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施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研究和实施。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点和心理特点,采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个体化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力、能量、电、磁等;(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并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4)培养科学思维,能运用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探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与科技发展,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价值;(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合作、责任感等,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 引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物理现象、规律、方法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感。
3. 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力、质量、速度、能量等;2. 基本原理: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3. 基本规律:欧姆定律、串联并联电路等;4. 实验操作:力学实验、电磁学实验等。
4.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4. 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科学态度。
5.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科核心素养。
6. 教学计划1. 第一阶段:力的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2. 第二阶段:质量和速度的概念及计算;3. 第三阶段:能量守恒定律及应用;4. 第四阶段:欧姆定律及电路分析;5. 第五阶段: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6. 第六阶段:综合应用和期末考试。
7.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初中物理教材;2. 实验器材:力学实验器材、电磁学实验器材等;3.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教学辅助工具;4. 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拓展。
8. 教学总结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
核心素养物理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教学设计5月15日下午,闵行区南片初中物理教师齐聚浦江三中参加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陈焕勤老师主持,上海市物理攻关基地的老师们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
浦江三中陈利萍老师的《比热容》这节课,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设计理念,在问题设计及实验设计上下功夫,以“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一系列思考,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结论,使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教学过程推进流畅,目标达成度较高。
颛桥中学肖俊老师的《电学实验专题复习》,通过呈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前概念,采用同伴互助和教师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通过创设情镜,让学生自编问题、实战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的研讨采用分组讨论、集中交流的方式。
教师们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研讨。
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各抒己见、真诚交流、思维碰撞、智慧分享。
文绮中学的陈嘉月老师肯定了两节课在实验探究和分层次思维培养方面的努力,对于如何让实验探究更深入,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浦江三中的沈磊老师认为两节课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上的精心设计,都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能有效暴露出学生的思维障碍,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具有确定性。
上海市物理攻关基地的学员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强调要及时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对课堂的核心问题要升华,以达到凸显主题的目的。
攻关基地主持人郑老师结合两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对如何让实验探究更精细、让实验复习更有效提出了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的建议。
本次物理教学研讨活动,集两所学校之合力协作,集南片物理教师团队之智慧碰撞,集两区物理教师之互通有无。
多维度学科育人理念的交织,营造出热烈的研讨氛围,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我们始终在路上。
素养导向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理念—策略—案例
1
2
3
单
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
本单元教学内容与日常生
本单元内容很适合在
元
的重点单元,也是整个初
产生活联系紧密,能较多地唤起
能量观念的统领下,重组
功
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之
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表现为
单元教学内容,开展单元
用
一。体现了运动和相互作 用、能量等主题之间的密
“四多”,即反映实际情境的现 象多、反映知识内涵的概念多、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 物质观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 能量观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解释 • 交流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 科学本质观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教学的价值——实现三个转化
教材内容分析整合 课程标准分解 学情分析
学
大
学
习
概 念
业
目
大
质
标
主
量
叙
题 设
评
写
计
价
教学活动结构化 情境创设与问题引领 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 “教—学—评”一致性
素
学
养
后
导
反
向 作
思 与 教
业
后
设
反
计
思
【大单元教学的外延】既包括教材的原有单元(自然单元),也包括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
合后的单元(重组单元)。
(十二)教学反思设计策略
1 发现 问题
2 归结 原因
3 解决 方案
4 科学 依据
5 纳入 实践
6 优化 调节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作者:吕传生来源:《天津教育·中》2024年第01期当前,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强化大单元教学,明晰教学目标,解决现阶段教学模式创新不足、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展开研究,结合现存问题提出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以及策略,以此为相关认识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分析根据2022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来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教学。
对初中物理学科而言,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培育、科学思维意识、创新探究思想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内容,要求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以物理的思维和角度正确认知物质、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等知识,并掌握物质的本质以及内在关联,通过实验活动解决物理问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物理验证。
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理念下重要的教学方式,其中“大”是指借助知识统筹规划将教学内容按照“大任务”加以呈现。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大单元设计过程中,物理教学会更加全面,帮助教师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认知理念的教学方式。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展开学习引导,使学生能够构建物理知识架构,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当前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存在的不足第一,教学目标不清晰。
物理学科需要深度学习才能掌握内部知识,然而就目前物理学科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过于浅薄,没有深刻理解这种模式的教育重点,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难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思维方面存在偏差,难以保障教学水准。
第二,大单元教学在形式上缺乏创新,过于单一。
大单元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大”的特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加以科学运用,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却没有重视其灵活多变的特点,仅单一地进行知识整合,导致形式创新度不足的问题,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教学案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突破口。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具有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初步具有这些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让学生具备应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至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尽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着应用这个理念和导向。
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前知识,这是必须考虑的。
所以先让他们通过简单的操作并记录数据。
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每组讨论结果,派代表上黑板记录数据。
用时5分钟。
当他们很有信心的写完只有数字的数据时,让学生观察是否有问题,学生因为简单所以很自信地回答说没有。
我在这些数字后面写上夸张的单位,“米”、“千米”“毫米”等单位。
学生立即豁然开朗,“老师,应该是厘米,忘写单位了。
”在物理学中,数字必须加单位,要不出笑话。
紧接着问,能否用老师的这些单位记录呢?这样单位换算顺理成章。
这一小节让学生通过出错、自行纠错加深印象,形成“物理观念”,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物理的表述方式。
用老师发给的刻度尺(米尺)测量课本的长度,需要修改的组上黑板用不同颜色的笔重新写一遍。
同时思考:用哪种刻度尺测量好一些呢?为什么?发现学生们重新改过的数据后面都加上了单位。
(表扬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发现老师发的尺子更方便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因为最大刻度不同,即量程不一样。
一把米尺同桌之间可以同时用吗?这说明零刻度的选择是任意的。
用另一种刻度(米尺的正反面两种刻度的分度值不同)测量课本的长度,读出来的数据又是多少呢?这个刻度跟刚才的刻度有啥区别?最小刻度不同,即分度值不同。
(如右图所示)这时多媒体呈现相同分度值但长度不同的两幅图,读数不同,导致数据后面的估计位出现。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初中物理核心概念,如力、热、光、电、磁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3)掌握物理公式、定律和定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定律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物理计算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5)了解物理学史,了解科学家们为探索物理规律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辅助物理学习,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5)注重学法指导,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的情感;(2)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发展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4)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5)注重德育教育,将物理学史、科学家故事等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围绕“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课程进行设计。
通过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段,对于物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应兼顾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如力、能量、电、磁等;(2)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运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现象,进行定量计算和推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效率;(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和调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5)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人文关怀。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各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取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信息科学素养等等。
在物理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方案,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实践方案1. 设计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
设计丰富多彩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物理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趣味性和启发性较强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例如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电路、测量自己的反应速度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和开展一些小型的物理实验或科技创新项目,如制作简易的电磁铁、设计并验证物理定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模拟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媒体演示、网络课件展示,教师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
利用模拟软件进行物理实验的模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案例
八年级物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
1. 物理观念。
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能运用滑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为什么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滑倒等。
2. 科学思维。
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交流,学会从实验数据中归纳出物理规律。
3. 科学探究。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完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环节。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实验习惯。
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掌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出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
让学生理解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个小游戏。
(拿出一个带轮子的小盒子和一个不带轮子的小盒子)我这儿有两个小盒子,我想让它们在桌面上移动,大家猜猜哪个更容易推动呢?(请几位同学回答)生:带轮子的那个。
师:那大家再想想,为什么带轮子的更容易推动呢?这其实就和咱们今天要学的摩擦力有关啦。
摩擦力就像一个小调皮,有时候阻碍我们做事,有时候又能帮我们大忙呢。
那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呢?咱们就一起来探究探究。
2. 新课讲授(25分钟)滑动摩擦力概念讲解(3分钟)师:(拿出一个木块在桌面上缓慢滑动)同学们看,这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的时候,就会受到一个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用手在桌面上滑动,是不是能感觉到有个东西在阻碍你呀?这个阻碍的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物理教育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核心素养以学科能力为基础,以人文关怀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全面发展自己。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学科侧重于实践,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提出结论。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需要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学科,学生需要思考和推理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物理思维训练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
物理学科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物理实践活动或科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健康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特定领域中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核心素养教学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等技巧。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目标。
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物理学中,合作实验和合作解题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解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等。
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这些都是学生在物理学习和实践中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教学案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突破口。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具有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初步具有这些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让学生具备应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至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尽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着应用这个理念和导向。
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前知识,这是必须考虑的。
所以先让他们通过简单的操作并记录数据。
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每组讨论结果,派代表上黑板记录数据。
用时5分钟。
当他们很有信心的写完只有数字的数据时,让学生观察是否有问题,学生因为简单所以很自信地回答说没有。
我在这些数字后面写上夸张的单位,“米”、“千米”“毫米”等单位。
学生立即豁然开朗,“老师,应该是厘米,忘写单位了。
”在物理学中,数字必须加单位,要不出笑话。
紧接着问,能否用老师的这些单位记录呢?这样单位换算顺理成章。
这一小节让学生通过出错、自行纠错加深印象,形成“物理观念”,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物理的表述方式。
用老师发给的刻度尺(米尺)测量课本的长度,需要修改的组上黑板用不同颜色的笔重新写一遍。
同时思考:用哪种刻度尺测量好一些呢?为什么?发现学生们重新改过的数据后面都加上了单位。
(表扬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发现老师发的尺子更方便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因为最大刻度不同,即量程不一样。
一把米尺同桌之间可以同时用吗?这说明零刻度的选择是任意的。
用另一种刻度(米尺的正反面两种刻度的分度值不同)测量课本的长度,读出来的数据又是多少呢?这个刻度跟刚才的刻度有啥区别?最小刻度不同,即分度值不同。
(如右图所示)这时多媒体呈现相同分度值但长度不同的两幅图,读数不同,导致数据后面的估计位出现。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科学之旅《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所以在新教育的改革下,物理教育的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初步具有这些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让学生具备应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想从初中物理第一堂课------科学之旅开始,让学生初步认识物理这个广阔绚丽的科学殿堂,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体验、感悟研究科学的方法,从而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求知欲较强。
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视频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并没有深入接触物理,因此他们的兴趣通常停留在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的水平上,教学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在欣赏和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乐趣。
学生容易被新奇的现象所吸引,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物理现象,喜欢动手操作,为适应学生的这个特点,本课除了给学生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外,还注意把新奇的现象引入课堂,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初步认识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2、了解初中物理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二、科学思维1、初步了解物理的研究内容和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学会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2、在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培养团结合作、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探究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也面临着转变与创新的需求。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未知的能力。
下面将就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学习动机1.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
2.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
3.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倡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4.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和开展一些科学项目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1.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2.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和物理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科学知识。
3.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呈现,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1.通过物理实践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意识。
3.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包括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等方面。
试谈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试谈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一、引言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关键词之一,被广泛提倡和推广。
核心素养即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掌握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信息素养等。
而初中物理作为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也应该贴合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合理的导入设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
本文将试谈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通过探讨导入设计的五大要素,提出一些导入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
1. 情境营造情境营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场景、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内容更具生动性和实际性。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验现场、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情境,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
2.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是导入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真实的物理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引导实验引导是指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观察现象,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或现象,提出问题、假设,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思维。
4. 观察启示观察启示是指通过观察现象、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启示。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物理现象或事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用老师发给的刻度尺(米尺)测量课本的长度,需要修改的组上黑板用不同颜色的笔重新写一遍。同时思考:用哪种刻度尺测量好一些呢?为什么?发现学生们重新改过的数据后面都加上了单位。(表扬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发现老师发的尺子更方便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因为最大刻度不同,即量程不一样。
一把米尺同桌之间可以同时用吗?这说明零刻度的选择是任意的。用另一种刻度(米尺的正反面两种刻度的分度值不同)测量有啥区别?最小刻度不同,即分度值不同。(如右图所示)
2、科学思维
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整个过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一改往日让学生记住的教学方案,逐渐接触物理思维方式,让其感到这些收获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既有成就感,又能感到物理的实用性。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动手太重要了,要敢于动手,不要怕做错,自己想办法去完成,这就是培养创造能力。这比学书本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温总理这句话中得到较好地体现,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创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标,要用激活、启发、质疑、思辨取代灌输和死记硬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合作性和批判性。这节课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到了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知识都是有理可据的,从现在开始逐渐养成认识每个现象或事实都必须要说理的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要在每节课体现,我们的教学设计得重新考虑、重新设计,打破往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益于终身发展的能力,我们在努力前行中。
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张
丽
花
2018.09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这时多媒体呈现相同分度值但长度不同的两幅图,读数不同,导致数据后面的估计位出现。从而发现长度的测量必须有估计位的存在。
第二个图的读数3.33cm、3.32cm、3.34cm,哪一组正确呢?我在后面都打上对勾,学生们有点诧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出误差,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误差的定义,讨论产生原因。讨论结果是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和个人的估计值不同引起的,可以减小但不可以消除。再次回到课堂伊始各组学生代表修改过的物理课本的长度数据,发现每组的都正确,只是存在误差。那么这些数据哪个更接近真实值呢?引导:有的比真实值大,有的比真实值小,怎么确定哪个数据更接近真实值。求平均值的方法立刻被学生想到,自然问题得到解决。通过阅读课本同时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例题的选择: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则: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2)测量结果错误的是(3)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
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前知识,这是必须考虑的。所以先让他们通过简单的操作并记录数据。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每组讨论结果,派代表上黑板记录数据。用时5分钟。当他们很有信心的写完只有数字的数据时,让学生观察是否有问题,学生因为简单所以很自信地回答说没有。我在这些数字后面写上夸张的单位,“米”、“千米”“毫米”等单位。学生立即豁然开朗,“老师,应该是厘米,忘写单位了。”在物理学中,数字必须加单位,要不出笑话。紧接着问,能否用老师的这些单位记录呢?这样单位换算顺理成章。这一小节让学生通过出错、自行纠错加深印象,形成“物理观念”,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物理的表述方式。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突破口。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具有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组成。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初步具有这些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让学生具备应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尽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着应用这个理念和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