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治进展_马冬捷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诊断与治疗PPT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的诊断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的治疗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的预后和复发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患者的生活护理和 心理支持
临床表现
皮肤病变:皮肤出 现红色或紫色结节, 表面光滑,质地柔 软
眼部病变:眼球突 出,眼睑肿胀,视 力下降
骨骼病变:骨骼畸 形,关节疼痛,活 动受限
预防复发的措施
定期复查:定期 进行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 以监测肿瘤的复 发情况
药物治疗: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 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化疗、靶向治 疗等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合理饮 食、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 等
避免接触致癌因 素:避免接触可 能诱发肿瘤复发 的因素,如辐射、 化学物质等
免疫组织化学:纤维瘤细胞表达 Vimentin、CD34等标记物
组织病理学:纤维瘤细胞增生,细 胞核分裂活跃
基因检测:检测到NF1基因突变或 缺失
鉴别诊断
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等,需要与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进行鉴别 肿瘤性疾病:如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瘤等,需要与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进行鉴别 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要与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进行鉴别 其他疾病:如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需要与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进行鉴别
感谢您的观看
生活护理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 的作息、饮食和运动
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 管理能力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
并处理疾病
朋友保持联系,获得心理支持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保持心 情愉快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 养摄入
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和 社交能力
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在CHOP方案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Ⅰ期剂量递增试验的安全性探索要点
dose of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
as a
(PLD)in combination with cyclophosphamide.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
for aggressive non—Hodgkin lymphoma were eligible for this trial.PLD was administered in cycle
限制性毒性,因此剂量下调一个等级。在40 medm2剂量组时,12例患者中仅有l例出现肺炎伴4级中 性粒细胞下降。所有剂量组中,观察到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下降(13例,61.9%)、口腔黏膜 炎(2例,9.5%)、血小板下降(1例,4.8%)和肺炎(1例,4.8%),经过抗感染、13腔护理、支持治疗后症状
45
mg/m2)进行PLD剂量,并在第1天使用。本次研
究人组人群为有潜在治愈可能的初治侵袭性NHL, 为防止低剂量组治疗强度不足,故PLD仅在第1个 周期使用,后续第2-6个周期使用阿霉素50 mg/m2。在此同时,联合环磷酰胺750 mg/m2第 l天,长春新碱1.4 mg/m2第l天(最大剂量2 mg)和
I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6.12.007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通信作者:郭哗,Email:pattrickguo@gmail.com
万方数据
史堡壹速堂盘壶2Q!§生12旦箜32鲞筮12期£bi!』H!里a!Q!:旦塑£塑b堕2Q!§:yQ!:32,盥!:12
・1044・
生堡堂邃堂苤圭2Q!鱼生12月筮32鲞筮12翅£hi!』丛!婴4111:卫£!£堡b盟2Q!鱼,y!!1 3Z:盟Q:12
202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1disease,IFD)是HSCT后的重要并发症。
近年来IFD诊断方法的改进,抗真菌药物种类的进一步丰富,真菌药敏试验及抗真菌药物浓度监测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IFD患者的诊治策略。
基于中国HSCT患者IFD的流行病学数据、HSCT人群特点、中国专家IFD诊治经验以及IFD 诊治进展,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HSCT患者IFD的防治提供合理临床路径。
一、HSCT患者IFD流行病学特征(-)HSCT患者IF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移植后免疫重建耗时较长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HSCT患者IFD 的发生率较高。
IFD(确诊/临床诊断)多发生于HSCT后6个月内,发生率为 3.4%~7.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11o-HSCT)中的发生率为7.8%~13.1%,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的发生率为12%~4.0%.确诊/临床诊断IFD的HSCT患者移植后1年死亡率为18.0%~65.3%,显著高于未发生IFD的患者^II O-HSCT后并发IFD患者的1年死亡率达36.0%~72.0%.(二)HSCT患者IFD的常见病原体分布HSCT后IFD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曲霉(Aspergi11us),在所有IFD患者中占50.7%~88.0%溟次是念珠菌(Candida)占27.5%~39.0%;另外,HSCT后IFD的病原体还包括毛霉目真菌(Mucora1es)x镰刀霉(Fusarium)x尖端赛多泡菌(Scedosponumapiospermum)s耶氏肺抱子菌(PneumocystisJirovecii)(Cryptococcus)等。
(三)HSCT患者发生IFD的危险因素HSCT患者发生IFD的危险因素包括:①患者因素:高龄、原发病活动期、移植前IFD病史、合并糖尿病;②供者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1A)不合、遗传易感性(如供/患者T1R4、PTX3、Dectin-I基因多态性);③移植相关因素:粒细胞缺乏、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慢性GVHD、巨细胞病毒感染、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
发生β-catenin基因突变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
中国近20年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分析
中国近20年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分析黄飞龙;邱法波;张晓锋;孙大伟【摘要】目的分析中国近20年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多家中文数据库,检索中国近20年有关侵袭性纤维瘤的文章,总结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治经验.结果中国近20年共报道侵袭性纤维瘤969例,男女比例约为1∶1.71,平均年龄29岁,高发于10 ~40岁;42.31%分布于华北地区,33.23%分布于华东地区;首发症状中81.23%为无痛或痛性肿块,13.86%为肿瘤压迫引起功能障碍或疼痛;术前诊断为侵袭性纤维瘤仅86例(8.88%),27例于术前行穿刺活检,确诊为侵袭性纤维瘤15例(55.56%);655例施行根治性手术,95例行姑息性手术,52例术后行放疗,15例于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766例报告随访结果,其中于2个月~8a内复发188例,复发率24.54%.结论侵袭性纤维瘤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发病率较低;以无痛或者痛性肿块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形式,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治疗以肿瘤一期根治性切除为主,放疗是有效的辅助方法.【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3(053)024【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作者】黄飞龙;邱法波;张晓锋;孙大伟【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9侵袭性纤维瘤亦称硬纤维瘤、韧带样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肿瘤,1838年Muller首次提出并命名;因其显示正常的有丝分裂及不专一的临床特点,一直被认为是良性疾病。
但该病具有局部侵袭性,即使广泛切除也易局部复发,使其治疗成为一难题。
目前,国内尚缺乏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资料。
2011年2~10月,我们复习了中国近20年的文献资料,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治经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肝细胞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表达 FSP - 1 的 CAF 中大约有 40%的细胞也表达血管
[ 14 ]
内皮细 胞 的 标 志 物 CD31
; ( 5) 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TGFβ依赖 途 径, 刺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 tissue
28 ] growth factor,CTGF / CCN2 ) 的产生, 从而促进肝纤维化形成[ 。
Role of cancer - 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 A Dening,ZHU Xiaodong,TANG Zhaoyou.( Liver Cancer Institute,Zhong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 ,China)
29 ] M M P- 9 等, 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新血管的形成 [ 。 CAF
CAF 的理论来源不同, 具有异质性, 而不同来源的 CAF 在不同 肿瘤中的功能是否存在差异, 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的研究。 1. 2 CAF 的基本特征 与正常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相比, CAF 在形态学上呈现为细胞核不规则的大梭形或纺锤形, 处于活化 状态时, 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通常以 α- SM A 作为 CAF 的标 志物, 除 α-SM A 外, CAF 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M M P2 、 M M P3 、 M M P9 ) , 并分泌一些促肿瘤生长因子[ 如肝细胞生长因 子( HGF) 、 FGF2 ] 和趋化因子[ 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 ) 1、 CXCL14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A、 环氧酶( COX ) 2]
侵袭性纤维瘤病
研究侵袭性纤维瘤病相关基因的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探讨其在 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临床研究进展
诊断方法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侵袭性纤维瘤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治
疗提供更好的时机。
治疗方法
02
研究侵袭性纤维瘤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等,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预后评估
03
研究侵袭性纤维瘤病的预后因素,建立有效的预后评估体系,
为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新药研发与治疗策略
1 2
靶向治疗
针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相关基因突变和信号转导通 路,研发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研发免 疫治疗药物和方法,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3
联合治疗
研究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联合治疗策略,包括手术、 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提 高治疗效果。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病因尚不完全 清楚,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 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发病机制涉及 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 和调控,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 化。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侵袭性纤维瘤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 位,常见于四肢皮下组织、背部、腹 部等,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 ,质地较硬,边界不清。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其他治疗方式
放疗
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部位,达 到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 长的目的。
冷冻消融治疗
采用低温冷冻的方法,使肿瘤 细胞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 的。
胰腺癌药物治疗进展(马冬教授)
转移性疾病化疗药物的选择
可选择的单药:
吉西他滨 卡培他滨 (1类) 固定剂量率吉西他滨 (2B类)
可选择的化疗联合 (PS评分好的患者)
吉西他滨+厄罗替尼 (1类) FOLFIRINOX (1类) 吉西他滨+卡培他滨 吉西他滨+顺铂 (尤其是对于可能有遗传性的患者) (2B类)
18RCTs
n=4282
Xie DR, JJCO, 2010;40(5):432-441
Nab-paclitaxel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I/II期研究: nab-paclitaxel联合吉西他滨显示出临床获益
– CR 2%; PR 24%; SD 41% – 中位OS: 9 m – SPARC表达与缓解率提高相关: 29% SPARC 阳性, RR 75%; mPFS: 6.2m 71% SPARC 阴性, RR 26%; mPFS: 4.8m (p=0.03)
23RCTs
n=5886
Banu E, et al. Drugs Agling, 2007; 24(10):865-879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meta分析
结合三项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提示:
– 总人群(935例患者)中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的疗效具有优势
Cunningham D,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 5513-5518.
研究 SWOG S02051 吉西他滨 吉西他滨+西妥昔单抗 p CALGB 803032 吉西他滨 吉西他滨+贝伐单抗 p AVITA3 吉西他滨+厄罗替尼 方案
联合靶向药物
OS 5.9 6.3 0.19 5.9 5.8 0.95 6.0 7.1 0.209 PFS 3.0 3.4 0.18 2.9 3.8 0.075 3.6 4.3 0.002
2020ESMO精彩集锦!四大癌症重磅进展汇总
2020ESMO精彩集锦!四大癌症重磅进展汇总ESMO大会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平台,也是全球最大的肿瘤盛会之一,致力于让癌症患者获得最佳结果。
2020年ESMO大会于9月18日至2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的IFEMA举行。
此次盛会上,除了各大癌症的前沿药物更新了临床数据,对于KRAS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三阴乳腺癌,胰腺癌等这些难治性肿瘤,也涌现出了众多令人振奋的新药,璀璨夺目,给病友们带来全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大家整理了四大癌种的重磅研究进展,在抗癌的道路上为您点亮希望之光!肺癌篇一,客观缓解率100%!肺癌迎来重磅新药-JNJ6372EGFR常见的突变位点是外显子19和21,占90%,称为经典型突变,其余10%为外显子18和20的突变。
EGFR 外显子20突变,除去经典耐药突变T790M可以使用奥西替尼治疗,还有外显子20插入突变,这在传统上认为是一种耐药突变,目前还没有获批的靶向药,预后很差。
这一切,终于有望被打破。
2020年ESMO大会上公布了一期CHRYSALIS研究数据,结果显示amivantamab(JNJ-61186372, JNJ-6372)联合lazertinib(拉泽替尼)对未经治疗和对奥美替尼(Tagrisso)耐药的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产生高响应率,并且耐受性良好。
初治患者,可评估的20名患者达到缓解,中位随访7个月时,客观缓解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为100%。
经治患者,在对奥西替尼耐药,客观缓解率(ORR)为36%,临床获益率(CBR)为60%,包括一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什么EGFR基因型,患者都有深层。
无论患者是在一线或二线接受奥西替尼治疗,还是之前曾接受过Lazertinib 治疗,均观察到了反应。
JNJ-6372是一种新型的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靶向激活和耐药的EGFR和MET突变和扩增。
CAR-T再进一步!侵袭性淋巴瘤治疗新进展
CAR-T再进一步!侵袭性淋巴瘤治疗新进展*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给你最前沿的CAR-T资讯2022年6月9-17日,第27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在奥地利维也纳通过线上+线下组合会议的形式举行。
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每年吸引来自全球专业人士分享前沿突破。
小编特整理侵袭性淋巴瘤CAR-T细胞疗法的最新研究摘要,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精彩看点吧!扫描上方二维码,血液资讯快人一步1、CAR-T细胞疗法治疗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急性毒性:基于DESCAR-T登记处的真实世界研究标题:CAR T-CELLS ASSOCIATED ACUTE TOXICITY IN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REAL-WORLD STUDY FROM THE DESCAR-T REGISTRY摘要号:S210在CAR-T细胞治疗中,细胞因子风暴(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 是常见的免疫相关毒性反应,其临床表现可以非常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本研究将对真实世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导致CAR-T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给临床实践予以指导。
该研究收集了法国DESCAR-T登记处中进行CAR-T治疗的复发/难治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数据,并对CRS/ICAN程度进行分级(ASTCT分级),同时通过EASIX评分、改良的EASIX评分、简化的EASIX评分进行评估。
研究共纳入了705位患者数据,其中74位患者在淋巴细胞清除前,ECOG PS≥2。
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时:•587位(83.3%)患者发生了CRS,其中62位发生了3级及以上CRS。
从回输到发生CRS的中位时间为2天(范围:0-34天),CRS的中位消退时间为6天(范围1-30天)。
•ICANS总发生病例数为289(41%),其中3级及以上78(27%)。
从回输到发生ICANS的中位时间为6天(范围:0-379天),ICANS的中位消退时间为6天(范围1-100天)。
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治进展
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治进展王世强;张莉;李斌;虞聪;彭峰;陈琳【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17(038)001【摘要】侵袭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发病率较低,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上下肢近端和腹部为其好发部位,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目前包括手术在内的综合治疗为侵袭性纤维瘤主要治疗模式。
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生长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就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5页(P33-37)【作者】王世强;张莉;李斌;虞聪;彭峰;陈琳【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周围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周围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周围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周围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周围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卫生部手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周围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胸上段食管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治并文献复习 [J], 邓勇军;李珏;刘焕鹏;汪颖;喻应洪2.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J], 陈金湖;叶青;黄峰3.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诊治 [J], 郑胄三;叶升4.侵袭性纤维瘤病32例诊治分析 [J], 熊芳;张超杰;范培芝5.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的侵袭性纤维瘤病围手术期诊治一例 [J], 陈金湖;叶青;黄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侵袭性纤维瘤病诊疗进展
侵袭性纤维瘤病诊疗进展
朱杰(综述);周光新;许斌(审校)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
【年(卷),期】2022(35)2
【摘要】侵袭性纤维瘤病(AF)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且局部易复发。
既往多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但局部复发率居高不下。
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对该病的治疗观点已有较大改变,随诊观察策略已获得广泛认可,但后续治疗方案仍未统一。
文章主要就AF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214-217)
【作者】朱杰(综述);周光新;许斌(审校)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治进展
2.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3.不可切除侵袭性纤维瘤病药物治疗进展
4.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5.侵袭性纤维瘤病多学科综合诊疗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葛鹏【摘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IFD的发生率.目前间接试验方法(包括放射方法)均无法明确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需结合不同的诊断方法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但即使未得到明确的IFD诊断证据,对符合条件的患者仍需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结果、药物药理学特性和患者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拟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8(045)016【总页数】5页(P854-858)【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治疗【作者】葛鹏【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移植手术中需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等制剂,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严重降低甚至短暂缺失,罹患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风险较高,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为常规的检查手段存在一些弊端,如真菌培养耗时过长、放射学检查未提供特异性信息等,所以很难做出早期诊断[2]。
IFD的一般临床特征为发热、气短或胸痛等。
此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可能未出现发热症状,“典型的”放射学征象(如“晕征”)为晚期感染的特征,并且在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未出现[3]。
通常在真菌侵袭组织之后,出现临床体征与症状之前的这段期间为临床开展抗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治疗较好的时间节点,并可能得到良好的预后效果[4]。
侵袭性纤维瘤病诊疗现状
侵袭性纤维瘤病诊疗现状摘要】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类较少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虽然组织学上显示为良性病变,但是有较强的局部侵袭性及局部复发率使其成为临床上治疗的难题。
临床上以广泛的手术切除作为标准的治疗手段。
术后放疗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局部复发情况,但目前认为仅限于手术切缘阳性者。
药物对一些不宜手术及放疗的患者是有益的。
其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大小、是否曾经复发、切缘情况、有无放疗、放疗小于50Gy以及范围不够的照射野。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手术;放疗;预后因素【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081-02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临床罕见疾病,约占所有肿瘤的0.03%[1]。
常因病理上细胞显示正常的有丝分裂且临床上未发现远处转移而一度被认为是良性病变。
但该病具有局部侵袭性,无包膜,术中见常与周围肌肉及神经等粘连紧密,即使行广泛切除也容易复发[1],具有部分恶性肿瘤的特点。
近些年,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其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1.病因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
由于其易发生在产后及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因此激素与本病的发生发展联系在一起。
在年轻女性患者中,此病频繁发生于妊娠期间。
同时许多文献报道了此病在女性患者绝经后及运用tamoxifen治疗时有明显的缓解[2,4,6]。
侵袭性纤维瘤病与遗传性因素关系密切,据统计其发生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几率比普通人高近850倍。
而曾有过肿瘤家族史的患者的发病率还要更高[3]。
2.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侵袭性纤维瘤病发生于肌肉、腱膜和深筋膜等处的良性肌腱膜过度增生,组织学上表现为良性的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无薄膜;肉眼下形态不规则,切面灰白,成交错编织样。
显微镜下,肿瘤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极少的纤维细胞构成,平行排列,细胞有异性性和核分裂相,肿瘤边缘常可见到被肿瘤组织包绕的横纹肌小岛[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1838年Muller 将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 )命名为desmoid tumor,即硬纤维瘤,又称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 -type fibromatosis )等。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AF 定义为发生于深部肌腱膜组织的克隆性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肿瘤,以产生丰富胶原纤维为特征,累及骨骼肌腱膜和筋膜,具有进行性侵犯周围肌肉软组织生长,局部复发倾向,无转移能力的特点[1]。
扩大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无包膜浸润性生长特性导致手术不易达到切缘阴性,累及重要脏器时常难以切除,甚至危及生命。
放疗等辅助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现将国内外对该病诊治新进展综述如下。
一、疾病特点1.流行病学与病因:AF 仅占软组织肿瘤的3%及全部恶性肿瘤的0.03%,美国AF 年发病率为(2~4)/100000[2],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尚缺乏。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年高发,无明显性别差异。
多为单发,约5%为多发,儿童好发于四肢,成年好发于躯干。
病因不明,可能与内分泌、结缔组织生长调节异常及遗传缺陷有关。
雌激素影响纤维母细胞有丝分裂可能参与AF 的发生[3]。
分子水平研究发现激活Wnt 信号通路是AF 的主要发生机制。
AF 特征性出现Wnt 信号通路中的腺瘤样结肠息肉基因(APC )突变失活,或编码β-catenin 的CTNNB1基因突变,导致β-catenin 蛋白异常高表达[4]。
细胞质内游离β-catenin 蛋白水平升高在伤口愈合及纤维增生性疾病及AF 发生中起重要作用[5]。
Wnt 信号通路异常,触发COX-2介导激活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 -tor receptor,PDGFR,α&β)及其配体表达增加也参与AF 的发生[6,7]。
2.分型:根据AF 的发生部位分为:腹部外型(50%~60%)、腹壁型(约25%)和腹内型(约15%)。
腹部外型AF :好发于颈肩部、胸壁和下肢,累及关节者甚至需行截肢手术。
腹壁型AF :好发于育龄女性,继发于妊娠及手术。
肿瘤多位于腹直肌鞘内,或切口瘢痕内,位置较浅,容易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复发率较低,绝经后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行消退。
腹内型AF :好发于肠系膜、后腹膜及盆腔,或大网膜、胃结肠韧带;呈类圆形肿块,可包绕肠襻或胃。
合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polyposis,FAP )的患者复发率及肿瘤相关病死率比散发型患者更高,死因主要是肠梗阻、肠穿孔或术后短肠综合征。
腹内型AF 常与FAP 、Gardner 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为FAP 的一个亚型,以肠道多发息肉及骨瘤、硬纤维瘤、表皮样囊肿等肠外病变为特征)相关,故AF 也分FAP 相关型及散发型。
仅5%的散发型AF 为腹内型,而80%的FAP 相关型为腹内型。
85%的散发型AF 存在CTNNB1上外显子3的独立突变:T41A 、S45F 、S45P [4]。
FAP 并发AF 约占AF 总数的2%,AF 则见于10%~15%的FAP 患者,FAP 患者患AF 的发病率比基因正常者高1000倍[7]。
3.生物学行为:介于成纤维细胞瘤与纤维肉瘤之间,恶性倾向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及术后顽固复发,复发灶病理及MRI 信号特征多与原发灶相同,但生长更迅速,侵犯范围更广泛,甚至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亦有多病灶复发者,罕见恶变为纤维肉瘤者,尚无淋巴系统或血行转移报告。
生物学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生长速度各异,文献报道,近50%的AF 可能呈自限性[8],长期稳定无进展或逐渐自行消退[9]。
4.病理及免疫组化肉眼观察:肿物位于肌肉与腱膜和深筋膜相连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苍白质硬韧,切面纹理呈编织状,内无坏死。
发生于肠系膜或盆腔者可有间质黏液样改变。
显微镜观察:AF 由处于增生不同分化阶段的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平行束状排列,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通信作者:李单青,Email:Lsq6768@DOI:10.15932/j.0253-9713.2015.3.022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治进展马冬捷张志庸李单青胶原纤维嵌插其间,胶原含量比分化好的纤维肉瘤多;无变性坏死,细胞核染色呈点彩状,1~3个小核仁,无病理性核分裂及异型性[10]。
肿瘤边缘常含有被浸润的肌肉组织。
电镜观察: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胞质内富含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胞饮囊泡,锯齿状或凹性核,胶原合成旺盛。
免疫组化:特征性胞质和核内β-catenin弥漫阳性,vimentin,SMA(smooth muscle actin),雄激素受体、cathepsin D,生长抑素,Ki-67阳性,80%的AF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β阳性;而S-100、CD34、ERα、孕酮受体、Her2、desmin、cytoker-atins、c-kit常阴性[11]。
其他成纤维细胞肿瘤核内β-catenin阴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D34阳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则CD34、c-kit阳性[12]。
5.临床表现:躯干或肢体触及边界不清,质硬无波动且不能推动的无痛肿块,皮肤正常,多无淋巴结肿大。
肿瘤大小与发生部位、病程长短及生长速度有关,直径数至数十厘米;压迫或累及相邻器官或神经、血管、关节时可出现相关症状。
应注意患者是否合并FAP及Gardner综合征。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根据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确诊。
由于AF少见,侵袭性生长,影像学虽有其特征,但仍难以准确鉴别其他软组织肿瘤,术前误诊率高。
凡软组织肿块,应想到AF的可能,曾诊断“纤维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应复查原病理切片,切勿将AF误诊为单纯纤维瘤。
影像学首选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术前评估侵犯范围(是否累及周边血管、有无骨质破坏或侵犯脏器),制定手术方案,并作为准确的随诊工具。
MRI见肿瘤沿肌肉走行,边缘不光整,无包膜,爪样浸润周边肌肉,肿瘤无囊变坏死,无钙化、脂肪、瘤周水肿,多无骨质破坏。
AF的T1WI呈等、稍低信号;需要强调T2WI呈略高信号,动态增强MRI呈明显持续强化或进行性延迟强化,伴各序列中存在梭形低信号无强化的致密胶原,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而绝大多数恶性肿瘤T2WI仅呈高信号。
CT 显示肿瘤边界不清,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见与肌纤维走向一致的小梁状、梭形低密度区分散其间[13]。
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免疫组化染色(至少染β-catenin、c-kit、CD34、desmin)可术前确诊[12]。
2.鉴别诊断:需考虑AF发生部位,主要应与纤维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骨化性肌炎、结节性筋膜炎、GIST、子宫或卵巢来源肿瘤、淋巴瘤、平滑肌肉瘤、腹膜后纤维化等鉴别。
三、治疗1.外科手术:手术切除仍是治疗AF最有效的方法,但因其无包膜及浸润性生长特点,术中很难确认肿瘤边界及清晰分辨瘢痕及结缔组织,多数学者主张切缘距肿瘤2~3cm扩大切除,将受累肌肉、腱膜、骨膜、骨质一并切除,以确保切缘阴性(R0)。
观察标本切缘应无质硬组织,术中应行切缘多点冰冻病理至确认R0[14]。
发生在肠系膜、颈部、纵隔等特殊部位的AF常引起致命并发症,应积极手术切除[9]。
可切除范围及切缘状态与发生部位有关:如AF与神经、血管、脏器、骨膜关系密切,常因必须保留肢体或器官结构功能,切除范围受限,且重建困难,难以达到R0切除。
一项Meta分析评价了13个临床中心的698例AF患者的切缘状况与复发之间的关系:即使R0切除,局部复发率仍有12%~27%;镜下切缘阳性(R1)的复发率为42%~68%;肉眼切缘阳性(R2)的复发率为100%,总体术后复发率约为40%。
几乎均为原位或相邻肌腱膜复发,平均复发时间13~23个月,95%发生在5年内;再手术复发率更高,散发型腹部外型AF的复发几率更高,儿童复发率高且间隔时间更短[15]。
初次切缘阳性极易短期内复发,使可能存在基因突变的细胞置于组织创伤修复环境中,扮演了复发促进因素[16]。
但AF毕竟不同于恶性肿瘤,复发并不意味着失控的结局[17]。
术后强调定期复查B超及MRI,复发患者应在MRI评估病灶可切除性后积极再次手术,力争达到R0。
手术切除范围仍存在争议,有学者并不强调积极扩大切除,建议在难以达到R0切除时应保留器官功能性切除加术后放疗[18]。
Salas等[19]统计426例AF,R0切除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2.5%,而R0对照R1的P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则显著预后不良。
对复发但病情无进展,再手术将产生严重残障(特别是四肢)等并发症的患者,建议等待观察。
2.辅助治疗:虽然扩大切除理论上可能治愈,但临床实际仍伴随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尚须采取放化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雌激素拮抗剂(SERMs)、激酶抑制剂(TKI)等辅助治疗。
文献报道,对142例AF患者应用一线保守治疗策略,尝试分阶段治疗以得到最佳肿瘤局部控制,同时保障最佳生活质量:无症状者单纯观察→药物治疗→扩大切除手术及放疗;尽量避免手术引起的功能损失及放疗并发症,等待观察组5年PFS为49.9%,仅药物治疗组为58.6%(P=0.3196)[20]。
术后放疗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术前放疗尚未证明能提高手术切缘阴性率[15,17]。
Baumert等[21]报道对切缘阳性患者术后放疗取得了与R0者相似的局部控制率;R0者无需放疗,而对高危患者及切缘阳性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均建议放疗;<50Gy 和>60Gy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8%和88%,剂量> 50Gy局部控制率可达70%。
推荐对R1患者给予50~60Gy,R2患者再用10Gy对瘤床局部加量。
适形放疗能使重要组织器官受量在其允许范围内。
R0者术后放疗比单独外科手术的局部控制率提高17%,R1者提高40%,R2者提高78%,放疗局部控制率为78%~93%,5年生存率为95%[15]。
Shin等[22]报道155例AF手术加放疗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75%,10年为72%,93.1%为5年内复发,术后平均复发间期(30.0±28.7)个月(中位时间20个月);术后放疗明显推迟了复发,但似乎并未改善远期预后。
应用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的有效率为40%[3]。
大剂量他莫昔芬(120~200mg/d)联用舒林酸或塞来昔布推荐为FAP相关AF的一线用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