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以谈心的语调,质朴的语言表现隐逸的情怀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以谈心的语调,质朴的语言表现隐逸的情怀众所周知,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他生于盛唐时代,早年有志于用世,但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便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诗歌《夜归鹿门歌》就与鹿门山有关。
《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这首七言古诗写傍晚自涧南园经岘山,往鹿门隐居处途中的情景。
全诗通过对鹿门居处山水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隐居生活闲适自由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强烈追求。
诗题中的“鹿门”,即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市东南。
原名苏岭山,汉建武时,襄阳侯习郁建庙于此山上,刻二石鹿置于庙道口,此庙称鹿门庙,后来便称此山为鹿门山。
孟浩然曾在这里隐居。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二句,描写黄昏时分人们争相渡江、匆忙回家的情形。
诗人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寂静幽僻与世俗的喧闹。
两相对照,使诗人在船头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如在目前。
这两句抓住了山寺晚钟、日落黄昏、争相竞渡的细节场景,渲染了一派喧闹的气氛。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写村民沿着沙岸回家,诗人乘舟回鹿门山,语含超脱世俗、隐山林的乐趣。
诗在以热衬冷中,写得极为亲切而自然,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二句承上,写鹿门山的山色朦胧、月明烟开的幽静景色。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时的隐士,襄阳人,也曾隐居鹿门山。
《后汉书·逸民传》:“庞公者,……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
……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诗人被这美景陶醉了。
面对这种美景,诗人似乎忽然领悟到庞德公当年为什么要在这里隐居了。
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由一个“忽”字传达无余。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二句,写诗人孤洁清高、一尘不染、脱离世俗的境界。
古诗鉴赏: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探究1:江边景 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 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
一个“争”字,描 写了诗人望见渡口 人们抢渡回家的喧 闹场面,表达了诗 人对世俗的沉思。
世人返家 自去鹿门
殊途异志,两种选择两样心情, 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探究2:山中景
山中有朦胧的月光; 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 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 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 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
《 夜归鹿门歌 》
•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
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 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中鹿头渔
诗歌分别写了 哪两个场景?
门
梁
山渡
探究1:江边景
1、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2、江边有小贩的叫卖; 3、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 4、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 5、江边有……
随
•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隐者留其名
饮酒(其五)
【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隐者留其名
宿王昌龄隐居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探究2:山中景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 躬身实践了庞德公的道路和归宿。
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 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 夜归鹿门歌 》
诗中所写: 从随 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一、《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二、《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三、《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夜归鹿门歌
朗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划出 自己理解有难度的句子。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lí )(shǔ) (zī)
积雨空林烟火迟,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
蒸藜炊黍饷东菑。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漠漠水田飞白鹭,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zhuàn)
(jǐn)
阴阴夏木啭黄鹂。 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朗读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 煮葵烧笋饷春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 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 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唐·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 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日樵渔路, 日暮归来雨满衣。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 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读课本29页《孟浩然的隐逸》, 结合《积雨辋川庄作》及你的所学, 谈谈你对隐逸的看法。
积累我国古代隐士的隐居之地
王维—— 孟浩然—— 伯夷、叔齐—— 诸葛亮——
朗读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诗文赏析
这首诗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最能体现诗歌 主题的又是哪一句?为什么?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孟浩然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夜归鹿门山歌》作者: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鹿门山:在襄阳,位于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曾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此辟有住地,偶尔也去住住。
【韵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这两句是说,山寺的晚钟响了,天已黄昏,人们在渔梁渡口争着渡船回家,一片喧闹之声。
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隐然可见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诗句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评析】: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襄阳人士,后隐居鹿门山。
这首诗歌就是在山水田园的描绘中,抒发归隐的情怀逸致。
这首七言古诗的首二句,是纪实描述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
鹿门山寺院的钟声鸣响,从天边悠然传来,此刻已经是黄昏时分。
渔梁渡头,一派喧闹的场景,那是辛勤劳作、出门奔波的市民争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迫切心声。
这看似自然的描述中,却蕴含深意。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注】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鲜明。
B.领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
C.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作者行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一起。
D.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
15孟浩然提俱诗歌创作中“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这首诗是怎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D(“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错误,从诗人经历可知其隐居是无奈之举。
)15.(1)首联上下句将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暗含对禅境的喜爱。
(2)颔联通过“人”与“我”的比衬,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颈联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忘情于山间美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4)尾联写鹿门山山林寂寥,只有幽人独居,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注解】: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韵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赏析】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为“南园”或“涧南园”。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
古诗夜归鹿门山歌翻译赏析《夜归鹿门山歌》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古诗全文如下: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前言】《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翻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鉴赏】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
【最新】夜归鹿门歌翻译及赏析-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夜归鹿门歌翻译及赏析夜归鹿门歌写的是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夜归鹿门歌翻译及赏析,欢迎参考借鉴。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余:我。
⑸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⑹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⑺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⑻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赏析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经典诗句】“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翻
【经典诗句】“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翻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译文] 山寺的钟声响起,又到了黄昏时候;渔梁渡口边,人们争着搭渡船回家,到处都是一片喧闹的景象。
[出自]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译文2:山上的寺院传来了钟声,此时已经到了黄昏时刻了。
在鱼梁渡口,人们抢着上船,急着回去。
在岸上,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而此刻我也上了船,准备回鹿门去。
在鹿门山上,月亮升起,照着方才被烟雾笼罩的树木;我随意的走着,忽然间就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
住处异常简陋啊,这条被松林缠绕的小路,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被走过了;此时上刻,只有我在这里来去啊。
【词语解释】昼已昏:天已黄昏。
渔梁: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
鹿门:山名,在襄阳。
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岩扉:岩洞的门。
幽人:隐士。
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诗文赏析】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为“南园”或“涧南园”。
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对。
汉江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带家眷,隐居于鹿门山,因此,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后来,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隐居鹿门山。
但是,只是偶尔去住住,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
诗中描写了诗人夜归时一路所见的景色,抒写了隐者清高的志趣和情怀。
本诗自然流畅。
笔墨淡雅,景物描写充满了生机,令人倍感亲切。
孟浩然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这首诗就是如此。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词语解释:昼已昏:天已黄昏。
渔梁: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
鹿门:山名,在襄阳。
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岩扉:岩洞的门。
幽人:隐士。
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分句赏析: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夜归鹿门山歌》作者: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鹿门山:在襄阳,位于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曾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此辟有住地,偶尔也去住住。
【韵译】: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这两句是说,山寺的晚钟响了,天已黄昏,人们在渔梁渡口争着渡船回家,一片喧闹之声。
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隐然可见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
诗句寓情于景,耐人寻味。
【评析】: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
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
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
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
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隐逸诗人,襄阳人士,后隐居鹿门山。
这首诗歌就是在山水田园的描绘中,抒发归隐的情怀逸致。
这首七言古诗的首二句,是纪实描述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
鹿门山寺院的钟声鸣响,从天边悠然传来,此刻已经是黄昏时分。
渔梁渡头,一派喧闹的场景,那是辛勤劳作、出门奔波的市民争着回家和家人团聚的迫切心声。
这看似自然的描述中,却蕴含深意。
悠悠的钟鸣声,那是寂静山寺对诗人的召唤,是隐逸幽居的象征。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附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附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附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此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整体开篇二句写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诗歌赏析《夜归鹿门歌》
删减后的版本好?还是原诗好?为什么?
想一想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合作探究 讨论:品读诗景、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被删减诗句写的是哪些地方的景?哪些具体的景? 景的特征?何种情感?每组任选其中两句分析讨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孟浩然在40岁时出游长安,给丞相张九龄写的 一首自荐诗,同学们看看,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 的情感?
“他虽然身在江湖, 他的心并没有完全忘记魏阙。” ——闻一多
无 奈 的 隐 者
做一做
学以致用(10分钟) 课后练习三: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 法,鉴赏王维的《归嵩山作》 。Leabharlann 背一背背诵诗歌(5分钟)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读一读
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范读夜归鹿门歌.mp3 2、齐读 3、自由诵读
比一比
删减内容,对比赏析 山寺钟鸣昼已昏, 余亦乘舟归鹿门。 忽到庞公栖隐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钟鸣昼已昏的意思
山寺钟鸣昼已昏的意思《夜归鹿门歌》全诗如下: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白话文释义: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夜归⿅门歌》原⽂及翻译 《夜归⿅门歌》是唐代诗⼈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夜归⿅门⼭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的隐逸情怀。
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夜归⿅门歌》原⽂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夜归⿅门歌》原⽂ ⼭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归⿅门。
⿅门⽉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来去。
《夜归⿅门歌》翻译/译⽂ ⼭寺⾥的钟声响起,天⾊已经昏暗,渔梁渡⼝⼈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沿着沙岸向江村⾛去,我乘着⼩⾈返回⿅门。
⿅门⼭的⽉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
岩⽳的⼭门及松间的⼩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来来去去。
《夜归⿅门歌》注释 ⑴⿅门:⼭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门⼭,从此⿅门⼭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中。
《⽔经注·沔⽔》中记载:“襄阳城东沔⽔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居⿅门⼭。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门⼭采药,⼀去不回。
⑸岩扉:⽯门。
⑹幽⼈:隐居者,诗⼈⾃称。
《夜归⿅门歌》赏析/鉴赏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显然,这⾸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门,读来颇象⼀则随笔素描的⼭⽔⼩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落黄昏到⽉悬夜空,从汉江⾈⾏到⿅门⼭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然的隐逸道路。
诗⼈以谈⼼的语调,⾃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内⼼的体验和感受,动⼈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形象,形成⼀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说孟浩然诗“⽓象清远,⼼悰孤寂”,⽽“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癸签》引徐献忠语)。
这⾸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
夜归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原文翻译及赏析夜归原文翻译及赏析夜归原文翻译及赏析1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翻译: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注释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赏析: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达。
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出仕做官,携家人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不中,游历吴、越一带几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于是特意在鹿门山开辟一处住所。
他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这首诗题名“夜归鹿门”,虽然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途经沔水口时可以望见渔梁渡头。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表现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读者的联想,表现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
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诗人自己却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他的隐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态。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唐诗课件ppt-唐诗鉴赏
山寺传来阵阵钟声,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 闹声。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畔的村落归去。我也乘着小舟, 摇橹回到隐居的鹿门。月光照亮烟雾笼罩的树林,我不知不觉 来到东汉庞德公隐居的住处。岩穴的门与松林中的幽径永远都 是那样的清幽寂静,只有我这个遁世无为的幽人在此独自来往。
这是歌咏归隐情趣的诗。渡头的喧哗与隐居的寂静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俗人一生蝇营狗苟,谈得上什么精 神追求,唯有诗人能与先贤神交。难怪高人要隐居独 处,不屑穿梭于俗世之中。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 唐诗鉴赏 —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4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1 鹿门:山名,在湖北襄阳东南,作者曾隐居 于此。 2 渔梁:渡口名,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3 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躬耕田亩。荆州 刺史刘表请之为官,庞公不愿屈从,后携妻登 鹿门山采药,不返。 4 岩扉:岩穴的门。 5 幽人:幽居山林之人,此指作者。
【经典诗句】“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经典诗句】“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的诗意: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来自孟浩然的《夜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们沿着沙堤来到江村,我也乘船返回流明。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唯一的出路就是孤独的岩石。
参考译文山庙里的钟声响起,天空一片漆黑,玉梁渡口的人们争相过河。
行人沿着沙滩走到江村村,我乘船回到了流明。
月光下的树影清晰地照亮了山峦。
突然,他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山洞的山门和松林之间的小路都很安静,只有我一个隐士独自来来去。
赏析:《夜归流明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晚上回到流明山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表达了诗人的隐逸之情。
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整首诗写了河边和山里的两个场景。
最后一个场景着重于人物的动态描绘,如钟声、十字路口、湘江村和龟门。
下一个场景集中于静态描绘月光、石门、松树径等。
它先移动,然后静止,并使用运动来抵消静电。
它书写了流明的静谧风景,表达了诗人的静谧心境,同时在闲适与隐逸的情趣中也有一种孤独无助的情绪。
整首诗文笔流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句:第一句带有“玉梁”的诗意,是关于村民上岸回家的故事;后一句话继承了“山庙”的诗意,写的是他重返流明的故事。
这两句话来源于人类回归和自我回归,是对前一段文字的具体补充。
这两种回归方式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这是另一种对比,表现出诗人独立自主的隐逸情趣和不崇尚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3句: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当年孟浩然夜归鹿门之水路登山竟消,树影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赏析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夜归鹿门歌⑴
山寺钟鸣昼已昏⑵,渔梁渡头争渡喧⑶。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⑷。
岩扉松径长寂寥⑸,惟有幽人自来去⑹。
【注释】
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
《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⑷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⑸岩扉:石门。
⑹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白话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创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
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赏析】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
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
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
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
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
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
和道路归宿。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
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
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
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此诗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
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