制度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制度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给出相应的防控建议的制度。

九、职业病防治制度职业病防治制度是指通过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和安全的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预防职业病、及时发现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治疗职业病等。

十、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防控与监督的制度,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

职业卫生十三项规章制度

职业卫生十三项规章制度

职业卫生十三项规章制度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度要求明确、责任到人,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保证职业卫生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严格执行。

3.定期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优化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二、职业病防护规定1.明确各类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

2.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工作,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3.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制度1.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制度,确保检测准确、评价科学。

2.加强对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检测和评价技能。

3.定期对职业卫生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职业卫生环境。

四、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制度1.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升职工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2.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职工的防护能力。

3.建立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档案,记录和总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

五、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2.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3.建立处罚制度,对违反职业卫生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六、职业卫生急救救护制度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急救救护制度,确保在发生职业危险时及时进行急救救护。

2.加强对急救救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急救救护技能。

3.建立急救救护档案,记录并总结急救救护的效果,不断优化急救救护制度。

七、职业卫生培训制度1.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2.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3.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八、职业卫生信息管理制度1.建立职业卫生信息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职业卫生信息。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企业应该建立和执行一系列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十三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职业卫生法制和政策1. 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制定企业内部的卫生管理制度。

2. 政策宣传教育:企业应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1. 确认危害因素:企业应明确岗位产生的各类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2. 防护设施和设备:企业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如防护用品和排风设备。

三、职业病危害评价与监测1. 危害评价:企业应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了解工作环境的危害程度。

2. 职业病检测:企业应对职工进行定期的职业病检测,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四、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1. 工艺改造:企业应通过改造工艺流程,降低危害因素的产生。

2. 防护用品使用:企业应为职工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并教育职工正确使用。

五、职业病诊疗与康复1. 职业病诊断:企业应有配备职业病诊断专业人员,对职业病病情进行诊断。

2. 职业病康复:企业应提供适当的康复服务,帮助职工恢复健康,并避免再次受到危害。

六、职业卫生监督1. 监督检查:企业应接受职业卫生监督机构的检查,按要求整改存在的问题。

2. 日常监督:企业应建立日常监督制度,定期对卫生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七、职业卫生培训1. 培训计划:企业应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确保职工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

2. 培训方式: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讲座、演练和在线培训等。

八、事故应急管理1. 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职责和应对措施。

2. 应急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病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九、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 档案建立: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记录职工的职业病防护情况和健康状况。

2. 档案保存:企业应合理保存卫生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十三项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十三项管理制度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一)主要负责人责任制1.设立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并提供人力资源;2.定期召开职业健康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3.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5.保证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投入的有效实施;6.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7.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

(二)主管职业危害负责人责任制1.明确在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2.组织职业危害防治检查及落实职业危害因素整改;3.组织制定、修订和审定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并检查其执行情况;4.明确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组织、实施责任。

(三)专职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1.贯彻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规、制度和标准;2.负责日常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检查、技术管理、教育以及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组织、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

(四)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责任制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五)职业危害管理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的规定及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组织建立、修订各项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参与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3.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措施计划和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二、职业危害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制度(一)日常监测1.明确日常监测人员,并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2.明确尘、毒、噪声的合理布点(布置图),明确监测时间,并做好记录(记录表);3.规定监测办法。

(二)检测和评价1.按规定委托取得资质认定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检测和评价;2.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定规划,限期解决;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时和在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三、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一)岗前告知在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二)作业场所告知1.设置或定期更换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明确具体负责人;2.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3.定期将监测、检测和评价结果公示,明确公示方式。

四、职业危害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1.明确职业危害检查负责部门和人员,以及相应的任务和职责;2.明确职业危害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和一般性、专业性)及检查周期;3.明确职业危害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职业危害标志、职业危害设施、工艺、设备、仪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检查内容);4.检查记录保存完好;5.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6.明确对事故隐患整改限期要求及复查要求,实现跟踪问效;7.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是否分开,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是否分开。

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1.申报工作负责人;2.每年申报时间;3.申报程序;4.申报存档资料。

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明确教育培训负责部门和培训对象(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在岗员工、新进员工、转岗人员、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2.明确各类人员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职业危害基本技能、常识、经验等)及教材;3.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4.明确教育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式;5.明确必须持证上岗的人员,依法接受有关培训、考核(包括复审)管理规定的要求。

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1.制定职业危害维护检修规定;2.明确维护检修单位和检修人的职责范围;3.明确检修的种类;4.各类检修作业应当遵循的规程或规定;5.检修的程序和要求;6.检修的记录要求;7.检修的验收要求。

八、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明确配备标准;2.明确采购及特种劳保用品供应方的资质审验办法;3.明确劳保用品的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办法和管理责任人。

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员工健康资料(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3.职业病报告卡;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三)职业健康检查1、开展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2、开展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将体检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向所在地安全监管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3、开展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开展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十、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张贴在操作岗位。

主要包括内容:1.生产操作方法和要求;2.重点操作的复核、操作过程的职业危害要求和劳动保护;3.异常情况处理和报告;4.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十一、职业危害事故管理制度1.明确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程序和内容,调查、处理程序及要求;2.“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有关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预防措施不放过、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的要求;3.事故档案管理和事故台帐。

十二、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职业危害管理制度1.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资质要求;2.对外来施工单位及人员的教育和检查办法;3.职业危害协议签订要求。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管理1.成立应急机构,明确各人员应急救援管理责任;2.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保证资金,经论证后由负责人批准发布实施;3.明确重大职业危害应急救援的宣传、学习、教育、演练等相关工作。

职业卫生十三项管理制度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明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的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人员、检测场所、检测周期、检测标准和依据、检测内容、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检测要求、上报要求、备档要求。

明确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后的评价分析、评价结果、预防和整改和治理措施、上报内容及时限。

明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公布的地点及有关事宜。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确定职业危害日常监测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职业危害日常监测场所。

明确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的设备设施。

明确职业危害日常监测人员、监测标准和依据、监测方法及要求、检测记录的内容及整理、监测结果的公布地点及公布有关事宜。

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名称、所在场所及部位。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专职维护检修人员。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的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检修注意事项。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的维护检修周期。

明确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发生故障的临时措施和上报有关事项。

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按照职业危害场所、本岗及工序,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规格、型号。

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有效使用期限。

明确购买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的单位。

明确职业危害个人防护用品购买后的验收标准、储存标准、发放标准、领用标准、使用标准和日常穿戴检查、处理标准。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明确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明确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内容。

明确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人员范围、教育培训时间、全年教育培训累计时间。

明确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不合格人员再培训要求。

确定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档案的内容及保存备档期限。

职业健康体检制度:明确职业健康体检制度目的、依据。

确定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职业健康体检人员范围。

确定职业健康体检时段(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发现不适症状时等)。

确定职业健康体检机构。

确定如发现职业病的处理方法及措施。

职业健康体检报告的保存备档期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