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不求甚解公开课教学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原则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实践性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三、教学内容1. 词条解释: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出处及例句。
2. 故事分享:讲述与“不求甚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
3. 方法指导:介绍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4. 实践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及出处,分享相关故事。
2. 第二课时:讲解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练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出处及例句。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实践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内容。
2. 视频:播放与“不求甚解”相关的短视频,增强课堂趣味性。
3. 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是否存在困惑。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3. 教学调整: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九、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与“不求甚解”相关的文章、书籍,提高阅读能力。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优秀4篇)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优秀4篇)不求甚解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不求甚解》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指导学生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教学重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难点:初步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介绍文体1、从平常人们对“不求甚解”的看法导入。
3、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检查字词掌握状况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五、问题讨论①“不求甚解”最早是谁说的?那些持批评态度的人是完整地来理解这句话吗?②“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③想一下子完全读懂所有的书容易吗?那么真正的会意容易吗?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六、小结板书设计不求甚解马南村。
公开课课件 不求甚解
议论文是一种以 议论 为 表达方式 ,运用逻辑思 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二、议论文的分类 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又分为 立论 和 驳论 两种。 三、议论文的要素
论点 、论据 、 论证 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四、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五、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 有以下四种: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品
读 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 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 “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 所在。如《春》、《雄关赋》的语言
美;《故乡的榕树》的人情美等。
助 读 法
• 助读法,就是利用书、报、光盘、磁带上 的精美的文章来帮助我们阅读理解作品的 一种方法,如配乐诗,电视散文
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 何全面理解?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 很不认真; 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 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中心论点:
读书应抱有虚心的态度, 要活读、会意并反复阅 读。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两处例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反,选例典型,论 说周到。 举普列汉诺夫读马克思著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 书应抱虚心的态度,并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举诸葛亮读书的事例,并与他人的读书方法形成对比,具 体有力且突出论证了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 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举普列汉诺夫 、诸葛亮的事例,并将他们不同的读书态度 和方法形成对比,具体有力且突出论证了“不求甚解”的 两层含义。
初中不求甚解教案
初中不求甚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阅读实践中。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内容:1. 不求甚解的含义与起源。
2. 不求甚解在阅读实践中的应用。
3. 如何在阅读中做到不求甚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与起源(10分钟)1. 教师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即在阅读过程中不过分追究字词的意思,而是把握整体内容。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3. 教师介绍不求甚解的起源,让学生了解这一阅读方法的历史背景。
三、阅读实践(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篇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
2. 学生独立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暂时放下,继续阅读。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过程中的整体感受,不强求理解每一个细节。
四、讨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实践中不求甚解的心得体会。
2. 各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尝试运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醒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实践,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做到不求甚解。
2.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他们对不求甚解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了解学生对不求甚解阅读方法的认同度和实际效果。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乐趣。
《不求甚解》公开课课件
主备:吕珍群 副备:张阳
张静中学语文教研组
马南邨(1912—1966)
走
原名邓拓、邓子健、邓云特。 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
主要著作有《微信中公众国号:P救PT模板荒不求人史》、 《燕山夜话》、《论中国的几个 问题》等。
近 作 者
旁批的分类
旁
旁批大致可以分为: 内容类、语言类、写法类、情感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不 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
求 “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甚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微信公”众号的:PP读T模板书不求人态度
解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得出结论
归 纳
驳论点
拓 展
课后作业
1、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课 ①“见风使舵”新解 后 ②“班门弄斧”辩
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不必太滞”是指“不因小失 大”,与“不求甚解”的提法 很相似。
问题探究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重微信要公众号的:PPT模书板不求,人 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即多 次反复,虚心领会
提出对方论点——树立批驳的靶子
批
类、拓展类等,这些分类,又都 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
问题探究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微信公众号:PPT模板不求人
答: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问题探究
2、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 “其实也不尽然”中的“然”指的是什么? “也不尽然”是什么意思?
答:“然”是指“对任何问题不微求信公甚众号解:PPT都模板不是求人不好 的”。“也不尽然”是指也不全是这样,也不能 说得这么绝对,即不能把话说死。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授逻辑分析和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本质和 内在联系。
多元视角引入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全面、客观的思维方 式。
团队协作能力锻炼
团队组建与分工
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并明确分工,培养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团队沟通与协调
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协商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总结回顾环节
总结目的
01
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
打下基础。
总结方法
02
采用提问、概括、归纳等方式进行总结。
总结内容
03
简要回顾不求甚解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强调其在学生未来
发展中的重要性。
04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选用合适教材
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的教材,如《不求甚解公 开课教材》等。
其他辅助资源介绍
1 2
图书馆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资源,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阅读和学习材料。
实验室资源
利用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为学生提供 实验操作和科研实践的机会。
3
校企合作资源
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学 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
05 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编写辅助材料
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材料,如学习指南、习题 集等。
更新教材内容
定期更新教材内容,保持与学科前沿的同步,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鲜度 和时效性。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
制作精美课件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课件内容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迅速,人们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容易导致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感到压力。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不求甚解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快速获取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求甚解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不求甚解方法进行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不求甚解的概念和特点2.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3.不求甚解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4.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技巧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获取知识。
2.讲解不求甚解的概念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不求甚解的概念,并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不求甚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3.探讨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等。
同时,教师分享一些实用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不求甚解方法。
4.实践不求甚解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不求甚解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不求甚解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求甚解的意义和价值,强调其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
6.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技巧教师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求甚解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
五、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学生运用不求甚解方法完成一篇关于某一主题的文章,检验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公开课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展示,也是学生的学习机会。
而如何设计出一份优秀的公开课教案以及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份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某一具体知识点,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根据该话题,设计了一系列的知识点和相关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次公开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验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2. 知识讲授: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具体的例子,清晰明了地讲解知识点,并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重点强化。
3. 实践操作: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 提高拓展: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拓展问题的解决能力。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对于公开课的进行非常重要。
在本次公开课中,教师采用了以下管理措施:事先布置好座位,提前检查教学用具;注意时间控制,避免时间浪费;合理安排学生的任务,鼓励积极参与。
六、教师评价与反思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和反思的过程。
在本次公开课中,教师评价教学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理解程度、参与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不求甚解》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求甚解》这一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阐述《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3. 分析《不求甚解》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4. 理解《不求甚解》对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
5.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理解《不求甚解》对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内容:1. 《不求甚解》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概述。
3. 《不求甚解》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分析。
4. 《不求甚解》对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不求甚解》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不求甚解》的了解。
2. 提问:你们对“不求甚解”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它在什么情境下会被使用?为什么?3. 介绍《不求甚解》的背景和作者:简单介绍《不求甚解》是一部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谁,他的生平背景等等。
第二步:《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概述1. 教师简要概述《不求甚解》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对《不求甚解》的初步了解,尝试概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第三步:《不求甚解》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分析1. 教师介绍《不求甚解》中的重要人物,并解释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和作用。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再次分组,让他们分头阅读《不求甚解》的不同章节,选择一位自己角色的喜欢的人物或情节进行深入解读,总结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节的重要性。
第四步:《不求甚解》对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个人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阅读体验,结合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讨论《不求甚解》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和思考。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五步: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1. 学生个人阅读: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 提高学生沟通、合作、创新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原则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三、教学内容1. 词义理解:讲解“不求甚解”的词义及来源。
2.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人物、文化作品中的“不求甚解”现象。
3. 方法指导:介绍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义、案例及方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设置课后作业,运用“不求甚解”方法进行实践。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组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不求甚解”的内涵。
2. 讲解:详细讲解“不求甚解”的词义、案例及方法。
3.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实践:设置课后作业,运用“不求甚解”方法进行实践。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不求甚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组织1. 课堂纪律:严格要求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效果。
2. 座位安排:按小组座位,便于讨论与合作。
3.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的时间。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实践效果。
3. 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综合能力提高。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2.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评价和改进措施。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状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辅助教学。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中,公开课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
公开课的特点是公开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
在公开课中,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公开课教学。
一、优秀公开课教案1. 课程概述:本教案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主题为《小小狮子的游戏》。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能够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
3.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导入、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三个环节。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理解环节通过听故事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口头表达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呈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讲解法、合作学习法和展示法等教学方法。
讲解法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合作学习法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展示法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包括课堂观察和学生作业两部分。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针对初中生物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器官系统并掌握其功能。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人体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三个方面。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3.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导入、知识点讲解和实践操作三个环节。
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知识点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展示,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
实践操作环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模型搭建或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讲解法、示意图展示法和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第13课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初步了解驳论文的逻辑思路。
3.懂得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要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了解了培根关于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等的看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短文两篇》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看看马南邨(cūn)对读书方法有什么新解。
【题目解读】“不求甚解"意谓读书只求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题目既是作者论述的话题,又是其提倡的读书态度。
【作者简介】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与吴晗、廖沫沙合写),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创作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
这个专栏的杂文从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
本文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文学常识】驳论驳论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批驳的方法:直接批驳、间接批驳。
(1)直接批驳:①驳论点——抓住对方论点中的错误直接批驳。
②驳论据——指出对方论据中的虚伪、错误。
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2)间接批驳:驳立结合驳论文一般的论证思路: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即摆出对方的论点(树靶),然后针对对方的论点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射靶)。
【字词清单】【多音字】【自主学习】播放音频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不求甚解的教案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掌握其用法和情感色彩。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词语解释: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举例说明其用法和情感色彩。
2. 古诗词鉴赏:选取几首古诗词,让学生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进行阅读和鉴赏。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心得,分享彼此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和用法。
2. 示例法:展示古诗词,引导学生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进行阅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不求甚解”的含义和用法。
2. 阅读古诗词:展示几首古诗词,让学生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进行阅读。
3. 解析诗词:针对学生的阅读心得,进行讲解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感悟。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不求甚解”在阅读古诗词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巩固“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
3. 向家人或朋友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阅读理解:检测学生运用“不求甚解”方法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阅读中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古诗词阅读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以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积极探索更多适合教学的内容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九、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古诗词,让他们在实际阅读中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
《不求甚解》的教案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求甚解”的含义,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不求甚解》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3. 课堂讨论: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不求甚解》的阅读与理解,掌握“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2. 难点:如何正确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不求甚解”的方法。
3.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不求甚解》的作者及其背景。
2. 阅读课文《不求甚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讲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4. 课堂讨论: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评估学生对课文《不求甚解》的理解和拓展阅读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不求甚解》原文。
2. 与“不求甚解”学习方法相关的阅读材料。
3. 课后作业的评价标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课文《不求甚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讲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3. 第三课时: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 第五课时:收集和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教学评价。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充分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避免误解为不认真学习的意思。
2.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强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阅读。
《不求甚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作者所阐释的“不求甚解"的内涵。
2. 把握作者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3.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本课《不求甚解》就属于后者,批评现实中的问题,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是一篇“驳论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弄懂这个词语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研读课文(一)阅读1-4段1.课文的1-4段介绍了一般人和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态度,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1-2段,找出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和理解?针对一般人的观点,表达了怎样的立场?明确:一般人的认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立场: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请同学们默读2—4段,找出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态度。
第四段揭示了“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一是读书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
对这两层含义的解析,一是态度要虚心,二是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
过渡: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与一般人的理解是很不同的,那么他的依据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明确:“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作者对此的解释是:第二段中说这两句话是紧紧相连,交互阐明的。
那么哪一段是对这句话关系的分析和阐释?请同学们读第二段并进行分层,看看哪些句子是在讲“好读书"的内容,哪些句子是在讲“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内容?然后告诉我文中的核心句子。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求甚解"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要“好读书”,还要"有所会意“。
那么课文哪一段是和这句话相呼应的呢?对,就是课文的第三段。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word课件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1、题解:不求:不追求。
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
“不求甚解”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
2、文体概述:杂文是散文的一种。
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
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3、: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
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
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4、结构提纲:┌喜欢读书全在会意┌要诀┤│ └ 会意不易不求甚解│ ┌ 一示虚心劝戒自负│ 本意┤│ └ 二明方法了解大意│ ┌ 列宁批评普氏曲解(反面事例)不求甚解不容盲目反对┤ 例证┤ (对比论证)│ └ 孔明读书观其大略(正面事例)│ ┌ 读书且平平读┐│ 道理┤ ├ 不必太滞 (引用论证)│ └ 未晓处且放过┘│ ┌ 经验证明书须多读└ 结论┤└ 反复阅读开卷有益。
不求甚解格式教案
不求甚解格式教案教案标题:不求甚解格式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不求甚解”这一成语。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中正确使用该成语。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正确运用“不求甚解”这一成语。
2. 分析和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成语卡片或图片。
3. 学生练习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包含“不求甚解”成语的图片或卡片。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个成语的可能含义。
步骤二:讲解成语(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不求甚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分析成语中的每个字的意义,并解释整个成语的意思。
3. 强调成语的用法和常见场景。
步骤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句子中“不求甚解”成语的意思。
2.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解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让学生分组合作,创造新的例句来运用“不求甚解”这一成语。
步骤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求甚解”成语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2. 鼓励学生提供不同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不求甚解”这一成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积极运用该成语,并提醒他们需要理解上下文才能正确使用。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后寻找并记录其他有趣的成语,并与同学分享。
2. 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测验,让学生检验他们对“不求甚解”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内容。
3. 学生完成的练习纸和创造的例句。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简明易懂,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求甚解》课件 (公开课)2022年统编版九下
分析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 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 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 从简·爱身上,作者着力表现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 自强,表现了自己对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 执着追求。
讲授新课
(二)妇女出路产的姑娘,应当养成这样做的习惯。” “如果她们嫁给穷人,那就应该有能够帮助她们的伴侣的可能。”“如果 所有的父母亲都这样想,他们就不会以图谋金钱的婚姻打算来教养女儿了, 因而妇女们将不会像现代流行的那样可怜地降低自己的身价了。”(《勃 朗特姐妹研究》)
不求甚解
新课导入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好每 读有 书会 不意 求便 甚欣 解然
忘 食
走近作者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 卜无忌等。
整体感知
(6)圣约翰求婚
简觉得自己是凡人, 要享受人间的爱情,她 和圣约翰之间之存在很 亲密的友情,而不存在 爱情,她内心还是想着 罗切斯特,她对罗切斯 特还充满了热烈的爱情。
整体感知
(7)小说的完美结局
喜剧结局是上帝的赐予,这 个上帝就是金钱。因此,公式 应该是:美好生活=尊严+爱+金 钱,尽管这个公式让作者扫兴。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
默写生字;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文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走近文本。
初读
整体把握
初步感知
1.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问:
①文中插叙第一次登山的经历对全文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
②两次登山经历有哪些异同(完成表格,表格附在教案后)主要写的是哪次登山经历
1.概括并交流
课
堂
流
程
图
引入形象感知课文;基础积累学生:感知并默写
出示图片 默写生字
老师:出示并点评
能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写出自己的概述
初读
用一句话概述文章内容老师:点评
通过具体到言行色理解母爱 学生:圈画并谈理解
品读
圈画词句进行品味
老师:点拨并引导
由读到写,学有所得 学生:思考并写话
总结
写出母亲临终未完的话、写感悟老师:总结点评
教 案 设 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中插叙、表达效果。
2、学习勇于挑战极限,在困难中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精神。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教学重点:
重点:插叙、对比的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之线的两层含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导入:
图片导入
出示预习练习中易错生字
旨在使学生再次深刻感知文本的意蕴,意图让他们能沉浸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梳理总结布置作业
作用:在总体平直的叙述中不断地强调出紧张的心理描写,便行文舒急变化,错落有致。
2.整理圈划、试着做批注、交流
小结:表层——物质之线:连接登山者身体的绳索;深层——精神之线:登山者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品格,挑战极限、顽强拼搏的精神。)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学(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实习教师:刘燕授课班级:九年级93班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貞•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淸文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貞•正含义:2、指导学生理淸文章的结构提纲教学难点:1、理淸文章结构:2、学写驳论文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故事导入: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
但有位客人没有买礼物,觉得不好意思,就提议做一首诗来祝贺。
众人都很高兴,客人便吟诵起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听了很箴惊,都斥责这个人期言乱语。
客人说:“別急,请听下一句__九天仙女下凡尘!”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超来。
客人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協过来要揍他。
客人又说:“別忙一盗得仙桃庆寿辰!”儿孙一听又乐了。
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做得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者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
只有四句一起看,才发现是赞美的诗歌。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能只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要纵观全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就是批驳根据只詳片语就妄加判断,忽视了整体的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9页。
二'解题'作者介绍'文体知识1、解题:不求:不追求。
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
(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作者介绍: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1912-1966)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
在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3、文体知识: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和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
这篇文章作者就针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
实习教师:刘燕授课班级:九年级93班
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3、对驳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
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结构;
2、学写驳论文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故事导入: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
但有位客人没有买礼物,觉得不好意思,就提议做一首诗来祝贺。
众人都很高兴,客人便吟诵起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
客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
客人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
客人又说:“别忙——盗得仙桃庆寿辰!”儿孙一听又乐了。
众人都赞扬这首诗做得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只看到第一句或者第三句就认为是在骂人,便会误解。
只有四句一起看,才发现是赞美的诗歌。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能只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要纵观全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就是批驳根据只言片语就妄加判断,忽视了整体的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9页。
二、解题、作者介绍、文体知识
1、解题:不求:不追求。
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
(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
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2、作者介绍:马南邨,原名邓拓(邓子健)(1912—1966)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
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
家。
在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3、文体知识: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
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和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
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
这篇文章作者就针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提出了自己的观
点。
4、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驳(驳论点)。
或者间接批驳(驳
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
误的论点。
三、字音字词
1、字音
马南邨(cūn)王粲(càn)咬文嚼字(jiáo)
2、字义
(1)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3)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4)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5)开卷有益:读书有好处。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1)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并且开门见山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也是好的)(2)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因为断章取义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并点明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3)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说明读书要诀在于会意,而好读书又是会意的基础,如果不好读书谈什么甚解不甚解都没有意义。
(4)分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一是虚心,因为书不一定一读就懂,所以说“不求甚解”。
二是着重在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5)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子,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即虚心读书,了解读书的精神实质(会意)。
(6)以诸葛亮为例子,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使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7)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即不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8)引用陆象山语录来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上一段的观点,不要因小失大。
(9)介绍读书方法: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
2、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文章批驳的观点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理清反驳思路)
(1)树靶子:开门见山的提出反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3)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4)援例子: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活读、会意。
(5)引语录:引用陆象山的语录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
(6)结上文: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五、细读课文,理解内涵
1、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明确:陶渊明的全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强调的是“好读书”的态度与习惯,“不求甚解”是说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一是表虚心,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明确: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出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应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了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4、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要活读,最后告诉我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六、明确内容,探究写法
1、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样的态度?他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自己的
观点?
明确:作者持赞同提倡的态度。
他列举了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的反面事例;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观其大略,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正面事例。
此外,还引用了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来证明读书要不求甚解这一观点。
2、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本文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文驳的是“论点”。
先全面阐释“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
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七、课文小结
第一部分: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摆出曲解“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不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不可片面理解求第二部分:指出“不求甚解”的含义“不求甚解”
甚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不应断章取
解用诸葛亮的例子来阐释“不求甚解”义、一概否定
陆象山“未晓处且放过”
第三部分:亮观点——重要的书要反复读
本文的论证思路: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
正确的读书态度:虚心、活读、多读、勤读
八、拓展训练
1、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
可以对下列成语进行辨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解;③滥竽充数辩解
2、名人的读书方法
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奇介绍自学的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见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
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
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九、课堂小结:
读书时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
读书时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致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但是读书也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我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作业
1、练习册
2、学写驳论文。
(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见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竽充数)
板书设计
提纲概要:
第一部分:树靶子——对任何问题都不求甚解是不对的
摆出曲解“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不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不可片面理解求第二部分:指出“不求甚解”的含义“不求甚解”
甚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不应断章取解用诸葛亮的例子来阐释“不求甚解”义、一概否定
陆象山“未晓处且放过”
第三部分:亮观点——重要的书要反复读
论证思路:
树靶子
引出处举例论证
释新意对比论证
不求甚解援例子驳论
引语录引用论证
结上文道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