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MRI诊断
原发椎管内肿瘤MRI诊断及误诊分析
![原发椎管内肿瘤MRI诊断及误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05ac8ad4d8d15abe234e14.png)
灶 较 小 , 髓 增 粗 不 明显 , 脊 髓 空 洞 , 轻 度 强 化 , 诊 为 星 脊 无 仅 误
形 细 胞 瘤 。 ( ) 形 细 胞 瘤 2例 , 年 龄 分 别 为 6岁 、2岁 ) 2星 ( 1 , 发生于颈椎及胸 腰 段 , I 现为 脊 髓 增粗 , T MR 表 等 。长 T 信 号 , 强化 或轻 度 强化 , 正 确 诊 断 。 ( ) 管母 细 胞 瘤 1例 , 无 均 3血
化 , 近硬脊膜增厚 , 可见脊 膜尾征 , 正 确诊断 。( ) 临 4例 均 4 椎 管 内囊 肿 7例 , 中肠 源 性 囊 肿 5例 , 生 于 颈椎 4例 , 椎 1 其 发 胸 例 , 或长 T 长 T 等 。 信 号 , 合 并 椎 体 分 割 不 全 、 蝶 椎 等 脊 2例 蝴 柱先 天 畸 形 。皮 样 囊 肿 2例 , 发 生 于 腰 椎 , 纵 行 条 状 信 均 为
维普资讯
・
扁凰 分析 ・
J eRsu2 7 o3 N. d eJ 0, 16 o M ,n0 V. 6
原 发 椎 管 内肿 瘤 MR 诊 断 及 误 诊 分 析 I
汪 洋 闻鹏 飞 宋小 明 李浙 波 韩 宇
随 着 M I 来 越 多 地 应 用 于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及 脊 柱 疾 病 R越 的诊 断 , 发 椎 管 内 肿 瘤 的检 出 率 大 大 地 提 高 , 管 内 肿 瘤 的 原 椎 MR 定 位 及 定 性 诊 断 率 均 明 显 提 高 。 我 们 搜 集 2 0 I 0 3—2 0 05 例 。( ) 2 神经 纤 维 瘤 6例 , 生 于 胸 腰 段 2例 , 发 腰椎 4例 , 径 直
年 3年 间收 治 的 7 5例椎 管 内 肿 瘤 的 MR 影 像 资料 , 行 回顾 I 进 性分 析 , 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 , 并 旨在 进 一 步 明 确 这 些 肿 瘤 的
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
![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82c1d4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0.png)
上皮样囊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
• 神经肠源性囊肿:属少见的先天性肿瘤, 可发生于硬膜囊内、外及髓内,但以硬膜 下居多
• MRI表现:在T1W囊肿稍高于脑脊液信号, T2W等同于脑脊液信号,囊肿信号均匀, 边界光滑、锐利,脊髓明显受压变薄,脊 髓与囊肿呈锐角关系
•16
神经肠源性囊肿
•17
• 脂肪瘤:占硬膜下肿瘤的1%,大部分发生 于颈胸段
2、根据肿瘤与硬脊膜及脊髓的关系分为:髓外硬膜 下肿瘤(占椎管内肿瘤53.0%-68.6%)、硬膜外 肿瘤(占椎管内肿瘤25%,种类繁多且绝大多数 为恶性)和髓内肿瘤。
•2
硬膜外肿瘤脊髓及 蛛网膜下腔均受压 狭窄,压迫硬膜囊 连同脊髓一起向一 侧移位
髓外膜下肿瘤脊髓受 压向一侧移位,肿瘤 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呈小杯口状,
• MRI能清楚显示肿块,T1W等或稍高信号,边缘 光滑清楚,脊髓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增宽, T2W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7
发生在腰段椎管神经鞘瘤
•8
•9
神经纤维瘤病
•10
• 脊膜瘤好发于胸段,其次为颈段,腰骶段少见, 肿瘤有广基底与脊膜相连,并出现脊膜增厚;有 时见钙化或邻近骨质增生为特征
• MRI:T1W等或低信号,T2W轻度高信号,钙化 均为低信号
• 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持久强化
•11
发生在枕大孔脊膜瘤
•12
•13
• 上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为缓慢、膨 胀性生长,因此,造成受累部位椎管的扩 大,椎体前后径变小,囊肿边界尚清
• MRI表现:因其囊内含有角蛋白和胆固醇, 在T1W囊内呈云雾状高信号,T2W呈高信 号,C+无强化
•5
椎管内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椎管内常见肿瘤的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bb0cc83ccbff121dd3683b8.png)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脊髓内肿瘤——室管膜瘤
(一)概述 1 室管膜瘤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55~65%;成人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儿童少见。 2 室管膜瘤来源于脊髓中央管以及脊髓终丝的室管膜细胞,可
发生于脊髓各段,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及终丝; 3 生长缓慢、境界清楚的良性肿瘤,仅少数可恶性; 4 多沿中央管呈纵向对称性膨胀性生长; 5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是较特征性改变。
椎管内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精品课件
刘艳辉
学习内容
1、椎管解剖 2、椎管内常见肿瘤的诊断 3、科室病例分析
精品课件
椎管内常见的肿瘤
1、脊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2、脊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常见) 神经鞘瘤 脊膜瘤
3、硬膜外肿瘤 淋巴瘤 转移瘤
精品课件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重点——定位诊断
精品课件
椎管的解剖
脊髓无明显分界,肿瘤可发生囊变形成空洞(占38%),空洞可向上延伸 至颈髓;
4 脊髓星形细胞恶性程度低于脑内,76%为Ⅰ~Ⅱ级,但其恶性 程度与肿瘤范围不成比例。
精品课件
(二)MRI诊断 1 脊髓呈梭形增粗,肿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构成,两端脊髓内常合并 脊髓空洞 2 在T1WI上病变区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且信号不均匀 3 增强扫描肿瘤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并有延迟增强现象,有时可呈 连续性多个节段增强 4 分化好的肿瘤在T1WI上可呈等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椎管
椎管壁的构成 椎管腔的形态
椎管的内容物
精品课件
脊髓 脊髓的被膜
被膜间隙 脊神经根
血管
脊髓的被膜
1 硬脊膜:上方在枕骨大孔处于硬脑膜相连,下部在第二骶椎 平面以下变细包裹马尾,末端附于尾骨。 2 蛛网膜:贴于硬脊膜内面。 3 软脊膜:紧贴脊髓表面深入沟裂。
常见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
![常见椎管内肿瘤及MRI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e96d7fe2e3f5727a4e96256.png)
髓外硬膜下肿瘤
? 占椎管内肿瘤 53.0%-68.6% ,多为良性肿 瘤,以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多见,脊膜 瘤次之,其次为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肠源性囊肿、脂肪瘤、颅内生殖细胞瘤、 室管膜瘤的种植转移等。
? MRI能清楚显示肿块, T1W等或稍高信号,边缘 光滑清楚,脊髓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增宽, T2W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发生在腰段椎管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病
? 脊膜瘤好发于胸段,其次为颈段,腰骶段少见, 肿瘤有广基底与脊膜相连,并出现脊膜增厚;有 时见钙化或邻近骨质增生为特征
? MRI:T1W等或低信号, T2W轻度高信号,钙化 均为低信号
髓内肿瘤引起 局部脊髓梭形 肿胀膨大,梗 阻面呈大的杯 口状;
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 髓外硬模下肿瘤:多发生于20-60岁,病程较长,典型 症状为神经根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 觉减退。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瘫痪及膀胱、直肠功 能障碍。
? 髓外硬膜外肿瘤:如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较 快,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 压迫症。淋巴瘤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 经根受压症状,以局部疼痛最为多见,逐渐出现下肢 运动、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
MRI表现
? 不同的肿瘤信号不一样,一般T1W低等稍 高信号 ,T2W高信号,均匀
? C+明显强化 ? 肿瘤有完整包膜与椎管内结构分界清楚,
脊髓受压窄
定性诊断
?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好发于颈胸段,起源于神 经根的神经外膜,肿瘤呈球形或“哑铃状”(椎 管外扩展),其中神经纤维瘤有多发的倾向,肿 瘤易引起骨质的改变,椎管椎间孔压迫扩大变形
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
![MRI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4e32af1770bf78a652954d4.png)
M R I 对 椎 管 内肿 瘤 的 诊 断价 值
张壮岱 , 张卫平 , 祝玉芬, 刘 长安 , 钱 宇航 ( 解放 军 白求恩 国际 和平 医院 , 石 家庄 0 5 0 0 8 2 )
摘要 : 目的 : 评价 M R I 检 查对 椎 管 内肿 瘤 的诊 断价 值 。方 法 : 对1 9 9 9年 1月 ~ 2 0 0 4年 1 1月 收 治 的 3 4例 经 手 术及 病 理 证 实的 椎 管 内肿 瘤 MR I 影像 特征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 3 4例 q - 术 前 MR I 定位 诊 断 准确 率 9 7 . 1 %, 定 性诊 断准 确 率 7 0 . 6 %, 提 示发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3 9 .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3 4 2 9 ( 2 0 0 7 ) 0 7 - 0 0 3 l 03 -
Th e Va l u e o f M RI Ap p e a r a n c e An a l y s i s i n Di a g n o s i s o f I n t r a s p i n a l Tu mo r s
病部位 、 信 号强 度 及 强 化 特征 是 M R I 诊 断 椎 管 内肿 瘤 最 重 要 的 依 据 。结 论 : MR I 是 当 前 诊 断椎 管 内肿 瘤 的首 选 方 法 , 具 有 较
椎管内疾病CT、MRI诊断
![椎管内疾病CT、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eaba10a6bec0975f565e28d.png)
一、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占神经系统肿瘤的 15%,可发生在各个脊段。按生长来自位分为脊髓内15%
★脊髓外硬脊膜内 60-75%
硬膜外
15%
首先要进行定位诊断!
髓内占位
髓外硬膜下占位
髓外硬膜外占位
髓内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硬膜外肿瘤
肿瘤 与脊 髓的 关系
脊髓增粗
为脊髓(或马尾神经) 受 “硬膜外征”,脊髓
吸收
板内骨质破坏
一、髓内肿瘤
1、室管膜瘤 ependymomus
• 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占髓内肿瘤的60% • 起源: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及其残余或终丝的
终室细胞 • 好发部位: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
病理
起源于脊髓中央管 脊髓终丝室管膜
生长缓慢
常见出血
影像
病变多位于脊髓中央
边界清楚,易囊变及 伴脊髓空洞 常见含铁血黄素帽
• 室管膜瘤:多发生于30岁以后;脊髓圆锥、终丝多 见;多位于脊髓中央;强化界限清晰;
• 急性脊髓炎:发病急、病史短;病变范围长、外缘 光整;不合并囊变及空洞;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3、神经鞘瘤
• 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29% • 发病高峰在20-40岁,无性别差异 • 起源于神经根鞘的雪旺氏细胞,是一种生长缓慢
鉴别诊断
• 神经鞘瘤:均具有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共同 表现,与神经鞘瘤容易混淆。
• 脊膜瘤钙化出现率高,是鉴别的主要征象 之一;很少引起神经孔扩大,哑铃形肿瘤 明显少于神经鞘瘤。
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脊髓的各个节段,常累及 脊神经的感觉根(恶性神经鞘瘤少见) • 部分肿瘤沿神经根生长穿破硬脊膜到脊膜外或通 过椎间孔到椎管外,使椎间孔扩大或相邻骨质破 坏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b93d20afad6195f312ba679.png)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庄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明苏仲生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椎管内肿瘤的第一位[1]。
其中绝大部分为良性,以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最多见,其次为脊膜瘤,少见的有脂肪瘤,畸胎瘤和表皮样囊肿。
本文收集26例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水平,并对其它髓外硬膜下肿瘤作以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1岁。
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临床症状为颈部或腰背部疼痛,伴双侧或单侧肩臂部麻木及两侧或一侧下肢肌力减退。
所有病人均经GE OPTIM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
扫描方式:平扫采用矢状位SE脉冲序列T1WI TR/TE 360/10.8ms,T2WI TR/TE 2925/102ms;横轴位T1WI TR/TE 580/12ms,T2WI TR/TE ,2800/105ms;冠状位T1WI TR/TE 110/5.4ms;层厚4mm,层距1mm。
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剂量为0.1mmol/kg体质量。
2 结果神经鞘瘤共19例,均为单发,1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5例硬膜内外联合受累,3例位于硬膜外。
其信号特点为长T1长T2者12例,等T1长T2 5例,混合T2 2例;其中6例伴有囊变。
共同特点为病变均呈椭圆形,轮廓清楚,边界光滑,多偏于一侧,脊髓受压变形;有13例肿瘤侧蛛网膜下隙增宽,对侧变窄;有9例可见肿瘤穿过椎间孔向外生长,呈哑铃状。
15例做增强扫描,其中呈环状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4例。
单发神经纤维瘤7例,有1例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硬膜内外受累2例;其信号特点与神经鞘瘤类似,以长T1、长T2信号改变多见;同时伴有囊变3例;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或环状强化。
3 讨论3.1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2],目前被认为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好发于中年人,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胸段常见;大多数病灶位于髓外硬膜下;属良性病变,发生恶变的机率较低。
椎管内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
![椎管内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859714a32d7375a41780c3.png)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26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27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28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颈 段 脊 髓 内 增星 强形 扫细 描胞 瘤
--
30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一) 概述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 氏细胞,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肿 瘤的29%,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
24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二 星形细胞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脊髓呈梭形增粗,肿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构成, 两端脊髓内常并发脊髓空洞 2 在T1WI上病变区呈低信号,在T2WI上 呈高信 号,且信号不均匀 3 增强扫描肿瘤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并有延迟增 强现象,有时可呈连续性多个节段增强 4 分化好的肿瘤在T1WI上可呈等信号,增强后无 明显强化
4
神经鞘瘤
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 以颈、胸段为多。 常见与20~40岁,无性别差异。 平扫肿瘤呈圆形实性肿块。 密度较脊髓略高。 脊髓受压移位。 椎管扩大,椎间孔扩大。 肿瘤穿过硬膜囊神经根鞘向硬膜外生长时,肿瘤呈哑铃状。 增强肿瘤呈中等均一强化。 MR表现:T1呈略高于或等于脊髓的信号。边缘光滑。T2呈高信号。增 强: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3
星形细胞瘤
76%为I~II级。 以胸、颈段增多。 38%可发生囊变。 多见于30~60岁。儿童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 脊髓增粗,表面有粗大迂曲的血管。 肿瘤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 肿瘤呈略低密度或等密度。 肿瘤强化不明显,少数可不均匀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由于水肿,在T2 上病变范围较大。强化:实性部分可强化。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d59a29c850ad02de8041d2.png)
• CTM: • ⒈蛛网膜下腔均变窄 • ⒉近骨质处见软组织肿块 • ⒊脊髓轻受压、变形
• MRI: • ⒈骨质破坏 • ⒉间盘完好 • ⒊软组织肿块,信号不均 • T1——低,T2——多为不均高信号 • ⒋脊髓受压移位(轻),脊髓内可产生信号异
常
• ⒌蛛网膜下腔均变窄源自七、椎管内其他病变㈠占椎管内肿瘤的15%。室管膜瘤、星形 细胞瘤多见。血管母细胞瘤、少枝胶质 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少见、脂肪瘤、皮 样囊肿等少见。
㈡病理特点:肿瘤常呈浸润生长,沿长轴 生长,无完整包膜,分界不清,脊髓多 呈不规则增粗,可发生液化,坏死,囊 变及脊髓空洞。
㈢X线平片
⒈常无异常表现 ⒉椎管扩大:椎体后缘扇贝状压迹 椎弓根间距加大,呈“()”状改变 ⒊肿瘤钙化,少见
• 蛛网膜囊肿
• 硬膜外脓肿、血肿
TETHERED SPINAL CORD
脊髓血管畸形
• AVMs
脊膜膨出和脊髓膨出
• Neural tube closure defect
zyc: meningocele
zyc: Fatty filum
腰椎骨折
颈椎脱位伴脊髓挫伤
颈椎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挫伤
颈部刀伤
化脓性脊柱炎
椎管内血管畸形
• CTM: • ⒈蛛网膜下腔一侧变宽,一侧窄 • ⒉宽侧可见圆形充盈缺损——肿瘤 • ⒊脊髓受压移位,变形
• MRI: • ⒈可直接显示肿块,T1稍高或等信号灶,边光 • T2信号稍增加 • ⒉脊髓受压移位,变形 • ⒊病例蛛网膜下腔扩大,健侧变窄 • ⒋硬膜下+硬膜外→可见哑铃状肿瘤外孔 • ⒌神经孔扩大 • ⒍Gd-DTPA——肿瘤均一,或环形强化,边光
CHIARI-III
颈椎椎管内常见肿瘤磁共振诊断要点
![颈椎椎管内常见肿瘤磁共振诊断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31a2f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f.png)
颈椎椎管内常见肿瘤磁共振诊断要点颈椎椎管内肿瘤可分为起源于硬膜外、髓外硬膜下和髓内的病变。
在后者中,星形细胞瘤在颈椎最常见,在胸椎也有发生(尽管频率较低)。
星形细胞瘤通常横跨几个脊髓节段,几乎累及脊髓的整个横截面,在T1WI上表现为膨胀性改变。
T2WI高信号反映病变及其周围水肿。
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几乎总是存在的,尽管一些病变,特别是更多坏死的肿瘤可能仅在延迟扫描时增强(造影剂给药后30-60分钟)。
囊性病变囊壁的增强有助于将其与脊髓中其他类似的良性囊性病变区分开。
复杂的脊髓空洞也可能类似于星形细胞瘤的外观,尽管后者的边缘不太明显,并且没有脑脊液伪影。
增强MR有助于进一步区分,也应用于无明显病因(即Chiari畸形)的任何脊髓空洞的初步检查。
术后复查中,增强检查可用于区分非增强的术后变化和复发性肿瘤,后者几乎总是增强。
就鉴别诊断而言,实质性靠近颅底颈髓的强化病变可能代表脊髓缺血或梗死,尽管这在颈椎中非常罕见。
颈部星形细胞瘤最重要的鉴别诊断是室管膜瘤。
图36.1 A、B的T2和增强T1WI分别显示了一个更常见室管膜瘤的示例(在颈椎中)。
如图所示,与星形细胞瘤不同,室管膜瘤在(A) T2WI上常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常见相关囊变。
在该特殊病例中,(B)在病变的最头部有一个(B)非增强囊变,水肿从病变向头侧和尾侧延伸,(A) T2WI显示最佳。
也可能出现中央管扩张,可能与部分梗阻有关。
在本例中,脊髓膨胀(这是特征性的),比星形细胞瘤(仅跨越C3-4)预期的更具局灶性。
尽管室管膜瘤在T1WI扫描前通常与脊髓呈等信号,但也可看到继发于亚急性出血的高信号(T1WI)或含铁血黄素沉积所致的低信号(T2WI)。
星形细胞瘤出血较少。
如前所述,受累的脊髓节段通常也比星形细胞瘤短。
对比增强可以是强烈且轮廓分明的,也可以是更不均匀的。
对于髓内肿瘤,需要记住的鉴别诊断是海绵状血管瘤▲图36.1这些血管病变通常较小且呈局灶性,见图36.2 A、B,分别在矢状位FSE T2WI和轴位GRE T2WI上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外观。
浅谈MRI对椎管内肿瘤诊断的价值
![浅谈MRI对椎管内肿瘤诊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c203c5bcc22bcd127ff0c9b.png)
浅谈MRI对椎管内肿瘤诊断的价值目的探讨MRI在定位、定性诊断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38例椎管内肿瘤的MRI资料。
结果髓内肿瘤8例,7例诊断正确。
髓外肿瘤30例,诊断均正确。
按解剖隔间定位诊断正确率97.3% ,定性诊断正确率75%。
结论可借助任何角度扫描,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标签:椎管内肿瘤;MRI诊断椎管内肿瘤以往借助CT及脊髓造影进行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困难。
MRI 的问世及MRI造影剂的应用,对椎管内肿瘤的发生部位及继发改变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手术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解剖细节,已被公认为椎管内肿瘤的最为可靠的成像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38例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皆在提高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的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10~74岁,平均38.6岁。
临床上肿瘤生长缓慢,症状较轻,就诊时常长得较大,患者均有病变部位以下肢体疼痛及感觉异常,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极少数可合并瘫痪。
病程2月~5年。
1.2方法使用西门子0.35T永磁MRI。
常规行矢状位T2WI、T1WI、横断位T2WI、冠状FS。
增强用静脉注射15 ml 钆喷酸葡胺行矢状位、横断位、冠状位T1WI扫描,层厚4~6 mm。
2结果2.1部位颈段11例、胸段19例及腰段8例。
髓内肿瘤10例,室管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7例。
髓外硬膜内肿瘤22例,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16例,脊膜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
硬膜外肿瘤6例,转移瘤3例,脂肪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
2.2 MRI表现在T1WI像上,10例呈略低信号,20例呈均匀低信号,6例呈等信号,2例呈高信号(其中1例高信号中见不规则低信号)。
T2WI像上20例呈不均匀高信号,15例呈均质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
38例均行增强扫描,静脉团射15ml钆喷酸葡胺后立即扫描,其中8例均匀强化,27例不均匀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
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d4ec60903d8ce2f006623d7.png)
理 证 实的 椎 管 内肿 瘤 3 9例 , 中男 性 2 其 5例 , 性 1 女 4例 ; 年 龄 1-6 6 1岁 , 均 ( 5 6±1 ) 。髓 内肿瘤 7例 , 平 4. 42岁 其 中星形 细 胞 瘤 3例 , 管 膜瘤 4例 。髓 外 硬 膜 内肿 瘤 2 室 5 例 , 中神 经纤 维 瘤 6例 , 其 神经 鞘瘤 1 2例 , 膜瘤 4例 , 脊 神 经 节 细胞 瘤 2例 , 网膜 囊肿 l例 。硬 膜 外 肿 瘤 7例 , 蛛 其 中脊膜 瘤 1例 , 肪瘤 2例 , 经鞘 瘤 3例 , 脂 神 海绵 状 血 管瘤
关键 词 : 内肿 瘤 ; 外肿 瘤 ; 共振 成像 髓 髓 磁
中 图 分 类 号 : 7 9. R3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3 2 ( 0 2 0 —0 60 1 7 —8 6 2 0 ) 50 3 —3
R M
的 问世 , 为椎 管 内肿 瘤 的诊 断提 供 了最 可靠 的方
维普资讯
临
・
床
军
医
杂
志
3 ・ 6
C NI AL J LI C OUR NA OF MEDI AL O ̄ C R L C FI E
第3 0卷 第 5期 20 0 2年 1 月 0
椎 管 内肿 瘤 的 MRI 现 及 鉴 别 诊 断 表
张金辉 , 陈 新
( 放 军 沈 阳 军 区总 医 院 放 射 科 , 讨 MRI 定 位性 诊 断椎 管 内肿 瘤 中 的应 用 价值 。方 法 在
对 经我 院 MR检查 并 经病 理 证实 的 椎 管 内肿 瘤
3 9例 进行 分 析 。结果 髓 内 肿 瘤 7例 , 6例 诊 断 正 确 。髓 外 肿 瘤 3 2例 , 断 均 正 确 。按 解 剖 隔 间 定 位 诊 断 正 确 率 诊 9 1 , 2. % 定性 诊 断正 确 率 7 2%。结论 可借 助任 何 角度 扫描 。 充分 显示 病 变与 周 围组织 的关 系 。
59例椎管内肿瘤的核磁共振分析
![59例椎管内肿瘤的核磁共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4a4d125fbfc77da369b17f.png)
59例椎管内肿瘤的核磁共振分析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效果。
方法:搜集本院2008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59例患者经核磁共振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1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2.88%。
定位诊断率与定性诊断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磁共振是目前对椎管内肿瘤进行检查的最好方法,能有效的对其发病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诊断率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强弱、强化特征。
标签:椎管内肿瘤;核磁共振;手术病理核磁共振是目前对椎管内肿瘤进行诊断的最好方法,如医师的技术成熟,其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能达97%以上,定性诊断率也能达到70%以上[1]。
椎管内肿瘤是一类特殊性的疾病,其早期症状轻、体征不典型,如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极容易造成误诊,给患者带去一定的精神及经济压力。
2008年5月-2012年6月本院共收治经核磁共振及术后病理两种方式进行检查的患者59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08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
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13~68岁,平均(41.3±4.6)岁。
其中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的23例;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17例;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19例;以括约肌功能异常为主的19例。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都经核磁共振检查及手术治疗,对椎管内肿瘤核磁共振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核磁共振对椎管内肿瘤检查的阳性情况。
1.2.2 检查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
检查的仪器为飞利浦0.5T 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常规行矢状位T1加权像(WI)TSE 400/11 ms,FA 90度,T2(WI)TSE3500/120 ms,FA 90度;横断位T2(WI)TSE 3 500/120 ms,层厚4 mm;部分加扫冠状位及抑脂序列(STIR)。
腰椎椎管肿瘤mri诊断标准
![腰椎椎管肿瘤mri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2fb785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4.png)
椎管内肿瘤首选MRI检查,既可定位又可定性,尤其在定位诊断上,MRI具有独特的优势。
椎管内肿瘤的定位诊断,按肿瘤的发生部位,椎管内肿瘤可分为:
1、髓内肿瘤:脊髓增粗,伴有囊性变及病变部位上下端脊髓空洞形成,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硬膜外间隙变形是髓内肿瘤的特征;
2、髓外硬膜下肿瘤:“硬膜下征”表现为病侧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受压向健侧移位是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共同特征;
3、硬膜外肿瘤:提示硬膜外病变的主要依据是“硬膜外征”,即肿瘤与脊髓之间T1WI可见低信号裂隙,此为硬脊膜影像及受压变窄的蛛网膜下腔。
肿瘤侧椎管内脂肪中断。
局部硬脊膜增厚。
可伴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
椎管内肿瘤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课件
![椎管内肿瘤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6fc6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f.png)
课程目标
掌握磁共振影像在椎 管内肿瘤诊断中的应 用和原理。
了解如何根据磁共振 影像制定护理计划和 实施护理措施。
熟悉常见的椎管内肿 瘤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和鉴别诊断。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椎管内肿瘤基础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在脊髓和椎 管内各种组织的肿瘤,多为良性 或恶性病变。
SUMMAR Y
04
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 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缓 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 及手术耐受性,为手术做 好充分准备。
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如血 常规、心电图等;指导患 者术前禁食、禁水等。
术中护理
核对患者信息
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 及手术方式。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椎管内肿瘤的影像 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进一步优化磁共 振影像诊断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
探索磁共振影像技术在椎管内肿瘤治 疗中的应用,如手术导航、治疗效果 评估等。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
加强护理人员对磁共振影像诊断护理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技能和知识 水平。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协助医生操作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如固定患者体位、传递手 术器械等。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 压、呼吸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疼痛护理
预防并发症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 血等,确保患者安全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瘤
椎管后,T1高信号,T2亦为高信号,但
是却低于T1。
髓外硬膜内肿瘤MR改变
椎管内神经鞘囊肿 T1均匀低信号, 与脑
脊液相近, T2均匀高信号, 强扫描无强化。
髓外硬膜内肿瘤MR改变
畸胎瘤
腰段 脊髓后方 T1、T2序列信号不均匀,
肿块包含囊性及脂性结构,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髓外硬膜内肿瘤MR改变
MR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中日联谊医院骨科 研究生 王旭
何谓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又称为脊髓肿 瘤,包括发生于脊髓本身及 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各种组 织(如神经 根、硬脊膜、 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 胎残余组织等)的原发性肿
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按肿瘤的性质与组织学来源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 肿瘤:前者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血管瘤、皮样 囊肿、表皮样囊肿、脂肪瘤及畸胎瘤等。后者有 胶质瘤、侵入瘤及转移性肿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MR改变
信号高低及均匀程度:T1(脊髓) 、T2(脑脊液) 位置及毗邻:脊髓、脑脊液、神经根、硬脊膜外间隙和椎体, 显示出脊髓和神经根的移位、受压和肿胀征象 脊膜瘤、神经根瘤 (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32.4%)T1 等、低信号,T2为稍高、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哑铃型。
髓外硬膜内肿瘤MR改变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与硬脊膜及脊髓的关系分为:硬膜内髓 外肿瘤(占椎管内肿瘤53.0%-68.6%)、硬膜外肿 瘤(占椎管内肿瘤25%,种类繁多且绝大多数为 恶性)和髓内肿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肿瘤53.0%-68.6%)
椎管内肿瘤
硬膜外肿瘤(占椎管内肿瘤25%)(next time)
髓外椎管内肿瘤MR诊断思维
髓外硬膜内肿瘤MR诊断的临床价值
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形态
学特征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 治疗很有意义!
肿瘤诊断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
HISTOPATHOLOGY
髓内肿瘤(神经外科范畴)
硬膜内髓外肿瘤Subdural-outmedullary tumors (53.0%-68.6%)
定义:脊髓髓外硬膜下肿瘤是指发生于硬脊膜下、 脊髓外的原发或继发的肿瘤病变 。
疼痛是硬膜内髓外肿 膜外静脉丛充盈增加,从而导致局部神经受压加重 。 MRI通过多轴位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与脊膜 及硬膜的关系,给临床提供准确的位置关系。在形 态学上,硬膜下肿瘤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脊髓受 压向对侧移位,脊髓变形呈半月形或条状。患侧蛛 网膜下腔在肿瘤水平上下均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 狭窄,硬膜外脂肪线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