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范式的特点
行为主义范式的特点
行为主义范式是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取向,其特点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反对心理学的主观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而不是对主观心理过程的研究。
这意味着行为主义者关注行为本身,而不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或思维过程。
2. 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行为主义者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
环境刺激和条件反射的影响。
他们相信人类行为是在特定环境条件
下形成的,因此环境对于行为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3. 注重可观察性和可量化性,行为主义者倾向于研究可以被观
察到和测量的行为,而不是主观的心理过程。
他们强调实证研究和
实验方法,试图建立可重复和可验证的理论。
4. 强调学习和条件反射,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
和条件反射来获得和改变的。
他们关注个体是如何通过与环境的交
互来学习新的行为和习惯,并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5. 应用于行为治疗,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临床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行为疗法就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来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总的来说,行为主义范式的特点包括强调可观察的行为、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学习和条件反射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取向之一。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6期 269自从20世纪初华生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过斯金纳等人的发展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达半个世纪之久。
但是现在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一大批学习理论的兴起,行为主义慢慢被人们所以遗弃,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
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在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过时的。
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时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操作技能的学习,记忆英语单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的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历史上就已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革命热潮,就现在来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理论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仍然起着广泛的作用,比如在语言教育中和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刺激-强化原理仍然适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理论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美国的教育中占有着主导地位,直至现在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多媒体教室就是运用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从多种感官进行刺激,促使学习者接受。
老师的职责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
我们过去的教育强调老师的作用其实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理论影响逐渐占优势地位的条件下已开始受到批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一度完全摈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之比较——谈行为主义, 认知学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之比较--谈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叶增编关健词:教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摘要:学习理论是教学过程得以展开的重要理论基础。
学习心理学如何应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是教学设计人员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依据不同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分析教学在处理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时的不同方式。
由此推出,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发生了重心的转移,由原先的主客对立、科学定向的思维方式转向关注此在在此的主体间性,关注师生的生命意义。
一般认为,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关注学生对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个性品质的发展。
教学过程的展开依赖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因而学习理论成为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教学人员关心的是,学习心理学如何应用于教学实施,即,教学怎样结合学习心理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和学习效率。
然而,由于学习心理学家对学习的不同理解,导致了教学要么侧重外显行为的变化与知识的掌握,要么注重学生个性化意义的自主建构。
所以困扰教学人员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对学习的解释。
本文结合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对学习的不同解释,谈谈学习理论对教学的理解。
一、行为主义与教学(一)对学习的解释: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主义可以说是20世纪上半叶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强调行为的条件作用,通过改变环境使学习者的行为精确化。
"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
行为主义者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这样,练习或操练成了学习的同义词。
新行为主义者则把强化作为促进学习的主要杠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将学习等同于可观察业绩的形成或频率所发生的变化。
如果其中某个行为得到了强化,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就会提高,不断强化的结果会形成在该情境中采用该行为的一种趋势,即形成了情境与反应的联系,有机体在该情境中会倾向于做出这种行为,这就是有机体的学习。
行为主义是什么
行为主义是什么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
一、发展历史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进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
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像"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
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学派的主体思想是对19世纪末美国的另一个土生土长的心理学派--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学派的心理理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二、代表人物1、约翰·华生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是一种以行为为基础的心理学理论,它将人类行为看作是受环境刺激和经验的作用而发生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的结果,而不是受到内在的动机或心理因素的结果。
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皮亚杰。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由经验形成,它主要考虑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它强调的是,行为是由外在环境、内在环境以及人们对外在刺激的反应来形成的,而不是由内在的动机或心理因素。
因此,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和行为的关系,并认为学习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改变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还强调了操作性学习和条件反射的重要性,它认为,这两种学习方式是人们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操作性学习是指人们在接触到新的环境时,可以从中学习新的行为,而条件反射则是指人们在接触到外部刺激时,可以学会某种反应。
行为主义理论从一个客观角度来研究人类行为,它将人类行为看作是受环境刺激和经验的作用而发生的,而不是内在的动机或心理因素的结果。
它强调的是,只有通过学习和行为的结合,才能改变人们的行为,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
浅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摘要:首先我们得了解何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
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关键词:概念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正文:下面由我来浅谈一下我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下面听我来和大家说说。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谈到了华生我们就要再来看看另外几个名人的见解了。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班杜拉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1961年,他以学前儿童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实验。
首先让儿童看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他们自由活动。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在正常的教学环境下,即使 是在倡导建构主义的西方, 完全以达到激进派所言的意 义建构为目标的教学显然也 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辩证 地看待意义的建构。在承认、 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 追求知识的确凿含义和主流 价值观。
3.幼儿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在幼儿的学习中,不仅要看到幼儿可以被教,同时,幼儿作为一个主动 发展的个体,本身就具有学习的愿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如,托尔 曼提到的当人原有的“认知地图”与环境产生冲突时,人总是要主动调 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幼儿的学习也是如此。幼儿由于自身 经验的缺乏,他们的原有知识与现实情况总是在不断的发生冲突,为了 解决冲突,适应环境,他们就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可以看作为什 么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很感兴趣,总是充满了好奇,总喜欢提问的 原因。而且,从托尔曼的“潜伏学习”来看,无论有没有强化,学习都 会进行。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幼儿的学习也不只是要靠外部的强化, 他们自身也有学习的需要。然而,在现有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 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总是在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学习,对于 幼儿那么多的“为什么”则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重视幼儿自身学习 的需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生活中为 他们的主动学习创造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教学活动的组织多考虑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 标,是建构主义学习的结果,即主 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要建构的 意义是指:学习群体经过协商对事 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 在联系达成的共识。
对学习的启发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 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 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 过程。意义建构的程度取决 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 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 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 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这 样,达成的教学目标就不再 是外在的、前设的,而是随 性的、个性的。
浅谈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
浅谈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班级:应心101班姓名:甘丽娇学号:6202110009摘要:行为主义既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理论或流派,又是西方心理学的一种方法论。
1913年华生发表的《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以可观察的行为为研究对象的行为主义在当时的心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后来由于华生的行为主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理论观点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过激之处,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新行为主义,它在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下,提出了更加科学的观点。
本文旨在浅析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异同点,其中前者主要谈的是华生,后者主要谈的是斯金纳。
关键字: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异同我们小组在谈论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时,主要针对的是二者之间的异同比较,主要代表人物自然是谈华生与斯金纳了。
华生的主要观点是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并且他是以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只有被经验证实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不需要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所以他会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让我可以用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即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把他训练成为任何选定类型的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小偷。
这样过于贬低意识的作用,使人变得机械化,过分忽视人们意识的作用,这是他的局限性之一。
他以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过程来解释行为,把反应归结为简单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而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是一种物理或化学变化,那么按照华生的观点行为不过是由一种物理变化所导致的另外一种物理变化,如果经过这样的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不再那么神秘了,它同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就没什么区别了,这样的话华生的观点就明显带有还原论的色彩了,此乃其局限性之二。
结合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的作文
结合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的作文哎呀,这题目可真是让我头疼啊!不过,既然是要求结合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那我就得好好想想了。
我们来说说存在主义吧。
存在主义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冒险,我们每个人都得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所以呢,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要怕失败哦!因为失败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嘛。
就像我上次考试没考好,我就觉得很失落,但是后来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于是就更加努力地学习了。
所以啊,我们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接下来,咱们来谈谈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觉得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研究的,所以我们要多观察自己的行为,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
比如说,我以前总是拖延时间,结果导致工作做不完。
后来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给自己设定时间表,每天都按照时间表来完成任务。
这样一来,我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而且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以啊,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咱们来聊聊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觉得人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构建自己的认知世界的。
所以呢,我们要多与他人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他特别擅长画画,每次看他画画我都觉得很羡慕。
于是我就向他请教画画的技巧,慢慢地我也学会了一些。
所以啊,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总之呢,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观念。
我们要学会将这些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当然啦,生活不仅仅是这些理论知识,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
所以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争取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的论述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
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对行为主义理论的了解就得从这几个代表人物出发。
我认为研究行为主义对了解儿童的心理,思想有很大帮助。
早期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华生——美国心理学家,他创立了行为心理学理论,华生对心理学中使用意识、感觉、知觉、激情、情绪和意义等术语感到不满,认为应该用“刺激与反应”和“习惯形成”等术语来表述。
进而提出“刺激——反应公式,宣称这一公式是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的普遍原则。
华生树立了行为主义的旗帜,他的最著名的、被引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道理,儿童的成长发育与环境的不同有很大的相关,甚至环境可以决定儿童的一生。
华生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但主要不是因为他提出了学习理论,而是他对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华生的工作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开展的。
下面看看新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研究下的行为主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的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
所以,研究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学习行为。
所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典型的、核心的观点是将学习是个体外显行为改变的历程,学习是被动的,对学习时个体内在的心理历程是否改变一般不予解释,而个体外显行为的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上,主张人一切行为是由环境决定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极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论文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论文行为心理学可以精准地帮助我们揣摩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为我们迅速了解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行为心理学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行为心理学的论文篇一:《浅谈行为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摘要:为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最佳的合作伙伴,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良好的交流效果。
行为心理学可以有效、准确地帮助我们揣摩对方的心理,把握对方行为暗示的意义,为我们迅速了解对方,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职场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人际交往、重大选择、恋爱婚姻、求职应聘等事件时,影响事态发展的其实不是别的,往往是我们的心理状态。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左右逢源,而有的人就四处碰壁,这不能简单地以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来衡量。
因此,若想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在重要的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我们有必要学点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所讲的“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为心理学。
行为是20世纪初起源于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
留心观察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就会发现,我们身体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同理,我们对一个人个性的了解,不仅可以掌握其当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为。
那么,是什么“出卖”了我们的个性呢———是我们身体的反应!行为心理学的奥妙就在于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分析心理,从而采取不同的对策,让你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了解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帮助你分析你周围人的行为和个性。
特殊教育常用理论知识
特殊教育常用理论知识特殊教育是一门致力于满足特殊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学科领域。
在特殊教育的实践中,一些常用的理论知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我们来谈谈行为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外部环境的塑造和强化来改变个体的行为。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正强化,即给予奖励来鼓励特殊学生表现出期望的行为,比如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
同时,负强化也能发挥作用,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某种行为,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大声喧哗时,不再对其进行批评,从而强化这种安静的表现。
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特殊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逐步发展的。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因材施教。
对于认知发展较慢的学生,采用更直观、具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结构。
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情感需求。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要尊重每个特殊学生的独特性和价值,关注他们的情感状态,营造一个温暖、支持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
特殊学生可能在某些智能方面存在困难,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具有潜力。
特殊教育应致力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途径,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受到其周围环境的多层次影响,包括微观系统(如家庭、学校)、中间系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如社区)和宏观系统(社会文化背景)。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需要关注特殊学生所处的生态环境,共同努力为其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除了上述理论,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也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法。
IEP 是为每个特殊学生量身定制的教育计划,明确了学生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式以及相关的支持服务。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3.幼儿பைடு நூலகம்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在幼儿的学习中,不仅要看到幼儿可以被教,同时,幼儿作为一个主动 发展的个体,本身就具有学习的愿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如,托尔 曼提到的当人原有的“认知地图”与环境产生冲突时,人总是要主动调 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幼儿的学习也是如此。幼儿由于自身 经验的缺乏,他们的原有知识与现实情况总是在不断的发生冲突,为了 解决冲突,适应环境,他们就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可以看作为什 么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很感兴趣,总是充满了好奇,总喜欢提问的 原因。而且,从托尔曼的“潜伏学习”来看,无论有没有强化,学习都 会进行。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幼儿的学习也不只是要靠外部的强化, 他们自身也有学习的需要。然而,在现有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 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总是在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学习,对于 幼儿那么多的“为什么”则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重视幼儿自身学习 的需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生活中为 他们的主动学习创造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教学活动的组织多考虑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学生在经历自选材料、自主 探究和自由创造的过程,创 造性思维将得到充分发展, “自己选择”并不是让学生 进行毫无目的的个人选择,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个人选择,要让学生感受到 教师的期望和同学间的竞争。 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多 地注意自我评价而不是依靠 他人评价时,独立性、创造 性、自力更生等因素才会产 生有效作用 。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
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 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 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 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 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 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 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 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 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谈“行为主义”教学法在内地西藏班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学 习者原有 的数学认知结 构 中有适 当的起 同化 作
用 的观念 可 以利用 ; 二是 可辨别性 , 即新知识 与学 习者原 有的数学认 知结构 中的相关观念是 可辨别
的 ; 是 稳 定 性 , 同化 新 知 识 的 原 有 的 观 念 是 清 三 即
晰和稳定的 。在多年 的西藏班教学实践中 , 我们发
更 应 从 思 维 的 高 度 引导 学 生 解 决 问 题 , 重学 生 思 注 维 品质 的培 养和形 成 。 以上 论及 了行 为主 义 的教 学 理论 与方 法 在 内地
“ 灵感 ” 难 于“ 发” 就算一 时能 够解 决 , , 激 , 这种 “ 感
觉 ” 难 以持 续 , 难 具 有 稳 定 性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也 很 通 过 一定 的 “ 作性 训 练 ”充 分 发 挥 “ 作 性 训 练 ” 操 , 操
现 , 生 的 数 学 认 知结 构 存 在 不 同程 度 的 缺 陷 , 学 而 其 中最 为 突 出的 表 现就 是 , 们 在解 决数 学 问题 时 他
面的 、 有针对性 的触及实质来抓住要点和关键 , 只能
触 及 皮 毛 , 靴 抓 痒 , 利 于 分 析 、 断 和 纠 正 学 生 隔 不 诊
西藏班数学教学实践 中的可取之处与存 在的不 足 ,
其意在于探讨当前内地西藏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与途径。但应当看到 ,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 , 认知主 义、 构建主义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正 日 完善并 臻 在教育教学实践 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因此 , 如何
正 确 的 分析 内地 西 藏 班 学 生 的 客 观实 际 , 取 行 之 采
( ) 有 效 克 服 藏 族 学 生 数 学认 知 结 构 的 不 三 能
浅谈《行为主义》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 10-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浅谈《行为主义》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镇扬州大学扬子津西校区/董梦莹【摘要】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是“刺激——反应——强化”作用下的结果。
本文依据华生的《行为主义》一书,简要回顾了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并主要结合第九章习惯的形成介绍了它们和语言学习得内在关系,最后探讨了该理论对实际外语教学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行为主义 习惯 学习理论 外语教学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概述行为主义理论是一种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理论。
最初来源于俄罗斯科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概念,它指的是行为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重复性的反射作用使动物的某种习惯得到了强化,并逐步地固定下来的过程。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语言习得与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基本部分,是在外界条件下逐步形成的。
因此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成功地利用“刺激-反应-强化”技巧,就能防止犯语言错误,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外语习惯。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着独特的理解,为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故本文将结合华生《行为主义》中习惯的养成分析行为主义观点下的语言习得,并进一步探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的行为同样遵循着行为主义所揭示的行为规律性。
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其特殊的规律,任何持某种语言的人,在使用该语言时都遵循着同样的语言规律。
这些语言规律随着人的成长,经过大量的刺激一反应过程得以强化并固化在人的大脑中成为人的第一语言,母语。
因此,语言习得的过程从其本质上说,就是在学习得的大脑中建立起与本族语者大脑中完全相同的语言习惯体系,而建立这一体系所依靠的有效手段就是刺激一反应。
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的第九章“习惯的养成”中明确提出两个决定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年龄和外部环境。
行为主义教育观的基本特点
行为主义教育观的基本特点行为主义教育观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它强调学习行为的结果和环境的关联性,认为环境是塑造学生行为的主要因素,而学习的目标是要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改变和调整学生的行为。
以下是行为主义教育观的基本特点:1. 反应与刺激关联:行为主义教育观着重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它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而形成的,关注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行为反应。
2. 培养可观察行为:行为主义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可观察到的行为,强调以可见的、测量可能的行为作为学习成果的评估依据。
这种可观察行为包括动作、回应或者其他能被进行记录和评定的行动。
3. 给予及时的反馈:行为主义教育观认为,及时的反馈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及时的正面或负面反馈,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表现,从而加强或调整自己的行为。
4. 建立条件反射:行为主义教育观倡导建立条件反射,通过刺激与反应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特定的学习行为。
这意味着学生的行为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条件,使得特定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方式来培养。
5. 强调环境因素:行为主义教育观认为环境是塑造学生行为的主要因素。
它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调整,以促进积极的学习行为的产生。
6. 鼓励积极激励:行为主义教育观注重激励,强调通过奖惩机制或其他形式的积极激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行为主义教育观的基本特点包括强调刺激与反应的关联、培养可观察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建立条件反射、强调环境因素以及积极激励。
这一教育观旨在通过调整学习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行为改变。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摘要】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首创心理学实验室。
从此,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由于这门刚刚成立的科学基础差,底子薄,心理学家之间的意见难以统一,致使心理科学成立初期就出现了对立面,各种学派并立。
行为主义就是在这种学派纷争,危机四伏的年月里成长并发展起来的。
它从1913年华生提出行为主义开始,经过发展和衰落,直到1990年斯金纳逝世的长时间内,人才辈出,研究课题多,内容丰富,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由行为主义的兴衰看社会和主客观条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行为主义在现代美国心理学史上的兴衰,正遇上了心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两次革命。
第一次,是华生以革命者的姿态声言要推翻冯特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指斥意识像鬼火一样看不见,摸不着,是虚构的概念。
主张用客观的方法研究可见的行为,他的这一举动为心理学开辟了动物和人类行为研究的崭新前景,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在美国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拥护。
即使后来华生行为主义自身的矛盾和缺点逐渐显露,华生的后继者又发挥了主观努力,这就出现了30年代的新行为主义,并在40年代和50年代达到了全盛时期,直到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继兴起,它们先后恢复了研究认知意识和动机、人格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导致了心理科学带来了第二次革命。
行为主义由此从原来的革命者沦为被革命对象,自从走向衰落。
但它并未消失,而是或以它的部分理论观点事实潜在地在心理学各领域发挥作用,或吸收其他学派成分以自新,以致当前还随时代变迁发展着。
行为主义之所以得到发展并长期存在而有力量是有着有利的社会背景的19世纪末20年初行为主义正处于孕育和诞生的年代里,美国工业机械化生产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厂和学校为迎合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利润需要培养赫尔大批熟练工人和低中级技术人才。
华生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行为公式,正好适合这些要求。
一战结束后,工人觉悟提高,不满意泰勒的计件工资,新行为主义在华生的行为公式中增加了中介变量,鼓吹刺激物的强化作用以满足工人的需要,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于是,新行为主义大为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行为主义”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古往今来不同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心理发展观,每一种观念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赞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的,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是其突出的特点。
华生认为心理本质是行为。
心理、意识被归结为行为。
虽然,各种心理现象也只是行为的组成的因素或方面,而且可以用客观的刺激S-R来论证的,其中包括作为高级心理活动的思维。
斯金纳是另一位支持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心理学家,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与华生的刺激—反应心理学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
华生的S—R心理学认为,发生反应而指不出其刺激时也假定有刺激物的存在,只要实验者想出办法就能找出这些刺激。
斯金纳把这种行为反应称作应答性行为。
而在发生时看不到刺激的行为反应称作操作性行为。
另外,班杜拉也是行为心理学的拥护者,在此不详细说明他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华生的心理发展观主要有三点:否认了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和学习理论。
华生明确地指出:“在心理学中再不需要本能的概念了”。
首先,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从刺激可预测反应,从反应可预测刺激。
行为的反应是由刺激所引起的,刺激来自于客观而不是决定于遗传,因此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
其次,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
华生承认机体在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但它认为,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证明机能上的遗传。
由遗传而来的构造,其未来的形式如何,要决定于所处的环境。
第三,华生的心理学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则越大。
因此,华生否认了行为的遗传作用。
华生的学习观点的基础是条件反射。
他认为条件反射是整个习得所形成的单位。
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
这学习规律完全适合于行为主义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所以华生十分重视学习。
华生的学习观点为其教育万能论提供了论证。
我个人是比较赞成这种观点的。
一个人的行为是对其心理的体现,不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何,最终其内心的想法总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
因此对一个人心理状态的研究不能靠研究那飘渺的内心世界,而应该透过人的外在行为来确定心理状态。
因此,一个人心里的发展状况,是由其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认识的状态也是由其行为体现出来的。
也许有人会说,有的人的所作所为会与自己的内心想法向悖。
但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如此,退一步讲,即便总是如此,那我们对他的评价都是以其行为作为考量对象的。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其内心的想法十分恶劣龌龊,但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以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那么,世人对他的评价就会像评价他的行为一样,他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行为是对周围世界造成是在影响的,有谁会在乎他的内心呢?又有谁知道他的内心呢?因此,认识就是为了控制行为。
人丛胎儿时期,便开始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周围环境的一切都是对的的一个刺激,进而刺激又会影响其行为。
别人的话语对胎儿是一种刺激,到一定程度后,当他出生后,当他能说话时,他的行为就是对之前刺激的一种反应。
知识的传达亦是如此,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外部刺激,进而影响自己行为的过程。
因此,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
当然,华生的这种行为理论不不是完美无缺的。
华生承认遗传对人体形态的作用,但是他完全否认遗传对行为的影响作用。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众所周知,人的一些行为是受遗传控制的,例如婴孩的吮吸、哭啼等,我们称之为先天性条件反射,我们认为先天性条件发射是受遗传控制的。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斯金纳看来,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其次,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即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是易于消退的。
再次,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
个人感觉斯金纳的这种理论观点更适合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太适合广范围上的讨论。
人的学习是需要强化的,正所谓“熟能生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是在强调重复学习,都是在强化学习行为。
若是长时间不运用某一知识点,很可能就遗忘了,为了避免记忆消退,我们需要“温故”,当我们太长时间不去“温故”时,可能所学到的东西又还给老师了。
确实,学习行为是需要强化的,能过目不忘的人是极少数的。
但是,我并不赞成广义上的行为都需要靠强化。
之所以要强化行为,是为了
对人有深刻的影响,使其行为自然展现,但有的行为是不需要强化的。
一个被火焰灼伤的孩童他永远也不会在主动靠近火焰,我们说的“不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些行为是不需要强化的。
以为一开始刺激的足够大,以至于这种刺激可以永远的存在于人的意识当中,在以后的行为中便不需要再从外界刺激,便可以直接影响行为。
因此,我认为斯金纳的行为理论是受范围限制的。
有关于心理发展观,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没有绝对的正确,亦没有绝对的错误。
我只能说我比较赞同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透过行为来研究行李,行为是心理的表现。